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创新小论文:“活化石”鲎的奇特之处
科技创新小论文:“活化石”鲎的奇特之处
高二(11)班 张梓萌
【摘要】“鲎是什么?”,“鲎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特性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为什么鲎享有 ‘活化石’的美誉?”,“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为什么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本文通过对鲎的奇特之处及成因分析,解释了鲎的“生物活化石”这一称号的来源。
【关键词】古生物 鲎 特性 活化石
一、引言
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知道这种外形奇特的蓝血动物,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仔细,深入的探究鲎这种生物小小的甲壳下到底掩藏着些什么秘密,让它与普通的海洋生物有这么多不同之处。经过查阅生物资料,询问老师知道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鲎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而之所以命其为“活化石”,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也因为此,让鲎具有了许多现代进化生物所不具备的特性。
二、鲎的奇特之处及成因分析
1、形态奇
鲎形似蟹,其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宽阔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它的消化系统也与众不同。食物是进入磨胃(砂囊)后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而在这众多奇特的形态中,我觉得鲎的眼睛是最值得研究的。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据研究表明,现在生存的鲎与奥陶纪时期化石显示的鲎形态极为相似,正因为鲎在约4年的时间中没有过多的进化,才使得如今的鲎有着奇异的形态。
2、习性奇
鲎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3、繁殖奇
春、夏两季,通常于日落後,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每个雌鲎由一个或多个雄鲎伴随,在沙上挖一系列浅坑,每个坑中产卵200∼300粒,然後雄鲎用精液将卵覆盖。一般产卵地点正好在高潮线下。数周後幼体从卵中孵出,约长5公釐(0.2吋),以贮存的卵黄为营养来源。第二幼体期的个体已有一条短小的尾节,以小型动物为食,在泥滩中越冬。第三幼体期的个体形似微小的成体。幼体经蜕皮进入下一个幼体期,此时表皮围绕头胸部边缘裂开,然後脱落。每次蜕皮体长即增加约25%。到9∼12岁时约蜕皮16次达到性成熟。成体以海生蠕虫为食,身上常覆以各种带壳的生物。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4、血液奇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但是,对鲎抽血后,它们就被放生.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 600~1300mg。
三、结束语
经过上述的研究,对鲎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了“生物活化石”这一称号的来源,也感受了鲎的各个方面的奇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鲎是海中的活化石,它的出现比恐龙还要早。如今恐龙早已灭绝了,而鲎经历了一场场灾难,奇迹般地存活至今,而且形态也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科学家认为:这些活化石从2.5亿年前就已停止了进化,能够存活至今是得益于非常规的健康状况。鲎的体内有非常独特的免疫系统,可以防止受到海水中病原体的感染。当病毒或微生物侵入鲎体内后,鲎的蓝色血液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如一接触到霍乱弧菌,鲎的血液就会立即凝固,令细菌失去繁殖作用。随后,血液就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止其他细菌入侵。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鲎的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较强;二是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于鲎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质,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就如达尔文所言没有竞争与死亡,不能进行优胜劣汰这一机制,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减少很多。我认为综合以上三点,就是鲎能保持原有形态且没有灭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科技创新小论文
科技创新小论文-折叠尺
老师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麻烦,比如,在数学课上画几何图形时会感到很麻烦。所以我发明了这种简易的折叠尺。
简易的折叠尺制作方法如下:
1、准备10块1分米的木制尺,和同等分量的磁铁;
2、准备九根帽钉;
3、准备一些两面胶。材料准备完,下面就进行制作。
首先将十支直尺用帽钉串起来,(每支直尺上两都要凿成凸凹面、以备串连)。然后将两面胶涂在直尺上,然后在巾上磁铁,每支直尺各贴一块,这样一支简易的折叠尺就做成了。
这种简易的折叠尺便于存放,而且体积小,能够随意收缩。还能够拼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这样老师在数学课上画几何图形时便减少了许多麻烦,既方便了老师,又节省了时间。我将发发明的折叠尺关给了老师。老师夸赞我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并且鼓励我以后要多动脑筋,勇于发明,勇于创新。
8“垃圾自动消化机”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而我希望将来能发明一种自动分检并把垃圾逐一消化的垃圾机——“垃圾自动消化机”。这种消化机的好处是:它的整个处理过程无公害、不存在第二次环境污染。投资少、操作简单。可直接安装在居民小区、菜市场、酒楼、宾馆等地方。当人们把自己丢弃的生活垃圾放进这个消化机里时,它就会自动地把塑料处理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废纸压缩成像饼干样的纸饼,玻璃制品就会融化成像水一样的液体,菜叶等垃圾就会发酵成有机肥料等等。每天,清洁工人只要把垃圾机里被消化的垃圾按类收装,然后分别卖给需要它们的不同厂家,这些厂家再通过综合处理,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因此可节省大量资源。
这种“垃圾自动消化机”的形状跟现在的“果壳机”差不多。由回收来的塑料、玻璃等废旧垃圾制成。它的底座里安装着有一个微型电脑,负责分检、处理人们放
进的垃圾。愿这种“垃圾自动消化机”早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清洁而美丽的环境尽一份力量。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用我的聪明才智,使我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第三篇:科技创新小论文
绿色踩踏与绿色健身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我们不仅要节约能源,还要想办法创造和开发一些新能源,把一切可以想到的转化为能量的因素尽量转化为能源。
你知道每天数十万客流量的繁华街道上,潜在着巨大的能量吗?你想过利用庞大客流行人的脚步进行发电吗?如果创造脚步发电系统,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些巨大的踩踏能量转化为电能,从而长久的为人类服务呢?
