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加强流动性风险报告通知
关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信联社:
根据省联社有关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农信社安全稳健运行,现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
近年来,全省农信社通过深化改革,各项业务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不良贷款余额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不实,个别县级行社存在存贷比例高、备付金率低、支付压力大、对流动性风险不敏感等流动性风险隐患。各县级联社要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的防控工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好流动性风险。
二、切实做好流动性风险防控工作
各县级联社要制定辖内流动性风险防控的预案,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要建立系统内资金调剂机制,化解临时性流动性不足;要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指标分析预警体系,加强实时监测,实现流动性风险预警常态化;要加强对负面公众报道的管理,防止声誉风险对流动性的影响;要加强对大额资金流动的监控,加强对大额资金流动授权管理;要重点关注存贷比例高、备付金率低、支付压力大的机构,主动化解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流动性指标监测
各县级联社应明确专人,做好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日常监测、分析、预警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认真做好监测报表和分析报告的填报工作,并于每月8日前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监测报表》(见附件)及分析报告上报slsxdk@163.com,流动性监测报表中的流动性指标要按照河南银监局1104报表的相关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计算,季度末数据要与河南银监局1104报表相关数据核对一致,分析报告要做到分析深入、语言精炼、判断有据、措施有效。
附件: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监测报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郑州市办公室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郑州市办公室
招聘公告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郑州市办公室所辖市郊、市区、中牟、巩义、登封、荥阳、新密7家联社和新郑农合行(以下简称郑州农信社),网点遍布城乡,业务辐射范围较广,是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截至2010年4月3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57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4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32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9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郑州农信社视人才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期待着优秀的青年学子加入农信社的队伍,为农信社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招聘计划
全市农信社计划招聘基层员工396人,各县级联社(含农合行,下同)招聘计划如下:市郊联社66名、市区联社43名、中牟联社69名、新郑农合行51名、巩义联社30名、登封联社36名、新密联社58名、荥阳联社43名。
二、招聘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
(二)热爱农村金融事业,拥护农信章程,认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
(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品行端正;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从业资格和工作能力;
(六)符合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亲属回避规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聘标准
(一)学历: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包括2010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市区、市郊联社的,第一学历须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包括2010年应届毕业生)。本科毕业时,要求取得学位证。
(二)专业: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统计、审计、营销、计算机、信息通信、法学、中文(秘)、数学应用等专业。
(三)年龄:大专学历的不超过25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本科学历的不超过28岁(1982年1月1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不超过30岁(1980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岁(1975年1月1日后出生)。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的毕业生年龄可放宽3岁。
四、招聘程序
(一)发布信息。郑州市农信办通过郑州日报、郑州农信社
网(.cn)面向社会发布招聘计划和相关要求。
(二)网上报名。本次招工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点击网站相关链接,登录郑州农信社网站(.cn)查询。
报名以所应聘县级联社为填报志愿,只准填报一个志愿单位,否则将取消报名资格。
1.报名时间:
2010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8日18时。
2.登陆郑州农信社网站:
往届生下载并上传招聘报名表、个人基本信息、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jpg格式,正面2寸证件照,大小为100KB以下)、毕业证、学位证和近期彩色全身生活照的(jpg格式,大小为200KB以下);应届生下载并上传招聘报名表、个人基本信息、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jpg格式,正面2寸证件照,大小为100KB以下)、近期彩色全身生活照和学校证明文件(jpg格式,大小为200KB以下),通过电子邮件将上述资料发送至报考单位的邮箱,要求邮件主题为“专业+学历+姓名”,附件名称为“姓名+学历”。各单位邮箱分别为:
中牟联社电子信箱:ZZNXZPZM@126.COM;
新郑农合行电子信箱:ZZNXZPXZ@126.COM;
巩义联社电子信箱:ZZNXZPGY@126.COM;
登封联社电子信箱:ZZNXZPDF@126.COM;
新密联社电子信箱: ZZNXZPXM@126.COM;
荥阳联社电子信箱:ZZNXZPXY@126.COM;
郑州市郊联社电子信箱:ZZNXZPSJ@126.COM;
郑州市区联社电子信箱:ZZNXZPSQ@126.COM。
如考生李明,会计本科毕业,报考登封联社,须将报名有关资料发至登封信箱(ZZNXZPDF@126.COM),邮件主题为“会计+本科+李明”,附件名称“李明+本科”。
(三)资格审查。招工单位根据公布的条件和要求对应聘者提供的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报名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后,确定参加笔试人员名单。
(四)领取准考证。经初审合格者,另行通知笔试面试时间。报考者应在笔试前3日内携带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三份(无毕业证、学位证的可带学校证明文件原件),到所报单位确认,出具承诺书,并领取准考证。笔试、面试通过名单将在郑州农信社网站公布。
(五)笔试。笔试由市农信办统一组织,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不指定参考书、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培训。考试内容包括金融基础、经济管理、法律、文史哲、时事政治、计算机、公文基础、作文等方面的知识。笔试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按照50%计入总成绩。
(六)面试。根据招聘计划和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人数1:1.5比例确定面试人员,笔试成绩末位并列的可同时参加面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面试主要是考察应聘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业务知识水平及举止仪表等。面试满分100分。
