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禹州市颍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情况汇报
禹州市颍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设标立界工程情况汇报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我市颍河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二级保护区。该工程大致分为勘察测绘和设标立界两个步骤。
(一)勘察测绘。1.对河道的防洪标准进行设定;2.以防洪标准为依据,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测量出水域的宽度和水域两侧50米的陆域及50米的陆域之外1000米的陆域;3.埋设界桩。本次测量共需对214.3公里的水涯线和642.9公里的陆域边线进行测定,需要埋设界桩4440个,需要资金310.02万元。
(二)设标立界: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共需制作和埋设各类标牌1292个,需要资金232.58万元。
二、项目招标情况
一级保护区建设共分四个标段,一、二标段为勘察设计标段,投资101.94万元,中标单位为黄河水文勘察局。主要任务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出颍河、沙陀河、犊水河三条河道岸线、水涯线、保护线,出带状地形、地势图,并埋设水涯线界桩。三标段为设标立界标段,投资88.54万 1
元,中标单位为河南省裕隆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埋设宣传牌58个、警示牌50个、界碑80个、界桩790个(界桩每100米一个,界碑每1000米一个)。四标段为隔离护砌标段,投资39.94万元,中标单位为河南世通建设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护砌河道140米,设置隔离网1700米。目前,该工程已竣工验收,竣工决算资料已上报,待评审。
三、项目征地拆迁情况
该工程涉及青苗补偿费27000元,永久占地及地上附着物51150元,房屋拆迁10000元。
四、项目重大设计变更情况
依据实际情况,对工程护坡优化:大坝上游原设计为1:2M7.5浆砌石护坡砌筑并勾缝优化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砌筑并勾缝,每10米分一道缝,缝内放二毡三油,浆砌石墙设直径10cmPVC排水孔,孔内填无砂混凝土,墙背排水孔用土工布包裹,顺水流方向间距2米,梅花形布置。
五、项目监理情况
本工程监理为许昌建设工程管理项目有限公司。
六、项目合同履约情况
如期完工。
七、项目质量安全情况
合格
八、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九、项目交竣工验收信息
第二篇:商丘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商丘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的、位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黄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第三条 梁园区政府、民权县政府分别对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负责,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细则,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第四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决杜绝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预防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条 市政府实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民权县政府、梁园区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损害饮用水源地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二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保护
第七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黄河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库全部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取水口一侧距岸边200米的陆域;总干渠、商丘总干渠、东分干渠、沉砂条渠、民商干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黄河取水口一级保护区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库一级保护区外距岸边2000米的陆域;总干渠、商丘总干渠、东分干渠、沉砂条渠、民商干渠两侧1000米的陆域。
第八条 市政府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和损害。
第九条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水质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时,环境保护部门
要立即启动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并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消除污染。
第十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设置一切排污口,已有的污水排放口由当地县级政府限期拆除。
(二)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除草剂,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
(三)禁止一切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四)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五)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当地县级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二)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活动,现有种植、放养畜禽活动必须取缔。
(三)禁止一切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活动。
现有的养殖项目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逾期未搬迁或关闭的,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关闭。
(四)禁止投饵、投药及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等活动。
(五)禁止堆肥、堆放秸秆、建设简易厕所等污染水体的活动。
(六)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十二条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一切工业项目。
(二)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餐饮、旅游等建设项目,现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关闭。
(三)禁止建设规模以上的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现有规模以上的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项目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逾期未搬迁或关闭的,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取缔。
第十三条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利用渗坑、渗井以及其他不正当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十四条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
污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 强化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水生植物、动物的生长。饮用水水源地当地县级政府和有管理权限的水利部门要定期开展水库环境整治,及时疏通河道,清挖淤泥,清理水生植物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有机物质。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制度和监测制度,全面掌控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环境质量监测、供水管理、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定期互通水质监测情况,共享信息,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第十七条 环保部门要制定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政府批准实施。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危及供水安全时,及时发出公告,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对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和当地居民,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 市政府实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开发、建设,研究、协调、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统一
