第一篇:中东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何中东印证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整个世界的大格局陷入了冷战的局面,但是唯有一个地方一直战乱纷纷,这就是中东。
从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以来,这里连续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大小战斗不计其数。不同的宗教徒为了领土、信仰,兄弟厮杀,反目为仇,流血无数。可是我们没有从这些战争后嗅到和平和发展的气味,反而是一次次矛盾激化后愈来愈烈的火药味。很幸运,我们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度,可是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尽管我们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但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不由得想问:为什么在这么一片石油富集,本来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会有这么多争端?可能这不是一个方面就可以说清楚的,必须从各个方面分析,但是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畸形的经济无法让这个地区的国家真正的发展、富强,仅靠石油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弥补整个国家、整个地区在宏观的国民经济上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这些经济的不发达,才让这个国家在民生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导致近来的“大学生自焚案”,才让整个中东地区陷入这么一个紧张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一个经济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一个地区不得安宁?
首先,片面依靠石油使其他产业不能很好的发展,大量的进口国外的工业品,在生活物质上过分依靠国外,让这个国家不得不受大国的政治摆布。西方国家为了在中东实现所谓的民主,也为了能够控制中东地区以及它们的石油资源,在政治上不断干涉这个地区,正是由于这些地方的经济不够发达,所以他们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假设他们能够在二战后认真思考如何让经济全面发展而不是怎么能从某个大国获得他们的支持,又怎会有现在这种动荡的局面?尽管去年三月在俄罗斯组织了新的四方会谈,但是由于西方根本上的目的不是为了中东和平,而是为了控制,所以新的四方会谈毕竟不能成功,虽然有俄罗斯这个非西方力量的介入,然而西方在中东根子太深了,更何况,现在中东好多国家还很怕美国呢,伊拉克这只鸡被杀后,还要具有一定“威慑”作用呢。
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中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导致整个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人民的素质因为教育落后而低下,不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只能当一个石油工人,而一部分由于教育不足的人盲目地相信宗教,希望靠信仰能够改变生活,极大地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衣食住行医等方面不能保障,政府为了暂时保证国内的稳定,只能把矛盾转向国外,利用战争和宗教信仰来束缚人民,最终导致了整个地区的不稳定。
反观我们国家,如果不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我们的国家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中国现在是不是仍然在搞阶级斗争?我们会不会像中东一样动荡不安?所以,当我们在庆幸我们的发展的时候,不妨多想想是什么让我们和中东的差距这么远、这么大。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仅在我们国家,在中东得到了印证,我想所有的国家,无论富强还是落后,都不得不承认这句话的正确性。所以,我们祝愿中东的各个国家能在最近这次动荡之后,好好想想这句话,真正把经济建设放在国家的重心上去,早日获得和平!
第二篇:中东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范文
中东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谈到中东,大家都会很自然的和战乱、恐怖主义联系到一块,却怎么也不会与那些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交集。事实也的确如此。
中东不是一个明确的纯碎的地理名称,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中东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结合部位于东半球的中心地带。广袤的中东地区的水域有著名的黑海、阿拉伯海、里海、红海和地中海,可通达大西洋和印度洋。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中东成为世界陆海空交通枢纽和咽喉地带。可就是这样一个集天下荟萃之地,却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有些学者把多变的中东局势比作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甚至来自中东国家的学者也认为“没人能预料中东将要发生什么事”。
现代文明社会的支柱之一是能源,石油是当代最重要的能源,而中东却恰恰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二战至今,大国列强从未放弃过逐鹿中东的计划。从科威特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现如今的利比亚战争,都是有西方国家主导和操纵下而发生的。从侧面说明弱国无外交。
利比亚的动荡更是将中东推到了风口浪尖,此时中东格局将引发中东地区的从新洗牌。如果中东各国个个是强国,那还有哪个国家敢搓其锋,中东各国多年来的战乱和动荡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东国家仍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经济领域,虽然一些中东国家某些指标已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国民经济结构并未实现现代化。中东各国中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尤为明显,像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中东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曲折、动荡现象。这些消极因素与中东这一地区本身固有的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东社会表现在穷国和富国的不平衡,还有综合国力的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平衡。
中东地区有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这就是中东地区的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大。今后六七年,在中东需要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来吸收这些走向劳务市场的青年。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中东经济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率。然而中东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4%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就业大军的需求。
