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22:5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

第一篇:《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

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

看了中印边境战争的纪录片之后,我对中印边境战争已经那个年代内我国的形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英国在中国并未承认的情况下,擅自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1962年6月印度向中国挑衅,10月中印边境战争爆发。中国在这此战争中处于优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结果,中国方面:从麦克马洪线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将藏南和达旺纳入版图。

我认为,中国军队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却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除了胜利者的名义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纵观历史,中国一直都是表现出一个大国的风度,始终保持着中立,友好,和平解决的态度,这使我们长期处于被西方列强欺压的一个被动局势。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长途跋涉到环境恶劣的地方,就是为了讨回本来属于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然而,我们却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了别人。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印度也得到了骂名,但是却引出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最近的黄岩岛归属问题。据我们所知,黄岩岛是中国固有土地,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然而,菲律宾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于警告,不断挑衅,强行霸占并私自改名。菲律宾就是仗着中国历来“好说话”,嚣张跋扈。倘若中国再一次退让,把土地拱手相送,那么62年的悲剧将会再一次上演。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们的土地将有可能不断的被强占!

在中印边境战争中,我们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土地。但如今,我们国家已逐渐强大了,我们有能力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我认为,中国的态度就应该强硬起来,在主权问题上决不能退让,努力捍卫主权的完整!

第二篇:纪念中印战争爆发50周年文章:中印边境态势浅析(本站推荐)

纪念中印战争爆发50周年文章:中印边境态势浅析

“强势”与“示强”

——中印边境对峙态势浅析

今天,2012年10月20日,是中印边境之战五十周年纪念日,和大家聊聊中印边境的对峙态势。

近年来,有关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加强军力的新闻不少,比如2011年,印方宣布准备耗资130亿美元在边境地区增兵10万,大规模部署SU30MKI战机,2012年,印方宣布在边境建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发射基地,在藏南建立22架阿帕奇直升机攻击基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中方对此却似乎鲜见对抗性的部署动作,也因而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不满,认为当朝遇敌一味和谐,逢强退避三舍。言语之中,颇多不满。

其实,这种看上去不平衡的对峙状态,窃以为,应当只是宣传上的一种策略。因为中方其实也在做大量的、长期的准备工作。这并不是说额了解什么国家机密——敢说了解的人,要么是大神,要么是体制内。额不是大神,也不是体制内,所以这样的话,没资格说。但对很多公开报道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分析,未尝不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建设篇

一、机场的建设

近年来,中国在中印边境附近修建、改建的大型战略性机场有五个,均为大型运输机可以起降的高等级机场:

林芝机场: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距中印边境南段,距我藏南地区仅有16公里,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共投资7.8亿元,海拔2949米,2005年底通航。

日喀则平安机场:日喀则地区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接的高速公路附近,从平安机场可方便到达喜马拉雅山地区。机场海拔3782米。改扩建工程计划2010年9月完成,10月通航。

昌都邦达机场:机场海拔4334米,是世界上已经投入运营的最高的民用机场。改扩建工程2009年7月完成,9月通航。

阿里狮泉河机场:位于XZ西北部的阿里地区狮泉河镇,距拉萨1600多公里,距中印北段争议领土仅90公里。处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数为4D,是XZ全区起降条件最好的机场。停机坪5.1万平方米,4个机位,跑道长4500米,可满足空客A319、波音-737、700、伊尔76等具有高原运输性能飞机的起降要求,可以起降苏-

27、歼

10、轰-

6、运-8等我空军作战与支援飞机。印度整个北部地区都在狮泉河机场半径1000千米范围内。2010年7月通航。

以上4个机场,均为2005年以后开航的。在建机场一个:

那曲机场:机场位于在海拔4436米的那曲县境内,将比昌都的邦达机场高102米,目前是世界最高的。占地达660亩。中航XZ分公司表示该机场耗资2.85亿美元,工期为三年。预计2014年完工,年吞吐量220万客流和15000吨货物

网载:中国现在的高原机场已经达到世界的3/4。而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印边境的中方机场将有20个。这些机场按照几乎相同的间隔,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越了对XZ边境安全产生影响的大部分区域。

二、铁路的建设

进入XZ的铁路主要有两条,分别是青海进入XZ的青藏线和四川进入XZ的川藏线。

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每天开12对客货列车,除去3对客车外能通行9对货车;从06年7月到07年5月青藏铁路共计运货208万吨,日均6600吨。

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项目,是2006年通行的从青海格尔木通往XZ拉萨的青藏铁路的延伸线。线路东起现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站,出站后向南沿拉萨河而下,途经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后,折向西溯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途经尼木、仁布、白朗县后抵达藏西南重镇日喀则。全线设13个车站,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初步设计总投资额133亿元人民币,全长253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2010年9月动工,2012年9月25日开始铺轨,工程将于4年内完工。

川藏铁路:全长1629公里(四川境内约650公里),按单I级电气化铁路建设(成都段一次新建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00 公里/小时,8小时跑到拉萨。

三、公路的建设

公路干线分别从云南、四川、新疆三个方向进入XZ,同时沿藏南边界区进行了公路建设

滇藏公路:按照一级公路(准高速)的标准改建

川藏公路(318国道):按照一级公路(准高速)的标准改建

新藏公路(219国道):翻修后速度从以前的20公里/小时提高到了现在的50公里/小时,部分路段达到了80公里/小时。

藏南公路东线:即滇藏线林芝地区八宿然乌到下察偶,原为季节性道路,现在全部按照准高速改建。

藏南公路西线:乃东到达旺。

藏南公路中线:波密扎木到墨脱的公路,将打通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起于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与老扎墨公路的交叉处,经打而曲、波弄贡、金珠藏布、米日、马迪和西莫河,止于墨脱县城莲花广场,路线全长117.2公里。工程建设工期为3.5年,工程款9.5亿元。

总之,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国家对XZ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已达5.36万公里,不但基本实现县县通公路,而且实现了80%以上的建制村通公路。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拉萨火车站共运送旅客约500万人次。XZ机场接待旅客累计超过1000万人。

后勤篇

从中印边境军事准备的角度看,中国在XZ投入上千亿元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是为什么?一个核心原因,那就是后勤。