监督管理,负责水源保护区划分、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监管,监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贯彻落实。
第二十一条 城乡规划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农民建房除外)前应征求水利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在确保饮用水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条 环卫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水源保护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四条 林业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划定水源涵养林保护区;负责指导、监督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门负责汇水区范围内的农业开发利用项目、种植业项目的面源污染控制和监管工作;负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业的规范许可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畜牧部门负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卫生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防止和控制因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引起的疾
病发生和蔓延。
第二十八条 公安、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剧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使用、储存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发改、财政、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项目规划布局,安排饮用水源保护资金和落实各项政策。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环保 治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军分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30日印发
第三篇:饮用水源地保护调研的汇报
关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汇报
市人民政府(20年6月19日)
按照省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调研要求,现将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重要工作。我市境内三水交汇,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尤为重要。为此,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狠抓关键,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为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环保、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班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同时,市环保、建设、农林、水务、卫生等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水法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等多种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努力将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 和千家万户。环保、水务、卫生等部门将《水污染防治法》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印成资料、汇编成册,向公众发放,向企业赠送。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一方发展、保一方净土”的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群众“珍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日常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日益成为了社会共识。
2、坚持科学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划是先导、是龙头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导,依科学规划建设。一是编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要求,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委托扬州大学编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文本的初步审查,近期将提交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二是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008年,我市制定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共划定五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即归江河道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高水河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干流三江营饮用水源保护区、里运河邵伯饮用水源保护区、三阳河樊川饮用水源保护区。并投资4万余元,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水源保护标志牌,明确保护范围。三是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2008年,我市编制了《市城市供水事故应急预案》,并于当年9月2日正式实施,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积极做好物资、设备等各项应急工作。建 2 立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水源水质动态监测和水情变化监测,完善水质水量信息通报制度和突发性水源水质事件报告制度,形成水源地预警机制,避免水源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近期以城区地下水和与扬州水公司连网作为应急水源,在头道桥处实现与扬州区域供水管网(DN400管道)的互联互通,互为备用水源;远期实施扬州第五水厂转供水工程并作为备用水源,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论证。
3、强化综合整治,提升监管水平。坚持以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功能区保护为重点,不断提升水环境保护水平。一是健全责任体系。相继出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分解》、《饮用水安全保护规划》、《河道巡查和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努力做到依法整治,规范执法。二是突出整治重点。我市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中,除个别保护区内尚存部分历史遗留的船厂、码头等建设项目,其他水源保护区状况良好。根据水源地保护规划要求,我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对芒稻河水源重点保护区沿线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开展调查和整治,2007年,全部拆除了沿线船厂、码头江堤以外的厕所、食堂等设施,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办法,目前正在对二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的3家船厂、6家码头实施搬迁。三是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行为的查处力度,3 2008年强制拆除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建乐造船厂,取缔了2家砂石经营码头,查处了一起违法围滩造地工程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共查处违法建设10多起,拆除各类房屋37 间计577.25平方米,恢复湿地9260平方米。
