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大学“百日千里”自我挑战赛通知(范文)
关于举办2014年上海大学“百日千里”
自我挑战赛的预备通知
各高校团委: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相关要求,为帮助和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团市委、市教委、市体育局、市学联决定联合开展“植物活力”——上海大学生“百日千里”自我挑战赛。现将上海大学举办“百日千里”自我挑战赛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4年3月12日——6月20日
二、活动对象 上海大学在校学生(包括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承办单位:各院(系)团委、学生会
四、活动理念
本次活动旨在将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作为战略任务、长期任务,切实促进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号召学生连续100天完成500公里跑步里程,立足社交(Social Interaction)、时尚(Style)、公益(Society Interest)、持续(Sustainable)、自主(Self-motivated)的5S理念,使行动与理念同步,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融入“体育社交化”和“体育娱乐化”的概念,注重增强体育活动的公益性、时尚性和持久性。利用更加鲜活的方式号召青年学生坚持每天锻炼,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在加强锻炼的同时,向青年学生提供科学锻炼的建议与方法,从而避免因运动方式不当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到“运动强健体魄”的目的。快乐健走,结识朋友;科学健走,健康常有。
五、活动实施
(一)启动仪式
1、时间:2014年3月22日(周六)
2、地点:松江大学城
3、参与人员:各高校师生代表,同时邀请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和校领导等作为领路者。
4、活动内容: 举行简短的启动出发仪式,并在跑步路线的各适当距离点设置“植物世界”象征点(如:嘉兴、井冈山、南昌、香格里拉等),工作人员向经过此点的同学们发放印有相关城市标志的粘贴纸,凡是成功到达终点的跑步者,可集全各种标志,在终点处兑换奖品。
同时在活动现场,由各高校推荐的跑步达人或锻炼达人、健康达人将和领导一起进行领跑,同时将达人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推广,以起到带动周边同学的作用。
经筛选后选出运动达人,结合“植物活力----百日千里高校活动日”,可举办运动经验分享沙龙,校园运动达人SHOW等小型线下交流活动,以起到榜样带动作用。
(二)过程实施——紧扣四个环节
借助专门开发的APP及社交网络(人人网、微博及微信等)建立高校“百日千里”社区,开展多种多样评比、竞赛活动,包括行走里程、时间等的排行,微电影展示等。具体紧扣四个环节:
1、发动阶段——全面宣传、广泛动员、有效组织
通过校园内实体宣传广告栏、BBS、微博、微信、活动二维码等发布活动信息、等全面宣传。同时各级团组织系统需层层动员,说明重要性、明确健康性、突出竞赛性。在此基础上联合高校体育系(教学部),结合校园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激励学生参与。此项目将被列入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激励大学生社会化参与。各高校需要求本校学生下载安装活动APP,有序组织学生参与。
2、日常推进——寻找、宣传和比拼“成就模式”、“称号模式”等活动
学生携带安装活动APP手机参加行走活动,APP实时汇集、发布
每个参与者及每个高校的行走数据,以及个人、高校参与活动的排名,这些数据同时呈现在活动组委会网站及相关公共网络平台。APP内可通过徽章等形式来展现排名、称号等。
称号分为任务性称号和进阶性称号。任务性称号分别为领跑达人、狂跑达人、坚韧之星、我跑故我在、最亮学院、坚韧团队等;进阶性称号分别有跑步工兵、跑步排长、跑步连长、跑步营长、跑步团长、跑步旅长、跑步师长、跑步军长、跑步司令、跑步首长等(具体规则见附件)。
3、重点组织——“植物活力----百日千里高校活动日”
活动日方案要点:
(1)组织部分重点高校开展“植物活力----百日千里高校活动日”活动,每15天评选一次“行走达人”,并选择一所重点院校,以该院校为命名组织小型颁奖活动;
(2)重点院校活动日当日早晨举办校长或院士“百日千里”示范领走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3)重点院校活动日当日组织播放“植物、绿色、健康——微电影展播”;
(4)重点院校活动日当日“行走达人”进行分享健身心得及健身成果;
(5)其余院校组织活动日主题线下活动,开展活动宣传、产品宣传、现场小游戏、礼品兑换等丰富活动;
(6)连续坚持100天参加百日千里活动的大学生,将可能被招录为2014上海市大学生环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候选人等。
4、特色推进——“植物、绿色、健康”微电影邀请赛 活动期间,组委会将组织“植物、绿色、健康”微电影邀请赛。鼓励高校、协会和个人自行拍摄跟行走相关的各类活动及参与者的感人故事,制作成微视频微电影,文汇报将组织专家对微电影进行评选和展播。
(三)实践环节——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及总结颁奖活动
与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坚持每日行走,并里程数排在前列的同学,将从中选一批同学,组成上海市大学生环保暑期
社会实践团队。该队纳入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目录,并按照主办单位的相关规定组织管理。活动组委会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在活动最后阶段,举办总结颁奖活动,为活动积极分子、协会社团、优秀学校颁奖。同时举行2014上海大学生环保暑期社会实践队授旗出征仪式。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名誉队长,鼓舞士气。
六、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突出创新。各承办单位要认真做好本次市级重点活动的承办工作,负责本活动的市级发动和校际协调工作,做好通知联络和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校级及基层学生会、研究生会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各级团学骨干在同学中当好排头兵,为本次活动的顺利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高校的相关活动要求充分发挥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的作用,在微博上发布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各承办单位鼓励本校师生和其他高校学生参与网络点评和微博发言,并充分发挥传统宣传优势,有效运用各种媒体舆论。活动全程由文汇报、青年报全程跟踪报道,结合市学联及各高校新媒体平台进行持续性宣传。
(三)加强总结,及时报送。各高校要认真收集每项活动的照片、学生感想和社会反响等,制作成各种形式的总结,定期报送团市委。
联 系 人:江赉朱薛伟
联系电话:***7
电子邮箱:xuexiaobu021@126.com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学生联合会2014年3月5日
一、上海大学“百日千里”启动仪式:邀请上海大学学校领导/院士
作为领跑者,举行“百日千里”领跑仪式。
参与对象:校领导、院士、院(系)领导,学院团委老师、参加
活动的学生。
时间:3月24日-3月30日某天早上7点。
活动内容:领跑仪式,开展活动宣传、APP产品宣传、设置上海大学标志性建筑站点、礼品兑换等丰富活动。
二、宣传、组织方案:
1、发动阶段:制作文字、图片、视频等活动宣传资料,通过乐乎论坛、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发动;各学院、各班级层层组织发动,发动上海大学快乐夜跑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结合体育学院现有的晨跑活动做结合。从而推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
