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

时间:2019-05-14 01: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

第一篇: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

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

全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武冈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简介

中共武冈市委 武冈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对接两型社会建设是各级党政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武冈市把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来抓,有效地构建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桥梁,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轨,为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成为新时期两型社会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加速器、农村社会的稳压器、现代农业的整合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器”。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6月,武冈市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6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78个、专业协会68个,拥有成员2.91万人,带动非成员48621户,其中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全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共62.8万亩,涉及农户18.4万户,全市已流转耕地2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拥有流转耕地500亩以上的大户165,其中2010年至今流转耕地4.6万亩,新发展流转耕地500亩以上的规模业主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企业已涵盖全市粮食、水果、药材、铜鹅、生猪、牛羊、卤菜等特色产业和农机农技服务各个领域,承担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排头兵重任。

二、主要成效

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村土地成为可有效配臵和流动的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准备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成为了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

一是创新经济发展机制,成为两型社会的“加速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全面发展,创新了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符合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从而全面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规模土地流转的推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单位土地生产投入,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土地规模流转后土地产出率较未流转前一般增加了3-5倍,而单位生产成本随着流转后的土地规模经营也大幅下降50%左右。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土地规模流转都以专业化生产减少了农村从业人员,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减少了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条件。据统计,2010年武冈市新增常居城镇人口1.54万人,因规模化、集约经营减少化肥使用量850吨、农药使用量96吨,减少林地破坏420公顷,新造林720公顷、改造现代农园20余处240公顷,有效地美化了环境,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了样板。

二是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整合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规模流转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土地、涉农资金、生产科技、农业品牌等资源,极大地刺激了社会资金、社会科技投入农业生产基地、加工、营销的积极性,有效地改观了农业基础设施、生产科研水平和品牌营销状况,彻底改变大而散、小而全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引领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目前我市形成了优质稻、生猪、果蔬、药材、卤菜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模式也从原来的大而散、小而全变化为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采取统一作物布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农业资源综合利

用,领跑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生产集约化创造了示范样板。市丰收粮食专业合作社在邓元泰镇流转成片耕地8000余亩后,共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将该基地建设成全省内有名的土地流转示范片、全程机械化示范片、有机农业示范片。省政协主席胡彪在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项目做得好,要向全省推广”。

三是为推行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器”。新时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为标准化施药施肥、标准化生产提供了规模作业单元,减少了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和农产品农药残留,同时也为质量安全源头追溯提供了责任业主,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承载主体。从实践上看,只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才能有组织地制订技术规程、建立用肥用药档案、严格按规定标准、规定程序生产,杜绝违规用药用肥用种现象发生,创建绿色食品品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业主的带动下,我市现已创建省技术监督部门备案《武冈市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程》等8个技术规程,粮食、生猪、脐橙、铜鹅、药材、蔬菜均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华鹏卤菜、菁芗大米、鸿鹄生猪、和鑫粉丝、圣奇士脐橙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四是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消除了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矛盾,成为农村社会的“稳压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一方面,分散的土地得以规模经营,从源头上消除了农业生产矛盾;另一方面全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村生活水准全面提高、农民素养全面提升,使农村社会迈向了和谐稳定。据测算,当地农民在其土地流出后,不仅可得到流转收益和国家政策补贴外,还可优先应聘企业用工或外出打工,其收益较其流出前增长可达2-10倍。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工作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余孝武任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市农村经济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协调、全面监管、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近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规模流转的组织实施认真研究和精心安排。同时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专项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相关单位文明考核内容,严格奖罚,增加了压力,强化了责任,全面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走上规模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强化服务指导。2009年5月,我市在湘西南率先组建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强化了“规划先行、信息传播、机制规范、评估竞价、合同指导”六项服务。规划服务上,对全市农村特色支柱产业和规模农村土地进行了全面摸底,并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制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规模流转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各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企业确定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为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业主提供了发展前景;信息服务上,利用指导中心电子屏和触摸屏和武冈农经信息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信息、土地流转招商信息和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权拍卖信息。机制规范上,在武冈农经信息网站设立政策咨询专栏,开展政策咨询互动,在指导中心设立政策咨询岗,专门负责向群众宣讲政策、解惑悉疑。评估竞价和合同指导上,指导中心对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达到500亩以上的农村土地流转承担组建注册指导、土地经营权价格评估、竞价组织和合同鉴证全程服务。