中印边境的总体态势是,印度一侧海拔较低,特别是藏南,很多地方海拔只有2000米甚至不到1000米,达旺地区平均海拔也只有3000米,地势相对平缓,交通相对便利。中方一侧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4500米,气候无常,地质破碎,交通恶劣。比如前面提到的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每年因为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沿途上百处塌方也不稀罕,有的塌方连绵数公里。夏天因为雨水集中基本不能通车。上世纪末的统计,向中印边境墨脱运一车物资,仅运费即为4500元,相当于当时八个XZ农牧民年人均收入。一车玻璃从格尔木拉到拉萨只有15%完好,一车水泥则有50%撒到公路上。因此,中国在边境地区部署一名士兵的后勤成本比印度要高很多倍,按照1对1的增兵模式与印度对抗并不现实。

回想1962年中印边境那一仗,为什么要在10月打,就是要避开洪水频发的雨季。即便如此,支前的牦牛也有三万多头,物资准备就整整驮了三个月。中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发100mm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50人运上来,几分钟就敲出去了。那时战区家家户户都出人,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德东下边有个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背了四筒罐头,也有八斤重,要父亲牵着他爬山支前。

依靠这样的后勤,结果仗打胜了,还是要主动停战,还要主动撤回来——你以为一向争强好胜的毛泽东愿意撤?老兵回忆说,打胜的部队撤回到出发地,满以为凯旋归来可以庆祝一番,哪知却“饿了几天”,“远不如在前方吃缴获印军的食品好”。为什么?因为没有粮食了,长期积累的支前物资已经消耗殆尽。你说,这仗能打得下去吗? 仗打完了,守也不易。

当年中国十八军进藏,全军总人数七万余人。实际上真正进藏部队只有八千多人,其他人都是服务于后勤,相当于每进藏一个人,后方要有八个人支援。

XZ高原面积虽大,能够种植粮食的地区却极少,生产的粮食仅够本地人吃,所以全靠外运。驻守XZ里孜某连队,1985年吃的是1962年的大米,23年的大米年头比全连士兵平均年龄大一岁。1996年普兰某边防连吃1982年的罐头。燃料也是大问题,XZ没有石油,每运抵XZ两车油,要消耗一辆相同油罐车运的油。当年有的连队甚至为了分一支蜡烛也要召开支部会作决定。

所以,当印度宣布向中印边境增兵时,有的网友只会激烈的呼吁我们以加倍增兵相对抗,甚至责怪解放军对印度挑衅的软弱。呵呵,殊不知,排除政治和外交因素,仅仅因为后勤,也不能这样做,因为根本就做不到。曾几何时,驻藏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伸出手来,十个指甲个个凹陷、发紫,得高原肺心病去世的战士也不在少数。在物资匮乏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士兵年复一年的用青春、健康,乃至生命,守护着中国的那一片海拔最高的领土。他们能在那里站着,甚至能在那里活着,就已经是在进行一种残酷的战斗。对于这样的军队,我们无可指责。

中国政府当然也在为边境地区增加投入。仅以营房来说,1950年代是地窝子,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顶;1960年代是土坯房;1970年代是石木结构;1980年代改为钢筋水泥;21世纪开始向楼房过渡。由此带来的是翻番上涨的后勤需求: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边防士兵年需物资1.2吨,到1996年,每个士兵已经需要一汽车运量物资──即四至五吨。注意:这仅是和平时期的需求。

所以,中国要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甚至要解决保住XZ的问题,必须先解决的,就是后勤。后勤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入为前提。而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终于为这个前提的实现打开了大门。

以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为例,现在如果进行单向密集运输,那么在一个星期内最多能够向XZ运送6.3万吨物资,这足以保障我军5个山地旅持续作战。

再如,XZ阿里军分区近年来仅仅为了解决边防连队的危房改造、煤炉取暖改成土暖气、太阳能洗澡水、照明用电和蔬菜供给这五项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就花了2000多万元,等于他们所驻防的阿里地区1995年全年财政收入(2190万元人民币)——现在国家真是不差钱啊。墨脱县驻军只有一个营,以前需要的物资全靠雇佣老百姓翻山越岭往里背,现在依靠公路和直升机,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XZ的基础建设,并非完全为了军用。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为XZ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从战略上,将XZ的经济、文化、政治更加紧密的与内地融为一体。青藏铁路一通车,拉萨菜价就降了一半。XZ旅游业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XZ机场的一半人流都是游客。仅2009年XZ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1万人次。近5年来,XZ招商引资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已近200亿元。XZ正在不断打破封闭,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藏医、藏药、藏食、藏文化在内地乃至全球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反观印度,长期以来忽略边境地区的发展。因为他们担心,“假如中国入侵印度,印度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将有利于中国军队长驱直入”。虽然印度在中印边境附近有51个机场,数目远远超过中国的5个,但基本都是小型简易机场,而且很多已经多年失修。预计2012完工的73条边境战略公路,到2011年实际完工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印度国防部承认“在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上远远落后于中国”。而且印度的边境建设基本是单纯为军队服务的,并没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太多的贡献。《印度时报》编辑英德拉妮-巴格姬表示:“一直以来的战略是,让边境地区保持不发达状态,让中国无法越过”。这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建设,既缺乏动力,也难以持续。战备篇

伴随着后勤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中国驻藏部队的战备水平近年来也有了显著提高。

比如,报载,为了保障内地入藏部队的战斗力,我军研制了单兵氧气面罩、专用高原食品、高压氧房等特殊装备,以免导致部队官兵出现大面积高山反应和高原病的发生,保证支援部队可以迅速展开形成战斗力。高原驻扎的部队,每个战士的床头,现在都有了氧气吸管。看起来不起眼的单兵保障,在驻军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数倍提高了我军对印度的防卫能力。又如,报载,在武器装备的准备方面,我驻藏陆军装甲车都要求具备高原作战能力。如几款装甲车大都采用风冷柴油机,并且特别加强了机械增压功能,以对抗高原稀薄空气造成的发动机功率下降,以免装甲车在青藏高原上机动性不足。我军在XZ还部署了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多功能野战工程车。在装备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以技术优势弥补数量劣势,大幅度提高了作战效能。

