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
望城区2011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年度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
望城区2011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模式(范文模版)
望城区2011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望城区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市局、区委区政法委的指导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和 “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活动为牵引,以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目标,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望城作出了贡献。现将今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提素质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水平和成败,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抓好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一是结合我县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进行社区矫正骨干培训。村(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阵地,村(社区)调解主任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向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调解主任的主力军作用,我县结合5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村(社区)调解主任培训,在24日集中一天时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培训。聘请了商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峥嵘从理论层面和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方面进行了系统讲授;聘请市局矫正处副处长简洁就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务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这次全县14
1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16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社区矫正专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台帐,提高社区矫正专干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结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来的实际,6月17日上午组织全县14个乡镇专管社区矫正工作内勤的专干共14人,在司法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为期半天的全县社区矫正专干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三是9月9日结合工作督查部署,就社区矫正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所有司法所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以规范促提升
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看作是抓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升一把金钥匙。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制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要点。严格按照2011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排制订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的铺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逐月抓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流程,避免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结合今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和市局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吸取两个细则、两个方案、办法的精华,去粗取精,经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制度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乡镇开展矫正工作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狠抓矫正工作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国债资金建所和村社区规范化调委会申报验收工作,抓好乡镇矫正工作站建设,做到了制度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在有矫正对象2-3名的村社区按按照乡镇阵地建设的要求逐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矫正工作点,将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向村社区延伸,也保证了乡镇和村社区学习教育有场所。
三、以审调抓创新
一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形成了“大监管”、“大宣传”、“大矫正”的局面。为扎实推进我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把平安和谐望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扎实抓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按照“三级联动,关口前移”的模式进行审前社会调查,使犯罪嫌疑人在判罪之前就认识到了犯罪必然会要受到惩处,形成了“依靠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监管到群众中去,共同负责”的“大监管”局面。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参加调查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形成了一种“大宣传”的局面。在审前调查时,都会邀请社会“五
老”、嫌疑人近邻、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以后作为志愿者一起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形成了一种“大矫正”的局面。截止10月20日我们先后收到各法院的委托调查函56件,每一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及时回复了意见,56件全被各法院采信,采信率100%。二是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警示教育。在审前社会调查时我们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明确告诫嫌疑人无论将来被判处监内刑还是监外刑,其罪犯的身份不会变,另一方面告诫嫌疑人社区矫正对象只适应于初犯,以后如果不遵纪守法再犯新罪,就只能是老帐新帐一起算,罪加一等。
四、以活动推宣传
认真组织了“司法公正长沙行”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制定下发方案,进行部署动员,精心准备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27日下午,我们全局干职工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共计25人在县政府广场 “五一文”拐角处开设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14个乡镇也分别设立分点同步进行宣传。这次集中宣传,共悬挂横幅25条,放汽球52个,设板报和宣传展板60多块,并张贴了大量的标语,先后出动宣传车15台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普法读本5000余册,现场咨询法律问题312个,群众普遍反映较好。
加强宣传推介。今年我们先后推介了白箬铺对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推介了格塘杨家山村治调主任程学斌的事迹,推介了靖港社区矫正对象虢跃坤。也推介了我县审前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等。
五、以比对促配合各司法所每月与派出所对监外刑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的清查比对,每个季度司法局与公安局和检察院进行一次比对,6月份我们组织全县各司法所与派出所一道,对各辖区内的监外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查比对活动。这次共清查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判对象42名,其中由于法律文书缺失或者人员没有及时报到而导致没有及时纳入矫正的共15人。现在我们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补正文书或与派出所一道督促人员到位。通过比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也有效地防止了监外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总之,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不辱使命。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社区矫正相关答题模式
案例分析题:
1、社区矫正服务,应该遵循的社会工作原则(答题要点——原则的东西,通用!)
