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

时间:2019-05-13 22: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

第一篇:《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

读《变化中的中国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陈侑文41311029

《变化中的中国人》是由美国社会学奠基人E·A·罗斯在20世纪初旅居中国后根据所见所作。全书分为10部分,分别为中国一瞥、中国人的体格、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为生存而斗争、中国妇女的解放、基督教在中国、中国的西部以及新式教育。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任何一位外国旅行者如果请教一下长期居住在通商口岸的外国人的话,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勇气写关于中国人的东西。的确,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下面,就来讲诉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是脏乱差以及相当拥挤。作者认为中国不像日本那样井然有序,中国人也不太会料理整修事物。之后作者提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强烈崇拜,说到中国人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与西方社会差别很大。作者还谈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认为中国没有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最作者给南北方人下了个定义,认为北方人憨厚诚实,而南方人多狡猾,深不可测,北方工业发展地比南方好也正是因为南北方人性格的差异。

不得不说,作者的描述虽说较客观,但用词却觉得稍有不当。作者的观点,我认为,还是有些不太全面。近代中国确实落后,我们常常将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归于中华文明及其社会制度。实际上,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仅仅在于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了过多的人口。假如中国人有幸经历一个持续、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这一阶段不至被任何历史的反动、外族统治及内乱所打断,至多需要两代人的时间,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就会与美国平民的生活水平不相上下。

我也不太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作者认为如果在公元5世纪时就像西方社会那样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的话情况就能得到改善。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烧饭取火建房等等都是纯粹依赖于材木,没有新的东西来替代材木那么人们是没有办法不去砍伐森林的。而且中国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没有办法只在祖宗留下的土地耕种,因此开发新的耕地也就在所难免。

作者试图用西方的方式将中国人进行分类定性,因此他就将中国人单纯的分为南北方人,而且还鲜明地将两个地域的人冠以相反的性格——北方人憨厚诚实,南方人狡猾,深不可测。我们看来确实觉得有些单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习俗差距非常大。而且就算是南北方人之间差距也是性格迥异的。因此,想要给中国人下个定义,难。

后面的内容中,作者提到中国人的体制很好,一些在国外看来十分严重的疾病在中国只是个小菜。中国人很能为生存作斗争,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为生计打拼。作者认为中国人很会耍小聪明,像京汉铁路的沿途中,每个月被拔掉的钉子达六万多枚,列车上的厨师会将上的菜偷偷留下一点带回家等等。但同时他也提到了中国人善于学习模仿,谦虚的特点。

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讲中国妇女解放问题,在剩下的几部分中,都提到了妇女问题。女孩从小没有地位,新式学堂也只是注重形式,真正改革的地方太少。古代中国的男人为了控制女人而做出的种种枷锁,诸如三从四德、裹脚、不让女子接受教育、男女隔离等,严重削弱了女子的能力,其影响便是严重削弱了男子的能力,因为男女之间的竞争被取消了。同时也严重了削弱了子女的教育,因为女子裹脚,活动范围只局限于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深受母亲的影响,而这样的母亲是没有能力教什么的。甚至可以说,由于女子裹脚之后,不能自立,男女又早婚,成年男子几乎都有家庭,而他的家庭必须依靠他养家,因此他也被束缚在家庭里,他几乎不可能愿意单独离开家庭从事其他诸如经商或者参军的活动,简言之,女子不能自立之后,造成的影响是男子也不能自立。书中说,自女子裹脚之后中国人就变得没有创造性了,这应该是有关联的。

以前还老幻想古代人的诗意,古代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古代中国人实在活得太痛苦了,现在中国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社会还没有摆脱过去那种痛苦生活在精神上的影响,那就是自私和物质主义。

没读这本书之前,根本没想到清朝末年的中国人普遍的抽鸦片,而且国内曾广泛种植鸦片,也根本没想到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竟然有那么无聊,女性的命运如此悲惨,人口压力带来的贫穷自不必说,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除了抽鸦片、赌博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了,下次人民生活格外痛苦,所谓的权贵由于包办婚姻和家长制也很难得到快乐。

从这本书,可以得到一些反思:一些以前中国存在的问题现在依旧存在,因此这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我们看问题需要有前瞻性,知道现在的情况后需要思考未来是否也会这样发展。作者所处的年代带给他的视野是很狭小的,但他视角却是宏观的。我们看待问题也需要以一个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这就是历史要教给我们的——全面宏观的思维。

第二篇:读《中国人》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回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林语堂

