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具制造工艺期末考点-知识点
1.模具制造的特点:1 制造质量要求高 2形状复杂 3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 4材料硬度高 5生产周期短 6成套性生产
2.模具制造基本要求:1制造精度高 2使用寿命长 3制造周期短 4模具成本低
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是由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模具加工工艺每个工序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4.工步:当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时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5.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6.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的每一个加工位置称为工位
7.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1技术上的先进性 2经济上的合理性 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8.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1对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分析与工艺审查 2确定生产类型 3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尺寸4选择定位基准和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公差,提出其技术要求 6确定机床、工艺装备、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7填写工艺文件
9.零件的技术要求:1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2主要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 3主要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4零件表面质量 5零件材料、热处理要求及其他要求
10.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1.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原则:1粗基准的选择:起始工序中,工件定位只能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称为粗基准2精基准选择原则:在最终工序和中间工序,应采用已加工表面定位,称为精基准
12.粗基准选择原则:a具有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b具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粗基准的选择:1)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2)对重要的表面,尽可能使加工余量均匀,滑道的加工余量尽可能小 3)使工件上各加工表面金属切除量最小
3)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没有表面缺陷
4)表面粗糙精度低毛坯粗基准的选择: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表面只能选择一次
13.精基准选择原则:1)尽可能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基准重合原则)
2)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基准统一原则)
14.加工顺序的安排:切削顺序安排:1先粗后精2先主后次3基面先行4先面后孔
热处理工序安排:预先热处理2最终热处理
15.影响模具精度的因素:1制件精度2模具加工技术手段的水平3模具装配钳工的技术水平4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
16.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P45(机械式,液压电控式式,)
17.仿形加工的优缺点:1 简化了复杂曲面的加工工艺2 扩大了靠模的选取范围3 仿形有误差4 加工效率高
18.成型磨削按加工的基本原理可分为:成形砂轮磨削法和夹具磨削法
19.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并有控制的去除工件材料,以达到一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20.电火花成形加工的特点:1 以柔克刚2 不存在宏观“切削力”3 电脉冲参数可以任意调整4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及制动化
21.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机床组成:机床主体、脉冲电源、自动进给调节系统、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机床附件等
第一章
1:塑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并在加工为成品的某个阶段流动成型的材料。
2:塑料的性能特点:(1)密度小(2)比强度高(3)耐化学腐蚀能力强(4)绝热性能及隔音隔热性能好(5)减摩耐磨性能好(6)抗震减振性能好(7)光学性能好(8)多种防护性能
第二章
1:聚合物大分子链状结构的类型:(1)线型大分子及其线型聚合物(2)支链型大分子及其支链型聚合物(3)体型大分子及其体型聚合物
2:聚合物大分子特点结构:柔顺性长链结构 3:聚合物物理状态分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4:聚合物可加工性(1)可挤压性(2)可模塑性(3)可仿性(4)可延性
5:聚合物流体的流动:牛顿体流,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6:剪切稀化:对于假塑性流体而言,当流体处于中等剪切速率范围时,流体变形和流体所需的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呈指数规律增大,流体的表现粘度则呈指数规律减小,这种想象叫做假塑性流体的剪切稀化。原因:聚合物具有大分子结构,当熔体进行假塑性流动时,剪切速率的增大,使熔体所需要的切应力加大,因而导致聚合物大分子结构伸长,解缠和滑移的运动加剧。这时,大分子链段的运动相对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熔体的自由空间增加,从而导致相对运动加大,宏观上表现为表观粘度相对降低 7 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结晶和取向影响结晶的因素:(1)冷却速度的影响(2)熔融温度和时间(3)应力(4)低分子物和固体杂质结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1)结晶可以导致聚合物的密度增加(2)结晶有助于提高聚合物的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使制品表面粗糙度值增大,而且还会导致塑件的透明度降低甚至丧失取向:直线型高分子受到外力而充分伸展时,其长度远远超过其宽度,这种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特定方向平行排列,这种现象称为取向影响取向的因素:拉伸取向:拉应力;流动取向:切应力 12 取向对制件的影响:可导致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以及热性能等发生显著变化,还会发生光的双折射现象,还使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升高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降解 发联降解:指聚合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大分子链断裂,侧基改变,分子链结构改变及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等高聚物微观分子结构的化学变化
第三章塑料的组成:树脂 助剂助剂的作用:填充剂 降低流动性 増塑性 增加流动性。稳定剂 润滑剂 着色剂 固化剂塑料按理化特性分类: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按使用特性分为:通用 工程 特种塑料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收缩性 流动性 相容性 吸温性 热敏性
