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观后感 《柳堡的故事》
感悟《柳堡的故事》
看完柳堡的故事,电影中清新的田园景色和人们之间的温情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80后的尾巴,我们这一代人所接触的社会与电影中描绘的已经相差很大了。那种恬淡适宜的田园风光早已封存在儿时模糊的记忆中,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淳朴的脸庞也难得一见了。
电影《柳堡的故事》改编自同名小说。1945年4月的一天,作者石言在江南天目山区,遇到了年轻的副班长徐金成。他们坐在凉亭旁,对着红透竹林的晚霞,副班长向石言透露了一个“军事秘密”。去年在苏北宝应休整是,在帮助群众劳动中他认识了一个福娘。虽然他们“手也不曾拉过一拉,可是很要好”。不对要南下过江了,他知道可能就此永别,非常难过,甚至想过脱离部队到地方上去工作。“事过境迁,他说得很平淡。姑娘爱他,他有些得意;有过落后思想,他害羞;倒底站稳了立场,他很自豪。他圆脸映着夕阳,眼睛光闪闪地,望着竹林深处。他说:‘呵,抗战真的快要胜利啦!’他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问,因为晚点名的哨音响了。”这是石言回忆当时的情景。后来,在日寇投降时的大反攻中,他在江南牺牲了。
后来中国解放了,副班长的话却一直印在了石言心理,“我重病住院,老战友们来看我,谈起宝应地区的解放翻身,触动了我。到底,幸福的日子来到了,宝应的姑娘一定分得了土地,结了婚,也许都抱了娃娃了。徐金成如果还健在,也会感到欣慰。继而我想到,人们往往只知道革命都牺牲生命,却不很知道,许多革命都还曾牺牲过爱情。而后者,有时比前者还更困难”。
现实的结局是悲情的,而小说和电影则被赋予了人们的美好期望。副班长李进在二妹子家里养伤的时候,两个人很快产生好感,但是由于部队纪律严明,在指导员的开导下,副班长放弃了儿女私情。不料,二妹子其实是有难言之苦的,部队离开后,恶霸刘胡子就来强抢
二妹子,后被部队迅速就出,二人感情更加深厚。但是李进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南下,多年后革命胜利重回柳堡。当年的二妹子也已成为革命骨干,二人重逢。
其实不论是小说电影还是现实的版本,故事的主角都给我们一种纯朴善良的感觉。尤其在电影当中,导演王平以她特有的女性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朴素温情的田园图。电影的开篇呈现出蓝天白云、柳树、田埂、水车和小桥,第二次在副班长和小马的船上,伴着《九九艳阳天》的歌声,借着副班长的视角我们再次欣赏到这质朴的风光,这便是副班长心中的柳堡,温情美丽,就像柳堡的姑娘。电影的最后,副班长和二妹子重逢,眼前依然是熟悉的小桥流水,《九九艳阳天》的歌声最后一次响起,歌词唱到“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只要你胸佩红花回家转”时,镜头摇到并肩站在船头的副班长和二妹子,两人深情相望,副班长情不自禁地、紧紧地握住了心上人的手臂„„这纯真的爱情经过了战争的洗礼、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就象柳堡这自然、清新、美丽的风景一样不会老去、历久弥新。
在解放之初,这部歌颂军人爱情故事的电影,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导演王平和演员们的出色演绎,使人们对残酷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温馨和浪漫。电影观看过后,我问过了我的父母,他们也看过这个电影,而且印象极深。他们告诉我这个电影描述的故事和那个时代现实中的爱情是一样简单的,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也是那么简单纯朴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姑且忽略现在人对当时各种极左极右思想的各种评价,我还是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是非常可爱和幸福的。可能刚刚建国的时候,人们的确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奢望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电脑吃的鱼肉时蔬,但是那个时代从电影上演员的风貌就可以看出人们是热爱生活和充满希望的。也许我生活在温饱时代,而对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时代去讨论他们的精神层面有点说风凉话的嫌疑。但是,我的确认为现在的人反而活得比那个时代的人缺少了一份温馨和浪漫。人和人的关系难以相处的像电影当中二妹子和副班长的感情一样纯真,那一份简单的爱情也不可能被如今的情侣们执着的守护。电影中的副班长放弃爱情南下是为了革命,为了心中更加坚定的信仰。而现在的人们有多少放弃爱情是为了信仰的?他们的信仰何在?为什么不断有媒体爆料某高官保养情妇?或者他们所谓的信仰是不是仅仅由利益驱
使?虽然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不用愁吃愁穿,表面上看了我们已经是物质的主人。实际上,我们是为了追求物质而生活,忽略了生活中最美好但朴素的元素,甚至大肆破坏原本美好的事物,早已沦为物质的奴隶。在高楼林立喧嚣嘈杂的城市,那一幅田园山水恐怕也难觅踪迹,人们的心中也渐渐没有了那么一片纯洁的土地。
信任的缺失和环境的污染,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电影中那份真挚的感情和小村平静的生活。
