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着为了信仰
活着为了信仰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清寂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将双目微阖,任由思绪奔泻着地潜入自己的灵魂。平日里不轻易外露的心思,在此刻展露无余。我翻开那本叫做《活着》的书,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富贵,寓意大福大贵。年青的他确实很富贵,整日游手好闲,过着阔绰的生活。吃喝嫖赌,有着一切阔少爷的秉性。还有一个具有一切旧社会妇女美德的妻子——家珍,她贤惠、包容、孝顺。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只是为了享受这一切富贵的生活。
终于,嗜赌成性的这位小开——富贵,丢了所有家业,包括老宅子。他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富贵落魄了,可喜的是他醒悟了,决定要白手起家,他坚信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活着。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是希望,对未来的憧憬。
正当主人公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梦想破灭了。为生病的母亲出去买药的福贵刚好撞上国民党征兵,被拉去做了壮丁。在激烈又无情的战争中,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活着,更艰难了。福贵游走于生死之间,在战火中,他活了下来。
这是活着,为了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要不是因为自己,家业就不会破败。等富贵重返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因为生病成了哑巴,已懂事的儿子居然不认识父亲。命运总是捉弄福贵,为什么不幸总是降临。看着清贫的家,福贵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不再幻想过去的锦衣玉食,不再对东山再起怀有希望。他开始为一粒米,一滴油算计。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富贵挺起了,照顾妻子,抚育儿女的重任。在他的身上有多了一份责任。
为了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必须得活着。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呀,不管生命赋予人们的是快乐还
是悲伤,幸福还是不幸,乐趣还是孤单,都要去忍受。当你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有责任走完生命的历程。幸福美满,生离死别都是其中的小插曲,别说找不到活的理由,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为别的,就只要活着。生命仅仅只是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不要轻易抛弃你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程就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要怎样活着呢,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不如意,每当有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就会抱怨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自己是多么的可怜,有太多时间在一边抱怨不如踏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心的负荷沉重,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或许我们应该担起责任:国家、父母、朋友、自己,所给的那份责任,自己一生的信仰。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当没有阳光时,你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时,你自己就是快乐!快乐且有意义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定有目标,保有希望,坚持不懈,向你的目标努力。生活不是简单的为生而活,探索的过程就是也是有意义的!
记得小时候,特天真,特容易满足,整天笑嘻嘻的不知道烦恼。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转眼间自己已经长大了。谁能跳出红尘逍遥自在呢,人活着便注定奔波与劳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让心太累。人真正长大以后才会感觉到心灵的负荷,精神的压力,最奢望的莫过于快乐的童年时代,真的希望自己永远也长不大。可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必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因为,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种指出: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人之所为人,在于信仰。
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感悟。人类社之所以能够延续并兴旺下去,靠的是信仰。然而信仰的流失,道德的滑坡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信仰呢?
我们应该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鉴别各种社会思潮,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荣辱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实践中辨别正误,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最终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活着。
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生命就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对于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却不能驻足,对于曾经的过客,只能感激,不能强留。只有有信仰的人,生命的脚步才会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没逝的时候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心灵的归属
第二篇:人活着要有信仰
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百年前的今天,几乎没人相信,4个月后,大清帝国覆灭。1988年初,只有3%的西德人认为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两德统一,而在这一年的11月,柏林墙倒塌了,次年两德正式统一。历史的发展常常出乎人们的预想,专制帝国和极权铁幕也并非想像的那样坚固。要有信心,坚持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让人不知其可的民族,一个道德颠倒的民族更是一个走向混乱黑暗动荡的民族。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它只要求人们相信它的教义,而不必知道“为什么”。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
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张闻天心语——“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
叶天底遗书——“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希望忠实的同志,不要以我死而灰心,继续奋斗。”
邓中夏狱中寄语——“一个人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也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受到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敌人只能伤害我们的肉体,却不能动摇我们的革命意志,更不能动摇我们忠于马列主义。”
再次重温先辈们的诗篇、遗书和寄语,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他们的铁骨,真正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在共产党员只是少数的时候,在大多数国人只能低头顺命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如何能用青春、生命和信念,谱写如此壮美的热血之歌?
