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1: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第一篇: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1.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概述”型试题,首先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然后叙述出它们的作用。此题是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作用在材料中反映得不是很明显,所以难度比较大。建议广大考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每种方式的作用加以仔细的辩证分析。

2.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比较明显的对策弄试题,主要从给定资料6-9中概括出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对策即可。“启示”的设问方式也是2008年国考试题的再现。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首先要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市发相同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其次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再次就是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关系,最后要注意因地制宜,从农民意愿出发,稳步推进。

3.给定资料介绍了当前农村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些做法及其利弊。请针对重庆市石堰镇农民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做法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你的解决思路。(25分)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提对策的试题,但是在提出对策之前必须根据给定材料4概括出重庆市石堰镇农民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做法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其他给定资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材料5和材料10中分析出来。

结合给定材料内容,以“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主标题,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范文一:(策论文的写作模式)

浅谈如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此时,我国土地流转开始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而其动因在于我国地少人多,人均耕地的相对较少,单靠经营承包的土地,种田的经济效益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农民迫切需要新的就业出路。但由于我国农村中的土地流转大多缺乏有力规范和监督。因此,如何“规范”土地流转成为“当务之急”。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一些地区用行政手段将农户的承包地转租给企业经营,缺乏自愿性。

(二)部分地区存在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的倾向。

(三)大多数农村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约了土地流转。

(四)土地流转价格过低。

(五)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六)土地流转范围窄,农民即得利益常受损失。

(七)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引发矛盾纠纷

(八)部分地区由于户均耕地较少,难于形成规范经营。

针对以上存在诸多问题,华图网校的老师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全方位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土地流转体系。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根据信息库流转存量和农户的流转愿望定期和不定期在新闻媒介和公告牌上进行信息发布,及时促成农民实现土地流转愿望。

二、有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的重要措施,符合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三、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作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协调、帮助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流出与流入双方的权益就可得以保障,避免土地流转纠纷。

四、积极而稳定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承包地转为依靠社会和制度,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使土地流转加快。

五、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由村委会备案,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

六、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除了常规流转模式外,还可成立股份合作社,农民将土地承包使用权入股,经营者和农民实现双赢,为推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七、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农户把土地作为要素在市场上依法自由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障农民权益。对于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八、构建责任机制,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作为政绩考核指标,落实乡村干部工作责任。

范文二:(探究式申论文体的写作模式)

处理好土地流转“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矛盾

——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回顾历史,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实质就是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展开的。自从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以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冲破农民公社的束缚以来,中国的第二次土地改革已经大致经历了三十年左右,这三十年间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要求不断突出,与此共生的“农村土地的流转”开始在我们身边日益频繁的发生。

但今天的我们,在看待“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依然会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和政策的惯性,在涉及九亿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即土地问题上,我们一直贯彻行政主导的模式,而非市场经济模式。因为保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惯性,所以表现出过多的行政思维及行政干预,而背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于是,在“农村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就出现了“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是“集体所有”,但只能由政府买,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土地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企业则在出让、开发等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这一套路,被一些地方政府称之为“经营城市”,但农民的利益却受到很大损害。农民无法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实际获益,这便成为了许多农民不愿“放手”土地的重要原因。因此,华图网校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土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将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取消“政府单方定价”。而对于土地流转,一方面,政府应具有顺势而为、推动现代农业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应有防止“一哄而上”造成农民失地的“义务”。政府的放与收,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政府应巧妙运用“有为之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努力做到把“市场的归市场,政策的归政策”。

这一现实问题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对农村发展与稳定等重大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处理好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矛盾,领导做好这场土地政策的改革。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支持”农民表达“个人意愿”,并充分“保障”农民“自身权益”。这就是“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篇:内蒙古公务员 2013年 申论真题、答案

