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典型的申论
申论写作新文体——“探究式”与“角度法”
[作者:戴斌]
又到一年公考时,许多考生一直在为大作文的写作文体而苦恼。诚然,从近年来申论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议论文写作”已经取代了“策论文写作”,成为申论考试所考察的主流文体。以往强调“罗列对策”的策论文,已经成为制约广大考生获得申论高分的重要瓶颈。因此,希望提出一种新的创新性的写作文体——“探究式申论文体”,供广大考生参考。以下是该类文章的具体剖析思路:
【参考范文1——探究式申论文体】
处理好土地流转“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矛盾回顾历史,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实质就是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展开的。自从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以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冲破农民公社的束缚以来,中国的第二次土地改革已经大致经历了三十年左右,这三十年间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要求不断突出,与此共生的“农村土地的流转”开始在我们身边日益频繁的发生。但今天的我们,在看待“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依然会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和政策的惯性,在涉及九亿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即土地问题上,我们一直贯彻行政主导的模式,而非市场经济模式。因为保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惯性,所以表现出过多的行政思维及行政干预,而背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于是,在“农村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就出现了“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是“集体所有”,但只能由政府买,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土地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企业则在出让、开发等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这一套路,被一些地方政府称之为“经营城市”,但农民的利益却受到很大损害。
农民无法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实际获益,这便成为了许多农民不愿“放手”土地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宜教育 戴斌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土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将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取消“政府单方定价”。而对于土地流转,一方面,政府应具有顺势而为、推动现代农业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应有防止“一哄而上”造成农民失地的“义务”。政府的放与收,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政府应巧妙运用“有为之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努力做到把“市场的归市场,政策的归政策”。
这一现实问题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对农村发展与稳定等重大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处理好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矛盾,领导好这场土地政策的改革。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支持”农民表达“个人意愿”,并充分“保障”农民“自身权益”。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参考范文2——“角度法”】
浅谈如何减少交通事故 ——“意识”需渐入“民心”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当“酒文化”与“驾驶”相互“结合”时,衍生而来的“醉酒驾驶”,其所酿成的“苦果”,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对此中宜教育戴斌老师将从多个角度分别剖析:
首先,从法律层面思考,醉酒驾车司机普遍“法制意识淡薄”。这里有普法宣传不足的原因,也有部分司机存在侥幸心理的因素。对此,我们应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以公安交通部门管理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积极配合,通过集中宣传、播放电视专题片、定期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等多种方式宣传醉酒驾车的危害性,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其次,从社会氛围层面思考,我国“酒文化”所衍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目前,喝酒成为人们聚会、交际、应酬等必不可少的活动,客观上加剧了醉酒驾车的现象发生。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倡导消费者转变出行的观念,特别是参加亲朋好友聚会不可避免喝酒的情况下,在出行时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打的”、步行、接送、三轮车等,防止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崇尚全新的“酒文化”,积极推行良好饮酒的风气,不强饮、滥饮,以水、茶代酒,形成一种和谐饮酒的社会氛围。
