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厂职工国庆60年征文:同地,同树
对着这株小树,我久久凝望。
看着这些照片,我深深怅想。
这是一株楝树,实体就在离我住处约略百米之遥的浴室墙根下。
这浴室,当年曾是我们的福利,也曾是我厂兴旺的骄傲,现在,它已经青春不再。
因为妻子将工厂曾用于倾倒垃圾的闲地清理成了一片耕地,并使地里长出了令附近农人也啧啧称奇的各种庄稼。在油菜花一片金黄,紧接着菜籽荚频频示意之后,我帮妻子选定这浴室前的水泥地面可以用作晾晒和脱粒菜籽的场所,并着手清理台阶和地面的杂物时才偶然发现它的。
因为难以搁置的感慨,我开始常常留意它,并将它的倩影请入到我的微米hdv-h20和供奉到我的电脑中的。
2009年4月30日14点22分,第一张照片,在贴着瓷砖的高墙与水泥地面的接缝处,它挺立着,三个瓷砖的高度,比鹅蛋还大的根球,两条健美的枝干挺直成倔强的v字。我几度思忖,为之写下了下面几句:“生存多危难,坚壁一线间;营养苦不足,信念坚能v”。
时隔9天,我拍下了第二张照片,那时的它,高度长了半个瓷砖,身材宽阔了一个多瓷砖。我的心也宽泛了许多。
油菜籽收打完以后,我晨练时还常常会目光扫描扫描它,但没有再记录它又长高长大了多少。
2009年6月1日,一个至今仍然让我难以释怀的日子,清晨4点多钟,我讶然发现它从根球往上都被人弄断了,两条健美的枝干赤条条地平行躺在了水泥地面上。“命运多蹇世道难,何期又遇劣童顽,毁去身躯命何堪!”在这第三张照片上我痛苦得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心中的呜呼!
值得庆幸的是,它没有沉沦,它选择了顽强。
2009年7月2日,我感慨万千地为它拍了第四张像片。它的勃勃雄心,它的不屈进取,使我倍增了希望,使我无限地遐想。
啊,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以及为争取她建立她建设她而浴血奋斗而含辛茹苦而披荆斩棘的前辈们,境遇也曾和它一样啊,条件也曾与它相象!
生存多危难,坚壁一线间,营养苦不足,信念坚如山。摄于09年4月30日,厂浴室下。
同一株树,摄于浴室下,时间09年5月9日
命运多蹇世道难,何期又遇劣童顽,毁去身躯命何堪?摄于09年6月1日。同地,同树。
31日还旧貌。摄于09年7月2日。同地,同树。
同地,同树,摄于09年7月29日。比原先还高了,宽了。
其实,如果条件好些,它本可以长成这样。09年7月18日摄于500米外某处。
第二篇:国庆征文:我和国庆同欢乐
国庆征文:我和国庆同欢乐
国庆征文:我和国庆同欢乐
1976年的国庆,我是当兵后在部队过第一个特大节日,也是我们国家最不平凡的国庆。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党和人民还有军队都是在极其痛苦悲伤的日子度过的,虽然我们在1976年的10月6日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还是由于太多的悲伤让我的心情总是徘徊在痛苦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他们就在这一年先后离开了我们。我作为一名国家的战士,满含热泪,寄予希望,期待国家能够快速摆脱悲伤的阴影,摆脱国家停滞不前的状态,赶快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斗争中扭转出来,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建设。国庆的那一天,我和我的战友担负战备值班,在值班室里我头戴耳机时刻准备着。不管怎样,保卫国家的神圣使命是属于我们的崇高职责。说句心里话,国庆的日子里我没有更多的欢乐,只是默默的希望谁来领导我们这个遭受巨大创伤的国家来。
1984年的国庆,那时我已经离开了部队三年。这三年我们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早在1978年就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文化大革命,将中国引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科学发展轨道。我们的党克服了两个“凡是”的阻力,以改革开拓的精神让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国庆35周年的大庆,这一天晴空万里,我早早就打开电视机期待实况的直播,我知道自从林彪事件后国庆就一直没有阅兵和游行了。还是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正准备“十一”游行的训练,忽然接到通知不训练了,直到后来才知道是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草原。很可惜,没有参加国庆的活动。一个人没有参加过国庆大型的活动也许是一生的遗憾。小时候我也是最想看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在1970年的5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天安门的50万人的盛大聚会,是支持柬埔寨西哈努克的。毛主席当是和美国记者斯渃就在天安门城楼上。11点多,在大会结束后我和我的同学在国旗杆附近开始涌向天安门城楼,可惜毛主席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已经走了。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毛主席说他是打不倒的小个子。的确邓小平同志远见卓识、非凡的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的伟大理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运用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科学的指导我国的建设,以深圳的实验带动了全国的发展。国家真的发生了巨变,军队也开始走向现代化的精兵之路,人民的思想再也不是以前的那样固步自封了。世界逐渐向我们走来。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后,人民扬眉吐气,感谢邓小平的伟大魄力和伟大智慧。那一年的国庆,邓小平主席检阅了人民解放军,他神采奕奕,挥手致意,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乘着敞篷的红旗检阅车检阅了伟大人民军队。当小平同志向接受阅兵的官兵问候:“同志们好!”和“同志们辛苦了!”那震山动海的回答声:“首长好!”充分表达了人民军队对小平的尊重和热爱。我看着直播的电视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们的国家终于在徘徊中勇敢的前进了!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啊。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小平您好“的标语,那是人民的心声也是人民的肺腑之言。
