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溪龙乡简介
溪龙乡位于安吉县东北部,区域面积3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34亩,水田面积10435亩,辖5个行政村,其中户数2445个,村民小组75个,共8556人,是一个半山区半平原的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水质达Ⅰ级标准。国家一级公路04省道、11省道、杭长高速、申嘉湖安高速和西苕溪航道构成发达、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千吨位船只可以直达湖州、上海、苏州等地。
溪龙,是一个万物灵秀、物产丰富的地方,盛产安吉白茶和建筑砂石,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乡,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区,曾被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称赞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的白茶,已成为溪龙农民的致富茶和幸福茶。如今,被授予国家级白茶栽培示范园区的白茶观光园、白茶文化街、白茶公园(仙子广场)和安吉白茶会所等一批蕴含白茶文化的设施在溪龙陆续建成,目前,中国•安吉白茶博览园也即将完工。并在2006年、2008年在溪龙成功举办了二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以茶为媒,以文会友,以贸促商,推出了“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历史文化品牌,提升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引导安吉白茶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安吉白茶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安吉茶产业做大做强。
乡党委、政府以建设富裕、文化、和谐溪龙为目标,确立了“工业强乡、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在着力培育提升白茶产业的同时,大力引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我乡工业功能区一期总规划面积800亩,为承接通讯、建材、家俱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配套及转移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可招商工业熟地300亩。工业功能区二、三期共规划1000亩,以围绕11省道形成工业走廊,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将更完善地共享资源、服务平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集中区。
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安吉工业经济强乡、湖州效益农业大乡和中国著名的白茶之乡。
第二篇:溪龙乡二季度消防安全研判报告
溪龙乡二季度消防安全研判报告
2011年4月以来,我乡发生多起火灾,有企事业单位因管理疏忽造成的火灾,有小作坊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另有野外焚烧垃圾引起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以上火灾的发生主要在于消防安全意思淡薄,消防安全和防火意识不够重视。
目前,已经进入夏季防火的关键时期,各部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安全防火工作形势严峻。特别是现在溪龙乡范围内采茶工居住的临时工棚,工棚的建筑材料简单却极易引发火灾,而且居住的工棚内都是通铺,铺垫用的防潮物品均是海绵等易燃物品。工棚内电线、机器的线路没有按规定套管并裸露在外,消防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堆放杂物通道堵塞。采茶工均是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没有放火意识,个别人还在宿舍内吸烟。雇主对消防意识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没有在建筑物内配备消防灭火设备,并且宿舍内都是群居,一个宿舍居住采茶工少的二三十人,多的达到上百人,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要强化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消防安全。形成责任连带、相互监督、共同防范的火灾预防机制。
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严查违法行为。对采茶工居住的临时性工棚和宿舍要进行联防巡查,检查要突出重点,做到有针对性。加大对
临时工棚和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加强信息反馈。严肃处理各类违法事件。
三是要强化消防宣传,提高意识,切实增强全民的自我防范能力。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夏季防火特点,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图片、横幅等进行消防宣传,重点宣传防灭火知识、自救逃生常识。
第三篇: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是青川县茶叶主产乡镇之一,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科技兴茶”的战略实施,孔溪乡现有农户2366户,其中茶树种植户1185户,占总户数的50%,发展茶叶9544亩,人均1.25亩,其中推广无性良种茶叶100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0.5%,居全县良种茶叶推广率较高乡镇前列,现投产茶园面积6100余亩,占现有茶园面积的63.7%以上,其中产茶面积5000亩,年产绿茶12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10%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孔溪乡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发展思路
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具有孔溪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规范一个管理模式,以“茶叶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合模式,把广大农户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发展之路;改造、新建一批茶叶加工厂,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基地,大力推广无性良种茶叶,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茶园;健全一个服务体系,建立农残降解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技术、信息等服务水平;制定一套扶持茶叶产业化的政策。
第四篇:大化县雅龙乡(胜利村)简介
大化县雅龙乡胜利村基本情况简介
胜利村既是大石山区贫困村(国家级),又是革命老区村,地处雅龙乡西北部,距离乡府13公里, 目前全村共有42个村民小组,散居着瑶壮两个民族共789户3913人,其中瑶族人口3756人,约占全村人口的96%。全村党员55名,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耕种面积4170.5亩,其中山地面积3103.5亩。贫困户有281户,贫困人口928人。2010年末农民人均收入1700余元。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和养殖为主。
近几年来,在区、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有户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养老保险目前参保率为66%。80平米的标准化卫生室正在施工,预计2012年1月完工。136户农户使用上了沼气,修建了163座水柜,437户农户用水基本得到保障,55户农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全村10个村民小组通了屯路、42个村民小组全部解决了通电、通电话、收看电视等的问题。虽然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但由于基础比较落后,村内交通网络依然很落后。目前,还有32个村民小组未通砂石路,近200户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
近几年,大多数村民调整了种植作物的布局,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济作物。2010年,全村种植核桃面积达280多亩。
当前脱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村至今没有什么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薄弱,没有固定收入。急需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二、2010年村民开始发展核桃种植,管理水平不高,其他种养业比较传统和单一。
该村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村办公楼进行推倒重建,建成融公办房和文化活动室为一体村部大楼。二是修建通32个村民小组的屯级砂石道路,解决农户行路难问题,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修建96座水柜,解决126户1000多人(畜)饮水难问题,巩固扶贫成果。三是开展以养殖业、核桃管理为主的技术培训,继续扩大核桃产业种植面积,加大管理力度,切实提高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四是争取解决全村228户农村危房改造。
第五篇: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简介
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简介
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地处黔江、利川、咸丰二省三县交界处,座落于活龙坪村大坪。学校始建于1935年,校址曾三度搬迁,1991年8月搬至现址。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13675平方米,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名,下辖两个教学点。自1999年来,学校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了100%。
学校拥有一支思想硬、业务精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中共党员23人,在职教师党员15人,退休党员8人;专任教师42人,其中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26人,本科 7 人,专科23人,中专9人,获专合证3人,学历合格率100%。近几年来,学校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创先争优、廉政建设、行风评议等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很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学校在近几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多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课题科研单位,恩施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先进单位”,咸丰县 “人民满意学校”、“ 先进单位”、“先进平安校园”、“优秀家长学校”’,连续多年被活龙坪乡党委政府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德育教育示范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学校校长罗烽同志先后多次被评为咸丰县“先进个人”,2009年5月被评为咸丰县劳动模范。教师中评选出张光美等十五名优秀班主任;杨胜才等十大教学能手;葛冬莲等二十多位优秀教师。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促进教师在专业化成长,教学教研成果硕果累累:获省级表彰十几人次,获州级表彰二十多人次,获县级表彰近三十人次。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声誉扬校”的办学方针,坚持在内涵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严格学校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为了确保师生的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学校每年都拿出将近万元资金解决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几十年来,学校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现象和安全事故,师生都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活跃在校园。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各项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活龙坪乡中心小学正踩着时代的鼓点,向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