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论文(蒋宗林)(推荐)
中国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在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研究其现状、成因及对其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已成为当前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意义和的现实社会意义。
本论文以这次我们选举的泰州兴化留守儿童与无锡流入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其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了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一)留守儿童概念
1、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发展概况
根据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约占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二、此次调研中所体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校状况较好,但初中阶段问题较明显,表现为在校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
(一)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甚至占到90%。
(二)暑假中60%的孩子是任其玩耍,没有合理安排。10%是将其送给父母,剩下了的会上补习班或家长安排计划。
(三)大多数小孩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缺少动力与目标。
(四)在家里有60%的孩子不知道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
(五)有75%的孩子对自己缺少信心,甚至自卑。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政府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不够重视。对陈堡镇团委干部访谈结果表明,虽然有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的文件下达,但是由于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缺少经费很多有利于这方面的活动就没法开展,从而也就只是纸上谈兵了。
2、直接原因:当地就业量少、工资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到发展好的地方务工可以满足其需求,但由于务工地区上学受户籍限制或高额借读费使其绝大部分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守在农村上学。因此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一般为其爷爷奶奶,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2、许多农村家庭认为书是要读的,但是钱是根本保证,所以要先赚钱。这种观念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扩大当地就业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外出务工。80%的人希望当地政府进行招商引资,投资建厂,扩大当地就业量,提高农民工工资,那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外出务工,留在家乡工作,就不会有那么多留守儿童的出现了。
改革相关制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公平的户籍管理体制。因为据我们调查得知流入儿童(非无锡户口)在无锡借读需要每年缴纳一万多元的借读费,对于一个普通以打工为主要收入家庭无疑是一副重担,所以让那些想带孩子一起过来读书的父母希望破灭了。他们所赚的钱支撑不了这巨大的开销,只好让孩子留守。所以改革户籍制度是个很关键很得力的方法。
另外还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加强亲子教育。由当地政府或是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通过信件、电话的通讯方式,积极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积极联系子女、监护人、老师等与留守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从而壮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原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善教学设备,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意义
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美丽而又灿烂的花朵,花儿是需要精心呵护的。现在,他们的问题已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要引起重视,呼吁全社会关注祖国的花朵,切实做好有关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家庭要担起重任,家庭、父母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学校要负起责任,教师更要投入百倍的爱心,真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真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院学生会外联部蒋宗林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论文(本站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我国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特征,而且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也与其他儿童有显著的区别,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然而,留守儿童问题毕竟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将长期存在,同时在农村也存在不少困境儿童。如何帮助他们?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将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妇联2014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那么,是什么造成家庭教育的这样的缺位和断层呢?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据此分析。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
家庭方面
1、家庭环境的不完善。
由于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宽带互联„„“代沟”一词已经成为父辈和子辈之间关系的缩影。更别论,祖辈与孙辈之间。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辈不在家,大多是祖辈作为监护人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留守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管得了孩子。祖辈由于上了年纪,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更别论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至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教育仍然有诸多问题。
2、“照顾者”的教育方法不当,且忽视德育。
在留守家庭中,祖辈和照顾者在教育中大多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平时于物质和金钱方面会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方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旦回家,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望难以得到满足,极易在心理与现实之间形成落差。而且,受农村的教育管理条件限制,学校也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上的足够关注。
同时,留守儿童家庭中,“照顾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甚至,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教育,使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等不良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进而危害社会,危害家庭。
学校方面
1、家长学校没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多以儿童学业为主。
农村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即使开展,也大多是理论,对监护人和“照顾者”的教育行为缺乏指导,甚至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其指导者肯定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难免多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以儿童的学习为重点,忽视了德育等监护人和“照顾者”急需的指导。
2、指导形式的多以课堂为主,缺乏实践指导。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多是上课的形式,家长总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指导的形式无非就是“讲座、家长会、谈话”等。没有实践指导,缺乏可操作性。
3、学校缺乏专业的家教指导队伍,而监护人和“照顾者”又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社会方面
