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红色记忆_庆建党九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寻红色记忆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寻晋南红色记忆
二、活动时间:2011年#月#日——#月#日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背景及意义
时值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为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通过本次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成长历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晋南山区是我省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数十年过去了,不少值得纪念的革命活动的旧址尚存,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次社会实践在加强爱党、爱国的同时,并且能够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积累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我系学生旅游专业的知识,为晋南山区红色旅游献计献策,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五、策划举办单位:
六、活动参加人员
带队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指导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队长:魏寒
成员:叶雅旋雷志成 邱丽萍 苏晓丹 廖翠 林祖汞 肖燕萍
七、活动人员安排
第一组:魏寒(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叶雅旋拍摄
肖燕萍信息采集
廖翠整理材料
第二组:雷志成(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苏晓丹拍摄
林祖汞信息采集
邱丽萍整理材料
八、活动日程安排
早上七点出发前往武乡县(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九点开始分组开始红色探索之旅进入八路军文化园参观学习(时间三个小时)
十二点集合吃午饭(午饭时间为1个半小时)
下午一点半继续分组进入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体验(时间三小时)下午四点半返回学校
晚上七点以专业为团体开会总结,每个小组上台发表一下红色之旅的感受和想法
九、活动主要工作任务概述
1、参观当地革命历史陈列馆、八路军战场遗址
2、走访村民,对村里居民进行口述调查,了解革命历史
3、探访、慰问当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党员采访感受他们的革命经历
4、拍摄当地相关红色记忆图片、视频,并求助当地政府、媒体,获取相关红色记忆珍贵史料
5、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调查旅游发展现状的利与弊,调研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6、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和环境状况,感受建党90周年新农村新面貌
十、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明确意义,高度重视,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志愿者精神,增强大学生才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高度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制订详细可行性方案,做到周密部署安排,活动要有实效,要有价值
2、密切联系,注意安全
密切跟踪联系,了解动态,实时掌握情况。实践队参加人员也要密切联系学校,定时向院系领导汇报情况,活动信息实时报送校团委。同时注意安全隐患,不做单独行动,不下河,不做危险的事情,确保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3、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活动参加人员必须事先确定主要调查地,以便达到目的地以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实践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费用开支,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历史资料。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应坚持实行分组制以便更好的完善和充实实践活动。
4、所有活动参加者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在寻求相关政府、媒体部门协助时出具院校团委开出的介绍信。
5、活动结束,认真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所有参加者必须依据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写一份总结书。
十一:活动预期目标
1、利用实践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相关素材制作“寻晋南红色记忆”宣传专题片。
2、选取实践过程拍摄的相关图片,在学校举办“寻晋南红色记忆图片展
3、结合本系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写一份关于晋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调研报告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2011年6月30日
第二篇:寻红色记忆 庆建党九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寻红色记忆 庆建党九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寻闽北红色记忆 庆建党九十周年
二、活动时间:2011年7月4日——7月14日
三、活动地点: 闽北革命斯四大苏区(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南平革命遗址
四、活动背景及意义
