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世界观
我的世界观
——马基课题论文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深了我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并且通过对一些时事问题的涉猎,我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更全面了。世界观不仅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讨论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我是一名唯物论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这里以马哲为基础,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对事物的看法,并结合实践,在新时代、新世界背景下,粗略谈谈我的世界观。
我的世界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参照的,但通过实践去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我的世界观中有一些新想法、新理解,这又反过来使我更加认同、明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的诸多观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辩证主义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主要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主义则主要是回答世界怎么样。在这里,我也是按照这两大方面展开论述与思考的。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包含很多内容,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史观。在唯物自然观中,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坚持唯物主义的,我们坚持了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能够避免陷入有神论和不可知论,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然而,有一部分人还是陷入了唯心主义,以前有“存在即是感知”的唯心看法,现在有“不可知论”与“有神论”和“有论论”的观点。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世界上有神或鬼的存在。我同意“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现在,虽然没有人标榜自己持哪一种世界观,但从平常的言语中可以知其一二。江城今年的四月份,气温反常的低,有几天白天的最高温度仅仅几摄氏度,风也刮得大,倒春寒现象频繁出现。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的人们,都同意原因是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异常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才形成了这种反常的气候现象。但是,我在一水果摊买苹果,摊主和我聊到天气时,露出一种神秘诡异的表情,他认为天气的反常是由于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人太多,阴魂不散所引起的。这种观点似乎与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有鬼论还真这么存在着。还比如,每年临近高考,总有一批的父母大军涌入神庙,祈祷上香,希望神明保佑子女考上重点大学。父母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信奉“有神论”而去烧钱费力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想想都知道,与其去求得与神灵交流,还不如多抽些时间,去与子女多聊聊,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我们不得不看到,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必要性,虽然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有神论和有鬼论的虚幻性,现实中还是需要强调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从而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问题、正确的处理问题,这样,这个世界将能以一种更高的效率运转下去,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才能不断扩展和深化。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自然观中,还很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还能反作用于事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主张意识第二性,并不是护士意识的作用。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仔细想想,从洪荒之世到现代文明,从新航路的开辟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了人的意识的印记。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既然意识具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当然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用正确的意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方针、法案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在近几年,在国家各项政策指引下,我国成功实现了崛起,完满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强势,又迎来了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这一系列的壮举,少不了意识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应注意,在错误
意识引导下形成的错误行为,其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今年三月份发生的南平杀童案,让我们明白错误意识害人害己,在这起恶性杀人案中,杀人犯郑民生因屡次恋爱失败,又与同事、家人不和,遂悲观厌世,进而产生了行凶杀人的恶念,造成了福建南平一小学八死五伤的惨剧。这种事情不止是一两件,错误意识带来的严重后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保障的同时,社会上掀起注重心理和意识健康的热潮。在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下,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很有必要的。世界观贯穿人生的始终,我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用正确的意识去知道实践,我们才能把世界改造的得更和谐,人与人才能相处得更融洽。
用实践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一条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绝对的。拿现在炒的很火的房地产为例,在房地产这个行业中,房子是最基本的,是少不了的物质实体。若是没有能力建造房子,单纯依靠资金运作,其结果注定是失败的。进一步还有可能出现房地产的经济泡沫。因此,世界是物质的这个观点放在某一行业也是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为我们认识世界是什么,又深化了一步。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而房子不管是建成还是在建成后都是变化着的。建造过程中房子的物质形态变化明显,而建成后其外表也是不断在变化着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也是很好理解的。看看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一种运动,继续恶化也是一种运动,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但在这种运动中,也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是相对于总体状况而言的,若以具体的经济指标为参照,即可发现虽然表面上停滞不前,其实内部的很多细小方面正发生着很多运动变化。因此,把物质看成是运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中不可少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在唯物观中,应该特别注意自然界的规律问题。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的发展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的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马克思在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剩余价值规律,只是马克思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发现之前也存在着并起作用,只是牛顿通过研究认识了这一规律。还有很多规律,我们至今都没有研究出来,但规律却在客观的发挥作用。比如地震,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记忆是悲痛的,但人类至今也没有准确的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探索,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许多自然规律有待认识,尤其是一些自然灾害不定期的发生,因为不知道其规律,给人类的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今年,在我国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造成了两千多人遇难。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有时给人类带来的代价是惨重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去认识和发现规律。从这么多次的地震中去寻找地震发生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并不等同于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我们除了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是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今年在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人们的饮水都成了问题。党中央派去了专门人员去指挥抗旱,尝试了人工降雨,去改变下雨的条件。另外还有派消防车送水等措施,和当地群众一起打井取水,改善环境,减轻旱灾带来的损失。这些举措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认识把握住了旱灾的发展规律。而且结合实践,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更有利于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唯物史观。马克思唯物史观中