家庭教育指导,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个与时俱进的话题。
然而在日常的家庭指导工作中,社会偏见层出(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舆论偏激(读书无用论),甚至于有专家依据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验来做。也有专家依据2000年的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来工作。这样与时代的脱节能行吗?社会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然而这家必将是个大投入的事情,可是而今的投入呢?且而今家庭教育多是所谓专家的闭门造车的理论成果,缺乏实践指导。还不如,心理咨询师的早期介入来得有效果。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以政府的改革为起点的,没有政府的改革,一切免谈。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想法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留守儿童的教育据现有的社会环境来看,还是以学校的关注为重点,学校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力。重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对其加强观察和监护,最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遗体监护体系。对于留守儿童,适当的人群,提前进行心理干预。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青、工、妇、教育、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单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当然根本上还是要家长对教育倾情,加强对家长的规范指导,甚至要强化到家长对教育的某些行为的详细指导,最好从法律层面出发,加强家长和孩子的联系与互动。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以家庭的倾情为中心。如果家长不倾注,那么就法律强制其关注。
4、加强对“照顾者”的培训指导,对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为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内容、进度、活动安排和要求以及学生在教养机构内学习、生活的情况。家长和“照顾者”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包括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在内的教育行为等有关知识进行指导。
5、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出发分层次的进行指导。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加以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择讲座内容,选择家长感兴趣的讲,针对家长自身问题讲、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切合家长的实际。作为新时代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必须要拓宽指导形式。除了培训以外,还要通过电话访问、上门家访、个别交谈、经验交流等途径来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展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家庭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做到家、校联动,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作。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会显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
耕耘“善德”沃土 呵护“留守”成长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 刘昌稳 邮编:415200 电话:***
邮箱:1025342748@qq.com 摘要: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养成教育 业余 家庭教育
我校地处县城边缘,生源一半是留守儿童。长年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我们,深知这类学生群体的成长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祖孙之间隔代沟通阻滞,家庭教育方式落后老土。同时,我们也明白,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为此,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
一、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 “至善至美”,一个唯美的成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古老的至善文化迫切需要学校文化的现代演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四小开始了善德文化的系统构建。围绕“至善”主题,我们从“善”字成语入手,从搜集的80个“善”字成语中精心挑选出20个符合“至善”主旨的成语,重新排序、组合、连缀成“至善”的文化核心:“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从善若流……止于至善”。在传达室的外墙面开辟出了以“乐善不倦,至善至美”为主题的“至善”成语墙,进出校园,抬头可见。
为了形成强盛的“至善”文化气场,学校同步启动“室、廊、园、墙”等的部位的文化设计与布臵。“忠、孝、仁、善、礼、智、信”的道德文化长廊建起来了;“中国好人”的宣传专栏立起来了;走廊上,“临澧四小美德少年”光荣肖像挂起来了;教室里,“临澧四小学生一日一善行为指南”“教师心语”贴起来了:办公室内,现当代教育名家陶行知、斯霞、李吉林等名师带着各自的教育主张,肩并肩“走”来了。
学校文化,任何物象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新修的教学楼,一砖一瓦里,蕴含着香港教授杨菁荪华侨的一份爱国情谊,“菁荪楼”这一简单的楼名因此有了丰富的“至善”内涵。综合楼与幼教楼之间新辟出的一块绿地,因杨教授亲自命名并欣然题写园名“至善园”,普通的绿地顿时赋予了鲜活的文化张力,并一举成为四小“至善“文化的聚集地。
二、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
立足校情,提炼养成教育核心要素。一直以来,养成教育成效为何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检索了各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及专著,成果内容各异,表现形式惊人一致:梳理出了条目繁多的“好习惯**条”。平心而论,这些总结提炼出的好习惯,的确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然而,相对衡定的教育力作用到数目庞杂的目标点上,教育功效恐怕只能像隔靴挠痒。只有因地制宜,将眼花缭乱的目标点科学“瘦身”,才能产生看得见的教育功效。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校集中力量进行了养成教育核心指标的“校本提炼”。我校是一所处于县城边缘的小学,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缺失的是什么?习惯,基本习惯。怎么办?家庭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教育弥补。经过一番自我诊断后,学校举全校之力梳理提炼:临澧四
小的学生最迫切最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经过征集、筛选,学校将养成教育核心凝练成了“洁、雅、勤”三个字,每个字三项指标。即“洁:校园清洁、仪表整洁、书包洁净。雅:举止儒雅、上下楼文雅、用餐优雅。勤:勤背书、勤练字、勤阅读”。简称“三三三”目标。每项指标又分别描述出具体的行为指向。
删繁就简,调整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目标确定下来了,如何让目标可测可评?毫无疑问,班级管理评价是一道推动养成教育的有效杠杆。笔者再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所在学校的醒目处,都有一套条清缕析的评价量表,而这块量表多半指向班级管理,只不过量表内指标各异。但集中指向养成教育的指标少。
我校也一样,校园醒目处设臵了一块评价班级管理水平的量表,表内指标涵盖“卫生、礼仪、上学、放学”等十二项。学校再次决定,要对班级管理动一动手术,于是,由“文明班级嘉奖排行榜”更新为“养成教育班级嘉奖排行榜”。评比主题直接指向“三三三”,累计九个项目。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数据:大队委的值班数据、“行政日志”记载数据、政教主任的日常巡视数据。评比结果一周一公布,用笑脸取代分数,每周笑脸多的班级就可以获得一面红旗。评价一月一累计,直接进入班主任津贴的一部分。有了新的评价指挥棒的引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向感更强了,一门心思盯着“三三三”。
直观呈现,让结果反馈无声胜有声。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抵达心灵的自我教育,尤其是与个人品德直接关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凭空冥想,需要形象直观的媒介牵引,以便于学生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身优缺点。受“微课”的启发,我们借助“班班通”平台,尝试定期制作“好习惯益终生”主题“微课”。开通“微课”素材提供渠道,教师人人是“拍客”,家长也可参与。校道上、走廊里、操场中,看见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手机一举,随手拍下,指尖一点,发送学校,定期评出优秀“拍客”。每周一第一节播放,“微课”呈现的是教师“育人瞬间”、学生“精彩呈现”。厕所,一直是学校深感头痛的部位,蹲位不足、狭窄拥挤、进厕不冲、异味难闻。在“进厕冲水,善良之举”的进厕习惯强化下。厕所异味开始淡化,瓷砖地面开始还原本色。五月的一天,走进低年级楼层厕所,一阵茉莉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是谁,给厕所喷洒了空气清新剂!5月里,栀子花开的季节,不知又是谁,在厕所窗台上偷偷摆放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这些喜人变化,学校及时编成“微课”——《这里的变化静悄悄》,搬到班班通屏幕。
