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甲街道海丰村简介
三甲街道海丰村简介
一、海丰村基本情况
海丰村位于三甲街道的东南面,椒金线旁,背邻海明,南邻沿海。海丰村党支部5人,党员36人,村委会6人,其中两位委员即是支部委员又是村委员。海丰村有8个组,18个队组,人口1345人,外来人口约500人。耕地大约605亩,旱地大约106亩。村里大大小小企业有43家,主要以水道配件、汽模配件、喷雾器,加工包等为主。其中一家企业是规模以上企业,员工达到100多。海丰村的村民基本上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海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大约30万左右,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卖地存款年利息是6%多的;二是租地,三是菜场收入。
二、海丰村的历史
在石柱乡的时候,海丰村原来的名字叫是先锋大队。海丰村名字启用于1983年,那时候石柱乡取消,合并为三甲镇。从那时候开始,海丰村的经济在整个三甲镇都是数一数二的,获得万元村,文明村,基本上年年优秀护村队等荣誉。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稳定的村干部队伍,海丰村的村干部队伍非常稳定,特别是村党支部成员,就这几个,年年都是村干部;另一方面,村干部作风过硬,纯朴,从而引导了整个村情民风的纯朴,特别是很多村经济上出问题严重的时候,海丰村还是保持原来的纯朴廉洁,为民办实事的优秀作风。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领导对本村的经济问题绝对没有任何怀疑。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在最近的几年里,海丰村获得省级档案室,省级千百村信息化推广村,省远程教育岗位之星,市充分就业村,优秀护村队等荣誉。
三、海丰村的发展特色——党建特色村
海丰村支部成员从海丰村成立开始到现在队伍非常稳定,在整个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实现了党领导农村建设的目标。因此党建是海丰村的特色。海丰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党建工作为前提,以“加强新农村建设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立足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扎实进行村务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海丰村党支部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再次加强了党员的战斗力。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更新观念,强化举措,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使村支两委班子呈现出政令畅通、团结干事、务实清廉的氛围,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着力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计划、有侧重地开展班子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两委班子要有按章办事、依法治村的意识和能力,班子要讲政治、讲大局,把确保政令畅通做为两委班子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着力班子组织建设。既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更注重搞好班子的科学搭配,村党支部要特别注重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避免遗留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着力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村两委要全面推行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两委班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党支部堡垒作用,在对观念、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进一步讨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障碍,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创新,真正使村党建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切实以党建为龙头,以党建为载体,不断增强示范引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推动新农村建设。努力提升村庄文化内含,增强村民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第二篇:海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
海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
海丰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锦绣城西侧,在办事处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2600平方米,床位40张,拥有职工46人的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190万元为中心配备了日本日立彩超、300毫安影像增强X光机、心电图仪、全自动生化、血细胞分析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大大提高了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
建立特色专科:骨伤疼痛科,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微创组织松解手术,先后完成了幼儿断肢再移、多发性骨折手术复位、顽固性头颈腰腿疼、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等疑难病例的诊治。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入住我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强大的专业队伍,零风险准分子激光治近视,专业医学配镜。拥有医技高超的儿科护理人员,擅长小儿头皮针,在儿科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中心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颐翠、中心大街、文华等6处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16处中心卫生室,安装新农合报销软件,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就医,从而形成了“科学合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卫生服务体系。本中心全体员工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为病人提供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三篇:三甲乡教育简介
三甲乡教育简介
织金县三甲乡教育管理中心成立于2012年8月,座落于织金县城东北11公里处,三甲乡现有教师141人,中学教师52人(本科15人、专科37人),小学教师89人(本科7人、专科51人、中专及以下31人),全乡设初级中学一所,有学生910人;小学8所,学生2424人。全乡有毕节市级骨干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
近三年来,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为中心,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和《毕节地区教师“十个不”承诺》,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培训的主阵地,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乡中小学教师和负责人参加县级以上培训达330多人次,其中每人培训达2次以上。
认真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求各校认真搞好“备、上、批、辅、考、研”工作,制定方案、督导办法和考核措施,管理中心制定了“常规管理考核督导方案”和“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规范要求,同时对教师各个学期的考核落实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期末师德优秀、教学质量较好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在教育科研上,落实“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提质量”的理念,各校认真制定“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各校每年确定一个校本教研课题,根据学校薄弱环节认真开展好教学研究,2011年,中学和小学课题“大班额背景下,教与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和“不同学段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实践与研究”获得市级立项,现在,两个课题正按照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教育学会的征文活动中,我乡教师喜获一等奖以上的奖项12人次,在各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
