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办法
镇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我镇流动党员的规范化教育管理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按照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基本原则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双向管理、共同教育。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
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从业特点和居住地点,在尊重流动党员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单位管理方式,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三、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流动党员要按时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送交审核,对不送交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将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2、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
(流入后)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来)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党支部要建立《外出(来)流动党员登记簿》,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登记相结合,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党委要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按要求组织所属支部开展外出、流入党员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册,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
3、建立党组织双向联系制度。要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地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党支部在接受流入流动党员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查验党员身份,并就日常管理进行联系,做到“三沟通”,即:由于流入党员不负责任致使生产和工作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问题的要进行沟通;在流入地出现违法违纪事实的要进行沟通;不发挥党员作用、甚至在群众中散步
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沟通,沟通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4、建立关爱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要把关爱流动党员纳入镇党委的关爱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党支部要帮助解决其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好服务,让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安心”。同时,党支部也要将困难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救助范围,开展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为外来流动党员开启维权通道,为他们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5、创新流动党组织及党员作用发挥方式。在流动党员中积极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主动发挥作用,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做联系服务群众的表率。
第二篇:新宁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定稿]
新宁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委和支部分别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卡,记载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入地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等,实行帐卡式管理。
二、流动党员要自觉与党支部保持联系,采取信函邮寄、发送电子邮件等灵活方式,每半年向支部汇报一次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其它各项任务。
三、每个支委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支部每季度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支部书记每季度通报一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总结会,交流经验、推广工作。
四、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变更时,要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党委和支部要及时登记情况。流动党员要按照组织要求,积极主动地为家乡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五、党委对在流入地表现突出并对家乡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违法乱纪的流动党员,按照党纪党规进行处理。
六、支部建立流动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汇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汇报上级党委,党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个别谈心、批评教育等方式做好党员的思想转化工作。
新宁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他们中许多人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将越来越多。为了使党员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上级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实现的“五个一”目标,桥楼乡党委经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推动我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上新水平。特制订流动党员具体管理办法:
一、健全完善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1、在乡党委直属单位、村委会和居委会中确保做到“两有”;
2、在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流动党员中健全完善党组织。对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乡党委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真正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和党员温暖的家”。
二、抓好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1、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各单位组织要将外出或流
入在册党员的姓名、年龄、流动去向、期限、职业、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入册登记,建立外出党员和流入在册党员登记卡。
2、建立健全联系汇报制度。外出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外来流动党员要定期向原所属党组织进行沟通联系汇报,党组织要定期向流动党员通报本单位本地区的形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考核检查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考核证》,证随人走,年终凭证民主评议和考核。
三、加强分类管理,创新管理机制。
对下岗分流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离退休党员中的流动党员,以及关、停、破、转、并企业职工党员组织关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党组织专人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电脑网络化。
四、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
针对我乡少数流动党员中组织观念淡薄,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发挥党员作用以及党组织关心不够,管理渠道不畅,关系不顺等突出问题,尤期是对“三不党员”(不办理组织关系,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按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原则,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经教育确实改正错误的流动党员,给他们一个争取做合格党员的机会;确属不合格党员,经教育仍不改变的,按照党的纪律进行处置,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
第三篇:庄头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庄头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组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流动党员是指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原因,离开本人组织关系所在地,连续时间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虽然超过6个月但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变化频繁而不能回组织关系所在支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
第三条
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加快探索、创新流动党员教育和活动的新途径、新方式,党员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协作,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纪律观念明显加强,模范作用明显发挥。
第四条
流动党员管理应坚持机动灵活、易于管理的原则;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肃处置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制度管理与动态联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组织管理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第五条
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其流出单位党组织应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单位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到其单位所在地的党组织。
第六条
党员短期(3至6个月)县外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等,有固定地点的,应由流出地党委出具党员证明信,再由县委组织部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由所去地方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
