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5篇

时间:2019-05-14 11: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

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1977年国内猪牛羊存栏总数分别只有29177.7万头、7039.8万头和16135.7万头,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9公斤。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已经达到46996万头,较1978年的30129万头增长了56%。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8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58.8公斤左右(截至2010年),而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在12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100公斤以上。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中国农村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

在养殖业方面——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2.2 环境污染严重

(1)大量粪尿处理不当;

(2)畜禽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

2.3 饲料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人畜争粮。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1)抗生素

(2)化学合成药物

(3)饲料添加剂

(4)兽药

(5)重金属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达到50%以上。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国牧区草原确权基本完成,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8亿亩,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原累计保留面积达到4.5亿亩,全国40%可利用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天然草原超载过牧总体得到缓解,牲畜超载率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千克。在品种培育、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养殖、草原保护建设、重大疫病防控、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六大体系”战略建设的同时,将实施5大重点工程: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启动实施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工程。

畜禽良种工程。重点支持畜禽原种场、种公畜站、西部地区扩繁场和精液配送站建设,扶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畜禽新品种(系)选育,建设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着力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重点进行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饲料安全检测和饲料安全监督执法等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监督执法三位一体、部省市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区域级和省市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生鲜乳质量检验监督站,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检验检测设施设备。

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继续实施秸秆养畜项目,推动实施百万亩苜蓿生产工程,支持建设饼粕、糟渣、糠麸等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和草产品优质化加工处理示范基地,为饲料工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建设主要畜禽品种的饲料生物学效价评价基地,提供测料配方服务,推广精准饲养技术。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推进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12.39,0.52,4.38%)水源涵养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地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201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一是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二是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四是以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五是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美国农牧业资源特点是地多人少,就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美国金融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短缺,价格高,就扬长避短地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机械化畜牧业。

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农民少(农民仅占人口的2%),美国没有农村问题,也不存在农民问题,仅是单一的农业问题,又拥有全球市场资源。根据这样的国家优势,美国形成了以大型规模化、高度专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影响巨大。在我国现代肉鸡产业模式中,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大而全垂直一体化、“公司+农户”合同化养殖发展模式,都是泰国正大将“美国模式”引入后推广的。

我国的现代养猪业也是美国模式,品种组合是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料工业配方是“玉米+豆粕+添加剂”。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已暴露出许多美国模式的后遗症。如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公司+农户”导致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加工企业凭借强势地位,压低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农户利益受到损害;“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料工业模式,造成我国猪禽饲养业对玉米大豆高度依赖;工厂化高密度饲养方式,导致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

美国畜牧业在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我们需要学先进、赶先进。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美国经验,也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美国模式。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多,土地资源短缺,无法搞土地密集型农牧业。我国农村金融短缺,也无法搞资本密集型农牧业。根据比较优势,只能扬长避短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只能从国情现实出发,选择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我国地域多样、气候多样、地貌多样、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各省、各地市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甚至县与县之间也差异显著。缺乏同质化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不适合搞美国模式的专业化。应该根据多样化的资源特征,走中国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兼业化的路子。

我国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体制。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稳定协调地形成一体化运作,频繁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畜产品价格关系着城乡工农两大群体的利益分配,短缺时价高影响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过剩时价跌则伤害农民的利益。大起大落既损害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伤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政府要参与监管,不可大撒手。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要结合起来,双手并用、两手都硬;盈利性的商业组织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要共同努力,实行两条腿走路,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我国畜牧业追求大型规模化的误区

美国模式以大型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美国的奶牛业、肉牛业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鸡业、蛋鸡业也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猪业还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以规模化为核心,构成了规模化、企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等特征,几乎成了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主导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维。

受美国模式的影响,我国畜牧业片面突出规模化,达到了不顾国情的极端程度。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在畜牧业领域,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传统落后需要淘汰的,极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1)在养殖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饲养奶牛追求纯种和追求高单产的目标导向,导致农户种养分离。奶牛养殖户在饲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奶牛饲养成本上升、牛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陷入无利亏损的困境。大型规模化养奶牛,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要花钱雇佣。提高了交易成本,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

