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 键 词〕计生 社区管理调研
2006年4月3日至4月10日,钟山区计生局对荷办菜园社区、黄办建设路社区、花渔路社区、汪家寨镇沙坝场村、左家营村、大河裕民村、月照小屯村七个村(居)社区进行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调研,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对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被调查社区为钟山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社区,菜园社区有两条以门面摊位为主的街道和一个服装商贸城,人口结构上以做生意的商贩和外来租住房屋的流动人口为主,人口情况复杂。建设路社区有大量的房屋出租户和几个大型的住宅小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混杂,沙坝场村、小屯村则以流出人口为主,三个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上在全区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通过调研,我们对全区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据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全区流动人口共出生婴儿170人,出生率3.82‰,流入人口验证率84%,流出人口办证率76.5%,流入人口妇检率95.3%,流出人口妇检率8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级责任落实
区委、区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建设经济强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了区级9个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人员进行认真检查考核,兑现奖罚。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责。区委、区政府每年与乡(镇)、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镇(乡)、办事处与村(居)委签订计生工作责任书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主要考核内容。有不少乡镇,街道办事处把主要精力、财力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网络建全
我区依托社区不断强化基层网络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各镇乡、办事处都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二是村(居)委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负责人由村(居)委书记和主任担任,成员由小组长、中心户长以及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组成;三是在家属楼院、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协会会长由物业管理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辖区中心户长、片警、工商管理干部,以及居住相对稳定、职业比较固定的流入人员组成,基本形成了“镇乡(街道)指导,村(居)委为主,居民小组配合,中心户落实”的四级管理网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优质服务开展好
各级计生部门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人口国策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重点为流动已婚群众提供“三查”和节育技术服务。在服务形式上,由过去的单一集中“双查”,转变为随时服务、上门服务、便民服务。利用农忙和节日期间流动人口返乡回家时机,送科学知识进村到
户,讲解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和法规政策,传授致富信息,在就业、子女入托入学、办理证照等方面为其提供优先服务。各社区还积极帮助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开展就业咨询服务,深受广大流动人口的好评。
(四)制度管理规范化
坚持依法行政方针,注重用制度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负责”的原则,基本落实了房、业主责任。二是层层与流动人口签订管理合同书,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三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全区每季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城乡联动,部门配合,进行规模较大的检查整顿活动。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案件进行集中查处。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挂牌和执法档案日趋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档可查,工作富有成效。
(五)改革创新步伐快
各村、(居、社区)针对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视为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常住人口同部署、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并全面推行“一证否办”和“房东申报制度”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范畴,成立社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计生干部,把管理网络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家庭楼栋中去。对社区流动人口实行“双向管理,双向考核”。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做法,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对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存在怕花钱、怕得罪人的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去落实。从调查看,全区计划外生育和未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绝大部分为流动人口。一些三查对象既不返乡“三查”,也不在流入地“三查”,流出地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流入地管理工作不到位,形成超生空间。
(二)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流动人口构成复杂,随意性大,隐蔽性强,做好此项工作单靠计划生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安、工商、劳动、教育、卫生、城建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时要严格审验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职能交叉,相互协调不够一致,存在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生育秩序的工作局面。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调查看,多数社区尚未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没有建立起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导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优惠政策兑现、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特别是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工作举步维艰。
(四)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相对滞后。我区社区建设滞后,与国家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多数社区居委会靠租房办公,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经费没有来源,导致流动人口清查登记、优惠政策兑现等基础性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偏大,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多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直存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由此造成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责任不清,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负担很重,另一方面又在做很多无效劳动,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六)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一是市区城乡结合部,管理界限不清,责任不明,成为“死角”地带。二是单元楼栋内居住的流动人口的生育节育情况难以掌握,形成了“盲点”。三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原单位淡化了对这部分人的管理,造成管理断档。
三、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0%,这部分人口中,60%以上属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群且居无定所,流无定向,人员结构复杂,底子难以摸清,孕情难以掌握,措施难以落实,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上水平的关键和瓶颈。因此,各级政府应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单位负责、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各级政府应统筹协调,与公安、工商、劳动、城建、卫生等部门建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全面落实“一证否办”的工作机制。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城建等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审批办理各种证照时,要认真核查《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或未经有关部门审验的,一律暂缓办(发)有关证照。三是要全面落实房业主负责制工作机制,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责任。
(三)理顺财政投入体制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业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有了保障,而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投入体制尚未理顺,严重影响工作。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和《贵州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本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时,应包含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经费,保证与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各镇、乡、街道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投入保障制度,实行专款专户;对于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各地政府要按照“费随事转”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以不少于农村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加大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经费投入。
