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现代服务业座谈会讲话材料
发展XX现代服务业座谈会讲话材料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即是减少XX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增加大学生就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撑带动XX实体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现代服务业内涵丰富、分类广泛、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如何把握其发展一般规律、制定相关引导政策,促使其与XX制造业融合,服务XX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研究会等下大力气探讨。今天我就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XX网络经济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结合XX工商局近几年来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服务监管工作简单讲几句,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一、XX网络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XX市网络经济的发展,凭借XX五金工业的蓬勃发展,依赖于xx专业市场的兴旺,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发展至今,XX市纳税百强和规上企业积极打造网上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90%以上,自建企业独立网站60%以上。XX网商总数超过3万家,其中企业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7000余家。在XX电子商务的产业构成中,C2C网店、网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占据大部分,同时B2C商城、批发市场、行业网站也构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XX市五金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的XX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门户网站,成为广大厂
商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推广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市信息服务业登记情况:
1、电信、移动、联通信息服务基础运营商在全市设立营业厅26家,基础网络平台搭建良好。
2、全市电脑市场2家、电脑维修销售24家。
3、计算机服务业23家,软件服务业31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及分公司50家、其他企业类型4家。(由于公司制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同时相对于合伙企业还具有只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而且目前公司准入门槛已经很低,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特别是80、90后创业者的青睐,其数量在信息服务业中占绝大比重。)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2家,10万以下21家,平均资本133万,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缺乏领军带头的电子商务企业。城区48家,乡镇6家。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事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电子商务)只有8家。
4、目前XX共有物流运输公司70家,邮政快递公司17家,xx公司等国内物流快递巨头纷纷进驻XX,抢占物流市场。
二、XX网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电子商务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人才、场地短缺以及网络知识更新慢等问题。与义乌市相比,XX在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核心技术、战略布局、新商业文明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在网商数量、网购市场规模以及网络经济条件与环境等方面也大大不如。
1、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要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明确目标,科学规范的制定产业政策是重中之重,至今为止,XX市还没有制定实质性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政策,XX等地都已在几年前专门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
应对措施:一是市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针对电子商务行业,在资格认定、工商登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便利。二是建议设立网络经济专项发展资金,对注册资本排名前列的落户电子商务企业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一定数量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奖励。
2、融资渠道狭窄
电子商务企业属流通性行业,设备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同时XX市绝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时间不长但速度很快,资金缺口较大。
应对措施:一是制定政策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破解电子商务企业融资难题,助推行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信用建设,对信用优异的企业金融机构要授予更多的信用贷款额度。
3、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以电子商务为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人才聚集型、产业密集型的行业,目前XX自发性的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人才,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从事网络经营或电子商务的高端人才紧缺。二是复合型人才稀缺,目前XX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中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掌握外语,又熟悉和掌握经营管理人才。
应对措施:一是应当加大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力
度,开展和国内各大电子商务科研机构及应用企业的合作,探索配套XX工业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二是加大对XX职技校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兼备的电子商务、市场贸易及物流运作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电子商务培训、普及、宣传,对市场经营者及企业负责人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知识培训。
4、经营场地受限
XX市网店绝大部分从租用民房起步,中国科技五金城、高镇商业区做淘宝最为集中,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经营场所,由此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应对措施:建立集网络商品包装、电子商务营销、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大型仓储、快递和网络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网络经济产业园区或者网络经济楼宇,积极发挥产业汇聚的优势。
5、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
要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公安、工商、税务、文化、信息化、通信管理等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规范。发挥抓紧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相关机构的管理,加大对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6、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着手推进网络“亮照”工程,逐步建立完善支撑网络经济发展的信用体系、安全支付转账体系。加强工商等政府部门对网络企业的规范、引导和监管,加快成立XX市网商协会,发挥网络经济经营主体的自律作用。尝试通过第三方中立机构,对网络经济企业(网站)进行交易诚信度评估,对交易诚信度高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推介力度,对交易诚信度低的企业发出警示,并对影响行业信誉的网络企业逐步建立退出机制。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三篇:现代服务业发展座谈会房产局代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现实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发展服务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努力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正值我市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之际,市政府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座谈会,这不仅是对我部门
工作的促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发展。根据会议安排,就自己熟悉的房地产领域,结合当前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将我局推进房地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以来房地产业发展总体回顾
(一)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开发销售逐年递增。“十一五”以来,市主城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十一五”之初的52家发展到目前的118家,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完成197.88亿元,其中总投资额达50.94亿元,与“十一五”开局之年同期比上升139.08%;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为1491.87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建设面积为378.96万平方米,与同期比上升75.2%;累计批准预售商品房911.56万平方米,其中批准预售面积169.72万平方米,与同期比上升102.2%。
(二)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物业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我市物业服务水平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服务产业。“十一五”以来,全市物业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初具规模,居民物业管理意识普遍增强,业主自主管理机制和物业服务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自以来,物业管理面积由779.32万平方米提高到1576.97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由62%提高到76%,备案的物业服务企业由最初的31家到目前108家。我市的物业管理从摸索试点到稳步发展,特别是《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和《关于加快培育物业公司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对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物业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目前,物业管理已被广大市民普遍接受,买房看物业已成为购房者首选的重要条件,物业管理的不断加强,为小区业主创造了整洁、有序、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也为业主创建文明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供应结构逐步优化
为促进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众的住房需求。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6990套、建筑面积600.94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住房12145套、6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5777套、26.6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609套、61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762套、10.85万平方米,分配入住1522套、9.25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3.5万户、407万平方米;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500户、2.79万平方米;改造煤矿棚户区6719户、40.3万平方米;改造林业棚户区3255户、19万平方米。,完成全市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28908套,其中廉租住房8155套,公共租赁住房2518套,经济适用住房97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000户,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3901户,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864户,垦区危房改造500户,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000户。
(四)房地产中介服务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主城区及新城区共成交二手房218.03万平方米,与十一五同期比增长了45%,全市主城区及新城区共二手房交易量达48.54万平方米,与“十一五”开局之年同期比增长了26.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群众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批量的二手房推向市场,我市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市现有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12家,其中评估机构4家、中介服务企业8家。为进一步规范销售环节,提高销售人员水平,我市每两年举办一期全国销售人员岗位培训班,共培训持有全国销售人员上岗证书的销售人员409人,保障了我市商品房销售环节的规范化发展。
二、十一五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持续优化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环境
“十一五”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促进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实施方案》、《市建筑市场主体及职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物业服务费监管制度》、《物业项目接管保证金制度》、《市新建住宅项目物业用房社区用房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第四篇: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许多地区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诸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五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