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

时间:2019-05-14 11: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

第一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4923 更新时间:2009-5-16 0:38:56

盐津县新华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属于典型贫困山区,全村总人口有5324人。近年来,全村近1000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新华村留守儿童达4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1%,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新华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08年3月以来,笔者本人对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监护情况及教育等等做了调查,发现50%以上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昭通市共有儿童159.51万人,农村儿童124.31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3.26万人,占昭通市儿童总数的27.1%,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2%的比例。新华村有留守儿童430人,普查统计情况如下表:

隔代监护亲友监护无人监护

监护人情其他人监护人数

人数人数人数况

306人39人63人22人

学龄前小学生初中生

双亲高中生人数辍学人数就学情况人数人数人数外出

196人185人43人4人2人务工

省内务工省外务工儿童市内务工人其他父母外出数人数人数

66人92人272人

低保家庭3人全村双亲外出务工儿童总数430人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新华村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达到306人,超过50%。新华村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达到了63.3%。父母与孩子相隔千万里,难以照顾到孩子。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0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1、监护人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隔代监护人有30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直与他们

1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己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孩子,为照顾方便,孩子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己家独居。

2、被监护的基本方式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3、就学情况

新华村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

4、父母远距离就业的影响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可以得出,新华村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孩子,也不利于孩子放假去看父母。因而容易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产生根源及其分析

从新华村来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原因。

1.从新华村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新华村约有近1000人的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新华村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

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新华村的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新华村的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新华村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从国家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新华村的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新华村的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陕西甚至出现校长借辅导作业之机,诱奸学生的案件等等,像这样的案件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保障乏力;二是父母关爱的缺失;三是监护人能力有限;四是学校教育不到位。

四、对策建议

如何来教育、管理和监护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4)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3、社会舆论监督方面

目前,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首先,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认为这是家庭的 “私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的责任,“别人的孩子,我们不好去管”。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障碍。因此,要维护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权益、帮助父母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有一个舆论环境,大众传媒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千万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或缓解的大问题。大众媒体要引导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促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最后,媒体也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要正视、理解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与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4、社会工作方面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型的职业,在解决因急剧社会变迁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自助,擅长于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的工作方法,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体制、法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外,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工、青、妇、民政和社区都应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的介入,依法维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的政府要采取措施,切实维护留守儿童权益、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其直接源自农民工问题,而农民工的产生是我国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模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构筑爱的港湾,构建温暖的“家”,真心呵护留守儿童,营造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温馨氛围,让留守儿童在温暖阳光下快乐茁长成长。

第二篇:走访留守儿童民情日记

走访新民村留守儿童夏宇有感

10日中午,我乘着学生中午放学在家的时间走访了新民村的留守儿童夏宇家。事先我通过蹲点干部和支部书记了解了夏宇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夏宇的父亲于今年3月份因病去世,因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债近8万元,留下两个孩子在家和奶奶生活,且两个孩子均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今天真巧碰上了降温,路边的小河也结了厚厚的冰,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北风依然透过衣服吹在身上,我带着文具、牛奶等礼物骑车电动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由于刚刚下过雨,农村的小路有些泥泞,有些地方还不得不下车步行。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夏宇小朋友的家。当我敲开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夏宇的奶奶,家中只有奶奶和夏宇两人在家,姐姐上学住校,母亲外出打工。夏宇小朋友有些害羞,刚开始话语并不多,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我们说到家里的情况,老人家不禁落泪抽泣,她边流泪边诉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看着老人家流出的泪水,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以后的道路还很长。当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时,老人家感慨又多了起来,她说:家里没有人大人,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没人管没人问那,而且家里情况经济相当紧张,孩子买学报的钱要交15元都拿不出来。我听后立即掏了20元给孩子,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啊。我对老人家说;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孩子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找我,也许大忙帮不上,小事情还是可以帮上忙的。老人家对政府的关心非常感谢,他们说多亏了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

离开的时候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和孩子联系,对比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能帮忙的实在太少了。今天真正的走村访户才了解村民的生活其实很辛苦,虽然鞋子和裤腿上沾满了泥水,走了很远的路,但我觉得一点都不累,但是心情有些沉重,今天我一定会经常拜访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家,和老人家聊聊天,关心孩子的学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村民做些实事。

第三篇:民情日记—多给留守儿童关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08年10月16日 晴 星期四为了给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深入学校班级,了解我校现有68名留守儿童,从在校表现来看,有不少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关爱,性格内向、自卑;儿童自律能力差,纪律散漫,上网吧;作为独生子女,是祖辈的掌上明珠,可呼风唤雨……

面对如此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么办?

