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提纲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填空(1分x10道)及选择题(2分x10道)
1、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
2、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三大诗人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市民文学中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列那狐传奇》。
3、希腊神话的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4、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6、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品,前者是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后者是描写海上漂流的史诗。
7、埃斯库罗斯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他的代表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他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8、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中世纪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
9、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10、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但丁。
11、《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原题为《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12、皮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抒情诗《歌集》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他使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歌中一种新诗体,获称“桂冠诗人”。
13、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宣扬“幸福在人间”,奠定了短篇小说的基础。
14、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倾向,一种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倾向。
15、西班牙的维伽被誉为“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是《羊泉河》。
16、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17、塞万提斯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18、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塞罗》和《麦克白》。
19、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是《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修孙》。
20、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答尔丢夫,他的另一部喜剧《悭吝人》又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阿巴贡。
21、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是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
22、被誉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的是卢梭。
23、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有施莱格尔兄弟。
24、席勒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5、歌德的《浮士德》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
26、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伦,雪莱,济慈;
27、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是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28、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发表了《鲁滨孙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
29、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普希金。
30、“多余人” 的概念最早是由赫尔岑在他的著作《往事与随想》中提出来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之后还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靡夫和屠格涅夫的《罗亭》中的罗亭。
31、《红与黑》中的红指的是红色的军服,黑指黑色的教服。
32、在《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中,福楼拜形成并完善了他的小说文体的特有风格,即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笔调。
33、左拉评价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34、“小人物”的形象是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形象之一,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可是,经过果戈理的《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这类形象不断受到作家的重视,这种现象是俄国文学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标志。
35、鲁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残酷的天才。
36、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是惠特曼
37、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是莫泊桑。
38、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39、罗曼·罗兰被称为不朽的史诗,使他成名的是他的一系列传记作品,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甘地传》,和《亨德尔传》等。
40、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他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即冰山文体。
41、普鲁斯特誉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追忆似水年华》。
42、埃纽斯被称为罗马文学之父:西塞罗被称为欧洲散文之父。
43、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步文人史诗。
44、阿普列尤斯的《金馿记》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45、卢梭的代表作有《新爱洛依丝》、《爱弥儿》、《忏悔录》。
46、欧洲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浮士德》《伊利亚特》《神曲》《哈姆莱特》。
47、缪塞的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夫。
48、夏多布里昂的《勒内》塑造了一个患“世纪病”者的典型。
49、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50、塑造“拜伦式英雄”雏形的作品是《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塑造的两个“拜伦式英雄”的诗剧是《曼佛雷德》和《该隐》。
51、拜伦式英雄的主要精神特质是:a、分类整理法b、人物再现法c、塑造典型坏境中的典型性格
52、从社会层面看,《奥塞罗》的悲剧是王权悲剧,《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夫权悲剧,《李尔王》的悲剧是父权悲剧,《麦克白》的悲剧是篡位悲剧。
53、流浪汉小说以流浪汉为作品主人公,多用自传体和回忆录形式写成。
54、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戏剧创作要使情节、时间、地点都保持“整一”。即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三一律”虽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是束缚。
二、名词解释(4分x5道)
1、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史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星雨欧洲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流浪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以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小说主人公大多是广大的破产者、流浪汉,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以玩世不恭对待生活。无名氏的《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2、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引起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最高。
