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台上半年简报
电视台上半年简报
我台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局党组的领导下,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从1月到8月份以来,外宣工作和新闻报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外宣工作成绩
为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岑巩县宣传,增强我县的影响力,我台全力做好外宣工作,对每个新闻选题精心策划,在每周二进行讨论和切磋,进一步提高了新闻质量,1-8月份,电视台在中央4台播出与省台合作的贵人善行一条稿件,录制中央四台播出龙鳌河一条。省新闻联播播出独立完成稿件5条,一条是四月份完成,四条是7月和八月完成。省台合作专题片2个,州台合作专题片1个。州电视台采用稿件121条(其中6条是和州电视台合作完成的),州广播台27条。三月份,全州新闻稿件上镜率第一名,半年来名列全州第6名,在新闻采编质量上较以往有进一步的提高,采访深度得到加大,工作强度也进一步加大,例如,干旱期间,我台记者不辞辛苦,白天到高温天气下采访,晚上回来采集素材,写稿件,同时还不影响第二天工作,这种工作状态值得赞扬,但是不值得提倡,长期以往记者身体吃不消。
二、内宣工作进一步巩固
在加大外宣工作的同时,内宣工作是发布我县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宣传平台。1-8月份我台现场直播了两会报道,录播了县委扩大会议等重大会
议,内宣工作新闻采集工作实现了周一到周六每天播出新闻一期,周末播出一周要闻,在新闻内设置《党政新闻》、《百日安全行》、《乡村行》、《群众路线》和《抗旱保民生》等栏目,新闻播出时长较以往大有改观,从6月份后基本实现了周一到周五天天更新新闻,并且基本上保证每期新闻10分钟左右。
三、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和采编播业务能力
半年来,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学习方式进行提升素质能力。电视台每周二早上九点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学习,学习从采访到制作和发布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由有经验的记者和制作人员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了记者业务能力。4-5月派出资深记者跟随省电视台到羊桥平庄等乡镇实地学习新闻采写。7月底,派出4名记者到省电视台学习,7-8月派出5名记者跟随州电视台的老师进行实地采访学习。1-6月派出多名记者到镇远、剑河、玉屏、雷山、新晃交流学习。6月派出航拍团队和州台老师一起参与县城宣传片制作和拍摄。
四、电视台专题片制作
1-8月份,电视台制作了10分钟《水墨思州砚香岑巩》专题片一个,《第二纪工委宣传片》、《纪委宣传片》、《水利局下溪水库》、《讲文明树新风》、《注溪专题片》、《岑巩风光欣赏》4期、《龙江河欣赏》、《农业专题片》、《航拍欣赏》、《岑巩形象4分钟短片》等专题片,策划《6个20工程》专题片初稿。《整脏治乱督查通告》14期。制作歌曲《美丽农村——我的家乡》MV一个。
五、电视台日常运行情况
每月进行日常工作安排,每月成功接待省州电视台资深编辑和记者。5月份以来,承接政府和民大签订的校地合作项目,与民大建立实习实训基地,7月15日,贵州民族大学的16名学生到我台实习。我台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成功接待和培训了实习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广告
1-8月份制作广告80个,其中政府公益广告和通告16个,其中有征兵公告、自来水公告、调价公告、廉政广告、禁办升学酒公告等,拜年广告53个,联合办理的商业广告4个,由岑职驾校和我台置换广告费。6-8月广告费收入12万多元(但是还有很多没有收回来)用于电视台日常开销和办公设备维修和采购。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我台人手不足,正式工作人员只有9人,开展工作人手非常紧张,专职记者已经应付不了一些有意义的会议和领导调研活动。具体工作人员如下:
1杨云台长负责全台工作
2何晓燕副台长负责外宣工作
3陈锡忠副台长负责内宣工作和财务
4黄美中资深编辑负责电视台内宣审稿
5欧晓明资深制作负责电视台设备维护和栏目包装制作
6李昌焯专题部主任负责外宣和电视台办公室日常工作
7雷鸣新闻部主任负责播音工作
8罗迈财务部主任负责编辑和出纳工作
9周燕记者负责采访
10夏凡借调编辑 负责新闻制作
11杨雪梅借调记者 负责新闻采访
12蒋志敏聘用记者负责采访
(2)、7月记者黄美中下乡采访出车祸脚骨折,目前正在医院住院。7月由于高温,已经有2名记者生病住院,人手更为紧张,另外,16名民族大学的实习生也要抽出人手教学和带实习生,严重出现人员紧缺。
(3)、经费严重不足,电视台日常开销经费来自于每人3000元的人头经费,广告费是收支两条线。
目前为止,电视台广告费用7万元,根本不足以支付原来欠下的31万元的设备外债,一年下来的光电费就2万多元,没钱交电费要导致停电,为了保证安全播出,4、5、6、7月份的电费由熊局长和电视台职工工资垫付。
与上级台传输视频费目前还欠联通公司。
招待省州台资深编辑记者及本台记者培训基本没钱付。
为电视台采购航拍机2万元等,还有电视台采访租车钱和借车的油钱以及到省州台培训经费都是借的。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电视台除了今年两会期间 采购的3台摄像机外,摄像机逐渐老化,目前有4台摄像机需要维修,维修费需要12000元,电视台目前采访应急有时候只有向同行借用设备。7月15日前后,为了迎接与贵州民族大学校地合作项目中的实习基地建设,已经欠下近7万元的钱。政府还没有拨付急需用的经费。学生每天的生活费基本上是电视台职工和文广局共同垫付。
航拍设备目前已经把我县各点进行资料拍摄。目前没有经费支持。
政府赞助的电视台新闻采访车6月份已经购买,目前没有钱付油钱和汽车上户。电视台由于新闻采编人员不够,聘请了2名记者,每月1500元的工资付不起,半年没有发工资。
7月,记者黄美中采访工程中,出车祸,垫付的5000多元一直没有着落。
(4)、新闻导向还需进一步增强。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选题要紧紧跟随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宣传部大外宣新闻选题指导下,认真拍摄和掌握舆论导向。不出现新闻错字等情况。
七、下一步打算
1、继续加强新闻外宣工作,增强岑巩的影响力。
2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新闻内宣工作,传递党委政府政策和群众声音,做好我县最具影响力新闻媒体工作。
3、做好县城宣传片,做好航拍,记录我县变化,以航拍视觉做好宣传片,扩大我县宣传影响力。
4、建立媒体资料管理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县又视频记录以来的各种视频资料,建立一个大的库,方便各单位网络调用。
5、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个人素质学习,培养更多的优秀记者,增强电视台的影响力。更好的宣传岑巩。