我国的奶牛业片面地追求规模化,这种违背国情、贪大求洋的规模化,将中国奶牛业引入误区。造成奶牛业种养分离,不仅饲养成本高,还造成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治污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业,不仅是规模化的,还是种养结合的。规模化是外表是形式,种养结合是实质是真经。遗憾的是,我们生搬硬套地学了人家的外表和形式,没有学到真经。由于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的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大量提供土地给奶牛户,用来大面积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大规模养殖奶牛提供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料资源。美国尽管资金实力雄厚,也并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排污设施,从事运行费用高的设施化治污。而是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农田消化养殖业的污物,变废为宝资源化地解决养殖业污染。

我国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土地集中流转又受到制约。农户大规模养奶牛,无法实现种养结合。养牛户实行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自家土地(包括草地、林地、荒地)能提供多少饲草和饲料,就养多少牛。土地规模小,就相应降低饲养规模。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放弃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实行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养牛户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2)在种植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人多地少,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种养环节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如采取股份制企业化形式,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土地入了股,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集体化法人财产,农民不能再支配。在市场化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一旦企业破产解散,土地等资产要用于处理债权债务,不能再还原给农民,等于让农民失地。农民入股后成为股东,股东要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作为自然人,农民没有权力支配资产,也不能直接行使管理权,只能坐等分红,或给股份制企业打工,导致农户自主权丧失。

(3)在整个产业链追求大而全规模化的弊端

“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产后销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垂直一体化、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

2、中国特色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微观经营主体是农户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二、几年后,郑州市民可以喝到更优质的奶品。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沿黄绿色奶业示范带”要求,信息来源: 农民养殖网(http://

第三篇:2011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05-03 13:31:57 作者:haoniu 来源:淘牛网 浏览次数:589 网友评论 0 条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在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尹成杰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尹成杰强调,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第四篇: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人经营,既是牧场主又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多数受过农业学校教育或相应专业培训,业务管理能力很强,在饲草生产、家畜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技能。加拿大对畜牧人才的培养,除了通过高等专业院校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各地的培训中心(股份企业)培养。如ILMS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合作企业(由专家学者控股),在全国设有4个培训分中心,开展工作18年,已为全世界80多个国家提供合作培训业务,培训项目包括牛、猪、羊、禽的饲养管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疫病防治等许多方面。

5.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拿大有世界上最好的农业和畜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其科研机构有互相密切配合的网络,它包括联邦农业部、各省农业厅、农业大专院校和工业企业。农业部下属的科研局是部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构。它有6个直属研究所,在全国有52个研究机构,在各地还有研究站。联邦一级的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省级和大专院校、企业的科研则偏重于应用研究。在农业科研的投入方面,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农业科研强度(ARI,即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之比)一直大于2%。

在加拿大联邦一级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第1位,约占28%,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同样,在畜牧业中,生产—科研—教学的三者紧密结合,保证了加拿大畜牧业高科技的含量,加拿大畜牧科研项目一般都由农业院校教授、学者主持。如ELO-VA牧草研究中心、CGL家畜改良中心均由贵尔夫农业大学(该校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农业大学)教授主持。研究项目首先从生产(农牧场)单位提出,由农场主(或协会)、联邦或省政府管理部门、农业院校三者通过网络信息共同研究确定课题项目,由农业部资助(1999年科研费用达3500万加元)最后由农业院校相应的研究中心具体招收研究生(或博士生)进行专题研究。如CGL家畜改良中心有20多名教授、有在校研究生103名,其中研究家畜育种的研究生就有23名。这样三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保证课题研究结果很快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放畜牧业发展取举世瞩目畜牧业产规模断扩畜产品总量幅增加畜产品质量断提高特别近些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畜牧业呈现加快发展势畜牧业产式发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34%畜牧业发展快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农民收入40%畜牧业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许畜牧业已经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源批畜牧业优秀品牌断涌现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作积极贡献。

当前畜牧业发展特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些存着畜牧业投入足、畜牧业产畜产品加工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确定性素依存、饲养环境产条件相落、重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建设现代畜牧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重要任务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品牌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效途径特别畜产品安全面临着更范围、更深层挑战情况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责任应畜牧业产面临挑战、维护消费者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力举措要畜牧业品牌建设作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重要内容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通发挥优秀品牌示范带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途径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产结构进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产总产值比重超30%畜牧业已经我农业农村经济力增点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重要来源。