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
信仰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没信仰不成世界,没信仰不成样子。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靠信仰滋养。
“什么是信仰?就是爱、和、真”。“自心与天道双向运行”。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找到幸福”。
“什么叫圣人?就是有信仰的人,和谐的人”。
“什么是对信仰应有的态度?尊重、包容、理解”。这种排序意思是不理解也要包容,不包容也要尊重。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网络上对“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这个话题炒得如火如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圣诞节就是西方人展示信仰的节日,而我们呢?人无信仰不行,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多都没有什么信仰(除了钱),那就很危险了。
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第三篇:为了活着活下去——《活着》读后感
为了活着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书总是给人一种赤裸裸的的感觉,是人们脱下伪善的外衣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一个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世界,却浑身起鸡皮疙瘩。故事都是悲剧,但语言却淡漠诙谐。他总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福贵,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以前一直以为,我们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活着。也有人说,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活着。但是余华却在《活着》中告诉我,“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开始迷茫,我们到底死为了什么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家珍对富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如此简单,如此幸福。感觉这就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而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千钧一发,没有穷途末路,没有经受生活给予的灾难和绝望,却在一路坦途中探求活着的意义。甚至投身死亡。是我们缺少苦难?还是得到了过多的幸福?
第四篇:为了梦想,含泪活着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日本电视纪录片《含泪活着》片首的一句话,这部追踪10年方始完成的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父亲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北海道“大逃亡”
子夜12点,乌黑的天空飘着冷冷的细雨。日本北海道最东部的小镇阿寒镇,一群中国学生在夜色的掩护下疾步穿行。
凌晨3点,他们穿过了小镇,穿过了机场。被淋湿的衬衫皱巴巴地贴在身上。他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一根木棍,那是准备用来与随时可能扑上来的野熊、野狼搏斗的武器。几小时的徒步疾走,让他们的小腿肚酸肿发胀。
渐渐地,四周的黑暗化成了茫茫的白雾。前方就是钏路市,逃亡者带着一身疲惫,悄悄在钏路站后面一间无人的小棚里换上了干衣服。当开往札幌的电车还有一分钟就要发车时,他们奔进车站,几乎是在关门的一刹那跳进了车厢。随着电车发动,他们的“逃亡”成功了。
这是1989年6月的日本,阿寒镇这群中国学生的此次夜行,后来成为震惊全日本的北海道“大逃亡”。
丁尚彪是“逃亡者”之一,时年35岁。“逃亡”的半年前,在上海,这名青年花了5角钱从别人那里买了一份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的资料,并举债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将妻女留在上海,独自一人来到了日本。
早年由于“下乡”而错过读书机会的他,本想在日本重新建立自己人生的出发点。
按照设想,念完阿寒镇的语言学校后,他会考入日本的大学,日后再将妻女都接来日本一起生活。而到了阿寒镇才知道,这个“蜷缩”在北海道角落里的小镇人口极其稀少,几乎全是老人和儿童。政府之所以同意招收这批学生,是为了解决该地区人口过少的问题。
对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本打算边学习,边打工还债,可学校一带连便利店都没有,到哪里去打工?怎么还债?