三是注重政策推动。2007年、2009年,我市相继在湘西南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意见》,出台系列倾斜政策,致力打造洼地效应。首先,建立专项发展资金。去年、今年市财政分别安排120万元、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规模流转以奖代投,每年安排30万元作为市农村经济管理局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的工作经费。其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业主给予八个方面的倾斜政策,即享受各项政策补贴、前三年实行“零费用、高奖励、低税收”和适当贴息、享受财政性以奖代补和政策保险、优先承担农业项目、优先发放贷款、允许占用流转面积0.5%-1.5%的土地建造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对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全面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业主的热情。

四是严格防范风险。第一,从严防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会同工商行政部门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协助专业合作社完善经营决策、财务监督、风险规避等各项制度,严防农民专业合作社偏离办社宗旨或因内部运行机制不善而导致社会风险;第二,从严防范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下发了《武冈市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强化了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审查、价格指导与保护、用途管制、流转备案、流转档案管理、流转纠纷信访处臵等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每一步都有章有循。同时针对部分业主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骗租土地及个别农户漫天要价等情况,在全省率先制订下发了《关于下发2009-2011年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的通知》,通过细致测算评估,确定了全市农村各类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并予发布。第三,从严建立预警机制。对存在运行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隐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土地流转业主,一律下发预警卡,各相关单位立即启动预警相关措施,在预警解除前不得将该业主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力求将相关风险降到可控范围。

第二篇: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权威公布,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排名29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

但我国在创新制度(包括监管环境、商务环境等)、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等)等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仍较大。实际上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创新驱动乏力”仍然是转型阶段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伴随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而无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或将延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

“创新驱动乏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资金巨大但结构失衡,并未带来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报,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1.3万亿元,占GDP比重2.09%;全时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如果从研发投入看,我国已经趋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研发资金的利用效率却令人堪忧。从科技产出看,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同比增长12.5%,高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已经连续四年高居世界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单纯看专利数量,我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专利大国,但是我国专利质量依然落后于美、德、日等创新强国。从发明专利的持有情况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率并不高,只占到申请量的约1/4。全部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外企业持有数量仍占一半;国内发明专利中近1/3由“三资”企业拥有;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最多的10家企业中,内资企业不足一半。从专利权维持年限看,专利权维持有效的时间越长,表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五年以下的占55.3%,有效期超过十年的只占5.5%,远低于国外平均26.1%的占比。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一言蔽之,专利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突出,凸显市场创新环境的扭曲。在为我国科技投入产出规模大幅攀升而欢呼之时,应该更加关注隐藏在这些科技统计指标里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认识到,改善科技投入产出的结构远比扩大科技投入产出规模难得多。

二是科技管理体制滞后,创新主体之间未能形成创新合力。宏观上,体制分割、机制僵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自成一体、缺乏分工合作,完整的知识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在相互独立的管理体制下平行发展的。教育部所属高校有“211”、“985”工程,而中科院有自己的“知识创新工程”。尽管这些项目建设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两套运行系统独立存在也带来诸多问题。在项目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存在不必要的重复,使得有限投入没有发挥出更大效益,创新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人才战中更是你争我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高校和院所由于体制分割,捏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科技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相互脱节,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组织上、空间上、产权上相互分离,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课题的立项和选题往往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而不是源于企业的现实需求,通常是专家出题、专家解题、专家评审、专家获奖,“从文献中来、到实验室中去”的模式,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脱节,不利于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使得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难以提高。根据美国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报告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4.8%,欧洲为40%,中国则不到27%。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发明人利益保障不力,全社会缺乏创新动力。我国专利制度有先天缺陷。它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并不是以保护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更强调发明人应当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没有充分考虑发明人所承担的风险,对专利期保护过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缺乏关注。专利失效后,不但不能有效转化、推广,而且会变成真正的“死亡”技术,因为在专利丧失保护之后,谁也不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研发出让别人无偿享用的技术。正像当年开发VCD技术的万燕集团一样,由于VCD技术没有专利保护,所以在研发出来后,被众多厂家仿冒,使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的万燕集团,不能收回开发成本,最终倒闭。

