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科技大学 处级班子处级干部述职报告 工作总结 00高教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10年,高等教育研究所按照“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为主,同时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的总体定位,强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刊物、硕士点学科建设、参谋咨询及资料服务等五大职能,积极谋划,兴业尽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事业再续辉煌。目前,我校高教所各项职能发挥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连续两届以河北省第一的综合实力荣获国家先进机构,已跨入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前50所行列,建设国内一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201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按照学校“拿大奖、那大项目,出高水平成果”的要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部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
(一)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
1.刘赞英、康圆圆,国家基金项目系列研究成果《哲学视野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2.王丛漫等,《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创新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3.宋景华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概论》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4.靳占忠著作《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二)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的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全省共10项)顺利开题。
我所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课题2010年均按计划顺利进行,部分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点完成了由我校主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参研的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冀教高
【2010】48号101007)实施方案、研究计划书及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站位建设
1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起点,紧扣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全景式地阐述了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确保项目完成的各项有利条件,受到以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教授为组长、我校校长李强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开题评议组好评,课题顺利开题。
本项目的顺利开题,彰显了我校高教所着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高等教育研究特色,进一步确立了我校高教所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在省内领先地位,扩大了我校高等教育学科在省教育厅及兄弟院校的影响。
(三)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新华文摘》论点摘编4篇。
二、学科建设从内涵上实现了新突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变化大的情况下,高教所超前谋划、积极行动,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投入,精益求精论证申报材料,给评审专家留下了“综合实力强、学科特色鲜明、在河北省独树一帜”的良好印象。学科组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优势明显:导师队伍与学术队伍阵容强大,学术影响力强;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学科基础雄厚,科研积淀丰厚;学科方向设置科学,彰显高等教育学学科特色;以刊物为依托,强化学术阵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研究生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教育学硕士点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特色,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参评2010年度校级重点学科受到专家好评。
2005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申报成功拓展了我校第八大学科门类——教育,填补了河北省理工类高校该硕士点空白;2010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则标志着我省教育学科“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我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优势独特(河北大学侧重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侧重基础教育、高师教育研究)。
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我所积极参评2010年度校级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申报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因导师队伍强大、科研业绩丰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等优势获得专家好评。
3、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内涵建设,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公开出版。
2010年上半年,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均已公开出版:
刘赞英,《高等教育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胡金秀,《大学德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靳占忠,《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宋景华,《高等教育哲学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丛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
4、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学科在学校树立了良好学术声誉。本着对研究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尽最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过全体导师认真指导,2008级5名硕士生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论文重合度全校最低(全校不合格率20%),高教所学科点在校内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研究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所学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形成的品格等等都将受益终生。在已招收的4届研究生中,首届5名毕业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12项,1人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荣获“十佳研究生”,1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2008级研究生公开发表学位论文近10篇,其中有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另有3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三、狠抓学术阵地建设,编辑出版的社科学报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始终遵循“质量是刊物生命”的办刊宗旨,按主编计书记要求,严把质量关,并坚持站位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及时刊登国家级重大课题最新研究成果;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刊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优秀论文,办刊质量与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社会效益。
1、学术地位不断提升
按时保质完成了我校社科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达到0.513,位于河北省综合性人文、社科刊物第四位,河北省社科学报第三
位。2010年,社科学报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2、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社科学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0年刊文中,社科基金项目、教授、博士的文章达80%,部分栏目甚至达到100%,尤其是高等教育栏目,2010年的刊文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万多字),且每期都有文章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成为许多重点大学发表科研成果和硕士、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指定刊物,有的重点院校评职称还将我校社科学报列为全国一类刊物和重要期刊。