联合粮农组织2009公布统计资料:我猪存栏5.23亿占世界存栏总数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占世界存栏总数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占世界存栏总数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百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四十奶类产量占百五目前止我均肉类占量已经超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量达发达家平均水平奶类均占量仅世界平均水平1/13数据看我畜牧业发展水平改革放三十间取飞速发展。

二、我畜牧业发展遇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农村产模式传统农业产主规模产自经济仍占居定主导位养殖业面则体现散养主处于家庭产副业位种散养模式与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产设备、产技术及产条件相落尤其思想意识面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需要部散户养殖户仍旧农业养殖作家庭收入补充形式加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较低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农村规模发展养殖业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量粪尿处理则直接造环境污染破坏现今论规模现代化养殖场规模家庭散户养殖畜禽粪尿处理缺乏相应环保措施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批量露堆放或直接排入河流造家畜环境污染同些量放置粪尿造些畜疫病发现解决般水冲式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量处理污水些污水能经离排入农田达利用效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表水污染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产量CO2、NH3、H2S、CH4 等害气体直接排放气则危害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球温室效应收集利用加工沼气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期我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粮食产虽我粮食总产量定程度增增幅同我口增加畜牧养殖用各种原逐减少加我粮食产量相降现实畜牧业发展实际已经受粮食产量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幅升目前我饲料用粮约占粮食1/3则存着畜争粮问题种饲粮短缺情况严重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素、化合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广泛应用实现降低物死亡率缩短物饲养周期促进物产品产量增同同于操作使用及少数养殖户利益驱使违规违使用造畜产品兽药及些重金属、抗素等危害体健康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社关注

2.5 科技术研究与推广力

我国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现代化畜牧养殖要求虽我畜牧养殖面科技研究工作直受重视期我科技研究转化率高些政府科研转化工作没足够意识许高产、优质、高效畜产品培育技术利用停留口没与畜牧业资源效利用外我事畜牧业产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畜牧业持续发展进程。

三、我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养殖业认识

科技术第产力各量散户养殖户占相比重前提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非重要定要脚踏实、用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普及应两面进行努力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计划组织各种同层面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习班另面要转变养殖户观念转变养殖户传统养殖观念习专业养殖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整畜牧养殖业科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变。3.2 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畜牧业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养殖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规模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养殖区或规模化养殖场才能实现畜禽粪污害化处理资源化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利畜养资源发展竞争力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产

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我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标准化养殖基建设源实现畜养水平提高使产品与际市场接轨具竞争力原材料采购、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环节入手建立套科严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要基础实践证明论农产品畜产品要质量、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利用我畜禽繁育项目科研重点扶持规模、运行良种畜禽场建设改造造批龙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

禽遗传资源进口审批同加畜禽良种保护工作加打击执力度 3.5 科管理规模养殖企业需要科规范管理我农业企业普遍存管理环节薄弱弊病畜牧养殖产需要科严谨规范态度现代化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管理观念建立起整套规范效科管理、标准化产经营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关键所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畜禽养殖。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下,畜牧业就是种植业的产业升级。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加工业,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信息)。畜牧业(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比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产业链更长,可以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混合饲养型耕作制是三元种植结构的提升和延伸,通过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农作物产品得到进一步的转化与加工,拉长了产业链,使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后转移,从种植业向加工业转移。这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就业结构为7:2:9,有了畜牧奶业的发展,谷物劳力必将加快转移,作物秸秆和饲料粮将实现大规模过腹还田,土壤肥力将递增,农业规模效益则更为显著。如法国奶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时,谷物则猛增11倍。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前生产资料行业和产后深加工行业转移,提高规 模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也是保证进一步发展谷物生产的前提,这为我国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使用权集中实现规模种植找到了一条道路。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产中,其产中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2000。在这种条件下,效益农业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西部来说,耕作制度的变革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产业革命。2.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变革是畜牧业的一场饲料革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在发生变化。今后要满足小康和富裕生活的动物性产品市场需求,必须大力发展优质蛋白饲料的生产,必须把饲料行业建设成为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在种植业中,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建立三元结构,将玉米、绿肥、牧草等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纳入轮作复种之中,扩种豆类、紫花苜蓿、籽粒苋等高蛋白质饲料作物,注重植物蛋白质产量的收获,扩大人工牧草和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尤其是扩大牛羊肉和奶制品的生产,形成以植物到动物再到加工业为链条的产业结构,就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发展牧草就没有现代畜牧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加工业,因此,耕作制度变革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饲料革命。

