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国考作文为例论语言个性化之重[本站推荐]
详细的信息可以进入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秦皇岛人事考试网: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国考作文为例论语言个性化之重 公考界有句话流传甚广——失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申论,彰显申发论述对于申论的重要性,突出作文对于公考得意义所在。然而,广大考生面对作文或迷茫,或惘顿,或举手无措,或千篇一面,遑论迸发个性,拔得头筹。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俨然成为考生公务员考试路上的“拦路虎”。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原因在于不能掌握并应用申论写作内在规律与技巧,未能在此基础上打造个性化语言。
所谓语言个性化是指不同于其他人的语言表达。通俗地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内容是语言的内在元素,语言是内容的外在包装。就申论而言,在深刻甚至契合命题人意图前提下,对问题的见解“不分伯仲”,因为对于思想成熟的人,会从现象(包括具体案例)、背景、影响、原因、关系、对策等等方面组织论点、寻找论据、选择论证方法。
既然有这些不同的素材,那么自然不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题,就看“巧妇”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做出美味佳肴,制出饕餮盛宴。毋庸置疑,离不开素材的搭配,离不开调料的搭配,离不开火候,离不开“巧妇”的匠心独运。同样,申论写作要想脱颖而出,打造语言个性化是必由之路。
用个性化语言表达相同的内容。以13年国考申论(副省)作文为例。对策可以用语言进行“包装”,既体现内容的高度与深度,也可以溢出语言的优美。比如说,13年副省作文的一个标题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主标题),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副标题)。其中,一个分论点是“政府是排头兵”,论证的内容可以有对策,也就是政府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可以这样写:政府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立项,拨款,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及个人投入足额资金。诸如此类对策。当然可以,但是很多考生都会想到,不能脱颖而出。对于副省作文而言,内容不需要那么细,可以“宏观”一点。对于这个分论点,在对策内容上体现排头兵作用,即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要冲在最前面。那么,可以尝试写这样对策:政府应骑跨骏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应秉持利剑,为保护文化遗产保驾护航;应持握镰镐,为保护文化遗产披荆斩棘;应高举旌旗,为保护文化遗产引领方向。各位考生们,中公教育专家的解析,你们懂了吗?
河北省考决胜通关神器详见http://edu.offcn.com/bssk/hebei/
第二篇: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之简政放权
河北站:http://hb.offcn.com/ 保定站:http://baoding.offcn.com/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之简政放权
【关键词】 权力清单制度 简政放权 【报告摘要】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报告解读】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要发展,先要从民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政府工作报告》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在第一部分,李克强总理说,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同时,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简政放权”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面临发展瓶颈,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也看到了体制改革的红利。现在的情况是政府管的还是太多,而我们要改的就是减少政府的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这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过去一年,涉及政府自身利益的改革有重大进展。政府改革一突破,其他改革一通百通,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就会蓬勃释放。“背水一战”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在推进改革方面的紧迫感。去年新一届政府履职时,就发出强有力的改革声音。一年来,从“约法三章”到“壮士断腕”,改革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需要提出的是,涉及政府自身利益的改革有重大进展。过去很长时间改革之所以难以实质性突破,主要卡在政府自身改革难以突破上。李克强总理承诺五年内要削减中央政府17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的1/3,2013年就取消和下放了416项,五年的承诺在一年中完成一多半。这个速度确实超出了社会期望。除此之外,还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政府改革一突破,其他改革一通百通,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就会蓬勃释放。去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这表明过去沉睡的巨额社会资本开始苏醒,并且开始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强大的动力。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一年工作时,把“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摆在首位,是符合实际的。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所在。新一届政府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准确把握了各方对改革的需求,明确了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一年来的工作也凸显了改革的色彩。以改革统领政府全面工作,方能闯出一个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专家观点] 啃行政审批的硬骨头,一是要精简审批权数量,除了必须有的,其他都予以废除;二是提高放权含金量,不能只放不痛不痒的。——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 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
热点推荐
99元冲刺班,你没看错!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教材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免费讲座 2014年河北公务员报名指南全攻略
第三篇:2019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发展绿色农业
2019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发展绿色农业
申论热点背景:发展绿色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但不容忽视的是,为追求农产品产量,我国一些地方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造成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发展,做到思想上自觉,态度上坚决,政策上鲜明,行动上坚守,这是决定能否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也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迎来战略选择的变革。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后代永续发展。
[权威论述]
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习近平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习近平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习近平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习近平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习近平
[内涵与机遇]
绿色农业是指在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在符合资源、环境、生态安全要求下,以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为依托,积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开发种养过程,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的优质农业。
绿色农业代表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是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逐步由吃饱转向吃好,食物营养健康和绿色无污染已成为消费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这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由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向加工业、物流业延伸发展,绿色农业的范围不断扩展。
三是农业业态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都出现新变化,电商、物联网、植物工厂、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绿色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问题与挑战]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农业资源供给紧张局面有所加剧,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挑战凸显。耕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
二是食物供给结构与营养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地域特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常规农产品时有过剩;粮食和肉类产品的供给过量,牛奶的供给远远不足。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矛盾。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农民无法稳定分享产业化经营的红利。