再次,从处罚力度层面思考,我们会发现在国外,对于“醉酒驾车”行为,是很严厉的,情节严重的甚至终身禁驾。而国内对于醉酒驾车行为的处罚仅限于罚款和拘留,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对此,戴斌老师认为,相关的立法及执法部门应该提高酒后驾车的违法成本和威慑力,简化执法程序,加大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开展“醉酒驾车”专项整治活动,从重惩处酒后驾车肇事犯罪行为,加大酒后驾车违法成本,对醉酒驾车的违法行为己构成社会的危害性,对其设置刑事责任,加重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可起到警戒作用。而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其实围绕的还是“意识”二字。从法律层面思考,需要培养“法制意识”,知晓“醉驾”的违法性。从社会氛围层面思考,需要培养“自觉意识”,自觉去规避“醉驾”给他人及自身带来的负面结果。从处罚力度层面思考,需要培养“威慑意识”,用较大的“违法成本”作为警示,使之不敢为之。而这些“意识”需要用更多、更丰富、更直观的宣传手法和方式,灌输在广大民众的脑海之中。其实,法律的作用不在于处罚犯罪,而在于预防犯罪,从“意识”入手,使之渐入民心,实为关键之策,点睛之笔。【参考范文3——“角度法”】 用责任和良知引导“权力的行使”
近年来,关于“权力”的话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官员对权力的非法行使”。或许人们在谈论“非法行使权力”这一现象的原因时,第一个想到的常常是“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防范不力”。但如果我们把问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制度层面”,笔者认为就有失公允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应该看到,“官员对权力的非法行使”问题实际上也是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客观上来看,是由于机制约束不力,或缺乏“外部责任”的约束。而从主观上来看,部分官员在掌握权力后,放松个人修养的提高、进步,没有加强自律防范,丢失了原有的“天然良知”,在缺乏良知引导的情况下“误入歧途”,以致“自绝于人民群众”,是该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外部责任”体系,恢复“良知”的引导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别着手:从主观角度看,我们要帮助官员提高“免疫力”。有关的宣传部门要以正面典型引导官员爱岗敬业,树立诚实守信、廉洁从政的权力观。加强以“八荣八耻”为
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教育,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中宜教育戴老师认为应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外部侵袭”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举办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成果展览,形成一种强大的“警戒舆论”,努力营造一个“责任和良知”的氛围,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
从客观角度看,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构建“外部责任”体系。首先,要严格规范官员的“场外生活”。国家有关的监督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官员操守守则,规定官员只能在办公场所与他人谈论工作事宜。同时预防“后院起火”的可能性,正所谓“欲送之礼,何患无辞”,有关的监督部门还要明确规定官员不得大肆操办婚丧嫁娶生日。其次,完善群众举报制度,有关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教育人民群众加强与权力寻租行为的斗争,并鼓励新闻媒体曝光有关的非法行为。戴斌老师认为还应为群众举报创造便利条件,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严格举报保密制度,对泄露举报秘密的司法人员要严肃处理,严厉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明确规定奖金来源和奖励办法。最后,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行使权力”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形成外部的“阻吓作用”。
综上所述,“外部责任”体系往往只是凭其强大的威慑力在“敢不敢”的层面上遏制各种“非法行使权力”的行为,而“良知”的引导则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即“愿不愿意”的角度遏制和消除少数官员的罪恶心理。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让广大的干部“不敢”为之,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不愿”为之。可见,规范权力的行使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责任”的约束和“良知”的引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把重要钥匙,缺一不可。
第二篇:申论写作的典型错误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中政申论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三、脱离材料及时代主题
申论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经过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讲基本上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然而在具体的行文中,很多考生却往往忽视了材料的本身以及时代的主题(主流)。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就是结合所反映的问题,自立观点加以论证,因此行文联系材料背景是写好申论的立足点。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哪些问题是属于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乃至脱离材料的呢?