中印边境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道路易毁,双方胜负取决于火力强度,而非人海战术。火力部署又以弹药投掷速度和部署速度为要诀。在这方面,中印双方的对比很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我军为山地步兵旅配备新研制的120mm口径的PLL-05轮式6×6自行迫榴炮,射程9.5公里。相比之下,印方山地师的主要火力是瑞典的FH-77B155mm牵引榴弹炮,射程40公里。看起来印方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然而,印方火炮为牵引式,自重12吨,重型牵引车在山地活动困难,大型直升机也难以吊运。印巴之战中,印方不得不将该炮拆成几块,运到阵地上再组装,部署速度极慢。其40公里的理论射程,在高山林立的边境地区无法施展,反而因榴弹炮的仰角不够大、方向射界有限而难以充分发挥效果。2009年印方宣布增兵2个山地步兵师和一个重炮兵师,装备以色列改造的M-46/155牵引加榴炮,性能有所改进,但仍然是牵引火炮。而中方的自行火炮,部署机动灵活,可以发射反坦克榴弹、反工事/装甲迫榴弹、反人员子母弹,射速最大10发/分,发射仰角-4—+80度,方向射界360度,曲射火力猛烈。中方重视高原山地作战中火力的多样性、有效性和转移速度,而印方更加看重火炮口径和射程的大小。在此引用与印度在高原对峙数十年的巴基斯坦军方对此的评论——“中国是为了打仗而自己研制武器,而印度是为了炫耀要而购买外国武器”。再如,报载,成都军区空军部队自2010年3月以来,开始进入XZ某高原机场驻训。到2011年,已经实现了歼11和歼10等三代主力战机在XZ高原的跨训练,并最终在2011年将航空兵部队在高原驻训的时间由几个月逐步延长至全年,实现了XZ高原航空兵驻训的常态化。要知道,军机高原驻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前面提到的XZ战略机场,三个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机场,其中至少有两个机场由于极端天气原来每年只开放几个月。在这样的高度上,飞机发动机推力损失超过30%,起降距离和海平面相比超过一倍。在高原机场,不要说飞行,就是发动机能否启动,起落架能否放下,以及各种机务保障都是大难题。成空部队能够实现全年连续驻训,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最后,先进的防空武器也在XZ部署完毕,最近报道S300PMU2地空导弹参加XZ多兵种联训,为保卫XZ交通线和战略要地防空加了一把安全锁。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对掌握XZ地区的制空权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一旦XZ的后勤问题得到解决,中方就可以在战略上将青藏高原地理因素的短板变成长板,争夺中印边境的对峙优势。XZ地区海拔远高于印度一方,过去我军驻扎都困难,对抗就更没得说。但只要后勤解决了,能在这样的地方驻得下,就会立刻形成我军对印军居高临下,印军对我军仰视作战的有力态势。难怪中国军方有人开玩笑说,在中印边境高原的每一个固定雷达站,都像是在印度平原上空的一架预警机(比如2007年7月,全军首部新型无人值守雷达在全球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站试装)。我们在边境机场驻泊的每一架战机,都像是在印度上空24小时不间断巡航。特别是阿克塞钦居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中亚的制高点,中方驻军居高俯视中亚各国。而且阿克赛钦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距离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更近,只有100多公里,在印巴战争爆发时可以有力的支持巴方,让印度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因此成为高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利剑。

据公开报道,我军在中印边境部署,呈现了前轻后重的态势。网载,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我军第一线只部署了若干个轻装边防团,而二线精锐正规军只有某山地步兵旅负责东段藏南地区山地丛林进攻作战,某山地步兵旅负责西段边境高原地区进攻作战。到三线才配属第某集团军第某师(东段)和第某集团军第某师(西段)随时入藏提供支援。有这些部队在,印度人在边境冲突、甚至中小规模作战中占不到便宜。而大规模作战依靠的,将是沿线机场的空军和成都军区、兰州军区的后备军力,以及青藏高原上的DF21。这种梯次部署方式,在和平时期可以有效的节约高原部署的成本消耗;而在战时,以这样少量的前沿部队面对对手数倍的军事力量,要避免分割包围的危险,除了战略上的胆量和气魄,就是要具备随时能够将大量支援兵器、后续部队和作战物资拉上来的超强后勤能力。

在中印边境,冷静的观察者将饶有兴趣的看到,中方将1000多亿人民币投入XZ基础设施,而印方将130亿美元投入10万军队的边境部署。如果我们将双方这一颇具代表性的行动加以对比,从财务经营的角度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中印双方的现金流量表虽然都有大笔的开销用于边境防务,但中方的现金大多流向了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具有永久性的资产积累;而印方的现金,却大多流向了损益表中相对一次性的费用消耗。

不难看出,在边境问题上,印度主要是通过加强军事装备和人员部署来增强对抗能力的。这种绷紧肌肉、挥舞拳头、摆出架子,即传统的、直接的对抗手法,在和平时期,需要长期耗费国家的军事和财政资源,面子上好看,却很难得到直接的收益。一旦将来撤销这样的部署,所付出的努力基本都将归零。反观中方,针对印方的对抗性军事部署,堂上的神经虽然紧绷着,但与此同时,却依然能够坚持,在战略准备上相对低调,重建设、强战备、稳部署,并试图将发展XZ地方经济和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两类努力尽量融合——其核心在于,重点不是展示解决问题的姿态和意向,而是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

换言之,印方的做法偏于示强,而中方的做法重在强势。

不同的姿态,源于不同的心态。中国以自己的强势,去面对印度的示强。相较之下,这是一种更加自信的心态。我赞同国内网友呼吁中国采取更加直接动作的同时,希望大家也不妨更加自信一些才好。这种自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随着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中方强势成长的速度,在与印度示强问题的赛跑中将越来越不会是输者;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强势更多的源于自然行事,印度的示强却相当的凸显刻意求之。在中印边境之战爆发五十年后的今天,边境对峙局面已经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在这场国家意志的长期较量之中,谁更累,谁能坚持得更久一些,相信是不难预见的。

第三篇:中苏和中越边境战争观后感

中苏和中越边境战争的观后感

HEU杨杰

看完中苏和中越战争后让我获益匪浅,受益终生,深感中过共产党的力量之强大,无坚不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并着实验证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硬道理。这是共产党才能有的自信,有足够的力量与基础让她在世界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注定了其有朝一日必有非凡的成就与惊人的发展速度,从战争来看,所有战士的团结一致和无所畏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国领土的每一寸土地,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坚实的铜墙铁壁,无所畏惧是他们的精神,保护祖国是他们嘹亮的口号,国家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他们誓死听从当的领导与安排,并深信不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他们的行动一定会有所成效,而从党的方面看,党的有效指挥和正确的作战方针与措施也是成功的关键,作出正确的抉择,使用恰当的战术,用最少的生命与弹药去换取最大的胜利,而党做到了,正确的领导人发出正确的指挥,让战士能够打一场漂亮的数胜利仗。