这部建国时代的电影作品,保留了大量毛泽东时代思想的印记在里面,暂且不去评论这种思想的好坏。我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幸福的。因为这些人都是有信仰的,是信仰驱使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上生存下去,积极劳动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当然过度和盲目的信仰任何一个事物最终会带来不良后果,所谓过犹不及。那么当下的社会现状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信仰缺失的现象达到了一种“过犹”的状态。生活在我周围的亲人朋友,几乎没有人有明确的信仰的。在这个无信仰的时代,大家每天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好者时刻做好防范别人侵犯自己的准备,坏者则牺牲他人的利益保障自己却不以为然。正是因为信仰缺失,人及关系冷漠,处处为己设防,才导致人自私贪婪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他人的劣行显露。甚至会有药家鑫这样的恶劣事件,是人类社会道德沦丧的表现。
而通过电影所表现的形式内容,联系创作电影的那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在当时承受着什么样的政治和思想压力诞生的。石言在1958年对《柳堡的故事》写过一篇创作体会,他说“我认识了我的指导员„„”现在看来,我们是多么喜欢“他的”指导员哪!石言在当时所做的自我批评,正是现在我们喜欢这部作品的所在:“我在作品中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重要,我的人物为女孩子的命运和自己的爱情过分激动„„我还通过指导员同情和肯定了这种个人狂热的思想感情。指导员的性格就是我的性格„„”作者的思想是纯正的,实在的,有生活的,可在当时,他不得不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作“靶子”来打。作者石言回忆,改编电影的过程中,周扬曾在信上对他们提示道:“最关键的一点是部队的纪律,特别是军民关系方面的纪律问题,如果这恋爱是发生在部队和驻地居民之间的话;同时又是在紧张的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像恋爱这类属于个人情感个人幸福的事,就不能不退到生活的极不重要的地位中去。因此,在表现这个题材的时候,不只要表现一种纯洁的、真正高尚的爱情,而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安置在生活中适当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没有摆好,那就要成为不正确的,不真实的了。„„在这种时候,恋爱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小,它的价值就愈高。”我非常赞叹这些人民艺术家的才华和艺术修养,能在充斥着思想斗争的年代,将一个爱情故事刻画的如此生动美好,打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尤其导演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总是感情居于上位,在如今真情缺失的社会,虽是和平年代,恐怕也只有这种纯洁的爱情故事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感觉阶级思想斗争离我们很遥远。思想开放的今天,年轻人无拘无束的表达着自己的各种心愿和想法,新奇有力。因此,《柳堡的故事》也许没有在我们脑中扎根,但那首极富感染力的《九九艳阳天》被人传唱至今。战争年代的情歌虽然经历了岁月摩挲,仍然深情至极。
《柳堡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太多太多,这么美好的故事和后来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的遭遇相比又增加了它的悲情色彩。但是这些艺术家们心中守着那一份纯洁的土地,是那份坚实的信仰让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柳堡的故事》这部电影在50年代遭受的那些反面评价不能掩盖它的魅力,相信在今后,这部电影和那首淳朴的情歌会触动更多人。
第二篇:电影《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电影《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为响应全党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法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江西卫视的《红色故事汇》栏目。
《红色故事汇》是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
看了《红色故事汇》,我深受感动,这部记录片集中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立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养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影片,我们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要以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轻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色精神时代传承下去。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更加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系列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深深地懂得,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舍生取义、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中,甚至为此而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虽然为革命而牺牲了,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会一直被后人所传颂,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缅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富强,我们要坚定对党组织的信仰,为党组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也许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人民服务,让各位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第三篇:电影香水_香水杀手故事观后感
