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自查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2008-2010年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自查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也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和新疆名医名方研究开发中心。医院现设有一个分院(开发区医院)、二个门诊部(黄河路门诊部、大十字门诊部)、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和一个戒毒康复中心。
近年来,医院党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将中医养生、保健和特色诊疗方式方法广泛普及,得到了全疆各地各族群众的认可,使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医院自接到《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民族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新中民医药办函„2011‟1号)后,我院结合实际,对我院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接到通知后,医院高度重视,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战善林牵头,党委办公室总体部署各项工作,并在院周会上传达检查信息,要求各临床科室提高认识,重视检查,落实措施,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检查是促进我院更好的将中医药文
化宣传推广、普及惠民的良好契机。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积极响应,认真按中医药局的要求做好自查工作。
二、制定措施,开展工作
医院根据《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民族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新中民医药办函„2011‟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自查措施,整合2008-2010年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各项工作,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三、自查结果
(一)中医药媒体宣传逐年增强
2008年医院在区、市级电视和广播媒体共播出新闻164条;在《新疆日报》《消费晨报》等共刊发了173篇宣传稿件,全年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77篇。在各类报纸开辟中医养生保健栏目。
2009年在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出节目86期,新闻393条,专家推荐200次;在《中国中医药报》、《新疆日报》等报纸宣传平台刊发宣传稿件185篇,与《新疆都市报》合作开辟“第六日”医学保健版面,与新疆电视台四套、十套合作《健康E生》栏目,扩大了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010年全年刊发宣传稿件230余篇;在区、市各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新闻栏目播发正面报道300余条,健康教育节目100余期;组织相关部门接受媒体采访150余次;与新疆电台合作《名医有约》栏目,广泛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参加“中医中药中国
行”北京宣传活动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最佳创意奖”。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义诊活动
三年间,医院组织各类中医药义诊活动八十余场次,编印各类科普知识手册、宣传单、海报、X展架和版报等投入近四十万元。其中,为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自2008年起医院推出了“膏方节活动”和“天灸活动”,通过医院自制膏方和“三九三伏贴敷”活动的展览和印刷膏方宣传手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通过对各种中医诊疗的发掘整理和宣传,针灸科引进的平衡针法、贺氏火针疗法、雷火灸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皮肤科利用走罐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妇科的中药治疗盆腔炎、眼科的中药治疗眼底病、风湿科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疾病、高血压科的足底贴敷治疗高血压病、内分泌科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肿瘤科的“消水糊”治疗胸腹水、针灸科和神经内科的中风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推拿科的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南北疆乃至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甚至有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的患者慕名来院就医。
2008年,医院参加了在新疆科技馆举办的“人与健康、卫生系统科技展”。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举办的中国中医药展上,我院参加了新疆卫生厅主办的新疆展厅所有中医部分展示,通过医疗、教学、科研、药物向全世界全面展示了新疆的地域特点以及新疆中医药、维吾尔医药的特色和发展现状,受到展会各级领导和各国友人的好评。
2009年是医院成立五十周年,在院庆当天,邀请12家媒体的22名记者进行报道。10月13日-16日,组织部分中医临床科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并联系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5家报纸媒体对院庆宣传义诊活动进行报道,宣传中医药膏方和秋冬季节健康等内容。甲流爆发后,医院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大力宣传相关预防知识,完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加相关设施,扩大发热病区,抽调人员加强甲流的防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收治病人,对遏制甲流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走进新疆的重要一年。6月2日“中医中药中国行”乌鲁木齐站活动开幕,医院通过组织开展多项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如:电台、电视台和社区的中医药讲座、各地区中医义诊活动、发放中医药养生保健知道手册等形式,为广大各族群众走近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提供了途径。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制订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为各科室和医院公共场地制作中医文化宣传版面等500余块。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使医院道德文化、行为文化、科技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又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
(三)成功申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卫生厅的帮助指导下,在新疆医科大学和医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通过国家发
