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兴庆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战略目标和打造沿黄城市群最具活力城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城市中心区集聚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兴庆区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银川市加大了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邮电通讯等服务业方面的建设力度,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6年,兴庆区服务业的增加值达85.07亿元(房地产业除外),同比增长13.2%,占GDP的比重达到66.9%,占银川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4.1%,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单位和私营业主达3万余户,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兴庆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质量效益稳步推进
当前,我区服务业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规模档次提升的同时,旅游业、物流配送、大型购物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集聚效益日益明显。以新华街、步行街为中心的集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按照新建与整合、专业化与规模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丽景街市场带初具规模,目前,建成或在建的大型专业市场12个,年交易额达36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完成了黄沙古渡、兵沟汉墓等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沿银横路两侧的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已改造和新建“农家乐”12家,2006年,共接待区内外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000余万元。
(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型行业快速崛起
批发零售餐饮业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不断升级,餐饮业持续火爆,2006年,兴庆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4已元,同比增长14%,占银川市的72%。房地产业稳步发展。购买房屋已成居民消费热点,2006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8.27亿元。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品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已初具规模。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金融部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保险业对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不断增加。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会计、律师、咨询、广告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咨询队伍,已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比重失衡。当前,兴庆区服务业中,传统的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仍占80%左右的比重。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偏低,特别是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
(二)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兴庆区除商业、餐饮业、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中其他众多行业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准入的障碍比较严重,如金融、保险、电讯、文教以及信息媒体等领域,基本上都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状态,从而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不高。我区现代服务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大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方式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新兴行业则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不规范服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阻碍了现代服务业更好的有序协调发展。
(四)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数量少,依附度高、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同时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我区服务业的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
(五)配套服务滞后。近年来,兴庆区通过加快丽景市场带建设的步伐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又利用物流市场带超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来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由于一些市场处于建“场”育“市 ”阶段,而在市场周边分散的小经营户又很多,这些小经营户存在着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阻碍着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品牌形成。同时,市场带的电网、管网、公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市场带的建设步伐,也大大制约着一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如宁夏日用百货副食品批发市场、西北农资城、龙盘家私城和国际汽车城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兴庆区区位优势,根据银川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围绕“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以“一圈两带三区”为重点,依托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特色旅游、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力争用四至五年的时间,把兴庆区建成宁夏乃至周边重要的商贸中心,富有活力的物流基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基地,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到2010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5%以上。
(一)以新华商业圈为中心,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 突出现代商贸业的主导地位,打造“购物在兴庆”品牌。发挥新华商业圈商业基础设施完善,购物环境优美,具备发展大市场、形成大流通的条件,着力引导新华街中心商业区优化经营结构,调整业态布局,提升经营层次,不断增强兴庆区作为城市商贸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进驻新华商业圈,扩大经营范围,弥补银川市高档商品消费市场的不足。重点培育发展以新华东街、鼓楼南步行街为主的现代商品购物网络和以商城、东方商城及温州商城为主的小百货商品批发、零售网络。
(二)以市场带建设为轴心,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目前,丽景物流市场带已建成西部机电市场、西北农资城一期等7个市场项目,共完成投资7亿多元,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兴庆区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把物流市场带做大做强,更快的促进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在做好已建成市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恒诺装饰家居城、长城五金机电城等续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同时做好药材批发市场、医疗器械、汽车配件、五金电子、穆斯林用品、花卉等专业市场的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搞好东环果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尽快完善市场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千方百计聚集市场带人气、商气。通过市场带的建设,带动金融、中介服务、广告、餐饮娱乐、旅游、信息、文化和现代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到2011年,市场带商品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万个。
(三)以特色旅游为抓手,强力推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精心培育黄河东线生态旅游带。依托沿黄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边塞文化,做好黄河大漠文章,开发黄河水上漂流、沙漠探险、生态观光、时尚运动旅游等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河东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建设横城古渡口、通贵渡口等航运码头和浮桥,不断完善黄沙古渡旅游区、兵沟汉墓旅游区、鸣翠湖旅游区和金水园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黄河东线旅游带的整体竞争力。
着力打造东部休闲旅游观光带。依托银横路沿线设施农业、鱼塘、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开发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重点培育5-6个具有民俗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精品项目,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观光娱乐,实现东部银横路一线游和河东旅游项目的有效结合,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稳步发展。
