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平医院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猪流感防控预案
安平医院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猪流感预案
为加强本市对人感染猪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猪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本市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安平医院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对人感染主控流感的监测,将人感染猪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策略,及时控制疫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中的特色优势,探索开展中医中药预防工作。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二)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充分发挥科学防治在病例诊治、疾病病因分析、控制措施中的作用,将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在人感染猪流感的防治工作中。
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障人感染猪流感防治工作有序、有利、有效地开展。
(三)分级控制、有效应对
按照分级处置原则,实施分级控制措施,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分为五级:
1、准备阶段
全国范围内为分离到猪流感病毒,或仅在国外发生人感染住了流感疫情。
2、IV
我国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但本市未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
3、III级
本市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未出现人与人传播现象;或我国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人与人传播。
4、II级
本市出现人感染猪流感散在的人与人传播病例;或我国的局部地区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聚集性病例。
5、I级
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在本市获全国范围内人群中快速、广泛传播。
疫情或病例发生后,如在21天内未发生疫情或病理,科室疫情变化作相应调整。
二、主要防治措施
成立由行政领导负责的人感染猪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卓俊奕(医院副总经理)***38921111-8306 副组长耿向阳(医院副院长)***38921111-8304 组员刘芳(医务科主任)***38921111-8301 于秀兰(护理部主任)***38921111-8301
郑双兵(门诊主任)***38921111-830
4李晓荣(办公室主任)***38921111-8317
刘元炎(人事部主任)***38921111-8305
陈杏芳(内科副主任医师)58984539(8105)
唐耀宗(儿科副主任医师)***(8103)
周东昇(外科主任医师)58984539(8110)
饶应匡(内科主任医师急救小组组长***(8109)
吴彪(总务科长)***(8317)
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小组职责:
研究决定预防控制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策略,统一指挥人感染猪流感工作 的应急处理;部署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开展督导检查。
安平医院人感染猪流感防控专家组名单:
陈杏芳(内科副主任医师)***1-(8105)唐耀宗(儿科副主任医师)***38921111-(8103)周东昇(外科主任医师)***1-(8110)
饶应匡(内科主任医师***38921111-(8109)
三、加强监测
(1)病例报告
1)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近期至少有下列二项临床表现的患者。
流涕或鼻塞;咽痛;咳嗽;发热。
2)人感染猪流感病例
可疑病例:具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可视为可疑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具有:a、人感染猪流感(H1N1)确认病例的密切接触史,且确认病例正处于发病期,或者b、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具有人感染猪流感(H1N1)确认或者疑似病猪的密切接触史,或者c、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具有人感染猪流感(H1N1)疫区旅游史,并在7天内发病。
疑似病例:具备可疑病例条件,实验室对生物样品检测甲型(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但H1和H3核酸检测阴性者可视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条件,并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到人感染猪流感(H1N1)病毒,或核酸检测阳性,或同时具备上棕多项实验结果阳性者视为确诊病例。
四、加强预检分诊
医院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由于本院没有发热门诊,在就诊病人中发现有聚集性发热病例,人感染猪流感密切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应做好病人的登记工作,并切实做好防护措施将其就近转诊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通知120)
五、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
医院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和人员防护,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确保职业安全,防止出现院内感染。对于可能出现的疑似病例,要按照《人感染猪流感消毒技术方案》、《接触人感染猪流感病理人员的防护原则》的规定开展转运期间个场所和交通工具的消毒和防护工作。
六、加强培训
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上海市预防和控制猪流感技术方案》《接触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人员的防护原则》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针对防控人感染猪流感的工作能力掌握人感染猪流感症状、体征的临床判断,询问方法,分诊和诊治,应急预案,消毒防护等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七、加强宣传
利用宣传栏、海报、等各类宣传措施,普及防控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八、加强物资保障
做好医疗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的储备情况,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
八、做好应急值守,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针对当前全球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防控小组要保持高度的工作敏感性,加强应急值守,重点做好五·一节日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卫生应急队伍要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篇:猪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提至5级。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I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甲型H1NI流感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的特点,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I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I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臵,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臵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臵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臵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臵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臵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臵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臵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臵个人防护用品。(11)隔离病房门外放臵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12)隔离病房内设臵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臵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5)个人防护用品臵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6)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有备用诊室。(3)设隔离卫生间。