5常用塑料 聚乙烯(Pe)聚丙烯pp 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ABSPMMA
第四章
1、注射成型原理:将粒状或粉状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入加热的料筒中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体,然后在注射机柱塞或螺杆的高压推动下,以很高的流速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腔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压冷却定型后,开模分型便可从模腔中脱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2、注射机的分类:按外形结构特征分:卧式注射机、立式注射机、直角式注射机;按注射装置分:柱塞式、螺杆式、螺杆预塑式。
3、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塑件的后处理等。
4、注射过程: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
5、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塑化流动和冷却时的温度,压力以及各阶段的作用时间。
6、温度影响:料温影响塑化和注射充模,模温则同时影响充模与冷却定型。模具温度:对于非结晶型塑料,模具温度对塑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保证顺利注射充模前提下,采用较低的模具温度可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结晶型塑料由于较高温度有利于结晶,所以升高模具温度能提高制品的密度或结晶度,对于壁厚制品,不宜采用较低的模具温度。
7、塑件结构工艺性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1)尽量选用成型性能好、价格低廉的塑料(2)应力求使形状简单,结构合理,以简化模具结构,并利用模具分型、排气、补缩和冷却(3)壁厚均匀,使其成型容易,制件精度高(4)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以免制品翘曲变形(5)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尽量放低(6)辅助工作量应尽量少
8、塑件几何形状的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脱模斜度、壁厚、加强筋、圆角、孔、支承面、铰链、标志及花纹等。
9、塑件脱模斜度的大小与塑料的性质,收缩率,摩擦系数,塑件壁厚和几何形状有关。
10、外壁圆角半径可为壁厚的1.5倍,一般圆角半径不应小于0.5mm。
11、普通注射模的组成部分:(1)成型零部件(2)浇注系统(3)导向机构(4)脱模机构(5)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机构(6)温度调节系统(7)支承零部件(8)排气系统
12、选择分型面的原则:(1)有利于塑件脱模(2)有利于保证塑件质量(3)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4)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P66
第六章
1、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2、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1)应与塑料的成型特性相适应(2)应有利于良好的排气(3)
熔体的流程应尽量短(4)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5)应使浇注系统凝料与塑件易于分离(6)便于修整浇口和保证塑件外观质量(7)防止制件变形和翘曲(8)合理设计冷料穴(9)尽量减少塑料消耗(10)浇注系统应结合型腔布局同时考虑。
3、主流道设计:通常设计成圆锥形,α=2º-4º。内壁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8um。粗糙些:紧贴模壁形成绝热层。
4常用的浇口形式: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浇口等
5、点浇口的优点:(1)熔体经过小浇口时将产生剧烈的摩擦,使其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加。(2)可显著提高熔体的切边速率,使非牛顿型塑料熔体的表现粘度降低,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薄壁塑件或带有精细花纹塑件的成型,这对于剪切速率敏感的塑料熔体特别有效。(3)在多腔模的非平衡浇注系统中,小浇口对塑料熔体的流动阻力比分流道的流动阻力大得多,因而在熔体充满流道并建立起足够的压力之后,各模腔才能在近似相同的的时间进料充模,有利于浇注系统平衡。(4)浇口冻结快,使大分子的取向程度和流动变形减小,从而可减少残余应力,特别对减小浇口附近补缩应力非常有效(5)浇口痕迹小,便于修整,并可自由地选择进料部位。(6)浇口尺寸小,便于赘料与塑件分离,易于实现自动脱件(7)浇口冻结快,使成型周期缩短。
缺点:(1)模具结构复杂,费用较高(2)要求采用较高的注
射压力
(3)不利于高粘度塑料、牛顿型塑料及热敏性塑料的成型(4)
浇口
冻结快,不利于补缩,因而不大适宜厚壁制品成型,也不利
于成型平
薄易变形及形状复杂的塑件。平衡系数法:K=S/L√a(K:浇口平衡系数;S:浇口
截面m㎡;L
为浇口长度㎜;a由主流道到型腔浇口的距离㎜)冷料穴设置位置:主流道末端、分流道末端、熔接处外侧 8 冷料穴类型:(1)带有z字形钩头拉料杆(2)倒锥形或环
槽形(3)
带有球头或菌形头拉料杆(4)带有尖锥头拉料杆(5)小斜
孔堆坑注射成型时的排气方式:(1)利用分型面排气(2)利用配
合间隙
排气(3)开设排气槽(4)利用排气塞排气(5)强制性排气 第7章凹模:(1)整体式凹模(2)组合式凹模:a整体嵌入式凹
模b局部
镶嵌式凹模c底部镶拼式凹模d侧壁镶拼式凹模e瓣合式凹
模凸模按结构分为:整体式、嵌入式、组合式 3平均法:型腔 算小验大型芯算大验小 第8章导向机构的作用: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导柱种类,按作用分为固定部分和导滑部分
3注射模中的各种固定板,支撑板(垫板),支撑块(垫块)
以及模座等均称为支承零部件
4顶出机构主要由顶出零件、顶出零件固定装置和导向机构、复位机
构等组成5顶出机构分类顶:按机构的顶出动作特点分为简单一级顶
出、2级顶出、顺
序顶出、双脱模顶出浇注系统的顶出等。按顶出零件的类别
分为顶杆
顶出、顶管顶出、顶板顶出、推块顶出等。按顶出动作的动
力来源分
为:手动脱模、机动顶出、液压顶出和气压顶出
6一级顶出脱模机构主要包括:顶杆顶出、顶管顶出、顶板
顶出、活
动镶块及凹模顶出、多元综合顶出等。
7顶杆的复位装置:弹性复位、复位杆复位、顶杆兼作复位
杆
8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顶出零件的选择原则;第一级顶出机构应
采用大
面积顶出零件来分散脱模力;第二级顶出机构可采用小面积的顶出零
件
第10章
1机动侧向抽芯机构,根据传动零件不同可分为斜导柱式、弯销式、斜滑块式和齿轮齿条式等侧向型芯与顶杆发生干涉采取措施:(1)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侧壁芯范围内设置顶出元件(2)分析产生干涉的临界
条件和采取措施使顶出机构先复位,然后才允许测型芯滑块
复位(3)
使用顶出元件先复位机构
3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一般在抽芯力不大及抽芯距小于
60-80㎜的场合使用
4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斜导柱安装在定模、滑块安装在动模、斜
导柱和滑块同时安装在定模
5.斜导柱和滑块同时安装在定模并要产生相对运动,就必须在定模部分增加一个分型面,并须采用顺序分型机构,来保证侧面抽芯动作先于顶出脱模动作。
6.弯销式与斜柱式相比,以矩形断面代替圆形断面,以弯曲状代替直状。
7.离不开侧面滑块的导滑,注射室的锁紧和分型结束时的定位三大设计要素。
8.斜导槽式:在弯销中部开设一个滑槽,同时在滑块上安装一个圆柱形滑销与滑槽相配。
第11章
1.QW=0.95Q(QW为单位时间内需要用冷却水带走的模具热量)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1)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2)合理设计冷却水道的直径,间距以及与型腔表面距离(3)浇口处加强冷却(4)冷却水道出入口温差应尽量小(5)冷却水道应沿着塑料收缩的方向设置。
第二篇:《模具制造工艺》期末知识点总结
1〃工艺过程:在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那些使原材料成为成品的直接有关的过程,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称之为工艺过程。