第七条
党员短期(6个月以内)外出,或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但无固定地点,确实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应由流出地党委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持证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组织活动。
第八条
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流出地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党支部,同时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党组织负责人每季度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
第九条
流动党员党支部按照“谁建谁管”的原则,由批准建立的主管单位党组织或乡镇党委管理,或由其委托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属县委和县委组织部批准建立的,可归口到主管单位党组织管理,对无主管部门的,县委组织部可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相关的党组织管理。
第十条
流动性大,且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仍在原单位参加组织生活,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对其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对于待安置(分配)的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本人、父母或配偶居住地党组织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
第十二条
对持有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入党员,流入单位的党组织在核实其党员身份后,应及时将其编入相应的党支部、党小组,登记造册,报主管党委备案,并负责组织他们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如实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或证明信回执,并为流出地党组织提供党员流入期间的表现情况。任何单位党组织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按照规定转递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
第十三条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民营企业、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凡具备条件的,应建立党组织,党员不足3名,可就近挂靠党组织或组建联合党支部,将党员就近编入一个支部或转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
对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或未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第三章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设立《外出党员登记簿》,记录流出党员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实行动态登记管理,各党委要在每季度末将登记情况上报县委组织部。
第十六条
流出党员返回参加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制度。流出地党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时,流出党员应及时返回参加,流动党员只在流出地党组织享有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七条
流入党员接待登记制度。各乡镇应设立流动党员接待站,社区、村应设立流动党员接待室。负责对流入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现从业单位、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作好登记。各企事业单位在新进人员时,要对其政治面貌进行审查登记。
第十八条
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流出地党支部应在流动党员外出前与其谈话,并确定1名支委会成员作为联络员,每季度至少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外出党员联络沟通1次,及时掌握其思想、工作及现实表现情况。
第十九条
《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党委加盖印章后登记发放,并将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登记造册。流出地党组织每年须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查验1次,用完后换发新证。流入地党组织应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相关内容。
第二十条
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制度。流出地党组织应为外出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入地党组织每年应以书面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1次流动党员的表现情况,流出地党组织要把流入地党 组织的反馈意见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先进评选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一条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应回流出地参加民主评议,党组织根据党员自己的汇报情况和流入地党组织的鉴定意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如流动期间适逢流入地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流出地参加民主评议。
第二十二条
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党员外出期间,党组织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了解情况,必要时可派人到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了解党员工作情况,掌握思想动态,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外来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第二十三条
党费收缴制度。每年初,流动党员应向党组织如实汇报上的实际收入,党组织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核定党费基数。党员可采取邮汇、委托代交等方式缴纳党费,每季度至少交纳一次。对不按照规定缴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缴纳党费的,按自行脱党处理。
第四章
流动中的预备党员的转正
第二十四条
预备党员外出,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
第二十五条
流动党员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在办理流动中的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流动期间的表现。党员流入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
第二十六条
预备党员如非因特殊情况未办理任何手续擅自离职或外出且连续两年不与原所在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或办证外出但在预备期间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第五章
流动党员的自律规定
第二十七条
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
第二十八条
流动党员应主动与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规定及时出示党员证明手续,自觉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第二十九条
流动党员结束流动返回时,应及时将所去单位党组织加盖意见后的《流动党员活动证》或证明信回执退回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汇报流动期间的情况。
第三十条
流动党员要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六章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如与以前下发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上级党组织另有新规定的,以上级党组织的新规定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淳化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XX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XX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根据《党章》及中央、省、市、县党员管理工作有关文件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2、流动党员系指离开原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但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3、流动党员管理要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保证党员组织关系适时转移,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及党组织设置
1、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在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组织关系暂时无法转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卡》,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单位、当地党组织。
2、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
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移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镇(街道)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保存在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的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党组织应接收这些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3、破产、解体企业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可迁移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或村党支部。破产、解体企业的主管部门党委应及时将企业的破产、解体及党员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
三、流动党员活动制度及使用
1、流动党员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所在单位、地区的党组织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工作部署。党组织每年至少查验一次外出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卡》。