看完后,油然而生的敬佩与崇高的志愿在我心中跌宕起伏,熊熊大火在我心中燃烧,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并且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来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若有幸加入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若有人比我更优秀而加入,而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时刻准备着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并不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要心中有党,走到哪里都有党的存在。而如今,社会动荡依然不断,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南海问题更是捉襟见肘,而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相信共产党,始终和党站在同一天战线上,而我们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祖国和党分忧解难,而不是去给党制造麻烦,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从来都是不断完善与改进,从建立至今,经过了各种阻碍,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誓死保卫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性,一切问题,一切事端都会迎刃而解,各种大小的战争党都经历过了还会畏惧这点问题吗?相信党的力量,相信国家领导人的能力,相信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亿万人民的团结一致,相信我军战士的勇猛无敌,相信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党!

作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时刻谨记着报效祖国,时刻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的组织。争取早日入党,早日投身与党的建设事业中去,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撤军真相

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撤军真相

洛扎雄曲、娘江曲和达旺曲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切穿了山体,让高差达4000米的高原面与山麓平原彼此相通,让西藏历史上深入这一区域管辖及传播藏文化成为可能。娘江曲与达旺曲的汇合勾画出了喜马拉雅山脉中高原伸向平原的楔形区域,达旺是重要的中心所在,这里有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著名寺院达旺寺,也是六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这里海拔较高,扼高原进入平原的咽喉,历来就是军事重镇;这里历史上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直到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仍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1962年那场中印战争中,我军迅速攻取达旺,从海拔高度和距离看,我军到达这里比印军要容易得多,但战争结束直到现在,达旺都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下,并不断接纳来自印度内地的移民,一派繁华景象。不知道这里的繁华是否已经与我们越来越远。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错误认识:中国后撤的原因是后勤供给不如印度。

关于中国撤军的原因,中国专家学者有各种解释,但这些说法都说服不了我。比如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运输供给要比印度军队困难。看了《印度对华战争》,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这方面,中国其实要比印度占据优势。看一下遥感地形图就明白了:就地形而言,中国在高原面上,地势平坦,居高临下。而印度在高原面下,物资要从海拔200米左右的山麓运送到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地区,要比中国艰难得多;就气候条件而言,中国除墨脱、察隅一带属于湿润多雨的地区外,其余地区气候干燥,基本上是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条件比闷热潮湿的印度要好得多。

有意思的是,中国专家学者把我国最后撤退的原因解释为运输供给困难,难以防守,而印度最后总结失败的原因时,也归结为后勤保障交通运输的问题:军队的物资供给完全无法保证。中国占据了地形和交通运输物

资供给方面的优势,而印度军队则由于地形崎岖,交通条件恶劣,陷入了缺衣少粮饥寒交迫的境地,最后失败。

关于印军在后勤运输方面遭遇的困难,《印度对华战争》这本书中有很多记述:“在青藏高原上,调动部队和修筑道路相对容易,中国已经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修了一些东西向的公路,往南又修了一些支线,有几处通到距麦克马洪线只有几英里的地方„„印度这一边的情况,则迥然不同了。布拉马普特拉河和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地形是山峦起伏、崎岖难行、丛林密布的地带。当地降水量很大,雨季大雨倾盆,冬季积雪很厚。河谷大多是南北走向,因而给东西走向的运动造成极大的困难„„”

从地势地貌上分析:印度在南坡,山高坡陡,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和运用;中国在北坡,平均海拔4000多米,易守难攻,对边界的支援和后勤保障比印度要容易得多。

“在克节朗河附近,没有降落直升机的地方,唯一平坦和没有障碍的地区处于中国那

一边„„军长考尔将军走得很急,超过了他的体力所能支撑的程度,有一段路他让一个健壮的西藏脚夫背着他爬上山口„„考尔在十月七日的电报中叙述了他所面临的困难。印度部队的供应情况濒于绝境,印军所有的弹药仍然只限于装在子弹带里的那些(五十发),从那天开始不得不扣紧口粮定量;冬衣也缺乏,三个营中有两个营还穿着夏天的军衣。每个人一条毯子,当晚要在一万五千英尺的高处露宿„„”

从上面引述中也可以看出,假如中国军队在打败印军后,驻守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山麓地带,的确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如果此时印军从山下的平原地带发动反攻的话,他们运输物资将变得轻而易举,而驻守山麓的中国军队就会面临过去印军曾经遭遇的艰难的交通运输问题,但方向相反:要从高原面顶上往下运送物资。所以说中国军队后退是应该的,但应是有限地撤退,譬如后退到半山地带。而且就算后退,也应该提出后撤的条件,把一些关键地区保留下来,如达旺地区等。最重要的是不允许印军返回过去

占据的地带,并且保留再次打击的权利。

还有的中国学者把我军后退的原因,解释为如果不后退的话,美国就要干预了。且不说当时美国与苏联两国正陷入剑拔弩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否会出兵干预本身就是疑问,而且印巴之间的纷争,也不允许美国一味地援助印度。再说印度的尼赫鲁总理一向标榜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而且他在议会上一再表示,不会寻求外援。就算是美国真的干预了,也会有一个时间过程,用不着那么快就宣布撤兵。再说如果美国干预的话,我们退回战争前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后退20公里。

因此,上述对中国撤兵的解释都不能回答人们心中的疑问。

看了《印度对华战争》之后,谜底终于揭开了。

中国撤军真相:为了尊严和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和维护

普通公众对边界的关注,大都只是集中在它对于领土的划定和圈围起来的领土面

积大小上。一提到边界划分,马上想到的是国土面积的增加或减少。此外,人们对边界的战略和军事功能也能给予必要的关注,比如中印边界西端阿克赛钦地区边界的划分,是以喀喇昆仑山为界,还是以昆仑山为界,这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对印度却没有类似的意义;人们也能注意到,边界对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的凝聚作用。

但是,边界对国家身份的建构与维护,对新生政权合法性的认同与支持这些功能,往往容易被边界的其他功能掩盖,或者公众意识不到,但是边界的这种功能却受到国家政权机构和领袖人物的高度关注。签订边界条约,不仅仅是领土范围的确定,更重要的是对签约国主权和国家身份的建构和维护。与外国签订条约,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尊重和认可。

