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

时间:2019-05-14 11:2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

第一篇: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理学》实习教学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教学实习

英文名称:Hort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practice

适用专业:园艺专业

总 学 时:0.5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症状类型、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等。其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认识病害,诊断病害,分析病害发生流行因素,学会园林植物、花卉、蔬菜等园艺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技术,为今后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指导病害的防治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实习教学方式:采取校内外集中实习方式,在植物病害盛发期带领学生到植物病害发生比较典型的地区进行实地观察,校内外采集蔬菜、果树、花卉病害。采集的标本则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形态观察、制片和病害鉴定。

2、每班为4-5组,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标本夹、绳、纸一套,放大镜、剪子、小刀各一把。

3、标本采集应注意:①症状典型、单一,不与其他病混杂。②症状最好有病症(真菌、细菌)。③及时晾晒,压制标本,以免卷叶或发霉。

4、每组交合格标本10种以上,每种10份以上。

三、课程教学内容

2、田间采集病害:采集蔬菜、果树、花卉等各种病害。

3、晾晒、压制病害标本:对于易卷叶病害,边采集边压制;其他病害利用休息时间集中压制,晾晒,力争提高标本质量。

4、鉴定标本:利用显微镜进行室内鉴定所采集病害。

5、将鉴定准确的标本分类:将鉴定标本分类,一部分装盒(瓶)补充过去年久褪色或不合格标本;大部分装袋,供学生用作实验材料。

四、实习指导书

1、教材:园艺植物病理学,及实验指导。

2、真菌、细菌、线虫学等鉴定手册及图谱

五、实习教学成绩考核

1、点名:早晚点名,不参加者或参加2天以下者不及格。

2、交标本:每组交标本少于10种以下不及格。

根据交标本及出席情况,成绩分:及格和不及格。结合本课程期末考试给综合成绩。

六、实习教学注意事项

1、加强实习纪律,注意群众影响。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私自擅离班级,禁止早出晚归,不准爬山,游泳,做到安全第一。班长、组长各负其责,及时清点人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注意群众影响,在实习期间,不准男女同学搭肩搂腰,谈情说爱。

2、爱护庄稼,严禁违犯群众纪律,不准采摘无病瓜果,践踏庄稼,违者包赔损失,各人负责。

第二篇: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Ⅱ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Ⅱ

班级:农学1001姓名:齐创业学号:101801116

实习时间:2012年9月19日

实习地点: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

实习目的:植物各种常见病态的观察

黄萎病:露地栽培,从定植后1个月左右开始,地上部位出现病症,一直到收获结束时持续发病。最初,下部叶片局部萎蔫,叶边上卷。过2—3天后,病部由黄白色转为黄色。叶片边缘变色较多,以小叶脉为中心呈楔形。接下来,变色部位逐渐扩大,整片小叶黄变,慢慢褐变枯死。病害加重时,上部叶片也依次发病枯死,并导致下部叶片慢性枯萎。因此,病株株高降低、果实的坐果及生长明显受影响。剖检病株叶柄和整,可见导管部有黄褐变。

畸形病毒病: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稻曲病: 本病危害谷粒。轻则一穗中出现1~5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整个病粒被菌丝块包围,颜色初呈橙黄,后转墨绿;表面初呈平滑,后显粗糙龟裂,其上布满黑粉状物,此即为病菌厚垣孢子。稻曲病粒与稻粒黑粉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整个谷粒失去原形,为病菌所包围、取代;后者基本保持正常谷粒状,仅颖壳合缝处生黑色舌状物,颖壳内充满黑粉(即病菌冬孢子堆)。

玉米瘤黑粉: 瘤黑粉病的主要诊断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等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肿瘤近球形、椭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小的直径不足1厘米,大的长达20厘米以上。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玉米瘤黑粉病的肿瘤是病原菌的冬孢子堆,内含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冬孢子,肿瘤外表的薄膜破裂后,冬孢子分散传播。

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丝瓜白粉病:主要为害丝瓜叶片。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慈姑黑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被害叶片初生黄色至橙黄色稍隆起大小不等的疱斑,后疱斑枯黄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此即为本病症征(病菌冬孢子团)。有的疱斑可全部脱落使叶片穿孔;有的病叶呈畸形扭曲。叶柄受害亦生初期淡黄后转黑褐的近椭圆形或短条状肿斑,后表皮破裂散出黑粉。