2、党员在外出期间,按照规定将《流动党员活动卡》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果连续6个月不过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自行脱党处理。
3、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卡》的外来党员,应于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进行教育管理。各基层党委要对接收流动党员进行备案。
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1、党支部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记载清楚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和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等,实行有效管理。
2、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行前教育”,要求外出党员外出期间必须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季度至少一次以书面或电话等形式向自己组织关系的所在党组织联系,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3、农村流动党员由村支部班子成员、党员村委会干部按流动党员的多少进行分工负责联系;企业流动党员由企业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联系。联系人应负责做好外出流动党员的汇报情况记录,每季度向支委会汇报流动党员的联系情况,并对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及交纳党费情况作以记录,在召开支部大会时,将联系情况向本支部全体党员通报。
4、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并报上级党委批准,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
5、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每年底应回原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并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如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支部大会同意,并委托其联系人向支部大会报告外出期间思想、工作情况。
6、流动党员的党费一般应由党员个人按月交纳,特殊情况可以托人代交、邮寄、预交或补交,但预交补交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7、预备党员在其预备期流动的,到转正时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负责考察,在征求对方党组织的意见后,再讨论是否按期转正并办理手续。在流动中发展的预备党员,离开发展其入党的党组织时,由所在党组织作出鉴定,并将材料寄送所去单位、地方党组织。
8、流动党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水洛镇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党委对遵纪守法并能对水洛镇建设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党员,予以奖励;对违法乱纪的党员,按照党纪党规进行处理。
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制度
1、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由基层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负直接责任,组织干部做好具体工作,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为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支部要追究领导责任;联系责任人要及时与外出党员进行联系,如果对外出党员的情况不了解或联系工作不到位的,追究联系责任人的责任。
2、各支部每年年初要组织力量对流动党员队伍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情况,造册登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抓好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总结好的经验,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六、附则
1、流动党员的年报统计,由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统计上报。
2、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西山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一般应包括:
(一)短期外出在六个月以上,外出地点不确定的党员;
(二)长期外出在六个月以上,无法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的党员;
(三)在集团公司内临时借调、短期工作,未与集团公 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外来党员。
第三条 下列党员不属于流动党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管理。
(一)因公出差、学习、考察,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党员,开具党员证明信,由原单位党组织管理;
(二)因公外派承担施工生产、经营管理任务,党员达到3人的,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不到3人的,外出时间超过6个月则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开具党员证明信。
(三)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在学成回国之前,其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保留;在其学成回国后,由本人提出恢复其组织生活的申请,经所在单位党委审查,如证明其在国外期间确无问题,可以恢复其党员组织生活。
第四条 流动党员的管理应遵循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的原则,区别情况、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集团公司党委的管理责任
(一)制定流动党员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研究部署和指导基层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第六条 基层党委的管理责任
(一)掌握本单位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建立有关台账、底薄;
(二)检查督导所属党(总)支部的工作落实情况。第七条 党(总)支部的管理责任
(一)党员外出前,与本人谈话,提出要求,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党员外出后,掌握其流动去向、联系方式、就业情况,通报党内重大事项,通知参加组织生活;
(三)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第八条 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外出前,党员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及联系方式,并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外出后,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外出期间,党员要主动与原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就业地点、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原单位党组织报告。
返回后,党员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原单位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第九条 外出党员的管理制度
(一)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根据中央有关规定,《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外出所在地(就业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统一编号,基层党委加盖印章,由党支部负责登记、填写、发放。
《流动党员活动证》年审(查验)栏由年审时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负责填写。年审应结合党员民主评议进行,每年一次。
(二)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制度
基层党委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对外出党员的姓名、年龄、职业、时间、流向、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邮寄学习资料情况等进行登记,保证党员信息及时、可靠、完整。
(三)建立外出流动党员联系汇报制度
外出党员所在党支部要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形式,每年至少联系外出党员两到三次,并将有关学习资料及时传递到党员手中。
外出党员应定期以信件或电话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和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每年至少一次。
第十条 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权限
参加党员大会、党课、政治学习、交纳党费,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
参加民主评议,参加党内选举,以原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统计报表,仍在原单位党组织在册。
表彰和处理,主要由原单位党组织根据所掌握情况,作出决定。
第十一条 外出预备党员的管理
原单位党支部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预备党员考察写实表》。当预备党员外出流动时,党支部将《预备党员考察写实表》密封,加盖党委组织部公章,由本人带到流入地党组织,由流入地党组织培养、教育、管理。
预备期满,预备党员本人要及时向原单位党支部写出书面转正申请。原单位党支部在向流入地党组织了解情况后,召开党员大会,决定预备党员是否转正。预备党员本人应回原单位参加党员大会。
第十二条 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
(一)外来党员在集团公司短期借调、临时工作期间,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到。所在单位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并将他们及时编入党支部及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二)外来党员参加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大会、党课、政治学习等活动,按规定交纳党费,但不参加党内选举、民主评议等活动,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外来党员离开集团公司时,所在党支部要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是预备党员的,所在党支部还应写出书面鉴定,邮寄至原单位党组织。
(四)外来当眼如不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如经教育不改,应按管理权限,向原单位提出组织处理建议。
第十三条 各级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集团公司流动党员管理机构设在党委组织部,基层党委也要明确机构职责,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每年组织一次抽查。
第十四条 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