教育家魏书生有言:“基础教育这点事并不复杂,认准了往深处做便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在“333”的引领下,曾经的“蓬头垢面”开始流露出现代文明气息,赤脚片不见了,红领巾鲜艳了,小手干净了,举止文雅了。清晨进校,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三、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
我们坚信这句格言:人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成人世界里也有一句话:8小时内成不了专家!业余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为了让留守学生的业余有章可循,我们运用“放长线管业余”的策略,重磅推出“临澧四小学生业余活动指南”。对学生业余生活设计了五类“家常菜”。
“手不释卷爱阅读”。学校引导班级建立了图书漂流站。以定期跟踪调研的方式督促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纷纷被精彩纷呈的课外书吸引,由当初的“被阅读”进化成“好阅读”。中高年级学生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经验“让阅读像书香一样自然”在全市推广。“一笔一画写好字”。学校响亮地提
出一个“硬性规定”--“一日一练”。组织学生唱响“写字童谣”:“一读二写三再比,一日一练更给力;课内课外两结合,日积月累出奇迹。”“一丝不苟写作业”。把一丝不苟写作业作为基本学习习惯来抓,发给每位家长一份“家庭作业布臵与评阅操作指南”。学校坚持一月一次跟踪调研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倾向性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涌现出的好典型,学校及时推广。“日积月累勤背诵”。学校规定,所有学生背诵篇目,学生要滚瓜烂熟。“百花齐放展才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才是素质教育的完整内涵。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己之长,或外显或隐藏。学校的责任就是给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有了这些评价指向,学生的业余生活主题自然由“放任自流”转向“有的放矢”。
四、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为了破解“5+2=0”的魔法算式,我们意识到,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建好家长学校,并尽快提高家教水平,才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法就是:
一是定期对家长学员授课。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员培训会,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对教师授课把好“三关”。即“准备关、讲课关、时间关”。近年来,学校先后请来全国感恩励志教育专家朱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天赋亲职教育课题组专家等来校进行家庭教育专题演讲。
二是及时组织爱心大家访。学校采取“爱心大家访”形式,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因材施教,给家长面对面传授家庭教育艺术:告诉家长“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儿”;启发家长“孩子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提醒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三是精心策划家长会。开好家长会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所在。为吸引家长踊跃参会,学校改革会议形式,摸索出了三种家长会方式:一是把家长会办成“成果展示会”;二是把家长会开
成“家长论坛会”;三是把家长会办成“亲子互动会”。
“乐善不倦,至善至美,文明美德伴随我们成长……”正如四小校歌“善德美天下”所唱,相信,在四小这片“善德”沃土里,会培育出一个个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留守好少年。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202
索引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策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相关百科 专家解答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更多留守儿童的定义>>
是谁让留守儿童成留守儿童?拿什么保护你,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5、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6.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第五篇: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沙寨小学
熊道伦
2015.4.28.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有专家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全国至少在4390万以上。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教育好留守儿童,笔者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留意细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班主任应该留意他们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去推断和发现一些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把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注交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班主任一定要关注他们的交往,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应及时劝阻和引导,免得误入歧途。
家校联络。班主任一定要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与监护人多联系,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随时帮助监护人排忧解难。班主任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解答他们的疑惑,使留守儿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爱的感召。“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关爱留守儿童是班主任工作的秘诀。班主任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帮助都可逾越孩子的心理长河,达到教育的效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意将是 1 推动留守儿童不断前进的动力。
彰显个性。班主任要尽可能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展示才华,展示自我,彰显个性,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多谈心少训斥。留守儿童一般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常常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态度和蔼,对孩子多谈心、多鼓励,不可态度粗鲁,横加训斥,这样做孩子才会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班主任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多发现闪光点,少罗列陈旧问题。流星虽转瞬即逝,但它却光亮照人。留守儿童也有他们可爱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它,一丝亮点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留给他们我还行的念头,从而提高自信心。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就事论事,切忌罗列陈年旧事,以免挫伤他们脆弱的心灵。
培养有益的爱好。班主任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如开展兴趣小组、第二课堂,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有益的爱好,发挥一技之长,填补心灵的空白,从中体会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班级也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访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家访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面对了解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遗余力地想法解决,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留守儿童才会主动交流,班主任工作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既是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是留守儿童进步的引导者,更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保护者。只有班主任用热心、耐心、爱心、恒心去呵护这些弱苗,班级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