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论文题目
旅游景区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论文题目
1.海南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探讨
2.海南旅游景区设施管理探讨
3.海南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探讨
4.海南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分析
5.海南旅游景区营销管理分析
6.海南旅游景区规划管理分析
7.海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8.海南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9.海南亚龙湾旅游景区的调查与分析
10.海南东寨港旅游景区调查与分析
11.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调查与分析
12.海口野生动物园调查与分析
13.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天堂公园的调查与启示
论文要求
1.按照期刊论文格式写。
2.字数6000字左右。
3.不得抄袭。
4.书面手写版。
5.提供电子版。
第二篇: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目 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正文
(一)黄姚古镇简介„„„„„„„„„„„„„„„„„„„„„„„„„„„„„„1
(二)黄姚古镇开发现状„„„„„„„„„„„„„„„„„„„„„„„„„„„„2
(三)黄姚古镇开发与保护对策„„„„„„„„„„„„„„„„„„„„„„„„„3
四、结语„„„„„„„„„„„„„„„„„„„„„„„„„„„„„„„„„„„4
五、参考资料„„„„„„„„„„„„„„„„„„„„„„„„„„„„„„„„„5
浅析广西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以黄姚古镇为例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3201405 学生姓名:罗崇明
【摘要】广西的古镇旅游资源丰富,黄姚古镇、杨美古镇、灵川大圩古镇、中渡古镇等十多个古镇受到众多旅游者的亲睐,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现代化景点、景观随处可见,而对传统景观的开发却因诸多因素影响有所滞后。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旅游体验的层次上升到新的高度,传统的旅游景观已经满足不了旅游者的需求。古镇凭借自身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古朴淳厚的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市场前景不可低估。
然而,在对古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古镇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大部分的古镇存在或潜在古建筑被损、历史文物遭窃、生态环境恶化等状况。古镇旅游经济的日益繁盛,古镇的文化、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大对古镇原有环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对黄姚古镇的开发现状作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关键词】黄姚古镇;开发现状;开发建议;保护措施
【正文】
一、黄姚古镇简介
黄姚古镇位于贺州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宁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
二、黄姚古镇的开发现状
(一)开发前黄姚古镇的生态景况分析
1、地理环境
黄姚古镇地处贺州市昭平县,整个昭平处于南岭山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当地俗语云:“昭平不平”。而黄姚古镇却着落与昭平县一个盆地边缘,北靠真武山。黄姚拥有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身处盆地,左右有山岭相护,有利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姚宜人的气候。姚江、小珠江、兴宁河流经古镇,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小珠江与兴宁河相夹古镇汇入姚江,似乎在绕护古镇。
2、神话传说
古人认为,山水是人格化的神灵,是神灵的物化存在方形式。黄姚古镇也是一样,其独特幽人的山水充满了灵性,隐藏着神秘的色彩。“聚仙岩”、“南蛇出洞”、“黄姚地名来历”等诸多传说流传在这片土地上。传说是对远古历史的叙述,属于一种集体记忆。在同一个历史文化记忆范围的族群,容易产生集体认同感。因此,美好的传说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就不断在引导居民努力实践文化价值并加以保护。
3、传统文化底蕴
黄姚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取得了瞩目的文化成就。史料记载,自明以来,黄姚有20人考取进士、秀才,仅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除了11名举人,在这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镇,当时人口更少,可见比例之高。当地的诗联文化业极为突出,可以说无家不出诗,无家没有匾。这些牌匾中既有传统的姓氏源流宅第匾,也有礼仪道德匾与成就功德匾。文化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最为本源的调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予以重视。
综上说述,黄姚古镇从古就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先古民风民情,得益于当地居民浓厚的生态保持意识。
(二)开发中黄姚古镇现状
1、就古镇做古镇
在对黄姚古镇的开发中,古镇的规划开发规模较小,没有产业联动,几乎只是全是单纯的依靠门票收入来带动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没有形成古镇以外的附加值。旅游产业要素比较匮乏。
2、产品与其他古镇同质化严重
由于广西几大古镇都处于江南,所以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大都是重复性的“小
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黄姚古镇的一些产品就只是借鉴其他古镇开发的一些方法,没有创新性,也就没有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很难给旅游者带来旅游体验上新奇感、满足感。
3、游览观光的游客多,度假休闲的游客少
目前,黄姚古镇大多是以接待观光客为主,还是典型的门票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休闲、度假市场,而后者恰好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黄姚古镇只是游客的暂留地景区,不能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也就不能给古镇带来稳定的旅游收益。
4、产业缺乏突破,产业单一
目前黄姚古镇的旅游发展几乎全依赖于古镇的旅游收入,缺乏对古镇发展的产业突破尝试。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有其他产业的支持,但是黄姚除旅游产业外就是农业,但是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水平无法为旅游产业提供大推力。
5、古镇中的一些建筑较次
黄姚古镇历史悠久,古建筑林立。但是受到族群文化认同、时尚思想等的制约,古镇的古建筑受到冷落,没有得到好好的保护。如一些居民的外搬,导致古镇内古建筑的空闲缺乏人气,也就没有了灵气;旅游开发商建设一些设施设备,也一定程度会破坏古镇古建筑;居民为吸引游客,自行改造古建筑,严重破坏建筑原有风貌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古镇古建筑的损坏。给古镇抹上一层极不和谐的外衣,影响古镇美观。
6、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外来文化会慢慢渗透到古镇,影响到居民的思想观念,而古镇原有的历史文化也会一定程度淡化。商业气息下的古镇缺少了那份纯净的质朴,那份悠扬古韵。