3、千方百计组、约高水平论文
随着我校社科学报影响不断扩大,来稿量已有明显增多,每年达4000余篇,但缺少真正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为进一步提升社科学报学术地位,扩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向各学科专家约稿,成效显著。如利用参加“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机会,约到大批代表学科前沿的高水平论文。
4、据统计,我校社科学报2010年在“中国知网”的发行达24个国家和地区,高、中、低端期刊机构用户增至4040个。
四、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教所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高教所按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任务。高教所一贯践行“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多年来表现出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抢抓机遇、艰苦奋斗精神,始终鼓舞着全所人员不断进步,使高教所日益发展壮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诚须跋涉何辞远志在攀登莫问高”为题,对高教所党支部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在今年学校组织的优秀基层党组织评选中,高等教育研究所党支部凭借突出的业绩,从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五、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献策助力。
1.随时完成学校及省教育厅临时交给的重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修改论证材料等。如,修改论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省教科所《关于加强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报告》等材料,为学校有关领导讲话等提供高等教育理论资料、参考等。
2.以刊物为依托,宣传展示我校重要教育教学成果,为我校师生提供学术
阵地,繁荣发展了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登我校师生论文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的学术影响。
3.广泛浏览几十种报刊资料的基础上,精选整理复印有价值的高教改革文章和动态信息,编辑《高教信息》,为校领导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提供参考。
总之,2010年是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历史上又一辉煌之年,这些辉煌的业绩得益于学校营造的和谐、宽松、向上的学术文化氛围感召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扶持,得益于高教所特别是导师多年积淀形成的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治学态度与学术品格,也是全所人员和全体导师抢抓机遇、永不懈怠、执著努力、敬业奉献的结晶。
高等教育研究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河北科技大学 处级班子处级干部述职报告 工作总结 00高教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10年,高等教育研究所按照“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为主,同时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的总体定位,强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刊物、硕士点学科建设、参谋咨询及资料服务等五大职能,积极谋划,兴业尽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事业再续辉煌。目前,我校高教所各项职能发挥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连续两届以河北省第一的综合实力荣获国家先进机构,已跨入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前50所行列,建设国内一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201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按照学校“拿大奖、那大项目,出高水平成果”的要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部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
(一)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
1.刘赞英、康圆圆,国家基金项目系列研究成果《哲学视野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2.王丛漫等,《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创新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3.宋景华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概论》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4.靳占忠著作《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二)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的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全省共10项)顺利开题。
我所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课题2010年均按计划顺利进行,部分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点完成了由我校主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参研的2010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冀教高
【2010】48号101007)实施方案、研究计划书及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站位建设
1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起点,紧扣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全景式地阐述了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确保项目完成的各项有利条件,受到以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教授为组长、我校校长李强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开题评议组好评,课题顺利开题。
本项目的顺利开题,彰显了我校高教所着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高等教育研究特色,进一步确立了我校高教所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在省内领先地位,扩大了我校高等教育学科在省教育厅及兄弟院校的影响。
(三)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新华文摘》论点摘编4篇。
二、学科建设从内涵上实现了新突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变化大的情况下,高教所超前谋划、积极行动,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投入,精益求精论证申报材料,给评审专家留下了“综合实力强、学科特色鲜明、在河北省独树一帜”的良好印象。学科组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优势明显:导师队伍与学术队伍阵容强大,学术影响力强;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学科基础雄厚,科研积淀丰厚;学科方向设置科学,彰显高等教育学学科特色;以刊物为依托,强化学术阵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研究生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教育学硕士点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特色,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参评2010校级重点学科受到专家好评。
2005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申报成功拓展了我校第八大学科门类——教育,填补了河北省理工类高校该硕士点空白;2010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则标志着我省教育学科“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我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优势独特(河北大学侧重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侧重基础教育、高师教育研究)。
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我所积极参评2010校级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申报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因导师队伍强大、科研业绩丰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等优势获得专家好评。
3、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内涵建设,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公开出版。
2010年上半年,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均已公开出版:
刘赞英,《高等教育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胡金秀,《大学德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靳占忠,《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宋景华,《高等教育哲学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丛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