时值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为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通过本次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成长历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闽北是我省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数十年过去了,不少值得纪念的革命活动的旧址尚存,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次社会实践在加强爱党、爱国的同时,并且能够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积累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我系学生旅游专业的知识,为闽北红色旅游献计献策,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五、策划举办单位:共青团武夷学院团委
六、活动参加人员 带队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指导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队长:魏
寒
成员:叶雅旋雷志成 邱丽萍 苏晓丹 廖翠 林祖汞 肖燕萍
七、活动人员安排
第一组:魏
寒(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叶雅旋
拍摄 肖燕萍
信息采集 廖
翠
整理材料
第二组:雷志成(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苏晓丹
拍摄 林祖汞
信息采集 邱丽萍
整理材料
八、活动日程安排
追寻一:武夷山市(7月4日——7月6日)追寻二:建阳市苏区(7月7日——7月8日)
追寻三:南平延平区革命遗址(7月9日——7月10日)追寻四:邵武市苏区(7月11日——7月12日)追寻五:光泽县苏区(7月13日——7月14日)
九、活动主要工作任务概述
1、寻访当地革命历史陈列馆、苏维埃闽北分区政府遗址
2、走访村落,对村里居民进行口述调查,了解革命历史
3、探访、慰问当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党员采访感受他们的革命经历
4、拍摄当地相关红色记忆图片、视频,并求助当地政府、媒体,获取相关红色记忆珍贵史料
5、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调查旅游发展现状的利与弊,调研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6、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和环境状况,感受建党90周年新农村新面貌
十、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明确意义,高度重视,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志愿者精神,增强大学生才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高度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制订详细可行性方案,做到周密部署安排,活动要有实效,要有价值
2、密切联系,注意安全
密切跟踪联系,了解动态,实时掌握情况。实践队参加人员也要密切联系学校,每天给院系领导汇报情况,活动信息实时报送校团委。同时注意防暑降温,不做单独行动,不下河,不做危险的事情,确保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3、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活动参加人员必须事先确定主要调查地,以便达到目的地以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实践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费用开支,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历史资料。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应坚持实行两会制度(白天和晚上各开一次集体会议)以便更好的完善和充实实践活动。
4、所有活动参加者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在寻求相关政府、媒体部门协助时出具武夷学院校团委开出的推荐信。
5、活动结束,认真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所有参加者必须依据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写一份总结书。十一:活动预期目标
1、利用实践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相关素材制作“寻闽北红色记忆,庆建党九十周年”宣传专题片。
2、选取实践过程拍摄的相关图片,在开学初举办“寻闽北红色记忆,庆建党九十周年”图片展
3、结合本系旅游专业知识,写一份关于闽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调研报告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武夷学院旅游系暑期社会实践队
2011年6月30日
第三篇:庆建党九十周年之七月红色的记忆
庆建党九十周年
之七月红色的记忆
平凡的生命要经过痛苦的折磨才能编织辉煌,千万个渺小的生命集中在一起就能定格成永恒,这是党的成长和光芒。
—题记
又是一个落红满天,又是一年的春华秋实,岁月如歌,盈盈浅唱,吟唱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竖立着一块又一块的里程碑。但在这炽热的土地上曾一度阴霾,腐朽的政权剥削这片热土上善良的人民,封建的剥削压迫。国民时期的战乱纷争,吞噬者每一个人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然而就在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关头,七一晨曦拨开中华大地的重重迷雾….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浙江嘉兴湖的一条船上飘出一个声音,那个声音在风雨飘摇中荡起层层涟漪,越飘越远,最后如一声惊雷震响了中原大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壮观成千年浪迹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赋予了华夏儿女又一次勃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此有了依靠,有了寄托,有了希望,也许这是老天以最隆重,最慷慨的方式施舍这片热土的真和情。
