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次调查就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和平乡湖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业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2、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4、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5、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6、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7、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5、社会及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
留守儿童的出现,首先应该归结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以来,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一部分劳动者远离故土,寻找就业的机会。其次,在我国,特别是我市有不少的网吧,这些网吧从某种程度上市扼杀留守儿童学业的杀手,这些在没有亲情的温暖,没有学业的成就感后纷纷在网吧、在游戏中寻求安慰,这些都让这些孩子在远离学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伤害。学而优则仕,可是现在在现在的教育的体制下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先不说现在就就业过程中的“官二代”“权钱交易”监督漏洞。寒门学子的求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学习所能带来的希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缺少理想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似乎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追寻父母的足迹。这也是学生学业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三、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2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第二、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找到一个突破口
4、父母的亲情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6、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第二篇: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次调查就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业问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和平乡湖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业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2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第二、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找到一个突破口
4、父母的亲情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6、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第三篇: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和平乡湖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业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 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第四篇: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多篇)
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和平乡湖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业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 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
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
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业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2、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
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4、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5、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6、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
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7、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
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敬请期待好推出更好文章:)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5、社会及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
留守儿童的出现,首先应该归结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以来,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一部分劳动者远离故土,寻找就业的机会。其次,在我国,特别是我市有不少的网吧,这些网吧从某种程度上市扼杀留守儿童学业的杀手,这些在没有亲情的温暖,没有学业的成就感后纷纷在网吧、在游戏中寻求安慰,这些都让这些孩子在远离学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伤害。学而优则仕,可是现在在现在的教育的体制下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先不说现在就就业过程中的“官二代”“权钱交易”监督漏洞。寒门学子的求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学习所能带来的希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缺少理想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似乎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追寻父母的足迹。这也是学生学业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三、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2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6、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
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
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2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6、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调查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茭陵乡章洼村 调查方式:走访村民、和留守儿童交流、走访学校等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之
一。基于实践课题的需要和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在寒假对我所在乡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子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了解这些后我也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感受。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建议感受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面临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生活问题。少了父母在身旁照顾,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导致了个人生活习惯不好。经常吃一些垃圾食品,营养不足,经常生病。
二、学习问题。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在家里监督鼓励孩子的学习是不可
或缺的,但对于留守儿童,没有家长在身旁,就会感觉没人管,因此就放松了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学习成绩迅速下降,更多的时间用于玩乐,甚至逃学,辍学。
三、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及心理关怀,尤其是独生子女,缺少倾述对象和寻求帮助,长此以往,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有来自各方面的原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父母不在身边教育
2、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制。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感受: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留守儿童有了许多了解,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对于留守儿童在以后的节假日我会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学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一寒假,为帮助留守儿童发展自身优势,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在乐贤小学免费开办了普通话、绘画、英语、乒乓球和篮球五个兴趣班。每个班的小朋友们都能按时到规定地点上课,上课气氛也非常活跃。下面就具体说明优秀班级的具体成绩。
普通话班,最具活力。每次该下课时,学生们都拉着老师,继续上课。是什么让学生们宁肯晚点回家,也要多上一会儿呢?作为普通话老师,在态度上,她总是面对微笑,和蔼可亲,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备课上,她将自己的普通话资料复印给每一个学生,要将学生们唱的歌曲下载下来给学生们听,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在奖惩上,她给每位认真上课的学生奖励一支笔或一颗糖,增加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她们认真读汉语拼音,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提出玩猜字谜游戏。老师和学生将45分钟的课堂变得活力无限,以至于时间不够用。
绘画班,最具有吸引力。教绘画班的有两位老师,来上课的学生,从最初的八九个,到后来的十几个。是什么吸引着学生们呢?一方面,是学生们热爱绘画;另一方面,这两位老师上课前,细心备课;上课时,一个老师耐心讲课,另一个
老师维持课堂纪律,课堂井然有序,在让学生们自己绘画时,学生们一有疑难问题,她们就及时来到学生座位旁,仔细解答;最后快下课时,她们挨个给学生们的画评分,指出存在的缺点。这个兴趣班让前来上课的学生都能切实的学好绘画,能不吸引人?