4、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他的《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的统称,这些形象带有拜伦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他们是公然蔑视上流社会习俗道德的抗议者;是倔强刚毅、孤军奋战的叛逆者;也是脱离群众、忧郁孤独的失败者。“拜伦式英雄”体现了19世纪上半叶一部分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共同特征。他们对权贵和上流社会的反抗有积极意义;但他们的个人主义和悲观情绪,也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5、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
6、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7、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家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提倡人权、人性,反对神权、神性;提倡个性解放,弘扬人的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的智慧和理性,反对宗教神学的神秘主义。
8、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主要成员。他们都著书立说,用30年时间编著了一套37卷的《百科全书》,用新的世界观审视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集近代知识之大成,使唯物主义“成为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百科全书派”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9、文人史诗:以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地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就体现了作者爱国敬神的思想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简答(6分x5道)与论述(10分x2道)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有四个分期:第一分期为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第二分期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历史上称为大移民时代,文学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第三分期为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文学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第四分期为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初,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1、简答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2、《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答:浮士德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在上帝、魔鬼和浮士德所构成的三角关系中,他是作为整个人类的代表而存在的。他一生奋斗的结局,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代表着一种向善的、积极肯定的精神,也体现着人类强烈的追求意识。他对于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的否定来实现的,贯穿着积极的辩证精神。他的思想和行动都紧贴着现实,立足于对他的认识与探索,立足于实践创造。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和恶的矛盾统一体。在他身上,存在灵与肉的矛盾,魔鬼正是利用他性格中“沉溺于迷离的爱欲”的一面,引诱他堕落,使他屡犯错误,屡陷迷津。节欲精进的内在要求,又使他获得战胜诱惑的力量。因此,在去恶向善,即排除欲的干扰,攀升灵的境界的过程中,浮士德形象尤其突出了人类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历史作用,浮士德及其结局表明了人类的光明前途。
魔鬼靡菲斯特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是一个极具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他并不是那种狰狞可怖、吸血陶胸的恶魔,而是魔怪与人性奇妙混合的复合体。他以多变的外貌和身份出现在诗剧中:怪异的黑色卷毛狗、文雅的漫游学士、放荡的容克贵族、谄媚的宫廷小丑与老丑的福尔基亚斯、贪婪的海盗船长和凶狠的工地监工等,但他是始终都突出地表现了奸诈狡猾、冷酷无情、玩世不恭、淫邪下流等性格特征。因此,靡菲斯特首先是恶和否定精神的代表,正如他所说:“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恶’,这便是我的本质。”他把危害人类、制造罪孽当作自己的使命。(自己举些例子来说明)
靡菲斯特也是一个极富辩证品质的人物形象。他那种虚无主义的彻底否定和幸灾乐祸冷漠无情的讽刺嘲笑,也包含着对社会罪恶的激烈否定和辛辣嘲讽,且格外深入透辟,切中要害,常常闪现出洞察世情的智慧和真理的光芒。他对荒淫腐化的宫廷,贪婪无耻的教会和金钱万能的社会风气所作的深刻揭露和尖锐的讽刺,就具有积极的反封建作用。靡菲斯特形象的辩证特质和特殊意义,尤其表现在他和浮士德的辩证关系上:他既是浮士德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又是一种磨练、激励的力量,是“作恶造善之力之一体”。他对浮士德所作的各种引诱,都从恶的动机出发,要把他引诱到沉沦与毁灭;但他这种引诱却在是客观上推动浮士德步步向前的动力,是浮士德在生活实践中转化为“造善”的结果。虽然他的引诱使浮士德不断地陷入错误之中,他也将他导向生活实践,并不断地为他开拓出新的领域,促使浮士德从错误和迷误中探索到正途,不断向真理前进,最终完成了精神性格的发展。作者正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美和丑,成与毁,勤与惰等对立面的冲突、斗争与相互转化,体现出人类前进道路上的辩证历程的。靡菲斯特与浮士德的对立统一,还在于他本来就是浮士德形象中消极一面的体现,是居住在浮士德胸中的私欲和恶念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他和浮士德一样,是诗人歌德形象的一种写照,是他性格中魔性的写照。歌德曾说:“不仅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厌的企图,就连那恶魔鄙夷态度和辛辣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
3、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斯汤达的《红与黑》在法国19世纪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环境中,出色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于连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复辟时期的斗争形势和各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使他的性格具有反抗和妥协的两面性。一方面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在他的思想深处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扬怀有深深的抵触情绪。于连不堪忍受父兄的打骂,几次想离家出走,表现出对独立人格的渴求。他的父亲让他到市长家当家庭老师时,他回答说:“我不愿当奴仆”;当市长把他当奴仆一样训斥时,于连眼里露出复仇的目光,愤然回答说:“先生,没有你我不会饿死。”为了报复市长,他在夜里乘凉时,握住了市长夫人的手。他占有市长夫人以及后来要征服玛特尔小姐的行动也有着这种报复和反抗意识。在于连看来,这是他应做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正是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受到压制后的不满情绪的流露。拿破仑给予平民以飞黄腾达的机会,如今这种机会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出人头地、个人幸福的理想,他又要依附和投靠上层社会。像于连这样有才能的平民青年如同种子要发芽一样,仍然要寻找向上爬的机会。他看到主教丰厚的收入,便想到当教士,于是背诵《圣经》,愿到神学院去,忍气吞声地想适应那里的生活。他看到侯爵能让他改变平民的命运,便甘心为他效劳,不再反抗了。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直到他发现贵族阶级对平民存在根本的敌视以后,又恢复了反抗精神,宁死也不肯妥协。于连的多变反映的是复辟王朝时期谋求个人奋斗的平民青年的特点。
于连是一个野心家,虚伪是他改变命运的手段。他说:“虚伪是我争取面包的唯一武器。”在贝尚松神学院,于连感到这里一切都阴森可怖,充满虚伪、奸诈,是一间人间地狱,但他不愿离开他,因为“背弃了他的幻想,便不会有前途,更不会有事业,那就等于死亡”。于是他学会了用虚伪对付虚伪。他本是无神论者,讨厌虚伪无用的神学和宗教礼仪,把彼拉神父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但他又把自己装扮成最虔诚的教徒,很快学会了宗教礼仪,并选中彼拉为自己的忏悔神父;他的行为只是一连串的虚伪。后来他到了„„(第206页的第二段)
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崇拜拿破仑,又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性格和思想的复杂性。
于连的悲剧表明,在王政复辟年代,一个平民青年要凭个人奋斗去实现个人的名利欲望,挤进上层社会行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他的悲剧是广大平民青年命运的概括,这深化了小说反复辟的思想内容。
4、简答《红与黑》的艺术特点;简答《红与黑》中“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意义。
答:《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②“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③“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袍。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⑤“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穿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5、简答拜伦诗歌讽刺艺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拜伦式英雄的特征?