新中国成立后,与周边国家重新签订边界条约,对中国政府构建国家身份极为重要。重新签订条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在国际社会表达意志的体现。因为旧的边界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于旧

中国的,新中国不会承认,应当重来,即使是尊重现状、内容一样,但是形式上也要重新谈判,重新签订。

本来中印之间的边界现状,还不属于上面所说的重新签订边界条约的范围,因为印度政府提供的中印之间的一些所谓条约,都不是旧中国中央政府所签订,也是国际所不认可的单方面条约。但是即使这样,中国政府也愿意与印度重新签订边界条约。遗憾的是,印度始终不明白这一点(或者是装糊涂),就是不愿意坐下来谈判,重新签订条约。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时中印双方在战争之前的提议和主张。可以说,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方案已经是仁至义尽,让步让到“山穷水尽”了。周恩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重申“同中国历届政府一样,绝对不能承认麦克马洪线,因为它是英帝国主义在它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的秘密换文中非法画出来的”。但是他接着说,虽然如此,中国把那条线当作边界线,在谈判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作为先决条件。这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麦克马洪线划去的领土我们可

以接受,也就是可以把这条线当作双方的边界线,但是应该走个形式重新签订一个边界条约,给这条线改个名称。我们要的就是一个名。因为这个名的改换,不仅关系到中国政府的尊严(新中国怎么能够接受一个帝国主义强加给旧中国政府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呢),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不能承认西藏这样一个地方政府具有与外国政府签订边界条约的权力,这种权力国际上公认只有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具备。这既关系到尊严,又关系到主权的完整。然而对这样一个印度并没有实质损失、但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要求,印度竟然顽固不化地拒绝了。

阿克赛钦地区,交通地位和战略地位兼备。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半封闭的山间盆地,海拔较高,气候高寒,甚至人类在此生存都受到挑战,但这一区域的交通地位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新疆和西藏之间通行的必经之地(1957年修通了从新疆叶城到西藏噶尔的公路),并可经喀喇昆仑山口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到达拉达克首府列城。战略地位上,阿克赛钦

地区有着我国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区位条件,其西北可通中亚,西南紧邻南亚,从这里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直线距离为800 多公里,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直线距离仅500 多公里。如果失去阿克赛钦,新藏公路会被卡断,青藏高原腹地也将敞开。

至于中国要求的保持中印西段边界的现状,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最底线要求。因为阿克赛钦对于印度与中国的价值,两者有天壤之别:对印度可有可无,对中国却是咽喉要道。这个地方是世界寒旱中心,又冷又旱,大地赤裸,一片荒漠,印度没有此地,对其并无损害;但是对于中国就不同了,这是中国新疆与西藏之间唯一能通车的通道,是中国的命脉。印度坚持要争夺阿克赛钦,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中国愿意拿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富饶湿润的藏南地区,换取阿克赛钦3万多平方公里世界寒旱中心的不毛之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印度却断然拒绝了。

1962年中印战争的37年后,马克斯韦

尔不无遗憾地说了下面的话:“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的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憎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北京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许会提早好多年。印度可能不会走向与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为什么大获全胜后要撤兵,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其实中国政府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战胜的情况下放弃藏南,不仅让印度人吃惊,更让美国和苏联大吃一惊,从来没见过这么打仗的。

毛泽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如果中国进军藏南的话,那就等于和印度打一场全面战争,而以印度人偏狭的民族个性来说,肯定会不计后果的把战事扩大,反正他们背后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而当时中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如果打一场全面战争,以当时的国力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二、基于第一点考虑,如果和印度打全面战争,那么中国就必须把战略重心从三北(正北、西北、东北的对付苏联)和东南(对付美台)转移到西南上来,这等于主动的削减中国对抗美苏的实力,使中国在中苏美三角大格局中更加处于被动。而美国和苏联可以利用扶持印度来吸引中国军力,从而加大他们在各自对中国利益方向取得他们的利益的可能。毛泽东肯定从曹操放弃南下徐州而保兖州的历史故事得到启发,兖州是曹操的根据地,而如果曹操想得到徐州就必须放

弃对兖州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一定能得到徐州。毛泽东面对是同样的情况,鱼(西南)与熊掌(三北和东南)不可兼得,欲得乎熊掌则必弃鱼,反之亦然。所以,如果毛泽东举全力进攻印度,以中国的军事实力彻底打败印度并非难事,但等我们攻到新德里而面对更广大印度领土而不知攻抑守或退的局面时,美国和苏联已经把刀架到了中国的脖子上,一旦中国国内有变,印度再反击,配合美苏台的战略反攻,中国必将四面受敌,全面崩溃不是没有可能。

三、如果中国趁战胜印度之时收复藏南,还将面临如何处置当地印度居民的问题,虽然他们在藏南的没有合法的居住权,但毕竟是几十万条人命。全部撵回?以印度人的性格,肯定会不计后果的和中国进行全面战争,这就不符合我在第一条的判断。全部屠杀?更不可能,首先这等于中国主动放弃道义的高地,授美苏及反华势力之口实。全部留下?让他们充当印度在藏南的定时炸弹,让他们天天闹事?更不行,我们不能把精力放在管理安抚这些人上面,而且他们和我们是异族,容易引起不堪设想的民族矛盾,况且我们还要出钱出粮养活他们?一旦有什么“人权灾难”,肯定又授人口实。而且这样的成本过高,而当时中国手中的本钱并不多。这点毛泽东可能借鉴了诸葛亮不留汉兵于南中而主攻北方的历史故事,当时蜀汉的战略重点在乎北魏,而不是南中,伐南中只是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不是希望南中能成为北伐的战略基地,而是希望他们不牵扯北伐的后腿。)。毛泽东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不希望让印度加入苏美全围中国的圈子,以对中国全面抗衡美苏做挚肘之用。而且,让印度停止和中国的战争类似于诸葛亮承认孙权称帝而保持和吴的平衡,把对付吴(在不承认其合法性的情况下)的蜀军用在对付北魏上,这也是毛泽东必然面临的选择。