第五篇:我国畜牧业发展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244.8万吨,禽蛋2723.7万吨,奶类2368.4万吨,绵羊毛37.4万吨。到2004年底,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2004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6.0千克、21.1千克和18.3千克,分别比1980年增加42.9千克、18.5千克和16.9千克,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几年,猪肉和禽蛋的增速放慢,牛羊肉和奶类的增速则保持较高水平。1998-2004年,猪肉和禽蛋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1980-1998年的7.1%和12.1%下降到3.2%和5.1%,而牛肉、羊肉和牛奶产量的年均增速则分别达到5.9%、9.3%和22.7%;2004年生猪、肉牛、肉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132.6%、37.3%和83.2%。1980年至2004年的24年间,我国肉类生产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2004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94.1%下降到64.9%,禽肉的比重由5.1%上升到18.7%,牛羊肉的比重由5.6%上升到14.8%。

(二)畜禽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达143.7万个,出栏生猪2.34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7.9%;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场)达43.14万个,出栏肉鸡41.2亿只,占全国家禽出栏总数的45.5%;存栏500只以上蛋鸡饲养户(场)达75万个,鸡蛋产量达1444.3万吨,占全国鸡蛋总产量的53%;出栏10头以上肉牛的饲养户(场)共有41.2万个,出栏肉牛1522.7万头,占全国肉牛出栏总数的35.4%;出栏30只以上肉羊的场户数达176.5万个,出栏肉羊

1.25亿只,占全国肉羊出栏总数的44.1%;饲养5头以上奶牛的场户数有33.1万个,牛奶产量达1364.3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60.4%。全国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大约占到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的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我国生猪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1生猪产量供给变动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我国是一个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本身就高,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所占比例高达34%,成为影响CPI变动的第一大权重,加之猪肉在食品类别中的权重超过10%,¾过两级放大,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影响CPI的变动。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CPI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其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猪肉已由副食品变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猪肉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人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如果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又会影响饲养农民的收入,挫伤养殖积极性,造成“猪贱伤农”。2生猪产品价格的波动比较明显在市场¾济条件下,生产和价格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的正常波动,符合市场¾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产业调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一直呈现出增长型波动状态,生猪价格大起大落。除1985年因放开价格猪肉价格回归价值上涨外,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大体¾历了5次大波动,分别是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和2007年,波动周期最短为3年,最长为10年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高峰、低谷,波动非常剧烈。3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疫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性已不仅限于造成畜禽死亡或个体生产性能下降,更加突出表现为散养户对疫病产生恐慌而弃养,心理恐慌导致的损失已超过疫病死亡损失,同时由于生猪疫情疫病的发生,给猪肉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伴随着我国生猪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活畜的大流通和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使我国生猪疫病也呈现多发态势,除Ô有的四五种常见病外,也有新增疫病,如:2006年暴发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传染面大,死亡率高,造成部分养殖户巨大¾济损失,生猪生产陷入低谷,猪肉市场出现供给短缺,对猪肉价格的大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畜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也使疫病风险增加。4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在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养猪业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联系日益增强,制约生猪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多样.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猪生产。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深加工消耗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主要饲料Ô料价格持续高价位运行,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发展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工人及技术人员,还是散户的雇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养猪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多数地方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巳成为制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因素;粪便等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也带来了养猪业排污投入不断增加,同时¾济有效的粪便资源化利用办法还未广泛推广。