为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还邓小平同志讲的对“发展才是硬道理”。中东剧变是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剧变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篇:中东动荡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东动荡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中东,发生动荡的几个国家,尽管有很好的石油资源基础,经济发展了,利比亚就是北非最富裕的国家,但是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不均,一般的百姓阶层非常困苦,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表面上看是铁板一块,其实已经处在剧变的前夕。
中东印证了坚持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才是硬道理。只有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让执政基础稳固。
“发展才是硬道理”,完全正确,但对这个“硬道理”要全面理解。这里讲的“发展”,我理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既是讲物质,也是讲精神;既是生产力的进步,也是生产关系的科学调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辩证的、全面的发展。他在讲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就特别强调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由此可以看出,抓经济基础并非不要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
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的人将发展仅仅理解为只是经济建设。因此,他们在工作只是抓经济的发展,而对思想建设、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工作是抓而不紧,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置之一旁。一度时期,出现的全民招商热潮,不仅让所有的干部考核与招商挂钩,就连教师也有招商任务的做法,就是唯经济发展的突出例子。再有,如重庆开展了大唱红歌的活动,这也让一些人产生了质疑,竟然有人指责说这是回到了“文革”的时代。这些,都是在发展中出现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表现。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活动中,人们不可离开经济,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说,经济基础受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必须要有辩证的统一。这两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一个社会的发展,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紧紧把握住这个规律,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握了共产党执政的真谛。
所以,如果想要巩固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改善人民生活,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共同富裕,才能长久执政。
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全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有着现实的意义。现在,有不少人是只讲经济,不讲精神;只讲生产力的发展,不讲科学、进步的生产关系调整。这样的“唯物主义”,发展下去是灵魂空虚的“拜物主义”,在干部工作上是急功近利的“唯我主义”,也会把人们带入缺乏思想道德、不讲社会文明、金钱至上的泥潭。所以,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更要全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科学发展,从而坚持改革开放,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动摇,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为什么说北非中东动荡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说北非中东动荡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国家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潮流。避免一个国家的政治动荡的根本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执政的统治者必须顺应世界民主政治潮流,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诉求和愿望,勇敢地变革一切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自2010年年底以来,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动荡、内战还引来了法英等国家的军事打击,也门接近内战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北非西亚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在过去的多年中中东地区战事频繁,给中东地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灾难。
中东地区拥有着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中东各国的石油出口收入成了各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战争的平息让他们更有精力去关注他们的资源基础——石油的发展。因此带来了各国政治的和谐,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教育的进步,更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的GDP有了明显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济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更让各国政界人士及人民认识到了暴力及战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快速地恢复国民经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执政基础才会得到稳固,才能保证社会的更加稳定。
所以我们可以从现在中东地区的稳步发展中清楚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打的事实。无论是经济封锁、政治扼杀,都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发展才能救亡图存。发展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
从中国近代史,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史中看,反对列强侵犯,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不受人欺辱的资本只有一条,“国家要自强”。自强由何而来,首先必然是经济的发展,没有基本的经济发展,什么都是空谈。
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创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又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经济不发展或发展的太慢,就不可能维护自身稳定,也就无安全可言。今天的世界经济是一种总在变动中的经济,我们已进入一个不发展就不安全的时代。新世纪的经济安全必然与发展战略相联系。“发展才是硬道理”,它体现了新的国家安全观点,这是与过去经济安全根本不同之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经济发展才有国家安全。