4、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治污平台。坚持着眼长远、统筹发展,整合包装资源,积极上争项目,一批重点治污工程相继实施。一是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竣工投运。我市截污导流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点治污项目之一,设计排水规模为8万吨/天,设计流量为0.46秒立米,工程起点为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管道,终点在长江主江堤外窦桥港。工程总造价8125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2007年12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投运。二是污水处理工程逐步配套完善。以江苏天雨清源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工程为重点,加快工程进度和配套管网建设。2008年,市区规划的五个泵站已有四个投入正常运行,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已占建成区面积90%。沿江污水处理厂日进水已达2000吨左右,新增城镇污水处理量近609万吨。三是垃圾填埋场迁建使用。一期投资1亿元的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06年8月启用,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310吨。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原垃圾填埋场搬迁,并进行了生态修复,规划建设植物园。目前一期工程已结束。
5、加大节能减排,强化源头控制。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加大减排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一是深化重 4 点工业污染源防治。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推进深度治理工程,2008年以来,完成了诚德钢管等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项目减排,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7%。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监督管理。突出抓好全市7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对24家重点企业安装了COD在线监测仪,推进自动监控和治污权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提高稳定达标排放率,全市工业污染源监察系数达到1.8。三是加强危废规范管理。对6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和4家危险废物年产生量超过50吨的单位,以及一些危险废物不规范处置的单位开展危废专项督查。至2008年底,全市医疗行业医疗废物均得到了规范处置。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两年共关闭小化工企业102家,提前超额完成省、扬州市下达的任务。提高新建项目审批门槛,先后否决了夹江水上餐厅等25个污染重、选址不当的项目。2008年,经国家环保部核查,我市完成COD减排量1060.58吨,超额完成计划。
6、强化生态创建,推进城乡统筹。以生态市创建为龙头,改善城乡环境,推进统筹发展。一是开展多层次生态创建。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根据生态市行动计划安排,稳步开展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城乡创建工作。2008年,邵伯、小纪两镇获国家环境优美镇命名,真武、大桥两镇通过省级考核。今年丁伙、武坚、樊川、宜陵四镇创建工 5 作正在推进之中。二是推进源头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组织农林、水务等部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芒稻河沿岸整治和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以及生态廊道及废弃地植被恢复共3大类15项工程建设,目前,农业面源、生态林网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三是严格生态廊道环境管理。加强对长江岸线、夹江岸线、新通扬运河两岸、三阳河两岸风光带的生态保育管理,未审批一个与饮用水源送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四是大力实施城乡河道整治工程。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大力开展“碧水之村”创建工作,几年来,全市共疏浚河道863条、河塘2800多个,今年将创成省级农村河道疏浚达标市。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城市污染河道整治,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通扬运河生态广场进行工程驳岸和景观绿化,整治灰粪港城区段、文明河、小引江河等,城乡河道水质大为改观。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饮用水源保护力度亟需加强。全市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源16个,其中6家是地表水水源,区域供水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区二水厂一级保护区内船厂、码头搬迁工作虽已启动,但进展还不快;部分水厂取水口存在不同程度环境安全隐患。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速。对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要有80%的镇创成国家环境优美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由于集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影响我市“十一五”后期COD减排的重要因素。
3、部分污染严重的河流亟待综合整治。农村少数河道水质较差,呈有机型污染,处于劣五类水体,局部环境形势仍较为严峻。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1、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整合部门综合执法资源,遏制无序开发,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违法建设项目。对于未经审批,擅自新上的项目,坚决予以制止查处,责令关停搬迁。加快实施区域供水,规范镇村级水厂管理,消除饮用水源安全隐患,解决广大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归江河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船厂、码头搬迁,并做到搬迁与江滩湿地恢复同步进行,增强水源地自净功能。
2、开展水环境治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启动城区饮用水源地安装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工作,实现水质的动态监控与自动预警。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企业的排污行为,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对已设置的排污口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闭口调向,直至全部封闭。加强沿河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以及生活污染源的环境监管,逐步消除市域内河流劣五类水体,使 7 辖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沿江污水截污管网建设,确保各类污水收集处理到位,对城区尚未进入污水截流管网的地段,争取今年全部进网。规划在安大线宜陵段启动市第二垃圾处理场建设,日处理垃圾达150~200吨。全面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从根本上消除生活污染。启动实施原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二期、通扬运河整治二期等整治工程,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4、开展生态型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有条件的村试点开展简易化、成本低、生态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解决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的污水处理滞后的问题。
5、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将水源地保护项目优先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动员受益镇、村共同投资,专项用于水源地造林绿化、拦蓄补源、清淤护坡等工程建设,有效涵养和改善水源地环境。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船厂、码头搬迁补偿资金缺口较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我市的归江河道沿线企业搬迁列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补偿项目,以加快推进企业搬迁进程,维护水源地河湖健康,确保饮用水安全。