有几条著名的叙述经常被引用来解释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我认为,人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时时刻刻都少不了与社会的联系,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与这个社会人群的思想素质成正比。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当然,中国人民也很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整体的国民素质是高于中国民众的,这也是中国正在努力向日本学习的。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再看看今天,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是举办方,没有雄厚的国力和经济实力是很难担当此任的,尤其是第一次由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承办方。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创造了历届世博参展人数之最。我认为,正是凭借当前中国经济实力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制造才有机会与世界制造全方面比较,与世界水平看齐,正如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让自己的文化大放异彩。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盛大晏事都是依托于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离不开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改革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离不开改革,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是,需要依靠改革而不是革命的途径,来改变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上层建筑。今年两会期间,重点谈到了住房问题,尤其是“蜗居”和蚁族备受关注。会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加强了监控和管理,在住房方面不断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遏制过高的房价,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四月份,“国十一条”的出台,对拔高的房价而言是一记重拳,严格限制了房地产市场,这些改革是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社会改革中,不能忽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和群众路线的基础。毛泽东当初走的是群众路线,邓小平在新时期进一步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党的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在,以胡锦涛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随着就业形势的加峻,国内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就业的措施,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政府给予的政策照顾,以此来发挥大学生这个主体的聪明才智。这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向前。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愈加明显,网上议政普及,大家对各项改革措施可以畅所欲言,如果发现官员的违规操作或腐败贿赂的行为,也可以在网上曝光,这样,民主监督力量不断壮大。自去年五月依赖,最高人民法院三次对网民意见和建议进行回复,网民们可以及时查询了解相关回复意见。可见,现代社会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程度愈加厉害。
以上主要讨论了世界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做的问题,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着,并不断发展着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普遍性。世界不是独立地存在着,世界上也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都和其他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是紧密联系着的。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发的世界,世界各国互相往来,联系密切。可以发现,我国和美国的贸易愈加频繁,中美贸易量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通过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我国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联系的观点看,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也要树立世界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融入到世界的大舞台中去。还可以看到,2008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波及了全球,影响到了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
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这对人群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可以理解当代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了。现在的学生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现在的学生在技能和素质要求上都比以前要高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发展的路途很长,但发展终究是可以实现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美双方就是通过利益的博弈来求得互利共赢的。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中美双方都愿意互相往来,通过合作等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的均衡,这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矛盾的斗争性又体现在中、美都希望维护国家单方面的利益,实现本国的利益的最大化,而把另一方的利益放在次要地位,甚至去损害对方利益。在长期的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了动态平衡和发展。可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指导实践,有利于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从上面所有的分析可以看出,坚持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认为,形成一种科学的、系统的世界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推动这个世界的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世界观出了问题,那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可能会在立场和方向上出错。所以,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不断思考其内涵,我们才能在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篇: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①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这个缘故,我总是强烈地反对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②象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政府的不稳定和选举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政治制度③中,我所重视的是,它为救济患病
或贫困的人作出了比较广泛的规定。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是迟钝的。④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所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刮,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⑤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种神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第三篇:《我的世界观》读后感
读了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我不禁折服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强大的人格魅力。这不是出于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因为就像他所说的“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如果仅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爱因斯坦,我才会刮目相看,那本身就是一种对作者的亵渎。我只是觉得任何一个能有如此朴素而真实的世界观的人,都是值得钦佩的,尤其当他已经是卓有成就的人物时。不,或许应该这样想,如果不是这样纯粹简单的个人信仰,或许就造就不出这样一位璀璨夺目的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在文章中首先讲到“人是为别人而存在的”,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人类之所以可以在地球繁衍生息,延绵不绝,这与所有人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生存是依靠着他人的劳动成果,而理所应当的,我们生存的目的为他人的生活幸福奉献一份力量。