英语班,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在小学,对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基本没有要求,但是一旦到初中,便要求讲英语学好,一般刚进初一
的学生都不能很快掌握学好英语的技巧。而英语班的老师从英语最基础的音标、词汇开始教给学生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从小学到初中这一跨度的缓冲平台。对这些学生将来学习英语铺好了路基,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英语班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更带动了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我们的缺点
我们的爱心服务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我们的篮球班和乒乓班就有较多不足。
篮球班,虽然努力争取,但由于各种原因,上课次数比其他班都少。客观原因是,下雨天,地面太湿滑,无法打篮球。主观原因是,上课所需器材即篮球,每次都得去办公室领,而办公室的钥匙需在学校老师那里领,如果没有找到那位老师,课也没法上。
乒乓球班,虽最受欢迎,班级人数最多,但纪律最差。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满足每两个人一个乒乓台,只能排队依次轮流在台前打,而老师只顾得到两三个台子,同学们情绪一激动,等不及,就出会现插队、骂脏话的不文明现象。原因之二,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两三次,初中的学生来这里闲逛,影响了课堂纪律秩序。原因之三,让学生们自己多练习,老师大部分时间只与他们切磋技艺,传授经验,但老师没有系统的将打球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在这个寒假的最后,服务队和所有兴趣班的学生们一起开展了文艺活动。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起了雨,操场上都湿漉漉的,我们只好在教学楼的大门口开展。同学们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我们没有提前准备小蜜蜂,只有靠大声吼,才能让所有学生
都听到。但场地太窄,人又太多,我们组织起来很麻烦。就只好先叫他们排好队,先把送给他们的糖果发了。然后就叫他们围成
一个大圈,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学生们都很积极,就是不遵守纪律,为了站在稍微靠前一点的位置而吵嘴。甚至有俩个同学打起架来,我们赶紧上前阻止,安慰他们,送他们小礼物,让他们安静的好好的参加这次活动。接着,就显得有调理些了。被传到花的同学,是普通话班的,有的朗读了课文,声情并茂,很投入,有的跳舞,舞姿翩然,很好看;英语班的,就出谜语给同学们,还有的说笑话,表演了节目的同学们,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小礼物,直尺或笔记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就此,我们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之行结束了。在乐贤小学,我们的口号“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关注成才”已实现,我们的目标“我留守,但我不孤单”已达成。但爱心无止境,我们将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让爱延续?? 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个人,我在辅导不同班级时,虽尽力发挥了我的应变能力,但仍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给绘画班代课存在纪律问题。主观上是由于我不够严厉,加上绘画基础不够好,没能让同学们的精力足够集中;客观上是由于上课的教室是音乐教室,里面的电子钢琴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接着,我给普通话班代课,存在备课问题和态度问题。原计划教学生唱水调歌头,结果下载这首歌的调子与之前他们老师放过的相符,他们不愿意学,我对此感到万般无奈,脸上写满了不愉快,这与他们的正式老师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大相径庭。学生们对我的表现
感到不满,闹脾气,我最后没法,只好让他们自己看书,做作业。整堂课上得很压抑,因为备课出了差错,还有我的不愉快影响了课堂愉悦的气氛。
最后,我的乒乓球课,存在实力问题。我自己打乒乓球的水平只比初学者好一些,但为了更好的管理好这个班,维持班级的正常秩序,必须要两个老师同时给他们上课,我便硬着头皮上了。我平时没有多加练习,在和学生们切磋是,没能把自己擅长的技巧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崇敬感。
综上所述,我需改进的地方有:备课要细心,上课要心态良好,严厉有度,并具备必要的授课技能。特别是不能勉强去做一件事,如果勉强的话,自己的消极态度就会影响事情实施的效果。从中我还明白了,只有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会主动认真的去学。
对于服务队,这个集体在往返乐贤小学的途中,遵守了安全 对于来上课的学生们,上课时都很活泼,但不想上课时,就临时口头请假,存在安全隐患。以后最好有纸质假条。还有态度不够严谨,上课太随意了,随意说话和走动的现象时常发生,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经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认识到还有这么的小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更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展望未来
下个寒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吸取经验,继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怕,因为有困难,才会去解决问题,才会有进步,有提高。
畜牧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畜牧技术帮扶工作总结
在县政府百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为养殖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动员大会之后,我和其他帮扶队员积极协商,密切配合。对自己帮扶的什川乡新庄村养羊大户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技术服务指导跟踪服务。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其他养殖户及散养户进行了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技能,促进了畜牧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现将现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召开动员大会之后本人认真学习有关帮扶指导的工作文件,全面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把指导服务工作的成效体现到具体工作上来,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来。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是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一项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工程。因此必须坚持与养殖户的思想统一,认识到位,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次帮扶工作。
二 做好免疫注射消毒工作
在今年春季防疫工作中,与其他帮扶人员,村防疫员积极配合,于四月十二日对新庄羊场200多只羊进行口蹄疫免疫注射,协助养殖户建立免疫档案并做好免疫登记,定期进行补漏补防,提高免疫效果,同时定期发放消毒药品,配合
养殖户做好圈舍消毒,全面进行定期消毒并建立消毒制度。三 做好“两个深入”
首先是深入村干部家中,了解村社基本情况,为更好的搞好帮扶工作理清思路。其次是深入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家中,做好畜牧业科技知识培训讲解,实用技术饲养培训,提高群众对科学养殖的认识水平和科学饲养能力。
四 坚持“两个结合”
首先是坚持扶贫和扶智结合,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技能,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强造血功能,促进畜牧产业经济发展。其次是做好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登记管理,做到母畜生产心中有数,并且做好示范带动。
五 做到“两个帮”
首先是帮路子,为专业户想办法,谋思路,帮助养殖户制定生产生活的发展方向,提高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是帮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信息闭塞,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共组织养殖户培训三次,同时发放学习资料,切实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水平,使这次帮扶工作初见成效。
经过这个阶段的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本人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更好的服