白叶枯: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

纹枯病: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实习小结:通过此次实习,我近距离的观察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病害特征和形态。进一步巩固了上课所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篇: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

实验部分

实验

一、植物病原学(3学时)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传染性病原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致病机制等,明确重要病原生物的主要分类鉴别特征及其致病特点,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病原生物的诊断和鉴定要点,学会识别诊断和防治不同类型病原物所引起病害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描述方法,包括的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病状类型主要有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等,病症主要有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等类型;非侵染型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环境因素、药害等类型。

实验

二、植物病原真菌形态与分类(3学时)

实验目的:认识病原物致病性因素及其变异,明确寄主抗病性的类型及其复杂性,初步掌握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学会用运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病原物的营养体形态特征、营养体的变态与组织,真菌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繁殖类型,以及繁殖体孢子类型;真菌分类概述;病原生物其他类型如: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形态特征。

实验

三、植物病害循环与病程与防治(3学时)

实验目的:认识病害循环和侵染过程,明确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流行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病害预测预报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制订有效的防治病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内容:了解植物病害侵染植物原物侵染植物病发病的过程,影响病程的因素,以及植物病害循环的特点,越冬越夏场所,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并掌握病害防治的常用技术。

实验

四、小麦病害和杂谷病害(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小麦和杂谷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

实验内容:小麦三种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黄矮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玉米病毒病等的症状标本和玻片标本。

实验

五、薯类和棉花病害(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薯类和棉花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

实验内容:马铃薯晚病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环腐病;棉花苗期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标本和玻片标本。

主要实验用书及参考书: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宏连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植病研究方法》,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第四篇:海南大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总结2

名词

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外部呈现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2.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3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证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环境的作用: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费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中国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生活力,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传染性病害也削弱寄主植物对费传染性病害的抵抗力,促进非传染性能够病害的发生。)

4.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根据症状在植物体显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5.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6.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7.真菌:具有细胞壁的异养生物。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有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8营养体:菌物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9菌丝:绝大多数菌物的营养体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10菌丝体:菌丝的集合体。

11.有隔菌丝: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

12无隔菌丝:卵菌门的菌丝一般没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13.菌物的营养体:菌物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14.无性繁殖: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作无性孢子。

15.有性生殖: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16.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7.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菌物的多型性。

18.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哎一种寄主细胞上就完成生活史。

19转主寄生: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20.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被的单细胞微生物。

21子囊果:子囊被包在有菌丝组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子实体。

22.病毒:是一组DNA或RNA核酸分子,包围在蛋白或脂蛋白外壳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借助于寄主蛋白合成体系,物质和能量完成复制,伴随核酸突变发生变异。23病毒粒体:病毒的基本存在形式。nm为单位.24.多分体病毒:多分体基因组核酸装配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成为多分体病毒。25正单链RNA:起mRNA的作用,(+ssRNA),可以直接翻译,有侵染性。

26.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的最低温度,用摄氏度表示。

27.复制增殖: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没有像菌物那样具有复杂事物繁殖器官,也不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生长,而是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装配成子代病毒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

28.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

29介体传播: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30.线虫:生活在土壤中以真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为食的线虫称为自由生活线虫;危害植物的线虫称为植物寄生线虫或植物病原线虫,简称线虫。

31寄生性植物: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从其他植 物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称之为寄生性植物。

32.全寄生植物:从寄主植物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寄生性植物。33半寄生植物:从寄主植物仅获取水分和矿物质的寄生性植物,故又称水寄生。34.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植物体内获取所需营养的能力。35活体营养型:是指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6死体营养型:是指在死的植物组织上营腐生生活。

37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38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核组织中获得营养,寄生能力最强。

39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征。40垂直抗性又称小种专化抗性,具有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个小种具有抗性,而对另一个小种则没有抗性。即品种的抗病性与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有特意的相互作用。41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专化抗性,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对病原物所有小种的反应是近于一致的。即品种多抗病性与小种的致病性没有特意的相互作用,42主动抗病:受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

43被动抗病: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44植物保卫素: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