面试成绩按照50%计入总成绩。
(七)体检。根据笔试、面试汇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拟录用名单,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到具有资质的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体检采取无记名抽号方式进行。对体检不合格的,不予录取,由此造成的缺额不再递补。
(八)背景调查。对拟录用的体检合格人员,由用人单位对其进行个人背景调查,主要调查核实本人学历、学位、经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情况,了解其工作、学习表现,并据实写出书面调查报告。经证实,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人员,取消录用资格。
(九)岗前培训。市农信办组织对拟录用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试用。
(十)试用。试用前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或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的应及时解除劳动合同。在签定劳动合同前,注意核实招聘人员是否与原单位已解除劳动关系、是否与原单位有保密或竞业限制协议。
(十一)正式录用。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用人单位在管理权限内,对招聘人员的正式录用予以审批和备案。
第三篇: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濮阳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
为加强濮阳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濮阳市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濮阳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日常风险预警、跟踪、监测,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处置效果,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流动性原因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给濮阳市商业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金融稳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濮阳市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以适度控制存量、适时调节流量为目标。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农村信用社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进行预防、预警和处置。
第四条 突发性支付风时
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风险措施,相互协调,共同控制和化解风险。
第六条 组织机构
一、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由联社理事长担任
副组长:由联社主任担任
成员:由联社副主任,及风险管理部、财务会计部、市场拓展部、稽核监察部、安全保卫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部室主任组成
二、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并随工作岗位变化及时调整。
三、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联社办公室。
第七条 应急处置内容
一、日常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预测:
1.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是指由季节性因素引起的资金需求。
2.周期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经济周期性变动因素引发的资金需求。
3.意外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不可预测的非常事件和来自大客户大额存款和大额贷款波动引起的资金需求。
4.趋势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流动性需求。
二、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等监管指标进行监测
1.按月计算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率,按季计算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等监管指标。并根据银监办的要求,在日常业务分析报告中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客观预测,并采取应对措施。
2.按季对:⑴潜在的存款流失,包括受其他金融市场收益提高影响而流失,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大额存款机构转移存款等情景。⑵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⑶贷款回收受到重大影响,不良贷款增加较多 ······(。收藏《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
摘要]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要么流动性过剩,要么流动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信用社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为此,农信社应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以更好地均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风险预警,风险处置
流动性是指资产即时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它不仅指资产本身即时变现的能力,还包括随时从外部获得现金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从而引发挤兑风潮或信誉丧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农村信用社的损失和在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就会使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其破产。综观银行危机的历史,不论危机的原因如何,其最终都以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入困境或破产而表现出来。流动性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伴随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就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信社流动性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信用社资产的变现能力及成本,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农村信用社随时筹措所需资金的能力及成本,筹措资金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则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流动性不佳
资产的流动性对农村信用社至关重要。资产流动性综合反映了农村信用社的应变能力,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变现能力越强,自然应付突发的客户提现等事件也就越强。但是,信用社保持高流动性,虽然能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却减少了收益。保留的高流动性资产越多,其机会成本损失就越大。因此,如何使资产保持最佳的流动性是农信社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造成资产的流动性不佳。