可悲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心也变得浮躁,他们陷于对于个人名利的追求中挣脱不开。还会有人这样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吗?还会有人会“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吗?多少的人自私自利,像旁观者一样冷眼看待社会;多少人利益熏心,像蛀虫一样贪婪的腐蚀着社会。再想想自己,不得不说深感惭愧:终日蜷缩在象牙塔内,自问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就心安理得了。可是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如果要去思考“我为别人做过什么”,那边只能默然无言以对了。
要说这“人是为别人而存在”的思想其实我们也并非第一次听说,它与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刻苦钻研的科学家到献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各种实例不胜枚举。似乎必须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算达到了人生的目标,其实不然。爱因斯坦只要一种“简单淳朴的生活”就可以了。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感谢别人的恩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断思考和实践自己能为他人所做的。
突然想起《有的人》中的一句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第四篇:《我的世界观》读后感
《我的世界观》 读后感
如爱因斯坦所言“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定义。从每个人落生开始就已被烙上了“社会”的属性。人都有父母,父母又有亲人,有朋友,而人在成长过程中又会有自己的朋友,恋人,孩子。这就像一张网,每个人都在这张网中挣扎,马克思也曾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就连课本中呆板的文字都指出人生的内容是有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看来这已是无可厚非的了。
处于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那么一丝一缕的关系,“而有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我们又该到何处去寻找自我呢,每个人都深陷这张网中时时挣扎,而此时想到裴多菲所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又有了另一番韵味。而爱因斯坦所说的人类不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释然。这也是我所及其信服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从来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还生活在社会中。
“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叔本华的这句话同样给我极深的感受,还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悸动。世间不如意之事从来都是十有八九,我们虽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得所想得,成其所想成,然这副身子必然已是自己的,我就能做我想做之事,只要心存一点火苗,我们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而每个人同时也有自己的个体性,又是什么支持我们去为别人而活呢?人活一世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的追求有应该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要追求一个人自己活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爱因斯坦所说在宏观看来也是极对的,从对宇宙的认识,它的诞生与存在也是一个在爆炸,膨胀,坍缩再爆炸中往复循环的过程中,来说人类的文明终将被毁灭,一切都会重来,也就是说之上讨论的目的是无意义的。但,我们不可能已经认识到宇宙要毁灭就不去繁衍,不去生存,不去追求;因而我们更应该从更小的范围中去积极的寻找我们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理想,而实现我们的理想是否就是为未来的安逸与享受,还是高举着着社会主义旗帜口中呐喊着为世界和平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爱因斯坦说“人们所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可鄙的”。我想或许爱因斯坦是在极力鄙视享乐主义的同时把自己向往俭朴的感觉非一般的的强烈感情注入了此文,他的言外之意已是否定了金钱对人存在的决定性意义。换句话说,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但究竟是何层次呢?我想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
我想爱因斯坦必是一个伟大而不凡的人,不单单是他的科学贡献还有他的伟大的人格,尽管我只是读过他这一文章。每个人都他的理想,但他的源泉不是享受,应是真,善和美。我想他做到了。
第五篇:我的世界观 读后感
我的世界观 读后感
爱因斯坦,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其个人的世界观,想必定有异于常人之处。我琢磨着读毕此文,出人意料的是,心中并未感受到本以为应有的震惊,同时对爱因斯坦,这位伟人的敬意却又添了一分。依我看,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并无任何凡人不可达到之处,他只是把一种正确的,平凡的,人人皆知的世界观,演绎到了极致,从而成就了他不同于平凡人的世界。
“人为别人而活着”
“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了别人而生存的。“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关系着我们全部的幸福,其中有父母,爱人,亲人,朋友。你的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他们的生活。不得不说,那些不顾他人感受,而一意孤行的人,都是自私,缺乏正确世界观的人。在我看来,人类最自私的行为,莫过于抛下父母,爱人,孩子,漠视亲人,朋友,而去自寻短见的那些人。这种自私有别与自私自利的行为,但其造成的后果却最为恶劣。现今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为了屁大的理由而自杀的事件比比皆是。那些人可曾想过,你的父母为你付出了多少?社会为你花费了多少?而那些人总是置之不理,一死了之。人是为别人活着,我们吃的穿的都是他人的劳动产品。时常保持对周围的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保持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对每个人都大有好处。
“没有纯粹的自由”
“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的压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人并不是绝对自由的,所以人不能随心所以,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情。爱因斯坦在文中写到,这是他宽容的源泉。有些时候,当一个人不能履行诺言,当一个人不能实现理想,当一个人没有救你于水火,不要总是责备。来自各方的枷锁有形无形的都在限制我们的行动,大部分时间人都是力不从心的,所以对别人,只要不是存心祸害,便保持宽容;对自己,只要尽心尽力,也不必过于强求。
“人的生存意义各有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但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本身的目的。”的确,人各有志,每个人来到世上,想做的,要做的事情都不一样。刚来大学几个月时,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不怎么学习,上课不听玩手机,我便认为他们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一类人。不久后发现,学习并非这些同学所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的人年纪轻轻却已经是公司分部的经理,有的人精通游戏而准备登上电子竞技的舞台,甚至有的人打算退学,趁早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我无法判断他们选择的对错与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并非对生活安逸与享乐的追求,而是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当作视野去奋斗。把安逸与享乐当作最终追求的想法,遭到爱因斯坦的鄙夷,他把其称之为“猪栏理想”。然而在当今社会风气浮躁的中国,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变现状,改变祖国的未来。
“孤独的旅客”
根据爱因斯坦所写,对他社会的正义与责任感同对别人直接接触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理解他的这段文字时让我大费脑力。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事情奋斗的时候,就难免与身边的人产生距离。所以说成功的人都必须经历孤独,他们在追求方面异于常人,自然跟身边的很多人便志不同道不合,作为人类史上首屈一指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如此。而我也认为,整天混在人堆中人云亦云,会让自己丧失思考能力。可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适当的孤独是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成就如此巨大之人,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中可窥见一斑。他厌恶战争,反对用暴力来达到目的,对神秘充满敬仰却又反对宗教的愚昧。或许,对大多数事物,爱因斯坦都能看清其本质,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正是他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