4、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学科在学校树立了良好学术声誉。本着对研究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尽最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过全体导师认真指导,2008级5名硕士生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论文重合度全校最低(全校不合格率20%),高教所学科点在校内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研究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所学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形成的品格等等都将受益终生。在已招收的4届研究生中,首届5名毕业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12项,1人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荣获“十佳研究生”,1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2008级研究生公开发表学位论文近10篇,其中有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另有3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三、狠抓学术阵地建设,编辑出版的社科学报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始终遵循“质量是刊物生命”的办刊宗旨,按主编计书记要求,严把质量关,并坚持站位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及时刊登国家级重大课题最新研究成果;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刊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优秀论文,办刊质量与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社会效益。
1、学术地位不断提升
按时保质完成了我校社科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达到0.513,位于河北省综合性人文、社科刊物第四位,河北省社科学报第三
位。2010年,社科学报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2、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社科学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0年刊文中,社科基金项目、教授、博士的文章达80%,部分栏目甚至达到100%,尤其是高等教育栏目,2010年的刊文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万多字),且每期都有文章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成为许多重点大学发表科研成果和硕士、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指定刊物,有的重点院校评职称还将我校社科学报列为全国一类刊物和重要期刊。
3、千方百计组、约高水平论文
随着我校社科学报影响不断扩大,来稿量已有明显增多,每年达4000余篇,但缺少真正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为进一步提升社科学报学术地位,扩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向各学科专家约稿,成效显著。如利用参加“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机会,约到大批代表学科前沿的高水平论文。
4、据统计,我校社科学报2010年在“中国知网”的发行达24个国家和地区,高、中、低端期刊机构用户增至4040个。
四、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教所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高教所按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任务。高教所一贯践行“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多年来表现出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抢抓机遇、艰苦奋斗精神,始终鼓舞着全所人员不断进步,使高教所日益发展壮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诚须跋涉何辞远志在攀登莫问高”为题,对高教所党支部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在今年学校组织的优秀基层党组织评选中,高等教育研究所党支部凭借突出的业绩,从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五、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献策助力。
1.随时完成学校及省教育厅临时交给的重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修改论证材料等。如,修改论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省教科所《关于加强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报告》等材料,为学校有关领导讲话等提供高等教育理论资料、参考等。
2.以刊物为依托,宣传展示我校重要教育教学成果,为我校师生提供学术
阵地,繁荣发展了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登我校师生论文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的学术影响。
3.广泛浏览几十种报刊资料的基础上,精选整理复印有价值的高教改革文章和动态信息,编辑《高教信息》,为校领导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提供参考。
总之,2010年是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历史上又一辉煌之年,这些辉煌的业绩得益于学校营造的和谐、宽松、向上的学术文化氛围感召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扶持,得益于高教所特别是导师多年积淀形成的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治学态度与学术品格,也是全所人员和全体导师抢抓机遇、永不懈怠、执著努力、敬业奉献的结晶。
高等教育研究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河北科技大学 处级班子处级干部述职报告 工作总结 00高教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10年,高等教育研究所按照“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为主,同时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的总体定位,强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刊物、硕士点学科建设、参谋咨询及资料服务等五大职能,积极谋划,兴业尽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事业再续辉煌。目前,我校高教所各项职能发挥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连续两届以河北省第一的综合实力荣获国家先进机构,已跨入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前50所行列,建设国内一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201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按照学校“拿大奖、那大项目,出高水平成果”的要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部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
(一)荣获省级政府二等奖4项。
1.刘赞英、康圆圆,国家基金项目系列研究成果《哲学视野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2.王丛漫等,《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创新研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3.宋景华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概论》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4.靳占忠著作《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省级政府奖)
(二)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的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全省共10项)顺利开题。
我所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厅级课题2010年均按计划顺利进行,部分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点完成了由我校主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参研的2010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冀教高
【2010】48号101007)实施方案、研究计划书及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站位建设
1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起点,紧扣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全景式地阐述了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确保项目完成的各项有利条件,受到以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教授为组长、我校校长李强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开题评议组好评,课题顺利开题。
本项目的顺利开题,彰显了我校高教所着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高等教育研究特色,进一步确立了我校高教所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在省内领先地位,扩大了我校高等教育学科在省教育厅及兄弟院校的影响。
