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
油田六小 沈 惠平
2013年2月16日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
沈 惠平
这个寒假我看了《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为什么选这本书看呢?平时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教育4岁的儿子,如何教育他,我感觉茫然。另外,书名实在是刺激眼球,于是,选择了这本书。
首先,要声明的是书还没有看完,就我看过的部分谈些感想吧!
本书从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怎样培养男孩的独立性、责任感、情商、财商、沟通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等11个方面,结合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全面总结了“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的100个妙招。这100个妙招是行之有效的,是妈妈应该在对男孩的家庭教育中落实的。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与方法会给每一位妈妈一种全新的思路,一份惊喜„„做妈妈的一旦懂得了“不吼不叫”的教育精髓妈妈一旦把这些方法付诸行动,就能轻松地让男孩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睿智、有德、进取、负责、有用的人。
这本书对我有很大大帮助,是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已的情绪,所以要经常看,经常提醒自已,如果孩子没做到,先从自已身上找原因,言传身教,从我做起。
遗憾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有时候,自己想跟孩子讲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却无动于衷;甚至我们还没开口,孩子就已经嫌父母烦了。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教育者,每一位父母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否能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是需要学习的。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不吼不叫的妈妈,怎样才能走进男孩的心里呢:
作为妈妈,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良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让他接受我们的爱,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男孩也不例外。其实,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让男孩向我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了解男孩心中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透过男孩这面“镜子”反思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我们应该明白,在男孩小时候他会以各种方式
模仿他最崇拜的偶像,那就是我们,我们的言行举止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因此,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我们教育男孩要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要把“吼叫教育”转变成“榜样教育”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提升素养。
最后我要讲的是,我们不要奢望男孩有多听话,而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用柔和的方式与男孩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了。
第二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想
看了书名《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就让我感到很亲切,很感动,这正是我的目标,由于我本身属于急性子,有点什么事特别着急,所以工作中也就很累,有活必须马上干完,所以也就很累,所以有时候回家就对老公会不耐烦,有时候会发点小脾气,但有个孩子之后,我知道我不能以这种脾气对待宝宝,一定要有耐心,宝宝小的时候不会说的时候,你跟他急,他就会哭;宝宝大的时候,你跟他急,他肯定会跟你对着干,所以我一直内心提醒自己一定要对宝宝有耐心,《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想。闹闹现在26个月了,经老公总结,我对闹闹还是很有耐心的,几乎没有特别吼过或者叫过,但也有过几次不耐烦,老公说,如果我拿出对待闹闹的一半耐心的来对他,他就非常满足了,我告诉他,我对闹闹有耐心,对你也耐心,我会好累不过心里也想,以后得对老公还是要好点啊,毕竟这个是跟我过一辈子的,读后感《《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读后感想》。
说说看过这本书之后给我的提醒和警示吧。
1.要注意男孩跟女孩的不同,正确对待男孩淘气,吵架和打架,冒险的心态。
2.多陪宝宝。
男宝宝小的时候可能都跟妈妈特别亲,我家闹闹就是,特别愿意跟我在一起,老是说“妈妈陪闹闹看书,妈妈陪闹闹玩。”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放下其他事情来陪闹闹。
以后周末要多陪闹闹去公园,游泳,逛街。希望闹闹能够快乐健康的长大,妈妈爱你
学习了第三篇:好妈妈不吼不叫
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走进男孩的心里。作为妈妈,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让他接受我们的爱。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男孩也不例外。其实,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让男孩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了解男孩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四篇:《不吼不叫》读后感
吼叫对于很多家庭并不陌生,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都会发生一场吼叫大战。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脾气尚好的母亲,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步入小学生活后,吼叫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家庭便饭,写作业的时候、起床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吼叫无处不在,慢慢地孩子对这种吼叫产生了免疫力,变得没有反应了,这反而更是在挑战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发雷霆不可。就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每次的吼叫之后,我又会很心痛,也很懊悔,后悔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呢!