社会工作是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在进行社区矫正过程中,以下工作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接纳,接纳原则意味着在对矫正对象开展工作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不能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对方,而是接受对方作为独特的个体和个人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的人格,时刻保持一种接受和尊重的态度,按照自愿接受的原则和规范从事服务。注意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其次是尊重,即承认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不管矫正对象实施了多么恶性的犯罪行为,都应该尊重其人格。为其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心理,愿意与工作者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工作关系。
再次是案主自决。秉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案主积极参与对自身状况的改善。具体而言,案主自决原则是要求要求矫正对象拥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自决方向和后果绝对无害的情况下尊重其个人选择和决定。在社区矫正的实践中,一定要强调矫正对象具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和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付出代价和承担后果。
还有个别化原则,对每个矫正对象都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采取逐一对等的方法,把每个人看成是唯一的、不同的个体。注意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最后要结合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来分析案例:即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是具有可塑性的,即使矫正对象也是如此。
2、社区矫正服务,有哪些介入策略(答题要点)即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个案工作)如何在社区矫正中运用和体现
首先是关系建立,社区矫正离不开矫正对象的配合。为了达到实质性矫正,关系建立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时,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缓解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另一方面则可以激发案主的潜力和动力,使之能够面对自己的困难和需要,学习解决问题、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实现的目的。结合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建立,便于工作者与矫正对象建立起信任和和谐的工作关系。
其次是会谈技术的运用。社区矫正中,从矫正对象的接受到收集资料,制定矫正方案,再到工作评估,自始至终都会运用会谈技术。会谈中,工作者要态度真诚,以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会谈气氛。同时,为了取得良好的会谈效果,工作者必须学会掌握积极倾听、同理心以及自我表露等技巧。
再次是善于利用周身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个案管理服务。因为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主要会包括:户籍、住房、就业、家庭关系、心理以及精神健康等。但解决这六类问题的社会资源却显得十分匮乏,不可能完全靠政府解决,然而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会让状况显得复杂、难以把握。
3、社区矫正服务,有哪些成熟的专业理论模式作为支撑
总的说来,社区矫正可以借鉴个案工作中的相关成熟的理论模式并运用到具体的社区矫正中。详细说来,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及家庭结构模式等。这些理论模式都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4、社区矫正服务,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
总体说来,社会工作特有的价值理念提供了与刑法执行不同的切入视角和工作方式。专业社会工作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力,只要给予机会,定会重归主流社会。
“接纳”是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基本价值理念只要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他们将得到受助者同样的待遇。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矫正对象的自身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调动社会资源,运用社区、小组、个案(最主要)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案主增能,使之尽快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生活。另外,“助人自助”、“以人为本”、“增能”等核心概念同样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方案设计题: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共包括六个环节: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以及结案。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嵌入式”分析:
