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在“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将利用周四班队课进行主题队会活动。
3.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深化民族精神。
5.结合各类社团,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1)结合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2)利用端午节开展校园传统小游戏,活跃民俗文化。
(3)结合学校三四年级的国画课进行爱国画、学国画、画国画教育。
——周旦
第二篇:民俗文化节策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民
俗
文
化
节
一、活动背景:
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在春节的基础上,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放假意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此曾专门发文,要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主题教育。
2010年,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前夕,我院团委分别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直接受众超过800人。清明、端午节主题活动被评为苏大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学院团委获得苏大主题团日活动优秀组织奖。该系列活动得到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台湾中央时报网等网络媒体以及现代快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纸质媒体的报道。学院还以《高校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研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校思政研究会课题。2010年,学院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教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2010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省级实施单位。
创新日益成为我院团委工作的关键词,传统文化更多的进入了我院学子的视野里。如何做到善于继承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内容、途径、形式让现在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重点。
二、活动目的:
1.响应国务院、中央文明办号召,继承传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和新的活力。
2.提升我院学生工作质量,再铸辉煌,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打造成我院的特色品
牌。
3.结合苏州本地特有的“吴”文化,因地制宜,让更多学子了解、喜爱苏州“吴”文
化。
三、活动时间:
3月中旬-4月中旬
四、活动地点:
因活动而定,文综楼教室、五六食堂广场、基医楼四楼多功能厅等。
五、活动对象:
社会学院师生,辐射独墅湖校区。
六、活动引入:
2009年5月27日,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在苏州市区古胥门拉开帷幕。此次文化节以“展现吴文化精髓,推崇伍子胥苏州精神”为主题,以嘉年华的手法,在开展端午龙舟邀请赛、家庭才艺包粽子大赛、南北狮擂台对弈表演等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体现浓郁端午民俗的情景剧表演,再现以往民间每户人家都有的“挂艾草、菖蒲、蒜头,以及雄黄酒、粽子、如意菜”等民俗场景,全面、立体地展现苏州端午习俗的异彩纷呈。
2010年6月16日,第六届苏州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将在古胥门广场百花洲公园、盘门景区举行。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有端午祭祀、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胥王杯”包粽子大赛、巾帼舞龙邀请赛、端午佳节市井风情展、“千秋端午”烟火晚会等六个大项目十余个小项目。此次活动旨在把姑苏古城的水文化与吴地特色民俗相结合,宣传、保护与传承富有浓厚苏州特色的端午节,向市民和游客展现吴地端午的民俗风情。
2010年5月5号,苏州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着眼于高标准打造甪直旅游品牌,着力展示具有恒久文化穿透力的水乡服饰表现和一系列用以提升假日旅游形象的、富有积极创意的活动。
2007年12月1日,温州大学校园民俗文化节在北校区人工湖畔拉开帷幕。会场上,各种民间艺人都使出了拿手绝活。栩栩如生的细纹刻纸,惟妙惟肖的木雕,活灵活现的瓯塑等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间艺人被充满了好奇和敬意的温大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
2010年12月4日,湖北民族学院举行首届民族文化节之“民风民俗展”。
2010年4月28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了隆重的第三届校园“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表演我国传统的舞龙。
苏州吴文化的精华,不仅体现在千年古城、水乡古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也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书画、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更体现在成熟的文化心理和浓重的文化氛围。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昆曲、古琴等6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省和市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有28位、57位和134位。
按国家发改委的最新分类,苏州工艺美术拥有10个大类,各种工艺花色超过3000个,冠以“苏”字号的就有苏绣、苏扇、苏灯等十几个门类。
市委、市政府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列为重点工作,要把该地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
我市已拥有了《苏园六纪》、《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反映苏州吴文化深厚底蕴的电视片。
