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活着》
浅析《活着》之“活着”的价值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班1101:彭刚林
看完《活着》之后,我真的被其悲惨的遭遇与其黑暗的一生深深的震撼。我们谁都不敢想象,更不堪忍受那种惨不忍睹的生活。活着,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奢侈……在《活着》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一生受用的东西。或许我们还在感叹生活的无奈艰辛、人生的变化无常,或许我们还在迷途中无所事事或是不知为何匆忙。我想,只有明白《活着》中“活着”的真正含义之后,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强。
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春生和福贵两人在死人堆中偷活,站在遍布尸体、一望无际的雪地中说道:“我们要好好的活着回去”“我们回去之后要好好地活着”,因为他们开始真正懂得什么是“活着”了。
遭受了这么多磨难,他怎么能活下来,更怎么能面带微笑地向“我”讲述他这一生的坎坷遭遇?他应该抱怨甚至是诅咒生活,然后告别生活,带着忧恨,以死来报复这种非人的生活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否定生活,而是超脱地“活着”。在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后止步,他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他不仅活着而且越活越通达。余华曾感叹福贵是“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
福贵前之苟活,只知赌博,谓之死也,为何?他不知道生活的压力,也并不明白并且没有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直至当一切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抵押的房产地契没了,为自己生儿育女、苦口婆心劝解自己戒赌的家珍走了,他疯了。什么都没了,但是我自己觉得他的生存也因此开始被他自己赋予了价值。为了生计,他委曲求全的向龙二借钱,无果,但是却得到了更好的东西——自己谋生的根本——皮影戏。福贵后之宽活,知妻子胜万物,称之明智也。对于福贵这个个体来说,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是悲剧,但也正是因为别人的悲惨遭遇让他反省,改变,甚至让别人改变。比如说春生要自杀的前一天晚上,是他,是他们让他活了下去。以至于后来家珍历经儿子、女儿的死亡打击,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与悲伤并且受尽病痛的折磨,她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坚韧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死之际,她一遍又一遍地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满足了,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报答你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过”。除了慈善的母亲和温存的妻子以外,福贵还有懂事的儿女、孝敬的女婿、可爱的外孙。富贵,这个角色富贵吗?由经济的富贵变为贫穷,由精神上的贫穷变为富贵。到此,我真的认为他很“富贵”。从他身上,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是责任让一个人活着有了意义,有了价值。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是责任改变人的本性之后的升华。电影中两次提到小鸡长大之后变成了什么,前一次的结局是:牛变成了社会主义。在电影的结尾呢?羊变成了牛,再就没有再变了。因为他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其实21世纪的我们也不知道。只是馒头知道要骑在牛的背上。而富贵知道:“不,要坐汽车,开飞机”。活着最后变成了终身的责任了。
联想到前几年的“富士康的N连跳”我们是否又有所思考呢?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没有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要赚钱,自己要快乐的生活,他们无法承受压力,无法忍受遭遇,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我有一个网友在深圳打工,她的生活虽然充斥工作,但是她知道化解,我这是为了什么,我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了目标我又该怎么做。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和她谈谈我的学习,谈谈她的工作。当然这件事情的背后也有社会的原因,在富贵所处的社会,人们大部分是看客,没有太多的人情味;在当今的社会呢?我不敢苟同,当富士康的老总把工作时间减短,工资上升之后,更重要的是在员工的居住地方修建娱乐场所,并且高层领导人不定期的看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地方,看到了自
己的价值,后来这样事件少了很多。但是在深圳富士康工业园之外呢?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生活是痛苦的,哪怕是在学校;生活同样也是幸福的,哪怕是在鲁迅笔下吃人的社会。主要是看我们怎么样活。人,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才会更好地活着。双腿残疾,已于我们挥手作别的史铁生先生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回答了他亲爱的母亲的话“你们要好好的活”
《活着》,让我们“活着”
——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第二篇:《活着》
读《活着》有感
有人说,活着有什么好的,活着,带来得只有生活中的“碰壁”,只有世人的苛刻,只有漫天飞舞的不愉快!