四、当时的国际大战略格局明显对中国不利,而毛泽东必欲打破美苏并霸的局面,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全力争取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把美苏两极变成美苏中三极。而在基于以上三条判断后,放弃藏南可以争取更广泛的国际同情(主要是不结盟国家),而且当时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这么做也有利于瓦解印度在不结盟国家中的威信,因为这场战争是印度挑起来的。再加上在非洲的经济援助,使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些都是战略上的考虑。

而我不相信放弃藏南是因为后勤保障困难的说法,在同样困难的地理条件下,中国都可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再加上个藏南并不是问题。只是这样提是一种官方姿态罢了。

台湾是中国地缘政治利益中的核心,这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宁可把台湾打烂打沉也绝不能让台湾成为美国进攻中国的不沉航母。而藏南则不具备台湾对中国这样重要的地位,而且藏南也不是当时中国必须争取的核心国家地缘政治利益。所以藏南和台湾不是一回事。

所谓的印度名败实胜,不是这样的。印度在中印战争后表面上保持了对藏南的控制,但印度失去的远比个藏南大多了。印度在战前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在当时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

远远低于印度,尼赫鲁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也远远高过毛泽东,这些战略上的优势的重要性远比藏南大多了。可到了战后,印度做了一个事实上的战败国,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战略优势丧失殆尽。印度和尼赫鲁本人的威信也被打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尼赫鲁本人也因为这场战败而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这对印度的国家战略上的发展是致命性的打击。而中国则迅速取代了印度成为不结盟运动中事实上的领袖,毛泽东也因这场战争取代了尼赫鲁的地位,这对毛泽东实现世界三极的战略是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

中国也不是名胜实败,因为当时中国决定和印度进行战争的战略目标就不是趁机夺回藏南(见以上四条判断),不过是印度欺人太甚,狠狠教训一下狂妄的印度罢了(类似诸葛亮伐南中)。而中国在战胜印度后,国际生存空间大大加强,原属于印度的国际战略空间被中国抢走,这远比收复藏南更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虽然印度依然占据着藏南,但印度人不

会明白,这其实是中国把一个暗中系着细线的带剌的山芋扔给印度人,而印度人迅速吞到口里,还津津有味呢。一旦中国有战略回转余地的情况下开始解决藏南问题时,这时中国可以连本带利的从印度人的口中把这个山芋勾出来,并且带出来的不仅是这个山芋,而可以利用这个系着细线的带剌山芋把印度人的五脏六腑都给勾出来,到时候,印度舍得也必须掏出来,不舍得也必须掏出来。

何况现在也不是中国收复藏南的时机,现在远比藏南更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需要中国去争取,藏南问题现在也不着急解决。如果现在真和印度打起来,我还不是笑话印度军队,他们没那个本事。就凭他们那点子饿着肚皮买来的武器武装起来的没有战斗力的军队,中国还真没放在眼里。

题外话:如果当时尼赫鲁有一点战略头脑的话,可以在战败的情况迅速撤出藏南,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中国,和中国进行战略僵执,让中国捧着这个山芋,吃不下也拿不稳。如果中国进入藏南,则肯定无法对当地的印度人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等于请美国

和苏联得到了掠夺中国战略利益的最佳时机。这反而增大了印度和中国谈判的筹码,反正中国当时是没有条件彻底收复藏南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包括军事管理)的,因为中国当时的重心是对抗美苏。印度把藏南扔出的时间越长,在(中印战略僵执和中印谈判)的情况下,中国越不利,而对印度越有利。

幸亏尼赫鲁没这个战略眼光,否则中国还真麻烦了。

中印战争领土得失的分析

在中、印领土争执地区,国人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东段的九万平方公里区域,却没有更多的关注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甚至有人说用西段换东段。中、印西段的争执地区 “阿克赛钦”,是中国传统交通通道,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国军队打到离新德里300公里,就是从这里杀出来的。

阿克赛钦地区就像一支长矛,直指印度首都新德里。此文阐述阿克赛钦地区的重要性: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约21平方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后准葛尔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雍正时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1846 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原本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便悄悄占领拉达克地区。后来,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为了寻找一条侵略我国新疆腹地的捷径,于1865年派遣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

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约翰逊线”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因此从这条线被炮制出来那天起,它就和麦可马洪线一样,是一条一文不值的“屁线”。和东段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自1954年被印军占领不同,印军从来没有进入过西段的阿克赛钦一步。1956年印军首次派巡逻队进入该地区,也被解放军逮捕并驱逐。中国人对阿克赛钦地区早已形成了实际控制,约翰逊线连一天也未曾派上用场。

在中印部队屡次发生冲突后,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

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方面提出。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损害很大,但这并非是印度人民的错,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转自但是尼赫鲁早在中印总理会见前,就从缅甸得到了消息:中国已经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缅两国的西段边界,加上中国政府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一向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所以此时尼赫鲁对中国这一“现实主义态度”并不感兴趣了。他的要价更高了。尼赫鲁明确对周恩来表示,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是印度领土,而领土问题是不容谈判的,要谈就谈中国把阿克赛钦归还印度。转 1962年战争,西线中国军队(属新疆军区)对印反击时,印军在狮泉河(现西藏阿里地区的行署驻地),驻有一个连的兵力,整个地区是一个营的兵力,滚雷英雄罗光喜(四川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班公湖地区驻有一个半连的兵力。

时新疆军区的部队,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中国军队将印度军队驱逐出了中国领土退回中国认可的边境线,直到今天阿克赛钦地区还在中国手里,新藏公路和规划的新藏铁路都从阿克赛钦地区通过。

阿克赛钦---中国俯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碉堡

瓦罗曰:如果不是年初正如印度媒体指责其喜马偕尔邦政府犯了重大失误,将一幅工作地图将印度“不可分割但被巴基斯坦占据的”克什米尔划给了“遥远但友好的邻居”巴基斯坦,并承认阿克塞钦地区属于中国的话,瓦罗根本不知道中印之间还有所谓的“阿克赛钦”问题。在印度人眼里中印国境线之间还存在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也有所谓的“阿克赛钦”问题的“约翰逊线”。在这些问题上瓦罗不会过多留意的,因为那些线都是无稽之谈,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就可以忘却。阿克赛钦(Aksai Chin,源自突厥

语“秦地乱石滩”),是位于和田南部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之间的一块盆地,属于新疆和田地区建制。阿克赛钦地区面积与台湾岛几乎一样大,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地区进入阿里地区的。