(三)在EI、重要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部。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新华文摘》论点摘编4篇。
二、学科建设从内涵上实现了新突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第一轮全票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变化大的情况下,高教所超前谋划、积极行动,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投入,精益求精论证申报材料,给评审专家留下了“综合实力强、学科特色鲜明、在河北省独树一帜”的良好印象。学科组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优势明显:导师队伍与学术队伍阵容强大,学术影响力强;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学科基础雄厚,科研积淀丰厚;学科方向设置科学,彰显高等教育学学科特色;以刊物为依托,强化学术阵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研究生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高教所成为继河北大学之后全省第二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教育学硕士点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特色,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参评2010校级重点学科受到专家好评。
2005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申报成功拓展了我校第八大学科门类——教育,填补了河北省理工类高校该硕士点空白;2010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则标志着我省教育学科“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我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优势独特(河北大学侧重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侧重基础教育、高师教育研究)。
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我所积极参评2010校级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申报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因导师队伍强大、科研业绩丰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等优势获得专家好评。
3、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内涵建设,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公开出版。
2010年上半年,代表四个学科方向的5部学术专著均已公开出版:
刘赞英,《高等教育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胡金秀,《大学德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靳占忠,《深层次思考:入世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宋景华,《高等教育哲学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丛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
4、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学科在学校树立了良好学术声誉。本着对研究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尽最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过全体导师认真指导,2008级5名硕士生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论文重合度全校最低(全校不合格率20%),高教所学科点在校内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研究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所学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形成的品格等等都将受益终生。在已招收的4届研究生中,首届5名毕业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12项,1人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荣获“十佳研究生”,1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2008级研究生公开发表学位论文近10篇,其中有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1万多字,另有3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三、狠抓学术阵地建设,编辑出版的社科学报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始终遵循“质量是刊物生命”的办刊宗旨,按主编计书记要求,严把质量关,并坚持站位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及时刊登国家级重大课题最新研究成果;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刊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优秀论文,办刊质量与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社会效益。
1、学术地位不断提升
按时保质完成了我校社科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达到0.513,位于河北省综合性人文、社科刊物第四位,河北省社科学报第三
位。2010年,社科学报再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河北省优秀社科学报。
2、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社科学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0年刊文中,社科基金项目、教授、博士的文章达80%,部分栏目甚至达到100%,尤其是高等教育栏目,2010年的刊文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万多字),且每期都有文章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成为许多重点大学发表科研成果和硕士、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指定刊物,有的重点院校评职称还将我校社科学报列为全国一类刊物和重要期刊。
3、千方百计组、约高水平论文
随着我校社科学报影响不断扩大,来稿量已有明显增多,每年达4000余篇,但缺少真正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为进一步提升社科学报学术地位,扩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向各学科专家约稿,成效显著。如利用参加“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机会,约到大批代表学科前沿的高水平论文。
4、据统计,我校社科学报2010年在“中国知网”的发行达24个国家和地区,高、中、低端期刊机构用户增至4040个。
四、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教所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高教所按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任务。高教所一贯践行“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多年来表现出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抢抓机遇、艰苦奋斗精神,始终鼓舞着全所人员不断进步,使高教所日益发展壮大。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诚须跋涉何辞远志在攀登莫问高”为题,对高教所党支部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在今年学校组织的优秀基层党组织评选中,高等教育研究所党支部凭借突出的业绩,从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仅1个)。
五、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献策助力。
1.随时完成学校及省教育厅临时交给的重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修改论证材料等。如,修改论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省教科所《关于加强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报告》等材料,为学校有关领导讲话等提供高等教育理论资料、参考等。
2.以刊物为依托,宣传展示我校重要教育教学成果,为我校师生提供学术
阵地,繁荣发展了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登我校师生论文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的学术影响。
3.广泛浏览几十种报刊资料的基础上,精选整理复印有价值的高教改革文章和动态信息,编辑《高教信息》,为校领导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提供参考。
总之,2010年是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历史上又一辉煌之年,这些辉煌的业绩得益于学校营造的和谐、宽松、向上的学术文化氛围感召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扶持,得益于高教所特别是导师多年积淀形成的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治学态度与学术品格,也是全所人员和全体导师抢抓机遇、永不懈怠、执著努力、敬业奉献的结晶。
高等教育研究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河北科技大学 处级班子处级干部述职报告 工作总结 00班子
电气信息学院班子的述职报告
2010年,电气信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任务,以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为必要支撑”的发展思路,发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础性工作