1999年国庆是我们伟大祖国50周年的大庆,我也伴着和共和国长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续持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国际接轨,使经济走向国际化,人民更加幸福和实惠,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跨越式发展。这一年的国庆,我早已经住上了三居室的房子,在部队搞信息编辑工作,有个温馨的家。我看着巨大的彩色电视实况还看着远处的编队的受阅飞机。我们的国家真得强大了,我们的军队无比坚强,现代化的装备让我们的人民更加踏实幸福的过着每一天。看着国产的轰六空中加油机编队飞过去真是高兴。多少年来我们的飞机不能远距离飞行,有了空中加油机也就基本解决了远距离巡航更好的保卫祖国的需要。在部队自己是空军高射炮兵指挥排的标图员,亲眼看到主战飞机大都是歼6,没想到50年大庆的时候空中飞过的飞机变成了歼8还有更多的新型飞机。真得很欣慰很开心,我们的国家有了经济实力,也就使军队也有了走精兵之路的可能。50年大庆阅兵游行我们也是检阅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各种导弹都是为了保卫和平的,中国今天不做超级大国,就是再强大了也不会侵略别的国家,爱好和平就是我们具有5000年灿烂历史文化的伟大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我们不侵略人家一寸领土,但是我们也绝不会让他人占领一寸我们的国土。
国庆的记忆是不同时期的,但是这些完全可以看到我和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如今,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正在更好更快的科学的发展,相信前途无量。在2009年国庆60周年的“十一“,我们将看到人民的笑脸还有五星红旗的高扬,还会看到人民军队的雄壮的威武。伟大的中国我永远的爱你,你是我的骄傲,任何时候你都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第三篇:职工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我一直想拥有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作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写些文字的所在。
每当城市溶入苍茫青冥的夜色中时,我便轻轻打开台灯,敞开浩瀚广阔的心灵空间,任思维自由自在地驰骋。我深深地感到,这是我在奔波劳顿、繁忙艰辛的工作之余最能产生灵感,激扬情感的幸福时刻。
岁月是漫长的,而人生却很短暂。“林花谢
了春红,太勿匆。”然而,短暂的生命中也有明亮的光芒在闪烁,象流星那样。“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这不正是冯骥才先生生命中闪烁的光芒,他的诗篇保存了岁月,也保存了生活。
岁月的穿梭已在我的额头留下磨难的痕迹,但是改不了的是我对写作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人生道路的跋涉。我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我永不停息的跋涉,哪怕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那是一鼓无畏的力量,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
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就如同今夜一样,我不止一次的思索着人世的变故,生命的意义。
人生短,日月长,在岁月的长河中波翻浪涌过的华彩斑斓的幻想,如今,不甘寂寞的心也渐渐复归平静,不在张狂,不在好高骛远,回归我的秉性,亮开鲜活的生命,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冰心老人说,作文必将具有“平常心”,方能达人情,上境界。这原是生活的本源,是生命的灵根所在。
如诗如梦的岁月是明快的,只要我们时刻都在不停地思索,我们就不会在明快的岁月中迷失自我。
第四篇:工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
我家房子越住越宽敞
2000年12月3日这一天,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天,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了园丁苑小区将近100平米的新房子,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儿时:30多平米挤进了6人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外婆曾经告诉我,我和大哥相继出生后的几年里,全家6口人都挤在老城区沙牌坊一间平
房里,而且是租的。
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父亲从蛋厂调到**市电力修造厂,分到了两间以前电力学校的学生宿舍。三十几平米,虽说在二楼,但屋顶是油毛毡、芦席盖起来的,有时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父亲将两间宿舍改造成了三间:父母住一间,我和大哥还有外婆合住一间,门口一间用来吃饭,烧饭只能在过道上搭一个简易的煤炉架。尽管条件依旧艰苦,但大家还是乐呵呵的——毕竟,这是自己的家。
少年时:50多平米最多住8人
