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时间:2019-05-14 10:2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第一篇: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编者按 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7月14日颁发《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原发的《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同时废止。《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对电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内容,电教机构与职能,电教专职人员、经费与设备,电教教材与资料,电教管理与领导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浙江省教委颁发的《浙江省电化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和《浙江省中初等学校电化教育设备与教材配备暂行规定》的实施,贯彻好国家教委的规程。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也应参照执行。现将《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刊登于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二章 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 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其名称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称为电化教育室(中心)或电化教育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也可在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六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

1、拟订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

2、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

3、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

4、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5、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七条 中小学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确定,按学校规模和电化教育开展的实际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教人员。

第八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电教业务,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 电教专职人员与学科教师

第九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专职人员是教学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熟悉教学业务,掌握电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中小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应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电化教育水平。

第十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家规定评聘。在评审与聘任时,要充分考虑电化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第十一条 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要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中小学校应聘请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机构的兼职人员开展工作。教师担任电教机构的工作或编制教材、资料应计算教学工作量。优秀的电教教材、电教研究成果,应与相应的科研、教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实绩应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

第十二条 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是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 经费与设备

第十三条 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对中小学电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应确定一定经费比例开展电化教育。

第十四条 电化教育的设备是开展电化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统筹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要加强电化教育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第十五条 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设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不得挪作它用。

第五章 电教教材与资料

第十六条 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小学校要加强电教教材(音像、多媒体)、资料建设,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配备电教教材、资料,做到与电教设备、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第十七条 中小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和配备由中央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所列入的全国或地方通用的电教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补充性电教教材供学校教学使用,要做好学校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十八条 中小学校电教教材、资料的编辑、出版不得违反《著作权法》;中小学校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非法的音像制品。

第六章 管理与领导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并检查、评估和督导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协调电教、教研、装备、师训部门保障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中心)是当地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教材(资料)中心、研究中心、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校要贯彻上级关于电化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电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并要有一名校级领导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校要重视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推动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规程有不符的,以本规程为准。

常州信息网-电教在线

第二篇:4、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0日学后写出体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三条 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第四条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将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第二章 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 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第六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1、拟订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2、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3、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4、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5、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第七条 中小学校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确定,按学校规模和电化教育开展的实际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教人员。第八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电教业务,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 电教专职人员与学科教师 第九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专职人员是教学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熟悉教学业务,掌握电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第十条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家规定评聘。第十一条 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要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中小学校应聘请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机构的兼职人员开展工作。第十二条 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 经费与设备

第十三条 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第十四条要加强电化教育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第十五条 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设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不得挪作它用。

第五章 电教教材与资料 第十六条 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小学校要加强电教教材(音像、多媒体)、资料建设,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配备电教教材、资料,做到与电教设备、设施建设同步发展。第十七条要做好学校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第十八条中小学校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音像制品。

第六章 管理与领导 第十九条制定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第二十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校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并要有一名校级领导主管电化教育工作。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校要重视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推动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第二十四条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实施细则。二十五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规程有不符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三篇:中小学校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城南小学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电化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有效管理电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学校电化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落实人员,建立组织,明确职责,构建学校的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电教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

⒉制定学期电教工作计划、近期规划,总结交流电教工作经验,检查督促电教工作的深入开展,表彰先进,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⒊加强业务学习,组织落实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激励教师运用现代媒体深入教学、深化教改的积极性。

⒋以身作则,自觉开展电化教育,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推行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

⒌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电教经费的落实,不断完善电教硬件、软件设施。

⒍管好、用好电教硬件、软件,落实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

电教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有关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参与、从事学校电化教育建设和管理工作。

2、熟悉电教器材(包括设备设施)、教材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电化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好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科学保管电教器材、教材,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电教仪器室和专用教室的清洁。

4及时做好新购新配电教器材、教材的验收登记,破损器材、教材的核销工作。建立完整的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5、监督电化教学计划执行,督促科任教师做好电教器材、音像教材使用登记工作,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6、根据学校电化教育需要,及时做好所需物品的请购、领取工作。及时向有关人员介绍新增电教器材、教材。

7、积极组织、开展电化教育研究,自制电教教材。

8、保管好电教仪器室和专用教室资料档案,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报表等各种表册登记。

9、切实做好电教仪器室和专用教室的安全工作。

10、离开电教管理人员岗位时,做好移交工作。电教器材、教材保管制度

1、电教器材、教材范围是省教育厅颁布的现行电化教育配备标准的有关项目和附属设备、设施及自购自制的音像教材。

2、电教器材、教材由专人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负责制。

3、为方便教学,有关器材、教材需落实到相应的处、室、组、人,相应部门和人员应向专管人员办理领用手续,实行谁用谁管,期初领,期末还。

4、所有电教器材、教材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核对,做到帐物相符,检查其完好情况。