不断加强学院的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负责人都做出了详细安排。在第一阶段,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性教育,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在第二阶段,重点抓了“岗位奉献”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教工党员担任了大学生成长导师,对党支部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进行亮牌示范。活动中,学院坚持把“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两个提升”的主题贯穿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科建设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举办了系主任书记论坛,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到燕山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测控生医支部的向身边共产党员学习活动、自动化系党支部学科建设主题沙龙活动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选了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进行了培训,举办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267人。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特别是围绕落实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开展讨论,以事业凝聚人。结合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弘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注意总结身边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先后总结了梁国壮、宋慧勇、石秀杰等优秀党员的事迹,力争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身边找到学习的对象,都能在学科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工作目标,都能成为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落实各种关怀激励机制,开
展了“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共捐款8318元。积极帮扶困难师生,全年慰问困难教职工18人,慰问困难学生260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上,学院认真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教工总分为例年最高,同时还获得了教工道德风
尚奖。在重大节日中,学院利用成教创收为教师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组
织联欢、联谊活动。完善“教工之家”建设,新购置了电冰箱、微波炉等设备,方便了教师。
继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以二级教代会为载体,积极推进学院的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2010年教代会上学院对议题、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教代会开得比较实,发挥了教师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加强了制度
建设,注意关心教师的发展,学院重大事项和管理政策的制定能够尽可能
多地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提高教师在学院发展中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努
力建设团结务实的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认真执行民
主集中制,较好地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职
称评定、教师考核、校内津贴发放等学院重要工作中都处理得比较好。认真落实稳定责任制,完善值班制度,设立安全员,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维护了学院的稳定。
二、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按照学院制订的《学科建
设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将推动学科建设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集全院之力积极推进。召开了系主任、书记论坛,对两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进
行了总结,通过与同类学校和我校学科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学院的对比,分析了学院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梯队结构、高水平科研奖励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要进一步找出差距,突出特点,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学院学科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将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具体指标进行了分解,采取立项资助的办法进行管理和奖励,此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共有
50名教师申报了包括国家级课题、科研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等项目,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每位教师都明确了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加强学位点的建设,获得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和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工程硕士招生专业将达到2个。与信息学院成功申报了河北省创新高地,自动化专业成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河北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很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
和专家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的任务。
积极谋划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与省内外多名“长江
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联系和沟通。邀请河北工业大学陆俭国、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朱全民、长江学者关新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术
报告18人次。邀请柴天佑、王子才、唐任远三名院士参加了河北省第六次院士联谊会,签订了院士合作项目,并为柴天佑等院士申报了省院士特殊
生活补贴。为了培养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学院资助了3项由博士牵头的院级创新团队项目,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按照学院《关于推进
博士化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作,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博士,引进了2名博士教师。
三、教学工作
注重教学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组织了学院教学改革研讨会,6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别介绍了教学科研团队
建设、精品课建设、示范课堂建设、实验班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双语教学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被新增为校级精品课程,《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被新增为校级示范课堂,《电机学》省级精品课顺利通过了评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两门省级精品课也为2011年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重点加强了《电气信息类综合性大实验》的课程建设。
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全院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并写出听课
体会,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郑毅琳获得了河北科技大学第七届青年
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积极争取国内外深造名额,两名教师赴英国进行了
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进修,召开了出国教师收获汇报会。
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的比例为90.7%。针对学生6周个性发展周,在现有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基础上,开设出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发展方向、能与社会需要对接的实训项目。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了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
一专业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新增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电气信息类的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项,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三项。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奖励办法,自筹资金鼓励和扶持新项目,今年共有13项目获得学院扶持。在2010年河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循环系统解剖生理》课件获一等奖,《电力电子技术》课件获三等奖。