2〃工序: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如机床或钳工台等),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3〃工步与走刀:在一个工序内,当加工表面、切削工具盒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时,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步。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
4〃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记述由毛坯加工成为零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简要地规定了零件的加工顺序、选用机床、工具、工序的技术要求及必要的操作方法等。因此,工艺规程具有指导生产和组织公益准备的作用,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
5〃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所编制的工艺规程能以最简便的生产方法、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的劳动量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地加工出符合图样及技术要求的零件。
6〃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模具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7〃判断零件结构工艺性优劣标准: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
8〃模具零件毛坯形式:原型材、锻造件、铸造件和半成品。
9〃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用以确定某一要素的设计尺寸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分为定位基准(在装夹时,使工件的被加工面相对于机床或夹具具有正确 位置(即定位)所采用的基准。)测量基准(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于测量的基准。)和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10〃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尺寸要求,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如果工件要求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3、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
4、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当平整;
5、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11〃精基准选用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这样可避免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在各工序中尽可能选用同一组定位基准,如轴类零件选择轴心线为定位基准;
3、自为基准原则 在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加工余量要求较小而均匀时,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的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被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多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
12〃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愈大,则本道工序的标称余量愈大。
2、上道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和和表面缺陷深度。
3、上道工序留下的需要单独考虑的空间误差。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13〃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制件的精度,模具加工技术手段的水平,模具装配钳工的技术水平,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
14〃加工表面质量含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也称表面完整性,包括表面的几何特性(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伤痕)和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表面层加工硬化、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残余应力)
15〃影响模具生产周期的主要因素:模具技术和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模具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模具生产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模具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16.坐标镗床的附件:万能回转台:工作时安装在转盘上,通过手动轮3可是转盘作水平回转,便于加工周向分布孔、转动手轮2可使转盘发生倾斜,便于加工斜面上的孔
17.〃成型砂轮磨削法:砂轮修整器修整、样板刀挤压、数控机床修整、电镀法
18.〃加工平面斜面用正弦精密平口钳和精密磁力台、有回转中心的工件用正弦分中夹具、有多个回转中心的工件用万能夹具
19.〃工艺尺寸换算的内容:1各圆弧中心间的坐标尺寸2各斜面或平面至回转中心的垂直距离3各斜面对坐标轴的倾斜角度4各圆弧的包角
20.〃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并有控制地去除工件材料,以达到一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21.〃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1介质的击穿与放电通道的形成2能量的转换、分布与传递3电极材料的抛出4极间介质的消电离
22.〃电火花加工的特点:1以柔克刚2不存在宏观“切削力”3电脉冲参数可以任意调节4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自动化
23.〃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由机床主体、脉冲电源、自动进给调节系统、工作液过滤循环系统、机床附件
24.〃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速度的基本因素:1极性效应现象2脉冲参数对电蚀量的影响3脉冲宽度对电蚀量的影响4材料的热力学常数对电蚀量的影响
25.〃电火花成形加工是一种利用电腐蚀原理将工具电极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的加工工艺
26.〃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1不需要制造专用电极,电极丝可反复使用,生产成本低2可以加工形状复杂的模具3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4生产率高已与实现自动化5加工过程中大都不需要电规准转换6不能加工盲孔类及阶梯类成形表面
27.〃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组成:床身、坐标工作台、云丝机构、工作液循环系统、高频脉冲电源、数字程序控制系统
28.〃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步骤:图样分析、毛坯准备、工艺准备、程序编制、工件装夹、加工及检验
29.〃快速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思想是离散堆积的分层成形思想。原理是用CAD三维造型软件设计产品的三维曲面模型,并以此建立数字化模型;然后按一定厚度分层切片处理得到界面轮廓信息,利用计算机控制分层加工堆积,逐步叠加成三维产品,再经过后续处理时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制件。