1.资金分布不均衡。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分为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等项目。一般来说,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最强,证券投资的流动性次之,贷款的流动性更次之,固定资产则不具有流动性。从资金运用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上看,农信社对其资产应进行合理分布,使资产分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可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又能兼顾资产的盈利性,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信用社则很难做到,资金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具体表现在:被称为一级准备金的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普遍较高,有的信用社甚至接近20%,而国外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一指标仅仅维持在2%以内。被称为二级准备金的证券投资虽然变现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占总资产的比重很小,甚至有的信用社根本就没有。资产分布的不均衡,使信用社的支付压力都集中于一级准备上,这就使得信用社必须留存充裕的一级准备金,当然,这是以牺牲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为代价的。
2.一级准备与实际的现金需求之间难以做到最佳平衡。虽然保留充裕的一级准备对资产的流动性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与现金需求间的最佳平衡问题,要么出现流动性过剩,要么出现流动性不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农信社的现金需求波动性较大。储蓄存款在农信社的存款总量中占绝对比重,资金稳定性差,易受农村春季、秋季以及节日的影响;农信社贷款的需求也易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共同促成农信社现金需求的波动性较大,对信用社留存的一级准备形成巨大的支付压力,要么留存过多,要么留存过少。
其二,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的刚性偿付加剧了一级准备金的支付压力。在不良资产挤占大量资金、存款波动严重的情况下,信用社往往采用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和向同业拆入资金的做法来缓解头寸的压力。事实上,许多信用社的一级准备金并不是来源于自身吸收的资金,而是过度依赖于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这种方法对缓解农信社的支付压力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到期偿付时对农信社的支付也会起到雪上加霜的负面效应。
3.资产变现能力差。如上所述,农村信用社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一级准备金,在资金紧张时,除了举债筹措资金外,也可以考虑将部分信贷资产进行变现。但是,农信社的信贷资产中,积压的不良贷款较多,有限的正常贷款也会由于合同期限的因素无法随时变现,因此,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变现能力差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负债流动性差
农村信用社的负债可以分为存款类负债和其他负债。存款类负债包括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两类,是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业务向客户(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和居民)吸收的资金,属于被动式负债。其他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入资金和临时占用的资金,属于主动式负债,这部分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信用社主动筹措资金的能力。存款类负债越多,资金越稳定,信用社的支付压力就越小。其他主动性负债越多,缓解支付压力的能力越强。但目前农信社的负债结构并不尽如人意。
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中,存款类负债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占比在60%-70%,且1年期以下存款的比例较高。被动负债的高比例和非稳定性给农村信用社的支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给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管理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近两年股市行情高涨,投资基金、国债的收益远大于存款收益,由此出现了罕见的“存款大搬家”现象。据央行统计显示,在2007年4月和5月股市火爆的两个月中,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下降了1674亿元和2784亿元,而在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的现象出现了“急刹车”,1678亿元的资金重新回流到银行。但从总体来看,2007年上半年,居民户存款增加8271亿元,同比仍少增5938亿元。在存款搬家的风潮中,信用社的存款也未能幸免,被股市分流了部分资金,特别是位于县城范围内的信用社,更是出现存款下降势头。存款持续下降,使信用社的支付压力大大增加。
在一级准备金难以保证正常支付时,信用社会对外主动筹措资金,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或向同业拆入资金,以缓解支付的压力。但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同业资金的充裕状况以及信用社的偿债能力等,无形中也会增加信用社主动负债的难度。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
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负债流动性的大小,也可以说,负债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因此,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应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做到真正的流动性管理,把流动性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这里的合理配置除了数量匹配外,还包括结构、期限匹配。但是,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没有做到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配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数量不匹配。如存贷款比率过高或过低,流动性比率过高等。
第二,结构不匹配。如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赖于储蓄存款,稳定性差,且高成本资金占主要部分;而信用社长期形成的不良贷款数量较大,占压时间较长;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较大,较多地超出了监管部门对信用社要求的固定资产比率不超过50%的比例;资金来源的短期化与资产运用的长期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资金运用方式较单一,盈利资产主要为贷款;贷款总额中,占相当比重的是不良贷款;投资渠道没有得到运用。资金来源的过度集中与资金运用的不合理,使得信用社的营运资金越来越少,沉淀的资金越来越多,隐含的风险越来越大。
第三,期限不匹配。长款短用、短款长用的情况多有存在,不能有效地预测资金的变化情况,进而匡算头寸的多少。
二、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
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未能理解流动性管理的真正含义,只是简单地认为流动性管理就是保证信用社不会出现支付危机,因此,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往往保持较高的超额准备,以牺牲资产的盈利性为代价来获取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的机会成本。不能合理地预测头寸,在资金紧张时,只能被动地用高成本资金来缓解资金矛盾,更削弱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在资金充裕时,较少关注闲置资金的出路,缺乏高效管理意识,不能很好地把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流动性对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重中之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相继采用过资产管理策略、负债管理策略,但没有真正实施过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而且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与国外商业银行不同,它不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策略,而是一种总量、计划和规模管理策略,因此,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开展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而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更逊一筹,根本称不上什么流动性管理,只能算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方式而已。