答:讽刺艺术特点:a、揭发性:揭露英国政府的残酷与腐败,社会关系的邪恶。b、抨击性:抨击欧洲的反对势力,反暴君,反奴役。
英雄式特征:a: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b:孤独性:高傲不羁,唯我独尊,鄙视一切。C:浪漫性:大都有浪漫爱情,充满感情,为爱复仇。
6、熟悉莫里哀的主要作品;简答答尔丢夫的形象特点和《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答尔丢夫的形象特点及其典型意义:⑴伪装的虔诚信徒;⑵地道的贪欲之徒;⑶阴险狠毒的恶人。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
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他高度地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词。
《伪君子》的艺术特色: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矛盾鲜明突出;②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③喜剧语言富于个性化;④基本按照古典主义原则创作,但又有所突破。
7、熟悉塞万提斯的主要作品;分析堂吉诃德的形象特点及典型意义。
答:堂吉诃德的形象特点及典型意义:
⑴堂吉诃德是一个千古不朽的喜剧形象。这主要从他矛盾复杂的个性上体现出来。他的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头脑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的内在矛盾是形成他喜剧性格的根源。譬如:①喜剧性的外部动作„„②与桑丘的喜剧性冲突„„③与幻觉的喜剧性冲突„„④与劝阻者的喜剧性冲突„„(省略处为结合小说内容作分析)
⑵具有悲剧性格的喜剧人物。堂吉诃德和作弄者的冲突反映出其喜剧性格的悲剧成分。他虽有理想和优秀品德,却不被人所理解。他的惩恶扬善、主持正义的努力不被社会承认,一概被取笑,这是很可悲的。他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的喜剧人物,其悲剧是一种内在人性的悲剧,世界的荒谬和人们的轻视,使他的献身行为成为一种受难的悲剧。
⑶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⑷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为正义而斗争的执着精神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的精神,他表现了人类为真理斗争的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境界
8、简答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答⑴在人物塑造上,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善于运用内心对白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⑵在情节结构上,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富有生动性与丰富性特色。
⑶在创作方法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9、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答:思想内容: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象征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在理性(维吉尔)和信仰(贝阿德丽采)的指引下,经受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的理想境界。
艺术成就:(1).第一人称的内焦点叙事模式。(2)、神圣而又神秘的数字框架。(3)、独树一帜的寓言化手法。(4)、别具一格的内心独白技巧。(5)、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6)、语言以及格式的创新。
第二篇: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卢梭(儿童权益的守护神)的自然教育理论(含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代表作
1.卢梭的教育著作:《爱弥儿》(1762),创立了“自然教育理论”
2.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
位,无须成人的灌溉、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卢梭“回归自然”教育也是“消极教育”)
3.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回归自然”、遵循天性——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4.自然教育理论的最终培养目标:“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5.自然教育的原则:正确对待儿童和给予充分自由;由于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二、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概念和内容),代表作
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总结了他早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建构了自
己的社会观和教育思想。
2.教育目的:
人人都应受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获得符合他的天性和社会地位的教育
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发展
教育的措施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天性纳入社会秩序的正规,并促使他们把自己提升到道德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才既是个性“完整的人”,又是人格上真正独立的人。
3.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具体
包括4个方面:
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要心理学化;
教学内容要心理学化(要素教育理论);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心理学化(直观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儿童的自我教育要心理学化
4.(初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结晶)要素教育的含义: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
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在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5.要素教育的内容:
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智育的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体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各种关节的运动。
三、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代表作
(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
1.道德教育理论:
1)教育的根本目的:五道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2)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就是“通过
教学来进行教育”。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引起的智力活动。
3)道德教育:儿童管理和训育(儿童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种恶行的预防,而训育是为了美德的行成)。
赫尔巴特的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训育分为4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训育的具体实施有六种基本的措施: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主要作用是“引起学
生作出选择”);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
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兴趣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五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四、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的幼儿园教育理论
一、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
2.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3.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体格,锻炼感
官,使其正确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活动中,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
自我活动(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
游戏
社会合作、互相和参与(重要教育原理)
三、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歌谣
恩物: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内在规律(恩物满足三个条件:
1、理解认识世界
2、包含预
示功能
3、部分与整体)
作业
运动游戏(根本原则:“部分-整体”,有助于儿童了解个体与团体的关系。)
自然研究
五、新教育运动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实验学校;进步教育运动概念、代表人物,及其
制度和教育方法(昆西教学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此阶段思潮的共同特点
(一)新教育运动概念: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
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也称为新学校运动。
1.代表人物:雷迪、利茨、爱伦·凯 《儿童的世纪》(自由教育)、德可乐利
2.实验学校:
英国雷迪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1889);
法国狄摩林罗歇斯学校(1898);
德国利茨乡村寄宿学校(1898);
比利时德可乐利生活学校(1907)德可乐利教学法
(二)进步教育运动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也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
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1、代表人物:帕克,帕克赫斯特,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
2、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帕克):
主要特征: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3、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是一个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1)道尔顿制的主要特征:
学校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
业室配有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2)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自由与合作。
——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4.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
设计教学法的核心——有目的的活动
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
1)设计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
计的学习单元。他根据不同的目的,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设计、消费者设
计、问题设计、练习设计。其中以生产者设计为重点,它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
.提出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
2)设计教学法的意义: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练习。
(三)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前期欧美新教育思潮之间的共同特点:
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
儿童视为强制行为的对象。
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以及比较和测量
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六、蒙台梭利的幼教思想,纪律的形成,儿童之家的训练、代表作
1、代表作:《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心理具有吸收力
发展具有敏感期
发展具有阶段性
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重视早期教育;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奏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及时、合理的安排。
(以遗传为中心的前提下,蒙台梭利把遗传与环境、教育这些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统一起来。)
4、纪律的形成:蒙台梭利所谓纪律赖以建立的自由活动是指一种首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幼儿