写在《中国人》封页告诉我们,即便书中将会揭露多少关于中国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林语堂先生却依然那么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习语文的岁月中,林语堂这个名字便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语文老师总是会多多少少提及他的名字。选择阅读《中国人》是因为想知道这样一位能用英文来写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国家。毕竟用并非母语的语言来写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相对于英文原着永远是驴唇不对马嘴一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不同的语言,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样一位似乎能克服这种难度的作家,的确令我对他的作品吊足了胃口。

书中不乏对中国社会各种现象的揭露与批判,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与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就像今天我们上海举办百年盛会——世博会,虽然我们很多的方面可能达不到世界一流标准,但我们敢于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更直接和客观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接纳中国。

在写《妇女生活》的章节中,林语堂先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读起来感触良多。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对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很多男士,以尊重女性为名,实则借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联想今天的中国,也许大家都在谈论和维护的东西,往往就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不公正,这才需要大家去关注和维护。要是与西方女性相比,也许在事业上,中国的女性要略逊一筹,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中国女性更有机会成为妻子和母亲。我认为独立的女强人与贤妻良母并不处于对立的状态,相反,这恰恰是理想女性的代表。所以,女人在进取的同时,不需要苛刻的要求自己来符合他人的眼光,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特性,要有敢于冲破一些世俗观点的勇气和胆量。要平等,首先还是态度问题。林语堂先生也分析,即便是在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还是有许多妇女掌权的,哪怕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教条束缚下,还是有许多的才女活跃在历史中。而作为90后的现代女性,我认为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更平衡的心态突破世俗的不平,忘却幽怨与消沉,用积极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背景”这一章节中,作者写道了中国人在长期的老庄思想熏陶下,形成了“超脱老猾”的性格。中国人是生来的现实主义者,那种圆滑的本性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渐渐失去斗志。而奇怪的是,这种软弱无为的性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经历世事、超凡脱俗的表现,是人生态度的最高理想与追求。“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和古老的民族才会有的态度。”正是这种麻木不仁,消极态度的影响,大家总是在逃避。分析下去,人们似乎没什么必要去逃避,也许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逃避,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响应改革的人便越来越少。更何况中国人历来是一个易于满足的群体,只要能填饱肚子,便就已经很是满足了。封建制度与思想已经消亡殆尽,可封建思想带给中国人的劣根性却依旧存在,并无改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人们对受伤者频频采取冷漠的态度,见义勇为虽然仍被称颂,但对于“精明”的人来说,见死不救私会成为一种聪明的举动,人民总是在逃避责任,害怕引火烧身。大多数人总把这种行为归咎于道德的缺失,却忽略了封建思想蚕食下人性的泯灭。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实利心态与消极避世的态度,致使中国人极度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冷漠、固执。从前如此,如今亦如此。

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人》做出了深度的解读。当然,作者生活的年代较如今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异。那是个沉睡中的中国,一个病态下的中国,但是,那也是个值得庆幸的中国,因为她拥有一批清醒的儿女,即使大多是人都沉睡这,但有这样一批人,就想林语堂先生,他们敢于站出来,把自己放在镜子面前细细的端详,敢于说出实话与真相。如今的中国仍需要这样一批人,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不会简单的把敢于讲话的人冠以“五毛”和“愤青”的社会。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的复兴,也就真的不远了。

第三篇: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

《四个中国人》读后有感

放年假之前在平湖的图书馆转了转,为自己这么长的假期准备一些精神食量,原只是随意转转,不曾想真有收获。在新书推荐区里看到一本《四个中国人》,我毫不犹豫的拿起来品评。

最开始被吸引的是它的书籍的装帧,四人头像镂空的效果放在简约风格的封面的左边,占了将近一半的位置,内部彩页通过镂空部分显现出来,使人物看起来在饱含沧桑的同时,又体现其出艺术的精致特色。除了空白部分外,封面的右上角用纤细的细宋体写上了书名“四个中国人”五个大字,其余如作者、出版单位等,均是用极小的字加以点缀了一下。这种简约中不乏精致的整体感觉,一下就把我锁定了。

我最初的想像是,作者可能关注的是江河倒流、天地变色、叱咤风云、伟人英雄,我一开始也以为他会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中,选出四位极具代表性人人物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正如书中的序言所说的“一谈到中国人,我们通常想到的符号是老子、庄子、秦皇汉武、蔡伦张衡、李白杜甫。作者们在这里给我们展示的不是符号化的中国人,而是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那样的笔触呈现的四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凝练一方水土的普通中国人。”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所有读者读出乡土、读出民俗、读出社会、读出人心。

除夕之前,我就将这本书全部看完了,仅利用两个夜晚的功夫,我就读完一本200多页的书,这可真是第一次,作者叙述的流畅与连续性自不用说,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四位主人公自身的精彩,这更是吸引我的原因,仅前言的一段话就已将我抓住,让我很难释手,不信你也看看:

今天,“中国人”,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名字!

