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王玉良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3期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
2.多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又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设计了“找春天、赞春天”的活动。
4.多系列。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明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又如,在高年级设计“互赠格言”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篇: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
2、多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又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设计了“找春天、赞春天”的活动。
4、多系列。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明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又如,在高年级设计“互赠格言”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篇: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教师:代蓉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
2、多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又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设计了‚找春天、赞春天‛的活动。
4、多系列。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明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又如,在高年级设计‚互赠格言‛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代蓉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教师:代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代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四篇: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龙集中学王秀华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或多或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特别注意语文教学方法的学习,努力教好语文。本来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变化多端,更有待我进一步学习探索,下面我将几年来语文教学方面粗浅体会谈谈,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条件差,刚入初中学生有许多连给汉字注音都不会,写一篇作文,错别字比比皆是,有不少学生回答问题时,讲不出完整的句子,由于这些原因,我在工作中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一、弥补缺陷,打好基础
语文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决定语文学习必须有一个牢固的基础,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将影响教学效果,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来取了先补后增,边补边增的方法,进行填平补齐的工作,初一上一开始,突击一个月的时间,重要是解决学生辨认字母,拼音、识字、注音标调,以后反复巩固,一日拼。
错别字方面,罗列常见错别字,每天订正10个,一个月后增加字量,印发小学生应掌握的3000常用字,要求学生用两日完成,新学期开始,要求每个学生配齐字典和词典,要求学生每课必备,每天必用,有时还讲行查字典比赛,说话能力方面,每节课用3—5分钟,找几个同学说几句短话,每周要求写观察日记,实践证明补差工作确实收到一些效果。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在培养兴趣方面,首先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备课、上课、做作业到考查成绩,我把能否引起学生兴趣,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上课尽量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饶有风趣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培养兴趣方面,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自订报纸和杂志,扩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时还向学生介绍一部长篇小说或一段优美散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各种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作文比赛,词语比赛,诗朗读比赛,通过一些列活动,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现在学生感到语文有味好学了。上课能够踊跃发言,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自觉完成。
三、坚持常规训练,注意能力培养
在平时学习中,我十分重视提高学生听、说、写、读能力。一是课堂的常规训练,要求学生“细听”“慎思”“勤记”,细听,听老师发问的要点,总结的重点,同学发言的异同点,这样长期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常规训练,要求学生书读三遍,注意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推敲字句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为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常规训练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学习主权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
四、吸收好方法,提高效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程式化现象是严重的讲读课文,先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划分段落,分析讲评,归纳中心,然是写作特点,篇篇如此,一个模式使学生味同嚼蜡,“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吸收好的方法,加以运用,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来用不同的教法,如教诗歌的方法是读,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领读、齐读等。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思想感情,领略表达方式。如上《黎明的通知》一文,我也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稍作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复习了“反复”讲了“象征”之后。重在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相同文体,根据不同的特点,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法如《荔枝蜜》和《白杨礼赞》则各有所侧重,或侧重于意境,或侧重于托物言志的象征意义,对每篇文章要求,尽量单一明确,使每课都有所得,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父子之情,要让学生领悟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于是我们抓住浦口送行,这个重点段落的三个背影,四句话进行讲读分析。头和尾则谈笔勾画,作为略讲。有的小说单元重点是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抓住每篇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教学,这样互相联系,互相补偿。