一、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归纳“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并需要“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次,确定作答范围,本题的归纳问题的作答范围是要根据“给定资料1~2”,提出对策建议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7”;最后,要注意作答要求,本题要求答案要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字数不能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主要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内涵的变化。在本条资料的结尾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本题中的归纳问题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2。给定资料2第二段的“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指出了新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给定资料2第四段的李姓男员工和小王两个人的话,“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新工人面临的问题:一是工作环境不自由;二是缺少关心。给定资料2第五段的“中国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中国的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这说明,新工人面临职业技能低和社会地位低的问题。

给定资料6借助德国的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向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启示。给定资料6第二段的“德国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职业培训中心也应运而生”。这启示我们:一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要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以及发展职业培训中心。给定资料6第三段的“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这告诉我们:要建立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协同合作的职业培训制度。给定资料7的两段分别介绍了老梁的自主创新和宝钢集团的依靠职工实现利润的事例,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企业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建立创新激励体系。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即可得到答案。考生要注意答案既要有对问题的概括,又要明确提出对策,要主要问题与对策的一一对应,同时注意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

问题:一是技能不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二是工业园区内戒备森严,工人感受不到自由。三是社会地位低,得不到普遍认同和尊重。

对策如下:

一是提高工人职业技能。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督促企业不断更新培训岗位,对提供培训场所的企业给予荣誉和补贴,由工商协会监管企业,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是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丰富员工文体活动,加强内部交流,引导企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大职工自主创新奖励额度,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改变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和底层劳动者的社会风气。

二、“给定资料3”反映了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这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要求:

(1)两种方式分条表述;(2)内容准确;(3)不超过200字。【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谈谈“给定资料3”反映的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分别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一、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

二、作答任务是归纳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要求中含有“两种方式分条表述”,因此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通读“给定资料3”,可以提炼出以下要点:主要代工厂;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疲于维持,甚至破产;靠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剥离主副业,实施二三产拓展分离;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不再依附于代工模式,最终实现外资、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按照“总-分”结构组织答案,同时注意将两种模式分开表述。

【参考答案】

制造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指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追求的发展模式。

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1.靠劳动力优势支撑;2.依赖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3.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疲于维持,甚至破产。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追求的发展模式:1.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2.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3.通过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自己的品牌。

三、“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干为作答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6”;二是作答内容为“分析归纳职业教育在德国成功的原因”。要求中提到“条理清楚”,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答题结构。另外,还要注意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既然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那就需要了解“给定资料6”讲的是什么,从中可以提炼哪些要点。

通读“给定资料6”可知,“给定资料6”讲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在资料中,与作答内容相关的要点包括:职业培训的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企业提供实习场所,给学生发生活费;德国《职业教育法》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资格、设备等都有所规定;企业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无力或不愿培训时,由职业培训中心帮助承担“校外培养”任务;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职业教育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监管商会活动;监管企业、证书发放;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监管企业,包括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培训等重要环节;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调解企业与学徒产生的纠纷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分析以上提炼出来的要点,职业教育在德国成功是因为政府和工业界的共同作用,具体分析时,应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商会和企业四个方面组织答案。最后,将要点用简洁的语句,全面、准确地写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原因:德国政府和工业界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为目的。

联邦政府: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联邦州:为职业教育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监管商会活动。商会:监管企业,发放证书,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调解企业与学徒纠纷。

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与职业培训中心合作。

四、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1200字。【写作思路】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得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与此同时如何加强人才建设和培养新时代工人成为关键任务。给定资料中提供了许多国外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考生要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可以选取切合“新时代工人力量”的相关部分进行写作思路拓展和相关借用。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已给题目,把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通过“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建国之初的旋律引入话题,其次阐明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的背景和意义,再次从“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以及“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最后通过展望进行收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作答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及语言流畅,另外字数要控制在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上世纪50年代,一首铿锵有力的歌,唱响了新中国工人的光辉形象。在如今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大时代,工人也应与时俱进,在变革的经济大潮之中呈现别样动人的精神风貌。

