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电网调研论文
四川省电力公司电业局
中干年度调研论文 题目:深化科学发展观 推动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单位:
职务:
姓名:
时间:2011年10月30第1 页日
深化科学发展观,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1.论文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10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接近30亿吨标煤,消费量超过32亿吨标煤,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一五”期间,能源生产以年均约6.5%的增幅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1.2%的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9.1%,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能源消费还会不断增长,能源保障存在巨大压力,同时提高能源转化和使用效率任重道远。电网是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代表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微网系统和大容量储能等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据悉,未来5年内,国家电网将全面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计划投资2500亿美元,建设连接我国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用电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结构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950多座和充电桩54万个,安装智能电表2.3亿只。到2015年基本实现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消纳,保障80万辆电动汽车的应用,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全面开展落实国家电网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的计划,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所在基层单位实际,就供电局电网实际情况,展开“深化科学发展观,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论述。
2.局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供电局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作为电业局的下属供电企业,担负着县城区和所辖区57个乡镇的供电任务,供电总面积达3204平方千米,覆盖总人口67万人。供电覆盖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东邻苍溪县、元坝区,西界绵阳市的梓潼县、江油市,南连南充市的阆中市、南部县,北接青川县、利州区。
目前供电局所辖基层变电站16个,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35KV和10KV共三个,线路较长,且多翻越高山峡谷,道路崎岖,地质灾害频发,日常线路巡视和维护检修压力比较大。由于地理交通的限制,所辖区内工业欠发达,工业电力用户不多,售电量难以有较大幅度增长,再加上供电局人员配备紧张,总体上智能电网整体建设面临极大考验。
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地区智能电网建设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展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供电局作为 地区建设发展的基础,其自身建设的强化,“坚强智能电网”的推进,将对地区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准则,是指导企业壮大发展的依据。因此,遵照国家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整体规划,供电局的智能电网建设科可依据科学发展观,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开展: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要将发展放在地区智能电网建设的首位。
局的智能电网的规划要以县的地区发展规划相一致,要满足城区及其57个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智能电网的构建要留有余地,具有超前意识。一方面指我们在规划智能电网建设的时候,要以发展的观念总揽全局,要将发展观落展的具体工作中,调整网架结构,适应地区电网建设,建设坚强地区电网。另一方面指我们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不断调整、优化电网,且电网的发展要注意与临近的利州区、青川县、苍溪县和绵阳市县电网规划相衔接;要注意智能电网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有机衔接,线路路径要尽可能沿路、沿河,充分利用河流、道路两侧的隔离带空间,要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发展电网,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思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占用土地的情况下,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即发展电网要运用发展意识,要有超前意识,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地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智能电网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人民大众,电网运行要实现人性化。
随着地震后,地区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会逐渐增加,电网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运用现代新科技设备,要推广变电站远程集控,实现无人值守,缓解人员紧张压力。
(2)、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开展“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3)、要加快发展电网调控一体化,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故障应急处置速度,减少电网故障审报批复环节,缩短电网事故和故障的抢修时间。
(4)、完善电网内外部的安全操作监督,建立完整的应急调控预案。
(5)、建设坚强的配网和调度,以应对智能化电网发展的需要。
(6)、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中心镇电网建设,提高配网自动化环网化程度;普及用户负荷监察控制系统、居民智能化电表和集抄系统的应用,以满足智能化电网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
(7)、加大调控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人才素质,以应对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再次,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要求,智能电网建设要综合考虑各社会经济因素,协调各方平衡。
坚强的智能电网具有“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高度统一”的特征,它是一个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必须全面协调各项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要全面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要全面协调智能电网建设对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集约化开发、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要全面协调发用电多样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类集中/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及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产的运营效益和全社会的能源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4)、要全面协调多元化用电服务需求。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提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能力和用电增值服务水平。
最后,要以“统筹兼顾”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要统筹城乡,协调地区工业与居民用电,优化资源配置。
(1)、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应当注重整体,不可厚此薄彼。智能电网是一个包含发、输、配、售等多个环节的整体系统,其“智能”应当体现在电网的每一个环节上。发、输、配、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若出现了厚此薄彼而使得某一部分有所偏废,那便会形成一种瓶颈,其后果则可能是“智能电网”的“智能”无法完全显现。