美国专利制度是先授权,再公开,而且有审查时间的限制,因此专利在保密状态下的审查受外界干扰影响很小,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有保障,专利权人有足够长的时间获取回报。而我国的专利制度是发明专利申请满18个月后公开,审查没有时限,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很难保障。

发明申请即使最终授权,发明人也会因侵权产品遍布市场,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市场机会消失。发明人会因受到侵权无力追诉、维权成本极高、专利费用急剧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血本无归,甚至债台高筑。反而利益相关方、专利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我国专利申请众多,但最后成功推广转化为产品让老百姓受益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难以想象能诞生如乔布斯那样对世界技术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人。

四是市场环境不健全,政策导向扭曲,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障碍是市场环境不健全。一方面,部分重要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稀缺性和外部性,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片面追求速度。另一方面,许多政策还是投资激励,各级政府掌控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等,采取零地价和减免税等政策吸引投资,使得部分领域的企业倾向于从政策优惠中获利。如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利润率远高于高技术产业,一些企业不愿意费力搞创新,甚至不愿意做实业。当前我国市场环境不健全的“乱象”体现在:低成本竞争,高资源消耗,零成本污染,代工、抄袭模仿、行业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这些扭曲市场的问题不解决,真正内在的创新动力根本无从谈起。创新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失败。在一个不尽完善的市场中,创新并非是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只有当市场秩序趋于公平规范时,企业才会有真正内在的创新压力和创新动力。

第三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2010年09月15日

——访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

文/本刊记者 严学锋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最主要的是解决活力问题,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核心是公司治理和用人机制。”2010年8月,面对《董事会》的专访,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说。

从2006年11月开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试点至今,山东国企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山东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列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2位。作为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工作的国资委负责人,谭成义直言国企体制机制市场化不易,面对挑战,他表示对搞活搞好国企“有信心”。

活力要建立在体制机制基础上

《董事会》:国企改革是长期以来的重大课题,目前山东省属国企改革进展到哪个阶段?

谭成义: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只有精确定位才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好。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前,与全国情况一样,山东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也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改革等阶段。山东国资委成立以后,我们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理顺国资委跟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和社会层面解决了多少年来党委和政府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确立了出资人意识和出资人制度。这一点很重要,是基础。第二个阶段是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资委组建时企业比较多,大小优劣强弱不一,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企业由67户减为30户,组建了山钢集团、山东重工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深度调整,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增强,冗员过多、包袱沉重、效益较差和机制僵化等弊端有了根本地改观。第三个阶段,探索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在体制模式层面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试点,实施业绩考核导向,进行管理创新,突破了过去的行政管理、粗放式管理。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效益大幅提升,山东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列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2位。

可以这么说,目前山东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处于由解决机制性问题为主向攻克制约长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主转变的阶段。

《董事会》:一直以来,各界对国企的活力争论很大,从地方国资负责人的角度,您对此持何看法?

谭成义:企业的活力,应当构筑在企业内在体制机制基础上,最重要的是遵循市场导向实现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突破。说白了,有没有内在活力,主要看体制机制的运行能不能实现前瞻性地盈利,有没有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企业活力与所有制没有天然的联系,关键看是否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只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国有企业一样有活力。

国企的活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化。体制的市场化,是要建立符合市场和企业规律要求的决策、监督、执行体制,实现由传统“一把手”体制向团队管理体制转变,由权力主导型向素质主导型转变,由监督约束不足向有效制衡转变,由经验管理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也就是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机制的市场化,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生活力。目前解决企业活力问题有两大障碍:一是公司治理,二是用人机制。

《董事会》:站在现在的时点,您会给国企的活力打多少分?