2、日常推进:学生携带安装活动APP手机参加行走活动,APP实时汇集、发布每个参与者及每个学院的行走数据,以及个人、学院参与活动的排名,这些数据将同时在人人网、上大信使微博、上海大学学生会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在APP内也将有上海市统一的徽章、称号等来展现排名情况。
3、各院(系)团委、学生会可与班团活动、升国旗仪式等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行走”活动,并做好相应的组织、宣传工作;同时也可以邀请“行走达人”进行分享健身心得及健身成果,给广大同学做好相应的体育锻炼、生命安全等教育。
4、组办方将组织以“植物、绿色、健康”微电影邀请赛,各学院、社团、班级和个人可以自行拍摄记录跟行走相关的各类活动及参与者的感人故事,进行集中评选与展示。
三、奖励:
1、对坚持每日行走,并里程数排在前列的同学,将从中选一批同学,组成上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组委会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2、校团委将为活动积极分子、运动达人、协会社团、优秀学院颁奖。
3、该项目将列入年度校园文化活动考核。
第二篇:大学课前一分钟挑战赛
课前一分钟挑战赛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风能工程系学习部
2014年04月
课前一分钟演讲比赛
一、活动目的:让同学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锻炼同学们的演讲的能力。给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此来鼓励广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其综合素质,展示新时代理工学子的青春风采,增进思想交流,繁荣校园文化,并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演讲水平,展示个人才华,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活动意义:为了浓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开展演讲比赛是一次以展现个性为主题的活动,意在提供展示同学们自我的舞台,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通过台上公平的挑战,让大家勇敢的展现自我,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带出友谊,并在竞争中进步。
三、活动口号:课前一分钟展示个人才华
四、大赛宗旨:公平、公正、公开
五、比赛主题:以“课前一分钟挑战赛”为主题,尽情发挥各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主张观点及演讲才能,以新颖的角度和方式,阐述对“课前一分钟挑战赛”的深刻理解。
六、活动时间、地点:
1、全程赛季:第11周至第12周
2、初赛时间:第11周-第12周(各班级自行安排)决赛时间:第12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3.比赛地点:三教110教室
七、具体安排:
(一)赛前准备
1、到各班级进行宣传
2、参赛选手报名
3、主持人的选定
4、比赛场地布置
(二)比赛流程
1、赛制:
按比赛规则与要求进行,于5月10号结束
2、要求:各班按名额选拔出优秀选手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与要求参加比赛,并服从大赛组委会的合理安排。
八、比赛要求:
1、挑战赛为无命题演讲,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感情真挚。
2、文体不限,选手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参赛,演讲需脱稿,使用站立式演讲。
3、如有背景音乐等,则自备光碟,并在赛前统一交至组委会。
4、服装需整洁、大方、美观,如需道具,请自备。
5、比赛迟到十五分钟以上的选手取消参赛资格。
6、演讲时间不超过3分钟。
九、评分标准:
1、比赛实行十分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具体标准: ●仪表形象:(2分)
1)着装整齐,大方得体。(1分)2)姿态自然,动作适度。(1分)●演讲内容:(5分)
3)观点鲜明,符合主题内容。(3分)
4)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分)
5)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1分)●语言艺术:(3分)
6)发音标准流利,音量适中(1分)7)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1分)
8)表现力、应变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1分)
3、评分规则:
评委明确给出分数(评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由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加总,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成绩,按成绩排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十、奖励:
视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原则上不得超过学院奖励标准。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十一、人员安排:(待定)
大赛评委组:
总负责人: 主持人:
现场纪律维持及后勤工作人员: 其他人员:
第三篇: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校长是罗宏杰教授。
1922年10月,上海大学创建,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续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现设有27个学院和2个校管系;设有71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2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9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其中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66%。目前学校正在推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建设,推行以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69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9100人,本科生24600余人,高职生3200余人。另外,还有成人教育学生11000余人。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由名师领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国际化、高素质、基本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教授510余人、副教授9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00余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入选上海市“千人计划”3人,上海市“东方学者”2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