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可以说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号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然会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五篇:中东问题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东问题印证“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东北非居于世界“枢纽”位置,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历来都是大国角力的重要场所。2010年年底以来,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动荡、内战还引来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也门接近内战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北非西亚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这种动荡局势出现的原因何在?它们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暴力冲突的焦点大多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以及政治权利的让渡诉求。发生**的中东各国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闭塞的阿拉伯体系,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一的管理结构模式,并存的多种宗教冲突;除此之外,还具有资源丰富、地处交通枢纽等共同地理优势。纵然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具有诸多影响因素,但几个中东国家局势却共同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果说全球是一盘棋,那么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里,中东北非显然是一个重要“棋眼”,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迄今,这一地区旧体系分崩离析,新势力错综复杂,动荡局势使全球并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充满变数。甚至有专家指出,这股反政府浪潮有可能会彻底打乱世界发展的节奏,深刻改变了维持半个多世纪的世界格局。不少人以“阴谋论”的方式看待阿拉伯国家变革,实际上,这次阿拉伯变革与动荡,第一动力来自国家内部和社会底层,而非外部势力,宗教势力、反对派和外力都是街头运动风生水起渐成规模后才抓住时机介入干预的。我们主要从经济方面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变局进行分析:
(一)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
从全球范围看,西亚北非地区动荡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大洗牌过程中发生的一次“板块震动”。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和世界形势发展的潮流,开始由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引领,这些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从工业化跨入了信息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高科技产业转移等几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而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也门、阿尔及利亚、约旦等资源相对匮乏的阿拉伯国家明显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即使沙特阿拉伯、利比亚、苏丹、巴林等一些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仅维持资源型经济结构,没有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结构的支撑力和免疫力都很差。
(二)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进一步蔓延
西亚北非地区动荡,标志着发轫于资本主义世界心脏地带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冲破金融和经济范畴,进入更加凶险的社会领域。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从核心区向外扩散,危机在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导致失业率上升、工作时间延长,社会抗议活动越来越多。在现行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下,高度依赖经济景气旅游业的一些阿拉伯国家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欧洲因危机导致失业率长时间居高不下,欧洲人减少了度假,依赖欧洲旅客的突尼斯经济便像沙滩上的房子坠落下来。而许多失业的打工者回到本土,更对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和社会形成难以承受的冲击。摆脱殖民统治60多年的埃及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度依赖旅游业和外出人员外汇收入的埃及同样在劫难逃。即使富甲天下的资源国家,其油气等大宗商品价格操纵在金融资本手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属于依附型经济。每当出现经济危机,发达国家总要想法设法向依附于他们的发展中国家转嫁,依附型经济体必然会遭殃受挫。只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这种转嫁更直接、更迅速、更全面。
(三)粮食危机引发政治动荡
2011年以来,全球粮价在高位继续上涨,达到20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提高粮价以来的最高水平。阿尔及利亚米面和食用油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30%,导致今年年初发生抢劫食品骚乱,造成数百人丧生。约旦发生抗议食品涨价活动。突尼斯人因不满食品涨价演变成憎恶政府,最终将其颠覆。食品价格高涨是埃及人反穆巴拉克的催化剂。实际上,中东地区一些国家早就试图通过补贴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来预防危机,但是,长期补贴损害了农业生产,造成粮食供应不足。而政府应对粮食和食品抢购风潮措施失当,不仅没有消除涨价根源,反而进一步抬高价格,为政治动荡推波助澜。
(四)丰富的油气资源始终吸引着西方列强贪婪的眼球
中东地区因处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而独享重要战略地位,因富集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大国争夺和美国谋霸之地。如今,动荡已经波及地处霍尔木兹海峡区域的也门。作为海湾国家唯一输油通道,每天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原油占全球供应总量的17%,安全形势一旦恶化,将对全球石油供应造成极大冲击。法英美等国家空袭利比亚,可以说各怀鬼胎,但有一条是共同的,他们都希望利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战场上处于下风的局面,向其提供支持,为反对派上台后在这个国家谋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笔。
(五)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