30.〃快速成形加工的方法:立体印刷成形SLA、层和实体制造LOM、选区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制造FDM
31.〃当代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 电子 信息 材料 能源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前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灵活生产,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特征:1现代制造技术的各学科、专业间不断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2现代制造技术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的全过程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3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追求使现代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4现代制造技术能不断地优化和推陈出新具有相对和动态的特点
32.〃并行工程的核心内容:1产品开发队伍重构2过程重构3数字化产品定义4协同工作环境
33.〃敏捷制造的内容: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换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34.〃精益生产的核心内容是准时制生产方式,该种方式通过看板管理,成功地制止了过量生产,实现了“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从而彻底消除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浪费,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间接浪费
35绿色制造的核心内容: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经过绿色的生产过程生产出绿色产品
35.冷冲模的模架由上模座、导套、导柱、下模座组成上下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平面加
工和孔加工
36.导柱导套加工是冲模的导向零件 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套在上模座导柱导套滑动配合37.冷冲模制造:凸凹模特点:合理凸凹模刃口间隙能保证制件有较好的断面质量和较高的尺寸精度,并且还能降低冲裁力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38.凸模加工工艺要点:1工作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是加工的关键2热处理变形对加工精度有影响。因此,加工方法的选择和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尤为重要
39.圆形孔的加工方法:普通钻床、铣床、精密坐标镗床;非圆形孔:锉削加工、压印锉削、电火花切割加工。
40.冷冲模结构工艺性原则:
1、磨具结构尽量简单;
2、易损件方便更换;3.标准化零件4.凸凹模应有良好的工艺性
41.塑料膜型腔的加工1.通用机床2.仿形铣床3.型腔加工新工艺(冷挤压、电加工、精密铸造)
42.型腔的抛光电解抛光超声波抛光
43.磨具装配特点工艺灵活性大,工序集中,工艺文件不详细,设备、工具尽量选用通用的。
44.磨具装配内容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修配,总装,研磨抛光,检验和试冲等环节。
45.磨具零件的固定方式1.紧固件法,2.压入法3.铆接法4.焊接法5.低熔点合金法
6.胶结法7.热套法
46.间隙控制法1.垫片法2.镀铜法3.透光法4.涂层法5.腐蚀法6.工艺尺寸法7.工艺定位法
47.塑料膜装配顺序加工和装配同步进行。基准:主要零件;导柱导套。
48〃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非圆形凸模:1毛坯准备2刨或铣六个面3钻穿丝孔4加工螺钉孔5热处理6磨削上下平面7去除穿丝孔内杂质8线切割加工凸模9研磨
49〃成形磨削加工非圆形凸模:1准备毛坯2刨或铣六个面3磨上下两平面及基准平面4钳工划线,钻孔、攻螺纹5用铣床加工外形6热处理7磨削上下两平面8成形磨削9精修
50〃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非圆形凹模:1准备毛坯2刨六个面3平模上下平面及角尺面4钳工划线,并加工销孔和螺钉孔5去除型孔内部废料6热处理7平磨上下两平面及角尺面8电火花线切割型孔9将切割好的凹模进行稳定回火
51〃电火花加工非圆形凹模:1准备毛坯2刨销六个面3平磨上下两平面和角尺面4钳工划线5切除中心废料6螺孔和削孔加工7热处理 淬火和回火8平磨上下两平面9退磁处理10电火花加工型孔
第三篇:模具制造工艺前言
第一章绪论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模具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模具制造的要求;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1.1 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1.1 我国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重要的工艺装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的改型换代加快,对产品质量和外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模具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模具工业发展迅速,模具总产值超过机床工业的总产值,发展速度超过了机床、汽车、电子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技术,特别是制造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的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的模具行业生产厂家数千个,职工有50万人,每年能生产百万套模具。模具制造技术从过去只能制造简单模具已发展到可以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但总体还存在着制造的模具品种少、精度差、寿命短、生产周期长的弊端,精密、复杂、大型模具很多因为国内制造困难,也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如给专业模具厂投入技术改造资金,将模具列为国家规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派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引进国外模具先进技术,制定有关的模具标准等。近几年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较快,模具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冲压模具方面,我国设计和制造的电动机定/转硅钢片硬质合金多工位自动级进模,电子、电器行业用的50余工位的硬质合金多工位自动级进模等,都达到了国际同类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凹模镶件的重复定位精度<0.005mm,步距精度<0.005mm,模具成形表面粗糙度达到0.4-0.1mm。
在塑料模具方面,能设计制造汽车保险杠及整体仪表盘大型注射模具,模具重达几十吨,模具尺寸精度可达到10mm,型腔表面粗糙度Ra=0.1mm,型芯表面粗糙度Ra=3.2 mm,模具寿命达到30万次以上,达到国际同类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1.1.2 模具制造技术随着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状况