(2)、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应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相配合。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是建立一个智能平台,在这一智能平台上,电厂可以发布自己的能量价格和质量信息,用户发布自己的用电需求。如同互联网的交流功能,提供用户、电网设备、发电设备间的交互,实现能量生产、销售和消费顺畅进行。电网企业将用户对能量的要求与发电厂发布的能量信息进行撮合、经营和维护。尤其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平台上,相关部门可以收集能量信息,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通过智能化网络、智能计量、用电设备间的交互,科学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一项关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全供电水平的,保证供电可靠性。
针对 供电局所辖区的实际情况,其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第二篇:智能电网论文
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电网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简要概括了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特点;介绍了智能电网在世界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后简述了智能电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
0 引言
在这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视的背景下,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可靠、具有较高自愈能力、与用户之间实现密切互动的现代化电网,于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将能源开发、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用能设施,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注重低碳环保,依靠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梯级利用系统、蓄能系统和蓄电交通系统等组合优化配置,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功能和互补功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用户投资效益和成本达到一种合理有利的状态。本文主要以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由来,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及广阔前景。
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及由来
首先,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网络系统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电能供应不够稳定,特别是几次震惊世界的大停电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行的电力系统压力不断加大。2003年8月14日下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停电影响了地铁、电梯以及机场的正常运营,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交通拥堵,给成千上万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2005年8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供电的一条主要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加州电力主管部门紧急启动限电措施,造成大约50万居民断电半个小时。
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希望获得更可靠、更优质的电能,在目前电网中,电压跌落是最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因为电压跌落大部分不可预见和不可控的事件引起的。电压跌落发生的次数在电力系统中每年都不一样。电能质量对于工业和制造厂是一个大问题,对于日益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加工厂,极小的电能扰动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并且,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现在电网中输送的电能大部分都是火电,1度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0.96kg,那么可想而知,全球每年因为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面对这种矛盾,人们希望建立一个相对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电网系统。
在这些大的背景下,2001年,美国EPRI(电力研究院)最早提出“IntelliGrid”(智能电网)概念,并且开始进行相关研究。欧洲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Smart Grids)欧洲技术论坛”,也将“Smart Grids”上升到战略地位开展研究。2006年IBM提出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所谓智能电网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全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引领引导并支持能源及相关产业技术和装备升级,构筑起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自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压力不断增大,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市场化的不断加深,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2 智能电网主要的特点
2.1智能电网的自愈性
这是智能电网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功能,这就需要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的在线评估,并采取预防性的控制手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预测、检测和相应,故障发生时,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2智能电网的互动性
在电网中,电网与环境、设备、用户互相之间的互动是智能电网的另一重要特征。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支持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的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这样,一方面为用户节省了开支,同时也会大量减少输电线路不必要的损耗。在这种互动机制下,能够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利用电价这一驱动力,削峰填谷,这对于整个电网的运行都有极大的好处。
2.3智能电网对多种能源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本质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可以实现清洁的可再生资源的转化整合,并输送到国家电网中来,有利于绿色电网的建设。当然这一点是与智能电网的互动性分不开的。另外,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一方面减少了对外来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与电能的质量。
2.4智能电网的坚强可靠性
智能电网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安全需求的考虑,在整个系统中应确保一定的集成和平衡。对其基础设施的攻击主要分为物理攻击和信息攻击,在智能电网中应该在抵御这些攻击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获得实际的效益。
2.5智能电网的优质性
智能电网中运用的先进技术将同时减少电力输送系统中的带能质量问题和保护用户的敏感电子设备,总之其终端目的都是将清洁、可靠、优质的电能送到用户。
智能电网在世界上的发展
3.1美国的智能电网 总体来说,美国的智能电网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发电和配电更有效更安全的现代化电网来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2001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创立了智能电网联盟,推动“Intelli Grid”研究。这个项目主要有两个目标:①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商业需求,包括现在、未来的各种需求,如自愈电网概念等;②以基于这些分析得出的电力系统的需求作为基础,提出支撑未来电力系统的信息需求系统使用战术性的方法来建立一个战略视图,以战略的高度建立一个不依赖具体技术的视图框架。
为了使美国电网实现现在化,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美国能源部(DOE)于2003年发布了“Grid2030”,对美国未来电网远景做了阐述。DOE于2004年有进一步发布了“国家输电技术路线图”,为实现“Grid2030”进行了战略部署。在这两份文件以及工业界的指导下,2004年在DOE的支持下,电网智能化项目(Grid Wise)启动。
