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测量心得范文
水利工程测量心得
常言道:测量是工程施工的眼睛。说的好,确实每个工程都离不开测量人员,无论工程大小,水利枢纽工程也不例外,测量人员都必须到位,本人从事水利工程测量十几年,在此浅谈一下自己工作体会。
水利工程开工初期跟其他工程一样,测量人员首先要清楚了解工程布局,熟悉图纸后根据工程技术部的施工方案(包括邻舍布置)作出测量施工方案,并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控制点布设和测量、报验。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设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工程,直至工程完工后的沉降位移观测。平面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首先是实地选点,选点应注意一下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要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量人员施测。2.点位应选取在土质坚实的地方,便于保存和安置仪器。3.视野要开阔,便于测图。4.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要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同时要根据工程的施工要求尽可能布设在施工开挖范围外,以利于长期保留使用,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破坏。
其次,根据测量施工方案进行控制网外业测量,外业测量时应根据需要测设控制点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应选取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并在检测合格时间段使用)测量数据应用规定的表格记录清楚,不得涂改,测量完成后应检查测量数据是否合格,数据合格后转为内业,否则进行重测。(水准测量工作也可以同时
进行)。
其三,控制网内业整理,根据控制网点的布设形状及工程施工要求选取合适的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合格后根据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编写测量平差报告并报验请求上级检查批复。
施工控制网批复后我们进行下一步工作,进行整个工程范围内的原地形测量并上报业主,再进行开挖放样等其他工作。
测量工作是连续性和整体性都很强的一种工序,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引起工程返工甚至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所以测量人员必须一丝不苟读懂图纸,精益求精的进行放样工作,并现场交底,做好现场记录。
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走在各个施工工序的前面而不影响其他工序,测量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测量班组的凝聚力至关重要,因为测量工作不是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测量组合的体现。各个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快速正确的完成放样工作,每个工作人员都会影响测量精度和进度(例如,仪器观测者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前视人员对图纸的熟练程度及现场移位的距离感都会影响放样的速度)。现场放样应该做到一步到位,所谓“一步到位”,就是要熟读图纸,对放样部位的结构了然于胸,一次性完整的提供其他工种(钢筋或者木工)所需的结构线点位及相关高程,否则不但耽误其他工序施工,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影响进度。测量负责人应多留意工程进度及各施工部位的浇筑情况,以便于及早安排仪器及其他人员到位(否则仪器不通视要转站或者前视人员到了仓面又无法放样就耽误工作又消耗工作人员体能)。
特别注意的是,测量内业或者测量负责人要重复认真读图,对放样草图应多复核检查,多巡视现场,检查现场放样是否与图纸结构相符,做到测量工作万无一失,为工程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随着工程的进展,建筑物不断增多增高,相对而言视线越来越差,测量负责人应多考虑现场放样所需增设测量控制点,不断改善测量施工方案,从而减轻测量工作人员的负担,应多跟本班组成员谈心,多跟其他部门沟通,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开展工作和缓解工作压力,一句话总结:工作靠大家。
第二篇:施工测量实习心得
施工测量实习心得
在学院老师的组织下,铁道工程专业于本学期第10、11周在南区山坡上开展了施工测量实习。测量是一实践性较强的工作,经过上学期末的地形测量实习,我对测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掌握的很好,再加上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测设了解得很透彻,因此感觉此次测量比较容易上手。不过老师为了模拟铁路干线上的施工测量实习,特意将本次实习的地点放在山上,给测量增加了难度。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对我们来说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我们小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很多难题,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测量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我明白了施工测量和地形测量的不同。