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组织机构

时间:2019-05-14 10: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化教育组织机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化教育组织机构》。

第一篇:电化教育组织机构

电化教育组织机构

组长:李彧

副组长:王昌荣闫清海 成员:李迷柱刘彩英

王俊飞赵玉凤 网络管理员:王昌东 贾舒丁瑞芳董海霞刘峰

第二篇: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

发布时间:2009-7-9 阅读:876

电化教育的定义伴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上个世纪30年代,延伸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电影和播音技术代表了当时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视听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直观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传播理论主导着那个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因此,我国电化教育初始时期,“电化教育”指利用电影、播音等先进的电气化技术的教育。电化教育几乎就是视听教育的同义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且增强了人类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传播的能力发生了质的改变。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不仅使信息传得远,传得广、传得快,而且使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传者和受者之间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新的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也在产生和发展着。从上个世纪中开始发展起来的认知(Cognitive)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m)学习理论,触发了教育界关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讨论。传统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播领域中,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探讨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信息的主观能动的感受、处理和理解成为研究传播效果的一个新方向。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催化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电化教育本质的认识,因此对电化教育学科发展具有定向的作用。

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是由电化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的。电化教育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代教育与传播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对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及内容起指导作用。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电化教育(或者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反映了其研究与实践的两个转变:第一个是从以视听技术和材料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的视听教学阶段,向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的转变;第二个是从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到以各种学习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下面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对这一点进行说明。美国AEC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旗下的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视教部于1923年应当时美国中小学使用幻灯和电影等新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而创建(http://)。这是美国对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视听传播概念及其定义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确定了传播理论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的地位。第二,明确了在教育技术中,技术是一个过程,而不是

结果的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着眼点是运用技术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本身。这证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重心就开始从直观教学媒体转向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说,从视听教学阶段向多媒体系统教学设计阶段迈进。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于1977年编写出版了《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书。该书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为分析人类学习各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设计、实施、评估和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而进行的,包括人员、程序、观念、设备和组织等内容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http://)。AECT’77定义实际上不是关于教育技术的一个概括性的表述,而是长达169页的一部书。书中对教育技术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其中包括解释“教育技术”与“教育中的技术”之间的区别、“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之间的差别。概括而言,AECT’77定义有三大特点:其一,明确教育技术的着重点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视听材料。其二,界定教育技术的范围包括人类学习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教学。其三,理清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AECT’77定义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定义,并且开始试图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区分开来,但由于这个定义繁缛冗长,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94年AECT再次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这个定义超越了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传统,把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也纳入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开始了从教学过程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但是AECT’94定义仍然将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局限于“教学”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定义。

显然,AECT’94定义所规定的研究对象与中国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并不完全一致。正如南国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7页)。AECT’94定义所表述的教学技术,很容易与普通意义的教学设计相混淆。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当代教育和传播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下,AECT又启动了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2004年AECT在’94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了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4]AECT’04定义反映了现代技术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体现了教育技术从以学习过程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的转变。首先,AECT’04定义再次澄清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的区别,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以教为主体的、目标明确的控制学习过程,以及以学为主体的、无规定目标的自由化学习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对’04定义的解释中强调了“教育”与“教学”两个关键词的区别。“教学”指由学习者之外的人或者机构规定或者指导的一系列活动,是目的明确的、受控制的学习过程;“教育”指包括有外来指导和没有外来指导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是有目的的、受控制的过程,也可以是无预定目的的、自发的学习过程。因此,教育技术的含义比教学技术更为广泛。当进行一个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说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但是,进行教育活动时,则不一定是教学活动。第二,AECT’04定义确定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技术的过程,也包括技术的资源。在这个定义中,“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都采用复数形式,即指“各种”过程和各种资源。所谓过程,包括教师教的各种过程,也包括学生学的各种过程。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指出,’04定义的教育技术将重点从教师教的过程转移到学生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更重视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所谓资源,包括人、设备、技术、材料等对学习提供支持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资源,也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资源,既因此,教育技术既不是只关注视听材料设计与应用的直观教学,也不是只注重教学过程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而是涉及人、机和资讯等因素的各种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的信息化的教育。第三,AECT’04定义论及其研究对象时,在“过程”(processes)和“资源”(resources)前面用“技术的”(technological)一词进行修饰,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特定研究范围,将教育技术与教育过程中一般的决策活动,或者一般的教学设计区分开来。首先,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过程是技术的过程。也就是说,是系统地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用红笔还是蓝笔进行板书,可以算是一个创造、使用或者管理的过程,但这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这个过程不涉及科学知识的系统运用。其次,教育技术创造、使用和管理的资源是技术的资源。教育技术关注的是技术性软件和硬件的创造、使用和管理。例如,学校开办业余补习班,是一个创造、使用和管理资源的过程,但不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因为其所涉及的资源不是技术性的资源。此外,AECT’04定义引进了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作为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强调教育技术中指导思想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是教育技术成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领域的要求和标志。建立与维护教育技术的道德规范,是使教育技术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保障。