或许只有看了《活着》才会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在天地之间是多么的卑微,活着,是有多么得快乐!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在他拥有家财万贯的时候他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天天挥霍生命,最后由于赌博,倾家荡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等所有的家产散尽,一名不文的时候,他为了活着而活着努力地挣扎。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他都靠着这个信念勇敢站立着。他好不容易浪子回头,勤勤快快跟家人过活,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母亲已不在人间,女儿也因为发高烧而变得又聋又哑;儿子刚刚懂事,却因为救人被“傻瓜”医生抽干了血而无辜地死去;女儿凤霞因产后流血过多而死去,妻子家珍由于为家庭操劳成疾而死去,女婿因意外而不幸身亡,最后连可爱的小孙儿因为吃豆子噎住而死去。最后只留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昔日熟悉、亲切的面孔一个个从福贵身边离去,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的人,这不知是老天赐予他最大的恩惠,还是最严厉的惩罚。可是,福贵依然默默的活着。。。很难想象,一个人用有限的一生来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和打击。亲切,安详的时光是如此的短暂,但活着的意义越来越清楚——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忍受它,直到终结,那才是幸福。活着不仅仅是看见蓝天白云,其实活着便是一切的希望!福贵没能向他的名字一样又有福又有贵,在现实的生活的百般捉弄下,福贵坚强的一步一步挺了过来。其实最让人感动,觉得辛酸的是,福贵依然坚强的和福贵——老牛一起怀念着亲人的名字,鼓励着老牛耕田,慢慢的,俩福贵渐渐远去,只听见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噪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活着就是福了,不必要去奢望过多的不可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了!像富贵一样坚持,好好得生活下去吧!
第三篇:《活着》
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读《活着》有感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
——雪莱
于福贵而言,当所爱之人一一离去,当痛苦接踵而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努力活下去?或是看淡了生死?或是自知怨天尤人并无任何意义?或是他明白了战胜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活着?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不论自身多么辛酸,唯有活着,笑看余生。
活着——在鲁迅笔下的残酷的大时代中,那一个个茹毛饮血的狂人,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戮,大时代中的人们只为了活着,纵使苟延残喘,纵使痛不欲生,他们只想留着一副残躯存留世间,只为一口气,只为生存,只为活着。
活着——在郭敬明书中的矫情的小时代里,人们变得趋炎附势,活得小心翼翼。世态炎凉的小时代里,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更注重生活。于是各种人心险恶,各种口蜜腹剑,各种漠不关心,各种行尸走肉——如潮水一般涌来。又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在人们逼仄的心中炸裂开来。于是为了利为了欲为了名为了权,人们活得越来越狼狈。渐渐的,还能否有人把活着的意义了然于心?
我想福贵也算是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见证了旧时代的革命,经历了新时代的改革。他的活着是偶然,却也是必然。我想苦难对于他而言,正是他在活下去的途中一个接一个的信仰支撑吧。他与那头老牛的活着,映射处那个大时代里无数斗争的贫苦百姓的活着。
然而,如今的人们早已没有了那种活下去的勇气,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却也给我们留下了笑柄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名利放弃生命?如今乞丐都能生存下去,我们又有何资格放弃生命?为了爱情双双赴死?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不会有人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殉情的我们而讴歌。为苦难所迫甘赴黄泉?旧中国面临那么多苦楚与磨难尚可复兴,我们又有何不可?
想来,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理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也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活着吗?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却终究换得了彪炳千秋的《红楼梦》,难道这还能让我们放弃生活吗?