谭成义:从现在看,山东省属国企盈利能力和有关的相对指标不错,省国资委组建以来,重点规范了企业的投资行为,这几年累计投资额为1700亿,企业用于主业投资的将近95%。今年上半年,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12.11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240.53亿元,同比增长175.34%。这些成绩,有企业活力的因素,但不能说是全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应该说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活力,活力必须建立在稳固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国企的体制机制是个老大难,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山东资源型、基础产业型、基础设施型企业比较多,解决好企业活力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公司治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董事会》:目前山东省属国企规范公司治理进展到哪个阶段?

谭成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虽几经变革,但面上看仍没有摆脱“一把手”体制。“一把手”体制是一种大成大败的体制,尽管有些企业在“一把手”带领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这一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决策风险大,难以避免重大失误导致企业倒闭破产,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为解决一把手体制问题,山东省国资委2006年启动董事会试点工作,启动伊始就着眼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整体,采取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一是以外部董事制度为基石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运作,促进董事会与经理层有效分离,理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线,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传递的链条;二是建立外派监事常驻制度,规范监事会建设和运作,加强制衡机制建设,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辅线;三是以任期制为抓手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公司法》框架下的用人体制。

目前,委派外部董事的企业已有4户,3户企业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多数,建立了业绩考核、履职评价和群众认可“三位一体”的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向12户企业委派了常驻企业的外派监事,监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由事后监督变为全过程监督,监督质量明显提高。出台了《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董事会工作报告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正在研究制定《规范公司治理机构指导意见》等文件,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我们之所以没有全面推开,一是目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尚未结束,二是原有的董事需要消化。第一轮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后,多数省属企业翻牌建立了董事会,有的董事会8、9个人,再让外部董事占多数,不是成了20几口人了?眼下已经不是试点快慢的问题,而是解决国企传统的僵化体制面临突破点的问题。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需要一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和支持,相关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远景目标已经比较清晰,企业已有良好心理预期,下一步的重点是筹备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全面推开。“十二五”期间,山东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科学的集团管控体系要基本建立。

《董事会》:在试点企业中,董事会敢于向您要权吗? 谭成义:责任与权力应该是对等的。规范董事会运作,就要给他运作的实质性的东西,处于“空转”状态的董事会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落实董事会职权,主要是投资决策权,以及对经理层的聘用、考核、薪酬分配权。投资决策权,原来国资委管得比较多,企业感到不适应,现在我们只坚持“三个要批”——非主业的要批,跟其他组织特别是非国企的股权合作要批,境外投资要批,其他投资权限都已下放。经理层等高管人员的业绩考核权和薪酬分配权,已经移交给试点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的选聘权,原来企业根本不敢要,现在试点企业建议,经理层的选聘权要赶紧放下来。董事会敢于主动要经理层选聘权,这是件好事,就怕他们不要。敢于要权说明他们已经接受规范公司治理这套东西了,我们已基本上与相关方面达成共识,很快就会将选聘权放下去。

《董事会》:整体看,山东国企在用人机制方面有了哪些突破?