1.模具制造技术随着制造设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先进、精密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模具加工设备的应用,如数控仿形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坐标磨床、连续轨迹数控坐标磨床、高精度低损耗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慢走丝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精密电解加工机床、三坐标测量仪、挤压研磨机等模具加工和检测设备的应用,拓展了可进行机械加工模具的范围,提高了加工精度,降低了制件表面粗糙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推进了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发展。
2.模具制造技术随着模具新材料的应用而提高。模具材料是影响模具寿命、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3.模具制造技术随着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模具的标准化是代表模具工业与模具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和2模具基础技术等50多项国家标准,近300多个标准号,基本满足了国内模具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商品化程度是以标准化为前提的,随着标准的颁布实施,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化推动了专业化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标准件的内外部质量,也促进了新型材料的应用。
4.模具制造技术随着模具现代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而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趋于成熟,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不仅提高了设计速度,还可以实现成形的模拟,优化设计参数;可以依据设计模型进行自动加工程序的编制,还可以实现加工结束后自动检测。1.1.3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增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模具质量的提高和生产周期的缩短显得尤为重要,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出现以下趋势。
1.模具粗加工技术向高速加工发展。以高速铣削为代表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代表了模具零件外形表面粗加工发展的方向。高速铣削可以大大改善模具表面的质量状况,并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超高速加工中心的切削进给速度可达76m/min,主轴转速可达45000r/min。另外,毛坯下料设备出现了高速锯床、阳极切割和激光切割等高速、高效率加工设备,出现了高速磨削设备和强力磨削设备。
2.成型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方向发展。成型表面的加工向计算机控制和高精度加工方向发展。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设备、计算机控制连续轨迹坐标磨床和配有CNC修整装配与精密测量装置的成型磨削加工设备等的推广使用,是提高模具制 造技术水平的关键。
3.光整加工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当前模具成形表面的研磨、抛光等加工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不仅花费工时多,而且劳动强度大、表面质量低。工业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由计算机控制、带有磨料磨损自动补偿装置的光整加工设备,可以对复杂型面的三维曲面进行光整加工,并开始在模具加工上使用,大大提高了光整加工的质量和效益。
4.逆向制造工程制模技术的发展。以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逆向制造技术,是一种以复制为原理的制造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形状复杂的模具制造,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5.模具CAD/CAM技术将有更快的发展。模具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是模具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普及和提高CAD/CAM技术的应用是模具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模具制造工艺的任务
所谓模具制造工艺,就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把模具设计转化为模具产品的过程。模具制造工艺的任务就是研究探讨制造的可行性和如何制造的问题,进而研究怎样以低成本、短周期制造高质量模具的任务。成本、周期和质量是模具制造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寻求这3个指标的最佳值,单从模具制造的角度考虑是不够的,应综合考虑设计、制造和使用这3个环节,三者要协调。“设计”除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外,还要充分考虑制造的可行性;“制造”要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制约“设计”,并指导用户使用;“用户”也要了解设计与工艺,使得冲压和塑压等制品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等前提下便于制造,为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奠定基础。
从制造角度考虑,影响制造的主要因素有:
1.表面“外表面加工”较“内表面加工”容易,规则表面比异型表面加工容易,型孔较型腔加工容易。
2.精度精度提高则制造难度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3.表面粗糙度占用制造时间较多(一般多达1/3)。
4.型孔和型腔型孔和型腔的数量增加模具的复杂性和制造难度。5.热加工影响各道工序的制造效率。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3.1 模具制造的特点
1.单件、多品种生产模具是高寿命专用工艺装备,每套模具只能生产某一特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制件,这就决定了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多品种生产。
2.生产周期短由于新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模具的生产管理、设计和工艺工作都应该适应这一要求,要提高模具的标准化水平,以缩短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3.要求成套性生产当某个制件需要多副模具加工时,前一模具所制造的是后一模具的毛坯,模具之间相互牵连制约,只有最终制件合格,这一系列模具才算合格。因此,在模具的生产和计划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4.模具要求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5.要求模具寿命高,以降低制造成本。
6.模具制造具有经验性的特点,模具制造装配、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响制造周期的重要因素。
1.3.2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1)保证模具质量(2)保证制造周期(3)良好的劳动条件(4)模具成本低廉(5)工艺水平先进
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关键技能,一、能操作所有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和现代模具加工设备,二、能编制合理工艺方案,运用好各种加工设备加工出高质量的模具零部件,三、装配出高质量的成套模具。
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材料成形新技术的应用,对模具制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具的制造方法已经不再只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机械加工,是立足于一般的机械加工,又把现代加工技术与管理与一般机械加工方法有机结合。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基础,切削刀具,模具加工工艺规程,模具加工、装配,生产管理等,同时,要求同学了解模具现代制造技术,以提高学生分析较复杂的模具结构的工艺性和可加工性的能力。