三、黄姚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要加大对古镇的规划开发,构筑一条完整的旅游产品生产链,形成规模的产业联动,各利益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古镇潜在的旅游吸引力,增加古镇额外的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因此,古镇旅游开发也必须加强各旅游要素的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开发中要充分论证各个环节的执行可行性,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
(二)古镇开发及经营管理的创新是决定古镇旅游目前及未来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古镇原有的人文生态风貌,并且加以艺术美化,使其更具丰富性、观赏性、参与性。在当前古镇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市场形势下,要在激烈竞争中脱衣而出,就必须保持自身特色,就必须凸显自身人文生态。黄姚古镇本身所具有地理位置特
性、建筑风貌、民风民情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必须加以提炼及深化,避免与其他古镇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所谓“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水乡景色。江南古镇一样的面孔,显然既不符合古镇本来面目和文化个性,也达不到古镇保护和文化旅游的初衷;
(三)古镇旅游发展要着眼于未来,要打造最终旅游目的地,完善古镇的旅游经济链,提高古镇的整体消费水平。一方面要提高古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另一面要加大古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丰富古镇的旅游衍生产品;
(四)古镇旅游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旅游收入的支持,还必须有古镇其他产业的大力推动。否则会促使古镇陷入门票经济的死胡同,难以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古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发展手工业、农业等多个产业,形成多个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经济模式;
(五)古镇旅游开发必须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古镇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古镇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采取多种管理和保护措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群众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古镇建筑等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古镇环境的保护。古镇的建筑、古街道、古牌坊等都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物,破坏了就难以恢复。
(六)古镇的人文历史文化遗产是古镇旅游真正魅力所在,旅游的开发必然带来商业气息和外来思想文化,对古镇的人文思想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所以,古镇旅游开发就必须着重加强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保持古镇原有的风俗民情。
四、结语
古镇是广西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要有一个科学、可持续的开发模式,也要重视古镇的保护。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古镇的开发,而没有开发就缺少古镇保护的物质保证,而且合理的古镇开发是保护古镇的最好方式,开发与保护应该相辅相成。古镇旅游开发,要立足长远,既不能脱离现实阶段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能片面追求当前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的保护,要走可持续的开发道路,是古镇永葆秦春,古韵长存。
参考资料:
1.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6年 贾志宏.中国行政区经济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
3.王皎.关于城市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余青.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6.刘慧波.关于江南水乡古镇组建联合体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7.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8.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第三篇: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南开大学旅游景区与景点管理
中国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研究——以古城歙县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歙县为案例,分析中国文化旅游景区存在的管理问题和原因,探讨文化旅游景区的改革之道。
【关键词】文化旅游歙县景区管理
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在中国家庭的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快速提升,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人们在假期去比较安静、充满文化的地方体验一种静谧的生活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情。这就推动着原始风貌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镇古城的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区管理,指景区的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较之风景区的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广,牵涉的内容更多,在管理上显得难度更大。静心看看中国文化旅游区的目前情况,大家会发现很多问题,而这种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将其解决,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以歙县为例进行分析。
一、歙县的景区概况及现状
1.1歙县景区概况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位于歙县县城中心,是历史上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山脚下徽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集中展示地。这里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有举世无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国保单位、徽商之源-渔梁坝,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徽商故里斗山街,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徽派建筑的典范-徽园,还有省保单位太平桥、东谯楼、南谯楼等,古街、古巷、古井、古树遍布,古风悠然。歙县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1.2景区管理现状