谭成义:中层以下突破比较大,子、分公司经理市场化竞聘,绩效与薪酬挂钩已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推开;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开始建立,薪酬分配体系与企业发展阶段基本适应,中国重汽[-0.36% 资金 研报]已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企业总部管理人员竞争化选聘成为主流,但考核分配机制尚不完善,同一层级不同岗位的差异化还没体现出来。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方式有所突破,组织了3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内部竞争上岗也进行了多次,但契约化的用人方式尚未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初步形成,但力度还不够大,这也是下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点。

目前我们与强国的科技水平差距非常大,靠自己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创新人才,不是一日之功,企业等不了,我们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引进的人才按市场价位定薪酬,肯定会高出一些人很多倍,能否冲破国企多年积成的平均主义观念,关键在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解决领导人的认识问题。

山东重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47名中高级专业人才,人才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我感到很自豪,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顶级的工程机械公司高管都来打工了,不少是退休的副总裁和CEO。从山东重工的经验看,现在破这个题,我们有信心。

我们将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破除用人上的体制障碍为切入点,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加大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竞争性方式选聘力度,坚持市场化取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聘上岗、委托中介机构市场猎取高管人员的比例要逐步达到50%以上,全面推行任期制,探索建立契约化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岗位、业绩与薪酬挂钩的分配体系。

欢迎全国的企业家到山东任外部董事

《董事会》:您如何评价外部董事制度?

谭成义:要规范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我们要研究它的属性,要把实质挖出来,再想办法破解。外部董事,是在国有企业产权单一的条件下,仅靠内部董事无法形成制衡才建立的一项制度。但是,不要以为外部董事到位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也不要只强调外部董事,忽视内部董事。董事的属性,就是个人的决策意见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企业负责,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不用对自己负责,只对企业负责,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如果建立了事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就可促使董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志,达到既对企业负责又对自己负责。如果做到了这两个负责,就是不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也是可以的,改革就成功了。

如何能选聘一部分高素质的外部董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外部董事人选的素质和结构直接决定着董事会运作的质量和层次,关系到试点的成败。尽管山东的大企业比较多、知名企业也不少,在省内能够选出一些优秀的外部董事,但整体上看存在大背景相同、经历相似、专长相近、眼界相仿的结构性问题。希望全国各类所有制的离任或现任知名企业家,能够到山东来担任外部董事,山东人热情好客,山东国有企业正在大发展,能够给他们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另一个舞台。

《董事会》:听说您最欣赏外部董事长?

谭成义:我确实很认可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做法。人在可以利用现有职位追求名的时候,遇到重大问题可能发生短期行为;人对名没有什么可追求的时候,基本会脚踏实地做事。外部董事已经功成名就,会将其当作一种职业,维护自己已经取得的声誉。当然,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需要较深的资历和较高的权威。我们要改革“一把手”体制,并不是否定董事长的权威,关键看权威靠什么来的,是靠职位还是靠素质,我希望他们由权力主导型转为素质主导型。一个合格的董事长,一要能够通过自身素质主导董事会决策,对议题的意见确实能够高出其他董事一筹;二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能包容、融合,善于听取和吸收他人的意见。

“三结合”需要一个过程 《董事会》:从全国来看,作为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在现实中还是常常面临难以真正到位的难题。请介绍一下山东这方面的情况。

谭成义:新的国资监管体制,确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格局,这是国资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但实践中,出资人制度真正到位,实现“三结合”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欲速则不达,要稳步推进。山东国资委成立6年多,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大家对这种体制基本上认可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还在逐步全面落实国资委自身职责的路上,一些重大问题方方面面已经形成共识,但这绝非坦途。

履行出资人职责有个外部环境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我们从出资人角度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有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会有冲突。此外,许多方面把国资委当企业主管部门看待,让我们承担公共管理职能,“被婆婆”。

国企内部管理市场化,是我们追求的。但在中国的这种环境下,你把事情都想成理想状态,不现实。主流能够把握好,这就非常不容易。现在,国资委和企业的关系基本顺了,地位基本确立,合理地推进,可能更有利于出资人职责的到位。