本课程体系中配合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学生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特别注意实践环节,尽可能使实践教学连贯、系统,以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模具制造工艺教材
主
编副主编参
编主
审
模 具 制 造 工 艺
袁小江
舒 冰
单 云
王晓红 殷戌麟 蔡 昀 吉卫喜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制造工艺。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模具零件特种加工、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装配工艺与调试等。本书在保证各种加工工艺方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突出体现了模具零件的工艺过程卡的应用和编制,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原则,注重知识与能力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每个项目都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知识贯穿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增加了拓展项目,扩大了知识的应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具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模具设计、制造等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 言
目前模具的制造装备水平发展迅速,模具制造工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新技术、新装备被大量的使用。为了更好地满足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克服原有教材内容和形式比较陈旧,实用性不强等特点,我们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整理、总结了教学资料,创新了教学方法、手段和培养模式,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出版前已经经过了多轮的实际使用与修正。
模具制造工艺的知识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本书在保证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将兴趣提升为技能。
本书共分5个大项目。第一个项目主要介绍模具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包括模具制造的特点与要求,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概述,工序尺寸与加工余量,模具制造精度与零件工艺分析等内容;第二个到第四个项目分别介绍了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模具零件特种加工,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等内容,以企业真实、典型的模具零件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讲解了现代模具制造的主要工艺过程;第五个项目主要讲解模具的装配工艺及调试,以企业真实的项目、技术图纸等资料为教学资源,讲解了典型冲裁模具、多工位级进模具、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并介绍了冲压模具、注塑模具两大模具的试模与调试过程等。
本教材项目
一、项目二任务
二、项目三任务
二、项目
四、项目五任务一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袁小江老师编写;项目二任务一由无锡技师学院殷戌麟老师编写;项目三任务一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单云老师编写;项目三任务三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晓红老师编写;项目三任务四由无锡技师学院蔡昀老师编写;项目五任务二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舒冰老师编写;全书由袁小江老师担任主编。本教材由江南大学吉卫喜教授主审。
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无锡模具工业协会潘尧枬秘书长、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正峰教授、模具企业的马旭峰、吴辉、沈荣椿等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绪论 …………………………………………………………………………………1 项目一 模具制造工艺基础 ……………………………………………9
任务目标 ………………………………………………………………………9 理论知识 ………………………………………………………………………9
一、模具制造的特点与要求…………………………………………………9
二、模具加工工艺规程概述…………………………………………………17
三、模具制造精度与零件工艺分析…………………………………………40
四、工序尺寸与加工余量的确定……………………………………………44
五、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53 拓展练习…………………………………………………………………………55 项目二 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56 任务一 模具导向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56 任务目标……………………………………………………………………57 理论知识……………………………………………………………………57
一、车削加工………………………………………………………………57
二、磨削加工………………………………………………………………62
三、光整加工………………………………………………………………72 任务实施……………………………………………………………………80
一、导向件工艺分析………………………………………………………80
二、导向件工艺过程卡……………………………………………………81 拓展任务 冲头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84 拓展练习………………………………………………………………………86 任务二 模(座)板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88 任务目标…………………………………………………………………89 理论知识…………………………………………………………………89
一、铣削加工……………………………………………………………89
二、刨削加工……………………………………………………………93
三、钻、扩、铰、镗削加工……………………………………………95 任务实施…………………………………………………………………111
一、模板零件工艺分析…………………………………………………111
二、模板零件工艺过程卡………………………………………………113 拓展任务 垫板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115 拓展练习……………………………………………………………………116 项目三 模具零件特种加工……………………………………119 任务一 转轴型腔滑块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119 任务目标………………………………………………………………120
理论知识……………………………………………………………………120
一、电火花成形加工…………………………………………………122
二、电火花穿孔加工…………………………………………………152 任务实施……………………………………………………………………154
一、转轴型腔滑块零件工艺分析……………………………………154
二、转轴型腔滑块零件工艺过程卡…………………………………155 拓展任务 型芯镶块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156 拓展练习……………………………………………………………………158 任务二 侧板凸凹模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160 任务目标……………………………………………………………161 理论知识…………………………………………………………………162
