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
发[2003]11号}
中国网 | 时间: 2009-12-08|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整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的措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中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挑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中央认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当前重点是要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中部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条件成熟时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现振兴。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利用好沿海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继续发挥地方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统筹兼顾,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振兴老工业基地绝不是不加区别地振兴所有产业和企业,要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使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向化。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促进工业与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充分认识振兴老工业基地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切忌追求过高目标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在实施调整改造的各项措施时,要始终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人民群众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三、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企业替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选配好企业领导班子,扩大企业经营者的选择视野,从国内外招聘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继续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和风险内控机制,强化财务、质量、采购和营销管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鼓励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组建合资、合作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同大企业建立密切协作关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借助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地区经济特色突出的大型民营企业。加大金融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向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机会,鼓励个人创业,切实落实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政策。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决实行政企分开,切实改变政府主导结构调整和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过多的状况,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管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路子的要求,培育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防止单纯扩大生产规模和盲目重复建设。立足现有基础,以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和改组的基础上,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替代进口、改善环境和安全生产,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按集团化、专业化模式进行重组、联合和分工,鼓励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问题。
东北地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要加大对老油田的勘探力度,争取在周边及深层发现新的储量,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速度,加快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促进煤电联营和综合开发;要引导炼油、乙烯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积极发展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建设大型石化生产基地;要鼓励骨干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轨道车辆、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重大装备产品,把东北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要加快现有造船企业改造,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生产基地;要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鼓励现有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要积极发展与军工产品关联度高的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燃气轮机等民品,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要在初步形成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软件开发、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优势领域形成规模;要发展以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要按照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培育本地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避免产业趋同。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发挥东北地区农业优势,加大对粮食生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东北地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向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口。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发挥农垦系统优势,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鼓励工矿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
保护东北地区较好的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湿地,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纳入当地生态建设规划,给予支持。
六、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调整中增加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大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实施力度。继续发展商贸、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七、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资源仍较丰富的,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发展链条;对资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的,要抓紧研究接续产业发展问题;对资源已经枯竭和接近枯竭的,要加快发展接续产业。东北地区石油、煤炭、森工等资源型城市要着力调整单一类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林木产品深加工、林下产业等资源精深加工和新的接续产业,扶持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支持泊页岩、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鼓励石油企业开发低产、低渗、低效油田和周边低丰度油田。加快矿区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解决好矿山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等紧迫问题。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中央对东北三省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0%,各省的补助也要相应提高。继续做好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东北地区要加强与华北地区的交通、电网联系;规划建设现代化港口,对现有铁路进行电气化提速改造,建设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形成东北新的出海通道;改造对俄贸易铁路通道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和输水工程等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供给和合理利用能力。加强老工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资源型城市电力、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设一批重大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和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环保设施项目。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九、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口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和不良资产处置。东北地区要发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毗邻的区位优势,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依托黑河、绥芬河、王军春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有实
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经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和生产制造基地,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大力推进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市场,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专业人才和技术,以人兴企,以人创业。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和职业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重视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队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造条件。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环境,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和在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在总结辽宁省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并适时推广。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有步骤地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对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允许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同时加强债权管理,防止逃废债务。
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对老工业基地予以适当支持。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给予豁免。研究制定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以及对低丰度油田开发,在地方具备承受能力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对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实施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中央政府在一般转移支付时适当考虑对老工业基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造成地方财政减收的因素。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简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加大国债或专项资金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安排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重大装备本地化、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营造有利于使用国产重大装备的市场环境,对重大装备科研、攻关设计要给予必要扶持,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专项资金安排,要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宏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发挥政治优势,精心安排,加强协调,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要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想。要在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中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基本思路的教育,以及改革创新、第二次创业的教育,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要在老工业基地形成与改革开放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调整改造机制,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调整改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依据本《意见》精神以及国家有关行业、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区调整、改造、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转型规划。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区振兴规划的指导,并组织进行必要的论证,搞好规划的综合平衡和衔接。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配进领导班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勤政廉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隐患,保持社会稳定。
振兴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党同志和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要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并使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布局的决策。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 国务院
第二篇: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计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3〕11号)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的重点是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力争起好步,开好局,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有一个良好开端。