香水观后感
—探寻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心路历程 刚刚以极大的好奇心看完了法国电影《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命运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令人忍不住想看个究竟。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的巴黎,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在一个恶臭肮脏的集市中,他的母亲因为私心将他丢弃在垃圾堆里,后被救起,幼年时加拉尔夫人把他卖做皮鞋匠的奴隶,终日食不果腹。如果这样上天还算仁慈,然而,格雷诺耶悲惨而奇特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上帝是公平的,当他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也为格雷诺耶留了一扇窗,那就是格雷诺耶对气味天生的敏感和痴迷,在现实中,他是一个流浪儿,一个下等人,一个毫无成就的瘪三,但是在气味的国度,他找到了自己的天堂,开始寻找生存的意义,所以当他遇到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时,为了占有那醉人的体香,无情地杀死了少女。不久以后,他在气味方面的独特天赋被香水师巴尔蒂尼发现,巴尔蒂尼让他进入了香水店,从此,格雷诺耶对调制一种最迷人香水的疯狂开始了……
在那瓶独一无二的香水调制后之前,没有人注意到格雷诺耶,这个世界甚至都当做这个人从没有存在过,当然,格雷诺耶也已经无视这个世界,无视那些在他周围迫害他、利用他、把他推向深渊的人们,他只记得自己的香水,为了那瓶梦寐以求的香水,他可以做出一切,更不惜成为一个变态的少女杀手。格雷诺耶为了那个看似畸形却伟大的计划疯狂地杀死无辜的少女,从她们身上攫取制作香水所需的原料,在第26个生命结束之时,格雷诺耶制作完成了令举世陶醉的香水,有意无意地,也亲手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被宗教法庭审判后,嗜杀成性的格雷诺耶走上了刑场,就在行刑即将开始的一瞬间,格雷诺耶拿出了用少女体香调制而成的香水,一点一点地随着风飘散在刑场周围,飘散在围观的人群中,正如格雷诺耶所预想的一样,毫不夸张的一幕缓缓呈现,被香水气味包围的人们如痴如醉,癫狂之至,在那个时刻,他们把香水的缔造者格雷诺耶视为他们的上帝,连虚伪无情的大主教也不例外。他们在香水的无尽迷幻中纵欲狂欢,不知所以。
然而梦幻终究短暂,现实终归现实。当格雷诺耶用他的香水赢得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输掉了自己。他一直在用一颗孤独而偏执的心理去对待这个世界,或许格雷诺耶也想过去爱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并没有赋予他爱的能力,所以他只能自己活在一个他所爱的世界里。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美妙的气味,迷醉的香水。
刑场上的格雷诺耶逃脱了,然而却没有真正解脱,或许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没有爱,即使拥有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在格雷诺耶被撕碎的那一瞬间,香水的奇迹消失了,世界又归于它的平淡,在这无聊的平淡中,爱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第四篇:电影观后感《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这部《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的电影。我看了后,真的很感动。
自从鸣鸣的爸爸去世后,鸣鸣的妈妈就一直卧病在床。因而,十岁的鸣鸣就开始承担加中的一切家务。试问一下,仅仅十岁的孩子可以吗?尽管这样,但是鸣鸣在妈妈面前装做没事的样子。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每天放学之后,鸣鸣放弃了与好朋友玩耍的时间,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妈妈。为了妈妈,她杀掉了自己喜欢的毛毛(一只小鸡),帮妈妈补充营养。在看电影期间,我不时听到孩子的啜泣声。
鸣鸣在学校生活,不过一位普通的十岁的小女孩,尽管她总是尽量在老师面前装做没事的样子,可是还是遮掩不住自己内心的伤心,她在丧父期间,母亲也因为丧失了着家里的顶梁柱而又再次病发,就这样鸣鸣承担了家里一切家务,她放弃的是童年孩子所需要的欢笑。鸣鸣每天放学,楼下的孩子们都缠着她,叫鸣鸣和他们玩游戏,尽管鸣鸣很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她还是控制住自己,拒绝了他们。然后回家做家务,找顾妈妈。
在妈妈生病期间,有一次妈妈在家里缺氧,家里的氧气也用完了。外面风雨交加,寒风刺骨,渐渐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鸣鸣害怕妈妈有生命危险,连伞也不拿,一头栽进了这急风暴雨之中。我看了后,想了好久,我想要是有一天我也遇到这样遭遇,我不敢确保我自己也能向鸣鸣那样为家庭付出一切。很多人都说他们能做到。但是,要是面
对现实,谁又能做到呢?