(四)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社区作为城镇的主要载体,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应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到机构健全,设施齐备,人员配强,经费落实,并将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统一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之中,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符合群众意愿,也有利于城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城乡结合部、单元楼栋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镇乡、办、街道要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这些“死角”和“盲区”,消除工作隐患,促进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统一纳入对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和各企业的目标管理之中,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调度,定期考核评估,兑现奖罚,真正把“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的机制落到实处。对管理责任不落实、《婚育证明》办验证率低、信息通报不及时、乱收费乱罚款、损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等行为,应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七)计划生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继续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机制,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建设钟山经济强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二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我单位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居住处所不固定。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差,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流动人员来自外省农村地区,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生产普工和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建筑、食品加工、光电照明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三是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居多。流动人口中80、90后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与上一代不同,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注重工资收入。三是特殊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心理落差。由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造成流动人员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经济待遇、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城市主流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冲突,加上发生经济纠纷、利益受侵害等情况时,难以通过合法手段有效维权,加剧了流动人员与常住居民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心理,从而诱发各种过激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
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三)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有不依照合同执行的情况。近年来,欠薪、拖薪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
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做好就业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
3、大力推进积分入户工作,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向全社会宣传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的相关政策以及重大意义,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更有效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2)是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科学调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3)是进一步完善准入门槛。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人为本。要使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政策成为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
4、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 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第三篇: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调研报告
以前,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民工,很少有人理解民工,很少有人支持民工。现在,在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过民工。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片片挺拔秀丽的楼群,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青春,他们默默无闻地在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他们奉献出了青春、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市的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是进城民工—
—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城市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进一步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人口的流动将会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加上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稳定和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很多的难题。解决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稳定和繁荣,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制约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流动人口工作的好与差,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流动人口的作用与问题自80年代初,全国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从几千万,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到2007年以后的近2亿人。,在所街流动人口密集地,建立了与街道政务中心各项功能相类似的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站”。服务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该站有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工商、税务、房产、市容等部门参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专职协管员实施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采取了一家牵头、一套班子、一个网络、一证许可,一站式管理的方式,结合多年实践,从广大流动人口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把强赶硬堵的老做法改变为正确引导和教育服务为主,实行了流动人口常住化管理。先后创立和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家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民兵连、法制教育培训中心、纠纷调委会、维权站、团支部、妇联等10个相应的组织网络、各项制度、《条例、法规》、工作流程示意图等规范上墙,实行窗口式一条龙文明服务,方便流动人口,接受流动人口监督,按300:1的比例,选配了素质好,有能力的22名同志担任专职协管员,其中专职负责计生、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员2名。服务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依照法律法规对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依法实施管理;
2、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居住等情况,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3、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挖掘发现各类线索,配合执法机关,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
4、及时排除纠纷矛盾,维护社会安宁;
5、积极引导,深入服务,加强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带领流动人口参与文明社区创建;
