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调查报告正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目录
关于校园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2
(一)、调查情况介绍..........2
(二)、调查内容..............2
(三)、存在问题..............31、粮食浪费...............32、水电浪费...............33、纸张浪费...............34、其他浪费...............4
(四)、分析总结..............41、原因分析...............42、意见建议...............4
参考文献:............5
附:实践日志及其他...........5关于校园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介绍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此同时,能源资源的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并且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但很多人并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铺张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中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西北旱灾等自然灾难也正是向我们敲起警钟。提高同学们的节约意识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西电学生对水、电、粮食等资源的浪费情况以及同学们的节约节能意识。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对西电浪费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号召同学们以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来共同努力,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①[1]添砖加瓦。
经过一周的走访、询问及调查,大概对我校资源浪费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调查发现,学校中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注重资源的节约,对浪费资源的现象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形成了比较好的氛围。当然,也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对资源浪费想象不以为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资源浪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对资源浪费现象的认识,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来节约校园资源,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调查地点:竹园餐厅、丁香餐厅、海棠餐厅、图书馆、教学楼B楼。
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记录、网络投票等。
(二)、调查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浪费现象愈发严重。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勤俭节约甚至是遥不可及的事。在校园中,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比如粮食的浪费、水龙头没有关紧、宿舍无人的情况下没有断电等等。大学生节约意识的薄弱,资源浪费现象的愈发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校园的资源浪费现象,对竹园、丁香、海棠、图书馆、教学楼B楼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对现场同学进行提问的方式,记录了同学们对资源浪费的看法,以及同学们对节约节能的认识。
以下是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1、您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活节约的人吗?
2、宿舍生活用水是否会尽可能的二次利用?
3、谈谈您对学校饭菜的浪费现象有什么看法。①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4、您会利用单面打印的资料后面的空白页吗?
5、离开宿舍时,您和您周围的同学是否会关掉、切断电器电源?
6、您是否制止过校园浪费的现象?
7、您会为校园资源浪费提哪些意见?
(三)、存在问题
校园浪费主要是粮食浪费、水电浪费和纸张浪费,经过调查,现对存在的这几项问题加以说明:
1、粮食浪费
经调查发现校园中大部分同学能吃完自己打的饭,有24%左右能吃完,只有很少部分的同学是吃的很少的。超过60%的同学认为浪费粮食是不应该的,而且超过82%的同学认为应大力发扬浪费粮食的行为。有67%的同学认为浪费现象不严重,但要时刻提醒节约,23%的认为浪费现象严重,急需改进。由此可知,同学的粮食节约意识还挺高的,绝大部分是赞成遏制浪费粮食的,不过还是有部分同学浪费粮食,只吃小部分就倒掉。
2、水电浪费
水电浪费现象在校园中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晚上楼道的灯长时间不关;同学们在教学楼上完厕所后洗手时水流开太大;同学们在宿舍洗衣服时用水浪费,漂洗衣服时没有注意节约与循环利用;用水后水龙头没有拧紧;夏天同学们洗澡的时间过长,以至于用水过多浪费。
经调查发现,有20%的同学在校经常见到水资源浪费的例子,另外还有有77.14%的同学是有时看到用水浪费的现象。有68%左右的同学偶尔会将宿舍的生活用水二次利用,另有2.24%的同学说宿舍的生活用水会尽可能的二次利用。这也说明了同学们还是具有一定节约意识的。
3、纸张浪费
随着纸张应用广泛存在以及低廉的价格[3],更多的浪费现象便不动声色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从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许多学生对纸张的使用并不十分重视。在笔记本、作业本唾手可得的现在,珍惜本子的习惯已经渐行渐远。许多学生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一味追求本子的精美与质量,却并不能妥善地运用。许多本子每页纸只写了一面,更有甚者只写了一张纸的一小部分,被写完的笔记本屈指可数。第二种情况是打印与复印的浪费。在打印与复印的时候,有些同学为贪图方便,没有将纸张的双面加以利用。调查显示有51.43%的同学在打印时是双面打印的,对于没有写完的本子,有60%的同学会留下来做草稿纸,另外有40%的同学是偶尔会留下来的那个草稿纸。这也说明了,同学们在纸张的使用方面还是比较节约的。[2]
4、其他浪费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存在很多浪费现象。比如文具浪费、生活用品浪费、生活资源浪费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造成的。
(四)、分析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下面,给出了一些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1、原因分析
(1)、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人们过于强调自身的享乐而忽略的节约的重要性。在调查中,甚至有小部分同学对浪费现象是抱着冷漠的态度。
(2)、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由于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对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也是相当少,直到今年才开始强调节约型社会。这难以对人们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得普遍节约意识不强。
(3)、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经济生活的好转,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予取予求。在满足孩纸需求的同时没有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甚至有的家长自身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从而导致了孩子节约意识的薄弱。
(4)、学校教育缺失。学校在节约资源等方面不够重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对于浪费资源的行为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惩治措施,这就促使了同学们对节约资源的不重视。
(5)、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薄弱。学生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同学对于某些制止资源浪费现象的同学还抱着不屑的态度,可见其自身素质的底下。
(6)、其他因素。如学生对食堂的饭菜不满意,造成了粮食的浪费。水龙头老化电器老化等造成水电浪费。
2、意见建议