国内生猪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生产方式有待转变我国生猪生产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2007年散养比例仍然占到52%。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健全的利益衔接机制和分配机制,养殖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畜牧专业合作¾济组织和行业Ð会也没有充分发展,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组织Ð调力不强,市场风险仍不易规避,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农民的养殖收益难以保证。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方面使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导致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难以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有效监管,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2政府公共服务仍显不足我国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还没有完成从“抓生产为主”向“抓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为主”的转变,支撑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等公共投入少而不稳。在生猪业中,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粪污治理、质量监管、信息体系、养殖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属于纯公共性产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属于准公共性产品。目前,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严重滞后,种猪场基础设施薄弱,选育水平低,供种能力小,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进口猪种依赖较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防疫防控和科技服务体系十分脆弱,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技术设施和手续不完备,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仍然没有建立。产销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养殖户无法掌握市场信息,不能根据及时调整生产,难以适应市场¾济形势下养猪业发展需要。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我同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生猪管理部门较多,管理体制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生猪生产、管理上相互推诿,Ð调不力,市场供求不衔接,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尤其是生猪流通体制不健全,导致生猪生产各环节利益分配严重不合理。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¾营”的管理办法,这对猪肉食品的检疫、税费的征收,生猪购销渠道的疏通确实起到有效的控制和促进作用,但是客观上也导致了屠宰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管理部门人为地区封锁的变相垄断,使生猪生产、购销环节严重的利益分配失衡,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狭Õ,严重挫伤了饲养户积极性。另外,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私屠乱宰现象的滋生,使不合格的猪肉流入市场,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4宏观调控水平亟待提高畜产品供给量对价格反应具有滞后性和惯性,如果完全由市场自主调节,容易造成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政府必须实施有效宏观调控,才能保障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基本平衡。目前宏观调控存在不适时不适度,调控效果十分有限。第一,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而且缺乏市场预警机制,猪生产情况完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传递,往往导致政府调控时滞,政策干预无法防患于未然。第二,政府调控的目标偏颇,从历次调控的实施情况表明,政府可能更倾向关注消费者的利益,适当地放弃生产者的利益,如2006年生猪价格下跌时没有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相反在2007年生猪价格上升时才对生猪生产实行扶持。第三,调控政策制定倾向临时性,缺乏长久性和科学性。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起伏波动频繁,当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到CPI的变动时,政府总是力图制定临时性政策尽快熨平这种波动,对要制定的政策缺乏可行性的论证,对于政策的是否有效、政策发挥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影响实施效果、政策可能带来哪些副作用、如何采取措施避免等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论证。另外,有关生猪业财政和信贷支持政策和生猪业保险和风险基金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评价体系,生猪期货市场尚未建立,客观上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

未来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生猪生产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打好基础。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生猪市场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周期性波动,建立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1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加快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加大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推动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场的生产能力。二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做好重点种猪场和改良中心的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营养和饲料技术进行生猪饲养环境控制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快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三是要加强生猪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对生猪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工作,保证疫苗质量,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降低疫病风险。四是要加大对养猪污染的治理,鼓励研发和推广低廉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对规模场和养殖小区采用畜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的给予政策优惠,促进生态养殖和资源Ñ环利用。2继续两条腿走路,规模化和散户并重发展在发展规模化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散户养殖,必须同时发展。一是要调整目前相对限制生猪散养的国家政策,在信贷、保险和场地等方面支持养殖大户的优惠政策,散户应当同等享有。二是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散养户提供良种、饲料、信息、技术和防疫等方面的服务,解决散户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困难和问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散户发展合作¾营,鼓励散户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降低养殖成本,分担¾营风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3创新产业化模式,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继续探索新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生猪产业化的¾验并结合国内多年的实践,在我国散户养殖为主的实际情况下,散户组织起来发展自己合作社,实现一体化¾营或合作¾营,使散户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保护自身利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公司+农户”模式存在问题。具体有以下3种模式:一是“公司+Ð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以Ð会作为桥梁和纽带、上联公司,下联农户,解决了一般模式存在的农户和公司谈判势力不均等问题。二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合作社所办加工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自己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场、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¾营猪肉产品零售店,主要¾营本合作社成员养殖的生猪,¾营利润在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三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产业化模式,合作社为社员养殖生猪提供统一服务,同时与大的畜产品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稳定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增加社员的养殖利润。4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有效宏观调控统计监测能力建设是加强畜牧业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生猪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努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时效