以上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安排部署和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计划,带领水务、林业、河长办等部门在在全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河长制工作推行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区有水库2个,其中花鱼水库为者海镇部分群众饮用水源地、毛家村水库为会泽县城饮用水源地。全乡有主河道2条,其中迤扯河全长19公里,从花鱼水库流入毛家村水库,途经闸塘、凤凰等9个行政村;发落河全长3千米,从华竹、发落村流入毛家村水库。有村级河流沙沟48条,安装河长制公示牌9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三大体系”,建立健全管护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按照工作要求,全乡共设立乡级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1名、河长11名,设村级河长39名。乡级河长充分发挥总督导、总调度作用,各级河长定期赴责任河(湖)巡河,巡河情况及时上报河长办。2019年以来,乡级共巡河200次,村级共巡河1420次,整改问题11个(起)。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河长会议、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等制度,形成乡党委政府负责、乡河长办牵头、各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2019年以来,通过落实提示单、交办单、督办单“三单”制度,印发提示单16份、交办单20份、各类通报20次,有效提示乡村级河长跟踪、处置河湖事宜,有力促进河长制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完善责任体系。制定出台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时编制乡村级一河一策,印发河长制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环保、农业、村建、水务、林业、交通、教育、卫生、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2019年来,全乡开展河长制全面督查2次、专项督查4次、暗访6次,形成问题清单,交办相关村委会和部门。
(二)落实“四大任务”,逐步改善河湖环境
一是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张贴宣传海报18份,刷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发放宣传单550余份、宣传手册160余份,开展水域岸线整治12次,组织废物排查12次、“清四乱”60余次、沿河岸线整治10千米、拆除生态违法建设2处,同时充分利用河长巡查排查等手段,摸排水域岸线方面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集中力量整治违规违法行为。
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围绕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抓好入河排水口监管,乡级总河长主持召开专题会和现场调度会5次,部署整治工作,全力开展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种植,狠抓群众生活用水直排整治,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全乡共建设垃圾处理厂2个、污水处理场1个,共关闭铅锌矿选厂1个、铜矿选厂1个、烧砖厂1个,现全乡无规模养殖场、无工矿企业和规模采石采砂场。
三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设置饮用水源地警示防护设施,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充分调动村级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人员全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杜绝污染物排入河流、沟渠。
四是推进水生态修复。开展河道沿岸绿化造林15千米,主要交通道路绿化植树30千米,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植树造林1000亩,治理河流沙沟3.8千米。投资30余万元开展清河行动20次,清理淤泥8.3万立方米,河道垃圾8立方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关系处理难。XX镇地处花鱼水库、毛家村水库水源保护地,辖区内工贸企业、加工业、养殖业等落地建设难,严重影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保护与整治经费争取难。XX镇全乡辖区均为水源地保护地,在河长制和水源地保护工作中,乡财力短缺,无法支付乡村组三级的保护、整治等工程建设支出。
(三)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整治难。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广大群众使用的农药、化肥、地膜等均为污染物,污染整治工作收效不明显。
四、几点建议
(一)希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把水源地生态补偿项目和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希望在村组设立河长制工作公益岗位,确保有人管护、有钱管护。
(三)希望给予一定的“河长制”工作经费,用于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突出问题整治及技术服务等。
2019年10月27日
第五篇:通榆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实施方案(上传百度)
通榆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
整治督查方案
为了消除通榆河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改善全县水源保护区水源质量,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根据县委主要领导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主要领导的相关要求,消除饮用水源污染隐患,确保全县饮用水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通榆河水源保护工作,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通榆河水环境质量,确保辖区内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作任务
1、加强对码头、水上货运船只和危化品运输船、加油船、加油点的日常管理,防止危化品、生活垃圾、类便、机油、扬尘对河水造成污染。
2、确保取水口上下游保护区的安全,加强水源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预警,建立水源水质检验信息互通机制。
3、自来水厂加强取水检测和改进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
4、加快通榆河沿线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跨河桥梁雨污分离,建立港池驳岸公厕,配备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
5、推进堤防工程,禁止河堤非法耕种,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依法保护河堤,防止沿河面源污染。
6、加强专门队伍建设,加快第二水源建设步伐。
四、责任分工
1、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门班子负责督查方案的拟定和实施、新闻报道、情况公开等工作。
2、县人大办负责督查的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方法步骤
这次督查,为期3个月,到9月底结束。围绕6方面工作任务,采用随机抽查、实地察看、走访座谈、专项了解等,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讨论,现场交办,限期完成。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到人大说明情况,对反复交办无果的单位适当启动问责。1、7月初至7月中旬,制定督查实施方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确定,会后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实施。2、7月底至8月上旬,督查组分赴通榆河沿线、取水口、监测站、自来水厂进行现场检查,对突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专门材料,向县政府反馈,并请政府做好分解落实。3、8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政府落实的基础上,督查组每周都要分赴环保局、水务局、农委、住建局、卫生局、交通局、海事处、商务局及相关镇区,督查办理进度,了解存在问题,根据进度情况召开会办会,必要时请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参加,听取县政府的专项工作汇报。3、9月下旬,召开督查小组会议,对督查成果进行评估,形成专题汇报材料,提交主任会议讨论。
六、几点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县政府要把这次督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强化宣传教育。通榆河沿线镇、区要以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督查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学习、宣传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全社会饮用水水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2、注重督查实效。县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依法、客观、公正、高效地开展好督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积极配合好督查工作,切实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县有效实施。
3、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本项工作督查的效果,请政府分管领导参与和支持,县人大常委会督查小组由朱德熙副主任牵头,成员胡光明、吴明、吴兵、王涛、王军、杨阳组成,负责日常调研和督查,各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