举办首届太湖文化论坛,承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这都为提升、宣传、展示吴文化带来了良好契机。
——蒋宏坤
七、活动大概
回眸定格光影间,流韵姑苏景中情
活动简介:
第一阶段:借助我院学子游玩苏州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游玩姑苏的同时,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苏州“吴”文化的代表元素和经典标志,并注意今昔对比,用以后期的展览和评比。
第二阶段:收集各班、各同学交上来的照片作品,进过筛选评比。结果将会分为两部分公布:(1)评出一、二、三等奖项,并颁发奖品和奖状;(2)将照片中的优秀的作品用以展览,放置在七八食堂海报栏处和五六食堂广场处,供同学们欣赏。
第三阶段:鼓励、协助参赛者将同一地点或同一场景的今昔对比照片进行整理,并整理出相册,用以在网络媒介上展示。或者联系苏州市文化部门,作出成品。同时,可挑选一些照片做成富有特色的一套明信片集、请柬或书签。
才思洋溢解谜题,挥毫泼墨秀东吴
活动简介:
第一部分:由学生会工作人员事先整理出关于苏州“吴”文化的问题,分门别类,以选
择、填空、谜语为主要形式。在五六食堂广场,展出题目,供来往学生解答。奖品设置为印制有“吴”文化元素的卡贴。
第二部分:向各班发出比赛通知,以“苏州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T-shirt涂鸦创作,要求主题鲜明,带有显著的“吴”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
知会随附比赛作品样品,每班至少设计出2件作品参加评比,各班参赛人员
提前准备构思,比赛场地初步定为五六食堂广场。现场作画,观众评比。
一枝独秀溢桃李,百花齐放缀江南:
第一部分:邀请我院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王卫平教授做一场关于“吴”文化的讲座。第二部分:邀请3-4位苏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做一场关于苏州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访谈。
蓝天纸鸢学子情,绿茵笑声民俗风:
活动灵感:
活动简介:本活动强调民俗文化节的参与性和娱乐性,结合苏州本地的民俗文化元素,设计成适合大学生的户外拓展游戏。举例如下:
(1)风筝高飞:每个班级出一支参赛队伍,自己制作或改装风筝,要求体现苏州“吴”文化元素,比赛场地为二期足球场。评委评分分为两部分,一是风筝制作或者改装,二是风筝放飞。
(2)丝绸之路:如上图所示,工作人员准备大块丝绸,可让三位参赛队员围裹起来,并在三人脚底绑定木板,沿着工作人员设定好的“丝绸”之路完成行进。
流光溢彩天籁声,苏梦水乡依昔见:
活动简介:做一段宣传苏大学子热爱、学习“吴”文化的视频,视频主旨定位苏州传统
文化宣传,视频中相关要素如下:
昆曲,相声,舞蹈,评弹,吴歌,刺绣,吴门书画,车行,琵琶古筝合奏
第三篇:民俗文化节策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民俗文化节
一、活动背景:
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在春节的基础上,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放假意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此曾专门发文,要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主题教育。
2010年,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前夕,我院团委分别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直接受众超过800人。清明、端午节主题活动被评为苏大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学院团委获得苏大主题团日活动优秀组织奖。该系列活动得到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台湾中央时报网等网络媒体以及现代快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纸质媒体的报道。学院还以《高校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研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校思政研究会课题。2010年,学院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教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2010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省级实施单位。
创新日益成为我院团委工作的关键词,传统文化更多的进入了我院学子的视野里。如何做到善于继承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内容、途径、形式让现在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重点。
二、活动目的:
1.响应国务院、中央文明办号召,继承传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和新的活力。2.提升我院学生工作质量,再铸辉煌,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打造成我院的特色品牌。
3.结合苏州本地特有的“吴”文化,因地制宜,让更多学子了解、喜爱苏州“吴”文化。
三、活动时间:
3月中旬-4月中旬
四、活动地点:
因活动而定,文综楼教室、五六食堂广场、基医楼四楼多功能厅等。
五、活动对象:
社会学院师生,辐射独墅湖校区。
六、活动引入:
2009年5月27日,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在苏州市区古胥门拉开帷幕。此次文化节以“展现吴文化精髓,推崇伍子胥苏州精神”为主题,以嘉年华的手法,在开展端午龙舟邀请赛、家庭才艺包粽子大赛、南北狮擂台对弈表演等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体现浓郁端午民俗的情景剧表演,再现以往民间每户人家都有的“挂艾草、菖蒲、蒜头,以及雄黄酒、粽子、如意菜”等民俗场景,全面、立体地展现苏州端午习俗的异彩纷呈。
2010年6月16日,第六届苏州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将在古胥门广场百花洲公园、盘门景区举行。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有端午祭祀、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胥王杯”包粽子大赛、巾帼舞龙邀请赛、端午佳节市井风情展、“千秋端午”烟火晚会等六个大项目十余个小项目。此次活动旨在把姑苏古城的水文化与吴地特色民俗相结合,宣传、保护与传承富有浓厚苏州特色的端午节,向市民和游客展现吴地端午的民俗风情。
2010年5月5号,苏州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着眼于高标准打造甪直旅游品牌,着力展示具有恒久文化穿透力的水乡服饰表现和一系列用以提升假日旅游形象的、富有积极创意的活动。