一、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62
二、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78
三、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84 任务实施…………………………………………………………………187
一、侧板凸凹模零件工艺分析……………………………………187
二、侧板凸凹模零件工艺过程卡…………………………………188 拓展任务 凹模零件加工与工艺卡编制………………………………189 拓展练习…………………………………………………………………191 任务三 其他特种加工方法简介…………………………………193
一、电化学加工……………………………………………………193
二、超声波加工……………………………………………………205
三、激光加工………………………………………………………209 任务四 快速成型制造………………………………………………212 项目四 模具零件数控加工……………………………………228 任务目标……………………………………………………………228 理论知识………………………………………………………………228
一、数控加工基础知识……………………………………………228
二、数控车削加工…………………………………………………245
三、数控铣削加工…………………………………………………247 任务实施………………………………………………………………250
一、成形顶块零件工艺分析………………………………………250
二、成形顶块零件工艺过程卡……………………………………251 拓展任务 固定支架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编程………………………253 拓展练习………………………………………………………………255 项目五 模具装配工艺与调试…………………………………256 任务一 螺母板复合模具装配与调试……………………………256 任务目标……………………………………………………………257 理论知识…………………………………………………………………258
一、模具钳工………………………………………………………258
二、模具装配概述…………………………………………………260
三、冲压模具装配与调试…………………………………………276
四、冲压模具的试模与调试………………………………………280
五、弯曲模和拉深模的装配………………………………………283 任务实施…………………………………………………………………284
一、螺母板复合模具装配工艺分析………………………………284
二、螺母板复合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卡……………………………289
三、模具调试与试冲………………………………………………290 拓展任务 卷收器齿片连续模具装配与调试…………………………290 拓展练习…………………………………………………………………294 任务二 端盖注塑模具装配与调试………………………………295 任务目标……………………………………………………………297 理论知识…………………………………………………………………298
一、注塑模具装配…………………………………………………298
二、注塑模具的试模与调试………………………………………313
三、模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320 任务实施…………………………………………………………………327
一、端盖注塑模具装配工艺分析…………………………………327
二、端盖注塑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卡………………………………327 拓展任务 底壳罩注塑模具装配与调试………………………………328 拓展练习…………………………………………………………………331 参考文献…………………………………………………………………334
第五篇:模具制造工艺习题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题
2.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电火花加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必须使工件电极与工具电极之间经常保持一定放电间隙,以便形成火花放电的条件2)脉冲放电必须具有脉冲性,间歇性。3)电火花放电必须在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
4.板类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一般模板平面加工质量要达到 IT7-IT8.2)平行度公差3)表面粗糙度Ra 4)配合精度 5)垂直度 6)一般误差
5.P10什么是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对结构工艺性的要求有哪些?
答;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1)便于达到零件图上所要求的加工质量2)便于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3)有利于减少零件的加工工作量4)有利于缩短时间
6.P9制定模具机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循哪些原则?1)技术上的先进性2)工艺上的合理 性3)经济上的合理性4)缩短制造周期5)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7.P225冲裁模具总装配要点?1)选择装配基准孔2)确定装配顺序3)控制冲裁 间隙4)位置正确,动作无误5)试冲
8.P69磨削烧伤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怎么控制?
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所以改 善磨削烧伤有两个途径;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零件措施如下;1)正确选择砂轮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3)改善冷却条件。
3.定位基准的选择 按作用不同
①.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于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②.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分为 ①.定位基准加工时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②.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③.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在产品中位置的基准。
4.粗基准的选择
①.为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尺寸要求应选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②.若要保证某加工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粗基准。③.为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④.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陷。⑤.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⑥.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
5.精基准的选择
①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②基准统一原则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③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④互为基准原则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要求很高的表面加工时互相作为基准。
6.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加工阶段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半精加工阶段消除粗加工留下的误差、精加工 阶段去除半精加工留下的加工余量、光整阶段提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7.工艺工程分阶段的主要原因1保证产品质量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合理安排 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加工表面