4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从受到寄主的影响或识别进而到达侵染部位到寄主发病的过程。侵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46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47侵染循环:指一种侵染性病害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病害和病原物得以发展和延续

48初侵染:是指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49再侵染:是指受到初侵染的植株上,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50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大都是再侵染频繁的病害,故称多循环病害。51单循环病害是指在侵染过程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过程。

52植物病害流行:是指病原物在植株群体内大量繁殖、传播、侵染,造成大量个体严重发病的过程,病害流行是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发生,能给园艺作物造成重大损伤。53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54病害严重度:植株或器官的覆病面积所占比率。

55农业防治:又称疾病管理或栽培防治,其目的是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

56原药:未经加工的叫原药。原药中含有具有杀菌、杀虫等作用的活性成分,称为有效成分。

57汁液传播:汁液通过机械造成的微伤进入健株体内使它发病。58病情指数: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59.制剂:经过加工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60.剂型:农药制剂的形态

填空

1.病原物种类:动物界的线虫,原生动物界的植生滴虫,植物界的寄生性植物,菌物界的菌物,藻物界的卵菌,原核生物界的细菌和植原体,还有非细胞形态的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2.引起植物病害的不良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温度,适度,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化学因素包括营养的不均衡,空气污染,农药等 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3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分为:菌物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等。4.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称病因。病因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病原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传(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传(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

7营养体的类型:原质团:一团多核、无细胞壁、形状可变;单细胞:具有细胞壁、卵圆形的单细胞。

8菌丝的变态:吸器、假根、附着胞和侵入钉。

9.菌组织有两种:①菌丝体组成比较疏松的疏丝组织②菌丝体组成比较紧密的拟薄壁组织。10真菌的菌组织变态类型:菌核、子座、菌索等。11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12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无性繁殖作用:对病害流行传播起重要作用。13有性孢子类型:(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有性繁殖作用:繁衍后代,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来源。

14菌物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起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15.菌物的各级分类单元是:界、门、亚门、纲、亚纲、目、科、属、种。种是菌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菌物在种下面有时还可分为变种、专化型和生理小种。专化型的划分大多是以一种菌物对不同属、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生理小种的划分大多是以一种菌物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

16.五界分类系统(根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作用以及获取营养的方式):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17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卵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胆子菌门、半知菌门。

18.卵菌的主要特征:营养体多为无隔得菌丝体,少数为原质团或具细胞壁的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孢子或卵孢子。20子囊果结构: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

21菌物病害的特点: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菌物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22原核生物①分类:(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②分类依据:根据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根据生理生化性状;根据遗传性状;根据现代鉴定方法。③原核生物多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核区内的DNA,但在一些细菌的细胞质中还有独立的遗传物质。④形态: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称为杆菌。⑤原核生物四个门的分类依据是依据细胞壁的特点。薄壁菌门包括(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木质部小菌属)厚壁菌门包括:(棒形杆菌属)(链霉菌属)软壁菌门包括:(螺原体属)(植原体属)疵壁菌属包括:(甲烷细菌)(高盐细菌)。⑥引起病害: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茄科植物青枯病、蔷薇科植物根癌病、黄瓜角斑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枣疯病。

23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红紫色),少数是阳性(蓝色)。

24病毒形态:动物病毒粒体多为不规则形;蕨类和藻类植物的病毒粒体多为杆状,或有尾部的球状多面体;真菌的病毒粒体一般为球状;细菌和蓝绿藻的病毒粒体一般是蝌蚪状。高等植物的病毒粒体主要是杆状、线条状、球状等。

25病毒结构:高等植物的病毒粒体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病毒特点:①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②病毒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③依靠自身的基因组核算进行复制④缺乏 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⑤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26.植物病毒的命名:典型种的寄主名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主要特点描述(英文或其他文字)缩写+virus拼组而成。

27核酸类型:正单链RNA、负单链RNA、双链RNA、单链DNA、双链DNA.28.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寄主提供场所(通常是在细胞质或核内)、复制所需的材料和能量、寄主编码的部分酶以及膜系统。RNA病毒的核酸复制是以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RNA,然后再以互补链RNA为模板合成基因组RNA。29植物病毒依靠那些传播方式传播?介体昆虫传播有哪些机制?(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嫁接传播)(机械传播即汁液传播)(土壤传播)(昆虫传播)