(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5)设立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若病情不允许,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2.隔离留观室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办公室与留观室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3)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三)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定点医院的隔离措施。1.疑似患者病区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
(4)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5)患者戴外科口罩,不能离开病房,严禁患者间相互接触。
(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2.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病区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4)患者戴外科口罩,仅限于病房内活动。
(5)收治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应当设在隔离区。
(6)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
(7)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8)尽量减少转运患者。必须转运时,让患者戴外科口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事先告知接受区关于患者的诊断以及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除急救外,运送途中避免实施机械通气等易引发气溶胶的危险操作。
(9)患者死亡后,应尽早将尸体送往太平间,告知太平间工作人员死者为甲型H1N1感染患者。太平间、殡葬工作者处理尸体时应当实施标准预防措施。3.已经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具体要求包括:(1)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 → 走廊 →
缓冲间→ 隔离病房,保证病区通风良好。
(2)将隔离病房视为污染区,隔离病房外的走廊与患者房间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臵于缓冲间内。
(3)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4)患者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活动均在病室内完成。
三、防护技术
(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二)常用防护用品。
1.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
3.应当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三)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臵,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臵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注意事项:
① 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④ 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⑤ 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⑥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⑦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四)患者的防护。
1.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按指定路线进入病区。
2.患者进入病区前应当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3.患者住院期间不能外出,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病区内完成。
4.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进行探视。5.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管理。
6.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7.患者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8.患者死亡时,应当对尸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9.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交患者或者家属带回家。
(五)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应优先考虑为医务人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3.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4.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5.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四、消毒技术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需要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和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先清洁,再进行消毒。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五)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者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臵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甲醛氧化法或加热法熏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或者压力蒸汽灭菌(热敏纸除外)。
7.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8.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
1.设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2.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则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每1000ml可加50克漂白粉或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臵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七)终末消毒。
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即纯过氧乙酸1g/ m)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五)的要求进行。
(八)转运救护车的消毒和人员防护要求。
331.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臵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2.转运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3.转运人员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4.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5.转运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返回急救中心(站)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6.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应当先关闭门窗,再用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7.转运人员的防护、救护车辆的医疗用品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照本指南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诊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臵和管理。
第三篇:人感染猪流感预防知识ABC
通 州 健 康 教 育
通州市健康教育所编 2009年第3期第2版
人感染猪流感预防知识ABC 最近,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A.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最近几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但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B.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C.猪流感的预防措施和一般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基本相同,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
德国“小强”为何这么强?