四是农业产业技术与绿色农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还需要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参考对策] 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用绿色方式实现金色丰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既不能因为保供给、保收入而牺牲生态,也不能因为保生态而让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受影响。要改变过去大水大肥大药来换取高产的方式,加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快普及一批先进适用绿色农业技术,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变革,用绿色产业带动提质增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摒弃单纯追求产量的做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优质化、品牌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同时,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提升农业“养眼、洗肺”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推进经营体系变革,引导新主体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农业普遍形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小农户大量存在仍是我们的基本面。农业绿色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对小农户来说依然门槛较高。必须推进经营体系的绿色变革,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新连接路径,让农业绿色发展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带动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
推进制度体系变革,用绿色制度促进绿色发展。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全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金融激励等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努力构建标准明确、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绿色发展制度环境,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绿色发展责任,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主动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激发全社会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
申论热点素材:发展绿色农业 [精彩标题] 1.“绿色农业”让农业发展更有希望 2.以绿色发展新理念培厚农业土壤 3.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 4.创新引领,打造绿色农业新高地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农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和思路,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农业生产由满足人民温饱需求向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求转型升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示例二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总结出的农业生产经验,这些农业谚语是农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已经忘记了农业生产究竟该怎么生产,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后继乏力。因而,畅通体制机制,让绿色农业成为主流,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与吸引力,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绿色发展中,让农业发展更有希望。
[精彩结尾] 示例一
解决突出问题,往往是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农业污染防治说到底是一个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绿色发展、农业污染防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打赢农业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呼唤更为精细的现代化治理,需要在解决一个个诸如农药包装废弃处理问题中向纵深推进。惟其如此,才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示例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按下了“快进键”,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中国,正渐行渐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色调,让生态文明成为神州大地的主旋律!
第四篇: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之扶贫创新
详细的信息可以进入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秦皇岛人事考试网:进行查看、咨询!河北省考决胜通关神器详见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之扶贫创新
【报告摘要】
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OOO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报告解读】
当前农村扶贫进入了新的攻坚期,扶贫工作存在着扶贫退出机制缺失、扶贫手段单
一、扶贫资金监管弱化、现行的贫困地区考核机制对减贫的正向激励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资源精确瞄准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标准表述】
[内容]
所谓精准扶贫主要包括3个内容:
一是精准识别。对于谁是贫困人口,将制定一个识别办法,通过有效的程序识别出来。二是精准帮扶。针对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确定帮扶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帮扶效果。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把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录入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用。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扶真贫”,“真扶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首先,精准扶贫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其次,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熏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后,要将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
第二,要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将金融服务和职业培训拓展到贫困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第三,要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点帮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重视贫困地区的“硬件”开发的同时,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等“软环境”建设和人才开发,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第四,要改变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碎片化现象,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整合扶贫资金,尽可能“打捆”统筹使用,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治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问题。
第五,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低保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将低保和扶贫政策相衔接,着眼于消除和预防贫困,使极端贫困、一般贫困和贫困边缘群体,都能享受低保和各类公共支持项目的阳光。
第六,要完善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发展小城镇,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五篇: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要“以百姓之心为心”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要“以百姓之心为心”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实现群众利益。换位思考,才能对群众冷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对百姓悲喜感同身受。“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搞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始终以民心所向定标,不断进行校正。”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重要论述,强调了“群众”这个根本,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扎实推进,总体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这样一种反差:一些地方,活动紧锣密鼓,程序一步没落,群众却感觉很隔膜;一些部门,整改搞得很有模有样,发了文件、出了措施,群众却并不满意;一些干部,自我批评看上去洋洋洒洒,群众却感到“问题太模糊,批评太抽象”。自我感觉与群众评价之间出现种种反差,究其根本,恐怕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还不到位,立行立改还有差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实的社情民意,需要领导干部真正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征集民意,关起门来相互批评,如何能触及群众的真情实感?更遑论把改作风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血肉联系”喊在嘴上群众不信,“鱼水情深”做个样子百姓不认,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因此,“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应停留在嘴上说说、文上写写,更应内化于情、见之于行。自己在办事窗口站一站,就会多一些对群众办事难的切肤之痛,少一些敷衍拖延的官僚主义;主动到贫困户吃一顿百姓饭,就会多一些对民生多艰的细节体验,少一些肆意挥霍的奢靡之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俯身躬行、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活动越深入,越要坚持标准,越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让群众评价成为最高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参考坐标,把百姓期盼作为努力方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抓起,改掉群众不满意的做法,做好群众最期待的事情,才能让干部作风在实践中升华,在实践中惠及群众。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实践活动越是向前推进,越要时刻铭记“群众”这个根本,越要认真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站稳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为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