歙县古城景区属于国家所有,由歙县旅游局统一管理和经营,下设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这是歙县唯一一家国有独资的旅游企业。公司地点位于歙县徽城镇红旗路一号,接近古城核心区域。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旅游业务咨询及旅游营销活动策划、旅游线路服务、旅游护照销售以及各种预订业务。在它的带领下歙县先后设立了徽州古城分公司、水上旅游分公司和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心,并成功创建了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徽州古城景
区及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该公司总体上遵循“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核算、分类经营、合理分配”的管理模式。
二、歙县各景区经营情况及原因分析
2.1歙县景区的经营情况
相比较于同为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丽江,歙县的游客数量显得较少,丽江2009年1-8月接待游客数已逾500万人次;黄山风景区1-9月接待游客数已逾200万人次,杭州1-10月接待游客数已逾3000万人次,江西婺源1-6月接待游客数已达262万人次,而歙县1-9月接待游客数仅为147万人。而且歙县的游客来源集中,据统计,来歙县进行观光旅游的主要在800公里圈以内(以歙县为圆心),即主要为周边地区;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相对很稀少(如珠三角、京津地区、港澳台、海外等)。另外。游客在歙县停留的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主要在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等进行游览便回市区屯溪或者返程;据统计,70%以上的游客没有在歙县过夜;停留时间短必然使得单人消费额水平较低,而停留一夜所产生的消费额则是门票等收入的几倍甚至数倍。
2.1景区现状的分析思考
作为徽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散核心,发展现状如此实在令人堪忧。景区发展如此,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行政改革对歙县发展产生一定的打击。建国后为方便管理党中央决定将徽州婺源县划归江西,而后将绩溪县、旌德县划归宣城市,徽州市政府所在地改为屯溪区,在地理形态上徽州支离破碎而,歙县也逐渐被边缘化。1987年徽州市更名为黄山市,从此徽州之名被断绝,徽文化传播之路被人为阻塞。徽州从地理和文化上被肢解,徽文化难成一体,缺乏统一的运作管理,从而导致各地各自为政,景区重复建设。这对于歙县景区的规模化、一体化是很不利的。
2、周边地区竞争激烈,而歙县缺乏特色的文化旅游。歙县在行政上隶属于黄山市,而黄山以及皖南古村落之名覆盖了歙县景区的价值。黄山市更名后,人人知有黄山而无人问有徽州;申遗的成功也使西递宏村迅速崛起,在古村旅游上稳站鳌头。加之今年来九华山的发展和绩溪县的异军突起,更是进一步威胁歙县景区的发展。就风景区而言,歙县与黄山、九华山根本没有可比性,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景观;而就文化景观而言,歙县没有自己的特色。西递宏村专打古村游大牌,而绩溪主打名人牌(绩溪龙川为胡锦涛主席家族所在地,且保存着完整的祠堂及村落布局),歙县古村、名人着实不缺乏,但缺乏自己的品牌核心。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娱乐休闲设施。这主要与政策以及徽州人的生活有关。政策上过分强调保存古城风貌,而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无疑与之格格不入。歙县拥有众多知名古街,斗山街,小北街等等,但主要还是以生活为主,不提供相应的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班车比较缺乏,酒店旅馆建设比较落后,不能容纳众多的游客,目前比较有知名度的只有徽州大酒店、歙县饭店和披云山庄。
4、管理措施不完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歙县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事业单位的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很多景点散落分布,不利于游客集中游玩;门票收费制度不完善,主要是一景一票,程序
繁琐,影响游客心情,而且对当地人缺少相应的优惠,引起市民不满。
5、宣传不到位,很多景点被忽视。也许是传统的内敛含蓄,歙县在宣传方面确实不太好,近几年才比较注重向外推广。石潭景区因摄影作品获得世界级荣誉而得名,但是知名度仅限于摄影爱好者,而更多的普通游客更知道婺源的油菜花;鲍家花园与苏州园林同为江南三大私家园林之一,但知名度也限于附近城市,其游客数量更是无法与之相比;陶行知与蔡元培同为近代杰出教育家,但是其在景区几乎被游客视而不见„„这些问题无疑不与歙县宣传有关。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歙县的整体旅游价值不存在相对价值优势,从而落后于周边旅游城镇的发展。
三、歙县各景区改革建议及进一步思考
作为“徽州六子”之一的婺源和绩溪,我们思考他们的发展之路,并从中得到适合歙县发展的道路。
3.1婺源的发展之路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属于徽州六子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发展旅游有自身的限制,起点低,规模小,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滞后,游客来婺源以观光为主,婺源的景点门票收入是旅游收入主要来源。由于婺源的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游客在婺源停留时间太短,娱乐活动不足,工艺品开发不够。这些看着与歙县类似,但是婺源抓住自己的特色,走出“婺源之路”。“婺源之路”有两大定位:绿色婺源和乡村婺源。绿色婺源是生态型的旅游景观,其品位与价值立足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上,在游览路线上婺源旅游的安排有一点三线,即古城游(紫阳镇文公阙里游),东线游(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和北线游(古洞古建古风游)。“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是今年婺源向外界宣传的最靓口号。这无疑抓住了中国现代化脚步加快的社会现状,许多工薪阶层生活节奏飞快,希望在假期放松心情,而婺源的这种定位刚好抓住了这种心理,所以其成功也是一种必然。所以找准自身定位是很重要的,这直接促进了婺源旅游的兴旺发展。3.2后起之秀绩溪崛起之道
而作为“徽州六子”的绩溪,其发展和崛起有着时代的机遇和自己对机遇的把握。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绩溪文化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龙川景区等等,而且名人众多,小吃红遍国内外,这些都与歙县有着相类似的地方,但是他的定位却非常明确:徽墨和名人。胡锦涛主席祖籍徽州绩溪,这无疑是对绩溪最好的宣传。绩溪抓住点优势并以此为契机对绩溪的景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出合理的旅游路线。在景区上主打龙川景区,并为此开通专门的专车路线,售票上也采取一票制度,方便游客。另外景区还将景区与酒
店结合-——紫园既是参观的景点园林又是游客的饮食场所,这对于方便游客体验徽州传统生活无疑意义重大吸引游客多消费。另外,绩溪还利用举办全国性的美食节来推广自己,并创办相应的企业如胡氏宴提高知名度。绩溪将旅游业与自己的工业等发展相结合,这符合相互促进的原则,带动旅游和工业的双发展。综合绩溪旅游的飞速发展,与自身的努力宣传是分不开的,这种宣传既需要合适的时机场合,又需要合适方式。
3.3思考歙县复苏之法
结合上述两个成功的例子,歙县的旅游发展之道必须得做相应的改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符合游客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当前对于歙县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定位,有了好的定位才会让更多的人认可。歙县应该重点放在“徽城”上,做好徽文章,打好徽品牌。第一步需要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黄山的名气已经足够多,不需要再用其命名城市而应该恢复其本名),这样既有利于黄山市自己的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周边整体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易行成规模效应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树立品牌核心,丰富品牌内容。将徽城与徽文化紧密结合,并用相应的符号代替抽象的介绍,让人提起安徽想起徽城,进而想起徽文化、徽商、徽菜等等,使游客对徽文化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老房子、老牌楼。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歙县目前在公路运输还是比较方便的,从屯溪市区到歙县可以开通旅游专车,方便游客;开通婺源、黟县等地的直达车,方便游客往来;改善现有的歙县-屯溪的班车运营形象,建议采用更为舒适、空间更大的旅游车作为班车载体,并统一标识。开发经济型商务酒店整合现有酒店、旅馆,建立服务评级体系,招商引资开发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以满足现代年轻人之需求并对现有的大酒店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兴建具有徽州特色的娱乐休闲场所,比如激活“徽剧”,培训专职的徽剧演唱人员,并邀请京剧爱好者登台演出;设休闲娱乐文化街,将徽州特有的徽菜,名茶,古玩等集中管理,旅游纪念品商铺实行质量准入制度,确保纪念品的货真价实;恢复徽州府衙并进行模拟的审判,增进游客与当地民众的互动。