2008年10月17日 晴 星期五要获取更具体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必须走家串户,向群众征求意见,听取建议,才能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今晚我到留守儿童潘琪同学现住的家,了解到潘琪同学8个月大时父母就去广东打工,现随姑妈生活,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偶尔打回个电话。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潘琪同学不善于交谈,性格较内向,在校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在上课时经常走神,而姑妈、姑爹平时工作也较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她的各个方面,尽管觉得对不住哥哥,但又很无奈。我代表学校送她一些慰问品、书籍,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平时可以跟同学多玩耍,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里的想法,想爸爸妈妈就打电话,通过交谈,潘琪同学逐步释放心怀,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

夜深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吗?我们所面临的“留守儿童”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填补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关爱。

2008年10月18日 晴 星期六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留守儿童”目前代理监护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留守儿童家,召集一些居民代表举行座谈会。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居民代表们纷纷发表看法,他们普遍看到:现在“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而作为临时“监护”的人,大多或是年迈的祖辈,或是工作也相当繁忙的亲戚,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监护人管不上,这样就造成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老师的话,说谎,甚至打架,上网吧,做些违法乱纪的事。也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用钱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养成儿童从小花钱如流水,造成坏习惯。望着一双双焦急渴望的眼神,我心情沉重,作为家庭,他们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学校,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又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又没有后顾之忧。

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关爱学生。老师,只有用爱的行为和举止,才会叩响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琴弦,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会使留守儿童懂得和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

2008年10月19日 晴 星期日经过调查分析,从面、点上深入工作,使我的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天在头脑的许多想法更加清晰了,下一步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二、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建议、使得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要尽快落实制定措施,领导带头,让爱心早日渗透每个孩子的心头,并要形成长效机制。“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他们也渴望得到快乐的成长,而我们,要常开导他们,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感染他们,并真诚关心他们,营造宽松、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让他们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在我们身边,存有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己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大中城市,因而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

人,“留守儿童”

人,占总数的%,其中在外住宿生

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这些“留守儿童”主要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

二、问题与现状 1、“留守儿童”存有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孩子绝大部分下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充足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一位留守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作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到:“爸爸妈妈,我恨你们,你们抛下我几年不回来,我己经记不起你们的容貌和声音。我过生日时你们在哪里,被别人欺负时你们在哪里。。。”。在长期亲情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这几年我校违纪学生中有 70%以上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抑郁,经常上网、打台球、吸烟、打架、相互攀比,用外在的厅特行为来补充内心的情感饥渴。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即使有很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不过,“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成绩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只有 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究其原因,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另一方面,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点差异较大,存有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的学习。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绝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水平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上的“病症”: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调查中发现,有 16%的儿童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 4。4%的儿童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个现象也有规律性,即随着孩

子的年龄增大表现越来越明显。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因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的水平,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存有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水平,所以车祸、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很多“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如遇暴风骤雨天气,天黑路滑,留守子女的安全问题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 三、对策与建议 “ 留守儿童”问题己经不但仅的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经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家庭方面

当前多数农民文化和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老师及孩子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的素质决定的。家长理应改普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育责任观,蛤确教育孩子是自己的应尽义务。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增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即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实行指导,要求“监扩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的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作书信等实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即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升亲密信赖水准,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优质服务,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来说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即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但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协助、支持“留守儿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和那一天。

2012.5。24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2/3。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穷”字,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精神和心理层面出现问题。减少“留守儿童”事件的发生,对农村父母们进行精神上的扶贫,同物质扶贫一样重要。

留守儿童的非正常原因死亡事件,这些年来时有发生,而且都较极端,甚至迅速演变成影响极大的社会事件。比如2015年6月9日,在贵州毕节市田坎乡,4个孩子在家中服农药死亡。而在2012年,当地还曾发生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死亡的事件。