1、接案(包括建立关系)并进行资料收集:主要目的是通过与矫正对象初步接触,对其带
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社工专业机构的功能与矫正对象商讨是否接受服务,并让求助者成为案主的过程。此外,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生理及心理资料等。
2、预估:了解矫正对象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是否需要对矫正对象
提供服务。具体预估的问题包括:首先矫正对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求助;其次矫正对象的问题何在?怎么产生?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再次,要明白矫正对象自己做过什么样的努力等。
3、制定目标和计划:(1)制定目标的原则包括:首先对矫正对象来说要通俗易懂;其次是
目标要与工作者和矫正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再次是目标要与社工专业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最后是目标的确定须是矫正对象和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2)目标的类型:首先是直接目标,即是针对矫正对象提出的现实性
问题进行的探讨,促进案主进行自我了解和自决;其次是中间目标,即是协助案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最后是终极目标,即是让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着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开放的态度、诚实有创造力、有责任感,达到现实的自己和理想自己协调一致。
(3)制定目标的过程:首先是工作者要重述矫正对象的问题,以再次
确认问题;其次是协助矫正对象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再次确定问题的焦点;再次是协助矫正对象确定问题的解决优先次序;最后即协助矫正对象明确他或她想要的结果。
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内容。计划并非随意制定的,要
考虑为矫正对象提供最合适的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工作者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
4、实施:工作者实施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使能者”即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
巧让矫正对象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自身的改变;“联系人”即对案主实施有效帮助时,工作者要整合各种资源;“教育者”即工作者并不只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指有些时候作为榜样进行人际关系的示范,扮演一些角色甚至讲些道理等;“倡导者”即工作者要利用自身的权利和身份,积极倡议机构实行一些改革或动员案主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和权益;“治疗者”即工作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帮助矫正对象宣泄郁闷的情绪,提高矫正对象的认知能力,学习些处事技巧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等。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支持与鼓励(2)情绪疏导(3)观念澄清(4)行为
改变(5)环境改善(6)信息提供(7)直接(危机)干预
5、评估以及结案:结案即专业关系的结束。处理方法:(1)提前告知(2)稳定并进一步增强矫正对象已经获得的成就(3)探讨影响矫正对象问题解决的因素(4)处理矫正对象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实现目标的测量、对案主影响的测量以及倡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第五篇:社区矫正郫县模式
四川郫县的社区矫正模式,安排了审前评估的制度设计,实质上是赋予社区基层组织对案件判决的司法建议权;还有当事人亲属及社区基层组织的“双担保”设计,为当事人将来在社区接受管控帮教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几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制度设计精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轻罪缓刑人员放在社区矫正,管得好,控得住,帮教起来更有实效。
审前评估担保的制度设计
——社区矫正“郫县模式”调查
■
本刊记者
李蒙
“审前评估”赋予基层组织司法建议权