网络上的中国人光怪陆离。

电视上的中国人不食人间烟火。

生活中的中国人,要么经常按着汽车喇叭从你身边呼啸而过,不管你是否怀孕,是否有心脏病;要么在地铁里漠然或假装玩着手机,全然不顾身边抱着孩子的女人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国人怎么了?

……

全书以四种名间艺术为经脉,以四个当代传承者为主线,用亲情、友情、师徒情等线条牵引出其周边的人与物,勾勒出

了一个当代城市繁华以外的世界,这里有欢乐与祥和,同时又带着艰辛与无奈,传承者们的朴实、谦和、平静、坚韧与无奈,让我在这如今这纷繁复杂、五味杂陈的现实中,感受到了一份静的愉悦和慢的悠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隐约感受到如今社会的快速和嘈杂,那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它就像一注清泉,一定可以抚慰我们这倍压抑的心灵。

第四篇:中国人的智慧有感

英语135 赵雪玲 2013013417

我读《中国人的智慧》

林语堂先生用寥寥数语,将中国人的性格,品性,勾勒于纸上,简单明了。郁达夫对林语堂的评论是:“真诚勇猛是书生本色,至于近来的耽溺风雅、提倡性灵,亦是时势使然,或可视为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我们也可以在书中体味到,他对中国人的智慧的德性,总是开门见山,毫不避讳。他的幽默,乐观,或许与当时的时局显得格格不入,正是他的这种大智若愚的才发现了尘世中的天堂,他亦严亦慈,智慧却又不失俏皮轻松的风格,使得困苦的生活也多了些欢喜自在。

在林先生看来中国有三个劣根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将中国人的性格描述为:圆熟、忍耐、含蓄、和平、知足、幽默、保守…几个形容词就将中国人的性格形象而具体地描绘了出来。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品性使中国人失却思维与行动能力,也正是这些性格,才使得了中华民族历久不衰。这样的性格,在民族危亡之际,也定了民族的出路。

他自己也说“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底,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缺乏社会纪律之习惯,为中华民族之最大致命伤”“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庭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他这样说也不无全无道理。

中国人的聪明,体现在他们以和为贵性格,无疑是社会和谐的良药。他们不争不抢,给统治者省去了不小的压力。他们知足常乐,因而又使得他们缺少革新欲,因循守旧的思想,才使得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公众精神,各扫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这也不能说冷漠,而是在那个缺乏公民权利和法律保障的时代,谁又会冒着风险去管别人家的事呢?同时没有法律的约束,使得中国人在人情上格外看重,他们于事于人,必与情理二字挂钩,无论在逻辑上通于不通,合人情,通情理才是对的。书中说,他们服务于自己的家族,而不是整个社会,他们希望社会上有出头的人,但却不希望这样的人出现在自己的家族中。人们在自己家族互帮互助,对外界则是冷淡消极的态度。如果家族中一个人升职发财,必然会给他的家族的带去利益,不仅如此,他们还广交能人,为的是就是在某个时候有用武之地。由此看来,中国现在的顽疾由来已久,一朝一夕不能摒除,未免让人有些无奈。中国的体制根植于家族制度,这样必然导致体制的落后,徇私舞弊,人情为重,官僚主义也就产生了,权重位高者都有特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到底,当时中国的体制就是人治,面情,命运,恩惠,构成了举贤任能的标准,缺乏完善的法制体系,民族意识的薄弱,不利于共和政体的建立。中国人没有这种意识,他们觉得他们不需要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真可谓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林语堂先生想间接告诉人们,救国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改变人的思维想法,不得不感慨他的睿智。他的不温不火的数语,总能于无形中激起千层浪。当所有人都挣扎在国仇家恨的时候,林语堂却早已开始了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健全的人生意识,对比始终存在的各种批评,生硬无感情的美,与为了公义而不惜凶狠,形式主义地打着礼貌的旗号而缺乏内在的尊重的种种社会现象,他的眼界是如此广阔。

然而中国人也正是因为这种聪明的性格延续了数千年,不争不抢,得之坦然,顺其自然,一种温和的性格。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是中国人难得可贵的品质,与西方粗犷相比中国人就显得成熟,中国人超然物外性格,随遇而安,淡淡品性,只旁观,不评论,心中自有定准。对待事情也是无可无不可的无谓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不过这也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他们温润的性格,不冲动,仔细斟酌,才下决定。“一种最好的文化不是过于外在化、狭隘化、功利化的,而是心灵的广大。”中国人正是如此的心灵广大。