5、常规电教器材、教材应与电教专用教室分室保管,器材、教材分橱存放。存放器材、教材在符合科学性原则前提下,做到取用方便,陈列美观。针对不同电教器材、教材特点,采取防尘、防震、防压、防磁、防晒、防霉等措施,妥善保存好电教器材、教材说明书。

6、严格按有关安全规则,做好安全用电、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电教器材、教材不受损失。

电教器材、教材登记使用制度

1、学校每学期要制订电化教学计划,发动并鼓励教师用足用好电教器材和音像教材。

2、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电教器材和教材,发挥其使用效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使用电教器材、教材应办理领用手续,用毕及时归还。当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告诉电教管理人员或报告学校主管领导。

4、在电化教学中,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音像制品。

5、做好电教器材、音像教材使用登记工作,建立完整的使用档案,妥善保存好音像教材使用登记本,电教器材领用、借用登记簿,及时做好统计工作。

6、电教管理人员要做好电教器材、教材的编号登记工作,建立完整的总帐、明细帐,准确及时反映增减结存情况。总务处一本帐,电教仪器室或专用教室一本帐。

7、电教管理人员和教师做好赔偿、报损登记工作,记载与凭证相符,与明细帐、总帐相符。

8、电教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做好电教教研活动的记载,做好电教器材的保养维修和自制音像教材的登记工作,以利学校查阅或考核之用。电教器材、教材借用、赔偿、报损制度

1、电教器材、教材不得进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挪作他用,个人因私借用应严格限制。

2、教师借用电教器材和音像教材须向管理人员办理借用手续,出具借条方可借用。教师所借器材、教材要妥善保管,及时归还。

3、外单位因教育教学需要借用电教器材、教材,须填写借用登记表,并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按时归还。

4、电教器材、教材收回时,管理人员应当面检查其完好情况。学期结束前,应清理借条,收回借出的电教器材和教材。

5、外单位借用或个人因私任意借用电教器材、教材,造成损坏的,要照价赔偿。

6、教师因工作需要领用或借用电教器材、教材,如有损坏或遗失,应查明原因,办好手续。因马虎大意,玩忽职守,造成较大损坏的责任人员,应批评教育,并负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故意损坏的,要按情节给予照价赔偿甚至加价赔偿的处理。

7、电教器材、教材损坏应做好登记,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努力修复。如不能修复,应做好报损、销帐工作。报废器材原则上要拆下零配件供维修用。

8、报损或赔款减少的电教器材、教材,应填写“学校仪器减少凭证”由学校领导审批,给予销帐。报损情况应报电教管理部门备案。电教器材、教材保养维修制度

1、电教设备的保养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管理和使用人员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领导要定期检查和询问设备的保养情况。

2、对电教器材要经常、认真地做好清洁工作,每台设备应备有防护罩,用以防尘、防晒、防潮湿。对音像教材要定期倒片、及时装盒,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

3、电教器材的机械部分要定期擦洗、加油,磁头部分要定期用清洗带或清洗剂清洗,用消磁器消磁,对光学部分要定期清洗。

4、经常检查和注意电教器材的运转情况,防止配件丢失,防止各种部件松动、损坏,防止不应有的磨擦,防止碰撞。

5、电教器材出现故障时,要立即关机,停止使用,并报请主管领导,送交技术部门或维修部门检查,切不可继续工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6、贵重设备损坏后,要由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检修,切不可私自拆卸。

7、检修时要认真填写设备检修记录。检修记录要载入设备档案。

8、送交专业维修部门修理的设备,要由管理人员负责送修和取回。取回后要认真验收,不得积压堆放,影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1、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严格按《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审批及结题鉴定和成果申报。

3、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分工明确、职责落实。

4、加强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人员的管理和素质。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过程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人员的工作情况同学校其它教育教学工作同等考核评估。

6、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此项工作将作为课题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7、严格按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工作研究要求提供经费、设备保障。

多媒体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

1、多媒体电子备课室是教师专用备课室,非本校教职工不得擅自入内使用设备。

2、入内教职工必须爱护机器设备,不得违规操作,不准随意拔插各种接口,不准私自删除机内文件。

3、保持室内清洁,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影响他人备课。

4、如有人为设备损坏,由责任人照价赔偿。

5、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

中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1、学生必须听从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安排,按指定位置入座。