2007年12月1日,温州大学校园民俗文化节在北校区人工湖畔拉开帷幕。会场上,各种民间艺人都使出了拿手绝活。栩栩如生的细纹刻纸,惟妙惟肖的木雕,活灵活现的瓯塑等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间艺人被充满了好奇和敬意的温大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
2010年12月4日,湖北民族学院举行首届民族文化节之“民风民俗展”。
2010年4月28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了隆重的第三届校园“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表演我国传统的舞龙。
苏州吴文化的精华,不仅体现在千年古城、水乡古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也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书画、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更体现在成熟的文化心理和浓重的文化氛围。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昆曲、古琴等6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省和市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有28位、57位和134位。
按国家发改委的最新分类,苏州工艺美术拥有10个大类,各种工艺花色超过3000个,冠以“苏”字号的就有苏绣、苏扇、苏灯等十几个门类。
市委、市政府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列为重点工作,要把该地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
我市已拥有了《苏园六纪》、《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反映苏州吴文化深厚底蕴的电视片。
举办首届太湖文化论坛,承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这都为提升、宣传、展示吴文化带来了良好契机。
——蒋宏坤
七、活动大概
回眸定格光影间,流韵姑苏景中情 活动简介:
第一阶段:借助我院学子游玩苏州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游玩姑苏的同时,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苏州“吴”文化的代表元素和经典标志,并注意今昔对比,用以后期的展览和评比。
第二阶段:收集各班、各同学交上来的照片作品,进过筛选评比。结果将会分为两部分公布:(1)评出一、二、三等奖项,并颁发奖品和奖状;(2)将照片中的优秀的作品用以展览,放置在七八食堂海报栏处和五六食堂广场处,供同学们欣赏。
第三阶段:鼓励、协助参赛者将同一地点或同一场景的今昔对比照片进行整理,并整理出相册,用以在网络媒介上展示。或者联系苏州市文化部门,作出成品。同时,可挑选一些照片做成富有特色的一套明信片集、请柬或书签。
才思洋溢解谜题,挥毫泼墨秀东吴 活动简介:
第一部分:由学生会工作人员事先整理出关于苏州“吴”文化的问题,分门别类,以选
择、填空、谜语为主要形式。在五六食堂广场,展出题目,供来往学生解答。奖品设置为印制有“吴”文化元素的卡贴。
第二部分:向各班发出比赛通知,以“苏州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T-shirt涂鸦创作,要求主题鲜明,带有显著的“吴”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知会随附比赛作品样品,每班至少设计出2件作品参加评比,各班参赛人员提前准备构思,比赛场地初步定为五六食堂广场。现场作画,观众评比。
一枝独秀溢桃李,百花齐放缀江南:
第一部分:邀请我院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王卫平教授做一场关于“吴”文化的讲座。第二部分:邀请3-4位苏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做一场关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访谈。
蓝天纸鸢学子情,绿茵笑声民俗风: 活动灵感:
活动简介:本活动强调民俗文化节的参与性和娱乐性,结合苏州本地的民俗文化元素,设计成适合大学生的户外拓展游戏。举例如下:
(1)风筝高飞:每个班级出一支参赛队伍,自己制作或改装风筝,要求体现苏州“吴”文化元素,比赛场地为二期足球场。评委评分分为两部分,一是风筝制作或者改装,二是风筝放飞。
(2)丝绸之路:如上图所示,工作人员准备大块丝绸,可让三位参赛队员围裹起来,并在三人脚底绑定木板,沿着工作人员设定好的“丝绸”之路完成行进。
流光溢彩天籁声,苏梦水乡依昔见:
活动简介:做一段宣传苏大学子热爱、学习“吴”文化的视频,视频主旨定位苏州传统文化宣传,视频中相关要素如下:
昆曲,相声,舞蹈,评弹,吴歌,刺绣,吴门书画,车行,琵琶古筝合奏
第四篇:《陕西曲江新春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doc)
-本资料来自-
2010陕西(曲江)新春民俗文化节
执行方案
一、活动目的举办“2010陕西(曲江)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西安发展白皮书》中提出的“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文化主题进行系列化挖掘拓展和再创造”的指示精神,借助西安曲江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通过举办符合地区习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庙会”,推动西安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为陕西人民营造一个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2月14日—3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七)
地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三、活动主题:
传承民俗文化丰富市民生活
四、活动项目
★“喜结良缘”才子佳人相亲会暨庚寅年情人节狂欢派对;
★华夏财神故里祈福申遗表演;
★“财佑中华,福祉万家”庚寅年新春开市仪式;
★民间社火闹新春表演;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表演;
★挖宝藏、抢元宝、扛金砖、许愿求财,古城祈福全民总动员; ★“赏万盏彩灯,猜古今灯谜,拿幸运大奖“——正月十五元宵赏灯会。
五、活动实施
(一)组建活动机构
-本资料来自-
文化节成立大会组委会,邀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等单位领导担任名誉顾问: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贾明德
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会长党荣华
邀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和陕西文化艺术届知名专家担任艺术顾问: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