国家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但贫富严重分化,大多数普通民众分享不到经济发展成果,埃及算个典型。社会学家阿明指出,埃及全国人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富人集团,他们占20%的人口,却拥有55%的社会财富,这些人或从政或经商,他们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第二层次是中产阶级,他们也大体占20%的人口,占有27%的社会财富。第三层次是穷人,他们占60%的人口,却仅拥有18%的社会财富。也门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足以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约占也门人口10%的富有阶层控制了34%的国民收入,其消费总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5.5%,而10%的赤贫阶层消费仅占3.5%。巴林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2010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三十三位,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排在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之后。但是,占巴林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认为,他们受到逊尼派王室和政府的歧视,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得不到相同待遇。
(六)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突破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长期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一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据阿拉伯国家劳动力大会数据,阿拉伯国家目前有1700万人失业,失业率超过15%,一些阿阿拉伯穷国的失业率一般都在30-40%甚至更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往往也难以就业,许多拥有法律和医学学位的年轻失业者只能沦为没有牌照的出租车司机。从打开地区动荡缺口的突尼斯来看,其官方失业率过去10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真正失业率可能远远不止官方公布的15%,突尼斯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失业率已经超过20%,15-29岁年轻人失业率可能超过30%。据英国媒体报道,突尼斯年轻人失业率实际达到了惊人的52%,而引发突尼斯**的正是一名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街头摆摊的26岁大学毕业生。埃及过去30年人口由2000万激增至8400万,其1/3年龄不超过14岁,一般人口在24岁以下,满足埃及人的就业要求甚至需要创造比人口是其3.6倍的美国还要多的新增就业机会。显然,埃及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不具备这样的潜力。从人口统计角度看,阿拉伯世界进入了一个年轻人为主导的时代,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
此外,政治、文化和宗教因素也不容忽视。宗教、民族的差异使得中东国家内部普遍存在二元文化矛盾,缺乏共同“认同”感,影响民族和民族国家构建进程。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目前还缺乏文化自信,原因是古老的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进程中,自身的嬗变非常缓慢,以至于无法适应外在世界的发展节奏。受长期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受东方文化、政治传统和民族解放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拉伯国家在半个世纪前形
成一批介于独裁与民主之间的“基利斯马”型权威领袖,如萨达姆、卡扎菲、穆巴拉克和本·阿里,他们在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和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过历史作用,做出过杰出贡献,进而长期成为国父般的精神领导,叱咤风云,影响世界。由于政治体制僵化,这些领袖长期执政,这种依附于个人权威的制度也使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严重单一化、脆弱化,政权内部、政党内部均不能实现有序更替,外部更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或将公平竞争、轮替上岗机制化为摆设和陪衬。权利高度垄断必然导致高度腐败,贪污腐败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国家政权貌似坚不可摧,实则已被蛀虫从内部啃坏大梁与承重墙,一个偶然事件便可使其轰然倒塌。政治腐败不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专利,而是阿拉伯国家的普遍现象。“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民心向背已经决定了政权的命运。内政无能外交失败导致威信扫地,眼见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纷纷崛起,阿拉伯人民的民主诉求更加强烈。
确切地说,这场革命症结在于整个社会系统需要改版升级而非简单修补,是制度设计和发展模式之误。总的来说,现在的中东之乱的根源是社会内部民生状况、政治体制和社会公正等诸多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广大中东国家民众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滞后于现代化进程,未能跟上全球化浪潮表现出极大的焦虑和不满。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政府在处理问题时态度消极、方式简单、手段粗暴,激化了已经十分危险的社会矛盾,造成了民众对现状不满,强烈要求变革的集体意愿。
为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还是邓小平说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不妨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句话的历史背景讲起,邓小平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刚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很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快速地恢复国民经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让执政基础稳固。反过来看中东,当前发生动荡的几个国家,尽管有很好的石油资源基础,但是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般的百姓阶层非常困苦,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表面上看是铁板一块,其实已经处在剧变的前夕。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邓小平认为,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保持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这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阿拉伯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完善法制,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地前进。只有充分发展,政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降低失业率、提高国际地位、宗教以及部族冲突才会缓和,才能造福国民,不受大国摆布。
【参考文献】
李叙芳 2003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 《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于培伟 2011年5月《辽宁经济》 《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变局的经济根源》
马晓霖 2011年9月上《人民论坛》《中东乱局:制度设计与发展模式之误》
施雪华 2011年9月上《人民论坛》 《大国复兴视野下的中东启示》
2011年9月上《人民论坛》 《中东北非反政府浪潮根源与警示》
徐晓寒 《“茉莉花革命”与美国中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