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并不是说跑题,而是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深度的把握材料,如提出相应的措施时,不能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不能联系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带来了行文与材料的脱离等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考生在论述统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时候,这样写道“建立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规划是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运筹和时空安排,科学合理的海洋规划,是海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遵循现代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考生所提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没有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联系材料的背景进行阐述。完善可行的措施应紧接上文加述:以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开发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规划》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符合渤海海域资源与环境现状的规划体系,确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实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提升宏观调控力度。这样不仅总结概括了材料中的案例,同时结合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行政性、现实意义都有较大程度上的增强。
脱离材料的第二种典型是指把握了材料的主题,但整篇行文完全按照主观的思维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了长篇的大话、空话、套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毫无实质性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的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看到相应的案例,能具体的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解答。
行文不能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申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联系时代主题来行文,不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利于增强行文的时代感与现实感,体现行文的策论性。
案例
二、我们同样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为例。材料的主题是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此我们应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社会意义来加以阐述,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层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展现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社会政治思考的逻辑思维,符合一名公务员的基本特质。
总而言之,考生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不仅要紧密的联系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时事与社会主题相融合(注:联系时代主题不是简单的概括,而应将时代发展的主题寓于全文之中),这样才能较好的打造自己的亮点,赢取 高分。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四、简单的拼凑材料
申论的写作立足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依靠于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要赢得申论的高分,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洞悉材料所揭示的内容是关键,而写作的形式等都是外在的形式。然而,在申论的实际操作中,很多考生却由于对考试时间的“紧张”等原因,脱离材料而下笔千言,与此相反的是另外一部分考生却对于材料过分的关注,甚至按照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整体的拼凑材料。殊不知,这恰巧犯了申论写作的大忌,最容易沦为三类乃至四类卷。
所谓的拼凑材料很简单,就是将材料中的原文直接摘取、引用至具体的写作中。申论作答的要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但来源于材料并不意味着完完整整的“截取”材料。
案例
一、有考生在回答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答道“
1、精品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经典的打造上要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追求。2008年,中国气派的“奥运文化”,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理念,强势出击,赢得世界瞩目,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将中国特色的奥运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令世人震撼。
2、市场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要加强对当代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这是主流文化获得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以江西“红歌会”等为代表的重温红色文化经典现象引起各界关注。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3、创新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打造中要突出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这一点在流行文化风靡全球,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近年来主流文化在许多领域进行了令人欣喜的探索,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比如,2009年央视春晚上一展风采的“英伦组合”令所有的观众惊讶不已。这是一个横跨流行音乐与民歌、通俗与高雅的大胆而成功的“混搭”。当盛装的宋祖英出现在流行歌手周杰伦身旁,当优美的民歌旋律与鲜明的流行节奏交织一处,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以宋祖英与周杰伦搭档演出,这原本是个源于网络的创意,但春晚编导团队却从中发现了其雅俗共赏的巨大吸引力和实施的可能性。”
乍一看,考生的分析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可谓论据翔实,但阅卷人员一看就知道考生所列举的措施都是材料的原文,只是将相应的案例简单的加以拼凑,如此的考卷又怎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回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时,“完整”的阐述了主流文化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历经几千年,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光芒的东西;二是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遵循材料进行作答并没有错,但作答的具体过程中,考生不能忽视了考试大纲中最为基本的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整篇申论都是由材料“组合”而成,那所谓的考察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会材料的内容,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让自己的试卷彰显出完整的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五、标题与立论不准确
申论属于行政文化的范畴,基本的行文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多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会构思一个写作的基本框架,进而联系材料的内容展开行文的各个层次。一篇优秀的申论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翔实,观点的新颖等内容,然而最能“出卖”考生的往往却是标题与行文的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怎样的标题与立意才是规范合格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这样写道“科学开发,让蓝色伊甸园更加美丽和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标题立意新颖,很有创意,但是却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有着重开发而忽视保护之嫌;
2、标题中间不需使用标点符号;
3、前后标题应尽量对称。因此,既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改为:统筹保护开发 铸就蓝色海洋(只是一个范式)。
案例
二、有的考生一味的求新颖,却往往又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如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时,有考生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乍一看,考生的标题有诗、有时代主题,应该是不错的。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其实不然,首先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或者说牵强附会的错误。引用古诗词并没有错,但是只会生搬硬套,所带来的却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仔细的揣摩题目的要求,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之上做到新颖、创新,不然,一切只是无本之源。
论点是申论的灵魂,只有确立好客观、全面的论点,接下来的行文才有意义。如果因行文立意而导致论点错误,那接下来的行文写的再好也是徒然,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确立正确、切合题目要求的论点。
提出论点很重要,什么时候提出论点往往更重要。在文章适当的位置提出论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则会“埋没随百草”。那一般行文的论点在什么时候提出来才是最合适的呢?