(三)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起到准确地预警作用
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存贷款比例、备付金比例、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农信社资产的流动性状况,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流动性水平,更不能反映出信用社的融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存贷款比例的高低反映了农信社将吸收的存款用于贷款的比例。一般来说,该比例越高,说明资金运用越充分,流动性越差;比例越低,说明资金运用越少,流动性越强。但目前该比例的高低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信用社运用资金的程度。
其一,该比例的计算依据是某一时点(月末、季末或年末)的存贷款数量。而存款的时点数由于受期末存款任务考核的影响会大大高于平时的存款余额,因此,在存款时点数额虚高的情况下,存贷款比例会有所降低。
其二,目前信用社的资金运用渠道除了以往单一的贷款渠道外,还有对外投资渠道,甚至有的信用社对外投资的数额较大,这样势必会造成存贷款比例大大降低。
2.备付金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信用社留存的备付金在吸收存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支付能力越强,但是,该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用于计算该指标的存款总量只是账面数,而不是实际数。因为许多信用社的定期存款被当作股金纳入核算。如果将这部分存款式股金计算在内,则信用社的备付金比例会有所降低。
其二,在信用社的备付金主要来源于再贷款和拆入资金的情况下,备付金率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信用社留存的备付金对再贷款和拆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因为依靠再贷款和拆入资金而形成的高备付金率并不能代表很强的支付能力。因此,备付金率反映出的支付能力的高低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流动性比例只能反映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但不能客观反映二者在结构、期限方面是否匹配。如果流动性比例达到了流动性管理指标的要求,但二者在期限或结构上并不匹配,那么,信用社的流动性仍然不会令人满意。另外,农信社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项目设计不太合理,某些项目流动性较差。如待处理抵债资产从本质上说是农信社的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形成的,这些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差,且变现过程中的成本也很高,因此,将这部分抵债资产列入流动资产项目,一是虚增了流动资产的总量,二是提高了流动性比例,造成农信社流动性很强的假象。目前,许多农信社流动性比例较高均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4.流动性管理指标以固定的比例作为最低评价标准不尽合理。这是因为,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指标高于最低控制比例,并不能说明信用社就没有了支付风险;如果指标低于最低控制比例,也不能说明信用社一定会出现支付危机。
虽然评价流动性管理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信用社又要按照要求去套用、完成这几项流动性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流动性管理水平高低的依据,这样,自然就失去了流动性管理的真正意义。
(四)流动性管理的信息不充分
信息充分是流动性管理确保有效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农信社的统计数据和报表信息主要是时点数,无法反映农信社在一段时期内资金的变化情况或资金的流量情况。运用这些资金的时点状态来作为判断信用社流动性状况的依据,是不能准确判断信用社的支付能力的。信息的不充分大大限制了信用社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在出现支付问题时,监管部门也很难准确区分农信社是暂时的流动性不足还是清偿能力不足的状况。
三、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正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适度控制存量。“适度”的存量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存量过大,流动性过高,就意味着农信社盈利性丧失,利润降低;反之,存量过小,流动性不足,客户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必然危及农信社的正常经营,甚至使其陷入流动性危机。
其二,适时调节流量。当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盈余时,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入,以保持资金存量的适度性;当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存量不足时,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弥补资金缺口,以重新建立平衡。
风险管理是农信社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流动性风险是农信社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危害甚大,信用社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因此,农信社应加强风险的宣传教育,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提高农信社的盈利水平。
(二)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一是要实行资产与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利率、规模等方面的合理匹配,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
二是要实行资产的主动管理,在资金的运用上预先规划,综合统筹,运用渠道多元化,使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调整机制。
三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富余资金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关系;处理好保证支付与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保证支付、减少头寸闲置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资金运作数量的最大化;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即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
(三)增加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
第一,要提高债券持有量,增加二级准备,实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组合。国债、金融债券属于二级准备,既具备较高的流动性,又具备一定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农信社购买债券,参与债券市场的交易(如债券回购、现券买卖等)既有利于资金头寸的灵活调度,增强流动性,又能够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要积极参与货币市场,拓宽流动性供给的渠道。快速发展的国内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同业票据市场等)为农信社提供了多种资金融通的渠道。资金规模较大的市联社可以直接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使它成为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的有效途径;资金规模较小的市联社可以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间接参与货币市场,化解流动性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四)制定合理的流动性计划