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工作可促进非压迫、非强制的纪律的形成。这一主张的实质是“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来”。
5、蒙台梭利教学法(即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之家的训练:
感官教育(尤为重视触觉,循序渐进原则,分解的方法)
初步的读写算的练习(先写后读)
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
6、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的异同:P3
51七、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论,思维与五步教学法,道德教育途径方法
(杜威是“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1.教育本质观:三个命题的涵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与社会脱节)
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
2)教育即生长(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以解决方法论问题)
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
要的要求;杜威所说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
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具有民主主义的意义。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以解决知识经验如何得来的问题)
经验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受环境的塑造。
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
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2.教育目的论
1)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抑,在于要求教育
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2)杜威的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
具。
理想人的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与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合作意识
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3.思维与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从做中学。
思维:反省思维---对某个经验情景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
求得一个新情景,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
五步教学法: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运用检验他的观点,使这个观点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
否有效
第三篇: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txt
骑士文学
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传奇的常见题材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流浪汉小说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是一种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基本上取材现实生活;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
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称为“大学才子”。代表作家有:托马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马洛:《帖木儿》《马耳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巴罗克文学
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7世纪。原指“一颗不圆的珍珠”,后来发展为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与这种富丽繁复、精雕细刻的风格相仿的文学被称为巴罗克文学。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因围绕《百科全书》的编纂,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结合成了一个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伏尔泰、卢梭。他们用新的世界观审视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集近代知识之大成,使唯物主义“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
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于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狂飙”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狂飙突进运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更繁荣的新阶
段。
湖畔派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诗人华兹华斯。他与柯尔律治和骚塞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1798年,华兹华斯在他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英雄主人公形象,他们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不满现实又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自然派小说
“自然派”是19世纪30~40年代在俄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要求文学创作真实反映生活,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现实,注重描写下层人民的命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别林斯基接过这个名词,肯定“自然派”的创作,并加以理论总结。于是,“自然派”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简答题
1、简述但丁《神曲》的二重性及主题思想
恩格斯认为意大利的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
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
主题思想: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2、简要分析《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1)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情节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而展开,地点集中在奥尔贡家里,时间没超过24小时。(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达尔杜弗是单一的伪善,奥尔贡是单一的盲从。
(3)剧本结尾生硬,歌颂了明察秋毫的国王。
(4)悲剧杂糅进喜剧的体裁。
(5)丰富的戏剧手法: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等民间闹剧手法,制造出喜剧效果。
(6)运用夸张、反讽手法,形成了大量精彩的戏剧语言。
3、简述《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充满了人道主义激情,它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
(1)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世界”,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
(2)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3)歌颂人民革命。
(4)崇信仁慈博爱的感化教育。(5)塑造了人道主义典型。冉阿让是理想化的道德家典型,米里哀是披着主教道袍的人道主义者,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雨果的人道主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但他把仁慈博爱当作救世良方,带有空想性质。
4、简述《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1)鲜明的对照,如善与恶对比。(2)神奇的夸张,如冉阿让超人的体力。
(3)奇特的想象,如珂赛特林中打水,看见木星的描写。(4)紧张的情节,如沙威追捕冉阿让的描写。
(5)奔放的热情,如巴黎街垒战的描写。
(6)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结合。
6、简要分析爱玛悲剧的根源。
爱玛悲剧的根源是卑污得令人窒息的现实。爱玛天生丽质,她的父亲为了让她受到上等教育,把她送到修道院去,她却受到不良影响,养成了向 往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思想和爱幻想的习惯。她一旦同社会接触,这两个方面便发展起来,而平庸的现实就在其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从侯爵的舞会看到了巴黎社交生活的缩影,这令她嫉妒不已。罗道尔弗看穿了爱玛渴望的是什么,便乘虚而入,爱玛从此不可遏止地走向堕落和毁灭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爱幻幻想的习惯也变本加厉地发展起来。她具备了被称为“包法利主义”的这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她的悲剧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冲突的产物。封闭、庸俗的社会环境对人物的精神和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7、简述《死魂灵》的主题思想。
(1)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的衰亡的历史。通过对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揭示了专制农奴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作品还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8、简述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态度。
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1)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他把安娜塑造成一个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他赞美安娜的典雅、端庄、美丽、聪明和质朴,同情安娜的不幸遭遇。
(2)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缺乏理性,放纵情欲。他谴责她缺乏忍让的宗教感情,没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并在卷首语写下圣经引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表明他对安娜的责备。
9、简析《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形象。
《死魂灵》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地主形象,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1)玛尼科夫是一个庸俗无聊,耽于幻想的地主典型,成天想入非非而无实际能力。(2)科罗潘契加是一个愚昧守旧,穷于经营地主典型,一生追求的是金钱。
(3)罗士特莱夫是一个肆意横行,狂赌滥饮的流氓地痞式的地主典型,成天吹牛撒谎,惹是生非。
(4)索巴凯维奇是一个冷酷专横,贪婪狡诈的地主典型,痛恨一切人类文明。
(5)泼留希金是一个集没落地主卑劣丑恶之大成的地主典型,极度吝啬和贪婪。
10、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由于古典主义是法国君主制的产物,古典主义作品的中心主题就是宣扬个人利益和情感服从王权和国家利益。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遵守公民义务。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作家把理性作为创作必须遵守的原则,谴责丧失理性,情欲泛滥造成的罪恶。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克》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
(3)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型,采用古代题材和体裁塑造形象,表现时代精神。戏剧遵守“三一律”。语言准确、明晰、典雅。强调赋予人物某一种品格,使人物性格固定化、类型化。
11、《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1)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互交织的线索组成。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2)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事件叙述。论述题
1、论述《哈姆莱特》的思想艺术成就。
(1)莎士比亚的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开掘的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以描写人及人的自然本性为核心,在戏剧冲突的建构上,表现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理智、信念与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这就构成了内与外双重矛盾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冲突在根本上又起因于人的内在精神与心理因素的差异性,外在冲突最终又是为展示心灵服务的。