2、教师上课时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否则,如有损坏,将追究授课教师的责任。

3、保持室内清洁,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如有违反,必将严肃处理。

4、保持室内安静,严禁喧哗。

5、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好室内的设备设施,使设备设施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6、不得带走室内的任何物品,如有遗失,管理人员应立即追回,否则,将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 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学习教育理论和相关教育政策法规,把握课改精神,积极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负责本校课题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发展规划。

3、组织考察、论证和评审学校课题的工作,并确定重点课题择优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立项;

4、组织课题研究小组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5、负责本校课题的研讨交流、应用推广及业务培训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具有一定影响的课题研究活动,以利于课题的边研究边交流边推广;

6、定期或不定期评估检查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接受电教部门对课题的评估检查(包括考核、中期评估和不定期检查等)、结题验收工作,并填报《课题研究工作报表》,及时上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7、组织培训、交流、研讨活动,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8、结合课题考核工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优秀阶段成果;

9、组织宣传、报道课题研究动态、经验和成果等;

10、协调解决课题实验研究所需的教育技术设备、软件、经费等问题。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管理制度

1、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管理。任何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首先应由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验收签字,再将发票、实物清单交学校校长、财会人员审签报帐,并如实编目入册进柜。

2、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应存放有序,保管妥当,必须做到防盗、放火、防潮、防磁、防尘,定时检查、定时整理。

3、专(兼)职教师要定期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各种文字资料的记载和归档工作。

4、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编成目录印发到各办公室、教研室,各教师手中,以方便选择使用。

5、教师借用软件资料必须完善借还手续,损坏或遗失按赔偿制度追究责任。

6、学校软件资料一律不许私自外借、挪着它用,教育教学人员确因特殊情况借出(如外出赛课等),借出教师应提前向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提交计划,由管理人员对软件资料进行复制,方可借出使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职责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2、精心备课,提前到岗,认真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既能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又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技能。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和技能,担负起学校软件教材的设计制作任务,并负责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和帮助教师设计制作课件。

4、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搞好学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软件的维护维修工作,使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实施经常处于可用状态。

5、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文章,踊跃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小学远程教育接收站管理制度

1、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站必须由技术管理人员执机,一旦出现政治或经济事故,将追究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

2、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文件内容和各种程序,不得随意转动天线和更换接收频道,否则,将追究其责任。

3、学校教师应在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浏览和下载信息资料,不得随意删除或改变机内的文件内容和程序,否则,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学校的安排,按时开机和关机,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

5、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负责此项工作,严防“法轮功”等反动邪教组织宣传和其它非法信号侵入,确保安全。

6、技术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远程教育接收站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做好设备设施的防雷、防尘、防潮、防盗和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经常处于可用状态。

中小学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审查。

2、负责远程教育所需设备设施等后勤保障。

3、负责项目实施计划、设备维护、安全措施、接收下载资源的指导和管理,落实和协调项目实施工作。

4、负责远教项目设备设施的管理。

5、负责给技术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

6、负责制定中远期项目工作目标。

7、负责对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8、负责宣传远程教育方针、政策。

第四篇: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

发布时间:2009-7-9 阅读:876

电化教育的定义伴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上个世纪30年代,延伸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电影和播音技术代表了当时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视听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直观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传播理论主导着那个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因此,我国电化教育初始时期,“电化教育”指利用电影、播音等先进的电气化技术的教育。电化教育几乎就是视听教育的同义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且增强了人类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传播的能力发生了质的改变。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不仅使信息传得远,传得广、传得快,而且使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传者和受者之间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新的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也在产生和发展着。从上个世纪中开始发展起来的认知(Cognitive)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m)学习理论,触发了教育界关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讨论。传统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播领域中,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探讨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信息的主观能动的感受、处理和理解成为研究传播效果的一个新方向。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催化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电化教育本质的认识,因此对电化教育学科发展具有定向的作用。

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是由电化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的。电化教育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代教育与传播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对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及内容起指导作用。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电化教育(或者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其研究与实践的两个转变:第一个是从以视听技术和材料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的视听教学阶段,向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的转变;第二个是从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到以各种学习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下面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对这一点进行说明。美国AEC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旗下的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视教部于1923年应当时美国中小学使用幻灯和电影等新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而创建(http://)。这是美国对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视听传播概念及其定义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确定了传播理论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的地位。第二,明确了在教育技术中,技术是一个过程,而不是