为了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效率,农信社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动性计划。要根据各方面的信息,预测农信社未来的流动性缺口;经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比较后,从中评选出最优的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在对未来的流动性进行预测与流动性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与农信社整体发展计划相符合的长期流动性计划,然后将长期的流动性计划分解成较短期的流动性计划以便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农信社可以根据经济、政策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流动性计划不断加以修正。
当然,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动性需求,制定合理的流动性计划并不是农信社的最终目的,这些只不过是满足流动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性风险、保证既定收益的手段。
(五)科学合理地匡算头寸
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头寸的匡算。科学、合理的头寸匡算是保证流动性、实现盈利性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头寸的匡算可以区分为短期匡算和中长期匡算两种情况。
短期头寸的匡算是通过测算短期内农信社在央行的存款增减变动量来进行的,预测期一般在7天以内。在测算时,应尽可能周全考虑直接影响头寸变化的各项因素,才能保证头寸匡算的准确性。在日常管理中,应由各基层信用社根据本社短期内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资金头寸的每日预测、分析和上报,联社根据上报的情况编制短期头寸变动表来进行每日的估算,从而实现全辖头寸的及时调度。
中长期头寸的预测是通过预测一段时间内存贷款的变动趋势来进行的。在实际操作中,市联社可通过对贷款的统一管理来掌握其变动的主要情况,而总存款变化的预测则主要考虑季节性因素。通过抓存稳贷,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等措施来保障长期流动性。
(六)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
第一,完善流动性分析指标体系,做好对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流动性分析指标是流动性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信用社应该完善流动性分析指标的不足,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
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市联社根据各项流动性分析指标进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以争取时间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三,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在支付风险出现后,要及时上报;应急处理领导机构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组织有关部门进驻现场,并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风险信用社和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应急处理方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四篇:2007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公开招聘员工简章
认识农信社考试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公开招聘员工简章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是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比照正厅级单位管理,具
体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全省有17个市农信办(省联社
驻各市派出机构)、145家县级联社,拥有机构网点5600多个,正式员工58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297.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30.14款规模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根据工作需要,10名和市农信办工作人员4名。
一、招聘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融事业。
(四)年龄不超过30周岁(即10月 1日后出生),具有3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
历的,年龄可放宽至351972年10月 1日);具有5年(含5年)以上农村信用社基
(六)学位,注册审计师、律师执业资格之一的,可直接进入相关专业的面试。
(五)有其他不适合做金融工作的行为或特征的。
三、招聘程序和方法
(一)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
时间:2007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
地点:郑州市农业路71号豫工道成大厦2611房间,电话0371-63868713,63868797。
1网站:
认识农信社考试报名者须出具的资料:身份证及复印件1份;毕业证及复印件1份;相关专业从业证明材料
1份; 1寸近期彩色免冠照片2张。
报考者需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及承诺书,交纳考务费100
元。《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及承诺书可从网上下载打印,提前填
好,也可在报名现场领取。
2.发放笔试《准考证》
2007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报名资格审查合格者到报名地点领取笔试《准考证》。
(二)笔试
2007年10月21日,在郑州市进行笔试,具体时间、考点、考场见笔试《准考证》。
笔试内容:全体招聘人员均考《综合知识》,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业知识》,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笔试成绩满分为200分。
笔试不指定考试参考书。知识、计算机知识、行政执业能力、公文基础知识、作文;法律、投资、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六个专业分别命题。
2007年10月30日,计算。
(三)面试
进入面试的考生,持2张1
面试时间为:11月4日上午8:30
1:1的比例确定进入
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于
(四)体检、考核体检时间:11参加体检人员须于体检当日早7点空腹到指定地点
集合。,未参加笔试、面试、体检,未报到的,均视为自动
放弃;发现报考者填报情况不实,弄虚作假,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取消应聘资格,问题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附件: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单位、人数及专业
2.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
认识农信社考试
3.承诺书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07年9月24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及防范(最终版)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及防范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同业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各种风险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及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分析
流动性是指非现金资产和各项负债能否顺利地转化为现金资产的能力。流动性风险又称支付风险,是指信用社没有足够的现款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使信用社信誉遭受损失而形成的风险。防范流动性风险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风险转变为现实时给信用社信誉和经营所带来的损失。农村信用社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预防流动性风险是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的首要问题。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因为信用社资金头寸不足,造成支付困难而引起的,因为信用社一旦不能满足储户的提款要求,或无力清偿到期债务,都可能使储户对其资金实力发生怀疑,从而使储户提前支取存款,转移帐户或其债务人提前收回债权,造成信用社的流动性更加紧张.现实中,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一旦某信用社发生流动性风险并使流动性风险变为现实,就有可能引发局部的金融风潮,从而导致信用社的破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信用社出现支付风险,其他信用社的客户也会对其开户的信用社的实力和存放资金的安全性发生怀疑,因而使局部金融风潮扩大化,对区域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破坏。