2009年6月19日9时,一辆小型客车正行驶在四川郫县团结镇的道路上,与路边行人雷某、曹某相撞,造成曹某当成死亡、雷某受伤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驾驶员彭守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11月12日,郫县法院受理彭守生交通肇事一案。案发后,彭守生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交警前来调查。归案后,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且赔偿了被害人全部损失„„
这是一起极为普通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但在四川郫县的处理却有其独特之处。法院向郫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矫正办”)发函,请求矫正办对被告人彭守生是否适宜社区矫正进行审前调查评估,并给出反馈意见。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也就是说,如彭守生适宜社区矫正,法院就有可能判处其缓刑,使其不必在监狱服刑。
郫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07年10月,组长由县政法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包括人大副主任、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共三人,成员则包括公检法司四家局长,和财政、教育、综治办、总工会、团委、妇联的一把手。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主任由司法局局长马立兼任。
11月18日,矫正办组织郫县检察院、公安局、团结镇司法所组成调查小组,调查对象包括团结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彭守生母亲、团结镇派出所警察和司法所干部。
居委会干部认为,彭守生人品很好,家庭责任感强,孝敬父母,与街坊邻居和睦相处,是个不错的人。这次出事主要是求富心切,只想多拉快跑,忽视了安全,他适合接受社区矫正,放在社区没有管理难度。他母亲和居委会都愿意为他书面担保,愿意帮助他在社区改过自新。对社区普通百姓进行了一些走访,也都是这样的看法。镇司法所也出具了他适合社区矫正的证明。
但在团结镇派出所,发现他在2007年又打架致人轻伤的记录,因此派出所认为他不适宜社区矫正。
出现了不同意见,调查评估结论应该如何写?这其实不是问题。因为在审前评估的制度设计中,有《调查评估分值表》,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分值共150分,细分为28小项,如“辖区公安派出所意见”20分,“辖区司法所意见”16分,“村、街道或所在学校、单位意见”10分,“社、居民小组或知情群众反映”10分„„经过一项一项打分,最后彭守生得到121分。
虽然矫正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十个局级部门组成,但在调查评估中发表关键意见的是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这些基层组织或单位,也包括对象亲 属和社区群众。他们的综合打分能保证评估的相对客观公正,派出所虽然认为彭守生不适宜社区矫正,但在量化评估中扣除了公安方面的相关分值,彭守生得分还是很高,说明总的看来彭守生还是适宜社区矫正的。
根据评分情况,矫正办向法院发出了彭守生是否适用社区矫正的回复建议书,认为其符合纳入社区矫正条件。
最终,法院判决彭守生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并向矫正办发出《执行通知书》,请矫正办对该犯考察一年。
“双担保”的制度创新
社区矫正自2003年“两高两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发出“试点通知”后,在各地的探索中出现了多种模式,影响比较大的有“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宜兴模式”“黄石模式”等。而“郫县模式”中最独创的制度设计,当属“双担保”制度。即在审前调查评估阶段,对被告人是否适宜社区矫正,其亲属可自愿为其个人担保,被告人或其亲属还要向所在社区的居委会村委会(或其所在的学校或单位)提出申请,请求单位为其担保。彭守生就是他母亲为他进行个人担保,团结镇社区居委会为其进行单位担保的。这样的担保都是自愿的,愿意担保就担保,不愿担保就不担保。
在古城镇八角村,村委会不愿为村民牟建伟担保。牟建伟是因汽车买卖纠纷发生打斗,将对方腹部刺成重伤而被逮捕的。他自幼父母离异,他被判归父亲,而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他其实跟奶奶一起生活。因为无人管教,染上了许多恶习,初中毕业后就在社会上混,经常惹事生非,喜欢到亲戚邻居家白吃白喝,还时常向村民“借钱”,从不归还。1999年,他曾参与哄抢孔家碾料场的财产被公安机关处理过,还有人反映他有吸毒史。
八角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文代说,牟建伟在家时常打骂奶奶、父亲和长辈,还曾领个姑娘回家说要结婚,骗奶奶、妈妈给了他一笔钱,结果呢,“结个犬犬”。家里人、村里人都无人管得住他,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没有经济来源,如果放在村里,那也将是非偷即抢,对他的帮教改造根本无法实施。他这次持刀将人刺成重伤,如果被判缓刑继续呆在村里,对村里治安也是个威胁。因此村委会不愿为他担保。派出所、司法所和众多村民,也都认为他不适宜社区矫正。综合各方意见,矫正办向法院复函给出评估结论,牟建伟不适宜社区矫正。最终,法院对牟建伟判了实刑。
而对于审前评估和双担保制度,李文代支书认为是“有益无弊”。“只要娃儿有在村里转变好的可能,村里肯定是愿意为他担保的。”他认为,审前评估对村里的最大好处,是村委会能了解情况了。以前村里有人“进去” 了,村委会也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后来放出来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放出来的,想去问当事人或他的家属,还不好问,“家丑不可外扬”,人家不愿意说这些事,问不出个结果,对这个人的犯罪情况村里根本就不掌握。现在有了审前评估和双担保,矫正办要到村里来调查,就会说明当事人的犯罪情况,当事人的家属要主动来请求村委会担保,就必然要把他犯的事说清楚,“不说清楚凭啥子为你担保?”等他判了缓刑出来,村委会是给他担了保的,他再表现不好,村委会就有责任了,对他进行管理处罚就理直气壮了。而且当事人和家属也会意识到能“放”出来与村里的担保有很大关系,就要领这个情,自然就要表现得好一点了。