教学的方法是多变的,教师虽然“教无定法”但学生要“学有章法”教学工作是一次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以上只不过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浮浅尝试,身处农村孤陋寡闻,思路闭塞,水平低下,错误难免,请批评指证,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东关小学 樊菊莲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至1800个,仅一年级一学年识字要求在950多个,能规范书写要300多,近400字。识字任务繁重而艰辛。一年级孩子又好动、贪玩,对于学习的目的还不是很明确,如果不教会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识字学习,很可能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这繁重的识字任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一年级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尽快地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是让学生轻松识字的最好捷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制力还没有形成,如果只简单地教方法,学生可能不但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还会觉得这是负担,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将方法与激发学习兴趣融为一体,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认识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
1、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学生在初识字的时候首先认识的是象形字。如“山”、“火”“口”“羊”“鱼”“鸟”等,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我在教学“燕”字时,也利用象形字的特点,不但让学生很快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了一张燕子头向上飞行的图片,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燕子”。“你们想知道“燕子”的“燕”怎么写吗?”“想!”学生回答情绪高昂。这时,我出示田字格中书写的“燕”字。告诉学生这就是“燕子”的“燕”。我故意说:“这个字的笔画好多呀!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这时,好多学生都感觉有些茫然。我赶紧补充问:“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我们看“燕”字和“燕子”的图片像不像?”我一边写一边问,学生很快发现“廿”是燕子的“头(燕子的嘴中衔条虫子)”,“口”是燕子的“身子”,“北”字的两半分别是燕子左右两个“翅膀”,“四点底”就是燕子的“尾巴”。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
2、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日月明”,“鱼羊鲜”,“小大尖”,“小土尘”„„一年级课本中编入了这样的韵文识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让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汉字的另一种特点,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随课文识字中遇到这样的会意字,学生便能很快识字。比如,在学习“晶”字的时候,我刚一问:“谁能看着这个字,想一想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晶”是“特别亮”的意思,因为一个太阳就很亮了,三个太阳就更亮了!这时老师再顺势鼓励学生组词,说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能会不高呢?又怎能会记不住这个字呢?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辨析字形,理解字义。汉字中80% 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让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起生字来就容易得多了。比如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同时课件出示“我的发现”里的前三组生字,打乱顺序:(睡、背、跳、睁、膀、蹲、眼、睛、腰、趴、眠、肚、路、眨、跑)指名认读后,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让课件生字消失。我故作惊讶:“咦?生子宝宝们跑到哪里去了呢?”“告诉你们吧,生字宝宝到‘语文园地四’里面去了,它们还要跟我们做游戏呢!快打开课本看看吧!” “你们看,生字宝宝多乖呀,它们排好了队等着我们呢!请大家按它们排好的队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目字旁”的字与眼睛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在小结时我给学生编顺口溜——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这样,让学生记住了什么是形声字,还认识了形声字的特点: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关系。同时,我因势利导:“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孩子们说出了“河、江、海”“说、话、语”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既识记了字,还发现了识字规律,怎能不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呢?
二、鼓励学生编谜语、编顺口溜,在快乐中识字
1、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如:“半个月亮──胖”,“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
─生”,“一个嘴巴真够大,长在蓝天下——吞”,“一个字,真奇怪,大耳朵,小眼睛,嘴巴下面有颗心——聪”。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但这种方法对于字义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教学中要注意对字义的正确理解。
2、有些比较复杂的字,学生一看到,心里自然就会产生畏难意识,如果恰当地进行拆分,由难到易,学生很快就会接受。在认识“赢”字时,我引导说:“这个字看似笔画很多,很难记,其实很好记。谁能有好办法帮助同学们记忆呢?”学生发现,这个字是由已经认识的五个字组成的,我再次鼓励学生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输赢的赢,上亡,中口,下是月贝凡。”多念几遍顺口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再比如“辨析的辨,一点,一撇,两边辛苦。”“两先一贝赞扬的赞。”“自大一点臭味的臭。”经常这样练习,学生不用一笔一划地记,又似乎是在玩,学生怎会害怕识记生字呢?
二、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识记生字。因为有心,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为有心,伽利略从教堂的吊灯,发现了摆的定时性。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小事的奇妙之处。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事物的能力。“语文园地”中经常能看到“展示台”这样的栏目,充分利用好这一安排,就能对学生进行很好地锻炼。鼓励学生记录街边的广告牌上的字;搜集商标,认商标上的字;记录在课外阅
读中认识的字;交流在术科学习中认识的字。任务布置后,一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孩子找到生活中识字的快乐和自信,形成习惯,自然学生就会多注意身边的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实,识字的方法很多,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等。运用时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运用各种方法自主识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变乏味的机械记忆为有趣轻松的快乐学习。
2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