一、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宣传,引导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振兴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完善东北地区产权交易市场。认真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兼并、破产企业工作计划,适时稳妥地退出市场。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进度。
(三)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研究提出符合集体经济特点的改革配套政策,支持集体企业采取产权出售、公司制、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革改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四)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和成长环境。督促落实已出台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样待遇。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认真组织实施在黑龙江、吉林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的试点工作,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完善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东北为全国粮食增产多做贡献。要加强良种繁育等支农基础工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 “沃土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性措施,提高黑土区耕地质量,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快调整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行业的战略性重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八)在继续实施好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同时,将东北部分地区的部分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合理确定东北国有林区的木材采伐量,提出减产后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和解决办法。研究提出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改革改制指导意见。
(九)要扭转东北地区服务业长期滞后的局面,增加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十)在继续做好辽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试点。研究提出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帮助资源非枯竭型城市适度开发资源和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要做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抓好松花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紧完善国道主干线,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和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疏港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口岸公路、桥梁、场站设施建设,改善松花江航道通航条件。加大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要,适时规划建设区域内和东北地区通往华北、边境口岸等其他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通道。
(十三)加快东北电网电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内蒙古东部电网的联网建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做好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开发工作的研究规划工作。
(十四)继续抓好东北地区大江大河治理、农业灌区建设、黑土区水土保持,以及大伙房输水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东北地区大型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后尽快开工建设,以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条件。
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五)研究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东北地区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改制和调整改造。加快实施 “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十六)彻底清理阻碍市场开放、影响生产流通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进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围绕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五、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十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以及军工、煤炭、冶金、森工等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十八)在总结完善辽宁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做好 “两个确保” 和城市 “低保” 工作,做好 “三条保障线”衔接,积极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十九)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 “产学研”联合,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
(二十)调整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二十一)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留住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人兴企,助人创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七、抓紧出台各项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二)发展改革委要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提出简化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
(二十三)财政部、税务总局要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的实施方案;按照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减轻企业税负有关政策的实施办法;研究提出对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欠税予以豁免,以及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矿山和低丰度油田开发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的实施办法。
(二十四)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要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处置东北三省银行不良资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的基本原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三家政策性银行依照该原则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十五)国资委、财政部要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办法,以及妥善解决厂办 “大集体”和混岗集体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并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
(二十六)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外专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人才。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二十七)东北三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组织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工作的领导,提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贯彻和落实。要处理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高起点,走新路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杜绝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十八)东北三省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规划的指导、论证和衔接,加强对东北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协调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石化、钢铁、船舶、军工、装备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等重点规划。各有关方面要增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密切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问题和建议。要认真研究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及实施方案,重大问题报国务院决定。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但也要清醒看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当前形势下,认真总结振兴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东北地区企业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相互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优先支持实现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融资、财税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职工在企业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引导中小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企业聚集的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关系,促进其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扩展业务。
(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防止重复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比例。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高档数控机床等市场急需产品及关键配套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东北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努力促进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调整结构,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继续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力度,提高矿石资源的保障水平。优化提升石化产业,抓紧组织实施大型炼油、乙烯项目,提高加工度,发展精细化工、化肥等。
(四)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依托装备制造业整机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发展基础配套零部件、加工辅具和特殊原材料等。依托国防军工企业汇集的优势,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融合,增强军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原材料加工基地的优势,努力发展下游特色轻工产业。依托农林产品商品量大、品质好,畜牧养殖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林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北方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中药(北药)产业。依托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开发合作。积极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潜力型产业发展。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支持中外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进行金融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动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拓宽汽车消费融资渠道。推进东北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区域整合和功能拓展。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在做精做细现有上市期货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符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货品种。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制定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建设一批重点区域物流园区。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建设好大连、哈尔滨、大庆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延吉、绥芬河等城市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贯彻落实文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旅游业,抓紧研究出台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
(六)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和大连“两区一带”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工基地和辽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和通化等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发展,抓紧研究创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重点省级开发区升级工作。
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七)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企业技术改造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从现有相关投资专项中分离设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以及利用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近期筛选一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企业的比例应有所增加。抓紧完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工作,重点支持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