务群众,同时要跟养殖户多联系,抓好帮扶指导,取得下一阶段新的成绩,还要认真配合村委会和村支部的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白湾子畜牧兽医站XX畜牧技术推广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草食牲畜产品市场价格之高前所未有,加之我乡镇农民养殖积极性之高,在市场作用的拉动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畜牧惠农政策文件及会议精神。在乡镇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坚持以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以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强化养殖户技术培训,良种推广为重点,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使我乡镇畜牧业呈现出可喜成效,并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畜牧推广工作。
一. 畜禽饲养量增长,农民养殖积极性提高
全乡镇山羊饲养量实现12551只,其中养羊大户11户,生猪饲养量达745头,同比去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家禽饲养量达3750只,同比去年翻了4倍之多。随着本乡镇养殖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和畜产品市场价格的提高,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弥补了今年农民朋友在种植业经济收入上的不足。
二. 畜禽发病死亡率下降
今年我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者,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得我乡镇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率再次为零,畜禽发病死亡率减少,养殖业损失减少,农民人均收入损失减少。
三. 业务工作培训及规模化养殖思想工作宣传
乡镇兽医站积极组织各村级防疫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和养殖生产,疫病防治指导工作,大力宣传提倡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扶持发展
中小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我乡镇气候地理特点的优越性更适合推进我乡镇良种山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优山羊产业,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四. 养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畜禽养殖方式总体上落后,畜禽养殖仍是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科学水平偏低。
(二)是发展投入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速度缓慢,虽然县畜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县财政支农投资数额小,养殖户有些优惠政策并没有享受到,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广大养殖户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我乡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五.今后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打算
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和业(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务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学习工作,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入户,提倡标准化规模养殖,真诚为养殖户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及场区规划建设意见。全心全意为白湾子镇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做贡献。
白湾子镇畜牧兽医站 XX-12-2 展各项工作,得到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肯定。现就一年的 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合动物监督所进行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1、制定本县XX年生鲜乳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方案。2、3月10日—3月15日,对奶牛场的卫生开展督导检查,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二、对我县的特种养殖进行调查
1、对全县的特种养殖进行了摸底排查,依靠基层兽医站对全县的17个乡镇作了调查,个别的养殖场亲自实地调查。经调查,共有特种养殖场三个,分别是交楼申鹿场(主要饲养品种是梅花鹿,目前存栏123只)、张家岔鹿场(主要饲养品种是马鹿,目前存栏6只)、蔡家会狐狸养殖场(目前存栏500多只)。
2、根据市局文件精神完成兴县特种养殖调查报告
除了介绍基本情况外,对特种养殖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提出方案。
三、组织村级协防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县农委的支持下,对全县的村级协防员进行为期1天的培训。培训聘请畜牧师温兴民就动物的繁殖技术,特别是黄牛人工受精技
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并聘请优秀改良员魏补明同志进行实地操作培训。聘请畜牧师张伟就动物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讲解。张伟同志就动物常见疾病如:口蹄疫、猪蓝耳、猪瘟、禽流感、布病。从它们的症状鉴别,到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进行了考试测验。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
多少年来,由于各养殖户各自为营,单打独斗,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于应对市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应用而生了。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解决了养殖户启动资金不足,零散经营,有计划生产销售能力不强等的问题。在畜牧、农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县共成立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72家,养殖协会3家。大大提高了我县养殖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五、存在问题
1、培训资金不足,基层兽医人员,特别是协防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一年至少一次。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开展。
2、养牛协会还没有成立起来,成立起来的协会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3、农校招生工作没有做好。
六、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2、积极与国内知名的良种繁育基地联系,搞好良种引进工作,改良我县畜禽品种。
3、抓好农校招生工作。
4、积极培育我县种畜禽场的建立。兴县农委畜牧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八日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二oo八年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畜牧局党委的领导下,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领导指示精神中,在工作中起到思想开拓,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在o八年的工作中体现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众多的饲养户中得到好评,从这一年的工作中归纳技术技术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在我县同行业中属佼佼者,与外市县同行业比更属开拓进取者,在畜禽养殖业服务上,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都体现到了较好评价,禽病技术讲座124次,授课人数8600人,猪病学习班六十多次,授课人数3850人,还有其它学习班,大大推进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职能的体现和完善,着力与品种协调引进,饲养配合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管理,解决实际生产所遇到的难题,在兽药饲料经营工作中,全体职工共同遵守局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要求,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自觉维护畜牧生产,在畜牧兽医技术工作开展中大家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均达到局党委按排的各项工作的要求。
o九年工作计划
在畜牧局的领导下,积极落实年初设定的各项工作内容和计划,实行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认真学习领会局党委要求做好的每一项工作,扎实有效的把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在上一年的工作基础上,今年干好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通讯工作,及时了解外省市区疫病流行特点及时汇报上级领导,做好防治工作通讯和疾病的防治措施,在畜牧生产过程