6、建立县电视台的微博和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岑巩。以新型媒体为载体,传播正能量。
7、加强广告创收,争取以更多的广告经费养电视台,减轻政府压力。
第二篇:县电视台:双联简报
县电视台“双联”行动宣传注重实效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电视台上下迅速行动,在抓好帮扶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为全县“双联”行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思路,把舆论宣传工作贯穿“双联”行动的始终。县电视台确定1名分管领导主抓“双联”宣传工作,按照“加强引导,扭住跟进,造出声势,扩大影响,打出品牌”的要求,围绕“双联”行动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风文明进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反映民意等主要任务,在推广先进典型、创新帮联模式、发挥主体作用和破解资金难题等方面,开设专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丰富宣传形式,深度挖掘,认真总结,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双联”宣传的沟通协作机制。县电视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确定2名专职记者负责与外宣办、“双联办”等部门联系,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合力打造宣传精品。发挥新闻宣传的引领舆论作用和示范引路作用,为全县“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三是内宣与外宣齐头并进,引领“双联”行动向纵深发
展。为确保双联“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县电视台制定了”双联“行动宣传方案,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宣传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同时,及时与省、市电视台联系沟通,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影响力。截止目前,在县电视台播出“双联”标语360条,播出“双联”新闻稿件120篇。专题5期。在市电视台播出新闻20篇,专题1部。其中专题《黄继龙:党的好干部 群众的主心骨》、新闻《环县“双联”行动稳步推进》、《环县“双联”:为民富民办实事》《用生命践行“双联”行动的好支书黄继龙》等在市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
第三篇:平安年简报
铜仁泰安公司简报
第11期
泰安汽修平安年简报 2017年11月20日
铜仁泰安“五个推进” 强化道路平安年建设
今年来,铜仁市道路运输局万山分局以“严”精神和“实”作风,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切实加强“五个推进”的落实,全力构建“道路运输平安年”。
一、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强制化。辖区内所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按照要求每两年接受一次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
二、推进隐患排查常态化。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平安”、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
三、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按照上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四、推进安全预警信息化。通过信息监控平台,及时向企业发送安全预警提示,强化对营运车辆的动态监督,严格落实两抽查两通报制度。
五、推进防恐反恐和消防应急程序化。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各类应急预案落实,每年组织“两客一危”企业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供稿:姚邯)
第四篇:彝族年简报
欢庆彝族年 共叙民族情
——我院举办2013年彝族新年联欢晚会 热情的篝火燃起来,悠扬的歌声响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11月15日下午17:30,由学生处主办的彝族新年联欢晚会在和盛镇达鑫度假村隆重举行。学生处教师、学生辅导员与60余名彝族学生齐聚一堂,欢度彝族新年。
彝族新年是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为彝族人民为歌唱丰收、喜悦,展示传统文化,展望未来的重大仪式。举办彝族新年联欢晚会,是我院关心彝族学子、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院落实民族政策、切实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晚会在一曲欢快的开场舞《阿诗且》中拉开帷幕,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同学用优美的《祝酒歌》表达了他们的真诚和热情,彝语民谣《不要怕》充分展现了彝族学生朴实智慧中的坚强和面对生活中挑战的自信,歌曲《带我到山顶》更是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村庄和梦中的天堂。晚会在全体彝族学生围着火堆,手拉手跳起的《达体舞》中落下帷幕。本次晚会以“增进民族团结,体验彝族文化”为主题,以彰显彝族特色为主线。传统的民族服饰、精心的会场布置,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彝族新年联欢晚会,让远离家乡的彝族学子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
第五篇:XX年电视台实习报告
XX年电视台实习报告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XX年11月,我走进了贵州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贵州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庄严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吴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吴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1 2 XX年电视台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