2005—2006年,DOE与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合作,发起了“现代电网”倡议,任务是进一步细化电网现代化远景和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达成共识。国家电工委员会IEC于2008年筹建了SG3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以制定智能电网的相关标准,推进智能电网的进程,促进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一致性。2009年4月16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公布了能源部发展智能电网的详细规划。能源部将设立两个专项计划,分别为“智能电网投资拨款项目”(Smart Grid Investment Grant Program)和智能电网示范项目(Smart 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投资额分别为33.75亿美元和6.15亿美元。2009年4月,美国National Grid向马萨诸塞州公共事业部提交了一份持续两年、总投资达5700万元的电网示范项目。
2007年初Xcel能源公司推出了智能电网概念,选择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是推进智能电网城市项目,并付诸实施。在资金方面,Xcel能源公司预计与其合伙人资助一亿美元,并计划调动其他来源,包括政府补助金,做到让消费者无成本投入。2008年美国博尔德市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3.2欧洲智能电网
2004年,欧盟委员会启动了相关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提出了欧洲要建设智能电网。2006年,欧盟理事会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明确指出,欧洲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保证供电的持续性、竞争性和安全性是欧洲能源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欧洲电力市场和电网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未来整个欧洲的电网必须向用户提供高度可靠、经济有效的电能,并充分开发利用大型集中发电机和小型分布式电源。
2008年7月1日,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负责启动了欧盟11个国家25个合作伙伴联合承担的ADRESS项目。该项目总预算为1600万欧元,目的是开发互动式配电能源网络,让电力用户主动参与到电力市场及电力服务中。2001~2008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累计安装了3180万块智能电表,覆盖率已达到95%,剩余部分将于2011年前完成。
2009年4月,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牵头,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西班牙南部城市Puerto Real开展智能城市项目试点,包括智能发电(分布式发电)、智能化电力交易、智能化电网、智能化计量、智能化家庭,共计投资3150万欧元。当地政府出资25%,计划用4年完成智能城市建设。该项目涉及9000个用户、1个变电站以及5条中压线路和65个传输线中心。
2009年6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选择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帮助自己完成“智能城市(Smart City)”计划。该计划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下一代节能设备、CO2减排等内容。法国的规划是从2012年1月开始,将所有新装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2011年3月30日宣布,将于2019年前完成为英国3000万户住宅及商业建筑物安装5300万台智能电表的计划。目前英国的人口约为6000万,约有2300万户家庭,该计划几乎涉及英国所有住宅和商业建筑。作为欧洲2020年及后续的电力发展目标,未来欧洲电网应满足以下需求:①;灵活性,在适应未来电网变化与挑战的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②可接入性,使所有用户都可接入电网,尤其是推广用户的对可再生、高效、清洁能源的利用;③可靠性,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电力需求;④经济性,通过技术创新、能源有效管理、有序市场竞争及相关政策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3.3日本的智能电网
日本政府通过深入比较与美国电力工业的不同特征,结合自身国情,决定本国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日本政府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构建智能电网。据2009年3月17日日本《电气新闻》报道,针对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日本经济产业副部长望月晴文指出,美国的脆弱电力系统与日本的坚强电力系统无法单纯比较,日本将根据本身国情,主要围绕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构建智能电网。经产省根据日本企业在智能电网的技术先进性,选出了7领域26项重要技术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如输电领域的输电系统广域监视控制系统(WASA)、配电领域的配电自动化、储能领域的系统用蓄电池的最优控制、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充电和信息管理和智能电表领域的广域通讯等列入其中。2010年4月,日本经产省在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府和北九州市开展了智能电网实证项目。京都府京阪奈节能城市项目,利用智能电表开展节能技术实证;横滨市开展智能家居技术实证;北九州市开展新能源接入技术实证;丰田市开展电动汽车技术实证。3.4中国的坚强智能电网
我国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是刚刚起步。2007年10月,华东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的研究,密切跟踪国际先进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并结合华东电网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思路和行动规划——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世界各国都在着重研究发展的新一代电网,应该说,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当前的传统型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解决很多当前电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自愈性理论上可以使当前电网中出现的大停电事件变为零可能;并且其互动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通过供电公司与用户的双重反馈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前风电等不可控电能的利用和电能传输的效率;智能电网还可以加快绿色电网的建设,使电网更加安全洁净。同时,智能电网可促成和激励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加快电力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电网的创新将使销售市场更加自由,更具有创造力,以智能电网为载体,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驱动力的一系列新技术所组成的产业群将随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最具前景的产业是电动汽车及储能技术,最具难度的是如何实现电网的最有控制。智能电网还会促进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在智能电网中,先进的设备和广泛的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及其技术支持系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总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电网必将成为世界电网发展一个重要方向。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智能电网在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对于智能电网的浅层认识。1)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网是在目前电网所暴露出的问题的推动下出现的;2)智能电网具有传统电网所不具有的特征;3)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开发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智能电网;4)智能电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智能电网导论》——许晓慧 [2] 《中国电力与能源》——刘振亚 [3] 《复杂大电网安全性分析¬——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实现》——丁道齐
[4] 《智能电网 ——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平台》——2009年6月1日 [5] 《欧洲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形势与需求分析》——北极星电力网 [6] 《日本智能电网发展模式与方向》——2011-08-19 [7]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分析》——行业研究
第三篇: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一.智能电网定义