(1)、针对粮食浪费[4]。学生与学校双方都须共同鼓励学生节约粮食,去食堂就餐点菜适量,做到不剩饭菜,积极倡导餐桌文明。学校则应该致力于食堂膳食的改善,提高学生食欲。建立健全伙食监督机制,由学生代表及老师成立伙食监督委员会,针对学生膳食提合理的意见建议。
(2)、针对水电浪费。节约用水,尽量合理循环使用自来水,洗衣服、刷牙时不用长流水,用洗衣服的水来冲洗厕所。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和宿舍时,检查是否切断所有电源。学校要完善对宿舍管理制度,应加以一定的措施对过分使用水电行为加以小惩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定时检查学校各处的水龙头及电器设施等,防止设备的老化导致耗电过大。
(3)、针对纸张浪费。节约用纸,书写纸张尽量两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搞活动少发纸张,多使用网络、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同学们应该树立资源节约的意识,做到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敢于制止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学校应尽可能利用广播、校园网来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学校还可多举办关于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应加大对制止资源浪费行为的表彰,可以设立环保标兵、最节约宿舍等奖项以鼓励同学们节约资源。
3、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就目前情况而言,我校的资源浪费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严峻。许多同学还是能够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其次,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是热爱环保的人,只是行动上不积极。相信只要加以宣传,积极推广,必定能使节约资源深入人心。
为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口饭,共创节约型美好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新波.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的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12).[2] 章小菊.校园节水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6-03-21.[3] 王慧峰.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N].人民政协报,2009-11-18.[4] 解放网.每年粮食浪费数据惊人[Z].中国粮油信息网,2013-1-23.附:实践日志及其他
第二篇:毛概正文
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内容摘要: 通过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认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对于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决性,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贯彻落实全面发展
人类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一往无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化了人们对发展的认识,而这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之中。这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与理论来源
1、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的权利与价值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巨大深刻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发展观念与发展模式,影响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行程。
第一,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等诸多因数交互作用,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全球化浪潮的主流,无论是经济体制、经济主体还是经济活动都出现了全球整体相关、各国相互依存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第二,世界多级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冷战结束后,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为特征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长。但美国从未放弃称霸世界的战略图谋。由于世界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得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以及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各国日益重视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占有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技术跨越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第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
和平、发展、合作、人权成为日益强劲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必须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力条件,扬长弊断,努力取得发张举动权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当代中国实践的经验。
我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成中,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党十六大把这些基本经验归结为十个方面:(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坚持改革开发,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诉求。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以人民群众为进行改革、建设和改革的主体性力量。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如果说,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时间呢过程中,我们党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坚持了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并为人民利益忘我奋斗,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成就了改天换地的伟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我当也正是顺着时代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从而成就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业。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需要,是党继续的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需要。
4、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传统。