在一间考究的饭馆里,相邻两桌食客都先后发现一道招牌菜内有几十只死的小蟑螂!也有人在面包或啤酒瓶中,发现小蟑蠊的尸体。某居民家中从芝麻大到瓜子大的小害虫越来越多,开始是在厨房里活动,后来逐渐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客厅、睡房甚至是书房,令这户居民十分头痛。以上出现的这种小虫叫德国小蠊,是当今世界公认难治的家庭害虫。德国小蠊体型小、繁殖快和适应能力强。一对德国小蠊一年之内理论上可以繁殖出1000万只后代。这种小蟑螂成虫身长只有1.2厘米,幼虫只有小蚂蚁大小,它能游刃有余地钻进居室任何地方活动,它们能在每个餐具、茶具和食物上留下足迹。它抗药力特强,对每一种新出现的杀虫剂能迅速地适应。
德国小蠊一般晚上6~7时才开始觅食活动,到次晨5时左右便消失无踪。如果白天都能见到这种“小不点”的行踪,说明它密度很高。笔者曾在我市一家超市的墙壁上,发现一个直径1米由德国小蠊组成的“黑饼”!如今,在我市许多饭店、旅馆、菜市场、超市、洗浴房都有它的身影,而且而且密度很高,采取杀灭后措施清理出的蟑螂多达数畚箕。它们的身影已经进入了许多家庭。如果笔者晚上有空,常常会在面包、熟食、酱菜等柜台见到它们的身影。苍蝇的数量和危害,与它们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教你几招对付小蟑螂: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千万不要把它带回家。买蔬菜时抖几下,防止小虫混在其中。调料、啤酒箱中也可能有它的身影,要仔细检查后再往家里搬。洗浴后,要把衣服仔细查一查。在超市买回的东西也要小心看一看。当家中发现有小蠊时,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胺菊酯等)混合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残杀威、仲丁威等)对小蠊活动地方进行滞留喷洒,对成虫、幼虫 2 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过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如果还有问题,那只有请专业人员解决了。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作了明确的定义: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两者有严格的区别,药品的审批要求比保健食品要严格得多。如果有了疾病,首先应该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切不可有病不就医,有病乱投医;有病不吃药,有病乱吃药。更不要听信不实的甚至是虚假的广告宣传,以保健食品代替药物治疗,否则就会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严重的后果。
保健食品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使用的。在选择时应注意:确认该产品具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查看其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了解其食用方法和适宜量。
什么是健康的四大基石?
健康四大基石是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适量运动: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健康人的运动量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一般以达到每分钟170减去年龄后的次数为宜,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
戒烟限酒: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经常或过量饮酒会影响健康,会增加 3 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六问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2.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餐具、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4 绝大多数可以痊愈。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
异常情况的家庭急救方法
异物入眼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
急救办法: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绝对禁止:不能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臵,那么务必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重要提示:如果是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必须马上去医院进行诊治;倘若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出现灼烧、水肿或是视力模糊的情况,也需要请医生借助专业仪器来治疗,切不可鲁莽行事。
拒绝鲜花进病房 医院为何禁花?鲜花对于病人的健康到底是利还是弊?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直以来,被广泛视为“温馨祝福”的鲜花,在上海、重庆、西安、武汉、哈尔滨的一些医院遭到“封杀”。一些大医院相继以“鲜花危害病人健康”为由,对带鲜花进入病房下达“禁令”。而早在去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有两位医学家研究发现,在病房中插鲜花,对某些病人可能会造成危害。素有爱花传统的英国也将鲜花视为“健康杀手”,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机构及部分医院发起了一场“拒绝鲜花运动”,要求把鲜花拒绝在病房之外。
“禁花”有理:花粉能诱发疾病
上海仁爱医院规定:“禁止鲜花进入病房”的原因,是医院里有几位病人的病情莫名其妙加重。其中一位病人刚刚接受外科手术后,却莫名其妙地经常咳嗽,还因此导致伤口裂开、病情加重。经过会诊断定病人是过敏性咳嗽。而引起咳嗽的“罪魁祸首”是病人床头的鲜花。
鲜花真的会危害病人健康吗?上海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宝生介绍,每年五六月份及国庆前后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容易发作,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鲜花盛开,空气中混杂有花粉,人体吸入花粉后,由此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据有关研究表明,至少有200多种花粉,进入呼吸道后,容易诱发人体出现异常的变化。上海仁爱医院马健医生认为,对鲜花过敏者并非少数,对花粉过敏的人群比例要比对青霉素过敏的比例高得多。10%的哮喘人群,是由于花粉过敏引发的哮喘。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有两位医学家研究发现,花插进花瓶1小时之后,花瓶中1茶匙的水中即有10万个细菌;3天之后可增至2000万个。这些细菌中对病人最具危险性的是:空气亲水菌、大肠埃希氏 6 菌和单细胞菌属。空气亲水菌可引起伤口严重发炎,大肠埃希氏菌可侵犯肠道和尿道,单细胞菌传染肺炎和脑膜炎。