还有一次,鸣鸣到医院看望妈妈,帮妈妈倒水时,也没有忘记和同房的叔叔奶奶们倒水喝。可想而之,鸣鸣她是那么的乖巧。晚上在医院睡觉
之前,她都有预习功课,为了不影响同房的病人,她只预习了一阵,就熄灯睡觉了。
在这场戏里面,还有一个人令我佩服,那就是鸣鸣的班主任。她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有一次,鸣鸣出黑板报,鸣鸣和另外一个同学连饭也来不及吃,就在写。老师上来了,看见她们俩还没吃饭,连忙叫她们去吃。她看见其中有一位同学只带了一点饭,于是说明原因,叫她要注意营养均衡。鸣鸣只带了一点点菜,没有肉,老师看见了,把自己带了的菜分了一半给她。在鸣鸣妈妈住院期间,老师也常常在放学之后去探望她,每次去都带一些水果。
我知道现在这个小康生活来之不易,我也知道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我想要是有一天这个世界离我远去了,我不知道我自己会不会有鸣鸣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勇于去面对这双重伤害。但这只是看戏之前,在看完这部戏以后,我觉得自己会尽量做到向鸣鸣那样坚强勇敢。既然她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还可以那么坚强,我们比她的生活要好很多,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她那么坚强?我觉得,以后的生活如果真的离我远去,我一定会坚强,像鸣鸣那样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尽自己的全力去照顾身边的人。我觉得每当你如何沮丧,也不可能挽留日子,如果你还是愿意那么沮丧,你只
是徒劳,与其这样,你不如充分利用的本来用来沮丧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不是更好吗?因为每当到第二天,它将是一个更好的开始。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第五篇: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京城希望小学 五年级一班张晓俊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在人们的心中,独生子女都是幸福的,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的不幸让我落泪,她的坚强更让我感动。
张明明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她也曾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她也曾是一个爸爸妈妈疼爱呵护的小公主。但是,爸爸突然去世,妈妈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沉重的家庭负担就这样压在了她小小的稚弱的肩膀上。但明明没有被吓倒,她学着做饭洗衣照顾妈妈,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同时,种种挫折锻炼了她的意志力,培养出她坚忍不拔的品格。
电影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妈妈突然犯病,明明穿着短裤背心,顾不上换衣服,就冒着滂沱大雨,在雷电交加的路上向医院跑去,妈妈得到了救助。医院里,和妈妈住在同一病房的病人都很疼爱明明。在明明生日那天,他们给她准备了好吃的,明明舍不得吃,却被他们的生日歌感动的泪水涟涟。还有一次,明明实在没钱了,就把自己养的小鸡杀掉给妈妈做鸡汤,自己却含着泪水,咽不下去。
一年之后,明明妈妈的病情加重,听着电影插曲中对妈妈的呼唤,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但我们看到的是更加坚强的明明,她迈着坚实的脚步向前方走去。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吃苦耐劳是良好的品质,劳动能增加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我应该摆脱独生子女的娇气,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我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