四、科研和研究生工作
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激励措施,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获得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筹经费项目,2项河北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7项校立基金项目,6项学校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项目。编写教材1部。
全年共引进科研经费220.2万,其中纵向经费18.2万;横向经费202万;申报专利6项。共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50篇;核心期刊 8篇。
研究生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招研究
生30人。认真落实督促、检查研究生工作机制,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制定了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
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07级17名研究生全部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其中卞建鹏、孟祥廷同学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李杨同学考取
了博士。
五、学生工作
一年来,学生工作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获得了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真开展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在大
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
日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通过定期深入宿舍、跟班听课、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途径,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实效。
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学院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开辟校外创新基
地,给予学生创新一定的启动经费,2010届毕业设计中,天津诺尔集团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难题,设计了10个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邀请部分学生去企业设计,企业派技术人员来院指导,实现了良性互动。二是建立激
励机制,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个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与个人评奖评优
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在年终考
核时给予一定的加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参加各类科技竞
赛,凡是有条件能参加的科技竞赛都参加,如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航
模锦标赛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2010 全国大学生航模锦标赛中,以我院学生为主的航模队获得1项国家级金牌,1项银牌。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学校仅有的国家二等奖2项,在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小车组所有奖项。
积极探索实验班教学改革,实验班实施了双导师制、小班授课制,鼓
励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目前,实验班70名学生一次性通过四级69人,全部通过计算机考试。学院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2010年,我院主考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了92.67%,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00%,在学科竞赛中,高等数学获得全校第三名,英语获得第二名。
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走访了天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举办了招
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2010届毕业生一份就业率达到97.77%,名列全校第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10年,我院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第五篇:河北科技大学 处级班子处级干部述职报告 工作总结 00班子
电气信息学院班子的述职报告
2010年,电气信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任务,以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为必要支撑”的发展思路,发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础性工作
不断加强学院的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负责人都做出了详细安排。在第一阶段,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性教育,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在第二阶段,重点抓了“岗位奉献”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教工党员担任了大学生成长导师,对党支部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进行亮牌示范。活动中,学院坚持把“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两个提升”的主题贯穿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科建设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举办了系主任书记论坛,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到燕山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测控生医支部的向身边共产党员学习活动、自动化系党支部学科建设主题沙龙活动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选了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进行了培训,举办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267人。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特别是围绕落实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开展讨论,以事业凝聚人。结合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弘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注意总结身边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先后总结了梁国壮、宋慧勇、石秀杰等优秀党员的事迹,力争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身边找到学习的对象,都能在学科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工作目标,都能成为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落实各种关怀激励机制,开展了“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共捐款8318元。积极帮扶困难师生,全年慰问困难教职工18人,慰问困难学生260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上,学院认真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教工总分为例年最高,同时还获得了教工道德风尚奖。在重大节日中,学院利用成教创收为教师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组织联欢、联谊活动。完善“教工之家”建设,新购置了电冰箱、微波炉等设备,方便了教师。
继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以二级教代会为载体,积极推进学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010年教代会上学院对议题、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教代会开得比较实,发挥了教师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加强了制度建设,注意关心教师的发展,学院重大事项和管理政策的制定能够尽可能多地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提高教师在学院发展中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努力建设团结务实的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较好地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职称评定、教师考核、校内津贴发放等学院重要工作中都处理得比较好。认真落实稳定责任制,完善值班制度,设立安全员,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维护了学院的稳定。