制定了全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重点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各校拟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按照方案正在逐步实施,力争把校园打造成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花园式学校。
滴滴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2008年,学校小继教工作获得市级一等奖,三甲中学评为“贵州省实验示范学校”,2010年被织金县委、政府表彰为“两基先进集体”,2006、2007、2008、2010学校目标管理获县级三等奖,2009、2011年学校目标管理获县级二等奖,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每年获县级二、三等奖,在全县中小这生艺术节上,选送的作品获得一等奖以上的节目达12个以上,安全工作在2011年年终考核中,小学获得三等奖,中学获得一等奖。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教师们的努力。今后,学校将更加坚定地沿着科学管理之路,向着县一级示范学校的目标迈进,为把我乡各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山海丰村环境优美村总结
山海丰村创建环境优美村工作总结
山海丰村位于庄河市鞍子山乡南端,南临黄海,距鞍子山乡7.5公里。连接辽宁省五点一线的滨海公路贯穿本村,北靠201国道,丹大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其中水田2500亩,旱田2200亩。全村总户数680户,人口2600人,10个村民小组。山海丰村经济发展良好,2009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700万元,村级可支配财力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3100元。
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村在上级部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按照《辽宁省省级环境优美村镇(乡)创建标准》的要求,把环境优美村建设列入村两委工作重中之重,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从而为我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村在创建环境优美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汇报:
一、统一思想,形成创建环境优美村的共识
随着我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把环境优美村建设提上村两委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切认识到发展经济决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为此,我村“两委会”从环境优美村建设的有关基础工作做起,通过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旧村改造和环境建设,使村容村貌优美整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村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同时利用生态建设的实例,对村民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 1
识,逐步树立起爱护绿化、保护河道、文明卫生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环境优美村建设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始终把环境优美村建设作为全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建设中做到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山海丰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泽文任组长,总支委员唐世忠、冯桂琴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根据本村现状,制定环境优美创建实施规划,把环境优美村创建工作纳入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内容之一,分步实施创建规划,落实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制,解决环境优美村建设工作的难点、重点问题,做到建管并重、硬件和软件建设一起抓,保证创建的顺利进行。
为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我们广泛利用广播、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向全体村民倡议,在经过本户的柏油路两侧栽花,禁止村民将垃圾随处投放,要求村民集中将垃圾投放到公共垃圾点,由垃圾车统一清理。
三、实施综合整洁,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促进村容整洁。山海丰村原有的村屯道路、排水河道、水利设施状况已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两委班子多次研究并经过村民代表多次讨论议定,完成了下列重要工程。
一是村投资了15万元装修了村委会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室内进行了装修,院内也做了美化。
二是在乡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修柏油路5.7公里,村庄硬化率达到99%,实现了多年梦想的屯屯通柏油路,为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在投资18万多元清淤山前、山后屯、坡屯泄洪河道2500多米,涉及占地、割树、挪草垛、拆猪圈户36户。清淤后使50多户、800亩耕地不再受水淹。
四是在上级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扩建了两个储水方塘,每年可储水4万立方米,解决了300亩望天田的插秧用水问题。
五是投入10万元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屯,村把小黑山屯作为新农村示范屯,去年对这个屯的街道进行了整修,长短5条分街道全部达到5—6米宽,而且水沟畅通,路面全部由砂石覆盖。在整修道路时,共拆草垛26个,拆大小院墙300延长米。
六是修“一池三改”沼气池300个,已全部投入使用。建垃圾点12个,安排党员定期清理垃圾,有效地解决了村屯脏乱差的顽疾。对居住在油路两旁的居民家的猪圈、草垛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投资
2.5万元栽植了白杨、柳树、槐树、风景树6种3万株;村屯文化大院、活动广场栽植花卉1000株。经过绿化和美化,村容屯貌极大改善。
七是投资40万多元在冯屯、方屯、黑山屯、坡屯修建了4个村民娱乐健身活动广场,从此,村民活动有了好去处,大伙积极性更高了。其次,强化民主管理,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村风文明社会和谐。
四、重视长效管理,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做好村庄的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村里专门落实了由专人负责组成的专职保洁员队伍,每天有指定人员开垃圾清理车清除垃圾箱杂物。对环境卫生保洁人员保洁区域实行分区包干、定期轮换。对保洁员保洁状况,实行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和村民意见征求制度,做到奖勤罚懒,干好干坏不一样。针对近年来因多种因素,村河污染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状况,村两委组织人员对村内河清理河床淤泥、垃圾、拓宽河岸,增建村河桥梁2座,改善村河及周边环境。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环境优美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村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转变群众的旧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在群众中积极倡导“树新风、做新人、创新路、建新村”的发展理念,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民风好转村屯和谐。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村都要表奖一些典型,其中有十六七个是为卧床老人端屎接尿,喂饭,洗浆的好媳妇、好女婿,还要个别的好丈夫。采用这样的激励机制,就是要弘扬正气,在全村形成讲孝道,讲文明的好风气。作为村集体,我们也给群众带了个好头儿,每年为75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300元生活补贴,免收幼儿
托管费每人500元。目前,山海丰村无一例不赡养老人现象,无一人参加邪教组织,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村呈现出人心齐、民风正、党群亲的和谐局面。