6、大胆探索,不断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服务城市管理,开辟科学管理新途径。问题与对策——几年来针对地区流动人口实际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人口流动性大,对城市管理及相关法规不了解,易违法犯罪。)对策:强化法治,抓源头管理。把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私营业主确定为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人,将流管工作分解条块,责任到人,变成甲、乙双方共同的义务,同时与责任人签订一年一度的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奖惩细则。私房出租户必须办齐两证(治安安全许可证和房屋出租赁证)后,才允许出租经营,用工单位必须按劳动部门规定,办齐手续,才能合法用工。在管理上,要求责任人不得向“三无”人员出租房屋,提供就业,并负责向承租房屋或单位内部的流动人口,按照致流动人口一封《信》的内容和要求,经常不断地进行市容卫生、计划生育、治安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协助服务站做好登记办证工作,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使责任人成为管理信息员、法规宣传员,为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把住教育和管理的第一关。
二、(流动人口不易融入社区生活,陌生感强,难沟通,纠纷矛盾不断。)对策:加强平等、尊重意识、推行民主参与,以外管外。为了方便沟通,增进理解,拓宽管理渠道,根据流动人口在陌生的环境里重乡情、亲情和友情的特点,在流动人口比例较多的区域性代表当中,挑选素质好、有文化、群众信任、热情工作的优秀人员参与管理。如: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和“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的陈冠群,他不但能积极协助服务站做好日常服务工作,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代表300多名担任信息员,形成网络,及时的把流动人口当中各种信息反馈进来,配合服务站把大量的纠纷矛盾和治安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并把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传输给公安机关,为准确快捷的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在,共有乔志田等3名外来人口成为管理站的专职协管员,在服务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当中起到了服务员、宣传员的桥梁作用,既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又增加了民主参与的文明服务程度。三
第四篇: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调研报告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前,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民工,很少有人理解民工,很少有人支持民工。现在,在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过民工。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片片挺拔秀丽的楼群,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青春,他们默默无闻地在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他们奉献出了青春、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市的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是进城民工——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城市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进一步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人口的流动将会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以更大的幅度涌入
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加上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稳定和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很多的难题。解决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稳定和繁荣,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制约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流动人口工作的好与差,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流动人口的作用与问题自80年代初,全国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从几千万,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到2007年以后的近2亿人。,在所街流动人口密集地,建立了与街道政务中心各项功能相类似的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站”。服务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该站有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工商、税务、房产、市容等部门参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专职协管员实施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采取了一家牵头、一套班子、一个网络、一证许可,一站式管理的方式,结合多年实践,从广大流动人口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把强赶硬堵的老做法改变为正确引导和教育服务为主,实行了流动人口常住化管理。先后创立和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家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民兵连、法制教育培训中心、纠纷调委会、维权站、团支部、妇联等10个相应的组织网络、各项制度、《条例、法规》、工作流程示意图等规范上墙,实行窗口式一条龙文明服务,方便流动人口,接受流动人口监督,按300:1的比例,选配了素质好,有能力的22名同志担任专职协管员,其中专职负责计生、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员2名。服务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依照法律法规对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依法实施管理;
2、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居住等情况,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3、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挖掘发现各类线索,配合执法机关,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
4、及时排除纠纷矛盾,维护社会安宁;
5、积极引导,深入服务,加强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带领流动人口参与文明社区创建;
6、大胆探索,不断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服务城市管理,开辟科学管理新途径。问题与对策——几年来针对地区流动人口实际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人口流动性大,对城市管理及相关法规不了解,易违法犯罪。)对策:强化法治,抓源头管理。把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私营业主确定为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人,将流管工作分解条块,责任到人,变成甲、乙双方共同的义务,同时与责任人签订一年一度的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奖惩细则。私房出租户必须办齐两证(治安安全许可证和房屋出租赁证)后,才允许出租经营,用工单位必须按劳动部门规定,办齐手续,才能合法用工。在管理上,要求责任人不得向“三无”人员出租房屋,提供就业,并负责向承租房屋或单位内部的流动人口,按照致流动人口一封《信》的内容和要求,经常不断地进行市容卫生、计划生育、治安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协助服务站做好登记办证工作,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使责任人成为管理信息员、法规宣传员,为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把住教育和管理的第一关。
二、(流动人口不易融入社区生活,陌生感强,难沟通,纠纷矛盾不断。)对策:加强平等、尊重意识、推行民主参与,以外管外。为了方便沟通,增进理解,拓宽管理渠道,根据流动人口在陌生的环境里重乡情、亲情和友情的特点,在流动人口比例较多的区域性代表当中,挑选素质好、有文化、群众信任、热情工作的优秀人员参与管理。如: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和“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的陈冠群,他不
但能积极协助服务站做好日常服务工作,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代表300多名担任信息员,形成网络,及时的把流动人口当中各种信息反馈进来,配合服务站把大量的纠纷矛盾和治安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并把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传输给公安机关,为准确快捷的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在,共有乔志田等3名外来人口成为管理站的专职协管员,在服务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当中起到了服务员、宣传员的桥梁作用,既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又增加了民主参与的文明服务程度。三
第五篇:社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汇报
四桥社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汇报我社区总人口1462人,其中常住人口1007人,流动人口455人,已婚妇女95人,育龄妇女214人。
1、流动人口基本概况流动人口:455人,占总数:31%,其中男性:224人,占流动人口总数:49%,女性:231人,占流动人口总数:51%,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我辖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疆内**、**、和田、**。区外来自于河南、**。其中区内流入人口219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8%,区外流动人口234人,占51%。
2、流动人口工作开展情况街道领导为使社区更好的开展社区工作,给我社区配备一名协管员并配备一台新电脑,更好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
1、我社区为更好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特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社区书记为组长,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分布,包户到人,负责到底。
2、我社区设立“儿童快乐之家”配备专人的负责管理,制定制度、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我社区联办单位天山区文体局得知这一情况免费赠送并院落安装户外健身器。
3、为了更好的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在河滩路100号大院、新华南路58号大院,开展“流动人口学习计生条例”联办3场,主要宣传流动人口条例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