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演绎中亚新三国演义,精彩程度远胜于东汉三国。阿克赛钦是中国俯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碉堡。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塞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塞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阿克塞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因此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塞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塞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的最

大缺陷是易攻难守。如果当时中国在取得边界战争胜利后留在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不退的话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会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因此中国要及时调集大量军队到藏南和达旺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一时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牺牲守住了藏南和达旺。长期在藏南和达旺征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力。印度和越南等小国不同。它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对小国我们可以一次性重击叫它很多年都不敢出声。但对印度这样的大国则不然。即使它被击败了一次。但它可以很快又集结大量军队卷土重来。而且藏南和达旺离它的平原近。因此它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都非常容易。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

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

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中国当前的战略是东防美日。西稳中亚。把西南作为中国的大后方。因此稳定西南大后方是中国的战略要求,而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使西藏和四川云南长期处于临战的最前沿。使中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中国的战略后方缩后到了湖南湖北。会造成中国的长期的不稳定。更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1962年胜利后放弃藏南和达旺从整个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是明智的。

和藏南和达旺相反。坚守阿克塞钦是中国的高明之处。阿克塞钦虽然非常荒凉但它的地势非常重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了。它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邻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优势远胜于藏南和达旺。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而阿克塞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利剑。一旦中印发生战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塞钦冲下来。可以轻易而举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在势如破竹的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

经济中心地区。使印度再次战败。而且阿克塞钦紧邻印巴争议地区。在印巴战争爆发时可以有力的支持巴方。让印度战而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因此阿克塞钦是高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利剑。中国所拥有的这把利剑可以轻易的置强敌于死地。印度也清楚这点。所以它多次要求中国把阿克塞钦给它。就是想避免被这利剑刺中心心脏。同时阿克塞钦是中亚的制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近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低挡中亚各种势力的渗入。就是由于中国拥有阿克塞钦。所以几十年来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事。它都处在被动防守。阿克塞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几十年的安全。同时牵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大大延缓了印度的发展。因此别看阿克塞钦荒凉。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藏南和达旺。它的一寸土地抵得上藏南和达旺的一丈土地。为了吃到藏南和达旺这块肥肉。中国会掉很多肉。但握有阿克塞钦这把利剑,印度就永远受制于中国。因此当年毛泽东主席放弃藏南和达旺而坚决守

住阿克塞钦体现了一个伟人不同凡人的战略眼光。和他相比。现在那些主张放弃阿克塞钦而要回藏南和达旺的人真的是鼠目寸光的平凡之辈。

有人认为现在要和平发展。要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所以阿克塞钦不重要了。可以放弃了。这种人太天真了。当今这个世界虽然经济高度发达。和平成了主题。但这个世界从本质来说还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国家和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一天都没有停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亲兄弟都要闹分家。朋友之间反目成仇的事就更多了。以前的苏联、阿尔尼亚、越南。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任何时候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人急着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是不合适的。

要清楚地看到现在的中印边界现状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一个边界问题就牵制了印度几十年。浪费了印度大量的国力。使中国能安心的发展了几十年。只要这个现状保持下去。在未来的几十年印度还要被迫处于

防守。被迫还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同时还有巴方牵制印度。因此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印度赶上中国都是不可能的。同时现在的中印边界现状对中国来说处于巨大大战略优势中。中国可以比较容易的制服印度。使的印度在今后的几十年对中国都不会形成真正的威胁。因此在边界问题上。中国要有清楚地认识,在任何时候中国都要有战略优势。因此关系到中国国家战略优势的地方中国不可放弃。不然后患无穷。所以在对印的策略上要抓住几点:

一、阿克塞钦是中国威镇中亚的制高点也是印度的命门,中国千万不可放弃一寸阿克塞钦的土地。

二、巴基斯坦是牵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控制中亚的桥头堡和稳定新疆的屏障。应此中国一定要保护和帮助巴基斯坦。有了它中国在中亚就有了根基。

中印战争:毛主席不动声色的四个大智慧,至今令全球军事家叫绝

1962年发生的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军力的一个顶峰,中国仅以边防部队3万余人就重创了印军一国主力,占领全部争议土地,逼得印度全国动员并乞求美国干预,在全世界丢尽了脸,而中国威名大振,并且因为此战还落下一个好名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

这一战,作为总指挥,毛泽东有四大智慧至今令全球军事家们叫绝。

一是中国战略环境十分险恶,毛泽东居然敢打。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困难时期,尤其是国内自然灾害刚结束,台湾在东南沿海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中苏开始交恶,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站在印度一边,英国不说更是一屁股坐在印度一边;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不少第三世界国家都站在它一边。中国是经济、政治上都有困难。因此,毛泽东等人在军事上本来不准备出手

打印,只是印度太嚣张,欺人太甚。于是,毛泽东一巴掌拍到桌子上说:“印度搞我们那么多年了,我们也该搞他一下。”

二是时机选择得当。

当时隆冬将至,毛泽东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出兵。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动手。结果,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中国见好就收,充分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打得有利。

三是打得好。

战后,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此战中国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解放军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马上主动撤军。毛泽东、刘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四是收得好。

中国军队迅速回撤,还将缴获兵器维修一新送回,战俘及时送回,此举令印度的达维尔等人既汗颜又口服心服。

中国收兵之时,美国的航母已开至孟加湾企图干预;苏联准备给印度新印武器;英国的新装备已经运抵印度,大战再次一触即发,哪知毛泽东战略运筹确实高人一筹,一撤兵,让几个霸王顿失了目标,劳而无功。

毛泽东通过1962年中印边境一战,赢得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第五篇:货币战争观后感

你当然知道世界首富是盖茨,他的财富大约为500亿美元。但是,《货币战争》会告诉你,有一个家族,其财富超过50万亿美元,那就是在金融领域兴风作浪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

知道为什么安得鲁·杰克逊、林肯、詹姆斯·加菲尔德、约翰·肯尼迪、里根这五位美国总统都被暗杀吗(其中只有里根幸免于死)?

知道美联储竟然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吗?

知道为什么有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吗?

知道为什么一战之后紧接着又是二战吗?

知道为什么要用美元挤走黄金的国际“硬通货”地位吗?

知道中东石油为什么对美元格外重要吗?

知道日本为什么会在1990年代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吗?

知道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背后黑手吗?