案例三、一位考生在阐述加快煤炭产业重组时这样开头“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
考生行文的思维很清晰,首先结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其次引出了相应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在引出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论点:因此,要拓宽煤基多联产,摆脱其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实现煤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建议考生在总结完材料、引出相应的问题后(大概120字左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论点。同时,需要重申的是,所提的观点不仅要切合题目要求,同时应避免片面化、主观化等问题。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六、条理层次逻辑杂乱化
在申论作答中,考生做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条理不清、层次不明以及逻辑杂乱。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最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意识及平时养成的行文习惯。只要考生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在申论的行文中,完全可以作答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较强。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申论的作答中,条理、层次以及逻辑性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加以分析:
案例
一、有考生在总结我国城市体制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时,这样答道:“材料中反应的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领导干部政绩观影响不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重视形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重速度不重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规划领导责任不明缺乏沟通造成城市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城市规划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污染事件,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不客观不科学不能以公共利益为重。”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以上的作答就是典型的条理不清晰、层次混乱、逻辑性不强。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站在公考阅卷老师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份答卷,首先从卷面上来看就显得很臃肿,如此,第一印象就不好,也就很难获得高分。退一万步讲,阅卷的老师具有十二分的敬业精神,会一条条的对照考生的要点,如此,也难免出现遗漏的现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考生自己。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所谓的层次、条理、逻辑都是为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凸显答题的要点,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清晰感。那么,怎样的答卷才是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呢?
同样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找出答案。第一步,先找出上面案例中问题的具体表现(摒弃语法等其他错误)。
1、没有以数字标注归纳相关要点,即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区分度;
2、要点之间的层次、逻辑混乱不明,各要点混杂在一起。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如下:
材料所反映是我国城市规划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有: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民生和环境的合理规划;
2、急功近利求发展,忽视了科学论证。
3、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安全存在隐患;
4、公共安全管理缺乏协调和远见,体制运行需要改进;
5、重新整治城市基础设施,花费了巨大代价。
上面的作答虽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无论是卷面的整体还是答题的脉络都十分的清晰,呈现了先思想、后体制的作答层次与逻辑思维。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阐述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总结道“首先:应从我国文化产业和体制着手,通过发行光碟,书籍,报纸,电影等传统手段外,还应以网络为载体对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进行宣传。对现行体制进行调整,是宣传机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分工。其次:主流文化应打破传统,破而求立。吸取当下流行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自身打造出新的符合当今潮流的主流文化,在主流文化中加入草根的贫民的表现形式,粘合起来使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是主流文化凸显出来。最后:文化及网络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行业素质,管理层面的人员,文化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对每部作品应由管理层审核后上报文化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发行。发现违规操作的,首先是对管理层进行处罚,做到责任到人。最大限度的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
首先,这位考生忽视了申论的行文应以策论为重点,没有将所提措施分条逐段进行阐述,并联系材料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性的分析。其次,虽然考生用“首先”“其次”等衔接词将各措施进行了概括,但措施之间逻辑混乱。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考生同样应按照先阐述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后论述体制建设等角度的措施,以增强申论行文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给阅卷老师一种思维清晰、行文严密的良好感觉。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考生应该有“调度好文字之间的关系,才能胜任公务员岗位繁琐的工作”的思想意识。建议考生在行文之前,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以增强行文、作答的组织筹划能力,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的树立层次、条理、逻辑的意识,让有条不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彰显自己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七、行文口语化 主观化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中政申论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以下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公务员?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公务员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公务员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从而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八、措施空洞 缺乏实质性内容
申论行文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策论更是申论行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应以解决问题(措施论证)为重点,然而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由于考生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材料把握不够精准,很容易产生言之无物、针对性不强以及缺少实质性内容等常规性问题。
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很好理解,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怎样的措施是空洞的,是缺少实质性内容,是没有现实性意义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有位考生就如何弘扬主流文化作了以下的回答“首先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三俗与美德是对立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三俗之风盛行,从另一侧也反映精神与美德的沦落;其次,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再次,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
抛开语法、衔接词等因素,单纯的看考生所提的措施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都是完完全全的废话,很直白的讲:如此提出措施只能证明自己和高分绝缘了。
那么以上的措施可不可以修改?怎样修改呢?第一点与第二点都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加强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教育人,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然后可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及相关案例进行阐述;最后一点可以概括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监管体系。接下来可以联系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制度、建议社会监管体制的意义或相应的案例进行阐述。