上海大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0位左右,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5位左右,专利申请与授权数位于全国高校20位左右。2011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经费7343万。随着学校文科的快速发展,文科科研实力大为增强,2011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8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4项。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学校已与29个国家13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14个国家的3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学生交流关系。学校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3000余人,其中学历生520余人,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累积达37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报刊320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逾60TB。学校信息化建设以覆盖全校、快速便捷的网络为基础,为教学管理、科研协作、学习交流提供了较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荣获全国“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8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3月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钱伟长校长倡导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师生中不断弘扬光大。
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交叉战略、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第四篇:上海大学汇总
1.复旦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 本科)
2.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3.同济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4.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5.华东理工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6.东华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7.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8.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9.上海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上海市,本科)
10.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本科)
1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本科)
1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本科)
13.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本科)
14.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本科)
15.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市,本科)
16.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本科)
17.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本科)
18.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本科)
1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本科)
20.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市,本科)
2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市,本科)
22.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市,本科)
23.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市,本科)
24.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市,本科)
2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市,本科)
26.上海商学院(上海市,本科)
27.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28.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29.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1.同济大学同科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本科)
33.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本科)
34.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市,本科)
第五篇: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主管部门:上海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官方网址: 招生简章:admission.shu.edu.cn/
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学校占地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本文献370余万册。拥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设有28个一级学院,4个二级学院,拥有全日制学生共计37329人。全校设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和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评选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上大连续多年排名全亚洲百强。在最新的QS2014亚洲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位列全亚洲第72名,中国大陆前15位。
1994-2010年,蜚声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任校长,上大实践并延续了钱老的教育理念,是中国第一所引进“三学期”制高校,是采取国际通行学制的先驱。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上大成立时,正值国父孙中山于广州蒙难脱险,留驻上海,筹划改组国民党,培养革命人才,对上大甚为关注。他希望上大办成“以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革命学校。上大集中众多共产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一个重要活动据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称“上海大学是赤色大本营”。上大师生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上大因其历史功绩和地位,被称为“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在当时的流行一句俗语:“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上大跻名当时的中国一流名校,培育出许多重要的国共两党领袖人物。
1922年春,牧师王理堂(烈士王霁初的伯父)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创校校长。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他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等师范学校事发,陈独秀力排众议,经主导党中央研究后,决定接受师生们的要求,将东南高等师范改建为上海大学。1922年10月23日,该校由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邀请于右任出任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等人担任校董,邵力子为副校长(当时是共产党员,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