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¾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政府及时入市,按保护价实行收购生猪,扶持养殖户渡过难关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建立生猪风险基金,完善生猪猪肉储备制度,适时推出生猪期货,平抑市场风险。最后要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做到调控目标明确,决策论证充分,措施有力得当,以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¾营决策,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

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笔者结合当前的形式,谈谈自己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看法: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前景1998年,世界组织的加入,给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从大局来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决定了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在价格上相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市场上,猪肉高50‰,牛肉高76‰,羊肉高52‰禽肉高50‰,而在畜产品价格构成中占主要部分的饲料粮,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20‰—70‰,其中玉米低70‰,小麦低28‰,水稻低36‰。这一高一低的价格差,就为我们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造就了双重优势。从国际需求量来看,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盟等对我国畜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就国内而言,畜产品也具有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消费量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尤其近来,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逐步减少畜禽饲养量,增加需求量,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量,为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发展畜牧业,是转移劳动力,加快城镇建设,从根本上带动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则达到70‰—80‰,有50‰—70‰的耕地用来种草养畜,不难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致富上的科学部署可谓可圈可点,这种有步骤的安排使农村劳动力能有序进行:即农民以种粮为主转变为畜牧为主,再由畜牧业转到其他食品加工业,最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其他工业,这种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合理性和可为性可以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

三、几点建议首先,要抓牢畜产品质量,用良种良法提质增收。从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等畜牧业投入品源头抓起,实行兽药饲料销售地区代理制和兽药及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制;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兽药的供应网络,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创建“城镇经营、放心经营、安全卫生”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大畜牧兽医执法力度;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饲养管理技术。其次,实施规范饲养管理,突出搞好动物防疫。众所周知,做好防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动物病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育和饲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饲养畜禽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动物成长的安全性。饲养畜禽场户,要严格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行为,做好动态免疫档案和动物免疫标准的查验工作,把好关口,将疫病消灭在源头,确保畜禽动物和畜产品安全;要严格药物预防制度,保证畜禽健康。再次,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搞好标准化养殖。从某种角度讲,规模养殖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种草养畜结合,有利于占有市场。因而,要重点扶持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养殖场,资金少、力量不足的可以联户或合作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统一建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标准,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大力提倡“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更多的农户吸纳到“养+销”一体化的经营之中,实行标准化养殖,切实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将大批大量的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最后,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科技富民强国的培训班,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要广泛争取县、乡级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等起先导作用的专业人才。在各地区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种、防、管、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民的典型,使我国畜牧业呈现“生产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业标准化”的定有模式,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我国更多畜牧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建立绿色通道。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1 养猪主体工厂化农户散养比例下降,工厂化养猪比例上升。由散养模式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市场将被由工厂化养殖模式主导的平缓、健康的市场所取代,随着国家的环保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的推行及母猪基数的调控,养猪业将稳定、健康发展,由疯狂逐渐向理性转变。2 饲养的品种优质化商品猪场中,外来优良品种将逐渐取代地方品种,地方品种也将在品种繁育工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养猪业将向着外三元和专门化品系发展,外来杂交组合引入我国优秀地方猪种血液,可大大改善肉质和繁殖性能,猪肉产品将向着优质高产的风味肉方向发展。3 肉品安全化10多年来,在肉品安全方面,政府倡导力度和民众呼声渐高,但猪肉的绿色食品发展仍很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关检疫不严,种猪企业在引种方面相互攀比,导致境外猪病不断带入,国内猪病疫情越来越复杂,为了防病治病,兽药的使用量又不断加大,带来药残问题、耐药性问题及生物污染问题,因此实现猪病净化,实施多点式养猪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健康绿色猪肉战略将是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4 养猪产业化在近几年的市场起伏中,吃亏的总是养猪生产者,赚钱的是杀猪的和卖肉的,俗语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产业链上的利益及风险分配不均是养猪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唯有将赚钱与赔本环节结合为一体,才能使相关产业利益均衡,才能控制养猪风险,创建猪肉品牌。实施安全战略,即发展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到肥猪生产,到生猪屠宰,再到连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附加沼气生产和复合粪肥生产加工。5 饲养过程环保化在农户养猪时代,养猪既能产肉又能积肥;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初期,养猪是在产肉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而未来的养猪业则要实行养猪环保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就需要饲料生产按环保和营养标准合理配制,控制好重金属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科学化,减少水和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污水的处理排放和沼气的生产利用,实现猪粪的复合肥加工利用,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6 养猪科技展望 ①育种。种猪的选育将向优质高产的专门化配套系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繁殖性能与肌肉品质的选择,保持现有肉用性能,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配套系。②饲养技术。饲料的营养安全、饲料氨基酸开发和营养、多点式养猪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开发应用将成为重点。③疾病诊疗。疾病的监测、诊断和新型安全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高效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将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保障。④标准化养猪。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使之贯穿于饲料生产、养猪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标准,每个环节都有生产记录和可追溯性。以客户为中心,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质量的标准体系,实现政府的检测监督与信息公告,实现养猪业的品牌创建管理,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养猪业是农业范畴内的高投资、低利润、高风险行业,是国计民生必不可少的行业,呼吁国家以免除税收和动物检疫收费,扶持养猪业发展,增设绿色食品和环保项目补贴,完善工厂化养猪环保设施。