随着时代更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企业在新时期依靠职工,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具体措施;同时,我国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考验,对发挥职工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眼下正处于“十二五”时期,我国新一轮经济建设中亟须“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积极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当前我国在工人权利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工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个人权利得不到尊重。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国应积极构建合理的法律框架体系,在政治上保证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特别是加强工人社会保障建设,依法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实施集聚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大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能够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是当今时代真正获得产业工人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也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需要。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联合社会各界做好职业教育监督、核实、咨询和管理工作;同时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积极创新载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手段,强化专业培训和业余培训,使得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创新性的飞跃。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努力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民企用工制度一直沿用起步阶段的“临时雇工”形式,“自由电子”、年年跳槽几乎成为半数从业者的常态,打工多年,没有等级身份,没有产业工人身份,没有市民待遇,没有制度保障下的上升通道,仍然游离于城市化进程的边缘,“无恒产者无恒心”,成为滋生不稳定因素的温床之一。因此,亟需企业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体制。要进一步加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完善机制,创新内容,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建立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创先争优,增强活力,奏响职工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上世纪传唱大江南北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激励了数代产业工人昂扬向上、为国奉献。今天,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新时代的工人必将谱写《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新篇章!

第三篇:2012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2年山东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市)试卷

给定资料

1.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址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0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者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强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人。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为严重,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被冲毁,12人死亡、17人失踪。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及其发展。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西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年)》。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将达到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总人口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民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名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和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绵延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其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有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就是90年代的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近35万人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急需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事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条件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县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怀有敬畏之心,一是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懈怠;另一个是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定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付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性和公益性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近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说,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到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每年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等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去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需要异地

恢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操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的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要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稼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们惜水如油,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男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之后,在县城附近太乐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六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这样的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往6里以外的路井镇旁,但是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先附近,举家迁往40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组的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点多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搬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事实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搬迁负责人说: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很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是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之间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有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的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因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能交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阳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南1.5公里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1组实际只有30多户,不到180人,这明显属于虚报,该村民称,多出的指标被2组霍林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期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村民房屋倒塌十几间,就连院子里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沿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一公里处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格,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被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村民说,政府承诺每户1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得到7500元,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3000元,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土地,而且新建每户占地面积只有4分多,村民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水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的建房补助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平均分摊以后每户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上收每户2500元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乙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务有镇上一位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丁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塑钢窗,“没说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6.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农民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前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

法,在八个集镇统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益、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群体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迁入集镇,其中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贫困户的住房在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有部分遗留的土地、圈策、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民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大师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钥匙”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最重要方式,“这样做主要是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州,难别那河州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名为《故土难离》的歌曲。的确,故土情结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与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重新回到故土,被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只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它好,一些不好的例子就说它坏,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念和政策上,首先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格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了,你还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和当地居民是一回事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申论(非乡镇类)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概括题,要求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是一道比较宏观的概括题,涉及所有材料,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勾画材料中的生态环境、归属感和压力增大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解决迁出地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破坏的问题

2、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的资金问题

3、解决移民搬迁的心理问题,让移民自愿搬迁,无后顾之忧

4、解决移民对迁入地有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

5、解决移民对迁入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问题

6、解决移民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题思路】

这道题目是词句理解题,句子是对搬迁的意义阐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句子的重点进行切分,很明显这个句子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搬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搬迁对剧名生活方式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两点进行阐释。

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因此考生要明确是同意这句话,反对这句话,还是辩证的看待,可以选择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前面可以看到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因此主要是支持,侧重谈意义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搬迁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是重大民生工程,具有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意义。

一、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体现在:

1、摆脱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2、摆脱恶劣自然条件、交通和生活不便的限制;

3、避免因贫困破坏生态环境。

二、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体现在:

1、搬迁改变了居民的生存状态、生活、生产、就业和社会关系。

2、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是生活条件改善的物质保障;

3、迁入地基础设施完善,使生活便利;

4、提高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

虽然搬迁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管理、回流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要坚持科学搬迁不动摇。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答题思路】

该题为综合型对策题,既要对那问题,又要提出建议。该题的具体问题分布在材料5中,信息量大,而且散乱,指出具体问题的难点在于归纳。

考生在指出具体问题前要分好类,然按类归纳。归类的标准要有逻辑感和层次感,可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事前到时候的逻辑思维进行分类,分为规划、机制、土地、资金、村村、村民、安置七个大的角度。然后将材料5中的具体问题归纳整理。