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而本次测量实习恰恰给我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本次测量,我担任了小组中的技术人员,负责计算数据和缩小误差;通过测量,我发现经常需要用到遇障碍时的曲线测设方法,因为山上树木很多,经纬仪有时不能瞄到下一个点的位置。其实老师说今后我们到铁路线上,需要测设线路的环境和这差不多,这就是个很好的模拟。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两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理解了施工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实测、计算等基本技能,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此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踏时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第三篇:测量心得
测量心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唐代诗人岑参所描写的诗句,南汇的天气虽不及胡地来得如此恶劣,但也是八九不离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了我们小组的测量实习。
首先是场地的选取,按要求我们要选择一个100*100的场地,通过对控制点的选取、测量以及碎部点的计算来完成地形图的绘制。虽说区区10000平方米的大小对南汇校区而言是绰绰有余,但是“小组之间不可重叠”这一要求却让我们犯了难。由于2班的选址局限于北校区,所以从崇德楼出发,我们一组七人一路向南,眼看就要到以南二教为界的“三八线”,可却连场地的边都没摸到,无奈之下,我们只得从南二教做水平线,在视线的最东边选择了最后的成型地--知行楼及其周遭。
第一天的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测量工作。按平均分布原则,我们在知行楼附近分别定下了A、B、C、D、E五个点作为控制点,随后我们用卷尺直接丈量每两点之间的距离,由于距离较长,所以在丈量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两点间的卷尺是否始终在一直线上,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往返测量法,力使误差降低减小。如此这般后,在全组成员不懈努力下,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前提下,我们完成了从选点到测量距离这两项工作。当我们开始拿出水准仪,安放整平准备开始测两点间高差时,突然,一阵冬风吹过,一阵冬雪飘过,望着天空黑云压顶,为保护仪器不受潮,无奈之下,只得将“万事俱备只欠测量”的仪器重新打包回箱。在感叹天公不给力的同时,组员又不甘心放弃计划,一组七人只能傻傻的仰望天空,期待放晴。庆幸的是雪只是飘了一会后就停了,七人激动之余赶紧拿出仪器,将仪器下方摆放的垂球顶点对准事先确定的两控制点连线的中点上,同时将标杆分别置于两控制点上,先读取后视读数,再读取一个前视读数,为了避免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读数误差,每一个数我们都会有两个人进行读数,前者读数,后者检核,再三确保后才将读数记录下来,随后我们采用变动仪器高法来减免误差,基于变动数要大于10cm的前提条件,我们选择变动11cm,再次观察前后读数,在确保两次高差不超过6mm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下两个点的高差观测。大概在4点30分左右我们按计划完成了第一天的测量工作。
第二天早上9点整,7人准时在知行楼前集合,队长布置了一天的任务,上午水平角度测量和视距间隔的测量,下午碎部点的确定。任务确定后我们便开始了角度测量,正所谓“醉过才知酒”书上看似简单的“对中”、“整平”在实际操作中却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铅球尖点对准控制点后,既要调管水准器也要调圆水准器,同时在转动角度后两水准器的气泡仍需居中,就像传说中的鱼和熊掌一样,对于我们这些测量工作中的小平民而言太难同时兼得,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后的数据有些偏差,但还是符合要求的,这是后话了,不过,我们组员仍努力将其二者对中整平。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了盘左盘右分中法,将经纬仪对准起点仪器置零后,将仪器转动一定角度瞄准第二点的花杆,锁定仪器,将仪器水平上的视数记录下来,将望远镜转动180°重新对准起点再转动一定角度再次对准第二点,将数据记录,如此周而往复后,记录下所有水平角度。在测水平角度的同时我们通过读取下丝和上丝的读数以及控制点到目标点的角度,大致确定了建筑物的主要轮廓点。12点左右我们完成了上午的测量工作,期间汪老师和王老师在巡视途中对我们的错误及时指出纠正,使我们避免了可能导致的更大误差。
下午,由于已知高差、水平角度以及视距间隔,主要任务是对碎部点的控制,因而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测量碎部点,而另一路则在图书馆内进行内业计算,主要是为了一旦在计算闭合导线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重新测量,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第三天,于我们而言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一天,不需要在寒风中测量,将昨天下午剩余的数据进行整合,同时根据由测量推导出的坐标在A3网格纸上确定每个点的位置,这样大致就可画出地形图了。
如果说此次