在这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之际,多想用我笨拙的舞步为你献舞一场,多想用我浅薄的语句去倾诉,倾诉冰天雪地里的顽强;倾诉那枪林弹雨中得勇敢;倾诉那漫漫长夜中你的执着。你就是那一只狂奔的战马,不,也许不是战马,是一股激情被共产主义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万千不知所止的激情。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希望,冲破黑夜,穿越破晓,沐浴朝阳的光芒。是的,你很平凡,你有千千万万平凡的劳动人民所组成,但你拥有着鲜活的生命,你之所以如此鲜活,是因为在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昂着激情,在与生俱来的底蕴里,始终流动着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心中有了那一束渴望,便能感受到全国解放的幸福与温暖。
《建党伟业》一部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十月革命的惊雷,唤醒了沉睡的人民,那些爱国早期党的领导人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冲破黎明前的破晓,那份艰辛无法言语,无论早期还是后来,她都那样的艰难,但却矢志不移,他们相信走过黎明前的荆棘,就能看到锦字般的春天。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 …
… …
… …
问苍茫大地水
谁主沉浮
一首诗里述说着共产党历过的沧桑和那种要解放全国的豪迈。
七月红色的记忆,光阴故事里,拾取一枚枚感动,岁月飘摇中绽放一朵朵奇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军阀混战,抗日,内战,抗美援朝,一路艰辛走来,共
产党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动着多少温暖的音符。时光依旧诠释那段峥嵘岁月的吟咏,黄继光,刘胡兰,江姐… …多少革命先烈,用他们血肉之躯抵抗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严刑拷打,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仰,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只有生命与生命相互融合,一起搭起广厦千万间,就能抵御未来所有的风寒,也惟其如此,信念才会延续,激情才会永恒,才有了温暖如玉的慰藉,也因此才有了这安逸和谐的锦绣山河,繁荣幸福的美好生活。轻轻打开那段岁月,每一个小情景,就像母亲河黄河一样平时只是静静地流涌,可谁又不怕她那桀骜奔腾。无数红军战士背负着成立新中国的使命,用生命与信仰铸就着热血长城,坚苦执着,披星戴月,熬过多少血泪成河的日子。岁月就像一片汪洋大河,而他们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他们却把他们的事迹和脚印深深嵌入时光里,随着似水流年,流芳百世。
终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城楼上响起一个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一刻滚烫的泪水打湿了多少人的眼睛,渲染了多少感人的画面。还记得曾经的一个声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时过境迁兜兜转转间,我们都淡忘了许多,但共产党的沧桑而光辉的历史确永不褪色,穿梭在人来人往中看着高楼耸立霓虹闪烁的城市,一种隐隐的幸福油然而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终于起跃腾飞,九十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无论风吹雨打他都参天耸立,庇佑着中华儿女。
华夏滚滚五千年,前进的车轮旋转出叩问历史的声音,时代的铿锵脚步,总是踩踏出映射历史的音符。中国共产党凝固九十年的年轮,珍藏坚强不屈的勇敢,一直掀起世人的心扉,燃烧的精神明灯一直照耀天下的小径,发出温暖和风,吹拂着尘埃的污垢。红军身披着绿色戎装,头戴熠熠发光的五星,脚却开采着中华民族不灭的香火,顶起中国的桥梁,渲染中国的骨骼,手里举着先锋队的旗帜,在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上续写中华民族的风骨,让一个积贫积弱的悲伤民族,创造了史诗的赞歌。你让钢城淬火柔情,你让战争烟消云散,你让压迫永失人间。有了你,人间永远刮着暖人的春风,和谐又添袭人的热浪。
回忆自己二十年来的似水年华,一直生活在党早已建好的幸福城堡中,承继着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霓虹闪烁的城市踏着欢快的节拍奏出幸福的乐章,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每一次感受的朝阳都是如此灿烂。爷爷总是感叹地告诉我“你们真好,生活在共产党建好的幸福年代里”。那沧桑的皱纹里流露着无法言语的感慨。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年代里,聆听幸福,衣食无忧,无形的潜意识里感激着这样的一个政党。
是的,幸福的城堡里看不到那些腥风血雨,饥寒交迫的艰辛无法对那“峥嵘岁月稠”感同身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聆听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旧时的时光,峥嵘岁月的风景,在那些文言笔墨,零碎的电影里黑白分明的。岁月的成长中,我每一次拾起都是不一样的感受,越来越强烈的是他们那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灵魂,一次又一次的被他们的故事所震撼,但无论用怎样的心情去品阅,无论有着怎样的感受,那英勇顽强的底色却是永远不变的。
用泪湿的眼研读党在岁月里刻下的一个个无法诠释的符号,时光的隧道流淌着他们鲜红的血液,五星红旗上飘荡着他们无畏不屈的额灵魂,云锁深山,千帆过尽,梦里千寻,踏遍沧桑。才又了那米、梦里最美的国度,这是他们留给未来的礼物,也是不变的永恒。九十后,一个未来的我幸福溢出笑脸感念充满心中,颤抖的歌声已无法为她歌唱,共产主义成了我心中的信仰。从此,如花的青春再
也不能让它肆无忌惮的流淌,迈着坚定地步伐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江南烟雨,在绸缎般的微凉中,时光熏染成水色般的通透,而我在或深或浅的雨痕里,静静深思,党的精神已沁染成雨花,一朵一朵,散落在每个心角,洗涤心灵,任悠长的期盼在我平静如初的心湖落地生根,静候美好明天。
七月,红色的记忆,让颤抖的灵魂在记忆的海洋里起飞,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愿这个红色政党能永远的伴随着中华民族腾飞。九十诞辰,用我小小的祝福默默地为你献礼…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听,幸福的声音
已渐入佳境
张崇昊
第四篇:庆建党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寻闽北红色记忆 庆建党*周年
二、活动时间:xx年7月4日——7月14日
三、活动地点: 闽北革命斯四大苏区(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南平革命遗址
四、活动背景及意义
