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物理学案
海滨中学学案备课人:王梅审核人:于海红备课时间:2011/9/7海滨中学学案备课人:王梅审核人:于海红备课时间:2011/9/7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知识。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习重点: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静电现象、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习过程:
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放电现象?你能否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放电现象,并说出属
于哪一类放电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带电导体内部有电荷的存在,那么你知道导体内部的电荷
是如何分布的吗?有尖锐部和没有尖锐部导体内部电荷分配是否相同?
3.避雷针利用什么原理来避雷的?
4.万事万物有利就有弊,静电也不例外,你能说出生活中静电的应用和防止(可
上网搜索)
课 堂 范 例:
1、下列关于避雷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避雷针避雷是中和云层中的异种电荷。
B.避雷针避雷是将云层中积聚的电荷导入大地 C.为了美观,通常把避雷针顶端设计成球形 D.避雷针安装在高大建筑物顶部,而不必接地
2、下列对静电的防止的是()
A、静电复印B、静电除尘
C、飞机采用导电橡胶做车轮D、给汽车喷漆
学以致用:如果你在户外雷雨来临时,怎样防止雷击,才能保障人身安全
1.4 电 容 器 学 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掌握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3.认识一些常用电容器;
4.结合匀强电场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
二、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影响电容的因素是教学中的重点。
三、课前预习
1、a什么是电容器?
b最早的电容器是什么?
c电容器一般有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3、什么是电容器的电容?(结合瓶子的容积进行理解)
4、电容的单位是什么?
例
一、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电容就越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电容就越大 C.电容器所带电荷增加一倍,电容就增加一倍 D.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例
二、对电容C=Q/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充电量越大,电容增加越大
B.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板所加电压成反比C.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带电量就越多
D.确定的电容器,它所带电量跟两极板的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课后练习书后P15练习
第二篇:高二物理选修18.2导学案doc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主要论点。教学难点
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习导学
1、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
J·J·汤姆孙于1904年提出来的模型,汤姆孙在发现电子后,便投入了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图18-2-1),在这个模型里,汤姆孙把原子看作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
个球内,电子像枣糕上的枣子一样嵌在球中,被正电
荷吸引着,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因此原子的整体
呈中性,汤姆孙的模型是第一个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原
子结构模型,而不是哲学思辨的产物。
2、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
验,获得了重要的发现。
(1)实验装置(如图18-
2-2所示)
(2)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
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
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向弹回。
3、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
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
外空间绕核旋转。
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
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如图18-2-3所示。
按照这个模型,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
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
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极少数α
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
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任务二合作探究
【例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例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 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增大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例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如图18-2-4所示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粒子的运动轨迹,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
【例4】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运动的α粒子轰击一片极薄的金箔,取得了惊人的发现.
(1)简述此实验的主要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到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的结构的有关结论;
(3)由此实验计算金原子核的大小,下列公式或数据为已知:点电荷的电势
kQ,k9.0109Nm2/C2,金原子序r
数为79,α粒子质量m6.641027kg,质子的质量
mp1.671027kg,α粒子的速度v1.60107m/s,电子电
量e1.61019C.
任务三达标提升
1、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模型。
2、原子是由带_______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
C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4、关于α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B.αC.α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大小
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符合下列的()
A.动能最小最小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6、卢瑟福由α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BC.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原子核旋转
7、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
αc的一些曲线,这些曲线中可能是粒子运动轨迹的是()
A.a B.b C.c D.d8、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并没有考虑电子对粒子偏转角度的影响,这是因为()
A.电子体积很小,以致α粒子碰不到它B.电子质量远比比α粒子小,所以它对α粒子运动到影响极其微小
C.α粒子使各个电子碰撞的效果相互抵消
D.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所以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外力为零
9、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存在电子
10、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
A.原子核对 粒子的万有引力B.原子核对 粒子的库仑力
C.原子核对 粒子的磁场力D.原子核对 粒子的核力
11、下列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 B.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D. 粒子散射实验中有的 粒子生了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所致
12、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荷量为e,它绕核运动的最小轨
道半径为r,求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电子所以轨道处的场强大小。
13、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测得粒子与金核19779Au对心正碰时所能达到的最近距离为2.010
1
4m,以此为依据估算金核的密度是多少?
18.2任务二:例
1、A例
2、D例
三、D
任务三:
3、CD4、AD5、AD6、AB7、BD8、B9、CD10、B11、B
ke2ke12、2
2rr
第三篇:物理高二静电场学案(学生)
高二预科讲义
第一章 静电场
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二、要点综述
1.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①摩擦起电是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硬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由于硬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②感应起电是指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例如图1-1所示,将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如图1-2所示.图1-2 图1-1
③接触带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例如,将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分开,它们平分了原来的带电量而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物体带电的各种方式不难看出,它们都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物体的另一部分.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电荷中和现象的本质都只是电荷的转移.4.物体带电的实质: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物体失去电子则带正电,得到电子则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5.电量、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C)
-19电量为1.6×10C的电荷叫元电荷,也叫基本电荷.自然界的物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课堂同步
1.电荷 电荷守恒: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 起电.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
4.元电荷: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是.-95.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 电荷,毛皮带 电荷.当橡胶棒带有2.7×10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191.6 ×10库仑的电子有 个从 移到 上.6.已知验电器带负电,把带负电的物体移近它,并用手指与验电器上的小球接触一下,然后移去带电体,这验电器将()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中性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四篇:高二物理选修3-5能量量子化教学案
高二
班
姓名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7.1
能量量子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紫外灾难”。
3.知道什么叫能量子及其含意。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能量量子化
2.难点:黑体辐射的理解
【新课教学】
1.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所以叫做热辐射。
2.如果某种物体能够________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________,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________有关。
3.普朗克假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________。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________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________,ε=________,ν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被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________
J·s。
4.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①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②热辐射的特点
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射电磁波,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当物体温度较低时(如室温),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在红外线区域),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可见光所占份额增大。
(2)黑体
①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②黑体辐射的特性: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5.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2)随着温度的升高
①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②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黑 体
一般物体
热辐射特点
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吸收及反射特点
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波长等因素有关
【课堂例题】
【例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例2】:关于对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能量值ε
B.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
C.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
D.这一假说与现实世界相矛盾,因而是错误的【例3】:红光和紫光相比
()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例4】: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的大致范围是400—700
nm、400
nm、700
nm电磁辐射的能量子的值各是多少?