通过几年来的环境优美村建设,我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村集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省级文明村、大连市平安村标兵卫生村光荣称号。虽然我村在环境优美村建设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按照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求尚存在不小的距离,我村决心在保持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年年有投入,年年有变化,年年上台阶,努力深化环境优美村建设内容,为促进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努力。
中共鞍子山乡山海丰村党总支
鞍子山乡山海丰村民委员会
2009-10-15
第五篇:三甲街道坚决村基本情况
三甲街道坚决村基本情况
-----暨神农粮食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坚决村基本情况。
三甲街道坚决村位于三甲街道南部石柱片、椒金公路东侧。全村有耕地面积716亩,其中水田576,旱地46亩。村里分为7个生产队,20个村民小组,445户,1287人全村有31位民代表,党员32人。历史上坚决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但近十年来,该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农民富裕、村风良好”的喜人局面。现有家庭企业32家,主要有洁具、门吸、吊轮等产品。村党支部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坚决村被评为区级法治村。以党书记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统一协调,全体村两委成员团结合作,办事公道,干净干事,村级管理发展规范,制度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村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总投资30多万的村办公大楼起用,建立了村级文化俱乐部,全面完成了道路硬化工程。积极参加“平安村”,“法制村”活动,建立了村级联防队等。
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决村走在前列。村里大办家庭工业,走出一条兴村富民的好路子。他们结合坚决村地处三甲石柱喷雾器生产基地,邻近路桥的区位优势和人多地少资金短缺的实际情况,大办家庭作坊式企业,从零配件加工起步,走工业兴村富民之路。短短几年,坚决村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全村共有家庭工业企业32家,从业人员近千人,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水暖配件专业村。村里还办有“神龙粮食合作社”,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村域经济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工副牧全面发展,有省、部级粮食品种示范方,有产值近亿元的家庭工业群体,有路桥市场销量最大的门吸生产企业。全村600多户基本上形成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有主业,家家奔富路的喜人局面,村民人均收入年年递增。
二、神农粮食合作社基本情况。
神农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由丁仁祝担任社长,合作社成员由村两委及村民组成。合作社在管理上,按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实行民主管理,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由理事会直接经营。合作社内部全面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目标管理制度,有规范的服务质量标准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正常的培训制度和社员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同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水稻统防统治服务协议,规范服务。
2006年开始,三甲街道在合作内设立专业植保队,专业植保队本着“服务社员、减轻社员负担、为百姓增收”为宗旨,采取“统防统治”的管理理念服务社员,深受社员的欢迎。统防统治主要实施统一机械、统一配方、统一时间防治。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0%合作社本着科学管理的理念,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一)搞好良种试验、展示、示范,促进良种推广。在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省农业厅定为为省级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五年来,共引进、设立试验品种40多个,展示、示范品种30多个。5年来,并选择优质高产良种10多个,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籼粳型组合杂交稻甬优6号、甬优9号、甬优14号、甬优13号、甬优12号、甬优412等,籼型组合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有效地促进晚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2007—2011年,科普示范基地示范方三丘高产田,经市、区二级农业部门验收,2007年甬优6号平均亩产611公斤,比其他杂交组合增幅15—20%,2008年中浙优8号平均亩产643.2公斤,增幅15—20%,2009年甬优14号平均亩产704.86公斤,增幅22.64%,2010年甬优12号平均亩产714.4公斤,增幅16.37%,2011年甬优412平均亩产734,增幅16.37%。示范基地,每年市、区各级领导及周边各县市区农业专家、种粮大户来我基地考察。2011年8月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等各级领导来我地视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示范基地作用,并指明发展方向。
(二)为农户种粮提供“五统一”服务。在街道各领导、专家和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合作社取得了明显喜人的成效,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育供秧苗,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水浆管理等田间管理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户,减轻了劳动强度,让农户放心外出干活、做生意。由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提高了病虫防控水平,使得水稻产量、增加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把农村劳动力从单纯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避免了广大农户进行高强度、低效益的田间管理工作,真正解决了农户种田的困难,也适应了现代化农工业发展的需要。
(三)合作社积极落实综防配套技术,开展全程服务。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观念,应用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实施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安全使用化学防治,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害的危害,确保了粮食稳定高产。
1、提高了经济效益。从2011 年实收产量表明,110亩早稻平均亩产411公斤。杂交单晩甬优12号、甬优412平均亩产691公斤,比面上580公斤亩增111公斤,增长19.13%。连晩平均亩产480公斤。全年总产484.9吨。经济效益比面上节省药本11.3元,节省工本49.85元,二季每亩净增产值783.5元,亩合计增收节本844.65元。
2、控制了主要病虫危害。合作社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统防统治的功能,防治效率和治虫效果都明显提高。不仅经济有效地控制“两迁”害虫暴发成灾,其他病虫危害比面上明显轻,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3、提高了病程防控水平。实行统放统治,保证了对口用药、适期用药和防治质量,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和禁用农药的使用,推进植保药械的更新换代,实现病虫防治的专业化和机械化,有力地提高了防控水平。
4、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据2011年合作社病虫防治成本核算,早稻平均每亩农药使用量11.9克、农防成本为22.2元,单晩平均每亩使用量为70.9克,方外133.5克,农防成本为80.1元,方外91.4元,比方外减少62.6%和11.3%。同时使用了高效低毒长效农药,全年减少了用药2次,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残留。严格掌握施药间隔期,保障了稻谷质量安全,维护了稻田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