记住,拨开云雾,我们总能看见满天的阳光。记住,只要活着,我们总会成为人生的赢家。淡淡的风景里,听风轻轻吹拂,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得到的、失去的,在乎的、不屑的,忘掉的、深记的,都会随风散去。看人生得失,一切皆命中注定,我们本不必过于在意,生命本来就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正如龙教授在《目送》中所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最终要一个人活着,笑着活下去。
第四篇:《活着》经典语录
《活着》经典语录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
1、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P4
2、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P7
3、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P8
4、在文学的叙述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P10
5、箭中了目标,离了弦。P10
6、所有的不同都无法抵挡一个基本的共同之处,人的共同之处。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P13
7、往事如烟,可我记忆犹新。P14
8、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来来去去,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构,有时候虚构突然成为了现实。P15
9、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P16
10、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P17
11、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P13
12、赌博全靠一双眼睛一双手,眼睛要练成爪子一样,手要练成泥鳅那样滑。P14
13、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了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P17
14、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P127
15、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P157
16、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P165
17、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P181
18、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P181
19、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P184
第五篇:《活着》观后感
《活着》梗概及读后感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是地主家出身,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而且,由于他的丈人是城里一家米行的老板,他竟经常要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每次从丈人的米行经过,“都要揪住妓女的头发,让她停下,脱帽向丈人敬礼:‘近来无恙?'”,然后便“嘻嘻笑着过去了”,其品行之放荡堕落可见一斑。后来他中了别人的套,把家里包括田地、房产的全部家产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故。这个打击如当头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贵清醒过来,决定重新做人。从此,他成了租种过去属于他家的田地的佃户,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农具,开始了他一生的农民生涯。
不久,福贵的母亲生病了,他拿了家里仅剩的两块银元,去城里请医生。可是在城里发生了意外: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辗转两年,最后他被解放军俘虏并释放了,他“跟着解放军的屁股后面”过了长江,回到了家乡。这时,他的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母亲死前还一遍一遍对他的妻子家珍说:“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等,都通过男主人公的眼睛和亲身经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动的再现。而在此期间,福贵也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几年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也给它取名叫“福贵”,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下去。他说: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从他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像他这样尝尽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对生命的那种平静、自然的态度。
看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感到了一种震撼,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时不屈中透着的一种伟大的平凡——福贵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对生活的挚着、对亲人朋友的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终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芸芸众生之一,但作为一个人,他是伟大的。
作者在这本书的韩文版自序中对他的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诠释。他写道: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自述的角度,让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另外,虽然小说中没有散文、诗歌中华丽的辞藻——而这也是有主人公福贵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的背景决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状物、情节安排等方面同样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泪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线索,有悲伤的泪,有绝望的泪,有喜极而泣的泪......由于泪水几乎是均匀地分布于整部小说,与欢喜交加,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福贵总是每每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的时候,就会有厄运到来一次。