善运用内心独白,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地展示出来。哈姆莱特的多次独白,就表示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披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
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哈姆莱特》形象众多,作者突出人物个性的手法主要是对比。老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同为君王形象,但前者“相貌优雅”、“精神威凛”,如同“天神”一般;后者“乱伦奸淫”、“诡诈阴险”、“卑鄙无耻”。
(2)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士比亚剧情节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
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冲突。《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报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三条线索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使戏剧场面不断转换,造成戏剧高潮,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
(3)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此剧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勾画出了一个矛盾重重、内外交困、险象环生的国家现实,令人不由得不联想到作者所生活的现实状况。作者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也融汇进了浪漫主义的因素,从而使剧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和谐统一。莎士比亚悲剧之所以具有巨大而迷人的魅力,其根源就在这里。
(4)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等形象化语言。
2、论述《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性作品,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灵魂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1)《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歌德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天上序幕》,上帝与魔鬼靡非斯特的争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阴暗的书斋是中世纪精神牢笼的象征。浮士德从书斋中走出来,表示了作家对中世纪思想体系的否定以及他要恢复人与自然联系的渴望。浮士德人生探索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现实的根据和时代精神发展的依据,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欧洲和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精神发展的某一个时期。
(3)《浮士德》也反映出了此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
歌德回避了社会革命,仅把社会发展的过程归结为个性完善,是典型的唯心史观的表现。浮士德没有认识到唯有革命,才能创造出更为合理的社会。《浮士德》中所体现出来的用劳动来建立幸福乐园的理想,也只是一个空想的、抽象的纲领,是歌德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
3、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5)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4、试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
《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出色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整个作品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
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列文的心理过程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对个人幸福、生命意义的探索。在农事改革上,他经历了理想的追求到失败后的悲观;在个人生活上,他经历了爱情上的迷恋、挫折、失望到婚后的欢乐、焦虑、猜忌、痛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他的心理运动是伴随着精神探索的历程有层次地展开的。
小说对安娜的心理过程的描写,则侧重于展示其情感与心理矛盾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她一方面厌恶丈夫,另一方面又时有内疚与负罪感产生;一方面憎恨伪善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依恋这种生活条件;一方面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又不断为之感到恐惧不安。作者把她内心的爱与恨、希望与绝望、欢乐与痛苦、信任与猜疑、坚定与软弱等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与心理流变详尽地描述出来,从而使这一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小说中有许多对人物瞬间心理变化过程的描述。小说在写列文第一次向吉提求婚时,关于吉提内心变化的那段文字,是十分精彩的。
(2)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言,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
作者认为,人的感情的本能和非言语的流露,往往比通常语言表达的感情更为真实。因为语言常常对各种感受进行预先的“修正”,而人的脸孔、眼睛所揭示的都是处于直接的、自然的发展中的情感与心理。这种直接的、自然发展中的情感与心理是作者热衷于捕捉的。安娜因其具有被压抑的生
命意识,灵魂深处才蕴蓄着荡漾的激情,时不时地通过无言的外在形态流露出来,使她富有超群的风韵与魅力。
(3)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描写的内心话语则常常表现出不规则、间断跳跃和随机的特点,使所揭示的心理内容更真实、自然和深刻。小说对自杀前安娜的内心话语的描写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段内心话语把处于生与死的恐惧中的安娜复杂而混乱的情感与心理内容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5、比较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同点:
(1)法国文学的特征:
①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
盾。
②揭露了金钱的罪恶。③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2)英国文学的特征:
①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②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③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
向。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
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3)俄国文学的特征:
①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②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③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④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6、司汤达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有“心灵辩证法”的赞誉。
相同点:
(1)司汤达: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
托尔斯泰: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感情和意念,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意识。
(2)司汤达: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
托尔斯泰:注意挖掘人物心理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的各种因素。
(3)司汤达:通过感情瞬间的变化展示人物性格。
托尔斯泰:喜欢描写瞬间的激情状态和心灵的彻悟。
不同点:司汤达善于描写对不同环境的心理感受。
托尔斯泰注重表现人物心灵运动的过程。
7、比较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
相同点:
(a)19世纪英、法、德三国的启蒙文学成就最高。(b)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c)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d)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不同点:(1)英国: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弊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①法国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思考,从
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②为大革命制造舆论,文学的革命
性、战斗性更强。
(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3)德国:
①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
(爆发了狂飙突进运动)
8、分析《神曲》中新旧世界观的矛盾。
《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反映着作者神学世界观和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
但丁指出,要走出迷津应由代表理性的维吉尔来引导。按基督教的说法:当人类感到迷惘和困惑时,只有在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指引下,才能如愿以偿。然而,在序曲中但丁把这一中世纪的荒谬观念彻底推翻,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地狱第一层住的是异教徒。在诗人笔下,这里却是宏伟的城堡、美丽的溪流、青翠的草地,没有苦刑。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这种崇敬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新思想。
然而,但丁毕竟是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在对待诗中一些人物的态度上也常常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放在地狱里受罚;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书中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这些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炼狱的七层是根据经院哲学派的七恶划分,但是在如何改造恶习的问题上,但丁把改造恶习的权利和责任交给人,人靠自己的忏悔和行为改造自己。他强调的是人本身,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支配。所有这些方面,都表明了新旧世界观的冲突。
从艺术形式上看,《神曲》采用了梦游世界的宗教框架,采用了梦游文学的神秘、象征手法,都体现出中世纪教会文学的影响。但同时,《神曲》又常用写实的手法揭露尖锐的党派之争、政教之争,揭露教会黑幕,抨击教会和官僚的劣迹。《神曲》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了民歌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写实手法,都表明了但丁作为“最初一位诗人”的新文化特色。
9、论述《神曲》的艺术特色。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
(1)但丁描写的地域、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2)《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3)《神曲》常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
(4)《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三个境界的结构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
《神曲》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物的描写,反映了意大利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曙光。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外国文学史
18、《外套》:作者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名篇。主人公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简单情节(攒钱买外套,被抢外套,无处控告,悄悄地挂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们所有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来的”。
19、分类整理:就是将作品分成“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2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自解对“轻”与“重”的理解。
2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左拉,简述下内容即可。