时值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之际,为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响应xx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通过本次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成长历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闽北是我省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数十年过去了,不少值得纪念的革命活动的旧址尚存,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次社会实践在加强爱党、爱国的同时,并且能够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积累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我系学生旅游专业的知识,为闽北红色旅游献计献策,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五、策划举办单位:共青团武夷学院团委
六、活动参加人员
带队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指导老师:旅游系吴清寿团总支书记
队长:魏 寒
成员:叶雅旋雷志成 邱丽萍 苏晓丹 廖翠 林祖汞 肖燕萍
七、活动人员安排
第一组:魏 寒(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叶雅旋 拍摄
肖燕萍 信息采集
廖 翠 整理材料
第二组:雷志成(组长)负责联络有关人员
苏晓丹 拍摄
林祖汞 信息采集
邱丽萍 整理材料
八、活动日程安排
追寻一:武夷山市(7月4日——7月6日)
追寻二:建阳市苏区(7月7日——7月8日)
追寻三:南平延平区革命遗址(7月9日——7月10日)
追寻四:邵武市苏区(7月11日——7月12日)
追寻五:光泽县苏区(7月13日——7月14日)
九、活动主要工作任务概述
1、寻访当地革命历史陈列馆、苏维埃闽北分区政府遗址
2、走访村落,对村里居民进行口述调查,了解革命历史
3、探访、慰问当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党员采访感受他们的革命经历
4、拍摄当地相关红色记忆图片、视频,并求助当地政府、媒体,获取相关红色记忆珍贵史料
5、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调查旅游发展现状的利与弊,调研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6、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和环境状况,感受建党90周年新农村新面貌
十、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明确意义,高度重视,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志愿者精神,增强大学生才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高度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制订详细可行性方案,做到周密部署安排,活动要有实效,要有价值
2、密切联系,注意安全
密切跟踪联系,了解动态,实时掌握情况。实践队参加人员也要密切联系学校,每天给院系领导汇报情况,活动信息实时报送校团委。同时注意防暑降温,不做单独行动,不下河,不做危险的事情,确保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3、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活动参加人员必须事先确定主要调查地,以便达到目的地以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实践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费用开支,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历史资料。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应坚持实行两会制度(白天和晚上各开一次集体会议)以便更好的完善和充实实践活动。
4、所有活动参加者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在寻求相关政府、媒体部门协助时出具武夷学院校团委开出的推荐信。
5、活动结束,认真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所有参加者必须依据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写一份总结书。
十一:活动预期目标
1、利用实践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相关素材制作“寻闽北红色记忆,庆建党九十周年”宣传专题片。
2、选取实践过程拍摄的相关图片,在开学初举办“寻闽北红色记忆,庆建党九十周年”图片展
3、结合本系旅游专业知识,写一份关于闽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调研报告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武夷学院旅游系暑期社会实践队
xx年6月30日
第五篇:建党九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
探寻家乡红色遗迹
院系:信息与电子学院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胡智尧 学号:1120101359 班号:05611002 指导教师:申晓勇
联系电话:***
摘要: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90个春秋。在如火如荼开展颂扬党史的诸多活动之时,进行了这次实践。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攀爬红军山、参拜烈士陵园以及游历遵义会议会址等亲身体验,并向前来红色遗迹游览的游客发放问卷[1]借以调查,不仅能普遍地了解当地人对红色遗迹、红色景点的保护和宣传工作,还能了解慕名而来的游客的红色情操与对党的价值观念。
此次的调查结果和问卷分析,总的反映现代人对党史的学习、对先辈烈士的缅怀的热忱和洋溢满怀的自豪之感。
关键词:遵义会议;烈士缅怀;遗迹保护;
前言:7月12日,也就是在迎来九十周年建党庆典的半个月前,我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从贵阳家中驱车前往遵义,进行本次实践调查活动的开展。正逢建党庆典将即,遵义市作为党史上的名城,也正如火如荼的举办诸多纪念活动;慕名而来,追寻红色足迹的游客也是人山人海。因此,会址内可参观的景点也更加开放。这诸多因素都为本次实践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实践主题在于纪录当地环境,考察会址的保护程度,以及分析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的原因。