一:那些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的人真正控制着这个世界。

在《货币战争》中,这一切的谜中谜都有同一个答案:货币。

所有妨碍国际银行家控制货币发行权的的政治家会被暗杀掉,而代之以顺从的人。这使美国总统的伤亡率“高过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货币发行者人为地制造货币供应的大量增加或减少,相应地,产生了通货膨胀和紧缩。与此伴随的是巨大的财富被银行家们抢走,这被叫作“剪羊毛”。

在《货币战争》看来,1929年的大萧条、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停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是“剪羊毛”的过程而已。伴随着这些人为的灾难,一些个人甚至整个国家陷入了赤贫,而另有一部分人却获得了惊人的收益,那就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银行家们。

由于黄金不像纸币那么容易控制,所以,黄金天然的“国际硬通货”的王冠被小心翼翼地,但绝对是故意地一步一步地被篡夺了。

至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其效果跟“全球化”一样,只是为了推动美元这个纸钞在更大范围的流通而已。

由于过于宏大的目标,《货币战争》在很多地方免不了给人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细节上不是那么挑剔,你也许会承认,读读《货币战争》能获得一些启发。

二:金本位制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

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是金本位的实质是货币总量一定,毕竟世上只有那么多金子,所谓金边人民币只不过是总量加个乘数,和规定一元含多少金子是一个道理,但人类不断创造和发明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在增多的。在金本位下,现在有储蓄的人,可以多去占有以后人产生的财富。举个极端的例子,前提大家都用货币交易。有两个人,一个叫面包甲会做面包,一个叫盐巴乙会晒盐。他们各有一个金币。现在的物价是一克盐和一斤面包都是一个金币。乙先用一个金币买了一斤面包,甲忍了一天不吃盐,过了一天的事情大家都能猜出来了。为了换金子乙给甲晒了一辈子盐,除了能活下来再也没有见到一个金币。大家钱都不花就可以占有后世一切的财富,这显然不合理,还不用说产金、储金国收铸币税的钱。其实书中也提到林肯绿币的好处。

三:“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 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 就跟看立体图一样, 看到的, 会很震惊, 看不到的,会很茫然.《货币战争》顾名思义, 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如此惊心动魄, 富有戏剧性的战役, 却是本书最不具技术含量, 手段最隐蔽的战役.相比较之下, 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裂, 俄罗斯休克疗法, 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 金融手段层出不穷, 错综复杂, 让人眼花缭乱.其对当今中国的借鉴价值更是宝贵.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 那都是点, 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 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 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 这才是主线.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根本无从谈起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 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但作为诚实货币, 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 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因此, 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 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 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 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 透出成熟的”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从第一合众国银行,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 到美联储的诞生, 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 其间夹杂着绿钞, 白银券, 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 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 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 无不伴随着动荡, 恐慌, 混乱, 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因为乱世, “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 趁火才容易打劫, 而且灾难过后, 建立新秩序时, 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 否则也就不会有玩火者自焚一说了.《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

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根据书中观点的几点建议

书中在结尾处也谈到了中国的问题,说道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剪羊毛”的呢?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后也出台了四万亿的救世计划来拉动内需,对此提出一点建议:

一、一定要把房价打下去。先弄明白拉动内需是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新产生出来的工业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带动生产,增加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可现在房地产把老百姓的储蓄,甚至以后几十年的收入都引进去了,他们哪还有能力去消费产品C呢?要想打下房价,就要把房产从现在的投资品转回消费品的本来面目去。土地是全民的,不可再生资源,捂地不售,定期加价和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搜刮财富有什么区别?房地产商的利润应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一致;加大合理土地供应,建廉租房;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如果他们是地价房价上涨的受益者,如果市财政的收入大头还是从土地出让金、契税、建设税来,那么房价是很难下去的。

二、发免费的教育券,让农民工、农民快速转为产业工人,提高要素质量。只要在城市有一份工作的务工农民都应得到免费再教育的机会,不一定是大学这样的,是技能教育,包括法律、法规,能让他们快速的溶入城市。你看现在的大城市,技工、保姆等劳务还是很缺的。在农村就算免了农业税,地少人多,一个劳力一年才能得到多少钱,一个技术工一个月的工资都可能比他的多。这些人的工资大部份是用于基础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和投资的。目的是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成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那时农民少了,农业现代化也好搞了。

三、建立创业板。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拉动太大了,创业板要快搞,而且可以将现在的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市场自己会去评估投资风险,100个创业企业里一个成功了,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小。中、小企业才是创新的主力,生产力想跨越式的提升势能靠创新。

四、对垄断企业的约束。中国现在的垄断企业大部分是国企,集中在基础行业,像石油、电力、航空、铁路,他们就像国民经济的平台,这些企业效率低,成本高,利润大了,无疑是会抬高整个经营成本,阻碍经济活动。现有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要国企的利润还是国资委炫耀的政绩,现行垄断法对国企也没有办法,就难免有指示下属企业操纵市场之嫌。折中的办法是国资委与国企保值增值无关,下面再设起码两个投资管理公司。

五、教育、医疗、养老改革一定要到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这些问题没解决好,谁敢花钱呢?国家有这么多钱,应更多加大公民的福利。

班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7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刘玲玲

学号:200712031

下载《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印边境战争》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宋鸿兵著 对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有人认为是阴谋论,有人认为是假猜想,有人认为有道理,有人说是真预言.是真是假对我并不重要,纵观他这一自成体系的新......

    《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战争》观后感 最近,抽了一段闲暇时间看了系列片《贸易战争》,感想颇多,影片以讲述的形式,而不是书本的平白直叙,并且参杂一些研究学家的看法概括讲解了贸易战争的发展历程,......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范文大全)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争子午线观后感,欢迎大家......

    战争电影观后感

    战争电影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争电影观后感,欢迎借鉴! 我看完电影《太行山上》,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

    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从当初的重商主义发展到今天的自由贸易,期间二者斗争不断,我们既看到了经济飞速的发展也看到了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自由贸易取胜已成定局。而关税的......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 看了《货币战争》这个简短的视频,让我对货币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本以为货币只是一种流通手段,带给人便利的交换方式。现在才知道货币更多的是代表一个国家......

    战争之王 观后感

    《战争之王》观后感 上周五课堂上,大家观看了影片《战争之王》,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军火商的经历,从开始到壮大,到后来成为战争之王,在这个过程中他道德的觉醒以及人生的无奈,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