1923年12月校最高会议即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为当然评议员,评议员有邵力子、叶楚伦、邓中夏、瞿秋白等10人。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于右任,委员邵力子、韩觉民,主席陈望道。校务长(总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帧、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徽、侯绍裘、张作人。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汪精卫、刘仁静、胡汉民、戴季陶等曾来校演讲,在国内学界引起轰动,也为上海大学的发展注入巨大推力。校董由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担任,校长由国民党人于右任担任(不主持日常校政),副校长由邵力子担任(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每月补助上大1000银元为办学经费。
1924年2月,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学校迁至租界西摩路(今陕西北路)29号和时应里民房等处继续办学。其中有李硕勋,李鹏的父亲,革命烈士。
1925年5月30日,上海大学成为五卅运动的先锋队。参加上海“五卅”反帝运动的统一指挥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学生代表有:赵君陶(李硕勋的妻子)、关向应(共青团委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杨尚昆(曾任国家主席)、许乃昌(彰化人,1923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邱清泉(浙江永嘉人,上海大学社会系,国军将领,在昆仑关战役大败日军,死于淮海战役)、何秉彝(在参加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中壮烈牺牲)等。
1925年6月4日,学校被英国军队占领、封闭。7月,迁回闸北中兴路,设临时办事处继续招生,后租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167弄位置)15幢民房为校舍。
1925年9月10日开学上课,弄堂口挂于右任所书“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附设有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
1926年9月7日,上海10万人参加“九七”国耻纪念大会,追悼各地死难烈士,上大许多学生参加并组织领导。担任全国学总委员的李硕勋主持大会,林钧主祭。上大师生周水平、刘华、贺威圣先后被军阀政府杀害。
1927年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学生。5月3日,蒋介石指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查封上海大学。上大被国民党军警当局取缔封闭而终止。部分师生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并把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建国后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创立,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一所多科性重点大学(全国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
1959年定名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书写校名, 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副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创立。
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前身上海工学院创立。同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新校址落成,迁入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办学。1972年上海工学院和中国机械部所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合并。
1979年上海工学院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
1983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专、合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分校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所人文见长为特色的高校。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学。四校合并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李鹏总理为新上海大学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李岚清副总理也为学校题了词:“自强不息,砺志改革,发挥联合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一致通过上海大学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次年通过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由此,标志着上海大学进入“211工程”全面建设阶段。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5月1日,上海大学建有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2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社会学、力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科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设计学、社会学、力学、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钢铁冶金
上海市一流学科(11个):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学、电影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线电物理、固体力学、材料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8个):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影学,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传播学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个):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中国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
“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3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2个):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群、高新技术与工程学科群、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和经管类学科群等 学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此次评估中,上大共有39个学科参评,排名全国前五的学科有2个,前十的学科有8个,前十五的有11个。具体评估结果如下: 理学类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系统科学史 6 4 统计学 45 数学 25 5 化学 48 物理学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