改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的初审、复审和终审,于2008年11月被国家审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该项目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开创了中央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先例。这是我院建院以来取得的最大的建设项目,也是自治区医院系统有史以来争取到的最大的建设项目。申报成功将翻开我院发展的新画卷,开启新疆中医药事业新的未来。
通过三年的建设,医院在各方面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完善现有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功能,完成呼吸生理病理实验室、中维药药学实验室的设备购臵并尽快实现正常运转。规范了临床科学研究体系,完善了基地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科研方法学平台的建设,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医临床研究。
高度重视同疆内及内地科研院所的合作,医院已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在重点病种研究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签署了“合作研究,共建基地”的合作协议,全面启动了与该院在疾病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研究课题2项、与上海曙光医院合作1项,与自治区药检所合作3项。我们广邀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对基地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先后有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沈惠军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朱剑亮教授等知名专家来基地进行学术交流讲座。
(四)“名医工作室”活动走入百姓人家
自2007年成立的“名医工作室”的十七位名医,受到群众广泛
赞誉。医院通过邀请各位名医在新疆电视台四套开展《名医讲堂》活动,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起到了让名医走近百姓,让百姓了解名医。医院制定了《医院“名医工作室”管理条例》,开展了名医工作室相关工作,完善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模式,配套了建设资金。医院第四批师承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期督导检查,并被推荐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管理先进单位。
(五)制定建设方案,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
医院于2009年组织行政科室各相关人员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分配工作,保证落实。党办、医务部、护理部、工会组织中医专家定期进社区、下农村,为广大群众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门诊部协同针灸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开展“三伏”“三九”贴敷活动;党办、院办在平台下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特色疗法和中医养生知识,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大庆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项目
大庆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54号)指出:要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并作为中医医院建设、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各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加强督促、指导。营造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做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强调保障建设经费,中医医院要设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医院经费预算,并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
大庆市政府斥资2.4亿元,异地重建大庆市中医院,09年6月竣工交付院方使用,这给医院营造中医药环境文化与完成国家提出的任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目前我院医院文化建设经费缺口较大,望上级财政给予大力支持。
现提出我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及预算如下:
一、设计思想
1、大庆市中医医院新建筑群将成为我市中医卫生事业的标志性建筑,其文化环境的设计从外形到内涵都应具有强烈的传统感、特色感与现代感,视觉体现外形古朴典雅、内在历史质感的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品味。
2、因地制宜,在满足中医文化传播功能,注意实用性的基础上,寻求得体的布局和表现,强调表现由内在与形式的统一来突出中医文化的个性特征,从中医文化渊源高度着手,布局形成中医文化自身的特色。
3、讲求布局严谨,主题明确,层次清楚,虚实分明,现代手段,传统内容;营造安详静谧、休身养性、人文感染、自然和谐的医患文化环境。
二、设计思路
1、细节体现中医历史传统文化的特色性。充分利用中医药图腾、人物来构思(如太极图、阴阳鱼、医圣人物等);
2、整体体现中医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延续性。整体文化环境从药王神农到现代医家;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到希波克拉里医学誓言;从旧石器时代的砭石针灸雏形到当代的小针刀;从提灯女神的分级护理到现在的整体护理模式;从中医药对非洲疟疾的遏制到对非典的成功防治;从中医四大经典到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从历史名人名言的认可到当代最伟大科学家的推崇。做成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串连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医药起源与发展的整体画卷,并分散到各门诊病区及厅廊和院区的景观上,让来院患者感知中医、认知中医和相信中医。
三、具体设计及预算
1、门诊大厅设立大型浮雕
主题:张仲景医疗浮雕,象征生命 希望 热情 历史。
用材:紫铜
价格:3000元/平方米
规格:4米×25米×4
造价:120万元
2、广场人物雕塑
雕塑二尊,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
用材:汉白玉
规格:高4米×宽1.5米
数量:2个
价格:85万×2=170万元
3、广场大门
用材:风景石
规格:高2米×宽1米×长6米
数量:1个
价格:20万元
4、“大庆市中医院”名称大型牌匾
用材:钢材
规格:高6米×长25米
数量:3
价格:8万×3=24万元
5、国医堂
厅需装潢且追求古典体现传统特色,费用:50万元
6、医院室内外各类指示、标识牌
材质:雪浮板、铝塑板
数量:400个
价格:12万元
7、门诊大厅至住院部连廊及有关病区等墙饰
1)、连廊文化墙
用材:室内高精度喷绘相纸、玻璃、实木雕刻画框(框宽24㎝)
规格:高2.5米×长100米×8
价格:40万元(不含内容版权费)
2)、医家画
