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平县罗雄卫生院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罗平县罗雄卫生院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流动人口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流动人口儿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实际居住地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下列儿童。
(一)昆明市以外来昆的;
(二)昆明市四城区与其他县(市)区之间的相互流动;
(三)除昆明市四城区以外的各县(市)区之间的相互流动。
第三条昆明市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儿童纳入本地计划免疫管理,计划免疫项目实行免费接种,与本地儿童享有平等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待遇,免费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实施相关管理。实行免费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新增加的其他扩大免疫的预防接种疫苗。
第四条预防接种单位是指具有经过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护士,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且具备国家、省、市设置要求,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制定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六条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负责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等工作。
预防接种单位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建证、建卡、预防接种、资料收集上报和疫情处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各项工作。
(一)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当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三)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五)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六)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八)宣传部门要配合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主动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九)各街道、乡(镇)应通过社区、居(村)委会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督促适龄儿童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完成适龄流动人口儿童调查及预防接种任务。
(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当地预防接种单位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辖区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等流动人口聚居地,设立规范的接种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接种点的设置和延长预防接种时间,提高预防接种率。
第九条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接种单位及其责任区域向社会公示,以便流动人口儿童就地、就近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单位应在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表明其预防接种的管辖区域范围,并公开免费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第十条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一)流动人口儿童的监护人应主动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二)各预防接种单位应对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卡建立专门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核查和整理工作,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的卡片由预防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三)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妥善保管,若发生遗失,要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补证。
第十一条实行流动人口儿童转证、转卡制度。
流动人口儿童迁移时,应到原接种单位办理转证、转卡手续;对新迁入的儿童,原预防接种卡、证有效;对无接种证的儿童,视为未接种,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卡,按免疫程序要求进行免疫。
第十二条实行流动人口儿童登记及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一)公安机关采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时,应将7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儿童纳入统计范围并登记造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要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的登记管理,及时收集辖区内新出生、迁出、迁入流动人口儿童的情况,准确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基本情况。
(二)预防接种单位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应积极配合,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预防接种单位在城镇每3个月、农村每6个月组织一次对辖区流动人口儿童的查漏补种活动,并将接种情况逐级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第十四条实行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联席会议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公安、工商、计生、教育、宣传、建设、房产、劳动保障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其他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市级财政对困难县、区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第十六条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掌握流动人口儿童数量、免疫服务策略、预防接种服务计划、预防接种实施与效果。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在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因工作不力,造成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遗漏,完不成工作目标的,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职责的部门和单位,由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十八条预防接种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适龄流动人口儿童提供计划免疫服务;流动人口儿童监护人如无正当理由,应及时携带流动人口儿童到预防接种点接种疫苗。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全国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一)我乡卫生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村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密切协作,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三)村卫生室是流动人口管理最重要环节,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或短期居住满三个月以上的人员。全乡流动人口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包括有计划地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对传染病流行地区流动人口进行应急性预防接种。
(一)乡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及个体开业医生应依法履行义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并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责任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二)计生办应协助卫生院掌握辖区内人口基本状况,协助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特别是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
(三)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宣传、动员和接种组织工作,保证流动人口及适龄儿童及时接受免疫接种服务;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积极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所需的当地流动人口有关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免疫接种。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点、活动场所及人口变动情况,由村卫生室人员配合村居详细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作好登记并填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摸底调查表。定期调查摸底间隔期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免疫接种的权力,通过加大宣传与督促力度,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主动到接种单位(点)接受免疫接种,任何接种单位(点)不得拒绝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外来长期暂住流动人口在本地生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其监护人应及时到接种单位(点)申办《预防接种证》,并按时接种,接种证由接种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点)保管以便备查;外来本地暂住3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原居住地已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凭证到现居地接种单位(点)接受接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其监护人应及时到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点)补办并按规定补种。
(五)卫生院要积极与当地学校协作配合,实行入托、入学查验证制度,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应督促及时补种。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流动人口应与常住人口同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安排的应急免疫接种。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对流动人口应急接种的组织实施工作。