非持久性传播:昆虫获毒后立刻就能传毒,但很快就会失去传毒能力。半持久性:昆虫在火毒后不能马上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度,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毒。

23.线虫的体形因类别而异,有雌雄同体(蠕虫性)和雌雄异体(两端对称的圆管形)。24.线虫的生活史:植物线虫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和成虫3中虫态。卵通常为椭圆形;幼虫有4个龄期,1个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一次蜕,2龄幼虫从卵孵出,在经过3次蜕皮发育成成虫。植物线虫一般为两性交配,也可以孤雌生殖。25线虫的传播(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被动传播有自然力传播和人为传播。自然力传播中以水流传播,特别是灌溉水的传播最重要。

26.线虫生态特点:水生动物,一般在15~30度发育,存活于土壤中,土温高时活跃,消耗快,存活短,长期淹水通气不良会影响它的生存,许多线虫能经休眠状态在植物体外长期存活。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呈块状或多中心分布;在田间的垂直分布与作物根系分布密切相关。

27.区分腐生性和寄生性线虫:寄生性线虫有口针、滑刃型、尾部较钝,不活跃;腐生性线虫无口针、食道双胃型。

28.根部寄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外寄生、半内寄生、内寄生。(1)外寄生线虫:在根部取食时虫体在根外,仅以口针刺入植物表皮或在根尖附近取食。(2)半内寄生线虫:仅虫体前部钻入根内取食。(3)内寄生线虫:整个虫体侵入根组织内,或至少在其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整个虫体钻入根内取食。

29.寄生性植物分类(根据其从寄生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全寄生、半寄生。

30寄生性植物的危害:主要抑制寄生生长,争夺养分、水分空间;草本植物受害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枯死;木本植物受害:生长弱、树叶早落、次年发芽迟。31线虫致病机制:①机械损伤②营养掠夺和营养阻碍③化学致病④复合侵染

32.菟丝子属的防治:①检疫 ②清洁种子 ③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率 ④生物防治 ⑤人工拨出和药剂防治。

33列当属的防治:①检疫 ②轮作(7-8年)③早期拔除或化学防治 ④种植诱发植物、降低土壤中列当种子数量。

34.病原物的寄生性从寄生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方式:活体营养型生物和死体营养型生物

35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有5点:①摄取寄主的生活物质;②机械压力;③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组织和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④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褪绿、坏死、萎蔫等不同症状;⑤分泌生长调节物质,引起生长畸形。

36.致病性机理:①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②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③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褪绿、坏死、萎蔫等不同症状④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谢,引起生长畸形。

37抗病性:按照抗病能力的大小,分为免疫、抗病、耐寒、感病、避病。按寄主抗病机理分为主动病害和被动病害。

38抗病性机理:分为主动和被动。被动有物理抗病性因素和化学抗病性因素。㈠物理抗病性 因素:以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没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㈡化学抗病性因素:植物普遍具有该类抗病性因素(①体表分泌物②酶抑制物)。㈢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㈣主动抗病:过敏性坏死,植物保卫素,解毒素。

39垂直抗性特点:表现为免疫或高度抗病,但抗病性难以持久;由单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由主效应基因独立起作用,抗性遗传表现为质量遗传。

40.水平抗性特点:不易因病原小种变化而在短期内导致抗病性丧失,抗病性较为持久。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由许多微效基因综合起作用,抗性遗传表现为数量遗传。

4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般侵染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1)侵入前期(接触期)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2)侵入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3)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4)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4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因其种类不用而异,主要有伤口、自然空口、直接侵入三种。43病害循环包括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44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①田间病株 ②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③土壤 ④病株残体 ⑤粪肥 ⑥介体。45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人为因素传播)。自然动力传播 包括(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气流传播的防治方法:多以选用抗病品种防治 46植物病害流行的五个要素:

(1)寄主植物群体必须具有感病性,越一致越有利;(2)寄主植物必须群集或密集在一起,越密越好;(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4)病原的数量巨大(5)有利的环境条件

47农业防治措施:

①使用无病繁殖材料②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③保持田园卫生④加强栽培管理 检疫对象的确定:

⑴对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在我国从未发生过或某些病虫在我国虽有发生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发生⑵必须是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⑶必须是危险性很强,对农林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52.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①病害上无任何病征,组织内也分离不到病原物;②田间常受地形、地物的影响,病害往往较大面积同时发生,表现同一症状;③病还没有传染扩散的过程,无发病中心;④在适当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简答

子囊菌的主要特征: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子囊菌门类型:外囊菌属、白粉菌、核菌、腔菌、盘菌

担子菌门的主要特征: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多数担子菌营养菌丝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双核的,所以也称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结构;担子菌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了锈菌外,能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胆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散生或聚生在担子果上。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病原是如何侵入寄主?如何传播的?

(1)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因此,丛生、矮化、小叶与黄化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状时必须掌握的关键。(2)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3)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入侵及传播: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植物。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植物菌原体和寄生维管素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在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病征的种类: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脓状物。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1)植物病毒病害由于不形成外部病征,只能看到病状。(2)有些植物常有高温或低温的隐症现象,即植物收到病毒的侵染但不表现明显的症状。(3)病毒病害的病状以系统性变色、畸形和局部性坏死斑点为主,少有萎蔫、腐烂类症状。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治:(1)预防重点是防止人为传播病毒,特别是检疫性病毒。(2)抗病品种的选育和使用是最经济的防病措施之一。(3)无病毒种苗技术应用(4)针对介体昆虫的传播的措施除了使用化学农药杀死害虫外,主要有通过播期调整避开空虫发生高峰,通过黄皿诱蚜、银灰薄膜避蚜减少传毒等。(5)在控制毒源方面,重点是去除田间寄主杂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

线虫所致病害的特点:①植物地上部的症状有顶芽和花芽的坏死,茎叶的卷曲或组织的坏死,形成叶瘿或种瘿等。②根部受害,有的生长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卷曲,根上形成肿瘤肿或过度分枝,根部组织的坏死和腐烂等。③根部受害后,地上部的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植株矮小,色泽失常和早衰等症状,严重时整株枯死。线虫病的防治:

①农业防治:轮作;休根法:耕地休闲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无植物哎田间生长;覆盖作物法。②生物防治:利用某些拮抗生物来防治线虫; ③物理防治:热力:高温消毒(暴晒);淹水法:线虫饥饿,减少氧气窒息而死。④化学防治:利用有毒的化学药品,统称为杀线虫剂。

科赫氏法则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步骤:①在所有检查的患病职务上,该微生物必须总是伴随着该病害而存在;②将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且可得到纯化的微生物;③将所得到的纯化微生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并能在接种职务上再现相同的病害;④必须从接种发病的职务上再分离到这种病原微生物,而且它的特征必须与第2步所得到的纯化微生物的特征完全相同。

原理:如果对一个病害的病原物用科赫氏法则进行检验,并得到确实证明,那么这种分离到的微生物就可确定是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物。

农药作用原理:⑴保护作用①在病原物侵入前杀死或抑制它②形成化学屏障⑵化学治疗:在侵入寄主后在植物表施药以杀死或抑制体内的病原物,终止病原过程⑶化学免疫(新型):使用化学药剂后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性,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无机类保护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有机类保护剂:代森锰锌,福美双; 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

病害防治的方法

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㈠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①使用无病繁殖材料②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③保持田园卫生④加强栽培管理。农业防治的优点: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㈡抗病品种的选育:方法:引种;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人工诱变;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育种。抗病品种选育 优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缺点:在培育抗病品种时,有两的农艺性状和品种的抗病性不易同时兼得,抗病性不能持久,抗病品种不能同时抗多种病害。㈢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

优点:环保

缺点:防治效果不够稳定,使用范围较狭窄,生物防菌地理适应性降低,生物防治制剂的生产运输、储存条件要求严格,效益低,做辅助防治措施。

㈣物理防治:㈠热处理法①干热处理法②温汤浸种③热蒸汽㈡特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薄膜㈢射线处理㈣外科手术处理治疗枝干病害

㈤化学防治: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

优点:作用迅速、效果明显、方法简便、经济效益高。

缺点: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易产生抗病品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方法①喷雾法 要求雾滴细小,喷洒均匀,晴天无风时进行(雨后效果更佳)②喷粉法