22、“恶之花”:就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阴暗和丑恶中发现偶然的或瞬间即逝的美。
23、“间离化”(陌生化):陌生化效果就是借助种种戏剧艺术手段„除去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理所当然众所周知明白了然的因素‟或给它们打上触目惊心引人求解决非自然绝不当然的印记‟。总之使它们失去为人们所熟知的假象揭示它们的社会本质。
24、“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语言含蓄简约,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五:欧亨利短篇小说三大特色:
第一、以底层人民为主人公,描述他们坎坷经历和美好心灵。
第二、巧于构思,常常设计一个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第三、幽默诙谐,洋溢浓郁生活气息
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莎士比亚“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把你来将养”
七、《德伯家的苔丝》艺术特点:
第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而层次分明。
第二、在揭示情节发展必然性的同时也刻意渲染巧合和偶然因素。第三、对自然风光和乡村景物的描写非常出色。分析苔丝的悲剧原因: 命运北郡: 社会悲剧: 性格悲剧:
八、哈代创作特色:(以上和以下重点)
一、哈代以“威塞克斯小说”为核心的作品反映资本主义侵袭之下农村与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宗教、法律的虚伪和反人道本质。
二、哈代的悲剧小说深受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影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相当深刻,景物描写尤其特色,既有耐人寻味的深意,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他的作品带有悲观色彩和宿命论意味。常常把主人公的灾难归因于一种敌视人类的神秘力量。
九、《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物分析: 哈克贝利形象:
首先,他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浪儿,饱受冷眼与歧视的卑微地位铸成了他丰富复杂、豪放不羁、无法无天又讲究实际的个性。其次,哈克贝利最动人的性格是酷爱自由,富有冒险精神。再次,哈克贝利具有正直与善良的心灵。
主题:反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歌颂白人与黑人的真诚友谊,鲜明的人道色彩和批判锋芒。
十、《罪与罚》故事情节及艺术特色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复调小说
定义: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其实,就是指作者自己多个人格的对话。
2、特点: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只是做为作者描写的对象或客体,并非是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表现者,而是自我意识的主体。复调小说中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的意识,也不按照这种统一的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性格形象的,而是展现具有相同价值的不同的意识世界。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的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十二、娜拉形象:
从戏剧开始,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娜拉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是男权社会中不平等、虚伪家庭婚姻和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叛逆者。
娜拉体现了当时女性摆脱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总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一个美丽、善良、热情、倔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十三、《玩偶之家》艺术特点:
第一、采用讨论法。第二、巧妙运用追溯法,即倒叙法。第三、人物心理刻画细致。
(书)于连高傲而自尊,鄙夷那些趾高气昂、卑劣无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但是为了向上爬,他不惜扮演伪君子的角色。于连蔑视生活腐化奢侈看重风度的巴黎贵族,同时又梦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享受他们的特权。
于连这一形象,揭示王政复辟时期贵族等级制度对平民青年的压迫和摧残。他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十五、托尔斯泰创作特点:
第一、是对内心生活隐秘活动的深刻理解;
第二、是道德情感极为纯洁。并指出作家“最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辩证法”
十六、契科夫的创作特点:
小说和戏剧都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他的短篇小说结构严谨,叙事客观、简练,朴实无华。他的戏剧没有传统戏剧的冲突和高潮,而是在日常生活后面制造丰富多彩的潜流,含蓄隽永,大量的潜台词发人深思,形成独有的抒情性。
十七、《双城记》人物形象:
第一类、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正面人物。如:梅尼特、代尔那、露茜。代尔那是以是一个仁慈的贵族青年。
第二类、是革命者的代表。主要有得伐石夫妇。
第三类、是残忍冷酷、为富不仁的封建贵族。代表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第四类、是有独特性格和行为的怪人。如卡尔登。
十八、《高老头》: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阶级者典型。
拉斯蒂涅是一个从贵族子弟演变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起初,他单纯、热情,穿着朴素,读书用功。三堂人生课,第一堂“极端利己主义”。第二堂,道德虚无主义。第三堂,金钱至上原则。最终完成向野心资本家性格的转变。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没落的贵族的典型。伏脱冷是一个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
句子“她们随便对我笑一笑,噢!那就像是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镀了金”。
二十、《一个人的遭遇》分析
第一,在思想主题方面,它强调人道主义的思想。
第二、在取材方面,有意识地选择普通人物和平凡事件。第三、在美学风格上,突出了悲怆和悲剧性。二
十一、《约翰·克利斯朵夫》(密友:奥里维;暗恋者:葛拉齐亚;)不仅是一个具有非凡艺术才华的音乐家,而且还是一个意志坚强、英勇不屈的具有个人主义反抗精神的英雄。(p241)
艺术特点:音乐性、象征性、内向性、史诗性
二十三、《老人与海》桑迪亚哥的形象:
硬汉形象:
一、充满自信、决不屈从命运;
二、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精神上永远是强者。
硬汉子的另一面:一位善良、质朴的老人。处身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老人将无边无垠的大海比作一个女人,美丽又可爱;当作一位母亲,仁慈而体贴;他将自己的对手马林鱼称做“兄弟”,甚至想亲手喂喂它;老渔夫同情弱不禁风的小海燕,即使在海上紧张的搏斗中,也要同歇脚于船艄的“小鸟朋友”友好交谈。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对对手的尊重与对凶恶的鲨鱼的憎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处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连续八十四天出海捕鱼一无所获的背运,面对小男孩父母的蔑视,老人却十分和善;即使拼死决斗而挣得的一副鱼骨架,也不忘了把鱼头送人钓鱼用;作品中老人与小男孩马诺林之间真挚友谊和交往,也正是体现老人纯洁、善良、慈爱的人生情感。创作特征:
一、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形象,表现了反战和迷惘的主题。
二、塑造了“硬汉子”形象,表现了“硬汉性格”。
三、遵循“冰山”原则,语言含蓄简约。
19世纪中期
梅里美《嘉尔曼》;
小仲马《茶花女》名妓玛格丽特,男主人公阿尔芒。萨克雷《名利场》(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主人公培基·夏泼。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裴多菲·山陀尔是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匈牙利抒情诗王”; 安徒生:《皇帝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 司汤达:《阿尔芒斯》《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巴尔咋可: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舒昂党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董贝父子》《荒凉山庄》《双城记》(巴黎与伦敦)果戈理:《外套》《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是的,有一个正直高尚的人,他始终在剧中活动着,这个人物就是笑”);《死魂灵》(乞乞科夫、普柳什金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成名作:小说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小人物”的传统)《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罪与罚》(代表作)《卡拉马卓夫兄弟》
19世纪后期(与现实主义文学共存的还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莫泊桑:《一生》《俊友》《羊脂球》《项链》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契科夫:《一个官员的死》《变色龙》《万卡》《苦恼》(描写马车夫姚妠对着自己的小马诉说死了儿子的悲哀,反映了劳动者的痛苦、孤立无援及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欧·亨利:19世纪美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象征主义的发源地与中心:法国。
哈代:成就影响最大的是“威塞克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 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斯多克芒“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青年同盟》 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聂赫留朵夫);《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复活》(宗法制农民立场: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玛丝洛娃。“真理都喂了猪,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左拉:自然主义创始人。《卢贡—马卡尔家族》(关于“金融”的《金钱》,关于“工人”的《小酒店》《萌芽》);《萌芽》左拉最优秀作品,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实描写劳资矛盾冲突的杰作。波德莱尔:《恶之花》
王尔德: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诗体悲剧《莎乐美》。“如果新的世纪开始我还活着,那就不仅是英国受不了了”。20世纪前期文学
萧伯纳:1925获诺贝。《巴巴拉少校》。高尔斯华绥:1932诺贝,《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康德拉:《吉姆爷》 吉卜林:1907,“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而获诺贝。动物故事集《丛林之书》。杜迦尔:1937诺贝。《蒂博一家》。莫里亚克:1952诺贝。《蝮蛇结》。保罗·吉约姆·纪德:1947诺贝。《伪币制造者》; 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布登波洛克一家》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德莱赛:《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 刘易士:1930诺贝。《大街》《巴比特》 斯坦贝克:1962诺贝。《愤怒的葡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啊·托尔斯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伊萨科夫斯基:诗歌《卡秋莎》。
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国百科全书)。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1965诺贝“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诗史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劳伦斯:《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约翰·克利斯朵夫》(长河小说)。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大胆的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海明威:《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20世纪后期 戈尔丁:《蝇王》;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一九八四》。杜拉斯:《情人》
高行健:《灵山》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昆德拉:《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玩笑》(”乐观主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小说的艺术》。奈保尔:《河湾》
第五篇: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 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4、《新约》