(七)用于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疫苗,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贵州省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统一订购,逐级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点)、接种人员要按规定管理和贮存疫苗,防止疫苗损坏变质,严禁使用已损坏变质的疫苗进行接种。
(八)负责流动人口接种的单位(点)和接种人员必须掌握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异常反应及处理等知识,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确保安全注射。
三、依法管理,严格奖惩
(一)对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村卫生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职责、义务的由乡卫生院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拒绝整改的村卫生室、个人或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全国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一)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党政办、卫生院及计生办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二)镇卫生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村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密切协作,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三)村(居)民委员会是流动人口管理最重要环节,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任务。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或短期居住满三个月以上的人员。全市流动人口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包括有计划地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对传染病流行地区流动人口进行应急性预防接种。
(一)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及个体开业医生应依法履行义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并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责任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二)计生办应协助卫生院掌握辖区内人口基本状况,协助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特别是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
(三)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宣传、动员和接种组织工作,保证流动人口及适龄儿童及时接受免疫接种服务;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积极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所需的当地流动人口有关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免疫接种。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点、活动场所及人口变动情况,由村卫生室人员配合村居详细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作好登记并填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摸底调查表。定期调查摸底间隔期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免疫接种的权力,通过加大宣传与督促力度,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主动到接种单位(点)接受免疫接种,任何接种单位(点)不得拒绝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外来长期暂住流动人口在本地生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其监护人应及时到接种单位(点)申办《预防接种证》,并按时接种,接种证由接种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点)保管以便备查;外来本地暂住3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原居住地已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凭证到现居地接种单位(点)接受接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其监护人应及时到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点)补办并按规定补种。
(五)卫生院要积极与当地学校协作配合,实行入托、入学查验证制度,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应督促及时补种。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流动人口应与常住人口同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安排的应急免疫接种。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对流动人口应急接种的组织实施工作。
(七)用于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疫苗,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贵州省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统一订购,逐级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点)、接种人员要按规定管理和贮存疫苗,防止疫苗损坏变质,严禁使用已损坏变质的疫苗进行接种。
(八)负责流动人口接种的单位(点)和接种人员必须掌握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异常反应及处理等知识,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确保安全注射。
三、依法管理,严格奖惩
(一)对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职责、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由镇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拒绝整改的单位、个人或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2011年社区卫生院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社区卫生院2011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抽样调查总结
为了解我镇2011年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及存在问题,我院防保组于2011年11月1日对我镇1-6岁儿童进行了一次计划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以1-6岁儿童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对象,抽取了龙兴、木界村共29个儿童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根据被调查儿童的卡疤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的29个儿童中,上卡29人,上卡率100%,卡介苗接种率100%,卡疤数29人,卡疤率100%,糖丸服第一、二、三次均为29人、接种率为100%,百白破第一、二、三次均为29人、第四针为29人,接种率为100%,麻疹初种29人、加强为29人,接种率为100%,乙肝接种29人,接种率为100%,五苗覆盖率为10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100%,全程合格接种29人,全程合格接种率为100%,流脑A群第一针为29人、第二针为28人,乙脑第一针为29人、甲肝为29人,调查结果较为满意。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计免五苗是哪五苗,不知道是什么疫苗预防什么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更不知道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程序,只是部份家长按照防保人员预约的时间进行预防接种,有一部分家长对接种禁忌症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计划免疫意识,进一步把我镇的计免工作做好。
社区卫生院防保组
2011年11月6日
第五篇: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2011年XX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
2011年我院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县卫生局、防疫站,以及院领导的支持下,经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的计划免疫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在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扶持下,改建了我院的接种门诊,使之成为了更加规范的接种门诊。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我院的免疫工作,加强了接种门诊基础设施建设。现我院接种门诊具有候诊室、预检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档案室、儿童娱乐室,面积达到了80平米以上,各种设施完备,安全规范。
二、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的计划免疫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并成立了异常反应处理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免疫接种注射安全。
三、疫苗的配送保存保证全程冷链,在接收疫苗时按规定与国药配送人员履行交接手续并核对疫苗数据,各种手续保存齐全,一切符合及时入库,保证全程冷链。
四、严格规范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册,做到卡证登记清楚并准确,预防接种儿童人人持有预防接种证,并登记完整,建卡建册率达到了95%以上,信息录入达到了98%以上。
四、我院采取日接种的方式,接种及时率较高,每月按时制定出预约单并下发到乡医手中,未能及时来院接种者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及时弄清原因,保证及时率。我院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做到了定点、按时接种,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接种计划乙肝疫苗180支,脊髓疫苗368人份,麻疹疫苗150人份,百白破353余人份,10u安在时乙肝100人份,A+C流脑疫苗184人份,乙脑疫苗260人份,甲肝疫苗191人份,麻风腮疫苗178人份,水痘疫苗88人份,百破二联80人份,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
五、应上级领导的要求,开展了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将年龄要求内的儿童全部录入电脑并上传省级平台。上级配发的设备也全部接入,现运行良好。每天及时做好儿童数据上传下载工作,保证与上级平台信息的同步。
六、强化措施,搞好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为响应上级有关《2011-2012年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2011年12月底我院按县疾控中心要求对06年以后出生的儿童进行了脊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此次查漏补种工作共发现漏种儿童2例。
七、学校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按照县卫生局和县教委、县疾病控中心等文件规定对学校入托、入学儿童进行预防查验接种证,共查证大约补发了接种证3个;补种了16人次。
XX卫生院
2011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