2010猪市回顾

一、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今年猪市,总体来看是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在去年高存栏的压力下,从年初的春节前后,即使处于消费高峰,猪市却像个晚期的癌症患者,萎靡不振。春节过后,更像一台制动失灵的下坡车,加速下行。即使在管理层由于担心后期供应问题,在防通涨的背景下仍然不得不数度利用收储大棒救市,也是无济于事。春节期间就处于盈亏线附近的猪市,随着节后消费淡季的到临,很快就下滑到盈亏线下方。四月份因西南干旱和其它地区疫病的影响,受发病地区恐慌性抛售的冲击,猪市已处于深度亏损,部分地区猪粮比价最低一度在4:1以下。一直到五月后,北方和华东地区因去年冬季仔猪死亡严重、引起存栏下降的对应出栏期到来,猪价才开始缓慢回升。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部分省份,从六月开始陆续进入本养猪赢利期。而南方因夏季高热的影响,仍在低谷排回。入秋以后,因南北差价不断扩大,再度出现“南猪北运”,南方猪价才开始脱离深度亏损,逐渐回升到盈亏线附近。八月末,南北猪价才基本平衡,南方亦进入盈利期。两节前夕,生猪价格进入本高峰,甚至在两节过后,对传统的节后猪价走低的固有规律仍置若惘顾。经短暂平台整理后,随着总体物价水平特别是蔬菜价格的上涨,生猪市场继续维持理想盈利区间。十一月中旬,在国家多部委联手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猪价才开始由北向南小幅下跌。不过随着冬至民间猪肉储藏高峰期和春节猪肉消费高峰的临近,预计下降幅度有限,时间也不会太长。本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猪农受到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疫病的流行更让猪农雪上加霜。养猪行业按全年平均计算,多数地区特别是南方仍为亏损。

二、目前的市场态势 目前猪价仍在较高位运行,多数地区猪粮比价都达到或超过6:1这一理想盈利区间。如果理性分析一下目前的市场态势,我们不难看出推动近期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并非完全是货源紧缺型上涨。目前的市场定位,应当还处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之中。撇开因疫病影响而供应面偏紧这一因素,通涨加速也是推动这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今年疫病对后市可能的影响。今年南方的高热病,除因死亡和提前出栏抛售对存栏量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相对前几年的本病,对母猪的死亡增加、产能降低更具杀伤力。因此,今年的低价期虽然没有出现大量宰杀母猪现象,但因疫病原因,母猪非正常淘汰率却较高。这就化解了本老倌上半年预测的今年猪市“堰塞湖”风险集聚,明年二季度可能“崩盘”的风险。政策风险方面,十一月份以来虽然流传多部委将联手调控物价上涨,但风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严厉具体调控措施。而且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猛烈上涨即输入型上涨,二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多年受到压制而引发的结构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农产品价格打压过头,必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性,引起农产品的匮乏,从而引发农产品匮乏性的价格上涨。如果此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让全国人民勒紧裤带,任何调控政策都将无效。所以政府方面投鼠忌器,直接压制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目