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副会长雷达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鼎志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杜中信
西安长安画院院长曹湘秦
组委会下设秘书处、招商部、安保部、后勤保障部、对外宣传部,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
(二)活动招商
组建招商部负责新春民俗文化节招商工作,成立以主任领导的运营团队,负责整个活动的招商规划、方案撰写、客户资料收集、客户拜访、签订合约。
招商部主任:向 华
成 员:甄东平李军佑张世恒鲁 松刘利红
邀请客户: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西凤酒太白酒
长安老窖汉斯啤酒陕西中烟工业集团长安银行
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
浙商银行延长石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浙商商会
晋商商会湖南商会四川商会韩国驻西安领事馆
马来西亚驻西安领事馆
招商进程:
第一阶段:2009.10.1-11.1筛选客户资源,准备招商资料;
第二阶段:2009.11.1-12.1跟踪目标客户,进一步接洽沟通;
第三阶段:2009.12.1-2010.1.1 确定赞助企业,沟通运作细则。
(三)活动运行
组建新春民俗文化节运营部,成立由部长领导的执行机构,负责活动前期筹备和现场运营。
运营部部长:甄东平
成 员:甄东平李军佑张世恒鲁 松刘利红闫 蕊
李少文闫 乐严育成曾 言
运营流程:
2009年12月1日确定场馆
12月1-15日落实所有演出场地,灯光、音响、道具
12月16-31日落实所有宣传资料设计、印刷、发放
2010年1月1-15日落实门票设计印刷,相关手续报批
1月16-31日落实展馆广告位、广告内容
2月1-10日规划场地、物料购买、现场搭建、氛围营造
2月11-14日确定安保人员、门岗职责。
(四)“非遗”节目表演
组建活动节目组,负责整个活动中涉及的节目演出。
组 长:向 华
成 员:闫 蕊刘利红曾 言
运营流程:
2009年12月1日前规划活动中所演出的节目,演出场次、演出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2010年1月1日前确定演出单位、演员、节目单、签订合作协议2月1日落实演出单位进场时间、演员食宿、演出道具
2月10日陆续接待演员,安排演员食宿,布置演出场地调试演出器材,发放演出时刻表
邀请演出单位:
仿古财神祈福表演„„„„周至赵公明财神祖庙
汉唐服饰表演„„„„„„西安汉服爱好者社团
社火表演„„„„„„„„宝鸡三寺赤沙社火/洋县范坝社火洪拳表演„„„„„„„„陕西红狼武术俱乐部
秦汉战鼓„„„„„„„„陕西秦汉战鼓表演团
(五)虎年新春元宵灯会
组建虎年新春元宵灯会执行小组。
负责灯会位置规划、灯组招商、制作公司联系、安装调试、点灯仪式、灯谜制作、奖品发放等。
组 长:李军佑
成 员:闫 蕊李少文闫 乐严育成时间流程:
2009年12月31日前确定彩灯制作公司
2010年1月15日前确定企业灯组,设计图提供给彩灯制作公司
2月10日前完成灯组制作
2月10-13日完成灯组摆放,安装、调试
2月13日晚启动点灯仪式,点亮彩灯
2月14-28日彩灯展览期间进行维护
2月28日晚组织灯谜游艺竞猜活动、颁发奖品
(六)对外宣传
组建新春民俗文化节对外宣传组,负责组织文化节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跟踪报道,撰写新闻通告、软文,投放广告计划、监测广告投放效果;
组 长:向 华
成 员:甄东平李军佑艾远涛闫 蕊
时间流程:
2009年12月1-15日制定媒体计划,联系媒体,网络宣传开始
12月16-31日签订部分媒体合作协议广告投放邀请新闻发布会领导和媒体
2010年1月1-15日召开2010陕西曲江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1月16-31日广告投放与监管
2月1-14日邀请新闻媒体到场报道、广告投放跟进
2月15日-3月2日广告跟进监管
投放媒体:
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阳光报、公交车、腾讯大秦网、西部网、文化节官方网站等。投放形式:
新闻稿、软文、硬广、15秒广告、车体、网站专栏、论坛帖子等。
(七)安全保卫
组建安全保卫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组 长:段静浩
成 员: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安保部成员
时间流程:
2010年1月1
5日成立2010陕西曲江新春民俗文化节安保小组
1月20日召开公安、消防、交警四方会议,确定安保方案;2月1日召开安保第二次会议,演练紧急情况对策;
2月10日召开安保第三次会议,部署活动执行细则。
六、结语
本届文化节历时较长,又在春节假期间,活动执行难免会给工作人员春节团聚、休假带来影响,在此,组委会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将合理安排每个工作人员正常休假。
第五篇: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
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
二、时间和地点
2012年4月3日至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
三、指导思想
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 滕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
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
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滕州市文化局
滕州市旅游局
滕州市滨湖镇党委、政府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
滕州市广播电视局
滕州日报社
五、主题活动
(一)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时间:2012年4月3日上午9:30
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
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王忠林、王刚、邵磊、宗大全、张宪依、李广宪、盛永志),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
活动议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
1、中国杂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
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
3、枣庄市领导讲话;
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
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
(二)祈福放生活动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6日
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
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其它游客自愿参加活动。