欧盟智能电网特别工作组描述的智能电网是:可以智能化地集成所有接于其中的用户——电力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行为和行动,保证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美国能源部在其研究报告中将智能电网描述为:智能电网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此处的电力系统涵盖大规模发电到输配电网再到电力消费者,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其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描述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涵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二.智能电网特征
1)灵活性。灵活性是指系统功率/负荷发生较快的变化、造成较大功率不平衡时,通过调整发电或电力消费保持可靠供电的能力。
2)可观测性和可控性。智能电网连接着众多的不可控源和灵活源,必须对这些灵活源进行有效的观测和控制,才能实时跟踪不可控源的变化,保证电力和负荷的平衡;同时,间歇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加剧了电网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输电走廊的获取难度加大,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率,电网更多地运行在临界稳定运行状态,加大了电网的安全稳定风险。为了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
3)互操作性。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可观测性和可控性,离不开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需要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作为支撑。
互操作性是指保证 2 个或更多网络、系统、设备、应用或元件之间相互通信以及在不需要过多人工介入即可有效、安全、协调运行的能力。三.各模块研究总结
1.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总结对比了中美欧智能电网发展及战略。对比了中美欧三方发展智能电网的内部环境和现有基础,为分析三方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了背景;阐述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是灵活性、可观测性及可控性、互操作性,为理解中外智能电网的技术选择、研发方向和示范重点及技术发展路线提供了基础;介绍了三方各自在智能电网研发和示范方面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现阶段中美欧三方发展智能电网所面临的障碍;最后,对今后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2.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
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运行改变了配电网能量平衡的模式,为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在分析配电网及其调度控制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目标和调度象。为实现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基于配电网络、电源和负荷互动的多维多阶段递进式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结构。提出为实现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探索了配电网调度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关研究方向。3.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研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为IT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基于云计算的理念,结合我国未来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需求,提出了集散式和集中式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指出集散式架构可以作为我国调度信息化系统的近期发展目标。针对集散式系统架构,提出了1+N两级的硬件部署架构构想;最后分析了集散式架构应用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
4.智能变电站微电网设计与控制 在简述微电网、微电网结构、微电网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与负荷特点,以国网河北省邢台供电分公司110k V节固智能变电站为例,设计智能变电站微网模型,经过分析可知这种设计利用现成智能设备减少了微电网的建设成本,既充分利用了内部环境资源,又提高了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现实的经济与节能意义。5.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方式相关问题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稳定性的首要环节就是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出现并发展中,继电保护方式也必须及时做出转变和调整。鉴于此,文章从智能电网建设给继电保护带来的机遇入手,对继电保护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展开了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广域保护研究,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6.智能电网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关键技术
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大趋势,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用户需求响应展开深入分析和总结,调研国内外需求响应的发展现状,从需求响应概念、激励机制、效益评估、支持平台技术、应用于风电消纳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指出当下实施需求响应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智能用电和需求响应的发展提供借鉴。
7.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规划及其效益评估方法综述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有的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中等 3 个不同的主要应用场合,对其应用规划和效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分析相关研究的模型中目标函数的差异,以及约束条件的不同,指出目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对储能应用规划中的算法进行分析,说明传统的数学方法是其主要方法。最后,阐述储能规划中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和未来应用推广过程中应予以关注的方面。8.面向智能电网的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和能力研究综述
区别于传统能效项目,需求响应项目的执行效果取决于项目的参与率和用户响应特性及能力。总结目前国内外各类需求响应项目中用户响应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研究;介绍负荷价格弹性、替代弹性和弧弹性等 3 种定量用户价格响应特性的方式,并对其影响因素从时间跨度、行业类别和其他差异化特性等 3 方面进行分析;此外,从需求响应支撑技术、需求响应项目设计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其对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和能力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于用户响应特性建模和需求响应项目设计方面提出设想和建议。
9.考虑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装置接入的智能电网转供能力分析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后使得 N-1重构路径的选择更为复杂,为解决此背景下智能电网转供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对二者时变运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电网转供能力指标体系的 N-1 恢复模型,通过对转供能力指标计算公式线性化处理,并结合基于拓扑模型简化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优化算法,利用优化调整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系统的运行方式,实现电网 N-1 后转供能力最大。最后,以某实际典型电网为例,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对提升系统应对 N-1 故障能力和实现负荷有效转移的作用,验证了转供能力指标对于定量描述智能电网自愈特性的有效性。
10.储能技术综述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