《董事会》:您似乎是位忧患意识很重的领导者,不太愿意多谈取得的成绩。不过我们很想进一步了解,在完善国资监管、提升国企活力方面,您和您的同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谭成义:首先是引导企业加强集团管控,为企业提供实现有效管控的方式和手段,由消极抵触变为积极接受。企业的管控工作向纵深推进,管控体系逐步完善,管控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对规范的企业来讲,没有预算,下面的人不知道怎么干。预算管理是集团管控重要的抓手,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运作达到平衡协调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方面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这个已经做起来了。今年开始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新考核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围绕建立考核责任体系,我们出台了两个办法,包括《山东省省管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及《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追究办法》,可以说在国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先行了一步。

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信息失真能让企业“头一天披红带花,第二天葬身火海”。所以我提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国资委的生命线。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环节是管好中介机构这支队伍,如果发现中介机构作假,要停止服务,踢出山东国企市场。我们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三年复查一遍,进一步核实企业的财务信息,审核中介机构,效果很好。过去,有的中介机构在财务报表上出具保留意见的,说说情就抹了,现在给国资委所属企业做事,他们不敢了。

第四篇: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怀仁县中医院文件

怀中医学组发[2009]15号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意见方面:

(一)、是对医院科学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

(二)、是医疗服务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行为不规范,对患者权益维护不够;

(三)、是学科建设不健全,各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重点学科建设滞后;

(四)、是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缺乏,中坚技术骨干储备不足,住院医师培训;

(五)、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医院发展;

(六)、是党性不强、执行党纪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采取的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什么是医院科学发展、现在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医院工作。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思路、政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医院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创建有利于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院制度建设,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四)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中,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

33、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实事求是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建立

(一)、我院理论学习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专题学习不少于3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二)、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交流、主题征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方法,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思想动员、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院班子成员分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克服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等思想,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院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五)、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

(六)、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

(七)、对科学发展观及体制机制创新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要认真分析,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得到充分体现。

(八)、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要提出创新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科室,使机制创新工作有章可循。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九)、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障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广大党员要认真落实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完善的各项制度。

(十)、提高执行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师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要强化业务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措施,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十一)、狠抓行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行风建设要从生存危机考虑,从塑造形象出发,主动地把行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尽快把转变行风作为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行风建设作为创建现代化医院的龙头和抓手,把行风建设的过程作为不断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行风建设的成果,向社会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二)、明确职责任务。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机制体制的不完善之处。

(十三)、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医院要把扩大群众民主参与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十四)、搞好舆论宣传。各支部、各科室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十五)、坚持统筹兼顾。医院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体制机制创新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效能建设结合起

第五篇: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下决心清理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2008年,市权范围内仅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个、核准事项49个、告知承诺事项10个,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2个。积极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努力破解用地难题。全市共新增挂钩周转土地11861亩,占全省的1/4以上。全力深化金融改革,市区信用联社组建为民丰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宿迁市分行及3家县支行挂牌营业,沭阳县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3家获批筹建。全市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达到3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7亿元、比年初增长26%,贷款余额323.6亿元、增长28.2%,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1.4亿元、增长51.1%。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农户减少损失1862万元。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工程开标、评标资金平均节约10.5%,政府集中采购资金平均节约16%。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题。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民生议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和基层干群代表参加,并通过《网上宿迁》进行网络视频直播,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下载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体制 破除瓶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

    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瓶颈的有效路径

    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瓶颈的有效路径任凌云城乡一体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词。但是什么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障碍在哪里,怎样实现城乡一体化呢?一......

    探讨监督体制的创新

    融领域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银行业则是其中的“重灾区”。在我国的国有银行,业务风险与廉政风险相互交织,加强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督至关重要。 我国银行业现行监督体制不足以......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既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以......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思路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滨城区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城市群的叠加地带,东与东营市接壤,南与博兴县、淄博市毗邻。西与惠民县、阳信......

    “通用”的事业部体制创新

    “通用”的事业部体制创新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十分必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往往会导致失败。1916年,随着联合汽车公司并入“通用”,阿尔弗雷德·斯......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六个破除”自查材料范文合集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六个破除”自查材料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和统一部署,围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决定党的建设的成效、决定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正确估价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现状,从中找出改革创新的对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