第四篇:施工测量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项目测量管理,促进测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交路桥技术质量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交股份和中交路桥相关规定,并结合中交路桥实际情况制定项目测量管理办法,并督促各项目贯彻执行。
第三条 释义
测量仪器:指测量仪器、设备和工具。第四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交路桥所属工程施工项目的测量工作。
第二章 测量质保体系及职责划分
第五条 测量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测量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申诉处理测量事故处理测量过程质量保证配置满足需要是测量人员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测量人员技术素质保证仪器与检测环境保证由测量负责人查原始记录及仪器检测数据事故按培训计划组织学习测量工程师对图纸的熟悉了解分析操作方法及检测过程的情况质量负责人分析检查事故原因施工现场放样申请仪器保养检定有专人负责计算施工放样数据施工放样数据计算复核定期进行考核新购仪器由项目部会同使用保管员检定调试召开会议,分析确定处理方案人为事故追究责任现场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样复核合格发检验证可以独立工作不合格者不准独立操作按周期进行自检或送检技术负责人进行签收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怀疑检测结果确定正确测量负责人组织人员采取补救处理措施进行施工放样数据交接完成施工放样资料与申诉者协商进行复测所使用仪器重新进行校正通知申诉者写出事故报告现场检验申请上报存档不合格仪器停止使用贴红牌合格仪器贴检定合格证验收合格后交保管人验收不合格不准使用进行结构物检验完成结构物验收资料检定达标办理退换手续送相关单位维修由测量负责人监督检测过程写出分析报告2
第六条 项目测量组职责
(一)在总工程师和技术质量部的领导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编制测量技术方案和测量工作计划;
(二)熟悉本项目各主要控制桩的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加固和保护的办法;
(三)施工控制测量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放样测量,必须实行由两人两次复核(即一人观测、另一人复核;一人计算、另一人复核)的观测与计算程序,作好记录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四)负责各级测量资料的保存和传递,测量资料的传递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并严格履行签字手续,不许用口头形式传递;
(五)项目测量组应对测量标志经常进行检查复核;
(六)正确使用、认真管理测量仪器设备,建立仪器专人保管制度,无关人员不得接触仪器。作好仪器的防腐蚀、防晒和防尘工作,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杜绝使用缺损器具进行测量工作;
(七)项目测量组人员应及时向公司技术质量部和总工程师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八)负责本组使用的文件和资料(含记录)的收发登记、编目、整理、归档和保管。
(九)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工作;
第三章 测量复核制度
第七条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以保证测量工作
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复核制度:
(一)对各个工序的测量工作,必须自检复核。
(二)在测量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实行双检制。
1、复核计算相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的数据资料,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人员独立进行计算,对核对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签认。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复核测量,测量中严格执行一人测量、另外一人复核的办法。数据的计算,也要遵循一人计算一人复核的原则进行。利用控制点时,在测量放样之前,必须先对控制点的高程、平面位置利用第三点进行复核,保证控制点位的准确无误。
3、测量完成后,对测量成果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校核,保证测量数据的计算无误。
第四章 项目测量工作内容
第八条 施工准备阶段
(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由二级公司统一调配测量人员,仪器数量,项目应服从公司统一安排。测量人员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及文件,对图纸中的平面坐标及控制高程进行复核,熟悉测量设备及工具,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仪器设备的标定、常规检验和校正。对测量人员进行
培训交底,公布工作纪律等其它注意事项。
(二)在开工前办理交接桩手续,测量组参加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单位进行的交接桩工作,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逐一接收,并作好桩位记录,按监理的要求,签署交接桩记录,办理相应的手续。