具体措施的回答既要基于材料5,又要放眼于整体材料,具体的对策要从科学规划、健全机制、生态补偿、移民收入、补助金发放、移民楼建设费用、移民归属感七大建议入手,建议要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

具体问题:

1、规划问题。搬迁方案不科学,搬迁楼建设前相关单位事先没有共同探讨;计划与实施脱节,政策受国家政策约束;

2、机制问题。跨村跨镇缺乏沟通协调,存有搬迁安置障碍;村干部长期空缺,工作难以落实;补助款发放机制不健全;针对不同数量移民缺少合理的针对性应对机制。

3、土地问题。没有搬迁土地指标,各村缺乏公共用地;搬迁户需自购地皮;

4、资金问题。搬迁补助少,再购房所需资金多;补助费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变相克扣,补助款挪作他用,层层克扣严重。

5、村村问题。村与村之间私自买卖耕地,违法交易,违章建楼,遭遇强拆。

6、村民问题。不法村民虚报土地数目,冒名顶替现象严重,借机私下私转指标,套取补助款。村民之间对搬迁项目存有争议。

7、安置问题。搬迁后配套设施不健全,村与学校距离较远,生活缺乏保障,耕地难以满足需求。

具体建议:

1、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统一安置。确定搬迁对象,深入摸底调查,科学选址建楼,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调配土地,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办理各项手续。

2、搭建相关单位沟通平台,形成沟通协调机制。国土、公安、扶贫办、县乡机关、村委会等单位多沟通、多协调,及时解决问题。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集中安置居民,统一建设道路、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

4、建立工业园区,延长配套产业链,吸纳移民就业;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讲解,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增加移民收入,解决后顾之忧。

5、资金补助的使用与发放公开透明、多方监督。定期公开使用明细,群众积极监督,舆论媒体督促落实。

6、制定合理的移民楼建设费用承担比例,严禁补助禁止作为他用和挪用,加大政府承担比例。

7、淡化移民概念,慎重、妥善处理移民返流问题,以城市居民标准对待移民,增加移民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要点】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中国人大多都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安土重迁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落叶归根是一个古老的观念。家乡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生存之所,而是一个包括了故土、故乡、故人、故事……等立体的生活生存空间。

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对故乡的不舍,祖祖辈辈的向故土索取,使故土不堪重负:土地越来越贫瘠,资源越来越稀缺,生态越来越脆弱……。这时候移民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残酷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群众意愿,自愿地移。……

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做好沟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地移。……

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有针对性,有计划,有选择,科学地移……

做好移民工作不能一移了之,要努力重建人脉和文脉,幸福地移……

移民不仅要让群众安身,还要让群众安心,不仅要夯实经济基础,还要做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只要我们敢于转变观念,勇于革新,树立信心,希望就能够变成现实。

第四篇:最新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最新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连接 ”,又称联接,指事物互相衔接。“连接”成为热词,源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独特的勾连方式,将原本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连接起来,构成网络社会。因“连接”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系统,重构世界、重构人类社会,导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机信息勾连的社会新纪元。

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人们愿意让传统习惯呈现出现代色彩,连最古老的传统--发红包都被“互联网+”了。微信红包这种电

Doximity在3年时间里获得了总共8100万美元的投资,6个投资者中有2个进行了重复投资,足见投资对其商业前景的认可。业界有专家估计它的价值将会很快达到10亿美元。

如今,电脑、手机等媒介,尤其是智能手机,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几乎连接了人们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及日常生活,它在带来丰富、精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媒介依存症”就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其中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等表现。对媒介的过分依赖,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这不仅影响着人们必要的交流,还让人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形成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4.有媒体曾报道了一个家庭聚会故事:爷爷召集儿孙吃饭峁孙们却在饭桌上玩手机,被冷落的爷爷一努之下摔盘离席。这个故事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网友普遍认为,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不良影响。现实生活中,时时可见地铁上、公交车内大部分人紧盯着手机屏幕,餐厅里人与人邻座近在咫尽,却各自手机玩个不停,心如远隔天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M老师认为,曾经被视为电脑独有的“网瘾”已蔓延到手机上,智能手机的影响可能会超过电脑,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人会更加严重地沉溺于虚拟世界中。

有一定自控力、判断力的成年人尚且摆脱不了手机的诱惑,二、根据给定资料2-3,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医联”如何实现了医生群体的社交需求?