案例
二、2010年国考时,有位考生就如何保护海洋资源,节约用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强海水利用,规定每一位公民每天用水的量,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该措施的针对性倒是很强,但考生明显的忽视了所提措施的现实可操作性。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仅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更要为后代人的利益考虑。要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很容易理解,要使得自己所提出的措施针对性强、言之有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对于材料的深入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2、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举一反三;
3、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应该学会站在国家行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形成辩证统一的逻辑思维,如此,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申论作答的水平。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九、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申论所考察的能力在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阐述: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等七种能力,因此,要写好申论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与深度把握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多考生往往却犯了只见现象,不见实质的错误,成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的注脚。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案例一:面对同样的一份材料,同样的问题,可不同的考生却有不同的答案。问:导致“三俗文化”(庸俗、低俗和媚俗)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考生一答:三俗只是一种社会风俗现象,其本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考生二答: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考生三答: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第二位与第三位考生所阐述的都是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但题目的要求是分析三俗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第一位考生的答案最为离谱,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三俗文化的流行混为一谈。而第二三位考生都只看到了三俗文化产生的外在因素,没有抓住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主导,从经济学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导致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由此可见,对于材料的把握决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思索、分析,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从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出发,才不会带来偏离材料,乃至谬以千里的结果。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与无限放大。
案例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来讲的要求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的标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海洋资源保护体制建设,呵护人类蓝色家园。
第一位考生所犯的错误就是无限扩大材料的外延,已经脱离了材料中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内核,延展到了环境保护的高度;第二位考生有点以偏概全,只看到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忽略了统筹开发与保护的主题;第三位考生刚好相反,只看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而没有具体的分析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可行性。总体而言,三位考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都是: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从全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一品公务员论坛与你共同进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申论的写作过程中,面对任何的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材料内容,必然会导致偏题等毁灭性的错误,在此,郑重的提醒广大考生务必不要怕耗费时间而忽视申论材料的本身。
第三篇:申论写作的典型错误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看过的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大家只需花5分钟就可以注册学习,或许就因为这5分钟你成功进面,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大家好好学习吧!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中政申论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
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
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三、脱离材料及时代主题
申论写作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经过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讲基本上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然而在具体的行文中,很多考生却往往忽视了材料的本身以及时代的主题(主流)。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就是结合所反映的问题,自立观点加以论证,因此行文联系材料背景是写好申论的立足点。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哪些问题是属于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乃至脱离材料的呢?
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并不是说跑题,而是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深度的把握材料,如提出相应的措施时,不能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不能联系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带来了行文与材料的脱离等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考生在论述统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时候,这样写道“建立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规划是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运筹和时空安排,科学合理的海洋规划,是海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遵循现代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考生所提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没有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联系材料的背景进行阐述。完善可行的措施应紧接上文加述:以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符合渤海海域资源与环境现状的规划体系,确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实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提升宏观调控力度。这样不仅总结概括了材料中的案例,同时结合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行政性、现实意义都有较大程度上的增强。
脱离材料的第二种典型是指把握了材料的主题,但整篇行文完全按照主观的思维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了长篇的大话、空话、套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毫无实质性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的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看到相应的案例,能具体的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解答。
行文不能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是申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联系时代主题来行文,不仅有利于深化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利于增强行文的时代感与现实感,体现行文的策论性。
案例
二、我们同样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为例。材料的主题是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此我们应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社会意义来加以阐述,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层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展现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社会政治思考的逻辑思维,符合一名公务员的基本特质。