8.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①.工序集中特点,1,一次装夹加工多个加工表面能较好地保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可以减少装夹 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减少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2,可减少机床数量、操作工人节省车间生产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3,采用的设备和工装结构复杂、投资大调节和维修的难度大工人的技术要求高。
4单件小批生产采用工序集中②.工序分散特点 1机床设备及工装比较简单调整
方便生产工人易于掌握。2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3设
备数量多操作工人多生产面积大。大批、大量生产采用工序集中和分散 9.加工顺序的安排1基准先行2先主后次3先粗后精4先面后孔
10.热处理的安排
1预备热处理为改善金属组织和加工性能的热处理工序。2最终热处理为提高
零件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工序。11.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1成型磨削的加工原理
分为成型砂轮磨削法与夹具磨削法成型砂轮磨削法也称仿形法先将砂轮修整成与工件型
面完全吻合的相反面再用砂轮去磨削工件获得所需工件夹具磨削法也成范成法加工时
将工件装夹在专用夹具上通过有规律地改变工件与砂轮的位置实现对成型面的加工。第1、并行工程是一种企鹅也组织、管理和运行的先进技术、制造模式是采用多学科团队和
并行过程的集成化产品开发模式
1、冷冲模模架
由上模座、导套、导柱、下模座等零件组导柱安装在下模座导套在上模座为保证上、下模座的导套、导柱孔距一致可将两块模座装夹在一起加工
2、导柱导套加工工艺
毛坯棒料—车削加工—渗碳处理、淬火—内、外圆磨削—精磨。导柱的心部要求韧
性好故导柱的材料为20号低碳钢导柱在热处理后应修正中心孔以便在一次装夹中将
导柱的两个外圆磨出以保证两圆柱面的同轴度导套车削时先车削内孔再已孔位基准
车削外圆
3、冷冲模制造
①凸、凹模的设计有5点要求1结构合理2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质量和刃口
锋利3足够的刚度和强度4良好的耐磨性5一定疲劳强度
④压印锉修压印锉修是一种钳工加工方法压印前根据非圆形凸模的形状和尺寸准备
坯料在车床上或刨床上预加工毛坯各表面在断面上按刃口轮廓划线在铣床上按划线粗
加工凸模工作表面并留有压印后的锉修余量0.15~0.25。压印时在压力机上将粗加工后的凸模毛坯垂直压入已淬硬的凹模型孔内。
⑤凸模的电火花线切割工艺(1)毛坯准备,将圆形棒料进行锻造锻成六面体并进行退
火处理2刨或铣六个面在刨床或铣床上加工锻坯的六个面3钻穿丝孔在线切割
加工起点处钻出直接为2~3mm电极丝穿丝孔4加工螺钉孔。将固定凸模用的两个螺钉孔
加工出啦5热处理将工件淬火、回火、并检查其表面硬度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
6磨削上下两平面表面粗糙度Ra应低于0.8um7去除穿丝孔杂质并进行
退磁处理8线切割加工凸模9研磨线切割过后钳工研磨凸模工作部分是工作
表面粗糙度降低
⑥凸模的成型磨削加工程序1准备毛坯用圆钢锻成六面体并退火处理2刨削或铣削六个面在刨床或铣床上加工锻坯的六个面3磨上下两个平面及基准面4
钳工划线钻孔、功螺纹5用铣床加工外型留磨削余量6热处理将凸模淬
火、回火处理并检查表面硬度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7磨削上下两平面表面粗糙
度Ra应低于0.8um8成型磨削按一定的磨削程序磨削凸模的外形。9精修凸模
外形和凹模配间隙
⑦冲裁模凹模的制造工艺工程凹模加工和凸模加工相比有以下特点1在多孔冲裁
模或级进模中凹模上有一系列孔凹模孔系位置精度通常要求在±0.01~0.02mm以上
这给孔加工带来困难。2凹模在镗孔时孔与外形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加工时
要求确定基准并准确确定孔的中心位置这给加工带来很大难度3凹模内孔
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决于刃具的尺寸因此刃具的尺寸精度、刚度及磨损将直接影响内孔的加工精度4凹模孔加工时,切削区在工件内部,排屑、散热条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不易控制
⑧凹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1,准备毛坯,用圆钢锻成方形坯料并退火,2刨六个面,将毛坯刨成六面体,3,平磨上、下两平面及角尺面,4,钳工划线,并加工销孔,铰孔、钻孔,和螺钉孔钻孔、功螺纹5去除型孔内部废料沿型孔轮廓划出一系列孔然后钻出来凿通整个轮廓,敲出中间废料,6,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检测表面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7,平磨上下两个平面及角尺面,8,电火花切割型孔线切割加工铜凸模相似9切割好的凹模进行稳定回火10钳工研磨销孔及凹模刃口使其达到规定要求
⑨凹模电火花加工工艺工程1准备毛坯圆钢锻成方形坯料并退火2刨削六章个面3平磨磨上下两平面和角尺面4钳工划线划出型孔轮廓线级螺孔、销孔位置5切除中心废料现在型孔适当位置钻孔然后用带锯机去除中心废料6螺孔和销孔加工加工螺孔钻孔、功螺纹加工销孔钻孔、铰孔7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检查硬度表面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8平磨磨上下两平面9退磁处理10电火花加工型孔利用凸模加长一段铸铁后作为电极电加工完成后去掉铸铁部分后做凸模用先用粗规准加工然后调整平动头的偏心量再用精规准加工。
4冷冲模的工艺性
①设计冷冲模时需考虑的原则1.模具结构尽量简单。在保证使用前提下模具结构尽可能简单2.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易损件能方便的更换和调整3尽可能使用标准件4模具零件尤其是凸凹模零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5模具应便于装配
②冷冲模使用电火花加工时凹模结构的特点如下1采用整体结构因为小孔、尖
角和窄槽等机械加工非常困难2可减薄模板厚度因为避免热处理的影响使用寿命长、性能好缩短制模周期节省贵重模具材料3凹模型孔的尖角改为圆角因为尖角部分腐蚀较快圆角还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模具强度5标出凸模的基本尺寸和公差便于凸模和电极配套成形磨削6刃口表面变质层的处理可按需求是否保留变质层
5塑料模型腔加工通用机床加工仿形铣床加工型腔加工新工艺
6型腔抛光的方法点解抛光超声波抛光
7低熔点合金模具是指工作零件刃口或型面材料采用低熔点合金制造工艺采用铸造代
替机械加工的模具 优点有1制造方便制模周期短2可简化模具的保管工作8低熔点合金模具的铸模工艺自铸法和浇铸法看书
9铁基合金模具的特点以锌为基体的锌、铜、铝三元合金加入微量镁称为铁基合金用其制造的模具称为铁基合金模具。制模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
1装配的工艺方法: 1完全互换法,实质是利用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
法,优点是装配简单,生产率高,对工人的要求不高,便于自动化装配,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备件供应方便,常用在单件小批量生产,2修配法,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优点是能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而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放宽缺点是装配中增加了修配工作量工时多而不稳定,装配质量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效率低,3调整法用一个可调整位置的零件来调整它在机器中的位置以达到装配精度优点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零件可按经济精度要求确定公差缺点制造费用提高依赖工人水平调整时间长难预定2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
紧固件法、压入法、铆接法、热套法、焊接法、低熔点法、粘接法具体看书p2013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腐蚀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