2.总结社交平台Doximity的主要成功经验。

三、近期,倡议广大家长“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警惕少年儿童媒介依存症”。写一份倡议书的内容提纲

四、以“连接”为切入点,联系实际及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第一题:

题目中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句话的含义是指世界万物的“连接”使互联网推动社会变革,影响人类发展方式。

1、经济方面:提升各领域生产力和行业活力,与制造业结合创新消费需求,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2、文化方面:创新传统文化习惯

3、教育方面:实时呈现教学活动,在线交流教学问题,加强与家长交流,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公平。

4、生活方面:以人为本,满足人们需求,提供综合服务,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增进情感交流,发挥人的潜力和智慧。

第二题:

第一问

(1)增强医生群体社交的针对性。在社交平台基础上,划

关注少年儿童健康,警惕儿童媒介依存症 各位家长:

大家好!如今,电脑、智能手机等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几乎连接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我们生活、工作方式,同 时还带来了丰富、精彩的精神生活,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尤其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严重,比如说像“媒介依存症”‘。

这些孩子在手机、电脑等新媒介的陪伴下,日渐“孤岛化”,缺少玩伴,缺少交流,自娱自乐,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性格越加内向孤僻。当今少年儿童的“媒介依存症现象确实让人忧虑”,因此我们倡议广大家长“关注少年儿童健康,警惕儿童媒介依存症”。

如何避免孩子远离媒介依存症,我们家长应该做到:

一、父母要提高媒介素养,帮孩子选择内容,锁定节目,对孩子玩电子产品把握好分寸。

二、按规矩来,习惯于遵守规则。

三、转移孩子注意力。

四、父母以身作则,下班后不要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

五、做到监护和抚养义务。

家庭是儿童最佳的成长环境,亲情关系、家庭温暖是儿童身心健康的保障,因此家长朋友们要关注儿童健康,警惕儿童媒介依存症。

XX市政府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搬迁原因)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注重搬迁对象的审查,不遗漏该搬迁的人员)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人员多)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注意搬迁后的安置工作,补助款的发放)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宁夏的例子,不搬迁不利于脱贫,搬迁利大于弊,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是搬迁中需要注意的)。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搬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寻找资金源)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移民工程利在千秋)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山地到平原,从贫穷到小康,从依靠政府救助到自力更生,从等靠要到自谋生路)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移民工程任重而道远)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要注意科学移民,生态移民,避免移民后出现对移入地的环境破坏)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面对灾害应积极面对,寻找解决措施,而不是一味的迁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移民是一项长期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理性,科学,务实,严密的进行)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移民活动不规范,违反法律的规定)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存在问题,搬迁过程中没有考虑群众意见,贴合实际,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另外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甚至被侵吞,没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群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妥善利用资源)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提供就业,稳定移民的生活)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集思广益,切实解决问题,因地制宜)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做好移民后的配套措施的跟进,确保移民住的下去,住的安心)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心理情感很重要,要注意在情感上贴近移民,让他们有归宿感,淡化移民概念,做好移民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下载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下半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和参考答案(2017年)(合集五篇)

    2007 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满分:100 分 时限:150 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一、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表示,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

    2015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

    2017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7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7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一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科目代码为“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准确填涂。 2.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

    200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解读09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2009年浙江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主题:转“危”为“机”突出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和宏观经济的把握能力2月21日,2009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笔试如......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2浙江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答案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25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作答思路】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题......

    2008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社会:企业职工维权 2008年湖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

    200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考试包括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限是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时间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本考试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