针祖:伏羲, 药祖:神农, 医祖:黄帝, 医臣:岐伯, 汤药始祖:伊尹,秦代名医:医和、医缓,四诊始祖:扁鹊, 诊籍始祖:仓公, 外科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杏林主人:董奉, 脉学奠基人:王叔和, 针灸学奠基人:皇甫谧, 制药化学奠基人:葛洪,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炮炙学奠基人:雷教, 病因学奠基人:巢元方, 药王:孙思邈, 过海大师:鉴真,新修本草:苏敬, 唐代医家:王焘.王冰、昝殷,针灸铜人发明者:王惟一, 儿科医圣:钱乙,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 药圣:李时珍,针灸大成:杨继洲,温补大师:张景岳, 温病学奠基人:吴又可, 女科名医:傅青主, 温病四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 民间药圣:赵学敏, 医林改错:王清任, 內病外治宗师:吴尚先, 明清新安医家:汪机,江灌,吴昆,徐春圃,方有执,孙一奎,吴谦,汪昂,程国彭,郑梅涧.另: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高级神经活动创始人:巴浦洛夫,近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白衣战士:白求恩。
医药典故史画:伏羲演卦图,神农尝百草,黄帝问经图,岐黄问对图,扁鹊言脉图,华佗麻醉手术图,华佗刮骨疗毒图,华佗五禽戏图,张仲景坐堂诊治图,杏林春暖图,葛洪肘后救急图,巢元方药膳食疗图,孙思邈坐虎针龙图,鉴真义诊施药图,李时珍坐诊图,李时珍识记白花蛇,李时珍采药问樵图,陈自明思方图,叶天士坐论温病图,赵学敏拾遗本草,大医精诚图。
用材:手工仿古成品画、镂刻实木紫檀色画框
规格:高70㎝×长48㎝
数量:200幅
价格:800元/幅
造价:16万元
8、用中草药饮片制做大型钟表悬于墙上
用材:表蕊及饮片
规格:3米×3米
大型钟表蕊:5000元
其它装饰:1000元
造价:6000元
9、定制特大型广口瓶泡制名贵中草药,置于中草药局。
用材:特制广口瓶、多种中草药标本
规格:直径2米、高3米
价格:广口瓶暂定3000元、中草药10000元、液体15000元
造价:28000元
10、病区放置实木中草药标本展柜
用材:实木仿古展柜、百种中草药标本、配饰仿古用品
规格:高2米×长6米
数量:10个(限于中医为主诊区)
价格:实木仿古展柜6000元子/个
多种中草药标本5000元/套
配饰仿古用品2000元/套
造价:13万元
11、中草药饮片造型图案
体现:中医药与文学、艺术、哲学、颜色等的关系
要求:独具的创意图案
用材:中草药饮片 玻璃、有机玻璃等
规格:高2米×长1.2米
数量:10个
价格:1200元×10=1.2万元
四、说明
1、以上合计总造价为429.6万元;
2、各价格为现在市场询价结果;
3、其质量要求为市场近最佳质量;
4、规格应视具体新址客观情况操作,在实践中可能有微调;
5、具体操作中适当调整设计数量与质量标准,来适应整体要求。
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注重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办院理念、办院思路的具体体现。环境文化对职工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其不可替代性。医院环境文化既要体现医院文化的基本特征,又要彰显中医药文化的特质。作为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十分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在医院会议室、礼堂、门诊、病房、走廊各处悬挂了500余幅关于管理、做人、为医的名人名言。为了发挥中医文化氛围对职工、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根据中医医院的基本定位,利用中医药文化这一载体,该院建成了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悦心园。该园占地1.2万平方米,园内兴建了中医药文化长廊,以彩绘的方式再现了中医药产生、发展的5000年历程以及历代中医大家的肖像、著作和格言。置身于其中使人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兴建了葫芦状人工湖和高达6米的巨型葫芦,使中医工作者时刻铭记“仁爱、诚信”、“悬壶济世”的中医文化精髓;兴建了杏林桥、济世桥、和谐桥、太极图、杏林园、橘井泉、桃李园等中医文化设施,营造出了美丽的的中医文化园林风光。园中兴建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源亭”,塑立了具有山西地方中医文化特色的傅山先生汉白玉雕像。
第三篇:宣传中医药文化内容标语
加快中医发展,再铸新的辉煌
抓机遇,促发展,促进西充中医事业跨越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服务百姓,奉献人民,努力为健康护航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医院,共建健康和谐西充
以精谌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热烈祝贺西充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顺利完工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广博慈爱,追求卓越厚德行医,医患共济
传承创新厚德奉献
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建设西充县中医医院新形象
热烈欢迎各级领导、兄弟单位来我院指导工作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扶持中医事业发展,提高中医服务能力(水平)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 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与实践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
杏林一脉传千古中医中药贯古今
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中医发展上水平,人民生活得实惠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弘扬国粹,惠泽民众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
中医药惠及百姓,全社会共促和谐
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在发展中坚持中医特色 靠中医优势发展中医院
第四篇: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总结
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总结
为做好我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社会环境,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中药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我院于2010年启动了以“弘扬医道济世利人”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成立了以王秀清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张秋胜、梁晓国、赵鸿卫为副组长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治未病”的发展规划。在全院上下发放“中医文化建设知识问答”120份,强化了全院职工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增强了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信念和责任感。
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中医针灸理疗专题节目、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药煎服知识等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和成果的宣传推广活动;免费发放中药应用宣传资料5000份,中医适宜技术手册200份,技术推广范围达全县12个乡镇335个行政村。
三、为构建我院“中医精诚”的人文环境,在门诊大
厅及门诊楼外围设置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及橱窗9快,内容有《中医治未病》、《关注老年身体健康 倡导健康养生理念》、《玉屏风散的应用》、《体质的辨别》等中医药知识,为中医院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0年9月