(三)吴桥经典杂技表演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小李庄、盘龙岛、渔姑岛、金银岛
内容:邀请河北吴桥杂技团等演艺团体进行演出。届时,中国“杂技大王”、“马戏大王”于金生先生,“快打手”、“鬼手”王宝合先生,“绝活大师”邓玉丰先生将亲临现场献技。
(四)民俗文化展示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游船、码头、平台广场
内容:组织交通、纺织等民俗器物展示,剪纸、刺绣、竹编、草编、麦秸烙画、当地绘画、张汪竹木玩具、界河松枝鸟、滨湖咸鸭蛋等现场制作展示展销及柳琴戏、唢呐、跑旱船、竹马、踩高跷等表演,充分展示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和民间工艺品。
(五)滕州名优特旅游商品展销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湿地博物馆广场、停车场
内容:组织全市特色旅游产品展销。
(六)《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展播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小李庄
内容:展播《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作品。
(七)抗战餐开业揭牌
时间:2012年4月3日
地点:小李庄
内容:举行铁道游击队抗战餐开业揭牌。
六、职责分工
为加强组织宣传,切实做好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节各项主题活动筹办工作,特成立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领导小组。
组 长:邵 磊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副组长:张宪依 市政府副市长
李广宪 市政府市长助理
成 员:刘书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向荣 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主任
朱瑞国 市文化局局长
鲁开峰 市旅游局局长
朱成民 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 庆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李卫东 滕州日报社副社长
朱绍奖 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孟祥磊 滨湖镇党委书记、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微山湖湿地集团副董事长
马效磊 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炯昌 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徐高潮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滕州市民俗协会主席
孙井泉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各相关单位及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委宣传部
1、组织广电局、信息产业局、滕州日报社等部门制定整体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好具体实施工作;
2、负责省、市级媒体的邀请和节会期间的宣传报道的组织工作;
3、负责宣传稿件的拟定和审查等工作;
4、负责协调《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作品展播;
5、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二)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1、负责活动的策划及方案的制定;对艺术节开幕式和铁道游击队抗战餐开业揭牌方案细化并进行指导;
2、负责活动期间领导讲话、致辞的起草、把关和报审;
3、组织活动筹备工作,协调调度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4、负责领导、来宾邀请,以及参加活动人员的通知、联络、协调等工作;
5、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三)市文化局
1、负责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民俗文化演出的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集中展示民俗文化(如西岗镇的高跷、旱船,界河镇的木马等);
3、负责组织我市知名民俗文化产品参加展示展销;
4、负责参展民俗产品的布置、管护等协调工作;
5、组织柳琴剧团(舞台大篷车)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展览;
6、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四)市旅游局
1、负责组织我市“名、优、特”旅游商品参加展销;
2、负责参展旅游商品布展、管护等协调工作;
3、邀请部分旅行社负责人参加开幕式并组织游客;
4、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五)市教育局
1、组织市内大、中、小学生参加互动;
2、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滨湖镇
1、负责各级领导、嘉宾等以及艺术节主题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及辖区内活动沿线的交通疏导工作;
2、组织辖区内有关人员参加开幕式;
3、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七)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
1、负责开幕式、祈福放生活动、红色经典电影展的筹备工作;
2、负责吴桥杂技表演活动的协调、调度;
3、负责根据演出要求搭建基础舞台和嘉宾席,印制观众须知、标示牌等;
4、负责与会嘉宾、演出团体等的组织及食宿、车辆安排、接送等接待服务工作;
5、负责维护艺术节各主题活动现场秩序及环境卫生;
6、负责经费筹措及各项支出
管理;7、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七、工作要求
本次民俗文化艺术节是宣传湿地红荷景区、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全市形象的一次盛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班子,严格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落实。同时,要树立 “一盘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保证筹备工作和文化节期间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努力把本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办出水平、办出形象、办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