结果的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着眼点是运用技术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本身。这证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重心就开始从直观教学媒体转向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说,从视听教学阶段向多媒体系统教学设计阶段迈进。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于1977年编写出版了《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书。该书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为分析人类学习各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设计、实施、评估和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而进行的,包括人员、程序、观念、设备和组织等内容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http://)。AECT’77定义实际上不是关于教育技术的一个概括性的表述,而是长达169页的一部书。书中对教育技术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其中包括解释“教育技术”与“教育中的技术”之间的区别、“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之间的差别。概括而言,AECT’77定义有三大特点:其一,明确教育技术的着重点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视听材料。其二,界定教育技术的范围包括人类学习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教学。其三,理清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AECT’77定义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定义,并且开始试图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区分开来,但由于这个定义繁缛冗长,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94年AECT再次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这个定义超越了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传统,把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也纳入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开始了从教学过程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但是AECT’94定义仍然将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局限于“教学”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定义。

显然,AECT’94定义所规定的研究对象与中国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并不完全一致。正如南国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7页)。AECT’94定义所表述的教学技术,很容易与普通意义的教学设计相混淆。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当代教育和传播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下,AECT又启动了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2004年AECT在’94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了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4]AECT’04定义反映了现代技术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体现了教育技术从以学习过程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的转变。首先,AECT’04定义再次澄清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的区别,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以教为主体的、目标明确的控制学习过程,以及以学为主体的、无规定目标的自由化学习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对’04定义的解释中强调了“教育”与“教学”两个关键词的区别。“教学”指由学习者之外的人或者机构规定或者指导的一系列活动,是目的明确的、受控制的学习过程;“教育”指包括有外来指导和没有外来指导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是有目的的、受控制的过程,也可以是无预定目的的、自发的学习过程。因此,教育技术的含义比教学技术更为广泛。当进行一个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说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但是,进行教育活动时,则不一定是教学活动。第二,AECT’04定义确定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技术的过程,也包括技术的资源。在这个定义中,“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都采用复数形式,即指“各种”过程和各种资源。所谓过程,包括教师教的各种过程,也包括学生学的各种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指出,’04定义的教育技术将重点从教师教的过程转移到学生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更重视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所谓资源,包括人、设备、技术、材料等对学习提供支持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资源,也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资源,既因此,教育技术既不是只关注视听材料设计与应用的直观教学,也不是只注重教学过程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而是涉及人、机和资讯等因素的各种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的信息化的教育。第三,AECT’04定义论及其研究对象时,在“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前面用“技术的”(technological)一词进行修饰,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特定研究范围,将教育技术与教育过程中一般的决策活动,或者一般的教学设计区分开来。首先,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过程是技术的过程。也就是说,是系统地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用红笔还是蓝笔进行板书,可以算是一个创造、使用或者管理的过程,但这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这个过程不涉及科学知识的系统运用。其次,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资源是技术的资源。教育技术关注的是技术性软件和硬件的创造、使用和管理。例如,学校开办业余补习班,是一个创造、使用和管理资源的过程,但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其所涉及的资源不是技术性的资源。此外,AECT’04定义引进了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作为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强调教育技术中指导思想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是教育技术成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领域的要求和标志。建立与维护教育技术的道德规范,是使教育技术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保障。

中国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的发展过程与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的发展过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电化教育的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末以电影、录音等视听教学辅助手段为特征的影音教育运动中产生。据现有文字资料记载,“电化教育”一词是1933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教育司司长陈礼江先生提出来的,指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教育。1940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在《电化教育》一书中给出了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为运用电气之动力,实施各种教育,能以最短之时间,支配最广之空间,以最少之物质,发挥最大之力量。其内容大致为电影与播音两者。”这个定义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在于运用视听媒体提高教育效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教育界学者常用的与电化教育相提并论的名词——电影播音教育、影音教育、影声教育、视觉教育、视听教育、形声教育等也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开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术交流的渠道。80年代初宣伟伯(Wilbur Schrame)访问中国,亲自将西方的教育传播理论传入中国。种种原因使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对美国教育技术特别关注,并且自然而然地以美国的教育技术作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镜子,引为借鉴。例如,美式术语“教育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后,风行一时,甚至有人提议以“教育技术”取代“电化教育”。美国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电化教育的转化过程。8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和卫星电视的普及,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卫星电视教学网络等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中国电化教育的新课题,使中国电化教育步入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为着眼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1988年出版的《教育百科辞典》罗列了当时关于电化教育的三个不同的表述:

1.“教育形式”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应用到教育领域中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2.“信息传递”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3.“过程控制”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种能储存、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1988年版,第443~444页)

这三个表述说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化教育的重点从早期的视听媒体的应用,发展到对教育形式和教育过程(信息传递、储存和控制)的组织和设计。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化教育开始了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历程。