昔阳县中医院
第五篇:文山州中医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
文山州中医医院2011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在州委、州政府及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省、州有关卫生会议精神。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环境,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制定工作目标
按照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及时确定了中医药工作目标,即: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1.依靠中医诊室和中药房,配置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中成药和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加大了中医医务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2.我院积极参与市区卫生服务工作,主动承担市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为市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实行市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二)中药房建设
加强了中药房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饮片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房、中药及中成药库房。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500种以上,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截至2011年4月底,中药房药品(含中药饮片)数量占全院药品数量药比例的 55.9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70%。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资质符合有关要求。
(三)人员培训
1、西医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次,培训工作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围予以考核。
2、派出23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
3、安排了1名护理人员学习了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护理知识及技能,开展了中医特色护理和康复。
三、我院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
(一)骨外科
骨外科由二名副主任医师及四名主治医师、二名医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疗专业骨干队伍组成,以中西医结合及微创治疗为特色,拥有优秀的护理团队,配备有PLX112A型C型臂X光射线机,APL—I型气压式腔内弹道碎石机,英国捷锐士PK—等离子双极内窥镜手术系统,HLM—2—65型医用钬激光治疗仪,采用中西医药物,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手术及中医外治疗法等多种手段诊治骨折、脱位、骨病、泌尿系结石,腹腔内多种疾病,编制床位30张。
(二)中医针灸理疗
拥有全自动牵引床、TDP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电针等器械共20余台件。能诊治腰椎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急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治愈显效率达85%以上。
(三)中医肛肠科
能接受本州内中医院及各基层中心卫生院的会诊及转诊,能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直肠息肉、肛周脓肿、肛门湿疹及肛门瘙痒症等,已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诊疗常规。护理单元能开展整体护理及专科专病护理,能开展中医传统的护理项目,能开展单病种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5%,五种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达96%。
四、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我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主抓中医药工作,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采取了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省内外进行短期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
(三)在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五、经验与体会
我院的中医药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是: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创新,使得我院中医药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
六、存在问题
一是“中西医并重”方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用西医院方式管理中医院,使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挥受到限制。
二是科研课题低水平的重复,成果缺乏应用推广价值。三是缺乏优质药材,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即使医生辨证正确,也难保证“药到病除”。
四是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七、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内外中医院进修。加强中医骨伤康复、中医痔瘘等诊疗科目建设。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州人民政府、州卫生局及州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奇葩,是需要继承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我院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坚信在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及州卫生局的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支持下,尤其是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自力更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开展新技术、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提高医德医风修养,为每一位伤病员服务,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层面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必将更为优质而全面。
文山州中医医院 201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