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大,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的时间等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街道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为巩固我街道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省市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服中心要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与居(村)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对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区外乡镇户籍的适龄儿童,要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区流动”和“外区流动”另外分页建帐,注明来本地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其中各乡镇也要建立本辖区内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帐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接种门诊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现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帐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接种门诊要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区外乡镇儿童,接受单位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接种门诊要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中心并将此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大。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的时间等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为巩固我县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省市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各镇卫生院要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与居村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的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对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县外镇户籍的适龄儿童,各接种单位要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县流动”和“外县流动”另外分页建帐,注明来本地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其中各镇也要建立本辖区内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帐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各接种单位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现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帐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接种单位要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县外镇儿童,接受单位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各接种单位要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县疾控中心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此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篇: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
平安镇中心卫生院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本地接种的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簿,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等地方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预防接种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全国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一)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党政办、卫生院及计生办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二)镇卫生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村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密切协作,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三)村(居)民委员会是流动人口管理最重要环节,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任务。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或短期居住满三个月以上的人员。全市流动人口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包括有计划地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对传染病流行地区流动人口进行应急性预防接种。
(一)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及个体开业医生应依法履行义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并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责任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二)计生办应协助卫生院掌握辖区内人口基本状况,协助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特别是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
(三)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宣传、动员和接种组织工作,保证流动人口及适龄儿童及时接受免疫接种服务;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积极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所需的当地流动人口有关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免疫接种。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点、活动场所及人口变动情况,由村卫生室人员配合村居详细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作好登记并填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摸底调查表。定期调查摸底间隔期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免疫接种的权力,通过加大宣传与督促力度,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主动到接种单位(点)接受免疫接种,任何接种单位(点)不得拒绝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外来长期暂住流动人口在本地生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其监护人应及时到接种单位(点)申办《预防接种证》,并按时接种,接种证由接种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点)保管以便备查;外来本地暂住3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原居住地已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凭证到现居地接种单位(点)接受接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其监护人应及时到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点)补办并按规定补种。
(五)卫生院要积极与当地学校协作配合,实行入托、入学查验证制度,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应督促及时补种。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流动人口应与常住人口同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安排的应急免疫接种。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对流动人口应急接种的组织实施工作。
(七)用于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疫苗,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贵州省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统一订购,逐级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点)、接种人员要按规定管理和贮存疫苗,防止疫苗损坏变质,严禁使用已损坏变质的疫苗进行接种。
(八)负责流动人口接种的单位(点)和接种人员必须掌握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异常反应及处理等知识,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确保安全注射。
三、依法管理,严格奖惩
(一)对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职责、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由镇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拒绝整改的单位、个人或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方案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全国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一)我乡卫生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村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密切协作,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三)村卫生室是流动人口管理最重要环节,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或短期居住满三个月以上的人员。全乡流动人口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包括有计划地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对传染病流行地区流动人口进行应急性预防接种。
(一)乡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及个体开业医生应依法履行义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并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责任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二)计生办应协助卫生院掌握辖区内人口基本状况,协助卫生院完成流动人口特别是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
(三)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宣传、动员和接种组织工作,保证流动人口及适龄儿童及时接受免疫接种服务;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积极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所需的当地流动人口有关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免疫接种。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点、活动场所及人口变动情况,由村卫生室人员配合村居详细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作好登记并填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摸底调查表。定期调查摸底间隔期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免疫接种的权力,通过加大宣传与督促力度,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主动到接种单位(点)接受免疫接种,任何接种单位(点)不得拒绝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外来长期暂住流动人口在本地生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其监护人应及时到接种单位(点)申办《预防接种证》,并按时接种,接种证由接种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点)保管以便备查;外来本地暂住3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原居住地已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凭证到现居地接种单位(点)接受接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其监护人应及时到现居住地接种单位(点)补办并按规定补种。
(五)卫生院要积极与当地学校协作配合,实行入托、入学查验证制度,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应督促及时补种。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流动人口应与常住人口同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安排的应急免疫接种。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点)对流动人口应急接种的组织实施工作。
(七)用于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的疫苗,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贵州省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统一订购,逐级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点)、接种人员要按规定管理和贮存疫苗,防止疫苗损坏变质,严禁使用已损坏变质的疫苗进行接种。
(八)负责流动人口接种的单位(点)和接种人员必须掌握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异常反应及处理等知识,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确保安全注射。
三、依法管理,严格奖惩
(一)对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村卫生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职责、义务的由乡卫生院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拒绝整改的村卫生室、个人或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