(三)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控制点复测,内容主要为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的复测。复测应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测完成后形成复测成果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测成果报告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四)控制点的加密
1、平面控制点的加密
(1)当交桩所给两平面控制点间距太大、部分平面控制点超差或通视条件不良,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
(2)加密时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及两点之间间距选择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分布要均匀,且互相通视,并与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闭合,精度满足要求。
(3)平面控制点布设在地基稳固便于架设仪器的地方,并加固牢固,设置栓桩,做好记录。同时将加密点纳入施工平面控制网。
(4)在大型项目特别是大型桥梁项目,加密点应做成强制归心混凝土墩,以提高工作效率及精度。
2、水准(高程控制)点的加密
(1)由于水准点远离施工路线或点位间距太大不便于施测,则应进行加密,其密度应以架设一次仪器即可完成测量工作为限。
(2)加密点应与原水准点闭合,其位置选择应有利于施工、便于保存,并需用砼加固。
(3)应对加密点的位置和高程作好记录。
控制点加密成果书、加密报告、监理批复等相关文件应以附件形式在信息化系统质量模块-测量记录中上传。
第九条 施工阶段
(一)在熟悉设计文件中的路线和结构工程的平面、纵横断面图的基础上,根据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施工的需要,确定利用原设计控制网点加密或重新布设测量控制网点,进行施工控制测量。
(二)控制网应经常进行复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核频率,对雨季较长、地基较软地区应加大复测频率。如有丢失、移动,应及时监测、补设。控制网应进行定期复核至少1次/每年。
(三)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临时工程的测量放样工作。
(四)测量控制点应根据工程进度、业主要求需要制定周期复核计划。
(五)施工放样前应依据批准的文件和资料进行计算和绘图。在施工放样时应作好记录并护桩,放样计算和施工放样均必须经过复核、签认。对大型桥梁的墩、台基础或重要工程、复杂工程的放样,必须由专人对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核,作好现场记录并签署复核意
见,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六)放样完成并经复核无误后测量人员应向现场施工负责人进行详细交接,并留有书面的测量放样交接单。
第十条 分项工程完工阶段
分项工程完工后下道分项工程开工前,测量组应对已完工程根据验收标准进行实测,并作好书面记录,实测后将实测结果报质检部,对不满足验收标准要求的分项工程应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对未施工工程进行有效预防。
第十一条 测量复核签认
(一)测量人员应对有关设计文件和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一般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好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测量组长复核,总工审核后方可使用。
(二)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水准点、中线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三)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校核,并对各自的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四)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测量组要进行互检复核签认。
(五)测量组对控制网点及重大工程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技术、质量部长现场检查核对,总工审核签认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认
可。
(六)施工期间,应做好相邻合同段的水准点、中线控制点的贯通测量工作。相邻标段应进行搭接,平面控制点应不少于一对GPS点作为共用边,高程控制点应不少于2个,双方必须签署共用桩协议,避免搭接错误。
(七)项目总工和技术、质检部长要经常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度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第十二条 测量工作控制流程图
测量交桩接桩,填写交桩记录建立施工测量标志,制定控制桩保护措施或办法控制点复测,编制测量施工方案,向监理工程师上报控制点复测报告恢复中线、红线施工放样的数据计算、复核和外业操作、外业复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放样放样精度满足规 范和设计要求上报监理工 程师抽检检查计算数据、仪器设备状态检查控制点 检查外业操作记录,整改重新放样放样精度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第五章 测量仪器管理
第十三条 对于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仪器,项目测量组具有购置、使用和保管与维护的责任。具体规定参见《中交路桥二级公司检测设备管理办法》。
第六章 测量资料管理
第十四条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管理,妥善保管,作为竣