此次实践之行,除了给了调查者一次更大视角来学习党光荣历史的机会,也能从实践的结论中折射出当代人们各年龄层对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其实,这次人文的调查经历最大的主题应是让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党,从过去艰苦的岁月中学会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来得不易。
正文:
来到遵义之后,我随身带着即将向游客和当地人发放的问卷,决定一切从亲身游历开始。首先,我并没有直接前往遵义会议会址,而是向当地最为著名“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虽然说参拜烈士陵园并不是与探访遗迹这一议题相关,但此行也是必须亲身经历,并对议题结果分析有帮助的一事。该陵园也是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当地人更亲切的称呼它为“红军山”。这是因为红军烈士邓萍就葬身于此山顶。然而在这处陵园却又不同于其他陵园的气息,来到山脚就可亲身感受到弥漫的欢愉气息。没有太多的沉闷与严肃,人们前来此处悼念一是怀着向往红色钦佩烈士的心情,二是因为邓萍原为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所以人们也希望摸一摸她塑像前的药罐以求一生无恙。而就在山脚下,一批退休的从医党员正身着行军服,敲锣打鼓传唱红歌。如此热闹的气氛引来许多游人围观,我就把预先准备好的问卷取出一半发向人群。
攀登红军山后,我便前往会址。开始了这次探寻红色遗迹的真正之旅。
历史的峥嵘岁月——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其地理位置特殊,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由于险峻的地势,当中国工农运动出现重大的危机之时,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领导人一路蜿蜒至此,举行扭转局势的遵义会议,进行了党内左倾思想的彻底纠错以及重新树立了长征初期饱受挫败的信心,探索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出路,从而为日后工农运动的壮大做了坚实的铺垫。从现在来看,那些遥远的努力无疑挽救了当时党和红军,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按原定计划向湘西前进。蒋介石却暗中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
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并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会后,常委进行分工。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王明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左倾”思想统治结束,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明确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让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让中国共产党初次学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
现今的会址风貌——而今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路80号,像其他许多的遗迹,已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1955年,在遵义会议会址建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1964年,毛泽东为纪念馆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会址是幢砖木结构、通体用灰砖砌成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是贵州军阀、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楼房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一楼有走廊,楼层四面有柱廊,面阔25.75米,进深16.95米,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会址入口通向一条繁华的步行街,街上既有时尚华丽的橱窗,也有历史久远的小吃店。然而,与周围建筑截然相反的是会址高大的牌坊入口,给人一种庄严的气息。整个会址分为主楼和跨院。从入口进到跨院,一座庞大的建筑豁然映入眼帘。从外观上看,它的外形呈现军阀时期的特色。在阳光下,通体漆黑,时而发出乌黑的光泽;只在屋顶的瓦楞和柱的两端上,是白色的光晕一圈;在砖与砖之间也布满了道道白边。色彩的鲜活,出自于工作人员日日夜夜的悉心维护,让游人几乎忘了在它身上悠悠岁月。内廷里一片艳丽的荷塘之后便是主楼。曾经是当地名门望族的家宅,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现在的主楼为方便游客参观也改造成了展览厅。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厅内展示了许多战时拍下的黑白照片,纪录了许多革命党人重要的时刻;以及遗留下的行军器物,诸如草帽草鞋、锅碗瓢盆、纸笔、枪械。为了更好的迎合气氛,展厅墙壁上也安置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雕,也一一反映了行军途中工农红军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生动情景。厅内是展示灯下映出的红黑色主题,象征革命的鲜红与沉重;厅外则绿竹清荷、白瓦黑墙,俨然弥漫着原来作为宅邸时的怡人风光。
遗迹的保护现状——会址于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和群众踊跃投身于会址的建设、保护和发展工作。会议会址,既是有着党史上无限重大意义的红色遗迹之一,也是在众人心中向往前来瞻仰的圣地。但是,会址经过寻访、求证、审批确立,直到现在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景点,却是费了很多周折。