《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
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
6、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主要功用是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统治。教会文学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
2、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3、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依据其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一般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起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史诗具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多神教成分和异教色彩。其中著名的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冰岛的“埃达”和“萨迦”等。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最著名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4、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其主要题材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产生环境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代希腊神话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2、人文主义人2013年1月
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它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针对教会的神主宰宇宙的思想,人文
主义者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的思想。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肯定。+
3、“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有七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1549年,七星诗社的成员推举杜伯莱执笔发表了题为《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的宣言,主张采用民族语言创作诗歌,废弃拉丁文写诗的传统,其代表诗人是龙沙。
4、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新型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他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5、“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指17世纪一度普遍流行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文学创作。巴洛克是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巴洛克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叠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过分拘泥于形式,不够真实和自然,尤其与现实距离较远。
1、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这场大潮里,涌现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思想家,他们都鼓励运用理性或者理智,让人民以及人类社会“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是启蒙运动的实质。要运用理性去分析经验世界,要分解所有简单的经验材料,分解人们根据启示、传统和权威所相信的一切,以推动自身以及社会的进步。
2、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得名自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性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做了铺垫。
3、正剧
正剧是狄德罗建立的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限,用散文的方式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私生子》和《一家之主》是他的两部正剧作品。
4、狂飙突进运动
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是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一大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像狂飙一样重破社会的黑暗。他们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在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5、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1、耶拿派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被称为耶拿派,主要人物是一对理论家兄弟,即施莱格尔兄弟,代表人有诺瓦利斯和蒂克。他们的活动中心是耶拿,理论宣传阵地是1798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在这份杂志上他们提出了浪漫主义,他们对狂飙突进有所继承,比如要求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反封建的战斗精神相比狂飙精神减弱。
2、海德堡派
1805年左右,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报》,形成了德国浪漫派的另一个中心海德堡派。该派的中心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海德堡派的贡献主要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3、湖畔派
湖畔派是英国出现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赞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4、《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草叶是民主的象征,也是自由、生命力、发展的象征。《草叶集》贯穿全诗集的主题是歌唱自我、民主、自由。代表诗篇有《自我之歌》、《啊,我的船长》。诗作大胆应用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
5、《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等,大多情节离奇,情绪激烈,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背景一般是大海、原野、古堡等,充满异国情调,风格恣肆狂放,潇洒自如。
6、拜伦式英雄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里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和罪恶
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7、美丑对照原则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根据现实社会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实际,提出艺术上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即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
1、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是指在1838年至1848年英国爆发的宪章运动中出现的文学。当时全国各地的工人组织创办了许多报刊,一批诗人以报刊为载体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反映了工人的呼声,推动运动向前发展。这些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情,流传广影响大。代表诗人主要有琼斯和林顿。
2、小人物
小人物是19是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一批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这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批判并鞭笞了沙皇专制制度。
4、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意大利性格
意大利性格是对斯丹达尔作品中的部分人物性格的统称。在斯丹达尔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他们都具有追求纯洁爱情,不求虚荣,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特征。
6、含泪的笑
果戈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夸张,加以讽刺,无情揭露。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蕴藏着深切地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含泪的笑”使生活中的猥琐、空虚、无聊无处遁形,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7、复调小说
是一种小说的结构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的,复调形成的根源在于作家没有能在小说里解决他的揭示的问题,甚至连提出一个稍合理的办法也做不到,于是在小说里产生这种很特别的现象。
1、欧亨利法
“欧亨利法”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创作短篇小说时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欧亨利的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在意料之中,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2、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是在龚古尔兄弟的首倡下诞生于法国文坛的。它强调写真实,主张文学应完整的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突出科学性
3、早期象征主义
早期象征主义是在19世纪末期登上欧洲文坛的。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
最广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代表诗人有保尔魏尔伦、阿尔多尔兰波、斯蒂芬马拉美等。
4、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代表作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5、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成就最大的欧洲无产阶级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有诗人欧仁 鲍狄埃、让巴蒂斯特克莱芒、露易丝 米歇尔、小说作者儒勒 瓦莱斯等。
6、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指托尔斯泰在文学中表现的一种思想。他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
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
7、忏悔贵族
忏悔贵族主要出现19是俄国文学中。一般是有理想象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败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的就会做下一些恶事,伤害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就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杰出小说家哈代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故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这些小说反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对宗法制农村的侵蚀,具有悲观主义思想。主要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9、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得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剧情讨论展开的过程。
1、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始于1890年。这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安德烈耶夫等优秀作家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稍后,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流派纷纷登场,并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梅列日科夫斯基、勃洛克、别雷、阿赫玛托娃,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派新的天地。十月革命后至20年代,虽有大批作家流亡海外,但由于文艺政策比较宽松,国内文坛上依然涌动着各种文艺思潮1920年代后期,白银时代的文化高潮逐渐风流云散。
2、战壕真实派