追其根源,都是孔子、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人性格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全书以孔子和老子为线,贯穿全书。道家就对人类冲突争夺的狂妄心机表示讥讽,进而衍生出中国人的另一性格俏皮,也是一种圆熟,让你恼,却也说不得骂不得,而且也没什么错。它消极的处世态度,在乱世中尤为体现,老子认为人生苦短,何必计较那些如云烟般的名利,人应该自由而无为,顺其自然。孔子的思想强调“入世”,他认为人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社会的变革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家有一种大济天下的灵魂,它们就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存在一样,它主张仁爱,知礼,求知,着重培养中国人以礼待人的温润的性格,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学识还是在为人上都是一种谦谦君子的形象。就是在这些思想的杂糅相融、共同磨砺下,造就了中庸之道。也正是中庸之道才造成了中国人性格的复杂性。倘与西方人相比,由此角度可见一斑。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仍然根植于社会大众的价值理念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的行为的原因吧。不过有研究说,林语堂先生更倾向于老子的角度,因为庄子的洒脱似乎更接近中国人的内心特质。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存状态:生命在本质上太微不足道,那么人们就应该创造一种快乐的人生观,善待人生,充分享受人生的每一时刻,成为自己的主人。林语堂倡导的就是这样的人生观: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也是这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如此的中国人。“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有什么样的心灵世界,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介绍的重点放在了中国人的整体性格与理想上,使西方人能够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正如他在书中所写到的:“我们不喜欢在球场上奔驰交突去争逐一个皮球,却喜欢闲步柳堤之上与鸣乌游鱼为伴;我们实在没有探险北极或测量喜马拉雅山的野心,只求安安顿顿地待在家中,以享人生之乐。”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评价说“与所有的伟大著作的诞生一样,林语堂先生的这部著作不期而出世了。它的笔墨是那么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我想,这是一本最真实,最深入,最重要的关于中国的书。尤为可贵的的是,它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深深地植于往昔,而灿烂的鲜花则开于今天。”林语堂先生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为座右铭。《中国人的智慧》是林语堂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深刻剖析中国人的著作,同时这也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经典著作。全面介绍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人生智慧,它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使西方人能够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林语堂先生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借助几千年的文化,向外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第五篇: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 史纲》好还是《中国 人史纲》。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因为发现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的开篇题目为“历史的舞台”,介绍了中国的版图和山脉河流。不要以为这篇只是单纯的介绍自然环境,他介绍的是中华文明兴起、繁盛所发生的地点以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每个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说,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贫乏的一环。除了万里长城纯军事工程外,古中国缺少雄伟的城市,雄伟的宫殿,更缺少雄伟的民间房舍。原因有二,一是绝对君权思想的统治,统治者绝不允许别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二是中国历史上的新兴政权对与焚烧就政权的建筑物怀有浓烈的兴趣。比如项羽火烧阿房宫,所以至今我们也无缘再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是如何的壮观,也无缘站在吕后运筹谋杀韩信的未央宫中嗅那满是阴谋味道的空气。

柏老讲了开天辟地的故事。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是盘古创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却是一个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犹太人那里,人们认为是耶和华创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华。以前我曾经写文章论述过中华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过是处于绝望环境中的一种无望挣扎。我们信奉神祉的心理远没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样单纯。说到底,是为了一己私欲去信奉。只有当我们觉得需要神明保佑的时候才去拜祭神明,而不是把拜祭神明当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从来是个很实际的民族,顺我者兴,逆我者亡。

书里最值得称道的是每章节后都有一个东西方对比,可以看到当我们处于一个时期的时候别的民族在做什么。我们的兴盛,我们的衰亡,一览无遗。大世界自有公道。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人民处境深表同情,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是对中国那些腐败的统治阶级的控诉。

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地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弃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下载《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化中的中国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北京通信段 姚星烁读完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才发现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一部有人情味的历史,与以往记录时间与故事的史书不同,此书中更多的是对人,......

    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

    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灵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

    《中国人的航天梦》有感

    中国,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古老国土;中国,一个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丽国度。如今,中国也是一个在航天事业上领先许多国家的大国了,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学校......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作者辜鸿......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西方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其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倡“兼容并包”,给中国的学术带来突变,他主张劳工神圣,由他带领去法国勤......

    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合集)

    读《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大学生的读书问题 近日,一位印度工程师写了一篇关于当下中国人不读书的文章,红遍网络。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

    读《最美中国人》有感[5篇范文]

    读《最美中国人》有感读《最美中国人》有感1前几天,学校发了一本新书《美丽中国》,下课时,我闲来无事,就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却“翻”出了不少名堂。我随手就翻到了《20xx十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