总而言之,考生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不仅要紧密的联系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时事与社会主题相融合(注:联系时代主题不是简单的概括,而应将时代发展的主题寓于全文之中),这样才能较好的打造自己的亮点,赢取 高分。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四、简单的拼凑材料
申论的写作立足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依靠于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要赢得申论的高分,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洞悉材料所揭示的内容是关键,而写作的形式等都是外在的形式。然而,在申论的实际操作中,很多考生却由于对考试时间的“紧张”等原因,脱离材料而下笔千言,与此相反的是另外一部分考生却对于材料过分的关注,甚至按照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整体的拼凑材料。殊不知,这恰巧犯了申论写作的大忌,最容易沦为三类乃至四类卷。
所谓的拼凑材料很简单,就是将材料中的原文直接摘取、引用至具体的写作中。申论作答的要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但来源于材料并不意味着完完整整的“截取”材料。
案例
一、有考生在回答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答道“
1、精品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经典的打造上要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追求。2008年,中国气派的“奥运文化”,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理念,强势出击,赢得世界瞩目,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将中国特色的奥运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令世人震撼。
2、市场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要加强对当代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这是主流文化获得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以江西“红歌会”等为代表的重温红色文化经典现象引起各界关注。
3、创新意识,就是在主流文化打造中要突出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这一点在流行文化风靡全球,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近年来主流文化在许多领域进行了令人欣喜的探索,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比如,2009年央视春晚上一展风采的“英伦组合”令所有的观众惊讶不已。这是一个横跨流行音乐与民歌、通俗与高雅的大胆而成功的“混搭”。当盛装的宋祖英出现在流行歌手周杰伦身旁,当优美的民歌旋律与鲜明的流行节奏交织一处,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以宋祖英与周杰伦搭档演出,这原本是个源于网络的创意,但春晚编导团队却从中发现了其雅俗共赏的巨大吸引力和实施的可能性。”
乍一看,考生的分析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可谓论据翔实,但阅卷人员一看就知道考生所列举的措施都是材料的原文,只是将相应的案例简单的加以拼凑,如此的考卷又怎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回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时,“完整”的阐述了主流文化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历经几千年,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光芒的东西;二是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遵循材料进行作答并没有错,但作答的具体过程中,考生不能忽视了考试大纲中最为基本的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整篇申论都是由材料“组合”而成,那所谓的考察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会材料的内容,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让自己的试卷彰显出完整的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五、标题与立论不准确
申论属于行政文化的范畴,基本的行文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多考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会构思一个写作的基本框架,进而联系材料的内容展开行文的各个层次。一篇优秀的申论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翔实,观点的新颖等内容,然而最能“出卖”考生的往往却是标题与行文的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怎样的标题与立意才是规范合格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这样写道“科学开发,让蓝色伊甸园更加美丽和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标题立意新颖,很有创意,但是却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有着重开发而忽视保护之嫌;
2、标题中间不需使用标点符号;
3、前后标题应尽量对称。因此,既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改为:统筹保护开发 铸就蓝色海洋(只是一个范式)。
案例
二、有的考生一味的求新颖,却往往又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如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时,有考生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乍一看,考生的标题有诗、有时代主题,应该是不错的。其实不然,首先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或者说牵强附会的错误。引用古诗词并没有错,但是只会生搬硬套,所带来的却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仔细的揣摩题目的要求,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之上做到新颖、创新,不然,一切只是无本之源。
论点是申论的灵魂,只有确立好客观、全面的论点,接下来的行文才有意义。如果因行文立意而导致论点错误,那接下来的行文写的再好也是徒然,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确立正确、切合题目要求的论点。
提出论点很重要,什么时候提出论点往往更重要。在文章适当的位置提出论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则会“埋没随百草”。那一般行文的论点在什么时候提出来才是最合适的呢?
案例三、一位考生在阐述加快煤炭产业重组时这样开头“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
考生行文的思维很清晰,首先结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其次引出了相应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在引出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论点:因此,要拓宽煤基多联产,摆脱其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实现煤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建议考生在总结完材料、引出相应的问题后(大概120字左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论点。同时,需要重申的是,所提的观点不仅要切合题目要求,同时应避免片面化、主观化等问题。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六、条理层次逻辑杂乱化
在申论作答中,考生做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条理不清、层次不明以及逻辑杂乱。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最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意识及平时养成的行文习惯。只要考生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在申论的行文中,完全可以作答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较强。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申论的作答中,条理、层次以及逻辑性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加以分析:
案例
一、有考生在总结我国城市体制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时,这样答道:“材料中反应的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领导干部政绩观影响不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重视形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重速度不重质量,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规划领导责任不明缺乏沟通造成城市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城市规划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污染事件,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不客观不科学不能以公共利益为重。”
以上的作答就是典型的条理不清晰、层次混乱、逻辑性不强。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站在公考阅卷老师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份答卷,首先从卷面上来看就显得很臃肿,如此,第一印象就不好,也就很难获得高分。退一万步讲,阅卷的老师具有十二分的敬业精神,会一条条的对照考生的要点,如此,也难免出现遗漏的现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考生自己。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所谓的层次、条理、逻辑都是为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凸显答题的要点,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清晰感。那么,怎样的答卷才是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呢?