中国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的发展过程与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的发展过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电化教育的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末以电影、录音等视听教学辅助手段为特征的影音教育运动中产生。据现有文字资料记载,“电化教育”一词是1933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教育司司长陈礼江先生提出来的,指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教育。1940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在《电化教育》一书中给出了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为运用电气之动力,实施各种教育,能以最短之时间,支配最广之空间,以最少之物质,发挥最大之力量。其内容大致为电影与播音两者。”这个定义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在于运用视听媒体提高教育效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教育界学者常用的与电化教育相提并论的名词——电影播音教育、影音教育、影声教育、视觉教育、视听教育、形声教育等也反映了当时电化教育的重点。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开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术交流的渠道。80年代初宣伟伯(Wilbur Schrame)访问中国,亲自将西方的教育传播理论传入中国。种种原因使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对美国教育技术特别关注,并且自然而然地以美国的教育技术作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镜子,引为借鉴。例如,美式术语“教育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后,风行一时,甚至有人提议以“教育技术”取代“电化教育”。美国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电化教育的转化过程。8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和卫星电视的普及,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卫星电视教学网络等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中国电化教育的新课题,使中国电化教育步入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为着眼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1988年出版的《教育百科辞典》罗列了当时关于电化教育的三个不同的表述:

1.“教育形式”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应用到教育领域中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2.“信息传递”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3.“过程控制”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种能储存、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1988年版,第443~444页)

这三个表述说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化教育的重点从早期的视听媒体的应用,发展到对教育形式和教育过程(信息传递、储存和控制)的组织和设计。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化教育开始了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历程。

南国农教授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将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1页)。这个定义概括了信息时代电化教育的四个要素:第一,电化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育手段,或者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电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涉及教育手段的运用、教学技术的开发,也包括教育各种过程和资源的开发、运用和管理。第二,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支柱,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这是电化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现代教育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灵魂,信息技术是电化教育的利剑。失去这两个支柱,或者两者缺一,电化教育就失去发挥其应有功能的优势,而且,电化教育就只能停留在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技术的层次,而不能成为一种教育方式。第三,电化教育的内容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这是信息化时代电化教育的两条腿。优化教育过程是开发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教育资源是实现优化教育过程的手段和过程。忽略优化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教育过程就不能实现。信息时代电化教育定义中的教育过程是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过程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的过程,教育资源包括人员、信息、媒体和环境等因素。因此,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是教育中多种因素的技术整合。第四,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信息化教育与视听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电化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与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相比较,中国电化教育的定义包括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要素。这对学科理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而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提出专业道德规范的问题,对于求实际、讲效益的专业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一点值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借鉴。AECT2004年提出的定义相对其1994年的定义增加了两个形容词语:第一个是在“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前面的“适当的”(appropriate)一词, 第二个是在实践的前面加上“符合道德规范的”(ethical)短语。这两个形容词语反映了一种新的技术哲学观。“适当的技术” 观(Appropriate Technology)是一个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理念。这个理念与技术决定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等哲学观的区别在于它重视具体的社会条件对技术的作用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技术的作用。“适当的技术观”追求使用技术的实效,反对盲目滥用技术。美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引进这个概念,提高了对教育技术理论和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中国电化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乏追求形式、滥用技术的沉痛教训。杜绝这种现象的自由泛滥是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另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电化教育理论不但要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要研究不恰当运用技术对教学过程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电化教育专业道德规范应该成为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领域,成为电化教育专业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以上分析说明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转变过程,所存在的差异是中国电化教育的转变阶段一般比美国教育技术的转变阶段延迟数年。

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说明电化教育的生命力来自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通过采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调整研究与实践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使电化教育既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受益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成果。信息化教育是目前电化教育的最高阶段,但不是电化教育的最终阶段。只要社会的发展没有停止,只要科技的进步还在进行,电化教育的发展就不会中断。电化教育的动态性是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第三篇:电化教育

2014年济南市电化教育参评论文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充斥在人们各个生活领域。当然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谈一下我们这一代小学学习数学的一些经历。当时读小学时,教学过程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从学习内容、形式、步骤、作业等,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我们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经常出现无精打采的时候,我们盯着老师竭力控制自己不走神。看着那块长方形的单一的黑板,试图将自己的眼力脑力全用在那里,却还是免不了分神、免不了被老师呵斥。因为无论老师长得多迷人,教学内容多有吸引力,还是感觉有些无聊,好像没有什么课能带给我们足够的兴趣让我们爱上上课。特别是有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学生理解不了,而老师只能无奈的说记住就可以了。难以理解的附加题,老师总会说理解不了就算了。这样也导致了很多同学的厌学情绪与辍学行为。