慎言“禁花”:鲜花是心理治疗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鲜花并非一定导致疾病。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学方向研究的陆帆老师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鲜花对身体健康没有危害。更有国际性研究机构声称:鲜花带来的400种假单胞菌中,只有一到两种才有害。
如今,心理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许多医院在病区播放音乐,把病房墙壁刷上粉红、淡绿等悦目的颜色,希望以此调节病人的心境,加快病人的康复。鲜花也常被认为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对于非过敏体质的病人,鲜花在康复上有一定的心理帮助。看到一簇簇鲜艳夺目、芳香扑鼻的鲜花,病痛缠身的病人不禁心情舒畅许多。
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没有“禁花”的规定。目前,探视者对“禁花令”大多表示可以理解。但也有不少探视者表示,看望病人送鲜花,既方便又时尚,已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医院“禁花”不能“一刀切”。
探病送花:专家特别提醒
专家们提醒市民,在探视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有伤口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烧伤、外伤、刚动过手术(尤其是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时,请不要携带鲜花。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肺和肾等脏器刚动过手术的病人以及极度虚弱的病人,房中不宜插鲜花。否则,藏在鲜花美丽外表下的细菌会乘虚而入,使患者发生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加重病情。另外,对花粉过敏的疾病,如哮喘病人也不宜在房中放臵鲜花。
专家们认为,医院应在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宜带鲜花探视的病区门口,张贴必要的提示:禁止鲜花进入病 7 房。而对于其他受影响较小的病区,实在不宜全面“封杀”。
另外,病房里的鲜花不宜摆放太久。购买鲜花时,尽可能到正规花店,不要购买喷有化学芳香剂的鲜花和花蓝。
女学生洗牙患上乙肝
专家透露,洗牙、文眉、打耳洞等一些不卫生的美容、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乙肝感染,这也是这些年来成人频频被乙肝病毒入侵的一个原因。
女大学生晓玲(化名)到一家诊所洗牙。不久她就出现了发烧、不想吃饭、恶心呕吐等症状,到了医院一检查,她吃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得了急性乙肝。自己的肝功能、肝脏两对半的检查以前都是正常的。怎么会突然得了乙肝呢?经过医生分析诊断,可能就是那次洗牙,让她感染上了乙肝。
专家说,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一些不卫生的美容、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乙肝感染,比如美容行业各种器械反复使用,消毒不严给肝炎病毒可乘之机,因为洗牙、文眉、打耳洞等感染乙肝的病例时有发生。
江苏省卫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4.88%,每20个江苏人中有一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发病年龄构成主要是成年人。专家介绍,成人正处于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旺盛的时期,繁重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强大的精神压力,为乙肝病毒的入侵埋下隐患;像洗牙、文眉、打耳洞等过程,如果消毒不到位,就更有可能传染上肝炎。据介绍,当前青少年和成人中乙肝疫苗的只有30%左右,成人尤其上班族已成为乙肝重点预防对象。
小心患上“心理流感”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烦躁”、“没劲”、“懒得管”开始成为都市人的口头禅,外表嬉皮内心冷漠成为“后现代”人的基本表征,性放纵与“爱无能”成为白领男女的流行病;人们宁愿将精力和热情全部付诸网络的虚拟空间或者迷情酒吧、八分钟派对之类的陌生世界,也不愿对现实给以一个真切的表情;一切尖叫,一切拼却一醉的豪情背后都是无所归依的落寞与恐慌。
日益华美精致的外表,越来越掩饰不住某些现代人内心的迷离委顿——事实上,他们甚至根本无意去掩饰或者伪装,于是,“愈堕落愈快乐”成为最无遮拦的时代宣言,“身体写作”、“性爱日记”成为最抢夺眼球的热点,自杀、婚变、暴力、绯闻、摇头丸、同性恋甚至已经带有某种时尚元素,成为流行文化中最为“绚丽”的风景。
他们在一种叫做写字楼的鸽子笼中习惯了沉默,他们在空调房中淡忘了四季,他们在大街上看惯了世态,他们习惯了网络情调和大话西游式的应付与调侃,惟一令他们激情澎湃的只有餐桌上的荤玩笑和黄段子。
他们为肥皂剧泪流满面,却将配偶好心的叮嘱斥为罗嗦。他们搓麻将可以不舍昼夜,却常常“没空”陪孩子做做游戏。他们用短信祝福别人的母亲“母亲节快乐”,却无视自己的母亲正在厨房捶着腰洗碗。
他们深更半夜为人家的欧洲杯呐喊,却从来不愿意走出门出出汗。
他们不相信爱情,却疯狂追逐“网恋”、“一夜情”和“办公室恋情”。
他们不信任友谊,却拧着酒瓶要和人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
他们不知道邻居的姓氏,他们不在乎同事的悲欢。
他们哈韩追星听MP3做SPA,但基本不读书不看报更不要说阅读经典。
他们疯狂考证过级,但不知道什么可以称为知识什么叫做思考。他们追逐物质的快感,但却感觉精神的失落。他们不愿回忆过去,更不敢憧憬未来。在笑语欢歌的背后,始终挥之不去的,只是愈来愈深刻的迷惘……
不能不承认,他们集体患上了一种时代病,它像流感,迅速传染着,衍生着。不同的是,这“流感”不是生理表征上的,而更多是心理的病患,是“心”的倦怠和隐隐的痛感。也许这种现代病可以叫做“心理流感”罢。
枕头里埋伏着致命真菌
研究者发现,在一个最普通的枕头里有超过100万个真菌孢子。那意味着枕头里每一克物质有好几千个孢子。这还不算,枕头和其他床上用品里藏匿着尘螨。尘螨是一种形如蜘蛛的微小生物,它们以人体皮肤上掉落的皮屑为食。
研究者说,枕头里最常见的真菌是曲霉菌,也是最容易引发疾病的一种真菌。事实上,曲霉菌还是白血病病人与骨髓移植病人感染致死的主要因素,真菌还会导致哮喘恶化。
你可以采取行动——选用防菌的床上用品,至少每周以热水清洗一次床上用品,定期为地毯吸尘和进行蒸汽清洗。
开心一刻: 1.先治眼睛
一个病人去找医生说:“我的肚子痛,给我开点药好吗?”“你今 10 天吃了什么?”医生问。“腐烂的肉馅饼。”那个人说。“那好,我先给你开点眼药。”医生说。病人觉得奇怪,问:“我是肚子疼,怎么给开眼药?”“你应该首先治眼睛,要是能看清楚,还会吃腐烂的肉馅饼吗?”医生解释说。
2.比你更糟