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首批的56名学生,半年后只剩下7个人。
一家三口天各一方
当年,丁尚彪一路逃到了东京,一待就是8年。他的签证很快过了期,他沦为在日非法滞留人员。
在东京打工还债的这几年里,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努力赚钱,将来把女儿送去国外一流的大学深造——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的身上。
这是东京丰岛区一栋30年前修建的木板楼。丁尚彪做饭、洗澡、如厕、睡觉都在楼上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洗澡的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流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池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
“刚跑来的时候,家里人想不通,总猜测我在这里是不是有了其他女人。其实我就是想为女儿拼命赚些钱。”望着墙上女儿的照片,丁尚彪哽咽了。离开上海时,女儿还只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如今(1997年)她已在毕业班里做着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文革”风暴中,1970年,丁尚彪被安排到当时中国最穷的地方——安徽五河县。他每天都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就是在那种忍受着饥渴、令人痛苦绝望的日子里,丁尚彪邂逅了他的妻子陈忻星。
陈忻星和丁尚彪一样,也是从上海到五河县的。在那个没有电灯、煤气,连自来水都没有的环境中,他们两人共同许下“要同甘共苦,协力共勉生活下去”的誓言。不久,“文革”结束,他们回到了上海,随后他们的女儿出生。
丁尚彪上海的家,在一栋70年前所建的老房子的二楼。一楼的公用厨房昏暗、狭小,陈忻星每天下班后做了饭,再端到楼上房间和女儿一起吃。晚饭后,女儿在角落的书桌边做功课,陈忻星就在一边读报。两人共睡一张床。为了贮备留学费用,母女俩相依为命,过着简朴的生活。
1997年夏天,女儿丁晽收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女儿在上海的最后一晚,陈忻星和女儿并排坐在沙发上,相顾无语。突然陈忻星好像想起了什么,叮咛道:“以后你要自己一个人去闯了,我们都老了。”
8年前,同样在虹桥机场,陈忻星送别了自己的丈夫,至今未团聚;此地此刻,她将送别女儿,不知何日再见。
两个人的东京
丁晽乘坐的飞机在东京中转,再飞往纽约,她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从她小学时就分别的父亲,8年后,终于能在东京与她再见面。
两人约在日暮里站,列车还没停稳,丁晽就兴奋地喊道:“我看见我爸了!”丁尚彪也立刻迎了上来,从女儿的手中接过了行李箱。
没有拥抱,就像一次平常的回家。
列车里,父亲调侃着女儿:“该减肥啦!”“还割了双眼皮嘛!”丁晽娇嗔地答道:“不要和别人说嘛。”
吃完饭,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丁尚彪开口:“当年临走的时候,隔着机场的玻璃窗,你在哭,我也在哭,还记得吗?”
“记得一点。”
“你那时候那么小,就是蒙着脸哭。”接着又是一阵沉默。
第二天,丁尚彪只能把女儿送到机场的前一站——由于是非法滞留,他无法进入需要出示身份证件的机场。
列车在站台上停靠了足有半分钟,丁晽捂着脸,父女俩隔着一扇窗,就像当年丁尚彪离开上海的时候一样。
“见到爸爸的时候,我本以为8年了,多少会有点生疏,但不管怎么样,爸爸还是爸爸。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想表现得开心。不然我难过,他会比我更难过的。”丁晽说。18岁,丁晽独自去纽约求学,父亲继续留在东京打拼。在上海,单身一人的陈忻星也在拼命工作着。陈忻星在一家建立已久的制衣厂工作,入厂至今已有20个年头。
为了去探望女儿,她一直在申请赴美的签证。从丁晽出国那年算起,连续申请了5年11次,可惜,星条旗却不懂母亲的心思。
2002年春,陈忻星的第12次申请获批了。在她的心中,还有一个期盼已久的愿望——在飞往纽约的途中,利用在东京中转的时间(最长可停留72个小时)见一见丈夫,这是她和丈夫见面的难得机会。
临行前一天,她特地去附近的一家裁缝店,用外甥送的料子做了件衣服,还烫了个头。而此时在东京,丁尚彪也忙着准备迎接妻子的到来。
丁尚彪翻出了一个大红色的枕套。“这是我们结婚时用的枕套。25年前,她亲手缝的。我带了一个过来,她留了一个。”他憨憨地笑。
丁尚彪的门牙已经稀疏,装了假牙。
同样是在日暮里站,同样是未及列车停稳,陈忻星就认出了13年未见的丈夫的身影,同样没有拥抱……丁尚彪接过妻子的旅行箱,等车的间隙,他默默地从背后注视这个女人良久。
这几年,丁尚彪年龄大了,再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他只能去扫扫地,洗洗碗,一周工作7天,全年无休。看着丈夫在厨房做菜的背影,看着墙上女儿的照片和自己亲手缝制的枕
套,陈忻星欣慰的笑容中充满了怜惜。
第二天,他们两个人一起去旅游。丁尚彪挽着妻子拍合影,带妻子尝东京的小吃,赏樱花,看夜景,一同烧香祈福。
这是两个人的东京。72个小时,3天的中转时间,终于,只剩下默然。
5年前的夏天,也是在开往成田机场的这趟列车里,丁尚彪与女儿分别;此时此刻,再与妻子分别。
仿佛一切在重演,直到列车开出站台,陈忻星才频频回望。窗外的景色飞快掠过,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丈夫奋斗了13年!