不断完善市区旅游功能。进一步突出兴庆区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突出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文物仿制等产品的开发,健全以南门广场、光明广场、西塔博物馆周边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网络。按照银川市城市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回族商业街、清真食品一条街和有回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年内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2011年实现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
(四)多业并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金融业服务:充分发挥兴庆区金融行业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产业。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兴庆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施“信用区”工程,加快诚信兴庆建设,为金融业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2、信息中介服务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化、集团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城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到2011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
3、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在兴庆科技园建设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兴庆科技园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施蔬菜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设施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科技服务平台,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获得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科技进步奖,对兴庆区经济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分别给予重奖。
4、楼宇经济:积极发展楼宇经济、集团经济和总部经济。制定鼓励和扶植政策,引导开发商搞好楼宇的市场定位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商务设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入驻企业的档次和知名度。
5、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创办服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带动社区商业的全面发展。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新建社区商业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把社区创业就业与发展社区经济有机结合。
四、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成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研究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各类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大小并进的原则,邀请银川市有关部门指导兴庆区尽快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适应长远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进一步规范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外包服务、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力争用4-5年的时间,使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6-10年内形成3-5个特色鲜明、后劲十足的新兴服务产业群。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职能到位、法制健全和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法规条例和收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服务业,逐步完善面向社会、企业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并促进各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行,使之更好地发挥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方面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整体发展。设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等给予适当贴息或补助。设立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以及相关品牌进行奖励。同时,请自治区和银川市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适当减税、税收返还、土地划拨、提供无息贷款、帮助融资等形式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价格扶持政策,优化我区水价、气价、电价结构,逐步缩小服务业与一般工业水价、气价、电价的差价,推进价格并轨。
(五)加快开放步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招商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招商与市场机制招商并用,发展中介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兴庆区创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培育国际品牌。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兴庆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重点项目,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实行专项管理,并给与政策扶持。
(六)强化智力支撑,提高服务能力。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的新机制。努力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岗位实践、市场锻炼等形式,培养经济建设、城市管理、金融管理及高中级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为区域内各类型、各种性质的企业聚集一批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兴庆区发展。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三篇: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许多地区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诸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五篇: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到2007年,现代服务业地方财政收入要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40%左右,成为本区支柱产业的龙头、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撑点。”这是静安区日前出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核心内容之一。静安区这个地域面积仅7.6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新一轮的发展思路依然锁定现代服务业大区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静安区确立了“做足优势产业,做强边缘产业,做大潜力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用几年时间,把专业服务业、房地产经营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咨询业、时尚文化娱乐业这5大特色产业打造为静安区的“王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专业服务业是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它涵盖广告、会计、设计、律师等领域。今年1-9月份,静安区专业服务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规模已达3.3亿元。目前,智威汤逊、毕马威、现代设计、国浩等核心企业已在静安区落户,静安区广告业年经营额如今已达全市第一;房地产经营业主要包括房产经营出租、房地产管理和经纪服务。今年1-9月份,静安区房地产经营服务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规模近1.3亿元。据预测,未来5年,静安区乃至全市房地产开发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不动产经营和交易的发展空间仍将为这个行业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和产品维护、培训等应用服务。目前,入驻静安的一批信息服务业企业在电信增值业务开发、系统集成、财务软件研制等领域已经具备了明显优势。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政府产业布局规划,银行、保险、证券的主流业务特别是外向服务、国际业务部分很难进入静安,因此,该区果断选择大力发展金融边缘行业的战略。目前,包括证券、保险以及财务投资、租赁融资等在内的投资咨询业,已经纳入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文化娱乐时尚业被静安区认为是“潜力产业”,它主要包括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身、时尚休闲等社会服务,随着以南京西路为轴心的商业商务楼宇体量倍增,大规模国际时尚品牌纷至沓来。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静安区正在加紧实施载体扩容。今后5年,南京西路沿线还将再兴建总量达200万平方米的高档商业商务楼宇。高品质、大规模、配套设施齐备的高档商务楼宇群落,将使这一地区成为集国际性商务活动、高品位商业购物、时尚生活消费、精致城市景观于一体的上海标志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