除了非正常原因死亡,留守儿童还成了犯罪概率较高的一个人群。农村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中既有施暴者也有受害者。2015年7月,就读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中学的留守儿童郑某被同校13名学生围殴,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对于孩子而言,精神的留守其实更可怕。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精神和心理层面出现问题。云南留守儿童的小宝的负气自杀,更多提及的不是父母亲不在身边,而是父亲常常把气撒在他身上,用暴力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毕节市的4个孩子在哥哥带领下集体自杀,是孩子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内心深处产生绝望与无助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认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早期依恋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任性、叛逆、难以主动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走访中,曾问过一个四年级孩子,你们班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吗?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跟我们说话!”当问到“你捡到东西时如何处理?”“你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当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你是否会去关?”等这些问题时,结论不容乐观。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当农村留守儿童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会针锋相对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为43.3%;还有3成多的孩子会找人帮忙助阵;表示能宽容和解、主动消除矛盾的儿童最少,仅有2成左右。

即使是成为大学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曾有学者对200名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和300名非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做调查后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个性内倾更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但与成长中父母都在身边的大学生相比却独立自强,遇事更能当机立断。

“留守”孩子最常遭遇的问题如下: 1.留守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有什么事自己承受,总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很难与人沟通;

2.3.的情绪。

4.留守孩子多数不服管教,因为长期于父母分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父母管教有的留守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甚至仇视父母,不想读书;

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过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致使孩子浪费钱、乱花钱;有的大把花钱去买吃买穿,有的到网吧玩游戏,有的通过吸烟、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当的渠道宣泄自己孩子不听;老人想管也管不动,或者根本就更加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个性; 留守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因为缺失父爱母爱,他们成为了一群“心灵孤儿”,爷爷奶奶照顾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如果你的孩子无奈“留守”,希望父母们能做到:

1.2.争取多跟孩子见面,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

如果实在见不了面,就多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聊聊,问问他们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

3.逢年过节回不了家,能否把孩子接到身边小聚。

减少留守儿童极端事件的发生,对农村父母们进行精神上的扶贫,同物质扶贫一样重要。

父母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需要学习成长的职业。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中心的同时,更需要花力气建设“农村父母学校”,通过这样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教育农村的父母们:孩子的成长,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爱,需要亲情呵护,需要温暖沟通。社会的关爱代替不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情需求;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孩子们很难健康成长。有了这些,即使寒门也会出贵子,即使父母远在外,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亲远方汇聚来的爱意;没有这些,就是把孩子留在身边,挣再多的钱,孩子也是孤独无助的,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极端事件还会重演。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拓展种植、养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兴起生态观光农业、兴办“农庄企业”,让一批农民能够在家乡进入现代农业企业就业,那么这些农民的子孙后代就不会成为“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可以与仍然留在家乡就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自然就会减少一些。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拆除城乡户籍壁垒,并且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给予农民工在城市购房以特别鼓励、扶持优惠政策,让一批农民工在城里买得起房,其子女能在城里上得起学,那么这些农民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及其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居住,从而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才会更少一些。在产业布局上也应该有所调整。现在大批农民拥向东南沿海城市、一、二线城市打工,是由于我国的工商业产业集群都集中在这些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承载量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饱和程度,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的工商业还欠发达,三、四线城市大都尚未形成工商业产业集群,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国家在产业布局上有所调整,将一些工商业项目调整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落户,逐步使产业布局均衡化,这样既可以减轻大城市的承载压力,又可以使中西部城区,三、四线城市加快发展,也能够减少这些地区的农民远离家乡拥向沿海发达城市和一线城市打工,使他们离孩子近一些,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照方便一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长期远离留守儿童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也应该兼顾农村。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乡村中小学也出现了大撤并,很多留守儿童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到城镇租房居住,以便于接受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而那些在外挣钱少,父母无力到城镇租房的留守儿童很有可能会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鉴于此,基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乡村学校撤并上必须“手下留情”,别让那些特困家庭的儿童无学可上;对于一些现代高效农业兴旺起来的乡村,原来撤并了的学校应该尽快恢复,让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子孙能够再在家门口就学。

下载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钦州市大直镇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7日 调查目的: 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突出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姓名:杨显芹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10级生物2班 学号:2010023215 时间:2012年7月25日 ~ 8月5日 范围:水长乡的13个自然村 第 1 页 共 7 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手帕人生上的“小儿” 一. 调查目标:具体系统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其行程的原因,使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都有一个......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在自己的家乡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研主题:《关注留守儿童,你我同行》 调研时间:2011年调研对象:梅州市平远县长田镇留守儿童 院系:政法学院【摘要】留守儿童问题俨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了,然而随着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尧棒乡位于独山南部70公里处,全乡合并后现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万亩,全乡总人口13800人,全乡在外务工人口约为950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567人,女272人,其中小学留守儿......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08年8月—2009年6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调查方法:教学工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13年9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陵川县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