总之,我认为《活着》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作者将内心思想渗透于字里行间,渗透于人人熟悉的社会生活之中,使读者在读书的同时,便仿佛自己成了福贵,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仿佛亲身经历了他的一生,也同时感受到作者注入其中的深厚的情感。故事的年代背景虽然从解放前夕一直到文革之后——算来大概应到20世纪80年代,跨度较大,不过并未使人感到历史前进、社会变迁的浩浩荡荡,而只是借福贵的一生将这段时期作了个缩影——因为这毕竟不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想传递的也并非是社会历史方面的信息,所以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意图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作者的笔实际上并未误导读者的目光。这部《活着》是值得一读的。
电影《活着》观后感
从开始时看得漫不经心,到被剧情所逐渐吸引,直至电影结束后的引人深思。作为《活着》的一位普通的观众,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无疑是沉重的。富贵对于赌博的痴迷让其家破人亡,家珍对于生活的坚韧让这个家庭艰难前行,有庆的意外去世让人痛心疾首,凤霞的难产让人对那个灰色的年代默默反思。《活着》传递出的信号是坚韧的中国普通劳动人民历经沧海桑田,饱经磨难之后单单剩下的对于生命的执着。与当代的部分满足视觉效果或者制造噱头的内容空泛的电影相比,《活着》给人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在当代,没有**的战争,也没有愚昧的思想,更没有地主恶霸。因此活着的意义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当代社会,多的是浮躁急于追求功利的人,作为这个时代的趋势,我们个人都是很难做出改变的。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典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时期,资本导向型的规律很难使人们再坚守道德和人生的底线,金钱至上的法则使我们原本最贵重的生命开始被轻视,只要资本的边际报酬还为正,我们就不会停止。我们常常看到新闻报道,富士康的员工不满工作报酬或者人员选拔制度,连续跳楼;某地的官员因为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而被纪委停职调查;某奥运冠军因为生活潦倒而被迫售卖奥运金牌乃至街头卖艺;高校研究生为获导师的支持而出卖自己......我们不经要感慨,社会怎么了,我们怎么了?是因为150年前开始的落后挨打使我们穷怕了,所以每个人都要迫切的变身成功人士,还是我们的一生的追求只是金钱,北上广的一套百平住房,一辆舒适的小车?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国人已经丢掉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看到过一个调查,美国的医生收入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当长,而花园的工人朝九晚五,工资仅能自给自足。但是医生却羡慕工人的生活,因为工人有自己的生活,可以休息,可以陪伴家人。在医生的角度看,他的金钱的边际报酬几乎为负,多收入几十美元或者减少,都没有关系,而快乐已经被金钱压缩的喘不过气来。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理解不到这种感觉,因为我们正处于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我联想到我们的大学,打着与社会接轨的旗帜,在学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活动,以成功人士激励学生。无可非议,有些活动的举办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和认知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很多活动的举办是劳心劳力,舍本逐末,占用了学生本来用于学习的时间。我们被告知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IT企业的CEO的草根故事,我们被告知成功的标签就是有名有利,受万人景仰。成功的定义应当是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公司的高管,或者花园的主人。我个人是偏向传统的观念,大学是一个以学术为主的环境,虽然学习并不是全部,但必须是主流,只有拥有学术精神的大学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时代中创新。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创新就成了民族的生命力,而大学是生命力的来源。所以我仍旧希望大学是这个功利社会下的一块净土。
究其原因,我们如此渴望成功,一方面因为传统的中国父母偏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希望孩子是全能的。我们可能小时候就有这个回忆,周一到周五上完课之后,晚上还要被送到辅导班补习,周末要学习钢琴,吉他,书法等等。如果放在国外,很难想象,这竟会是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其压力不亚于辛苦工作的父母。传统的中国文化便是十年寒窗,几千年的观念沉淀下来,不过是换了形式,很难改变。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每个人的压力,这和电影《活着》中的富贵有些像,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在大家都急速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跟上步伐。这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不过电影让人感动的还有坚韧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富贵,家珍,春生,二喜,面对生活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即便麻木了,也还是执着着。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一种独特的精神。
反应在当代社会,即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城市中密密麻麻的农民工,蚁族,北漂。其中农民工是典型的代表。农民工是现在城市里最为普遍的人群,建筑工地上,公司清洁人员,工厂里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生存在城市,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汗水,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城市里的生活。简单来说,工地和出租房几乎是他们所有的生存空间,而看电影,逛大型商场,让子女在城市上学,享受医保,购买自己建造的住房等等是奢侈的愿望。城市人对他们也大多嗤之以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过于复杂,不能深入追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坚韧。大多数农民工把一年劳动所得积攒下来,用于给老家的家人添置新衣服,新家电,给孩子提供学费。电视中春节前买到火车票的农民工们笑得很开心,即使是站票,即使排了一晚上的队,车票就代表他们在受尽城里人的鄙夷之后,能短暂享受家人的温暖,这是他们一年工作的动力。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批回家的摩托大军从东部到西部,跨越千里,也出现了车毁人亡的悲剧。他们试图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来让自己的人生有些许的改变。他们是值得尊敬的群体。
活着,简单的两个字却让人肃然起敬。无论生活在哪个阶层的人,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趋势,也无法掌握其他人的走向,但是在自己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尊敬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