2004年6月,丁尚彪决定回国了。
回国前,丁尚彪决定再去一次阿寒镇。15年前,也正值这个季节,他的日本之旅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看着如今已经废弃的教学楼、堆在墙角的课本,丁尚彪不禁有些悲伤。
“虽然当时的债务很沉重,但是经过了15年,还是多亏了这个地方。15年前,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想,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但现在看
来)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如今,丁尚彪的女儿已在美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将父母接到了底特律一同生活。20年,曾经天各一方的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第五篇:为了活着杂文随笔
人随心动。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就怎样干,有时候也会冲动,只要是自己想干的事,就是别人怎么挡都挡不住,非要干不可,有时候也会受到冲动的惩罚,不过没事,自己种的因必会得到果。
还记得在初中时,有一位同学在吹笛子,我嬉皮笑脸地迎上去说:“这笛子怎么吹啊?我也想学!”没想到这位同学说:“滚!哪凉快哪呆着去,你吹都吹不响,还想学吹笛子。”就为了这句话,我花了整整两周时间,学会了一首不成调的曲子,还在这位同学眼前炫耀,滴滴答答地吹了起来。谁知道人家把自己随口说的话都忘了,还管你吹响没吹响,吹得好与不好?不过还好,我在这基础上加以巩固,现在是只要自己能唱的歌曲就能吹的像模像样。也成了我以后在生活中炫耀的工具,反正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候也会自娱自乐,陶怡情操。
在高中时,为了能记住一段搞笑的相声段子,花了好长时间才背诵下来。以至于别人早读时间都在学习,背语文、英语,我在练“单口相声”,也就是这一相声段子,陪我走过了一场场聚会,每一次的学校演出,就连我媳妇都是这段相声骗到手的,媳妇还说我幽默。我呢?也喜欢上了相声这门艺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干脆逃课两天,看了两天两夜。最后觉得真有意思,把金庸的十四部小说全买了下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了个遍,成绩却一落千丈,多少匹马也赶不上了。
从小呢,喜欢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就如陶渊明,种田、喝酒、赏花、写诗,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喜欢别人约束自己。不想有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因为,人贵有自知自明,自己很笨,也很老实,别人挖个坑,有可能我会把自己埋了,还要谢谢人家;不想大富大贵,因为自己知识有限,水平一般。大富大贵的人都是做生意,靠本事赚钱,我是靠下苦力,熬时间得来的钱。我相信,我没有哪做生意的本事,自己也没哪能力。总想着,平平淡淡过此一生,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这样活着,没心为肺没烦恼。
有人问过我:“如果你中奖了,你想中多少?”
我说:“二十几万就够了。”
“为什么呢?”
“多了无福消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命由我作,福自我求。”
钱财还是自己挣来的花起来才舒坦,不义之财来得快,去的也快。因为钱来得快,你就会把钱不当钱。钱挣得越辛苦,越把钱当钱。不过,打工是挣不来钱的,所以我不喜欢打工。打工的人生没有精彩,尤其像我这样的农民工,低三下四,受老板气,一不小心卷铺盖走人,有炒鱿鱼的危险。打工还要省吃俭用地攒钱,不攒钱以后的日子就过不好,可钱攒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而挣钱,就是和别人挣,和别人抢,抢夺别人的饭碗,谁让这个社会狼多肉少呢?这就是所谓的商业,就是做生意,小本买卖也算,这都是精明人干的事。
在我的理解中,做生意就是玩,玩的是心机,玩的是心跳,玩的是信息,玩的是手段。而陪你玩的是顾客,生意人永远是微笑着,玩弄着顾客,什么大减价、大出血、亏本价,打折都是骗人的鬼话。到最后,把你宰了,赚了你的钱,你还要说谢谢。还会说,这人真好。话又说回来了,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人家吃啥去呢?和你谈论感受,让你感受到他的服务只是为了转移你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你的钱包就空了。
我最反感的就是现在有些企业说的一句话,不管大公司、小公司,大老板、小老板都爱说:“不忘初心。”我就想不明白,你们的不忘初心,不就是为了钱吗?你不就是为了生活,为了以后会过得更好吗?还说的那么高大尚,有意思吗?我只相信科学家,比如,钱学森等人,他们说,不忘初心,我信。别人说的,呵呵!这是在瞎扯。就拿我来说吧,为了在自己上班的单位拿点稿费,也会吹自己的单位,有多好,人性化管理,福利好,工资高。吹得老板和领导就跟神仙似的,不过我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为了骗点稿费。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写?我的初心是啥?呵呵!就是为了钱。没有钱谁干啊?也许傻子会。不过老板、领导就爱听人们奉承他的话,一说一个准,谁不爱听好话呢?