例如:1998年,某市的城市信用社出现支付困难,顷刻便有大量的储户拥挤至该城市信用社,不久便迅速波及该地区所有的信用社,引发了挤兑风潮,对该地区信用社造成了直接冲击,一度使该地区的信用社陷入极度经营困难,并引发了该地区长达几年的金融**。引发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农村信用社资产与负债比例的不合理,流动性负债比例较高,流动性资产比例偏低,使该信用社无法归还到期负债,从而引起信用社盈利水平下降,流动性风险增长;
第二,备付金不足,如果农村信用社的备付金率达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要求,表明流动性好,一般能满足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要求,反之,则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第三,资本金不足。资本金是农村信用社的自有资金,资本金越充足负债率相对就低,满足储户流动性提款的能力则越强,反之,资本金不足,负债率高,则流动性风险就越大;
第四,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如果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高,能够连续盈利,则可增加信用社的自有资金,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负债率,使农村信用社化解风险的能力增强,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时增强,否则,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就会降低;
第五,客户对现金的周期性要求变化。当城镇居民逢年过节,农户抢收抢种时,则到信用社提取现金的多,贷款的流动性需求也相对提高,造成信用社资金偏紧,流动性下降,反之,随着节日的度过、贷款的回流和农户粮棉油的变现,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会随之上升,资金相对富裕,流动性随之增强;
第六,经济政策的影响,当国家货币政策适度放宽时,投资需求就增大,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需求也增加,流动性将偏紧,而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需求则趋于缓和;
第七,金融机构竞争的影响。近年来金融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农村信用社所遭遇的所有制歧视和受“大银行难以倒闭”观念的影响,都会使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受到冲击,造成流动性困难,引发风险损失;
第八,普通老百性金融意识的逻辑演义幼稚。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组织体制上的定性劣势以及机构名称等方面的劣势,使得农村信用社难以摆脱在外部形象上的歧视。中国老百姓金融意识的逻辑演义又过于幼稚,使得中国加入WTO以后,农村信用社在老百性心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从而引起国民转移存款,造成农村信用社新的流动性风险。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 当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流动性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活动,轻者会使农村信用社信誉受损,重者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影响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据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的分析,目前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
(一)负债方面:存款占比过大,加大了流动性风险,而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比重又很大,使流动性风险更大。存款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重要负债,农村信用社利用其行业特殊功能,将各种社会闲散聚集起来,形成其可支配的信贷资金,信用社的这种负责主要是被动负债,这种硬负责局面的形成,加之流动性资产比例过低,势比会造成流动性风险增大。
以某农村信用社2003年8月末为例,该社对公存款110万元,储蓄存款3395万元,其存款余额占总负债的比重达94.5%;而储蓄存款占存款的比重又达到96.86%,这样的负债结构,将会给该信用社造成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
(二)资产方面,贷款质量低下,特别是不良资产占比过高,且难以清收和盘活,从而带来流动性风险。据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全国亏损信用社已达到23446个,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40.4%。如果考虑信息统计与披露真实程度,考虑到基层信用社将不良贷款转正常贷款,基层信用社调整贷款形态等因素影响,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重肯定要高出这个比例,巨额的不良贷款难以收回,大部分存量贷款甚至根本无法盘活,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虽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贷款质量仍不容乐观,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仍然不高,是形成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核心隐患,这些不良资产的形成,一方面是企业高负债经营,效益不佳,这些企业借助企业改制使农村信用社资产架空,另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就依法收贷的力度不够,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较弱;其次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内控制度不严,农村信用社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而民主监督又形同虚设,在信贷投放中存在着较多的违规贷款、风险贷款和招呼贷款,加之为了争夺效益好的企业,农村信用社对个别企业有求必应,贷款过度集中,形成个别优势企业调动农村信用社的被动局面。以上种种情况,均为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埋下较多隐患。以某农村信用社2003年11月底的统计数字为例:2003年11月底,该社各项存款余额19076万元,其中企业贷款17922万元,如按形态划分,正常贷款2131万元,占企业贷款的12%,逾期贷款516万元,占企业贷款的3%,呆滞贷款6007万元,占企业贷款的33%,呆账贷款9268万元,占企业贷款的52%,该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高达165339万元,其中超诉讼时效贷款11217万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63%。虽然这些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之高,超诉讼时效贷款数量之大,将严重制约该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势必给该农村信用社造成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三)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力度不够,农村信用社短期经营行为明显,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自我控制。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不断加强,但监管力度仍然不够,风险监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监管部门主要采取非现场监管的方法,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它财务会计报表和资料,但如果基层农村信用社(包括联社)不能保证其报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甚至提供虚假资料,那么,监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将会失去作用,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又确实是存在的。