在读了罗娜 雷纳写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不久,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共鸣。本书分为: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三个部分。书中写道: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种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是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有些小反抗,并且会在心理和言语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相反,它们会引起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试着改变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发火并以温和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变,逐渐开始主动和我亲近,心平气和的交流,还和我说:妈妈,我发现这一个星期你对我很温柔,我觉得你又爱我了。突然间,我才真正了解到:别看孩子以前什么都不说,其实她内心也是在关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绪,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爱。孩子大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还是为了自己的平静与安宁,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会不吼不叫。
第五篇:《不吼不叫教孩子》读后感
《不吼不叫教孩子》读后感 音六小 吴桂珍
2015的寒假生活过的很充足,因为闲杂时间我看了《不吼不叫教孩子》不发火的育儿法这本书。想想平时对儿子的教育还是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也经常听到别人教育孩子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切都显得很迷茫。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给了我这个做母亲的人很大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用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对孩子太苛刻,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也不能不闻不顾的去模仿别的家长的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张扬孩子的个性。还有以前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和现在的父母的生活环境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有些时候放手也是一种教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要时再收回来。
其次:我再说说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不吼不叫,让赏识成为孩子的生活动力
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它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说过:“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知识,而且还意味着需要信心。”因此,家庭教育首先是应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在吼叫声中让孩子丧失信心。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呢?
(一)别把孩子的缺点无限扩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何况是孩子呢。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也充分可以看出人是优点和缺点的对立统一体,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甚至把缺点无限扩大,那只会引起他的反感,而应先赞扬他的优点。比如:孩子很粗心,我们可以先夸她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而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某些缺点正是他的个性所致,完全不是他自己所能控制的,对于这样的缺点,我们要采取接受的态度,同情孩子的缺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二)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父母把磨难和体验都包办了,都给省略了,看上去孩子一切都顺利了,舒适了,结果却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会使孩子变得软弱,依赖性强而不能独立,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得无能。那么如何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遇到困难鼓励他战胜它,这就是真爱。其次,我们要对孩子严爱有痕,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我们父母应保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态度也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再次,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俗话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惩罚教育。比如: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不是很好,就可以在他以往看电视的时段减少约定的时间,或减少零用钱,而且还要说到做到,不能有丝毫的妥协。最后,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好“尺度”。每一个父母都会把满腔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度”,过分地宠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你的“爱”中“淹死”,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四)在巧妙的赞美中让孩子树立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要与人交往,而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也能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使人们怀有一种积极地心态,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成人尚且如此,依赖成人评价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一滴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都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对于学习中的孩子来说,更能唤起他们强烈的进取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其深刻的含义大家都明白要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这点挫折算什么”„ „假如孩子能拥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我儿子就缺少自信,所以我恰当赞美,多鼓励让孩子找回自信。
二、不吼不叫,在沟通中培养亲子关系
台湾的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很多亲子交谈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父母在自说自话,而孩子是无动于衷。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多交流,却和同学十分谈得来。这样的状态就要求父母在于孩子交流时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艺术。
(一)平等的关系是沟通的前提。首先,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做孩子的“审判官”。长此以往,这种情形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甚至还可能走向极端,当他忍耐到一定限度时会奋力一击,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其次,我们要明白孩子绝不是父母的出气筒。再次,我们要做孩子交心的好朋友。
(二)拥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良好的家庭沟通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样的沟通方式才能有益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于发展。
1、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应以朋友的身份给孩子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尊重父母。
2、孩子一旦有错,应暂时克制自己愤怒的情绪,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好好引导孩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3、对孩子不要反复唠叨。在父母眼里,总觉得孩子还小,需要反复唠叨,殊不知,孩子却已经慢慢把自己当成大人了,这时的唠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抵触情绪。
4、切忌按照自己的情绪来对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情,父母都应该有一个评断的标准,不能因自己的心情高兴与否来随便改变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5、对孩子的做法不要断章取义。当孩子陈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听完,这样既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也会使父母了解事情的始末,以致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内向,认为是孩子的性格所导致的。其实他们不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眼中内向的孩子可能就是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也可能是孩子发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这部分羞于表达的孩子,我们平时可以多陪她聊聊天,当然父母需特别注意保护孩子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有说的机会,使孩子的交谈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其次,不要经常说孩子不善表达。当“不善表达”这个代名词被父母经常挂在嘴边时,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会让孩子相信,自己在表达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长此以往,孩子便会朝着我们的这一说法任意发展了。
(四)在尊重的基础上批评孩子
陶行知校长堪称世人的楷模,他的故事《奖励四块糖》让大家深受启发。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告诉我们批评孩子也要找对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处。的确如此,批评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最佳效果。
1、不能随意批评孩子;
2、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3、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4、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
5、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
6、批评孩子要及时;
7、不要对孩子“翻旧账”;
8、对孩子的批评中还要带有肯定;
9、给孩子指出改正的方法。
孩子的幼年其实很短暂,他们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幼儿时期。在这期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父母,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静下心来,用温和的声音指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所犯的错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