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中学课堂评价活动标准
实验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
活 动 方 案
一、活动目的为落实“改革、发展、提升”的学校大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再上新台阶,务实推进市教育局“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打造高效课堂,特举行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二、组织机构
组长:周学玉
副组长:张玲
成员:林凡清、刘从波、苏春高、王家俊、各学科分管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三、活动主题
“建构生态课堂,彰显高效教学”。以公开课为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研讨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落实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活动内容及要求
1.确定“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评价标准
(1)学习任务前置。教师明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并了解掌握预习情况。
(2)小组活动有效。充分发挥小组互教互学的功能,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
(3)教师引导科学。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师点拨恰到好处,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2.活动要求
各考试学科教研组长推选本学科教改有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一名,确定观摩上课的日期、节次、上课地点、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本周四上午11点前上报教务处。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组长及相关人员对上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先研讨,再试听打磨,使之成为一节成熟的观摩课,届时教研组长组织全组人员参加观摩听课并签到,签到表应按时上交到教务处备案。
观摩活动之后的第二周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组织本组人员进行评课并做好研讨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上课结束后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案(含纸质和电子稿)上交教务处。
该观摩课纳入本学期公开课开设计划,学校将对开设公开课的教师颁发证书。
五、活动时间
本学期第五周、第七周。
六、具体活动安排
第二篇:薛百中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薛百中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20分)
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三篇:学生课堂评价标准
课堂学生评价标准
一、评价类别: 个人评价、集体评价
二、评价主体:
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共评。
三、评价范围:
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卫生、纪律、礼仪等方面。
四、评价标准:
为了避免组内优秀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分标准,1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分,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分,3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分,4号学生回答对问题奖励组内4分。从而起到鼓励后进生在课堂内多发言、多参与的作用。当然,教师课堂运用评分系统时,要因题而定,简单的题可以分值少些,难的题可以分值多些。
五、赋分细则
1、课堂表现
(1)预习检测环节中,错一个词减1分,全对加1分,搜集到相关资料的加1分。
(2)合作探究环节中,组织有力,讨论积极,然后到报到站报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3分,第四名加2分,第五名加1分,第六名不加分。没讨论出结果的不加分。
(3)交流展示环节中,主动积极回答问题,1号回答一次加1分,2号回答一次加2分,依此类推,回答的好、对加分,错不加分。
(4)当堂检测环节中,组内全对加1分,1人有错减一分,2人有错减2分,依此类推。
2、课后表现
(1)课内作业:写字、大楷、练习、练习册,连得五次甲加1分,每次作文80分以上加1分,90分以上加2分,70分以下减1分。
(2)家庭作业:一次未完成减1分。
3、卫生:得到值周老师表扬加分,值周扣分减1分;平时检查保持,发现一次减1分;周一检查个人卫生,都干净组内加1分,1人不干净减1分。
4、纪律:包括三操、课间、中午、课外活动、放学等方面,根据值周老师的反馈,班干部反馈,平时检查,依据情况加减分。
5、礼仪:见到老师不问好减1分,不戴红领巾减1分,说脏话减1分。
六、统计办法:
每组一个小本子,组长统计每节课的表现;每组一张评价表,每天组长小结一天的表现,周五汇总一周的表现,呈现在个人评价框里。班会课班主任汇总每组的表现,评出本周优秀组,呈现在集体评价框里。
第四篇:模拟课堂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点
权
重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内容
(1)合理呈现和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2)体现“用教材教”,把握教材内涵,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实际,善于挖掘教材资源,用活教材。
(3)深浅适度,容量适中。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时间分配恰当。
(3)环节紧凑,过度自然。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1)讲求实效,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2)及时评价和反馈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处理课堂信息。
(3)
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恰当地规范地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素质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精神饱满。
(2)语言规范,表达准确、生动、简洁、有条理;普通话标准。
(3)教师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驾驭课堂能力强。
(4)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直观醒目
教学效果
(1)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经历与体验有关的方法,形成相关的能力,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课堂空气氛和谐活跃。
模拟课堂评价标准
建议:1、上述评价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不必对每位参赛者的每项打分,只要打出总分即可。2、对每位参赛者的得分应控制在75到90之间。
第五篇: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新,改革意识强。
2、以学生为本,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技能与过程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4)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思维。
(6)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7)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比较、推理、证明、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活动形成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 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
(8)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9)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11)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2.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与本领域教学特点。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4、三、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教材资源,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灵活处理教材,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合理开发和组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逻辑体系。
4、教学内容容量适度。
四、教学过程
1、教与学的活动安排合理。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交流与评价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适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和谐互动。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善于质疑、问难。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环节紧凑,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与处理得当,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过渡自然。
练习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
3、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2、手段、教法选用得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3、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师素质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关注课堂的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3、组织教学能力、调控能力强,应变能力强。
4、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5、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简练;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七、教学效果
1、达到并全面落石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思维活跃,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目标达成度高,情感与态度得到培养。
学生会学,学习主动。
课内练习正确率高。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3、教学特色突出。
七、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2.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3.符合数学教学各领域的教学规律。数与计算:
(1)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2)注重培养符号意识。(3)提倡算法多样化。(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与图形:(1)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统计:
(1)学生有机会经历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2)引导学生对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1)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