中及时为广大养殖户做好服务工作,养什么品种有优势,怎样增产增效,控制疫病及疫病的发生,使养殖业健康发展,体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职责,真正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下决心把生猪专业合作社工作做好,怎样干好民营民主民受益的合作社经济组织的联合体,本着务实的态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工作,建好健全监督监理、财务各项规章制度,首先开展好前期工作,春节后召开成立东平润康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力创全县最优最强的合作社经济组织联合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勤勤恳恳的干好这一项工作,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
授精站1个,新建改良网点1个,奶牛综合服务站1个,扩建规范改良网点2个,并对改良网点及奶牛综合服务站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验收发证,从业人员持证率均达95%以上。在硬件设施上我们更是加大投入,统一为人工授精站点和奶牛服务站配备了各种器械设备,奶牛综合服务站统一悬挂“中牟县奶牛综合服务站 ”铜牌,统一制定了《中牟县奶牛综合服务站建设规范》、《中牟县人工授精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制成标牌要求各站点统一上墙并认真执行。关于我站整体搬迁,建设县级供精站工作,结合我站实际情况,9月中旬我站与中牟县顺鑫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养殖合作协议书,进行联合供精业务。要求中牟县顺鑫牧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合作协议,切实履行责任,定期定量为我站提供供精服务,确保我县生猪养殖全面发展。为确保我县汽车工业园区能够按时顺利入驻,我站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拟另新建康鑫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在一个月内落实选址工作。由于我县汽车工业园区的入驻,康鑫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牵扯到搬迁问题,XX未进行生猪养殖,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未实施。
二、实事目标完成情况
1、进一步加大生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力度
根据省、市部门有关要求,为确保我县畜牧技术推广及良种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站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
生猪、奶牛两大主导产业,规范改良网点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供种能力,加强畜牧新技术培训、研究与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按照《河南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力度,扩大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范围。认真做好种公猪采精记录,精液发放登记,建立健全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补贴母猪要佩戴畜禽标识,建档立卡等。种公猪采精记录表、精液发放登记表、母猪配种登记表留存各自供精单位以备查询。按照《河南省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好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全面提升奶业发展水平。认真做好了奶牛良补冻精采购及发放工作,严禁加价出售或倒卖良补奶牛冻精,确保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开展技术服务并签订协议。
按照《河南省家畜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规范》的要求,我站大力开展技术服务,与6家供精单位签订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建设协议书》,并实现技术服务年利润2万元。要求各供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电话,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各供精单位弄虚作假。为更好的发展我县的奶牛养殖业,提高我县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服务水平,年初我站与10个奶牛养殖场(小区)特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要求各养殖场(小区)严格按照服务协议切实履行职责,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电话,24小时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以确保我县奶牛养殖业平衡发展。
3、继续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
为确保畜牧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我站大力扩大供种能力,加强畜牧新技术培训、研究与推广,把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普及到各个养殖场区,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转化能力,继续搞好畜禽良种推广利用,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切实掌握利用效果,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县畜牧业优质、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单位和党风廉政建设 XX年,我站积极开展学习、娱乐、公益、义务劳动等活动。保证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达标。每月报
送工作信息2篇,并被县级以上采纳2篇。严格遵守治安综合管理,做好信访稳定、依法治理,创建平安单位,并按时完成局机关交办其他任务。圆满完成了全年所承担重点工作及各项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新建康鑫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由于选址难度大,工作进展缓慢,影响搬迁进度。
2、品种改良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完善, 头绪多,工作进展缓慢,制约了我县改良技术的推广。
3、网络队伍不健全,基层改良网点,投入薄弱,基础设施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差,改良工作开展难度大,新技术推广缓慢。
4、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下达较晚,影响进度。
5、个别供精单位基础设施差,管理难度大,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1、针对康鑫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搬迁问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在一个月内落实选址工作。
2、进一步加大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力度,扩大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范围。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到每个场户,覆盖每头受孕母猪,提高种畜的利用率。
3、继续推行奶牛良种补贴实施项目,巩固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推广优质高产奶牛冻精,保证奶牛优质高产的改良效果。
4、落实《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强化对种畜禽场及改良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现有种畜禽品种质量,规范种畜禽市场秩序。
以上是我站XX年工作进展情况。今后,我站严格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各项政策,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为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中牟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XX年12月15日 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和平乡湖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业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
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 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