这种非现场监管的局限性,将使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失去监督。从农村信用社来看,由于部分农村信用社短期经营行为明显,缺乏对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超权限放款、超比例放款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过度负债经营,使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留下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四)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农村信用社控制流动性风险的难度加大。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严禁农村信用社跨区域放贷,但同业之间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他们往往会置有关规定于不顾,实行跨区操作。由于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这些优质客户往往会在几家金融机构频繁借贷,其资金运动处于无序状态,许多突发情况都使农村信用社难以预料,这些因素也会使农村信用社产生流动性风险。
(五)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继续贷款。2004年5月份以来,国家针对全国投资过热,信贷投放量过大的现象,适时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并明令禁止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上项目和已经过热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新增贷款,并高度关注和从事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汽车、房地产、各种开发区等风险较大的领域的贷款。但是,基层个别农村信用社不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心存侥幸,仍然直接地或变相地向这些行业投放信贷资金,如果这些行业的某些企业遭遇国家政策的制裁,这些农村信用社势必不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归流,从而大大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
三、防范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因为信用社资金头寸不足,而造成资金头寸不足的原因是资产、负债管理中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金融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如何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对于巩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果,塑造农村信用社的形象,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农村信用社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必要性识。金融业是高负债的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将会给存款人利益、社会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看不到流动性风险的存在或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漠不关心,措施不当等都是十分有害的,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农村信用社以及政府和企业都要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与危害,积极地加以预防。
2、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资产流动性的监督和现场稽核。对于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比率、备付率、法定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程度以及信用社存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涉及流动性的比率均应密切关注。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现场稽核检查,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业务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并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处理。
3、农村信用社要加强对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管理。(1)农村信用社要对员工进行流动性风险教育,把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要努力加强对不良资产比例的控制,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审贷分离制度、信贷授权授信制度,积极防范不良资产的发生,积极实施“复活工程”,做好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比如: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降低控制风险,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①管理与操作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②信用社与客户分离,信用社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③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业务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
4、积极实行主办会计委派制度,不断完善会计度。会计信息是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和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依据,为此,应积极实行主办会计委派制度,明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提高主办会计行政地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长官意志对会计信息的扭曲,同时,也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稽核,以有效地堵住漏洞,降低风险。
5、积极推行存贷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不仅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也可以使农村信用社免受存款户大量提款的威胁;贷款保险是转移风险、保证信贷资产不受损失的好方式。
6、逐步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补偿制度和建立快速干预机制。风险补偿制度,实质上是指在发生某些小的风险时,及时加以化解,以防小风险积累成大风险。对于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冲销方法,也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改革。
建立快速干预机制是指:第一,维护公众对信用社的信用,千方百计保证信用社存款的支付;第二,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时刻准备干预,防止突发事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第三,危机处理“越快越好”,并做好“双倍损失”准备;第四,对破产信用社的处理应慎重,尽量不采取清算手段,而实行合并方式,以减少金融机构危机对社会的震荡。
8、尽快健全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
具体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接管的具体程序以及接管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何对接管的金融机构整顿、改组,是否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发放临时性贷款,进行资金援助等。
(2)从长远看,金融机构按《公司法》组建,受《公司法》规范,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公司,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公司法》的原则规定下,要具体规定金融机构的解散原因、程序,金融机构合并、分立、破产清算的形式、条件、程序及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