这个家里,一住1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一次搬了家。当时,随着父亲单位效益的不断好转,厂里终于开始建新宿舍楼了,分房条件却很苛刻:分配对象必须是厂长、工程师,以及厂里的元老。幸运的是,父亲凭着第三个条件,分到了一楼50多平米三室一厅的房子。大哥到了结婚年龄,他住大的一间,父母一间,我住最小的一间,外婆则住在厨房改造的那间,厨房搭在院子里。
大哥婚后第二年,侄女来到了人间。她给全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因母亲忙于上班,大哥的岳母从靖江过来带孩子,晚上只能搭张钢丝床睡在客厅里,白天再收掉,为此我们一家人内疚了好久。一大家八口人,到处是东西。
结婚时:因为没房陷入烦恼
1992年我和妻子准备结婚时,因没房陷入了烦恼。买房吧,当时教师的那份工资根本买不起;到外面租房结婚,思想上还不能接受。
此时,大哥经过种种努力,从单位分到了一户很小的二手房。由于时间急,善解人意的大嫂没装修就搬了进去,家里腾出了一个房间作为我结婚的新房。
儿子上幼儿园后,爱好音乐的妻子省吃俭用买了台钢琴,准备教儿子弹琴。由于房间里已有两张床,只能把琴放在客厅里,原本就不宽敞的客厅顿时又狭窄了许多。
2000年:一家三口有了新房
儿子上小学后,捉襟见肘的房间,更是影响了他的学习。我和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有了些积蓄,但靠自己买房还是做不到。那时,能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家,已成此生最大的心愿。想啊想、盼啊盼,终于在2000年,通过“层层选拔和考验”,再加上夫妻俩都是教师的优势,我们分到了一套90多平米的新房。
2000年岁末搬进新房后,一家三口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在一起,妻子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还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自己的家。
如今,我们又在西区一新建小区买了一套新房,虽然贷了款,但还款压力一点也不大,对生活越来越充满了信心。
第五篇:工厂职工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1960年的理想
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我在读初中。那时学校很注重引导学生谈理想。理想很神圣也很简单,就是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同学中普遍打算是当作家、工程师、新闻记者、人民教师,起码也要当个工人。而罗同学的理想出人意料:要当炊事员。
罗同学是初二下学期从邻县转来插班的。当是我是班长,班主任要我多关心他,让他感受新集体的温暖。相处中较多了解了他的情况,据说他有点背景,是邻县县长的儿子。但人很厚道随和,较少干部子女的习气。他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在班上高人一档,但肚子问题却解决不了。那时粮食极其短缺,县长儿子一样受着煎熬。加上他个头大,消耗多,常常喊饿。
那年深秋的一天,我家里两只羊因误食芘麻叶死了。母亲带信来要我请假回去“解解馋”。这件事不知怎的传出去了,在学校里成了新闻。罗同学找到我,一脸的庄重,要我无论如何带点羊肉来“卖给他”。那年头,粮食紧缺,肉食更成稀罕之物,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他摇着我的臂膀再三“拜托”。我望着他那高我半头的个子,一张菜色的面孔,听着那近乎恳求的语调,心里酸酸的。
带着承诺回到家,发现事情远出乎我的意料。那时,农户的口粮一天只有四两,成月不闻荤腥,好多人患了浮肿病。我家死了两只羊,轰动全村。队长提出,你们反正吃不完,一只分给有病的,先打白条,以后算账。另一只也有三姨娘六舅母们盯着,你家一刀他家一块,眨眼功夫,只剩一个羊头和一副内脏。这点东西全家没够吃一顿晚饭。我带着一肚子的不安回到学校,罗两个空洞般的眼睛填满了怀疑和不满,额上小蚯蚓般的青筋扑扑直跳,样子有点吓人。为这事,整整一个礼拜没跟我说话。
罗一直喊饿。体育课长跑,他常常落在最后,学校组织劳动,他常常请假。平时一副没精打彩的样子,看书常常敲着头喊难受。有些同学说他是干部子女娇气,甚至把他打入“另册”。我知道内情,不怪他。他离家远,不可能常回家作一点补充,靠学校这点伙食定量,很难撑下去。
初冬时节,学校里组织去江边割芦苇。才割了两节课时辰,他越割越慢,后来竟斜躺在苇堆上呜呜哭了。晚饭后我以班长的身份说了他几句,要他注意点表现。他很认真地说,“我也恨自己呢,可肚子不争气呀。”还是肚子问题,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把晚饭剩下的一只小山芋递给他吃了,他情绪才渐渐好转。我们一边欣赏着长江夜景,一边聊开了人生、理想。我问他初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考高中再上大学呢,还是上个师范早点出来工作?他想了想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去当个炊事员!”说得很认真很郑重,“我看了,这年头没有哪个行当不锇肚子,而食堂炊事员总少不了自己一碗。”
在那个烹调还算不上技术,烧饭行当很少有人感兴趣的年代,寒窗苦熬竟为了当个炊事员,在同学中恐怕绝无仅有了。我愣愣地望着他好久:“是心里话吗?”他叹口气:“我何尝不想将来做点大事,但是饭都吃不饱又能干个啥呢?”
后来我念高二时偶尔读到鲁迅先生为青年人设计的目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不由想起罗同学几年前的理想,虽然有点消极,却不无道理。真想把新的感悟告诉他,可惜早断了音讯。初三第二学期的一个周末,罗请假回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铺盖、箱子什么的,是他家里托人来取走的。据说他转学了,后来又传说他病倒了,病得很重。我想,果真病倒,肯定是饿坏的。罗在我们班连头搭尾才两个学期,很难说与大家有多深的相处,不几年,便在老同学记忆中淡出。我却不然。在那个饿了整个民族的年代里,罗在我头脑里打下了深深印记。之后许多年,每每想起罗的理想,总会引起心的震颤,总会引起一些思考:一个民族,天灾要抗,“人祸”也要防,历史终于在曲折中前进,但教训永远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