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业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2、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4、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5、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有约14.2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逃学的现象,有9人已经辍学在家半年。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6、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
学。
7、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敬
请期待好推出更好文章:)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
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
第五篇: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和生活问题,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指导教师:朱梁 团队成员:
一、引言
“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这一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18亿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推算,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在农村约有劳动力4.98亿,剩余农村劳动力近3.5亿。据201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9亿,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3085万人,其中进入城镇在二、三产业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约为8000万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就意味着还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便应运而生。这些被称为“爱里断线的风筝”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遍及广安城区和各乡镇,以至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关注。
二、基本状况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入学情况:分别调查我乡幼儿园、小学、初中近三年内入学人数男女比例的变化趋势,了解适龄学生的入学率与升学率,以及从外来户口学生的比例,分析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调查现任教师队伍的学历及从业年龄,再结合走访情况,综合分析教师的整体从业素质素养,以反应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学校相关设施配备:通过实地观察学校相关教学、实验休闲设施等硬件的配置,从侧面评估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四)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调查此项主要以走访为主,从与监护人和教师的谈 话中,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教育情况。
四、留守儿童成因分析
(一)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是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的外部动因。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制结构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就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以致对经济收入的渴望是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的内在动因。现今,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背井离乡,到城市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即便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也往往选择前者,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缺乏经济条件的支持,他们的家庭生活、养老、看病、子女的成长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无法得到根本改善和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
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三)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导致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由于缺乏监护人适当的约束和引导,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外出务工导致父母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代养的特殊关系往往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走向放任自流或者娇宠溺爱两个极端,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内向封闭、冷漠自卑、敏感逆反等性格,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部分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更可能牺牲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一些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殊不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亲子关系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只会起消极作用。
(四)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教学管理方式的简单化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侧重在校时段,在没有寄宿制学校的农村,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一旦放学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便缺少约束和辅导。另外,由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许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有的甚至冒着危险,爬窗跳楼去网吧,导致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心病”,等等。
(五)社会监管不力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外在诱因。社会对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对一些娱乐场所(尤其是网吧)不能有效管理,导致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于其中。特别是广安区位于广安市的中心,素有“金广安”之雅称,城区各街道的娱乐场所比比皆是,尤其以网吧居多,在面对各级执法部门检查时,网吧尚能做到实名登记,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而在绝大多数的平时,网吧张贴的“未成年人不
得入内”的标语却完全成了一种“花瓶”。这使得很多留守儿童把握不住自己,难以辨别和抵制社会诱惑,沉迷于网吧等不良场所而不能自拔。
五、问题留守儿童类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二)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三)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六、部分留守儿童突出问题
(一)、学习成绩方面: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中,一是学习自觉性型,这部分学生占到20-30%;二是任务趋动型,他们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上是被动的,成绩一般,这部分学生占50%左右;三是懒惰型,长期不按时完成或不完成或无法完成作业占20%左右。这个比列比较稳定,说明小学阶段学生成绩受学生性格影响不大,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习惯的养成。
(二)、学习成绩方面: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
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这种爱的方式,导致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人生取向与价值取向。