如果行人踩上地砖,其踩踏产生能量的5%将被收集起来用于点亮地砖中央的一个LED灯,其余能量则会被储存进蓄电池,最长可以储存三天。这些储存的电量可以用于诸多低功耗应用。也就是说,一旦应用这种地砖,当大街上人来人往时,他们踩踏所产生的能量很多都将被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这些行人自己可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为发电做着贡献。
不但踩踏能可以利用,健身能也不容忽略。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人们纷纷走进健身房,利用专业运动器械来锻炼身体。但是人们在健身器械上挥汗如雨、燃烧大量脂肪的同时,所消耗的电量也是惊人的。如何在健身的同时合理利用电能呢?
单车骑手来发电
如果开设一个“绿色健身房”,健身房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特制的健身单车来发电。在健身单车上“骑行”了无数公里的健身者,把自己的运动能量转化为清洁能源。而且健身者在运动过程中发电,发电量在显示器上一目了然。
健身单车的发电原理很简单:健身者蹬骑单车所产生的能量,令与单车相连的交流发电机产生电流,并将电能储存进一块蓄电池中。
每台健身单车的发电量取决于健身者的运动强度。大多数健身者运动半小时会产生50至150瓦特的能量,如果把这些能量储存起来,足够一部手机连续开机一周。
健身单车所产生的电,除了供电动跑步机等健身设施使用,还供室内照明设备、风扇、音响和平板电视使用。最为理想的是,最终健身房内所有的电器,都使用健身者的运动供能。使用健身单车发电后,健身房的电费将下降很大的比例。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等于少开了数万公里的车和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这样也会大大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另外,这样的健身房应当拥有独特的节能文化。它配有太阳能电池板遮阳篷,使用再生来源的地板和再生纸做成的手纸。为节约用水,健身房不提供淋浴。顾客们时刻被提醒:用完电灯、风扇和电视要及时关闭。
量化减肥效果好
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这种既锻炼身体又能产生新能源的健身方式显得前途大好,还通过出售绿色健身单车为世界节能。虽然这种健身房还远远没有普及,但环保型健身方式在全球已经屡见不鲜。香港的加州健身房利用会员运动产生的能量照明,并为蓄电池供电;伦敦的Surya夜总会更为神奇,它的舞池地面能把人们踩踏地板的能量直接转换为电能。
“绿色俱乐部”在世界已迅速流行了起来。美国纽约一家俱乐部的海报上写着:“让你的健身成果转化为电能!不久,你就可以在减小腰围的同时减少碳足迹。”在海报下面的健身单车上,20余名健身者正在挥汗如雨地锻炼,他们都将成为“人工发电者”。
该俱乐部负责人说:“健身者可以自己观察显示器,它会告诉你创造了多少电能。”“你在燃烧能量,同时又在用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俱乐部会员理查德·克罗尼克说。
健身发电不仅有趣,减肥效果也非常明显。它把你的健身努力量化为发电量,朋友们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你有没有偷懒。
据统计:“有的人能一口气发电105瓦。这种竞争气氛能激励人们做得更好,而且他们喜欢这种自己创造能量的感觉。”
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踩踏和绿色健身会为世界创造更多的能量,减少更多的污染,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科技创新小论文
我的自制“硬币分拣器”
科技创新来源于生活。这不,我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一个“简易硬币分拣器”,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现在介绍给大家,或许能给您的生活带来一些方便呢。
这个“小发明”说起来有点偶然。上个月,我想用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本书,可等我把两个可爱的小猪储钱罐“肚子”里的硬币“哗啦啦”倒出来的时候,我却傻眼了。大大的一堆,有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这要数到什么时候呢。爸爸在旁边提醒我:“你先按一元、五角和一角分分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数量,用你学的乘法单独算出来,再把这三类加起来,不就算出总钱数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老长时间才数完,终于算出了总钱数,累出了满头大汗。