南国农教授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将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1页)。这个定义概括了信息时代电化教育的四个要素:第一,电化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育手段,或者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电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涉及教育手段的运用、教学技术的开发,也包括教育各种过程和资源的开发、运用和管理。第二,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支柱,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这是电化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现代教育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灵魂,信息技术是电化教育的利剑。失去这两个支柱,或者两者缺一,电化教育就失去发挥其应有功能的优势,而且,电化教育就只能停留在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技术的层次,而不能成为一种教育方式。第三,电化教育的内容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这是信息化时代电化教育的两条腿。优化教育过程是开发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教育资源是实现优化教育过程的手段和过程。忽略优化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教育过程就不能实现。信息时代电化教育定义中的教育过程是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过程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的过程,教育资源包括人员、信息、媒体和环境等因素。因此,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是教育中多种因素的技术整合。第四,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信息化教育与视听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电化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与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相比较,中国电化教育的定义包括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要素。这对学科理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而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提出专业道德规范的问题,对于求实际、讲效益的专业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一点值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借鉴。AECT2004年提出的定义相对其1994年的定义增加了两个形容词语:第一个是在“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前面的“适当的”(appropriate)一词, 第二个是在实践的前面加上“符合道德规范的”(ethical)短语。这两个形容词语反映了一种新的技术哲学观。“适当的技术” 观(Appropriate Technology)是一个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理念。这个理念与技术决定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等哲学观的区别在于它重视具体的社会条件对技术的作用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技术的作用。“适当的技术观”追求使用技术的实效,反对盲目滥用技术。美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引进这个概念,提高了对教育技术理论和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中国电化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乏追求形式、滥用技术的沉痛教训。杜绝这种现象的自由泛滥是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另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电化教育理论不但要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要研究不恰当运用技术对教学过程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电化教育专业道德规范应该成为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领域,成为电化教育专业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以上分析说明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转变过程,所存在的差异是中国电化教育的转变阶段一般比美国教育技术的转变阶段延迟数年。

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说明电化教育的生命力来自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通过采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调整研究与实践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使电化教育既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受益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成果。信息化教育是目前电化教育的最高阶段,但不是电化教育的最终阶段。只要社会的发展没有停止,只要科技的进步还在进行,电化教育的发展就不会中断。电化教育的动态性是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第五篇:电化教育

2014年济南市电化教育参评论文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充斥在人们各个生活领域。当然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谈一下我们这一代小学学习数学的一些经历。当时读小学时,教学过程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从学习内容、形式、步骤、作业等,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我们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经常出现无精打采的时候,我们盯着老师竭力控制自己不走神。看着那块长方形的单一的黑板,试图将自己的眼力脑力全用在那里,却还是免不了分神、免不了被老师呵斥。因为无论老师长得多迷人,教学内容多有吸引力,还是感觉有些无聊,好像没有什么课能带给我们足够的兴趣让我们爱上上课。特别是有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学生理解不了,而老师只能无奈的说记住就可以了。难以理解的附加题,老师总会说理解不了就算了。这样也导致了很多同学的厌学情绪与辍学行为。

如今的教学过程与以往的大不相同,现在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第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因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后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用单纯的抽象的语言描叙一个知识点变为让你全方位的具体的了解,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备注录音,或者制作一些动画,复制几个图片都能够很快将同学们拉回数学王国中。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全面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够更直接更快捷的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加牢固深刻的掌握基础知识。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完全掌握知识点后,再做进一步练习便也水到渠成。第二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后,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放松,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进一步的实践与交流。这样做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使老师真正退回到作为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上。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第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改善了学习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引进教育领域之中,促使教育技术的内涵不断扩大。所含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引进与教育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尤其是Internet,可以把全世界的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得资源全球化。天网(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卫星数字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地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有线通讯系统)合一的网络环境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资源。

下载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校收费规程、教辅材料征订规程试行

    关于印发《吉安市普通中小学校收费规程(试行)》 《吉安市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规程(试行)》的通知 吉 安 市 教 育 局 吉教办字〔2011〕199号 关于印发《吉安市普通中小学校收费规......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本站推荐)

    下花园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 督导规程 下花园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 督 导 规 程 第一条 为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固安县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固安县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的民主程序 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规定程序行使职权。教代会必须......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 第一条 为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依据《教育督导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制定计划。责任......

    江西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2010-05-01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工会 江西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教职......

    临海市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规程(共五则)

    临海市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规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

    电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电化教育工作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我校的电教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更新观念,改善设施,乘信息教育之舟,扬素质教育风帆,在改变教育现状,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一直在不断地努......

    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大 章 三 中 2012年9月 大章三中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电化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