(三)、心理方面: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留守儿童中,父母在外打工时间达到3-5年和5年以上的占到38%。父母回家的频率则较低,有36%的父母半年至一年回来一次,26%的父母则是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而孩子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联系,与父母打电话一周一次的为29.2%,一月一次的为16.4%,一年一次的有6%,不定时的46.2%,还有1.75%的孩子与父母没有联系过。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调查发现,有16%的儿童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4.4%的儿童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个现象也有规律性,即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表现越来越明显。
(四)、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学校,他们有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部分人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五)、身体健康、安全方面:生活贫困,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少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外出打工收入微薄,或家长责任意识淡薄,很少寄钱回家,孩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有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或是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也有学生被烫伤、烧伤,甚至有溺水死亡的
七、对策及建议
众所周知,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三大机制,而留守儿童问题 的出现,正暴露了这三大机制的缺失。因此,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心灵上的荒漠,还原他们一片绿洲,是我 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活动或一个措施就能彻底解决,关键在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求肃本清源。
(一)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监护的缺失是目前影响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因此,国家在法律上应进一步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完善委托监护制度,明确法定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确立对监护人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即对于监护人死亡或事实上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由国家担任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能;完善农村学校学生的非刑事性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三)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首先,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和完善举措。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教师要充当好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呵护。具体建议如下:
1.对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要管好在校留守儿童,就要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单靠学籍卡和义务教育卡两卡的档案远远不够,因此,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应积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2.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代养人座谈会。针对隔代抚养留守学生的祖辈知识贫乏,对孩子过于溺爱而疏于教育的特点,定期召开代养人座谈会,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的代养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共同探讨科学监护孩子的方法,提高代养人教育孩子的水平;
3.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应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把对留守学生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教育中。每个课任教师、班干部可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自尊、民主、自强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制定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度,特别是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5.为留守学生的转学提供方便。为留守学生转学开设绿色通道,对愿意随家长外出就学或需回原籍就读的学生提供转学方便,做到随到随办,确保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等。
(四)区级各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
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教育部门应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规划,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和教育平等权;民政部门应及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文体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游戏机厅、网吧等进行时常清理,严格确保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清除给留守 儿童造成精神污染的环境;司法部门可组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等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团委要加大留守儿童爱心基金的募集力度,积极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在各社区建好“留守儿童之家”等等。
(五)区上应适时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在农村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建设和普及,组织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和儿童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另外,在寄宿制学校可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查制度,与失足留守儿童父母建立“监管保证书”和“成长新生书”制度,在街道社区设立“留守儿童爱心矫正劳动教育基地”等等。
(六)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八、调查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有了许多感悟。这次活动促进了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良好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展现自我的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深入学校的调查,基本上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找出了在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而且,通过本次的暑期调研,既充分丰富了自己阅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了全省留守儿童的情况,并知晓了政府社会在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上所做的贡献。学校让
我们参加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在真正走上社会时我们才不会找不到重心。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它教我要善于交流,教我要能吃苦耐劳,教我要乐观面对生活,教我要有自信。这是我一次难忘的经历,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九、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5(7):41-43.
[2]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2004,(2):13-15.
[3]李秀英.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运,2004,(10):35-37.
[4]黄烨.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利的现状及制度完善[J].学理论,2009,(5)下.
[5]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6]魏振瀛.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