科学发展观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吸取与借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弘扬。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跟快跟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解决力量。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德尔第一要务、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错失机遇,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就会赢得发展空间。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设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运行。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之中。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实现认得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明确了发展的目的,而已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实现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发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全面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含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郑志文民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热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先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形成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以来,我党在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重大发展。统筹兼顾,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注重实现良性互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要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科学发展观来源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又要在新阶段的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升华。我们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是: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求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产业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转变;投入要素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想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资源流程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
2、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整竞争力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时期。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强化节约型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向导,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任务有(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2)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3)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突破资源环境等重大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把加强自主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正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1)世界科技进步加速发展,正孕育着新一轮重大突破。(2)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3)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点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提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优化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增强再创新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2)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3)加快科技体制改革。(4)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5)完善科技管理体制。(6)加强对全球科技资源的利用。
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惹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化解我国资源瓶颈约束、增
强环境承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要任务是要合理开发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和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措施有(1)源环境政策。(2)健全相关法规。(3)转变消费模式。(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2】
【3】
杨信礼:《科学发展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6 教材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三篇:毛概调查报告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毛概调查报告。(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下载,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调查报告《毛概调查报告》。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下载,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第四篇:毛概调查报告
寝室用电调查
--------对湖南农业大学东湖公寓寝室用电的调查报告
现金大学生已是用电的一大团体,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合理用电早已成为社会用电消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大学生走入校园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用电器也随之进入大学校园,例如:电脑、风扇、点灯、吹风机等等,更有甚者,带入小型洗衣机、小型空调进入校园,有时会造成学校的用电供应不足。大学生用电的消费和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自身的关注。再加上大学生的浪费用电行为,那么大学生目前对用电的看法有怎么样呢?本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用电情况以及节约用电思想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能给大家一些用电消费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东湖公寓寝室用电情况;提高学生的节约用电意识。
二、调查对象
湖南农业大学东湖1、2、5栋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2栋)和观察寝室熄灯情况(1、5栋)。
四、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学生用电情况,以问卷形式共向同学提出了10个问题。
由于寝室晚上实行熄灯制度,更多的玩电脑的同学忘记关灯,第二天早上开着灯睡觉持续大约半个小时,浪费电。可通过观察对面1、5栋的灯亮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寝室的用电习惯。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2栋):
1、每次你离开寝室时,您周围的朋友是否主动关掉电灯、电器的电源?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知道主动关灯。有33%的人在提醒以后才会关
灯,有17%的人有时会忘了关灯。
看来大多数的自觉性还是有节约用电的意识。而有少数人是必须提醒才知道节约用电。
2、您每个月要交的电费大概是多少?
有50%的人要交1~10元的电费,有50%的人要交11~20元的电费。而要交电费超过20元以上的就很少有人了。
3、你在寝室是否会使用节电产品? A 大量使用
B较少使用
C从来不用
大部分人很少使用节电产品。4 你认为电费主要花在那些方面 ?
A 电灯 B 电风扇 C 饮水机
D手机充电 E 电脑
几乎全部认同电费主要发在电脑上 认为学校收取6毛钱一度电,这个价格合理吗?
A 合理
B基本合理
C不合理
基本合理占多数,合理与不合理相当。你认为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培养这种节约用电的意识最有效?
A 家庭引导
B、学校教育
C、网络宣传
D、自身去领悟
大多数人相信自身去领悟。只有自己觉醒,才知道怎样去做。7 面对社会上的能源危机,每次对你的触动是?