前猪价本身仍在国家调控允许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过猪粮比价6.5以上。因此,调控手段更不大可能直接打压猪价,而更有可能通过收储、流通环节、以及上下游成本控制等调节手段,引导猪价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上涨势头较猛时轻敲一下,下跌严重甚至会轻拉一把。关于猪农生产积极性,目前倘无热情高涨的迹象。从种猪销售情况来看,比起去年“一猪难求”,须提前两三个月预订,以及今年五六月因部分猪农“抄底”需求较旺的情况,现在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散养农户非正规种猪的存栏通过“高热”的洗礼,存栏量下降明显。新增后备母猪补栏也无明显积极性,原因一方面是疫病打击的阴影未散。第二是养猪与其它行业比较效益按目前猪价倘无优势可言。第三是对后市的担忧情绪,因09年和今年连续两年价格起伏距间过大,增加了散养农户和小型养猪场业主的疑虑心理。

从仔猪补栏的情况分析,本仔猪价格相对平稳。上半年的严重亏损,仔猪并无严重滞销。原因是去年上下半年之间猪价的明显差距,多数猪农预期今年下半年会有一波行情,正好夏秋季的高热疫情帮了大忙,让养猪者如愿以偿。而下半年猪价走高,但仔猪并没有明显走俏。原因是连续两年来上半年养猪都严重亏损,增加了对明年上半年猪市下跌的疑虑,所以虽然小猪上市量不大,但价格上涨有限。基于上述情况,对猪价后市的基本走势可以这么判断:猪市将进入一段较平稳的发展阶段,随着消费高峰临近,近期将止跌企稳并可能小幅上涨;春节过后,猪价虽会小幅下跌,但不会出现09、08两年上半年严重亏损的状况。2011年上半年小猪价格继续坚挺,不排除出现高价抢购的情况。而下半年由于上半年的高价小猪使育肥成本大大提高,即使猪价正常上涨,但育肥效益亦难超越今年下半年。至于是否会出现07—08哪样的超级大牛市,主要由冬季仔猪存活情况决定,以及整个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配合。

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九大趋势

1、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将促使养猪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回升,中国养猪业在最近两年将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2、大规模猪场(万头以上)和农村散养户(50—500头)将同时并存,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大规模猪场做好出口市场就有无限发展机会,农村散养户面向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空间和潜力很大。农村市场将随经济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3、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分工。小而全的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将很据自身情况、市场和地区优势选择是培育种猪还是商品猪,是饲养母猪卖仔猪还是买仔猪卖肥猪。

4、饲料加工、饲养、肉食品加工配套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饲养技术、资金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卖猪(肉)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5、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配置。只有将产品档次提升到一定层面,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相应地给国内市场让出空间,从而对养猪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上规模、上档次的猪场要注意品牌和包装,要学习如PIC等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7、养猪业将与饲料业结合得更紧密。以前存在着各奔一头,各忙各的现象。现在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业将给养猪业注入新鲜血液,而养猪业也给饲料业提供了生存环境,既分工又相互补充,互利互惠。

8、要饲养适合市场的品种。调整目前的品种结构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食品的消费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应该饲养瘦肉率高、风味好、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这将更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完善。

9、经营管理不善,猪场的倒闭破产将加剧,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猪场内的合作和兼并将时有发生。我国养猪业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目前的发展势头还比较乐观,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

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1、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2、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实施养猪设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的系列设施与设备。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3、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4、与动物福利相结合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突现,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使猪蹄病日趋严重;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最终影响生产力。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为了提高动物福利,改善饲养环境,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向发展。

5、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为了节约能源,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加热技术,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下载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浅谈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计算机开始在农村大范围普及和应用,相应的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打下了坚......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输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即使这些现有设施,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充分利用。相对落后的信息跟踪服务体系......

    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现状分析

    目 录 一、摘要 .................................................................................................... 2 二、引言 .....................................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

    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分析 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特征 信用卡从产生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信用卡业务具有无担保循......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5篇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

    关于我国税收现状的调查分析

    关于我国税收现状的调查分析 ——税说中国富兰克林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逃不掉的,死亡和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养老院现状调查及分析

    忆百孝心网关于我国养老院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正在快速的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000万。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