由于遵义会议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而且是在绝对秘密情况下举行的。对于解放后的遵义,想要寻找当时秘密会议的场所就显得困难重重。随即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此事。从当时与会同志的寻访中,一步步确定会议就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当时为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然后对公馆内的机关进行搬迁,把坐落在老城子尹路的原柏公馆及周围环境保护起来,并把公馆各部建筑和周围环境拍成照片,绘制详图,报请上级进一步鉴定落实。几经波折后,会议会址得以确立,会议室的复原工作也成为重点;会址的其他空余房间,陈列展示了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的革命活动的图片及文物。一边供有关领导审查,一边接待有组织的中、小学生,于1955年10月1日开始半开放。1959年1 0月1 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遵义会议纪念馆目前共拥有八处纪念建筑、一座陈列馆和一座纪念陵园,其中召开遵义会议的会址是这些建筑中最重要的文物,也被中外游客称为“革命红楼”。
纪念性博物馆,是解放后新兴的一项事业,全国各纪念馆都在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收集文物资料工作。遵义会议会址及会议室的复原陈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会址的建设历程,从今天的成果来看无疑造福了崇尚党的广大群众;而且,将会址建设为旅游景点的做法也起到了保护会址遗迹的作用。而更关键之处是历代馆长、当地人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对红色的向往。他们的红色情结在寻找遗迹,恢复陈列等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功劳。其中,雷光仁1998年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一职以来,使遵义会议纪念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常和提前上岗的清洁工一起来到会址,刷洗院内石板地坪缝里的尘土、清除街面上的张贴物、打扫公厕卫生。此外,馆内的工作人员对红色的热忱与对工作的细心也体现在游客们游览时的每个细节。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物藏品和古迹因无经费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单位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旅游单位自然会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
遗迹的保护工作——会址的建筑主要有入口的木质牌坊,跨院里的多幢房屋以及会议室所在的内庭主楼。现在展出的200多件陈列展中有1953年《红星报》对当时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这一盛况的报道,还有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回会址时的纪念照片与领导人的题词。陈列还展示了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的革命活动的图片及文物。他们都接受这很好的保护。
在参观会址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保护工作做得不足之处。诸如一些不易保存的遗迹得到保护不够,像一些应当远离强光的物件,在展览室人有游客们随意拍照,而拍照时的惨光灯发出强光会对以及造成损害,应该在该展品的附近贴有提醒标示,提醒游客拍照时关闭闪光灯。此外,一些素质欠佳的游客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而对以及造成损害,有的游客随意进出明确告示游客不要接近而用护栏圈出的地区。这些本应避免的小失误时不时地出现,为遗迹保护带来了威胁。会址内的八处纪念建筑、一座陈列馆和一座纪念陵园多包含木石结构,对其修缮需要耗费大笔资金。然而,走与旅游事业共同发展的道路,再加上政府的重视,维修经费尽管不是保护工作的瓶颈,但是,贵州都市报的《中新社》却揭露“该建筑自1964年经过整体大修之后,一直以来会址主楼每年都只是在外观上进行日常维护,已经44年没有进行过妥善的整体修缮了。”[J]
此外,保护工作的缺陷不尽然是有关部门的失职。一些不足之处也有历史缘由。文革浩荡的十年,出现了歪曲历史,宣扬唯心史观的情况,为个人崇拜泛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经过10年艰苦创业正走向健康发展道路,已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事业,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和破坏。其中,主要表现为对一些遭到不平待遇的领导人曾经在会址内的住所进行过破坏,曾对邓小平住所及拆除,改动会议室的装潢等等。
随着近年来游客数量猛增,尤其是今年6月该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这栋极具历史意义的“革命红楼”已经尽显疲态,文物保护的危险系数增加。这也许正是将遗迹与旅游景点结合所带来的遗憾之一。党的九十岁生日在即,这里也吸引来千千万万的游客,将遗迹开发来获取更大利益的有关部门没有错,心中向往革命“红楼”跋涉山水来到这里的游人也没有错。当我走在闪着金光的陈列室,当经过久经风霜的木石结构阁楼,当置身于油漆味浓重的领导人住室,终于发现太过在意遗迹的开发而只注重遗迹保护的表面维护,因此不及时地对整体进行修缮以及不足才是对遗迹保护工作的最大隐患。
总结:结束了会址的游览后,回到住处对今日的收获进行整理。通过在红军山、毛泽东故居以及会址等处发放的一百来份问卷结果的分析,还有对参观游人的谈话,我的议题结果进一步接近尾声。
由于仅有的时间有限,而且单单只在一天内进行问卷调查,并不能充分全面恰当地反映出真实情况。但是,经过尽可能地准备和思考后,包括时间选定的时期、时间等,来避免误差,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在这次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我发现红色遗迹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在现代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的社会中,市场经济如此发达,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之时,也有许多不良的思想入侵,造成了党风党纪上一定的欠整顿,也有一些人思想腐朽消极,一直出现许多离经叛道的现象。诸如,现在贪污受贿的情况愈烈,人们迷醉在物质的享受,似乎都忘了曾经有过一段岁月,当生活变成如此奢求的一件事,人们依旧生活艰难却简单淳朴,人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然而,今日辉煌的成就不应该是那段岁月中仁人志士的高尚精神结束的标志,红色遗迹既是遗迹、是为曾经光荣的过去证明,也是勾起人们红色情结唤起红色精神的圣地。在问卷中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遗迹已经成为当地人也有外地游客中精神上需要。遗迹受到当代各年龄阶段人的重视,并且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保护。人们则可以通过遗迹,来缅怀历史、瞻仰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