A、触动很大,能够长期提醒自己节约用电,并坚持去做
B、触动很大,一段时期内能够提醒自己节约用电,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C、触动较大,但基本上停留在自己的思想上,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促使自己付诸行动
D、没多大触动
大多数人选C。所以社会不会有多大进步。大学生应好好反省!8 认为在节约用电方面学校的教育是否深入人心
A、不错,“提倡节约”早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中
B、一般,虽然学校在推广,但是成效并不大
C、只是表面工作,浪费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D、只在乎自己的行为,其他并不关注
选C占多数。学校在这方面好有待加强。现在大学生浪费用电的现象较为严重,您认为为了遏制这些现象,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A、取消每月每人6度的供给制度 B、对超出的部分用电双倍收取电费 C、加强节约用电的宣传力度
D、将节约用电纳入大学公选课程 选C占多数。
10对于浪费用电现象大量存在,您认为责任归咎于哪方面呢? A、政府,应该加强用电的监管管理,而不能无所作为 B、教育,需更加重视节约用电的意识教育
C、社会传媒,应该加强能源危机宣传
D、社会个人,用电是属于个人行为,理所应当首先归咎于个人
选D占多数。
观察熄灯情况(1、5栋)经过5天的统计,总结如下: 1 女生比男生在节约用电方面做得好 第二天灯还亮着的寝室基本上没变,总是那几个寝室。
七、调查总结
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一下现在大学生的用电情况以及节约用电的现状,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使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了一下自己,更明确的了解的浪费电的情况。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
1、大学生每个月用电较多。
﹡
2、大学生自身节约用电意识淡薄。
﹡
3、学校宣传节约用电力度不够。
第五篇:毛概调查报告
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城市乞讨现象认识的调查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①调查城市乞讨现象的社会现实,关心并深入了解社会生活,通过调查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调查,让小组成员探寻当代大学生同情心现状及大学生道德心理,培养我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③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城市乞讨现象的态度,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时间:11月25日~12月9日
调查背景:
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在人们关注的视线之外有一群生活在社会低层甚至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城市乞讨人员。城市乞讨现象的产生反映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带来了许多隐患,但至今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国家和政府曾出台过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政策,但时至今日,城市乞讨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而且呈现出复杂化、职业化的趋势。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城市乞讨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生群体代表着社会的知识阶层,对城市乞讨现象的态度代表着先锋群体对边缘群体的关怀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和价值导向。
调查数据分析:
本小组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分四天随机抽取调查了共100名在校学生。在调查样本中各年级同学数相近,男女比例约为2:3。
调查统计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有80%的同学遭遇过乞讨请求,其中74.26%的同学对城市乞讨者进行过施舍,而他们选择帮助的有46.94%是残障人士。在被调查者中,有49.16%的人认为城市乞讨者值得同情,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注。当面对乞讨要求时,63.11%的人认为有就给点没有就算了。同时,68.09%的人反对政府驱逐城市乞讨者的行为,对于社会是否应根除乞讨者这一问题,赞同反对各占一半,但76.97%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城市乞讨者的帮助力度。
调查统计显示:在面对各类乞讨人员时,更多的人愿意相信残疾人和老人的真实性。之所以不给那些年轻乞讨者帮助,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有能力自力更生。这表明,在是否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帮助的问题上,很大部分的人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又没能完全摆脱同情心的支配。同时还有部分人表示,之所以不给一些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十有八九是骗子,甚至有职业乞丐和帮派操纵的嫌疑。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分清辨别出乞讨者的真
伪,这种欺骗性让施助的人无法接受,因而对乞讨者选择漠视。虽然市民对城市乞讨人员的关注表现冷淡,但是还是希望政府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乞讨人员更好生活。这说明市民希望政府切实履行职责,但又过分地依赖政府而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事务中的义务。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城市乞讨者已成为最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事之一,成为和谐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会影响城市形象而且更关乎百姓生存大计,只有解决好像街头乞讨这样的民生问题,和谐城市建设才能能到广大市民的支持的拥护。
那么为何城市乞讨现象在我国城市中如此普遍呢?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社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催生了城市乞讨这一现象的发生。
城市乞讨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根本原因在于底层人民的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富强了,我国的GDP也成为世界第二,社会中富人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现象造成了一种假象:中国人富起来了。其实不然,真正富起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这很少一部分人手中拥有者大部分的财富,而更多的人正为生计奔波。虽然工资也在涨高,但永远也涨不过CPI。在偏远地区及农村由于贫困,很多人生病无钱医治;孤寡老人没人赡养;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政府不闻不问或者无力帮助。迫于生计,这些人最终走上了乞讨之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很多农民在家里种地的收成还不如在大城市乞讨的收入,这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乞讨者,从而使城市乞讨队伍不断壮大。