管得好,控得住
古城镇司法所的徐建军所长说,以前这些缓刑犯都是由辖区派出所负责管理的,但派出所的治安工作很繁杂,对缓刑犯的管理就比较薄弱,这些人如果不出事,平时过问得就不多。2 而将缓刑犯纳入社区矫正,从原来主要由派出所管理,转变为由各镇司法所和派出所组成社区矫正工作站,联合社区基层组织和其亲属共同进行管理,对他们的管控就变得比较细致和严密了。
平时,社区矫正对象每月都要向司法所递交思想汇报,并随叫随到。如果因事需离开郫县,一定要向司法所及社区请假并得到批准,回来后也要销假。如果长期在外,如古城镇的小刘计划到云南打工半年,就由他先向司法所提出申请,司法所再报到矫正办,得到矫正办的同意后,小刘才能去云南。在云南期间,每月也要向古城司法所寄回思想汇报,并告知工作生活情况。
2009年6月,古城镇的曾超连续两个月不到司法所报到,还不接听司法所的电话。徐所长找到他的父亲,他父亲只好告诉徐所长,曾超去成都打工去了,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徐所长向矫正办做了汇报,矫正办决定先争取与曾超取得联系,如联系不上就会同派出所对其进行追逃。第二天,工作小组和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找到曾超的父亲,他父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曾超取得联系,矫正办负责人与曾超通电话,责令他马上回到郫县居住地,并向司法所说明情况,否则将会同派出所对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拒不服从管理,将建议对其收监。曾超第二天就赶回郫县并到司法所汇报了情况,作出了深刻检讨,并接受了处罚。
平时,徐所长对其辖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也很细致耐心。小赵今年才17岁,属未成年矫正对象,平时贪玩,父母管不了他,但对徐所长他还是有所忌惮。他没有驾驶执照,一次却偷偷把家里的汽车开出去了,还不接母亲的电话。他母亲急忙给徐所长打电话,徐所长给小赵打电话,小赵接了,徐所长问清当时他身边的小王也是矫正对象,就让有驾照的小王先将车开到附近的小赵姐姐家停好,然后到司法所来一趟,两人照办了。这些矫正对象的家长亲属,都与徐所长保持着密切联系,把徐所长当成了管教孩子的主心骨。徐所长也与古城派出所的干警经常沟通,共同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社区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平时与矫正对象见面的机会比较多,也经常问上两句。大家齐抓共管,构成了社区矫正的一个严密管理网络。
从生活关怀到内心触动
除了严格管控外,司法所和社区对矫正对象也给予了真诚的帮助。友爱镇的矫正对象文宇体弱多病,儿子媳妇长年在外打工,没有稳定收入,生活困难。友爱司法所为文宇争取申请到了低保的资格,但因文宇的户籍尚在雅安,无法通过低保审核。司法所积极协调,将低保申请人变更为文宇的妻子,2009年7月底,文宇终于领到了第一笔低保补贴,两口子一起到司法所表示感谢。
郫筒镇的干朝阳生活困难,因有犯罪前科,多家企业将其拒之门外,他深感自卑,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郫筒司法所帮他找到了一份在学校食堂做事的工作,他干得有声有色,日子逐渐好起来,思想进步也很快。
得到各种帮助的矫正对象很多,而平时的嘘寒问暖、启发引导更使许多人把司法所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工作生活中有什么烦心事,就来找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来“摆一摆”,征求他们的意见。记者在团结镇司法所采访时,一位出生于江苏盱眙县的曾逃亡十多年后来投案自首的矫正对象吴强找来,向一位社区矫正工作者诉说弟弟不想在自己的店里干,要求去深圳打工的问题。社工开导他说,你弟弟也成年了,应该让他自己出去闯一闯,吃点苦,长点见识,没什么不好。吴强点点头,接受了这位社工的意见,愉快地走了。
许多社区矫正对象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社区矫正的接受和感激。红光镇的袁林每天清晨为村里清扫道路,还联系另外两人出资5000元修了一座桥。团结镇的蔡文明主动将自己 3 的挖掘机武昌提供给社区建设道路用,还参加义务劳动。新民场镇的张强利用自己擅长韭黄种植的特点,帮助周围群众10多家种植韭黄,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
在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后,红光镇的矫正对象廖正红主动赶到都江堰参加抗震救灾,从废墟中救出一名被埋的幸存者,挖出一具尸体,还帮助当地群众撘简易住房。而郫筒镇的李大力自己驾车赶到灾区参加志愿者队伍,拿出几百元买矿泉水送到灾民手中。邓健在参加都江堰安置点建设中,因为成绩突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录用。这两人后来被四川省综治委评为抗震救灾积极分子,还上了报纸。一名矫正对象在救灾现场被当时的抢险场面所震撼,从废墟中救出了许多人,内心也受到极大触动。他问团结镇司法所的钟所长,自己能不能申请入党。钟所长委婉地告诉他,现在还不能,因为你还在服刑,但你积极入党的愿望是好的,应该以更加优异的表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真正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文中提到的社区矫正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