二、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按照学院制订的《学科建设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将推动学科建设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集全院之力积极推进。召开了系主任、书记论坛,对两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与同类学校和我校学科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学院的对比,分析了学院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梯队结构、高水平科研奖励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要进一步找出差距,突出特点,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学院学科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将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具体指标进行了分解,采取立项资助的办法进行管理和奖励,此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共有50名教师申报了包括国家级课题、科研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等项目,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每位教师都明确了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加强学位点的建设,获得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和“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工程硕士招生专业将达到2个。与信息学院成功申报了河北省创新高地,自动化专业成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河北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很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的任务。
积极谋划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与省内外多名“长江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联系和沟通。邀请河北工业大学陆俭国、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朱全民、长江学者关新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术报告18人次。邀请柴天佑、王子才、唐任远三名院士参加了河北省第六次院士联谊会,签订了院士合作项目,并为柴天佑等院士申报了省院士特殊生活补贴。为了培养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学院资助了3项由博士牵头的院级创新团队项目,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按照学院《关于推进博士化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作,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博士,引进了2名博士教师。
三、教学工作
注重教学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组织了学院教学改革研讨会,6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别介绍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精品课建设、示范课堂建设、实验班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双语教学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被新增为校级精品课程,《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被新增为校级示范课堂,《电机学》省级精品课顺利通过了评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两门省级精品课也为2011年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重点加强了《电气信息类综合性大实验》的课程建设。
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全院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并写出听课体会,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郑毅琳获得了河北科技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积极争取国内外深造名额,两名教师赴英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进修,召开了出国教师收获汇报会。
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的比例为90.7%。针对学生6周个性发展周,在现有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基础上,开设出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发展方向、能与社会需要对接的实训项目。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了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一专业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新增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电气信息类的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项,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三项。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奖励办法,自筹资金鼓励和扶持新项目,今年共有13项目获得学院扶持。在2010年河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循环系统解剖生理》课件获一等奖,《电力电子技术》课件获三等奖。
四、科研和研究生工作
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激励措施,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获得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筹经费项目,2项河北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7项校立基金项目,6项学校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项目。编写教材1部。全年共引进科研经费220.2万,其中纵向经费18.2万;横向经费202万;申报专利6项。共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50篇;核心期刊 8篇。
研究生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招研究生30人。认真落实督促、检查研究生工作机制,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制定了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07级17名研究生全部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其中卞建鹏、孟祥廷同学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李杨同学考取了博士。
五、学生工作
一年来,学生工作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获得了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真开展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通过定期深入宿舍、跟班听课、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途径,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实效。
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学院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开辟校外创新基地,给予学生创新一定的启动经费,2010届毕业设计中,天津诺尔集团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难题,设计了10个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邀请部分学生去企业设计,企业派技术人员来院指导,实现了良性互动。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个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与个人评奖评优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加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凡是有条件能参加的科技竞赛都参加,如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航模锦标赛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2010 全国大学生航模锦标赛中,以我院学生为主的航模队获得1项国家级金牌,1项银牌。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学校仅有的国家二等奖2项,在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小车组所有奖项。
积极探索实验班教学改革,实验班实施了双导师制、小班授课制,鼓励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目前,实验班70名学生一次性通过四级69人,全部通过计算机考试。学院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2010年,我院主考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了92.67%,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00%,在学科竞赛中,高等数学获得全校第三名,英语获得第二名。
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走访了天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举办了招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2010届毕业生一份就业率达到97.77%,名列全校第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10年,我院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