(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在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重要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见效快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科研和产业优势,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支持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引进一批重点行业发展急需的创业、研发领军人物及团队。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项目要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并使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九)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努力将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重点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新能力建设等。有关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支持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东北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加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力度,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新技术。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具停放场库和机耕道建设力度。研究实施深松等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抓紧研究稳定玉米、大豆生产的长效机制,适时对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继续实行国家收储政策。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场县共建”,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示范和社会化服务。加强东北地区农业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从事农业合作开发。
(十一)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引嫩入白、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大安灌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示范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支持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发展。推进散粮“入关”铁路直达,提高散粮铁水联运比例,建设大型粮食物流基地、节点和战略装车点,以及粮食仓储和烘干设施。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全面改善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消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场)以下资金配套。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十二)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京沈、沈丹、哈齐客运专线和吉图、大丹、哈牡、哈佳等铁路,推进牡绥等既有线路改造和东北沿边铁路、伊尔施—阿日哈沙特铁路、白音华—赤峰—锦州港煤运专线、同江铁路大桥、沿海疏港铁路建设。统筹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东北地区机场布局,抓紧推进“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机场的改扩建和新建迁建工作,做好“十二五”期间机场改扩建、新建迁建的前期工作。根据东北地区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和高寒地区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投资力度。成立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组,协调、指导和推进东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组织编制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十三)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开工建设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两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煤电外送通道等项目,加快辽宁红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既有电网改造,提升骨干电网送电能力。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林区的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散电源上网问题。率先在东北电网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组织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扶持引导资源型城市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鼓励开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并做好实施工作。
(十五)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由政府统筹部分准备金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在资源开采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抓紧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转型工作情况纳入资源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十六)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在安排上要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倾斜。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十七)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和林区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调减东北地区国有重点林区木材采伐量,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高度重视大小兴安岭的生态屏障作用,组织编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切实加强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土地治理和矿山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黑龙江扎龙湿地核心区生态移民。
(十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关停小火电、小钢铁、小造纸、小水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对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发展节约能源、节省土地的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十九)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支持松花江流域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偿取得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回收、清洁焚烧,逐步提高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以及排污收费标准。严格监控和防治工业污染,统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面貌。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二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实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积极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努力使“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积极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服务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更多吸纳就业,引导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
(二十一)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法规,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抓紧解决“老工伤”人员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问题。
(二十二)解决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问题。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加大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力度,继续做好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支持开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大对东北高寒地区热电联产项目支持力度,加快东北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解决好城市低保户冬季取暖问题。推进农村开发式扶贫,扶持更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十三)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研究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重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结合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确定职业教育专业和办学规模。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面。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十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鼓励东北地区实行跨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近期先行组织开展旅游、物流、交通和科技方面的一体化协作。认真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做好规划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工作,加快规划内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的产业对接和合理分工。进一步研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税收政策。
(二十五)建立东北地区合作机制。建立东北地区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二十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老工业基地经济活力。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公开透明操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东北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总结前期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妥善处理中央企业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及地方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工伤保障和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抓紧完成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加快推进粮食、商贸、建筑、农垦、森工、文化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
(二十七)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尽快确定东北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政策,探索多样化的企业债信用增级方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林业要素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加强服务。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好符合条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城市供热体制、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开发开放。推动《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早日签署并协调组织实施。抓紧编制实施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规划。把沿海沿边开放和境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边境贸易中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进口资源加工区。研究建立中俄地方合作发展基金,支持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项目的实施。利用境外港口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合作,推进黑龙江、吉林江海陆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营。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动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抓紧建设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促进东北地区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业的发展。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东北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加强经贸合作。
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
二○○九年九月九日
第四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王珉
《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0日
07 版)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9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90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奋斗业绩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辽宁实际,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演进的一个阶段,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基地先后在欧美国家崛起。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俄国的乌拉尔都曾名噪一时。在这些基地里聚集了巨大的工业力量和社会财富,为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科技进步、市场变化、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这些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一个从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到振兴期的演变过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在仍在经历着的重要课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走向振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中央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形成的以战略产业、骨干企业和重要工业城市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域。主要包括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老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老工业基地,以及上海老工业基地。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比重大,集中度高,生产规模大,科技力量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密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柱。