有人说,无奸不商,我赞成这个道理。傻子能做生意吗?生意是要滚雪球的,要越滚越大。不赚钱,白服务,你拿啥来滚?但生意人没有钱,他的钱都在成本里,买进卖出,精打细算,赚个差价。生意人都想着做大做强,一有钱就投资,再生产,再投资,所以生意人没有闲钱,就拿我们底层农民工来说——老板都很抠。他要用钱干他心中的大事,他能不抠吗?有钱的都是大老板的儿子——富二代,他们的钱来得容易,所以他们的钱,在他们眼里不是钱,就是一个数字。
打工的生活是枯燥的,每天有干不完的事,而又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鲜感,就等着节假日放假,要么就盼机器出故障,反正不管我们的事,你工资还要照给。到了节假日又想着300%的工资,每天在纠结中生活着。从周一等到周五、周六,可转眼间又是周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了少年头。这种生活有一个好处,有一份固定工作。上班、下班,一天过去了。一年又一年,退休,这一生就过去了。只要不想着当官,一生没有大风大浪,平平凡凡这一生也就过了。话虽这么说,可谁都不愿意这么过。就拿我高中时一位历史老师所说:“从二十几岁翻这几本书,一直翻了二十多年,这一生就这么过了,真没意思。”她是教历史的,不管社会怎么变,历史不会变。年年教,一茬一茬往出送学生,传授的知识没变,能有意思吗?
人真的活着很难。一生中要看好多人的脸色,要受好多莫名其妙的气,要经理好多次转折,挫折、打击。面对好多好多莫名其妙的事,无理取闹的事,有时候只能忍,忍,忍,再忍;坚持,坚持,再坚持。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说我的性格可以和谁都玩到一起,成为好朋友,还说,我的朋友肯定多。我笑了?我的性格是在我的生活环境和所经历的事培养出来。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是半农半商的小本买卖人,所以看惯了和气生财,微笑面对顾客。不过生意人的微笑是为了招财进宝用的。
有时候想想,做个农民也挺好。自己的农活自己干,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在自己家地里种点自己喜欢的农作物,想吃啥种啥,自给自足。累了,一杯酒、一杯茶、一根烟,看他人说长短,自己喜欢就行。不为贫富而论,不为高官而议,微笑面对人生。有人说,那样没钱花,那样生病了没钱医,会很早死去。没有生,何来死。我喜欢自然的来,自然的死去。用金钱买来的命,那是在遭罪。看着躺在病床上等死的人,受病魔地折磨,还不如早早离世,早早地解脱,这样对活着的人,死去的人都好。生死来自然规律,强求着让生命延续,人只剩下了躯壳,没有了灵魂。你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走路让人搀扶,你就会知道了。有些人在床上一睡就是十年,真可怜。
作为一名打工着,一位农民工,天南地北的跑。我喜欢每走过一个地方,只要有机会就到处走走看看,增长见识,欣赏美景,因为我知道,也许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有人也质问我,一个农民工,一天挣不了几个钱,还爱旅游,我就会笑着说:“有钱人是拿钱来旅游,我们没钱人是拿时间来旅游。想到那里旅游了,就在那里打工,我在这个地方游个够,看个够。”
在这几年里,我不想得罪在我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人,我也不会给谁以任何理由生气。因为我觉得人都自私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你挣,都想着人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都在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可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没有,真的没有。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的,谁拿了自己的奶酪都不行,谁动了自己的利益都会跟他玩命,也许这就是社会,就是为了艰难地活着。
生命苦短,人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死。不管这世界让我什么时候走,我都会说我不后悔,除了我的父母,我对得起所有人,虽然在年少时,对不起一些人,但我这几年用自己的行动,还了。
向往生活,感悟生活,体味生活,艰难地生活。这就是人生,只为了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