战壕真实派是50年代中期真实的描写战地生活的“前线一代”作家,代表作有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和《最后的炮轰》,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等。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挖掘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小说大都描写范围较小,时间跨度不长,但对战地环境、战争气氛描写得非常逼真。它克服了此前战争文学中弥漫着的粉饰现实的倾向,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3、“全景小说”或称“全景文学”
全景小说是叙说战争的长篇巨著。60~70年代,一些作家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对战争过程进行广阔的全景性描写,如西蒙诺夫的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堪称全景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既写前沿阵地浴血搏斗的士兵,也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级指挥员,力求反映战争或战役的全貌,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概括,表现出当代人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认识。这类作品人物众多、背景开阔、多用复式结构,多层次、多线索、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广阔的全景性描写
4、“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的肮脏交易而已。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 帕索斯、海明威等
5、“硬汉子”形象
硬汉子形象是海明威小说中特有的人物形象,他们坚韧刚毅、勇敢正直,面对苦难和折磨毫不惧怕,面对痛苦和死亡面不改色,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败,但精神上绝不可以被击垮的崇高气概。相信一种生存的法则“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代表人物有圣地亚哥等。海明威小说
1、意象派
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变种,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英美等国。美国诗人埃兹拉 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著名短诗《地铁车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诗歌。
2、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在创作上的特征是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激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以表现主观为主导特征,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特色;常常采用象征、荒诞手法,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人物、环境或荒诞古怪的舞台形象,对社会人生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表现。表现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
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兴起,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欧美各国。超现实主义直接脱胎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者把无意识、本能、幻觉、梦境作为创作的源泉;采用“自动写作法”“梦境记录法”“集体写作法”进行创作;并打破语法规范和逻辑制约,大胆进行“文字的自由连用”和“意象的随意并置和转换”等各种语言方面的革命实验,以追求一种新奇的语言效果。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布勒东及其小说《娜佳》,阿拉贡及其小说《巴黎的农民》。
4、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至40年代初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的。意识流作家把表现人的心里真实和意
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有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称的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以及沃尔夫等人。
5、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6、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蜚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以描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传统小说已无法表达现代人多变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作家应该“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的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以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新小说派摈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有克洛德 西蒙和阿兰 罗布-格里耶。
7、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通过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的目的。
8、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状态和幻像的直接延续、记录。通过内心感受所激起的幻想和怪诞,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骚动和对这个灾难遍地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心理反应,描写了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掘进程度”。人们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他所创造的这种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9、境遇剧
存在主义戏剧一般都是“境遇剧”,即设置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总是直接的进入戏剧冲突,而较少做更多的铺垫。让环境支配人物,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冲突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人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二是人物内心里的冲突。作家往往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层面上,突出人在困境中进行“自由选择”的主题。这种戏剧就是“境遇剧”,1《亡灵书》
1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 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 为《亡灵书》。2《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2《吠陀》
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2《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 陀》和《夜柔吠陀》。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3《吉尔伽美什》
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汇编。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完成于公元前 19 世纪至公元前 16 世纪。4先知书
先知书是《旧约》的一部分,共15卷。所谓“先知”,即先知先觉的社会思想家和改革家,被称为希伯来民族的精神领袖。先知的作品被称为先知书,其中心内容是阐述犹太教教义,评议各种社会问题,指出违背神的旨意者必将会受到惩罚,劝告人们敬神守法,谴责社会弊端,预言希伯来人的吉凶祸福,记述自然与社会的奇闻异事。
1、《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的第一部和歌总集。为了与用汉字而写的诗歌——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和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万叶集》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万叶集》中著名的诗人包括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和大伴家持父子,最重要的是山上忆良,他的代表作《贫穷问答歌》开创了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新领域。
2、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是日本平安时期出现的一类具有民族性的作品。物语即虚构的文学作品。日本的物语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围绕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另一个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两者都是用假名文字写成,其中《竹取物语》明显受到唐传奇的影响。11世纪初产生的《源氏物语》是这一时期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3、俳句
俳句是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一般俳句有三句,每句分别有5、7、5个音节。每首俳句共17个音节,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俳句的重要代表是被称为“俳圣”的松尾巴蕉。
4、悬诗
悬诗代表了阿拉伯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据说每年都要在夷加附近的欧卡兹集市上举行赛诗会,中选的诗以金粉汁书写在亚麻布上,高悬于“克尔白”天房,因而得名。最著名的悬诗诗人是乌鲁勒 盖斯,他的悬诗一直是阿拉伯诗歌的典范。阿拉伯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
5、《古兰经》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它包含有信仰、礼仪、风俗习惯、教法教规与教益原则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实际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穆斯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阿拉伯人思想的一面旗帜,堪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
6.“框架结构”
(1)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创造的文学结构模式。(2)即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故事还包孕着故事。故事之间有重迭、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3)《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直接受到它的影响。柔巴依: 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2 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3代表诗人有海亚姆和内扎米。
6、近代文学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在1885年产生的,标志着近代文学走向成熟。到1906年,自然主义文学风靡一时,说明日本近代文学已经成熟。受西方19世纪下半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一改过去那种矫揉造作,热衷于浮词丽句的文风,着重对生活的认真现实和严肃的摹写,在文学语言上彻底摒弃了文言文,而代之以明白晓畅的口语,从而对日本近代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岛崎藤村《破戒》,田山花袋《棉被》等。
2、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日本唯美主义是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对立,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一种文学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3、白桦派
白桦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他们创作态度严肃,尊重个性自由,不愿受传统束缚,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多有创新之处。
4、新思潮派
新思潮派也称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他们缺乏共同的文学主张,但都崇拜夏目漱石。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
1、叙美派
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二三十年代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旅居美洲
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埃及现代派
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塔哈 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7、战后派
“战后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登上日本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强调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的束缚。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