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
(一)资料内容包括:
1、项目交桩资料
项目各工序的测量原始记录、放样数据、报验资料
3、测量内业计算书
4、测量方案
5、测量仪器台帐及检定文件
(二)控制测量记录、单位工程的施工测量记录必须使用单独的测量记录本。原始记录和原始观测值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
(三)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的记录需要重新测量、记录。记录手簿必须填写页次,注明观测者、复核者、观测日期、观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气象条件、使用设备的编号和型号、使用的控制点点号,并记录观测时的特殊情况。
(四)对于作废的观测记录要杠掉,并注明作废原因。禁止将作废的观测记录损毁。
(五)内业计算前应该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保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
(六)测量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资料台帐,及时收集,及时整理。
第七章 测量奖惩制度
第十五条 项目经理部应该对依照本办法进行测量管理、成绩显著的个人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给工程施工造成延误、返工、质量事故,或记录资料不填写、不真实,或仪器设备损坏和丢失的,项目部应视其损失大小、情节严重程度依照规定对于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或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交路桥南方公司道安TJ16标项目部负责解释、修订和完善。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测量施工方案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汇编
测量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平面超长、超宽,南北长747米,东西长343米。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子直径1米,柱网间距9×9米,建筑高度28米。由于本工程建筑安装质量要求高,钢屋架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测量方案和先进的测量仪器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一)、控制网建立的依据: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新航站楼附近的一级导线坐标点:坐
11、坐
12、坐13(见图1),二等水准点BM11、BM13(见图2)为依据建立控制网。
(二)、控制网的建立原则
根据工程占地面积大,控制点通视困难,仪器受限制的特点,确定以下原则:
1、控制点位置不与现场临时设施发生矛盾,合理选择布设点位。
2、控制点位远离基坑挖土,降水沉降区域(距开挖边3米)。
3、为便于通视,控制点设在轴线一侧1米的位置上。
4、控制点均采用混凝土桩,埋深1.2米。
5、根据现场大、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多的特点,采取在控制点周围800mm砌筑120砖墙防护,然后架设1.5米高的红色三角架
进行标识。
(三)、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以1级导线为依据,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85中的有关 1
规定进行八条主要控制轴线测设,其中,建筑物南北两端各设两条东西向控制轴线,南北设四条控制轴线,共16个轴线控制点。如图3。
(2)、为施工方便,消除主要轴线距离过大引起的不良影响,在主要控制轴线中间增设一般轴线控制点,如图4,形成封闭的平面控制网。
(3)、由于本工程平面控制要求精度高,在施工中又在原加密矩形网中,每隔40—50米加设控制点,形成小平面矩形控制网,在施工中采用左右的关系,以角度、距离随时校核点的正确性。
(4)、控制网测量方法
主要控制轴线测量采用SE2C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及光学对中战板,其标称精度为3mm+2PPm,测量时,采取一次性平差校正的方法,逐步校核距离和角度,待其满足精度后,进行桩位镀铜心。
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依据水准点BM11、BM13为起算点,根据平面矩形控制网的 点位用钢板在平面内布设20个闭合水准点,水准路线长设为3.4米。
(2)、测量方法为符合测设,施工中采取NA28自动安平水准仪,黑 红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测设方法
(一)、正倒镜延长直线
采用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放线,有效地减少一次性误差,满足精度要求。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
A1、A2为长轴线基坑两侧控制点,在A1和A2之间的楼层上A’点安置经纬仪,后视A1点采用正倒镜盘左、盘右取中的方法定出A2’,量出A2A2’距离b’,并按比例从A1’点向直线A1A2方向、移动经纬仪a’直到A1AA2三点成为一条直线为止。然后根据A1AA2三个点在各单位的施工段上加设
控制点。为提高精度,在S轴、X轴南北两端砌3m高的砖墙,370厚、一米长,上部抹光。在风力不大、天气晴朗的时候用经纬仪将边轴线引到墙上,这样减少每次对点的误差,减少人员往返于700多米,在墙上我们根据测量的两点放一条上下600的细线,两面用红白相间的大三角标注,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在引测时,把经纬仪加设在控制点上,后视A点,用正倒镜的方法引测墙上的点位,通过A1AA2检测墙上的点符合,在A1AA2一条直线上。
