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三年级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从小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三年级选择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项目。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全员参与原则。
3、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四、安全工作: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第二篇:最新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最新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全员育人效益。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人人健康、快乐体育”为教学理念,根据上级精神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创编学校集体操,在项目、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上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课余时间大课间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宽广的特点,大课间活动增创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颖有趣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组织机构
组长:王修银(校长)副组长:李丹(艺体)
成员:熊鑫
吴珊
万青
彭永富
严志刚
向山云
李丹
四、活动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两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眼保健操分班进行,操场集中学校自编健美操,站队形“五一小学”,全校集中读弟子规。
(一)场地划分1—6年级学校操场依次站
(二)大课间活动流程
1、眼保健操
2、进场:5分钟
3、校园健美操
4、站队形“五一小学”
5、全校集中读弟子规
五、管理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和大队部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
(三)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各配班教师下到班级参与活动。
2、李丹老师负责准备好器材,每次大课间活动要提前到位,3、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负责值日的老师和少先大队值日干部要认真巡视,并做好当天的活动记录。
4、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5、雨天各班自行安排室内活动。
年9月2日
第三篇: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采取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大课堂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贯彻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 + 1项目”实验工作的精神,积极实施“快乐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实现“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从小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室内、室外分组活动的形式。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
5、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6、创新型原则。我校场地小,学生多,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摇呼啦圈,拍球,丢沙包之类的活动。
四、健全机制
(一)安全工作: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二)班主任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
2009.9.2
文 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四篇: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每日在校的一小时活动时间,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原来的只做操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变单调的“每日一操”的格局,让学生得到各种形式的锻炼;并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我校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沧溪中学大课间活动”,改革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施行上午、下午各一次30分钟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形式:
1、内容:眼保健操、广播操、踢毽子、下跳棋、乒乓球、跳长绳、跳短绳、自编游戏、立定跳远等。
2、流程:先做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再分散活动,最后以班为单位退场
四、活动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
五、场地安排:
初一教学楼前大院
初二学校田径场
六、器材准备:
体育教师负责安排,各班体育委员负责领取归还。学校积极鼓励班级自备活动器材。
七、活动要求:
1、体育老师,负责班级活动场地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指导学生练习的动作技术。
2、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出操和进行大课间活动;协助体育教师工作,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活动;大课间结束,及时组织学生收拾清点器材,集合整队回教室。
3、负责检查的学生会干部要认真做好各班考勤检查。
4、各班要加强活动组织,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要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跟班指导学生活动。
5、各班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数量要足够。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同娱同乐。
八、检查评比:
1、班主任未跟班一次扣1分,大课间活动集体迟到一次扣1分
2、班主任跟班不管理学生乱一次扣2分
3、未经允许无故缺勤一次扣3分
4、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并做好记录总结。
第五篇: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采取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大课堂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室内、室外分组活动的形式。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
5、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6、创新型原则。我校场地小,学生多,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摇呼啦圈,拍球,丢沙包之类的活动。
四、健全机制
(一)安全工作: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二)班主任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
上花学校 201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