数硬币这么费力,有没有方便数硬币的工具呢?带着这个问号,我又展开联想:自己的这些钱并不算很多,假如银行里的阿姨碰到更多的硬币,该怎么办呢?我一定要发明一个分拣硬币的好工具。一连好几天,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星期天放假,我跟爸爸妈妈回奶奶家,正好奶奶在家筛小麦。只见她用筛子轻轻一筛,小麦里的小石子就被分离了出来。忽然,我脑海里“蹦”出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做个筛子一样的工具,把不同面值的硬币“筛”出来呢。说做就做,回到家我就拿出妈妈的鞋盒,然后取出一枚一元的硬币,想画在盒子的底上,做一个“筛孔”。转念又一想,一元的硬币最大,它能“筛”下去,比它小的五角、一角硬币也不都“筛”下去了吗。不行,我得先做个最小的“筛孔”,先把身材最小的一角硬币“筛”出来。我拿一枚一角硬币贴在盒子底,用铅笔仔细沿着边沿画了一个圆,再用裁纸刀把圆刻下来,形成了一个一角硬币刚好能掉下来的“筛孔”。为了筛的更快,我一口气又刻了6个“筛孔”。做好后,翻箱倒柜找出一大把硬币,急忙放进我的“硬币分拣器”试验。还真灵!只一会,一角硬币就全部被“筛”了出来。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可是,我一看盒子,里面还有一元和五角两种硬币。这可难不倒我,连忙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一个专“筛”五角硬币的“筛子”。我把所有的硬币全部放进第一个“筛子”,先“筛”出一角硬币,然把盒子的钱再倒入第二个“筛子”,“筛”出五角硬币,剩下的就是一元硬币了,使用起来,比一个一个用手分类快多了,我成功了!
爸爸和妈妈看了我的“硬币分拣器”,都夸是我聪明的“小发明家”,还要我去申请“专利”呢。妈妈摸着我的头,兴奋地对我说:“含含,科技和发明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观察,动手实践,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发明家!”
我正得意忘形,爸爸却 “神奇”地从我分拣出的五角硬币中找出一枚一元硬币,又从盒子里拿出另外一枚一元硬币,告诉我:“别骄傲,看吧,我们国家现行的硬币有好几个版本,同样面值的大小有可能一样。你这个小筛子,还应该改进啊。”我仔细一看,果然是这样。看到自己发明的 “简易硬币分拣器”有一些美中不足,我并没有气馁。我相信,只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我就一定能够设计出一个 “超级”硬币分拣器!
第五篇:科技创新小论文
科技创新小论文
植物也会睡觉
浮山县城关小学 **班 郭欣瑶
天渐渐地冷了,植物也像人一样蜷缩起来了。妈妈赶紧把室外已经开了小花的三叶草搬进了暖和的卧室。
过了几天,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白天三叶草的叶子是展开的,平摊着,很舒服地伸向四方,像一个正伸着懒腰的可爱的小孩。可是到了傍晚,它的叶子就情不自禁地收拢在一起了,像是怕冷。到深夜,那三片叶子更是紧紧地合拢在一起,好像一个个在寒风中打颤、孤立无援的少女,让人看了不免产生同情。
我很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三叶草一到晚上就收拢呢?难道它怕冷吗?还是„„”妈妈看着我反问道:“如果说三叶草怕冷,那么为什么都不落叶呢?你看,一些怕冷的植物,冬天不都落叶了吗?”我无言以对,但仍不罢休。问:“那你说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它也要休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这回你说对了,你看人和动物因为活动累了,要休息。而植物呢?在白天有太阳时,它们要进行光合作用,要生长,太阳落山后,晚上不能工作了,也就休息了。不过,大多数植物睡觉,我们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少数植物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它们是如何休息的。”妈妈说完,就忙着干活去了。
我听得津津有味,但觉得还不够过瘾,就去找《十万个为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书上我看到了有关植物到底谁不睡觉的秘密,答案是肯定的。原来植物们睡觉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比如睡莲为了防止花蕊在夜间被冻伤,每到晚上都要合拢花瓣,就好像睡觉了一样。有一种树叫合欢树,每当傍晚来临时,它就把像羽毛一样的小叶片折合关闭。蒲公英在晚上也要把叶子合起来,直到太阳再次出来时才会让我们看见它的小花。夜来香就不同了,它是白天睡觉,晚上盛开,这样就可以吸引夜间的小虫子帮助它传播花粉了。书上也提到了我家的三叶草,它白天开着紫色的小花,一到夜里就会把三片小叶子合在一起。
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些平时让我们忽略的东西,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啊!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呢。
指导老师:唐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