有一人心急火燎地跑向公共厕所,厕所前排着长队,他只好站在最后一个。好容易等到前面只剩下一个人了,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对前面的人说:“我快憋不住了,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前面的人紧握着拳头,从牙缝儿里挤出一句:“你至少还能说话!”
第四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 拭1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
(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五)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六)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
(七)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
(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
(九)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
(十)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
(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十二)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
1.清洗、晾干;
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麻醉用具处置
(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
(三)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四)硅胶螺纹管:
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
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五)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
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
手卫生SOP
一、手卫生设施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
(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
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三)洗手方法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图1 六步洗手法:
三、卫生手消毒
(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三)消毒方法
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
(一)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
(二)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三)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
1.洗手方法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
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
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SOP
一、分类收集
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
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肢时由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2天。
5.医疗废物转出后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6.产生和运送医疗废物的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处置
1.医疗废物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理,禁止转让、买卖。
第五篇:2017海都医院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自查报告
海都医院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自查
根据省卫计委1月20日上午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的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人员会议、制定措施认真部署和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一)、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海都医院人感染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调整人感染H7N9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与值守,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16年1月21日下午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一期“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2、《人感染H7N9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3《H7N9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完善发热门诊建设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专人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 发放H7N9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
(四)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 我院储备了10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同时还储备了防护服,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防护眼镜,含氯消毒剂等应急物资。
海都医院
2017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