再者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档次。对程朱理学、毕昇、陶行知、黄宾虹、张曙等名人进行设计、包装、宣传;添加徽剧、徽雕、徽刻、徽墨、歙砚、徽州女人等作为宣传元素,丰富徽城元素;开展徽州美食节,每年定期邀请六县名厨在徽城内PK厨艺,现场表演厨艺大赛;整合徽商精神元素,扩大徽商大会的影响力,利用其倡导现代商业精神,制造社会舆论;在旅游大市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港澳台等地,借用当地徽商力量举行徽城旅游产品推介会(如安徽商会、徽州会馆、徽州商会等);在以上旅客来源大市场,进行定期举行旅游推介酒会、旅游发展论坛;适时在各大旅游市场进行旅游形象广告投放。让外界清晰知道徽文化之都的歙县,逐渐提高歙县的旅游市场的地位。
然后是必须开发出相应的新产品,延长游客主动停留的时间。比如结合新安江山会画廊和花果山等景点的天然条件,开发出自驾游、徒步游、家庭游等高利润产品;利用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自然条件开发漂流产品;利用现有的古建筑群、油菜花风光设立“徽州古城国际旅游摄影节”,增加曝光度、吸引专业游客,进而带动社会游客;并且可以与古徽州六子合作,进行轮流的徽州文化旅游节开展活动,创建徽州文化旅游区。
最后是改革旅游管理机构,裁撤不合格的服务人员,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开设相应的培训机构,对景区工作者进行定期定点培训;招募民间能人巧匠进入景区工作,真是民间色彩,突出工作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评级制度,完善游客的投诉处理制度,使工作人员尽心服务,游客满意顺心享受服务;对景区实行一票制度,利用景区专车进行一条龙接送服务;加强景区与酒店等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双赢服务。
中国的文化旅游市场相对而言还是一个买方市场,出游的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上,所以想在市场上立足并且很好的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是很重要的。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更好的发展旅游行业。当然这其中牵涉到的内容广泛而复杂,需要各方的协调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井陉年鉴——旅游文物文物保护中国知网
【2】歙县旅游局旅游新闻网页
【3】孙继胜-旅游景区管理2007 海天出版社
【4】孙明艳——旅游景区管理分析;2010河南农业
【5】歙县旅游发展寻变之策罗健检2009
【6】婺源旅游现状分析
第四篇:旅游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54、浅论星级服务
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56、导游的语言魅力
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
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
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61、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2、浅论旅游促销 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 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
66、论导游的语言艺术 67、试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8、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 69、论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 70、论佛教文化与旅游 71、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72、论旅游市场的开拓途径 73、论湖南旅游资源的特点
74、试分析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心理反应与对策 75、导游过程中导游人员的素质与心理品质分析 76、试分析导游技巧与方法中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77、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78、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79、拳头旅游产品的经济影响估析 80、试论旅游者与导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 81、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82、“假日经济”剖析
83、如何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84、“入世”??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5、“人造景观”之我见
86、浅谈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湖南省为例 87、浅析湖南导游队伍现状及改进措施
88、旅行社如何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89、奥运效益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90、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91、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 92、生态旅游概念之我见 9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94、探析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95、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96、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97、××××××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8、××××××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9、对×××××景区经营状况的反思
100、××××××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101、对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 102、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以“中秋节”申遗为例
103、浅论导游职业道德在从业中的重要作用 104、对当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5、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6、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107、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08、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9、试论长沙(或×××市)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0、试论长沙(或×××市)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112、试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以××××××景区为例 113、对开发女性旅游市场的思考