本文综述了重要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并针对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以及超导磁储能。根据智能电网的特点,讨论了现阶段储能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1.农村户用型智能微电网设计与实现 针对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差等供电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地分布式能源结构特点,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的新型户用微电网供电模式,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考虑到系统维护的现实情况,采用组态软件及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了一套基于 GPRS 网络的远程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微电网系统已先后在某农场和某农村投入运行,结果表明该户用型微电网运行稳定,能够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解决农村供电难题,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12.农村电网线路无功优化智能控制策略与装置
在农网线路无功补偿位置和补偿容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使整个网络损耗最小且实时电压不越限。建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电容器优化投切模型,根据无功补偿对潮流影响的特点以及负荷特性,通过对Tabu搜索方法进行改进来寻求最优解。根据农村配电网现有的自动化条件,采用 GPRS 远程通信技术实现调度室上位机和线路中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
第四篇:智能电网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有着更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独特优势和智能化的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技术体系进行支撑。本部分从智能电网的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五个方面对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进行阐述。
1.1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发电环境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新能源技术,包括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和电网大规模的存储技术两大部分。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是智能电网中可再生清洁能源电源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针对大型的集中的可再生清洁新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出力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突变等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智能电网构架和电网运行策略等方案;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并网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电网接受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能力、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供电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制定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故障检修和运行维护等方案。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网的抽水蓄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和超导储能等。
1.2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技术,该环节的关键技术只要是依靠最近的信息集成技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例如,输电线路由于部分路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会造成无限通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传输线路上的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在障碍;智能电网传输线路的监测设备通信规则不同意,给累输电线路的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会造成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1.3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构建智能电网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有着可靠先进和低碳环保的智能变电设备,同时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电网的自动控制和实时智能决策等高级功能。因此,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分层和智能化的变电组件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智能变电站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三个部分,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实时的网络共享,实现智能变电站各智能设备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互联互通;变电站中智能变电组件是实现其智能变电功能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以及相关的计量保护等功能,这些组建要具有数字化的测量、网络化的监控、可视化的运行状态以及信息的互动化等特征。
1.4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配电网的保护控制以及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方面,其中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该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在配电过程中,依靠最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智能的控制方式,对配电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配电网的各状态下的保护监测、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对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介质和接口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还要求实时监控配电网的各类运行数据。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技术要求配网
1.5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电网的各项功能,其中主要包括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的信息采集要求可以实时地全面地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同时实现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管理;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用电客户和智能电网之间实时地交互,可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综合服务质量。
2.结束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前文所分析的智能电网技术主要也是针对上述各类技术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中所需要处理的关键技术。
第五篇:智能电网网络营销模式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合理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的优势;最后研究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设计,希望能为国内电力网路营销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配电网的持续改革,配电网也逐步实现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向着网络营销模式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营销模式不论在管理、市场性质及营销策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相关的运营商亟待进行转变,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基于此,研究智能电网下的网络营销模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必要性
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发展的趋势下,电力营销不能与趋势为敌,也要顺势而为,要细分国内能源市场结构,增强营销技术系统功能,构建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是电力企业营销体系的核心。首先,开展电力网络营销能及时、准确分析和研究市场,传统的营销要有效分析市场,必须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研,而网络营销能够使用先进的交互技术和数据库方便地实现对市场的分析;其次,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目前的电价是发改委制定的,由于不是由市场竞争决定,因此难以真正的反映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而通过网络营销能极大地减少中间环节,在经过价格杠杆的作用能调节供需双方的矛盾;最后,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网络营销,能实时测试服务、供电等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优势