【课后反馈】
1.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
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2.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3.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绿光
4.某种光的光子能量为E,这种光在某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为λ,则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
A.
B.
C.
D.
5.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表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能量子数为
()
A.
B.
C.
D.
6.2006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
m到10
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7.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为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根据热辐射理论,λm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2.90×10-3
m·K。
(1)
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7.8×10-5
m
B.9.4×10-6
m
C.1.16×10-4
m
D.9.7×10-8
m
(2)
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属于
()
A.可见光波段
B.紫外波段
C.红外波段
D.X射线波段
8.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10-3—1.6×10-3
m,相应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相应的光子能量的范围是________,“温室效应”使大气全年的平均温度升高,空气温度升高,从微观上看就是空气中分子的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数字)
9.神光“Ⅱ”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利用它可获得能量为2
400
J、波长λ为0.35
μm的紫外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为多少个?(取两位有效数字)。
10.氦—氖激光器发出波长为633
nm的激光,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
mW时,每秒发出的光子数为多少个?
第五篇:2015秋高二物理选修教学案(9)
高二物理(选修)学案(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2.理解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自主学习】
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Ω,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0mA,电流表的内阻Rg=7.5Ω,A,B为接线柱。
(1)用一条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2)调至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3)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在A、B之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写出表达式)
2.图1分别表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电路示意图。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图2的基础上画出最简单得多用电表的电路,并说明转换测量功能。
高二物理(选修)教案(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例1.某同学想用以下器材组装一只欧姆表,并比较精确地测量一只电阻的阻值(约几千欧)。
A.电流计,满偏电流为1 mA,内阻为20 Ω B.电流计,满偏电流为0.6 A,内阻为5 Ω C.电动势15 V、内阻5 Ω的直流电源 D.电动势3 V、内阻3 Ω的直流电源 E.最大阻值为5000 Ω的滑动变阻器 F.最大阻值为100 Ω的滑动变阻器
(1)以上器材应选用(填字母),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所组装的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结构图。
(2)欧姆表调零后,滑动变阻器被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为 Ω。
(3)若用此欧姆表测量电阻,发现指针指在满偏电流的三分之一处,则此电阻的阻值约 为
Ω。
(4)如果电池长期未用,导致内阻增大,电动势基本不变,且仍能正常调零,这将导致测量的结果。(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例2.图示为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g=100 Ω,调零电阻最大值R=50 kΩ,串联的定值电阻R0=50 Ω,电池电动势E=1.5 V。用它测量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30 kΩ~80 kΩ
B.3 kΩ~8 kΩ
C.300 kΩ~800 Ω
D.30 kΩ~80 Ω
例3.思考如图所示说出那些位置是电流挡、那些位置是电压挡、那些位置是欧姆挡?哪些位置的量程比较大?
课 堂 检 测(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1.如图(a)所示是一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b)图中的图
()
2.欧姆表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计的电阻为Rg,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0,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B.电路图中左侧的表笔为黑表笔 C.欧姆表表盘的最左端为欧姆“0”刻度 D.欧姆表表盘的中间刻度值为R中=r+Rg+R0
3.一个由满偏电流为3 m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欧姆表,调零后用它测量500 Ω的标准电阻时,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间,如果用它测量一个未知电阻时,指针在1 mA处,则被测电阻为
()A.1000 Ω
B.5000 Ω C.1500 Ω
D.2000 Ω
课 后 作 业(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1.欧姆表的内部构造是由一可调电阻、表头、电源串接而成的。一同学在利用欧姆表测量阻值为R=100Ω的电阻时,发现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为表盘的4/5;若测量另一阻值为Rx的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为表盘的1/5,则Rx为
()A.1000Ω
B.400Ω C.25Ω
D.1600Ω
2.使用中值电阻为25Ω(×1档)的多用电表测量两个定值电阻(阻值约为R1=20Ω和R2=30kΩ)。在下列一系列操作中,选出尽可能准确的测定各阻值并符合多用电表使用规则的各项操作,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的空白处:
A.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K”档
B.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00”档
C.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0”档
D.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档
E.转动选择开关置于“OFF”档
F.将两电表笔分别接触R1两端,读出R1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G.将两电表笔分别接触R2两端,读出R2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H.将两表笔短接,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刻度线右端的“0”刻度
所选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3.如图(a)所示为欧姆表的电路原理图,G为满偏电流Ig=200 μA的电流表,表头内阻为Rg,R0为定值电阻,Rp是调零电阻,表内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为r.图(b)是表盘的电阻刻度,B为A、C的中点,试分别确定A、B、C三点刻度的电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