A2’1
2(二)误差修正:
1、平面距离修正:
由于本工程结构施工工期在一年内完成,各季节施工中存在着如温度 变化、尺长制造误差等原因,施工中,存在一定的距离误差,为克服上述误差,采取以下办法:
(1)、尺长修正:
所用钢尺使用前进行尺长检定,求得尺长修正数并定期进行钢尺的复 检。
(2)、温度修正:
由于钢尺的长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按如下计算公式进行温度修正:
ΔLt = λ(t —t0)
ΔLt— 温度修正值(每一整尺)
λ— 钢的膨胀系数0.0000116—0.0000125
t— 当时温度
t0— 标准温度(一般取20摄氏度)
L— 每一整尺长度
(3)、控制线内修正
施工测量中,不可避免对产生施工误差值,解决的办法是把整个超长、超宽距离分成控制网若干段,使平面形成重复井字型,这样每层放线把误差值在两条控制线内平均分配,以免距离过长,误差集中。
(三)、高温天气劲性柱的测量控制
本工程主体结构各区段周边设计为劲性柱,施工季节都在七八月份,白天温度高达37—39摄氏度,夜间平均23—25摄氏度。按设计要求劲性柱固定是与底板钢筋连接在一起,而底板钢筋用冷挤压连接方法连接,按施工单元平均长L=170m,在高温条件下,昼夜胀缩值很大,在施工中采取早中晚各测量一次的温度,确定出胀缩值,采取地面辅助测量定位,约定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浇筑前再次精确测量当时的温度,及时算出其膨胀值,调整劲性柱钢管的位置,确保工程质量。
(四)、高程测量控制
1、高程竖向传递时,采用钢尺下端悬挂5kg重物,用水准仪读数,确定高层传递数值。见图5。
2、高程点测量时,采取符合测量法。设置标高点位时,考虑本工 程板内设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板跨较大,预应力张拉,会产生挠度,为避免隐性误差,在平面四周、柱子或柱子附近200—500处设标高点,并形成符合水准线路,来控制标高的准确性。每测量一次,就要闭合一次,误差不在允许范围内,重新复测,直到达到精度为止。见图6。
五、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对控制整体的控制点位设专人进行重点保护,在控制点3米以内严禁车辆通行,做好维护,定期对点位进行检测。
3、在长距离轴线引测中,严格按照盘左盘右取中法,在施工测量 放线中做到步步有校核,及时发现点位变化的数值,及时调整控制点位。在楼层高层测量中,把高程引测在不易受温度影响的柱子和柱边板上。
六、桩位管理
红线基桩交接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总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总指挥部测量队向分包单位测量班提交首级控制网桩位,分包单位测量班向专业队测量组提交二级控制网桩位。
1、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附标桩示意图,标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并应附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检查清点标桩。
2、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应确属完整稳固。交桩后,接桩单位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复测,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交桩单位提出以便尽快研究解决。
3、接桩工作办理完毕后必须履行手续,填写交接桩记录,一式三份,并签字盖章,纳入技术档案。
4、在工程施工前各级测量人员必须对有关设计图纸上的测量点定位成果表进行核算,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上一级技术部门汇报以便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协商。
5、对于控制测量的复核,首级控制网(点)由总指挥部测量队负责建立和向监理报请验收;二级控制网(点)由分包单位测量班负责建立和向
总承包测量队报请复核;其它点位测放由作业队测量组负责实施和向专业分部测量班报请复核。
6、复核验线前,申请复核单位应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7、多个专业施工队作业区段的交界处测量标桩,应由专业分部组织相关单位互相延长复测2~3个标桩,以利正确衔接,避免发生错误。
8、复测标准应按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9、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测量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簿内,并签好姓名及日期,并记好工作日记。复测监控过程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入档。
10、各级施工单位管辖范围内的重要控制桩点定期进行复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施工扰动、雨雪后应及时复测、调整。
11、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和方便施工,各级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派专人看管。
12、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保护好测量标桩,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情况,所有测量标桩未经工程负责人同意,不得拆除、磕动或破坏。
13、在施工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先与各级测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