同样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找出答案。第一步,先找出上面案例中问题的具体表现(摒弃语法等其他错误)。
1、没有以数字标注归纳相关要点,即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区分度;
2、要点之间的层次、逻辑混乱不明,各要点混杂在一起。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如下:
材料所反映是我国城市规划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有:
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民生和环境的合理规划;
2、急功近利求发展,忽视了科学论证。
3、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安全存在隐患;
4、公共安全管理缺乏协调和远见,体制运行需要改进;
5、重新整治城市基础设施,花费了巨大代价。
上面的作答虽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无论是卷面的整体还是答题的脉络都十分的清晰,呈现了先思想、后体制的作答层次与逻辑思维。
案例二、一位考生在阐述如何弘扬主流文化时,这样总结道“首先:应从我国文化产业
和体制着手,通过发行光碟,书籍,报纸,电影等传统手段外,还应以网络为载体对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进行宣传。对现行体制进行调整,是宣传机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分工。其次:主流文化应打破传统,破而求立。吸取当下流行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自身打造出新的符合当今潮流的主流文化,在主流文化中加入草根的贫民的表现形式,粘合起来使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是主流文化凸显出来。最后:文化及网络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行业素质,管理层面的人员,文化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对每部作品应由管理层审核后上报文化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发行。发现违规操作的,首先是对管理层进行处罚,做到责任到人。最大限度的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管。”
首先,这位考生忽视了申论的行文应以策论为重点,没有将所提措施分条逐段进行阐述,并联系材料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性的分析。其次,虽然考生用“首先”“其次”等衔接词将各措施进行了概括,但措施之间逻辑混乱。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考生同样应按照先阐述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后论述体制建设等角度的措施,以增强申论行文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给阅卷老师一种思维清晰、行文严密的良好感觉。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考生应该有“调度好文字之间的关系,才能胜任公务员岗位繁琐的工作”的思想意识。建议考生在行文之前,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以增强行文、作答的组织筹划能力,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的树立层次、条理、逻辑的意识,让有条不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彰显自己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七、行文口语化 主观化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中政申论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以下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公务员?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公务员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公务员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从而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八、措施空洞 缺乏实质性内容
申论行文的基本层次是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策论更是申论行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应以解决问题(措施论证)为重点,然而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由于考生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材料把握不够精准,很容易产生言之无物、针对性不强以及缺少实质性内容等常规性问题。
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很好理解,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怎样的措施是空洞的,是缺少实质性内容,是没有现实性意义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一、有位考生就如何弘扬主流文化作了以下的回答“首先要认识到三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三俗与美德是对立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三俗之风盛行,从另一侧也反映精神与美德的沦落;其次,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再次,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
抛开语法、衔接词等因素,单纯的看考生所提的措施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到三
俗风气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的危害”“伟大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国家”“文化传播有关的部门首先要把好关审核关,对于渲染三俗文化的题材要禁止其传播”都是完完全全的废话,很直白的讲:如此提出措施只能证明自己和高分绝缘了。
那么以上的措施可不可以修改?怎样修改呢?第一点与第二点都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加强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教育人,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然后可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及相关案例进行阐述;最后一点可以概括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监管体系。接下来可以联系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制度、建议社会监管体制的意义或相应的案例进行阐述。
案例
二、2010年国考时,有位考生就如何保护海洋资源,节约用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强海水利用,规定每一位公民每天用水的量,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该措施的针对性倒是很强,但考生明显的忽视了所提措施的现实可操作性。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仅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更要为后代人的利益考虑。要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很容易理解,要使得自己所提出的措施针对性强、言之有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对于材料的深入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2、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举一反三;