其次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乞讨者的管理不力或者是不作为。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就正式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然而,这一政令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各地的城市乞讨仍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在个别城市出现过为改善市容暴力驱赶城市乞讨者的情况。所以,完善一套处理城市乞讨问题的法律管理机制是规范乞讨市场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在执法时还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对真正迫于生计而乞讨的人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对通过欺诈行为乞讨的和违法犯罪性职业乞讨者进行严厉打击。一直以来正是由于对虚假乞讨的打击力度严重不足,使一些想通过乞讨发家致富和从事违法犯罪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不仅欺骗了人们的感情,引发了社会信任危机,也损害了那些真正乞讨者的利益和信誉,而且还会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还有随着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诚信的缺失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对居民的影响也很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正在弱化。由于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不断弱化,出现了很多子不养老的现象。老年人因为自身原因在社会上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农村,他们劳动能力弱,文化知识水平低,当出现子不养老时,很多老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即使知道也不愿把子女告上法庭。于是,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无以维持生计的时候,就很可能走上乞讨之路。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失业人员,覆盖范围很小,而且在广大农村,因为物价上涨,每月一二百元的低保根本不能维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生活所迫,一些人不得不走上街头行乞之路。
许多大城市日益增多的城市乞讨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城市繁华商业地段的乞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和谐城市建设,当然这并不是说城市不能存在乞讨者,在欧美发达国家街头乞讨
亦不可避免,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将街头乞讨规范化,使之有序,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非现在我们看到的格格不入。
其次,乞讨现象职业化、商业化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市民反感,造成了市民对乞讨者的不信任,这种同情危机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了接受社会帮助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这种同情危机正越来越向青少年群体蔓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已陷入两难境地,久而久之,社会同情心将会缺失,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持久良性发展。
还有,乞讨群体的扩大将助长社会惰性风气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底层贫困者
或是投机者走上乞讨之路,“不是嗟来之食”的民族精神受到挑战。城市乞讨者乞丐为
了获取钱财,不顾廉耻,采用阻挡、漫骂、下跪等方法纠缠行人,完全丧失了人格尊严,长期如此,必会造成精神堕落,失去进取之心,而民族的进步靠的正是国民的进取之心。
同时,城市乞讨的无序化亦会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大量乞讨者涌入城市,城市的既有秩序将会被打乱,一些乞讨者违反交通规定在车行道乞讨更是威胁到公共安全。另外,一些乞讨者眼见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后,可能产生厌世情绪更严重者有可能产生报复社会的情绪,这将威胁社会安全。同时,伴随乞讨人员增多,城市盗窃现象亦在加剧,这些都是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
城市乞讨现象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改革开放的基础和社会安定的基石。所以,妥善治理城市乞讨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解决城市乞讨现象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我认为,当前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相当多财富,在继续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社会公平提到与经济发展同等地位,因为30多年发展取得的财富正日益集中于占社会总人数很少的富人阶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正日益凸显。所以,我认为当年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重点要做的应是“先富帮助后富”,所以,国家应大幅调整社会分配比率,同时将建设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先解决了平衡发展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持久。“西部大开发”、“新农村”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真正的政策转移,政策扶持,所以,政府政策改革任重而道远。
其次,必须用法律法规健全城市乞讨的救助安置及管理规范。政府应出台标准区分真正乞讨者与虚假乞讨者,给予区别对待。对于真正乞讨者,愿意接受救助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儿童送到孤儿院。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以便相关部门管理帮助。对于虚假乞讨者,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打击惩罚力度,对情节轻的给予现金处罚及思想教育;对行为恶劣者给予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肃清“乞讨”市场秩序,保护真正乞讨者的利益,使其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作为现象,对于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证相关部门在对待城市乞讨者时能从为其服务角度按规操作。
还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城市乞讨人员的保障体系。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帮助低收入者解决生活基本问题。在城市乞讨人群问题上,国家应建立专门安置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养老院和孤儿院,以保证真正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的乞讨人员基本生活。
最后,政府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加大“勤劳致富”民族精神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勤劳致富、艰苦创业光荣,不劳而获、欺诈行骗可耻的良好氛围。让勤劳致富成为社会风尚,让不劳而获为人民摈弃,使更多陷入精神堕落的人觉醒,使社会大众形成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正确对待城市乞讨现象既是政府的义务又是民众的责任,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说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施舍,而是我们要为解决城市乞讨问题做出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相信在政府、社会、市民各方共同努力下,城市乞讨现象会得到良好解决,城市和谐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