优点:效率高,不受水源限制,适于大面积防治

缺点:耗药量大,易受风影响,散布不易均匀,粘着性差③种子处理:拌种、浸种、闷种、种衣剂④土壤处理⑤熏蒸法:有毒气体在密闭设施中杀灭害虫或病原物的方法⑥烟雾法(用于温室大棚 密闭环境)烟是指固体微粒。雾指农药小液滴。

(六).综合防治:①防治对象的综合:根据植物生产的需要对多种病害甚至包括虫害进行综合治理②防治措施的综合: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及危害而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达到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的目的。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植物营养缺乏的原因:①土壤中缺乏营养元素;②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比例不当,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影响植物吸收;③土壤中的物理性质不适;④植物的吸收或代谢机制障碍等。过敏性坏死反应:

是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物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此时受侵染细胞及其邻近细胞速度坏死,病原物受到抑制或者被杀死,或被分锁在枯死组织中。如何田间识别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传染性:①有发生或传染的过程;②病害轻重不一;③表面或内部可发现病征

非传染性:①无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②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病害;③无局部扩散现象

综合防治的原则:

①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通过各种措施的配合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益微生物繁殖生存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防治效果,也要考虑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长远影响;②根据当时、当地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协调运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争取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③措施合理,增收节支;④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

如何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有哪些主要措施?

基本条件:①对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在我国从未发生过,或某些病虫在我国虽有发生,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发生。②必须是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③必须是危险性很强,对农林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性有害生物;④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防治的有害生物。

措施:①调查研究,掌握国内外疫情;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 ③产地检疫和现场检疫;④对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送地点及到达地点进行消毒处理;⑤对外检疫工作由检疫机关在港口、机场、车站、邮局等地进行;⑥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当时无法确定的建议材料,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或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办法。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应注意的哪些内容? ①做到对症用药 ②注意使用时期

③讲究喷药浓度及次数 ④合理混用农药 ⑤适时交替使用

第五篇: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指导教师:高克祥 李安娜

三、实习时间:

2010年5月30日——5月31日; 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五、实习内容:

5月30日,我们XX年级农药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开始了为期4天的教学实习之行。

(一)、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上午,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二)、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三)、病害专项调查

6月6日,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每一级用一个代表数值,然后用公式计算:

×100

病情指数=

∑(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值

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无病的是0,所以这个数值就能表示发病的程度。

附:表1 枝、叶、果病害的分级标准

级 别

分 级 标 准

代表值

株数

1

2

3

4

5

合 计

无病

25%枝、叶或果发病

25%-50%枝、叶或果发病

51%-75%枝、叶或果发病

76%以上枝、叶或果发病

0

1

2

3

4

37

55

74

46

12

224

表2干部病害的分级标准

级 别

分 级 标 准

代表值

株数

1

2

3

4

合 计

无病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以下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3/5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3/5以上

0

1

2

3

37

55

74

46

21

2最后,我们小组在一块实验田里随机选取94株小麦进行了病害程度分析,最终计算出本块实验田小麦的发病率为33.6%。

通过此次田间调查,我们小组进一步认识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到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从而巩固和深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熟练掌握了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四)实验室里辨真伪

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

下载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定稿]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 组别:第三小组 姓名:戴泽翰 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实习时间:一周 实习地点:河南农业大学校区及三区,毛庄,森林公园及浮戏山 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并采集标本,学习制作标本的方法,学习用不同的培养......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目录wdm

    总目录 1.未知植物---白粉菌属 Erysiphe 2.大豆---------------------------胶锈菌属 Gymnosporangium 3.大豆---栅锈菌属 Melampsora 4.车前草-白粉菌目Erysiphales 5.未知......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含五篇)

    08级植物科学技术专业 《植物保护概论》(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2班06组 组长: 组员:实习成绩: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0-6-10一、实习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习......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巩固所学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 2. 通过观察鉴定,认识学校周边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病特点; 3.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年级:2008级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 组别:第三小组 姓名:戴泽翰 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春)》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69 英文名称:Field Practice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1. 学分与时间周数 学分为1.时间为1周 2. 实习......