114、开发学生旅游市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5、韩国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116、旅游专业(或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17、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以××××××景区为例 118、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的方略 119、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0、入世后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21、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的创新 122、旅游业风险的控制与回避 123、更新我国国民旅游观念的举措 124、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辨证性分析 125、旅游产品的科学评价 126、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127、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128、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29、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130、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131、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132、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13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134、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135、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136、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37、人文旅游资源的审美性阐释
论某个旅游景点的人文内涵
138、旅游从业人员的语用失误探究 139、在节日中升华
论某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旅游资源
140、关于旅游淡季开发的偏至论
以某个省级旅游区域为例
141、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腾飞
论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的潜在优势
142、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43、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44、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45、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146、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 147、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
148、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14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5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51、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152、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53、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154、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5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156、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57、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158、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 159、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60、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
162、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 163、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 164、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65、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166、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方法研究 167、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168、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169、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170、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171、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72、“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173、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4、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175、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176、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177、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178、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79、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80、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81、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82、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83、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84、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5、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86、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7、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88、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189、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 190、老年(或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91、旅游开发中的名人效应 192、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 193、农村居民的旅游现状调查及对策
1.改善旅游行业管理 加速旅游产业化进程.2.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3.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 4.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 5.旅游企业的文化营销研究 6.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7.旅游名牌产品管理思路探析 8.如何拓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9.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10.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 11.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 13.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14.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 15.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
16.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7.论酒店的品牌策略 18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 19.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
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概述 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期 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评价
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 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
基于旅游伦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游资源的思考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基于旅游者角度的中国旅游区划分研究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
旅游地调整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特种旅游的种类及特点初探 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
“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
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从概念到内涵
现代旅游动机分析
浅议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 旅游场平衡研究
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和管理
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
上海都市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
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
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
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关系
1、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
2、浅谈旅游景区形象的管理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旅游目的地研究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52、论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问题
53、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54、论旅游发展的趋势
55、论人文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影响
56、生态旅游研究
57、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58、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59、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0、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研究 61、现代饭店内部管理模式研究
62、饭店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3、区域地区旅游资源及评价 64、旅游的影响(经济、社会等)65、旅行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66、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67、旅游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 68、旅游服务性质研究
69、旅游企业的形象塑造 70、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71、论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与推广 72、导游人员的素质与旅行社形象 73、旅游服务中的公共关系策略 74、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5、旅游黄金周的游客心理研究 76、旅游服务策略研究
77、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 78、试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79、试论“金钥匙”服务与我国旅游饭店业 80、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1、饭店个性化服务研究 82、饭店标准化研究
第五篇: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探析如何提高饭店业一线员工的服务补救绩效
2、影响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的因素研究
3、居民社区休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大型事件中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
5、工作满意度对酒店员工离职的影响研究
6、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对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
7、酒店实习大学生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8、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9、酒店前厅服务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关系研究——以某酒店为例
10、社区参与对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11、探析餐饮团购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13、黑色旅游动机研究
14、探析影响顾客餐馆体验的因素
15、导游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6、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
17、小餐馆企业主创业动机研究
18、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