2.1降低运营成本
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电力系统进行网络营销能有效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如店面、人力、物力等投入,若能直接进行网络宣传还能极大地减少广告费用,实现电力的直营渠道,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不仅能有效地增强用户和营销人员的直接沟通,还能节省通讯费用和差旅费,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办理业务,如缴纳电费,用户只需输入服务号,就能通过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方便地完成缴费。
2.2电力行业在通信互联通道方面具有优势
随着电网改革的持续进行,智能电网的覆盖率日益增加,用户数量也呈现几何数量级增加,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电信、有线电视及电力网络的融合,这给电力系统的网络营销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也对其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机顶盒、宽带等通讯也逐渐对电力网络开放,这就使得用户和电力企业的交流更加便捷,一旦用电器开始工作,不仅能为其提供电能,还能为期提供网络功能。
2.3能提供高效的服务平台,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近几年,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有效增强了用户和供电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客户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营销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实现了供电企业和客户之间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促进了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如电力企业可将企业介绍、业务咨询、办理流程等都放在主页上,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询相关信息,自助办理各种业务,而不用专门跑到营业厅进行办理,有效解决了企业为客户服务在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2.4可以通过网络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与传统的电力营销宣传方式相比,网络宣传更具有全天候、零距离、动态双向开放等特点,宣传的内容既可以是供电企业的商品,也可是供电企业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能将电力企业合作的公益事业、绿色能源等相关内容放到网站进行宣传,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的形象。
3.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设计
3.1电价的制定
就目前电价而言,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因此电力企业并没有更改电价的权力,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部分地区在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开展了发电权交易的尝试,希望通过市场机制,降低风险。由于国内能源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制定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接入权交易。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使网络营销成为现实,通过对供电质量的实时检测及控制,能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开停控制。一旦分布式电源的电能达到并网条件,就能发出售电意向,平台接收后通过询问上网电量、时段及价格等,并将其发布到交易平台,一旦有客户同意以制定的价格购买,双方就能完成交易,通过智能电网能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竞价上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一厂一价”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市场竞争,使分布式电源和大电厂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3.2计量体系
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的电能表不仅要具有常规的计量功能,还必须要具有遥信、遥控及可升级等功能,以满足供需双方的互动需求。智能电表要实现能存储客户的电费,在降低客户负担的同时,还要避免客户在电价上涨前的大幅度购买给电力企业带来的问题。智能电网能有效实现客户对电费的管理,一旦剩余电费的额度低于某个固定值,智能电表能够通过短信或者自动断电的方式提示客户;若电费完全用完,智能电表就会自动断电。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直接接受用户的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缴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客户缴费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再也不用排队去缴费。除此之外,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高级计量体系还能自动实现电能计量、制定、分布式电源并网等相关信息的采集,为供需双方的交互提供信息支持。
3.3信息系统
目前,电力系统的营销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如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信息化机构不完善、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没有闭环管理及技术平台不统一等。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可通过分布式电源3级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网络营销的高效管理。第一,单元级控制。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及负荷的就地控制器,负责对分布式电源通过负荷进行电源频率和电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分布式电源安全并入电网;第二,区域级控制。主要包括单元及中央控制器,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分布电源的数据信息传递到公司,同时还能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协调;第三,市场级控制。该级控制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网运行可靠性、电力调度等实际运行状况作出针对性的决策,协调不同级别之间的高效优化管理及调度。
3.4需求侧引导与虚拟营销
需求引导是供需双方的互动,电力系统要建立对应的响应机制实现供需平衡的调节,同时通过阶梯电价优化配置电力资源,采取价格杠杆引导客户的消费方式,在用电高峰期可投入分布式电源,以便实现错峰填谷的目的。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实现了双向供需,因此就导致发供双方存在利益博弈,可引入“虚拟营销”,将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等进行有效调配,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兼顾多方利益需求,实现能源供需和资产最佳分布的销售模式。
3.5终端用户
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下的用户可能具有两重身份:其一,客户身份;其二,分布式电源发电者身份。如家中有太阳能的用户,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让客户晚上使用,若太阳能转化的电能过多,可将其向电网供电,若月底客户的供电超过用电,不仅不用交电费,还可能收到发电上网的报酬。这样用户既是电能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既实现了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发挥了智能电网的优势。智能电网下用户家里的每个电器都具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用户通过手机接入网络营销平台后,可方便地实现对家中电器的控制,如下班之前,使用网络营销平台接入电器,遥控空调自动打开,热水器开始烧水,电饭煲开始做饭等。所有这一切在分布式电源并入智能电网后的网络营销模式下都能轻松实现。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网络营销模式的改善,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降低风险,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斌.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22:57-58.[2]姚掘玉,刘俊勇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03:109-110.[3]吴毛毛.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中智能营销系统架构研究及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