如今的教学过程与以往的大不相同,现在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第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因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后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用单纯的抽象的语言描叙一个知识点变为让你全方位的具体的了解,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备注录音,或者制作一些动画,复制几个图片都能够很快将同学们拉回数学王国中。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全面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够更直接更快捷的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加牢固深刻的掌握基础知识。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完全掌握知识点后,再做进一步练习便也水到渠成。第二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后,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放松,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进一步的实践与交流。这样做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使老师真正退回到作为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上。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第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改善了学习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引进教育领域之中,促使教育技术的内涵不断扩大。所含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引进与教育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尤其是Internet,可以把全世界的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得资源全球化。天网(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卫星数字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地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有线通讯系统)合一的网络环境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资源。

第四篇:电化教育工作计划

电化教

育工作

大 章 三 中 2012年9月

计划

电化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电教中心及各级领导的精神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设备条件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多媒体的使用为主,充分发挥现有电教软件、硬件的作用,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二、工作目标

1、加大硬件建设。完善电子备课室,添置新软件;改进校园互连网,为教育信息化教学做好准备。

2、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更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3、及时配合上级上传学校教育成果和最新教学动态,构建教育互动平台。

4、完善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使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电教记录,如教师使用多媒体记录、光盘播放使用记录等。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

5、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对多媒体应用的疑问,并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

6、进一步抓好电教常规培训,本学期以多媒体使用和上传资料等为主要内容,提高教师电教运用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手。

7、公开课要求必须上多媒体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强化校本培训

在做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校本培训的工作:

1、对老师使用电脑水平进行培训,提高老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

2、在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成立学校电脑兴趣小组,夯实基础,提高电脑及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四、加强常规工作的管理

1、“二好一确保”。订好初期的工作计划,做好电教软、硬件的整理、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教学的正常使用。

2、对电教使用情况进行周登记,提高电教使用率。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力争做到学校98 %的教师、100%的学科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2、制作学校各项统计记录、表册。

十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校本培训,培训电脑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辅导学生做好小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制作。

3、学习上传资料。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校本培训,培训如何安装电脑系统。

2、打印下发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性文章,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

3、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电教知识。

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校本培训,培训电教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

2、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展评。

3、做好“庆元旦”相关电教工作。

元月份:

1、排查电教设备的安全隐患,统计教师电教使用情况。

2、整理校电教档案、资料。

3、撰写本期电教工作总结。

第五篇:电化教育工作计划

北正街社区2011

党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北正街社区2011党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周年工作为主线,以党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一、扎实推进电教远教活动。认真落实各类主题播放和视频会议保障任务,主动发挥终端播放站点在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中心工作中的服务作用。

二、建立健全站点远程教育制度。继续建立和落实好《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培训登记制度》、《村党员干部培训登记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范地进行操作。

三、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运用。重视各站点管理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站点管理、维护及课件刻录、开发工作能力,充分运用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结合应用远教活动,进一步加强远教示范项目的开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平台开展对辖区村民党员群众的教育服务工作、发挥远教资源及设备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

四、加强对村站点检查、督促管理。将严格按照市远教办督

察标准督促各站点组织教学和管理,充分调动站点负责人、管理操作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远教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同时积极配合村站点搞好培训的服务工作,确保全年远教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五、安排学习计划积极组织观看电教片每月播放不少于4个小时,做好播放前备课、播放中有讲解、播放后有学习讨论,使整个播放收看和学习实践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六、教育内容:一是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关注政治,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政治时事。二是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帮助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与构建和谐相结合,积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穿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当中。

北正街社区2011-1-20

下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庄头镇中心学校 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为巩固与提高学校现有信息化教育水平,我校的电教工作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电教设施,深入研究电教理论,广泛开展电教活动,开学以来,我校......

    电化教育工作计划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电化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规范管理提升年”这一主线,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开展落实“教育......

    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2008年春学期电化教育工作总结电化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和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和《教育法》,抓住......

    电化教育志

    奎文区电化教育志 1994年建区伊始,奎文区电化教育教学研究随即开始。辖区内学校陆续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教育类节目。并实行了电化教学教师合格证书制度,80%的教师能够持证......

    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三年级二班谢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产生。而电化教学是电化教育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过程,是使电化教育发挥其作用的主要......

    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大 章 三 中 2012年9月 大章三中电化教育管理制度 电化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

    电化教育---《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电化教育150年前,中国人开始承受被欺侮的耻辱和痛苦,那时他们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还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主义。98年前,大清亡了,共和的道路有了起点。乡间都是......

    电化教育示范校申报材料

    张家口市电化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张北县师范路小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师范路小学现有各类专用教室29个,教学班39个,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122人,是一所花园式高标准六轨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