3、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应该学会站在国家行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形成辩证统一的逻辑思维,如此,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申论作答的水平。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九、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申论所考察的能力在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阐述: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等七种能力,因此,要写好申论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与深度把握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多考生往往却犯了只见现象,不见实质的错误,成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的注脚。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案例一:面对同样的一份材料,同样的问题,可不同的考生却有不同的答案。问:导致“三俗文化”(庸俗、低俗和媚俗)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考生一答:三俗只是一种社会风俗现象,其本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考生二答: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考生三答: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第二位与第三位考生所阐述的都是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但题目的要求是分析三俗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第一位考生的答案最为离谱,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三俗文化的流行混为一谈。而第二三位考生都只看到了三俗文化产生的外在因素,没有抓住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主导,从经济学来讲,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虽然导致三俗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由此可见,对于材料的把握决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思索、分析,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从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出发,才不会带来偏离材料,乃至谬以千里的结果。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与无限放大。
案例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来讲的要求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的标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海洋资源保护体制建设,呵护人类蓝色家园。
第一位考生所犯的错误就是无限扩大材料的外延,已经脱离了材料中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内核,延展到了环境保护的高度;第二位考生有点以偏概全,只看到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忽略了统筹开发与保护的主题;第三位考生刚好相反,只看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而没有具体的分析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可行性。总体而言,三位考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都是: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从全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申论的写作过程中,面对任何的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材料内容,必然会导致偏题等毁灭性的错误,在此,郑重的提醒广大考生务必不要怕耗费时间而忽视申论材料的本身。
第四篇:写好申论的典型3
申论80分万能模板
写 作 套 路
[题目]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
在……………..;……………….;………………..;……………….。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
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
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第五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典型作答技巧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013年国家公务员复习备考已提上日程,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因首次备考,对公务员考试相关政策及笔试内容题型不甚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建议此类考生要做有心人,现在开始着手准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合理制订好复习计划,考生在复习时可结合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相信不少考生已经对申论有所认识和了解,部分同学或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申论做答思路,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在申论作答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作答质量并不高,那么考生到底应该注意些哪些方面才能让自己的复习事半功倍、顺利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特整理以下几点供考生参考:
1.对策提取
(1)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对策。材料是对策生成的源泉,有时材料中会直接谈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办法等,而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
(2)将原因转化成对策。立足对原因的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破解思路或办法,即为对策。很多时候,原因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会揭示问题原因的材料中,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得出对策。
(3)依据问题反推出对策。材料中存在什么问题,就提出解决什么问题。要深入理解材料,逆向运用材料,明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分析出外因、内因,反向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从而反推出对策。
(4)按照主流意识形态和占据优势的思想观点来拟定对策。当材料涉及多方观点意见时,可从材料中占据主流的意见中提取对策,向材料中相对更正确、更合理的意见靠拢,随大流、偎大边。当然,服从主流要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尺度,以是否具有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为指导,也就是说服从主流最根本的是服从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并坚持正确导向。
(5)把普遍适用的原则、方法、经验具体应用到某一领域的问题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当材料中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时,就需要启用背景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事实、常理、理论三个层次合理设想对策,把理论上“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可能怎样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出符合实际的、恰当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
2.抓关键词
查找并归纳出要点,是作答归纳概括题型的基础。要点有显在的、直接体现于文句之中的,但多数情况下,要点代表着资料的内在意义,隐含于材料的深层与核心,需要借助适当的方法,使深藏不露的要点得以浮现,为整理加工形成答案提供依据。
考生可以通过在材料上标注、圈点、勾画等方法查找高频实词,看哪些词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进而对高频词比较意义、权衡轻重,看哪些词语同题目有内在关联、对理解材料有实质意义,其中哪个词意义更为关键,即可判定为关键词,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