以辽宁为骨干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振兴,始终与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只要有了东北,中国的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解放区率先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大批武器弹药用于解放战争,调拨大量物资支援新区建设,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央于1952年做出重要部署,要求集中全国力量优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基本上完成以鞍钢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概念。“一五”期间,全国新建156个重点项目,其中58个建在东北地区,仅辽宁就占了24个。正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东北地区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具有标志性的“第一”,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国家重工业和商品粮的基地,为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要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老工业基地企业,提高创新水平,老工业基地又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多次莅临视察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走向振兴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大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再造老工业基地辉煌。2003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事项。同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启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党领导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沿着这条道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旺盛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史上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和振兴取得的伟大成绩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事业。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上的具体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展示和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把握阶段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振兴惠民为根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推进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
这条道路,坚持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相统一,既着眼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并举并重理念,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既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又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与高知识含量;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又通过创新优化存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着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这“五个统一”回答了“振兴什么、怎样振兴”、“振兴为谁、谁来振兴”等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老工业基地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把统筹城乡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均衡性;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更加注重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结合起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老工业基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全面振兴。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振兴惠民为根本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以解决就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各项帮民之策、惠民之举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道路。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根本的是靠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先进生产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集中体现,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武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促振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和丰富的工业文化是老工业基地的独特文化优势,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全面推广老工业基地的先进工业文化,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这就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坚持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辽宁要在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上再创新辉煌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突破。
坚持在发展中振兴。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民生事业、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促进产业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优化。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加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节能增效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增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振兴。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促进社会和谐既重要又紧迫,必须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繁荣发展振兴文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辽宁老工业基地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依靠人民力量振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使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坚持深入实际、深入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振兴、参与振兴、推动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形成人人为振兴、振兴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对振兴事业的领导。党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战斗力决定振兴事业的成败。坚持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重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振兴的思路、促进振兴的措施、领导振兴的能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优秀干部人才队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振兴、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第五篇: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
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 积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落实《教育为***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下发的《教育为***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的文件精神,学院以繁荣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建设适用型教学实训基地和发展特色专业为重点,以强化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积极部署,大力实施,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一、我院实施《计划》的主要做法、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自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依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围绕“紧缺”人才培养,加快专业的整合、设置、改造和提高,学院现设69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基本上涵盖了社会急需的所有门科种类。采用重在技能的培养模式,加强制药、种植、养殖、农经和数控等社会紧缺人才专业的建设。
我院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一所农业类院校,发展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校办企业温春药厂,创建于1969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销量最大、品种最全的输液制造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年创利税超千万。学院依托校办药厂发展制药类专业,培养了大批既懂生产,又懂管理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对我国医药科技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繁荣我省的制药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毕业生供不应求。我院
被省政府批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我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学院所属农业示范园区有耕地190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园林苗木、园艺试验示范、良种繁育等场圃一应俱全。学院依托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作物栽培、绿色食品生产、种植、养殖等专业,积极培养农业技术类人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劳务输出提供了条件。
学院新建机电工程系,一次性投入资金500多万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机电工程系下设三个专业化方向,培养以数控技术、机电、焊接为主的专门人才,是我省东南部地区较大的机电人才培养基地,就业范围覆盖全国,将极大程度的拉动我省机电工业的发展。、加大投入,优化实验实训条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蓄积了较强的实验实训条件,现已形成了50多处相
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很好的满足了学院各个专业的实验、实训需要。学院在一面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实训条件的改善,仅今年一年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
农业类基地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4个温室,6个大棚,一个种植类作物品种展示长廊;养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投入资金120万元;机电类实验室投入250万元;制药类、绿色农业类专业实验室投入70余万元。
我院是牡丹江食用菌协会技术依托单位,承担和完成了多个品种的食用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学院依据牡丹江地区的经济特色,利用自身条件,新建成集科研、示范、技术推广等多种功能一体的食用菌培养基地,现已粗具规模。
发展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新建了大棚牡丹栽培示范园区和出口疏菜种植园区,运作形式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一
定程度上丰富了作物种类,繁荣了地方经济。、多方协作,资源共享,积极服务“三农”
作为***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农业类院校,多年来,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指导地方农业经济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知识和技能保障。
与农科所、农业推广中心及牡市多家产业技术指导单位联合,开展合作共建,资源整合,效果非常明显。定期开展“农业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办包括水稻栽培、大棚种植、种牛繁育、养猪等短期培训班,积极指导周边农村科技种田,科学养殖,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普遍好评。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学历培训班”,对所辖96个村镇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学历培训,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素质和村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份肯定。
我院是省教育厅“村村大学生”计
划实施院校,每年要承担种植类、养殖类专业,二百多名“村大”学员的培训工作。对“村大”学员的培养,学院根据专业结构和学员的特点,开展灵活教学,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受到“村大”学员的普遍认同,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二、实施《计划》过程当中存在的困难
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科技先行。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看,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的不足,仍是制约我院实施《教育为***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的瓶颈。作为***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推动单位,希望地方政府和省级相关主管门能够酌情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计划》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教育为***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和黑
教发[]17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实施《计划》的工作设想:
拓宽专业范围,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紧缺人才,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学院的工作重点。学院一方面要结合市场,合理设置专业,拓宽专业的应用范围,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还将继续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对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师资,设备投入等诸多方面。
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地方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定期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活动,开办“科技补习班”,“技能培训班”,提高地方农村的科技含量,为营造区域人才优势,发展地方农业经济
提供支持。
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为服务“三农,繁荣我省经济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